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典型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能力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姜昱聪 赵云峰 +2 位作者 张涛 田志君 韩娟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7期56-63,共8页
为寻找适用于北京周边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积累能力较强的植物,在北京周边典型金矿、铁矿、铜矿采集重金属污染土壤后,选用12种各矿区常见的草本植物和4种常见蔬菜进行室外模拟种植,分析其中长势较好的6种草本植物和4种蔬菜,结果表明,铜... 为寻找适用于北京周边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积累能力较强的植物,在北京周边典型金矿、铁矿、铜矿采集重金属污染土壤后,选用12种各矿区常见的草本植物和4种常见蔬菜进行室外模拟种植,分析其中长势较好的6种草本植物和4种蔬菜,结果表明,铜矿以Cu、As、Cd污染为主;金矿污染以Cd、Pb污染为主;铁矿以Cu污染为主。植物修复后,3类矿区土壤中重金属Cd、Hg、Cu、Pb、Cr、Zn、As的含量分别降低了8.31%、7.72%、7.28%、4.87%、4.55%、4.21%、3.31%。印度芥菜、黑麦草、龙葵和苍耳等草本植物及番茄、小白菜、辣椒和小葱4种蔬菜均能够适应金矿、铁矿和铜矿3类矿山土壤环境。印度芥菜和龙葵属于富集型植物,对多种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系数均大于1,可作为优势植物分别用于北京周边金矿和铁矿污染土壤修复;黑麦草、地肤和苍耳属于根部囤积型植物,对部分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大于1,转运系数小于1,可根据需要作为北京周边金矿和铜矿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备选物种;番茄、小白菜、辣椒、小葱4类蔬菜对矿山土壤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能力较强,矿山恢复早期不宜种植,以免矿物重金属通过食物链累积并危害人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植物修复 富集 转运 北京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磺强化高氯酸盐衰减的柱试验研究
2
作者 梁凯旋 刘菲 +2 位作者 张莉 杨新敏 段石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5,共8页
高氯酸盐(ClO^(-)_(4))是一种新的持久性污染物,其分子量小、扩散快、稳定性高,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特别是在烟花生产和燃放较为密集的地区检出浓度较高。ClO^(-)_(4)会干扰人体甲状腺的正常功能,因此其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 高氯酸盐(ClO^(-)_(4))是一种新的持久性污染物,其分子量小、扩散快、稳定性高,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特别是在烟花生产和燃放较为密集的地区检出浓度较高。ClO^(-)_(4)会干扰人体甲状腺的正常功能,因此其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了近年来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硫磺强化ClO^(-)_(4)衰减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不足的问题,选取污染场地的天然河沙为试验介质,通过柱试验对硫磺强化ClO^(-)_(4)衰减的过程进行研究,考察了铁及铁氧化物、地下水基质、硝酸盐(NO^(-)_(3))对硫磺强化ClO^(-)_(4)衰减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磺具有强化ClO^(-)_(4)衰减的能力,衰减过程主要由微生物驱动,其限制因素主要为微生物必要的无机盐等营养物质;铁及铁氧化物对体系内p H值的降低起到缓冲作用,但对体系内ClO^(-)_(4)衰减的促进作用有限;地下水基质显著提升了硫磺强化ClO^(-)_(4)衰减的能力,提升了微生物的产酸作用;地下水中NO^(-)_(3)的降解优先于ClO^(-)_(4),当NO^(-)_(3)低至10 mg/L以下时,ClO^(-)_(4)才开始明显的降解。硫磺具备作为渗透反应格栅(PRB)的反应介质原位修复ClO^(-)_(4)、 NO^(-)_(3)等污染物的潜力。本研究为环境修复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氯酸盐 硫磺 强化衰减 微生物降解 地下水 铁氧化物 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抽出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
3
作者 张莉 刘菲 +1 位作者 袁慧卿 梁凯旋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7-985,共9页
