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海淀区新型自动气象站故障排查分析
1
作者 王莹 张玮 +2 位作者 史辰 刘文军 王冠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3期207-210,共4页
以北京市海淀区新型自动气象站故障排查过程为例,探讨优化自动气象站故障排查方法及后续处理,为新型自动气象站正常运行、探测数据正常采集传输和有效降低自动气象站故障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型自动气象站 故障排查 排查流程 北京市海淀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冠 刘建忠 +2 位作者 刘文军 张玮 王莹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1期204-207,共4页
为揭示海淀区降水变化规律,利用2015—2017年汛期气象水文共享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3年汛期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淀区汛期总降水量2016年最多,其次为2017年,2015年最少,其主要受年度最大暴雨影响。2017年汛期局地暴雨日数最多。... 为揭示海淀区降水变化规律,利用2015—2017年汛期气象水文共享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3年汛期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淀区汛期总降水量2016年最多,其次为2017年,2015年最少,其主要受年度最大暴雨影响。2017年汛期局地暴雨日数最多。海淀区汛期降水中心与暴雨中心分布特征一致,呈现2015年、2016年西北部沿山地带多、2017年东南部多的特点,降水中心的分布变化主要受暴雨中心影响。最大暴雨降水量对降水中心分布影响较大。降水中心变化的原因初步分析认为,2015年、2016年,受地形影响,在山前地带出现降水大中心;2017年,最大暴雨过程降水量相对2015年、2016年较小,局地暴雨天数多,受暴雨中心变化影响,降水中心出现在东南部。海淀区地形复杂,监测站点数量和位置的不同对降水量分布影响较大,站点的增多能更好地体现海淀区降水局地化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汛期 变化特征 北京海淀 2015—2017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5-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春玲 王冠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期199-201,204,共4页
利用1975—2019年海淀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以及季平均气温等观测资料,对海淀区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淀区近44年的平均气温年际变化整体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 利用1975—2019年海淀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以及季平均气温等观测资料,对海淀区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淀区近44年的平均气温年际变化整体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416℃/10年;年平均气温变化可分为2个阶段:1993年之前为偏冷期,之后为偏暖期;年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速率最快,近44年气温增加主要表现为白天最高气温的升高;年极端最高气温上升趋势更为显著,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更大;与年际变化类似,各个季节的平均温度也呈增加趋势,但各季节的增暖进程存在明显差异。春季气温上升最快,秋季最慢,春季的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最显著,对全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的贡献最大,其次夏季,再次冬季,秋季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变化特征 北京市 海淀区 1975—201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3种道路防护林春季滞尘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马远 贾雨龙 +1 位作者 王成 刘文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7-155,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道路防护林的滞尘能力及滞尘的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方法]在春季对3种道路防护林(油松林、圆柏林、银杏林)距道路不同宽度的滞尘量进行连续观测,对比3种道路防护林滞尘能力,分析降雨、极大风速、相对湿度、PM10等因... [目的]研究不同道路防护林的滞尘能力及滞尘的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方法]在春季对3种道路防护林(油松林、圆柏林、银杏林)距道路不同宽度的滞尘量进行连续观测,对比3种道路防护林滞尘能力,分析降雨、极大风速、相对湿度、PM10等因子对滞尘动态的影响以及3种道路防护林滞尘的空间分布特征。使用单位叶干质量滞尘量(mg·g-1)表征叶面滞尘能力。[结果]表明:(1)3种植物叶面滞尘能力差异显著,圆柏>银杏>油松,分别为4.79±0.20、2.48±0.07、1.42±0.04 mg·g-1,单株和单位林分面积滞尘量均为圆柏林>油松林>银杏林;(2)3种道路防护林在外界影响下滞尘量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油松林具有比银杏和圆柏林更高的滞尘稳定性;(3)降雨量较低时3种道路防护林滞尘量均增加,降雨量较高时3种道路防护林滞尘量均降低,油松和银杏林的滞尘量更容易受降雨影响而降低;随着风速增大,3种道路防护林滞尘作用不断加强,风速继续增大时,油松和圆柏林滞尘量均有减少,银杏林滞尘量仍有显著增加。