1
|
近代北京的社会学实证研究述评 |
包路芳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2
|
北京市社区治理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
沈原
李伟东
唐军
张坚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7 |
5
|
|
3
|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变迁评述 |
冯晓英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6
|
|
4
|
北京市“城中村”改造与流动人口城市融入 |
包路芳
|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1
|
|
5
|
北京市外来工权利保障状况调查 |
李伟东
|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6
|
城市公共环境秩序管理社会化的路径选择——关于建立北京数字化人口管理监督平台的调研与思考 |
冯晓英
|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7
|
利益分配何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精细化——项城市社区的民族志研究 |
陈学金
|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推进策略研究 |
李晓壮
|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相同的政策 不同的实践——北京、上海和广州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1996—2013) |
韩嘉玲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7 |
27
|
|
10
|
香港新移民社会融入的经验与借鉴 |
冯晓英
|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11
|
微信技术与文化:一种社会人类学的分析 |
陈学金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12
|
北京流动人口结构性特征及对策研究 |
李晓壮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13
|
特大城市社会治理反思 |
李伟东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4
|
流动人口与社会安全 |
戴建中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0 |
|
15
|
城市治理体系初探——基于北京S区城市管理模式的考察 |
李晓壮
|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1
|
|
16
|
情境策略:微观互动中当代大学生“躺平”实践的差异化呈现 |
肖翔尹
徐佳琪
|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7
|
社区商业怎么做——人口流动、生活方式对美国零售业的影响及对北京的借鉴 |
谢芳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18
|
北京重点村城市化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
冯晓英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19
|
中国社区研究谱系论 |
李晓壮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20
|
改革开放30年北京阶级阶层结构的变迁 |
高勇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