地下水抽出处理技术(P&T)是地下水异位修复的代表性技术,也是目前控制和去除地下水污染应用较广泛的技术。然而在实际应用中,P&T技术往往受水文地质条件和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干扰,产生拖尾或回弹效应,导致处理后期效率低、费用... 地下水抽出处理技术(P&T)是地下水异位修复的代表性技术,也是目前控制和去除地下水污染应用较广泛的技术。然而在实际应用中,P&T技术往往受水文地质条件和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干扰,产生拖尾或回弹效应,导致处理后期效率低、费用高。本文在阐明P&T技术发展演变历程的基础上,对其适用条件、技术优势与限制、系统设计优化方法及与其它技术的联合使用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发现,P&T技术更多应用于污染初期高浓度污染物的抽出以及避免污染物扩散的水力控制,抽水的目标主要为“流场控制”。抽/注水井的位置通常是在污染源和污染受体区域及其上、下游,通过抽取污染水或者将未污染水注入地下形成分水岭以达到控制污染物扩散和清污分流的目的。系列研究可为P&T技术的灵活应用和我国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方案选择上提供合理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抽出处理技术 水力控制 优化方法 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氯酸盐自然衰减的柱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梁凯旋 刘菲 张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7-216,共10页
高氯酸盐(ClO_(4)^(-))是一种小分子量、有毒的无机络阴离子,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由于其分子大小与碘离子相似,会干扰人体甲状腺的正常功能,因此其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选取污染场地的天然河沙为试验材料,主要通过柱实验... 高氯酸盐(ClO_(4)^(-))是一种小分子量、有毒的无机络阴离子,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由于其分子大小与碘离子相似,会干扰人体甲状腺的正常功能,因此其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选取污染场地的天然河沙为试验材料,主要通过柱实验对地下水中ClO_(4)^(-)自然衰减过程进行研究,考察了铁氧化物、NO_(3)^(-)对ClO_(4)^(-)自然衰减过程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氯酸盐自然衰减过程主要由微生物驱动,天然河沙可去除2 mg/L的ClO_(4)^(-),但其过程缓慢且还原量有限,长期去除率不超过10%,其限制因素为缺乏电子供体;铁氧化物可以促进ClO_(4)^(-)自然衰减,但当溶解性铁的浓度低于5.5 mg/L时,衰减过程开始受到影响;地下水中的NO_(3)^(-)会抑制ClO_(4)^(-)的降解,当NO_(3)^(-)低至10 mg/L或以下时,ClO_(4)^(-)才开始明显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氯酸盐 自然衰减 微生物降解 电子供体 铁氧化物 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半沟地区紫苏碱长花岗岩的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杜润康 常青松 +5 位作者 王惠初 初航 李小伟 田辉 王兆进 刘永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36-3551,共16页
为进一步探讨华北克拉通古-中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本文对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孔兹岩系与怀安片麻岩接触界限附近、侵入TTG片麻岩的紫苏碱长花岗岩进行了地质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该紫苏碱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179... 为进一步探讨华北克拉通古-中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本文对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孔兹岩系与怀安片麻岩接触界限附近、侵入TTG片麻岩的紫苏碱长花岗岩进行了地质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该紫苏碱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1792±19Ma;此外,分析样品的主量元素显示高硅、贫镁铁、准过铝质-弱过铝质特征,属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同时,微量元素具有右倾式稀土配分模式、Eu呈正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锆石εHf(t)呈负值(-12.1~-6.2),εNd(t)=-4.5~-9.4,具有相对富集的同位素组成。锆石Hf和Nd同位素单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2.41~2.62Ga、2.40~2.61Ga,与年龄为~2.5Ga的TTG片麻岩对应值一致。岩石地球化学及Nd-Hf同位素证据指示紫苏碱长花岗岩源自碰撞后伸展抬升阶段TTG片麻岩的重熔,标志着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造山运动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紫苏碱长花岗岩 锆石U-PB年代学 Nd-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GNSS和精密水准测量综合方法在老采空塌陷区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春宇 尹航 +2 位作者 郭爽 罗振华 马凤富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46,共5页