(4)3种道路防护林滞尘量在五环路侧(北)均高于香山路侧(南),油松和圆柏林均呈现为道路防护林中间位置为最低点,银杏林中间位置滞尘量最高。(5)油松和圆柏林滞尘量外部比内部变化大,银杏林滞尘量内部比外部变化大。[结论]道路防护林的滞尘效益受树种、林分结构、所处环境、天气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在营建和管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充分发挥滞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防护林 滞尘 动态变化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典型道路防护林滞尘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马远 贾雨龙 +2 位作者 王成 杜万光 刘文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0-117,共8页
[目的]研究北京海淀区3种道路防护林(油松林、圆柏林、银杏林)的滞尘能力、林内滞尘的空间分布规律、滞尘作用与气象因子和PM10浓度的相关性。[方法]滞尘量的测定用单位叶干质量滞尘量(mg·g-1)表征叶面滞尘能力。于冬、春、夏、秋... [目的]研究北京海淀区3种道路防护林(油松林、圆柏林、银杏林)的滞尘能力、林内滞尘的空间分布规律、滞尘作用与气象因子和PM10浓度的相关性。[方法]滞尘量的测定用单位叶干质量滞尘量(mg·g-1)表征叶面滞尘能力。于冬、春、夏、秋4季对3种道路防护林内距道路不同距离处的滞尘量进行连续观测,比较3种道路防护林滞尘能力,分析3种道路防护林滞尘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降雨等气象因子及PM10浓度与滞尘作用的相关性。[结果](1) 3种道路防护林总体单位滞尘量圆柏林(4. 20±0. 19 mg·g-1)>银杏林(1. 98±0. 07 mg·g-1)>油松林(1. 71±0. 07 mg·g-1);油松和圆柏林的单位滞尘量冬季>春季>秋季>夏季,银杏林的单位滞尘量春季和秋季基本无差异,夏季最低; 3种道路防护林的单位滞尘量在各季节均为圆柏林最高,银杏林次之,油松林最低。(2) 3种道路防护林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为:油松和圆柏林的滞尘空间分布均表现为"两端高、中间低",银杏林单位滞尘量林分中间位置略高于两侧;不同季节表现为冬季北侧高,春季南侧高,夏、秋季南北侧差异不显著。(3)降水量对3种道路防护林滞尘作用影响最大,是3种道路防护林滞尘的最主要限制因子,极大风速、气温、相对湿度和PM10浓度对3种道路防护林滞尘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的直接作用。[结论]在相同配置模式(5 m×5 m)及林龄(18年)下,林地尺度滞尘量油松林最大、圆柏林次之、银杏林最低。道路防护林迎风一侧往往具有较高滞尘量,可根据盛行风向强化迎风侧的树木配置。降雨是树木滞尘的主要限制因子,冬季和春季降雨少,树木滞尘量较大,可结合人工冲洗措施使其发挥更大滞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防护林 滞尘 动态变化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 被引量:127
6
作者 李祎君 王春乙 +1 位作者 赵蓓 刘文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63-271,共9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统计局《中国农业统计年鉴》1978-2007年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成灾面积、经济损失等资料与全国气象站点气象要素资料,总结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发展的影响,各类农业病虫害由于气候变暖特别是暖冬出...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统计局《中国农业统计年鉴》1978-2007年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成灾面积、经济损失等资料与全国气象站点气象要素资料,总结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发展的影响,各类农业病虫害由于气候变暖特别是暖冬出现的新的变化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已有气候变暖的影响下,绝大部分农业气象灾害危害加重、发生频繁,特别是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加大,极大的威胁着中国粮食生产的安全。气候变化对农业病虫害的影响也是如此,气候变暖造成病虫害发生世代数增加,危害范围扩大,为害程度加重,给农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带来困难。未来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会更加频繁,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大,应予以积极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 气象 农业气象灾害 农业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估 被引量:11
7
作者 潘进军 段欲晓 +2 位作者 马晓青 李如清 许国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09-1414,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是一项重要的大型活动,做好该活动的气象服务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不断地提高气象服务水平,有必要通过开展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估等工作,深入了解重大活动气象服务用户的需求和满意度情况,从用户角度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是一项重要的大型活动,做好该活动的气象服务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不断地提高气象服务水平,有必要通过开展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估等工作,深入了解重大活动气象服务用户的需求和满意度情况,从用户角度对重大活动气象服务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该研究采用国际通用的满意度调查评估方法,分析决策用户对气象部门服务的针对性、产品质量属性、服务方式、现场服务能力、预警服务、应急保障服务和总体气象服务效益等认知度。结果显示,决策服务用户满意度指数平均为97%,其中,对高影响天气预报服务的满意度指数为93%,与其期望度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6.7%)。研究分析表明,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气象服务以较高水平满足了决策用户群的需求,同时,在高影响天气预报预警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通过开展该评估工作,有助于气象部门深入细致地了解气象服务效果及其差距,为今后做好重大活动气象服务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服务 满意度指数 评估 大型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影响首都机场的雷暴大风过程分析
8
作者 杜沛珩 史辰 许晨璐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6期280-283,共4页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北京市地面观测资料、首都机场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首都机场自动观测资料、北京探空资料等对2024年7月19日首都机场雷暴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首都机场的大风天气可分为两段,第一段大风是由阵风锋...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北京市地面观测资料、首都机场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首都机场自动观测资料、北京探空资料等对2024年7月19日首都机场雷暴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首都机场的大风天气可分为两段,第一段大风是由阵风锋系统产生,第二段大风是由雷暴下沉气流配合降水拖曳产生;低层1 000 hPa在首都机场附近形成的气旋式切变为雷暴的触发因素;850 hPa首都机场位于西南低空急流的左侧,容易产生较强的上升运动;500 hPa呈现弱的横槽波动,整层偏干,无明显冷空气配合,因此此次雷暴大风天气是一次典型的低层暖平流强迫类过程;首都机场19:30~20:04地面气温的小幅上升也为对流在首都机场增强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阵风锋 首都机场 风廓线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与非常规观测资料在局地冰雹强对流天气中的精细化对比应用
9
作者 史辰 刘文军 +2 位作者 张玮 王莹 李春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8期147-152,共6页
利用北京市自动站观测资料以及北京市海淀国家气象观测站中常规及非常规观测资料,从区级气象台开展预报预警服务工作的的角度,对2016年6月10日的一次强对流风雹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强对流过程是受高空低涡低槽以及地面冷锋... 利用北京市自动站观测资料以及北京市海淀国家气象观测站中常规及非常规观测资料,从区级气象台开展预报预警服务工作的的角度,对2016年6月10日的一次强对流风雹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强对流过程是受高空低涡低槽以及地面冷锋的配合下,由地面辐合线和高温高湿热力不稳定等触发的。综合分析全市范围地面常规要素分布发现,复杂下垫面产生的热力和动力作用为对流发展加强提供一系列触发机制,对于出现高温高湿以及辐合线、辐合涡旋等特征,应引起高度关注。综合气压、温度、风速、水平能见度等多个本地常规观测要素的变化来看,对于系统尚未影响当地时,气压在降雨提前30 min开始出现下降趋势是最先可识别的。风廓线雷达中水平风场和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分布变化相比较常规地面自动站资料对于强对流天气特征的识别和预判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强对流 常规资料 非常规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廓线雷达垂直径向速度应用初探 被引量:46
10
作者 王令 王国荣 +4 位作者 古月 李宏宇 马莉 郭金兰 乔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0-296,共7页
利用北京风廓线雷达五波束探测中的垂直波束资料,进行了垂直速度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对垂直速度的分级显示,配合地面气象记录,对不同的天气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稳晴空的天气风廓线雷达所测量的垂直速度很小,基本上在±1m&... 利用北京风廓线雷达五波束探测中的垂直波束资料,进行了垂直速度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对垂直速度的分级显示,配合地面气象记录,对不同的天气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稳晴空的天气风廓线雷达所测量的垂直速度很小,基本上在±1m·s^(-1)范围内;而有降水时,风廓线雷达所测得边界层的垂直速度基本上都是朝向地面的,不同相态降水粒子的垂直下落速度有明显的差别。分析表明风廓线雷达垂直速度的探测对研究晴空大气的垂直运动、判断降水粒子相态和降水预报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垂直速度 降水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脱叶催熟剂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希 杜明伟 +6 位作者 田晓莉 谭伟明 徐东永 尹晓芳 王勇 段留生 李召虎 《中国棉花》 2015年第5期15-21,共7页