本文根据研究区实地情况,充分利用北斗/GNSS和传统精密水准测量两者的优势及互补性,开展综合测量分析,实现了北斗/GNSS与传统精密水准测量在复杂地貌和复杂特征地下空间区域监测的有机统一和结合。首先介绍北斗/GNSS地表形变监测和精密... 本文根据研究区实地情况,充分利用北斗/GNSS和传统精密水准测量两者的优势及互补性,开展综合测量分析,实现了北斗/GNSS与传统精密水准测量在复杂地貌和复杂特征地下空间区域监测的有机统一和结合。首先介绍北斗/GNSS地表形变监测和精密水准测量的基本工作技术与方法;然后以京西木城涧煤矿老采空塌陷区地表形变监测项目为例,分析研究区近一年的地表形变监测数据,并对形变状态和趋势进行预测和评价。本文可为老采空塌陷区地表形变监测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GNSS 精密水准测量 老采空塌陷区 地表形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黄土窑地区古元古代辉石正长岩的锆石U-Pb年代学、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被引量:1
7
作者 常青松 王惠初 +4 位作者 赵华平 张家辉 初航 王兆进 杜润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20-3535,共16页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古元古代构造演化一直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是最后一期造山碰撞的性质,一直存在多种解释。本文对出露于黄土窑地区、侵入怀安片麻岩中的古元古代辉石正长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Nd-Hf同位素地球化...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古元古代构造演化一直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是最后一期造山碰撞的性质,一直存在多种解释。本文对出露于黄土窑地区、侵入怀安片麻岩中的古元古代辉石正长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辉石正长岩侵位时代为~1830Ma,并捕获了围岩中~1.92Ga的变质锆石及~2.4Ga的岩浆锆石。辉石正长岩贫硅、高钠钾,轻重稀土分馏明显,无Eu异常,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Th、U、Nb、Ta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辉石正长岩εNd(t)-5.2~-5.9,Nd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 DM)为2.56~2.61Ga,所有锆石的Hf同位素一阶模式年龄为~2.5Ga,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7Ga,其中~1824Ma岩浆锆石的Hf同位素相对富集(εHf(t)-11.3~-2.1)。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证据指示辉石正长岩源自与其围岩TTG源区类似的中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较少受到地幔物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为限定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最后一期碰撞挤压-抬升的时限、规模及形式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石正长岩 古元古代 锆石U-PB年代学 锆石HF同位素 ND同位素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的山体滑坡形变监测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春宇 文艺 +1 位作者 潘星 袁德宝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17,共6页
本文以2019年3月15日发生于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枣岭乡的山体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滑坡前后2018年7月5日至2019年6月30日(共30景)Sentinel-1A的SAR影像数据,利用SBAS-InSAR技术对滑坡形变进行监测,发现研究区形变速率为-52.03~33.77 mm/a... 本文以2019年3月15日发生于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枣岭乡的山体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滑坡前后2018年7月5日至2019年6月30日(共30景)Sentinel-1A的SAR影像数据,利用SBAS-InSAR技术对滑坡形变进行监测,发现研究区形变速率为-52.03~33.77 mm/a,整体环境较为稳定;研究了长时序黄土塬的形变速率和累积形变量,并结合相关地质资料分析滑坡成因;采用标准差椭圆算法分析了滑坡所在的黄土塬地区地表形变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标准差椭圆的重心向西北偏移,椭圆面积小幅减小,西北-东南方向形变加剧,东北-西南方向变形发展则相对缓和,方位角逆时针旋转,偏移约17.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岭乡3·15山体滑坡 SBAS-InSAR 滑坡成因 形变速率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滑石改性生物炭有效提高设施菜田土壤磷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吴行 王秀斌 +3 位作者 郑琴 张帅 成宇阳 王林轩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52-1663,共12页