棉花机械采收前需要应用化学脱叶催熟剂促进脱叶和吐絮。试验于2014年在河北省河间市和北京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进行,研究了多种脱叶催熟剂对棉花脱叶率、吐絮率、产量、纤维品质和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4年偏旱年份,脱叶... 棉花机械采收前需要应用化学脱叶催熟剂促进脱叶和吐絮。试验于2014年在河北省河间市和北京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进行,研究了多种脱叶催熟剂对棉花脱叶率、吐絮率、产量、纤维品质和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4年偏旱年份,脱叶催熟剂的催熟效果不明显,但脱叶效果显著;河间试验点应用脱叶催熟剂后天气条件有利,脱叶效果好于天气条件不利的上庄试验点;复配剂50%噻苯·乙烯利SC的脱叶效果较好,受不利天气条件的影响也比较小。参试的各脱叶催熟剂对棉花产量、纤维品质和种子质量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棉区 棉花 脱叶 催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中国东部气温对土地覆被变化的敏感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瑶 李琰 +1 位作者 赵昕奕 刘文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42-950,共9页
利用1979—2010年中国东部295个气象站点近30年逐年各月的月平均气温数据,分析气象站站点周围3km土地覆被变化和相应气温变化,研究中国东部地表土地覆被变化对站点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年研究区域内草地锐减,城市剧烈扩张... 利用1979—2010年中国东部295个气象站点近30年逐年各月的月平均气温数据,分析气象站站点周围3km土地覆被变化和相应气温变化,研究中国东部地表土地覆被变化对站点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年研究区域内草地锐减,城市剧烈扩张,林地显著增加;站点气温年平均变化率在-0.2~0.9℃/10a之间,区域气温年平均变化率为0.38℃/10a;不同土地覆被上的气象站点气温变化率明显不同,按城市、农田、草地、林地的顺序依次减小;区域气温变化是多种覆被共阿作用的结果;土地覆被变化并非局地气温上升的唯一原因,却深刻地影响着局地年气温变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气象站点 土地覆被 气温变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景”概念再思考 以“风”的得景主题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飞 王欣 +2 位作者 姜长稷 朱海雄 刘文军 《风景园林》 2016年第6期16-23,共8页
研究指出中国传统园林的"借景"是以"得景"为目的。通过地宜条件和时宜条件等有利条件的创造与利用,以及对不利条件的转化,来强化人的"得景"感知,实现借景。得景方式的差异,取决于人感受外部事物的5种方... 研究指出中国传统园林的"借景"是以"得景"为目的。通过地宜条件和时宜条件等有利条件的创造与利用,以及对不利条件的转化,来强化人的"得景"感知,实现借景。得景方式的差异,取决于人感受外部事物的5种方式。按照人对园林景物的感知方式的不同,把借景手法分为因视觉借景、因听觉借景、因触觉(肤觉)借景、因嗅觉借景等4种方法。而计成在《园冶》中所论述到的近借、远借、俯借、仰借,大多属于因视觉借景。本文以"风"这一得景主题为例,探讨上述借景手法在园林中的应用及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园林 借景 得景 借景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水社区公共空间包容性规划设计引导措施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飞 张晓燕 +1 位作者 孙靓 刘文军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7-81,共5页
文章针对我国滨水社区控规层面涉及的规划设计方面的问题,对公共空间包容性规划的要素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公共空间包容性规划的设计引导措施。同时,文章结合驻马店练江河商住区整体概念性规划的实践,提出了具有公平性、正义性、... 文章针对我国滨水社区控规层面涉及的规划设计方面的问题,对公共空间包容性规划的要素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公共空间包容性规划的设计引导措施。同时,文章结合驻马店练江河商住区整体概念性规划的实践,提出了具有公平性、正义性、多元性、开放性和特色性的社区公共空间包容性规划的设计引导措施,以期在社区控规层面的工作中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公共建筑设施—公共空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包容性规划 设计引导 滨水社区 驻马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厂雷击灾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文军 李靖 鞠红霞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5期141-145,共5页
针对雷击灾害对某化学公司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并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中的要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安全解决方案,供化工行业的单位在预防雷击灾害和安全生产方面作为参考。某化学公司建设项目的生产原材... 针对雷击灾害对某化学公司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并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中的要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安全解决方案,供化工行业的单位在预防雷击灾害和安全生产方面作为参考。某化学公司建设项目的生产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存在多种对环境和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成份,若该项目防雷防静电措施达不到防护等级要求,一旦遭受雷击,极易引起火灾、爆炸、中毒、腐蚀等事故。对其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目的是分析建设项目遭受雷击损害的可能性,计算雷击人员生命损失风险,并与风险允许值比较,判断是否需要采取防雷措施,以及防雷措施应达到的防护等级,提出科学、经济、符合项目特性的防雷措施,以降低雷击风险,使雷击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确保建筑物内的人员生命及财产的防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击 风险评估 安全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的东亚区域多模式温度集成预报试验
16
作者 王莹 张晓鹏 刘文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3期247-250,共4页
利用德国气象局(German Bureau of Meteorology,GBM)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产品、日本气象厅(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JMA)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和中国国家气象中心T639数值预报产品3个子模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I least... 利用德国气象局(German Bureau of Meteorology,GBM)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产品、日本气象厅(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JMA)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和中国国家气象中心T639数值预报产品3个子模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I least square regression,PLS)方法、超级集成(multi-model superensemble,SUP)方法和消除偏差集成平均(bias-removed ensemble mean,BREM)方法对比试验,建立2012—2013年冬季东亚区域(15°~70°N、90°~145°E)的地面气温多模式集成预报模型,并进行2014年冬季24~72 h预报时效的地面温度的多模式集成预报研究。为进一步验证集成方法的性能是否具备稳定性,以2014年2月1—9日发生的寒潮天气过程为个例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多模式集成预报模型能够综合子模式优点,预报效果明显好于3个子模式,且PLS方法优于SUP、BREM集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集成预报 温度预报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超级集成方法 消除偏差集成平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3E海面风矢量产品质量评估分析
17
作者 姚爽 姜晓飞 +3 位作者 张涛 姚燕 牛宁 付雅芳 《海洋预报》 2025年第5期11-21,共11页
为评估风云三号E星(FY-3E)海面风矢量产品质量,利用浮标风场观测及海洋二号B星(HY-2B)海面风产品对FY-3E海面风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浮标观测,FY-3E的C波段、Ku波段及双波段海面风速均呈系统性负偏差,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85 ... 为评估风云三号E星(FY-3E)海面风矢量产品质量,利用浮标风场观测及海洋二号B星(HY-2B)海面风产品对FY-3E海面风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浮标观测,FY-3E的C波段、Ku波段及双波段海面风速均呈系统性负偏差,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85 m/s、1.52 m/s和1.54 m/s,风向RMSE分别为23.17°、22.47°和22.77°。空间分布上,热带太平洋地区风速RMSE较大,近海海域风向RMSE较大。FY-3E海面风产品总体满足风速RMSE小于2 m/s、风向RMSE小于25°的精度设计指标,且Ku波段产品质量略优于双波段,明显优于C波段。FY-3E与HY-2B海面风产品的一致性较好,二者风速、风向线性回归系数均大于0.9,平均偏差均接近0,RMSE分别为0.48 m/s和10.50°,其RMSE大值区主要位于赤道附近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E星 海面风矢量 质量评估 海洋二号B星 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