【目的】设施菜田土壤磷素高量累积、磷迁移风险高。水滑石改性生物炭是很好的阴离子吸附材料,探究不同原材料制备的水滑石改性生物炭对高磷设施菜田土壤磷吸附性能的影响,为高磷设施菜田合理利用改性生物炭、降低磷素损失风险提供科学... 【目的】设施菜田土壤磷素高量累积、磷迁移风险高。水滑石改性生物炭是很好的阴离子吸附材料,探究不同原材料制备的水滑石改性生物炭对高磷设施菜田土壤磷吸附性能的影响,为高磷设施菜田合理利用改性生物炭、降低磷素损失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500℃下限氧热解法制备竹炭(BB)、玉米秸秆炭(MB)和猪粪炭(PB)样品,利用共沉淀法将Zn/Fe水滑石(Zn/Fe-LDHs)分别负载在3个生物炭表面,得到水滑石改性竹炭(LDH-BB)、水滑石改性玉米秸秆炭(LDH-MB)和水滑石改性猪粪炭(LDH-PB)。以6个生物炭样品为试材进行土壤磷吸附–解吸实验和土柱淋溶实验,以不添加生物炭处理为对照。磷吸附–解吸实验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吸附数据,并测定了土炭混合物的磷解吸量。土柱淋溶实验测定了淋溶液体积、pH及不同形态磷含量。【结果】水滑石改性生物炭的Zn、Fe元素含量、O/C和(O+N)/C原子比提高,pH、C、N和P元素含量降低。改性后生物炭表面出现不规则层状附着物,比表面积增加,其大小依次为LDHBB>LDH-PB>LDH-MB>BB>MB>PB。根据Langmuir方程拟合结果发现,LDH-BB处理磷的吸附性能最优,其最大理论吸附量(3681 mg/kg)分别是LDH-MB、BB和MB处理的3.41、3.34和4.25倍。土柱淋溶实验发现,各生物炭处理淋溶液体积较CK均减少,其中LDH-BB处理累积淋溶液体积最少,减少量分别为BB、MB、PB、LDH-MB和LDH-PB处理减少量的1.61、3.27、4.32、1.89和2.59倍。LDH-BB、LDH-MB和LDH-PB处理的磷素累积淋溶量(TP)较BB、MB和PB处理分别显著降低25.68%、17.51%和34.38%。所有处理淋溶液中各形态磷的比例均以可溶性反应磷(SRP)最高,其次为可溶性有机磷(SOP)和颗粒磷(PP)。LDH-BB、LDHMB和LDH-PB处理的淋溶液SRP占比较BB、MB和PB处理分别显著降低7.72%、6.69%和12.07%。【结论】添加Zn/Fe水滑石改性竹炭显著提高了设施菜田土壤磷的吸附量,减少了磷累积淋溶量,是降低高磷设施菜田土壤磷损失风险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磷吸附–解吸 磷淋失 设施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环境监测过程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芳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5期131-133,共3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生活环境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逐渐开始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从土壤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角度出发,对土壤样品的布点、采样、样品...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生活环境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逐渐开始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从土壤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角度出发,对土壤样品的布点、采样、样品加工、前处理、上机测试、结果分析、实验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流程的质量监控,并剖析了监测过程的质控难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期的土壤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监测过程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安多114道班地区上白垩统阿布山组沉积环境、物源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11
作者 杜林涛 毕文军 +4 位作者 李亚林 张佳伟 张少文 尹须伟 王成秀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5-259,共15页
羌塘盆地晚白垩世广泛发育阿布山组陆相粗碎屑岩沉积,然而当前对其沉积环境、物源特征、构造背景尚不清楚,这制约着我们对羌塘-拉萨地体碰撞后羌塘盆地的沉积演化和高原早期隆升的准确认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对安多114道班地区阿... 羌塘盆地晚白垩世广泛发育阿布山组陆相粗碎屑岩沉积,然而当前对其沉积环境、物源特征、构造背景尚不清楚,这制约着我们对羌塘-拉萨地体碰撞后羌塘盆地的沉积演化和高原早期隆升的准确认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对安多114道班地区阿布山组的沉积时代、沉积环境、物源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野外观察发现,阿布山组与下伏安山岩和上覆牛堡组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结合安山岩喷出时代和牛堡组的沉积年龄,限定其沉积时代为晚白垩世;阿布山组中砾石成分和形态结果显示,这些砾石主要为灰岩,且经历的搬运距离较短,为近源堆积。砂岩碎屑成分、重矿物特征、碎屑锆石年龄谱表明,阿布山组的物源主要来自南羌塘坳陷内部和中央隆升带的晚三叠世—侏罗纪地层。对比邻区阿布山组特征,本文认为羌塘盆地晚白垩世陆相红色碎屑岩的沉积与羌塘-拉萨地体持续汇聚作用形成的一系列逆冲推覆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晚白垩世 阿布山组 羌塘-拉萨地体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