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象服务产品市场供给侧拓展研究
1
作者 吕飞 冯子晏 +2 位作者 曹之玉 翟聪聪 钱传海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5期79-81,共3页
为了提高气象服务产品的服务市场效益,阐述了气象服务产品类型,包括实况类、预报类和预警类产品;论述了服务对象分类,如信息传播型用户、生产消费型用户、信息加工型用户等;根据服务产品供给形式的分类与服务对象的适用性,对服务用户进... 为了提高气象服务产品的服务市场效益,阐述了气象服务产品类型,包括实况类、预报类和预警类产品;论述了服务对象分类,如信息传播型用户、生产消费型用户、信息加工型用户等;根据服务产品供给形式的分类与服务对象的适用性,对服务用户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基于用户特征的场景化服务供给,从而有效提高气象服务市场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服务 市场效益 供给侧拓展 用户分类 预警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北部空气花粉类型及浓度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孙爱芝 张海红 +1 位作者 李雪银 叶彩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7-744,共8页
空气花粉被认为是空气污染物之一,可引起人群过敏反应,导致一系列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或加重。但由于不同地区气候条件、植被和植物种类的差异,空气中的植物花粉种类和数量亦有所不同,所以空气花粉研究需要不同区域进行研究。通过对北京市... 空气花粉被认为是空气污染物之一,可引起人群过敏反应,导致一系列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或加重。但由于不同地区气候条件、植被和植物种类的差异,空气中的植物花粉种类和数量亦有所不同,所以空气花粉研究需要不同区域进行研究。通过对北京市北部2020年3月1日至10月15日的空气花粉监测,分析了空气花粉种类和浓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20年北京市北部的花粉季从3月15日至9月5日,共172d,占全年总天数的47.0%。②不同植物花粉传播峰值有差异。③花粉总浓度变化呈双峰型,即3一5月为第一高峰,主要是树木花粉(如柏科、杨属、柳属、榆属);89月为第二高峰,主要是草本花粉(如蒿属、藜/苋科、禾本科)。④春季花粉数量显著高于秋季花粉数量,峰值出现在3月中下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花粉 花粉监测 花粉浓度季节特征 北京市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立体探测和模糊逻辑算法的北京高山云海预报研究
3
作者 李琛 王华 +1 位作者 闵晶晶 白帆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5-538,共14页
为满足旅游气象服务需求,促进首都旅游经济发展,基于多源立体探测和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聚类分析方法,开展北京高山云海时空分布、天气学分型、物理量垂直特征和生消机制研究,应用模糊逻辑算法建立云海预报模型并进行效果评估。结果表明... 为满足旅游气象服务需求,促进首都旅游经济发展,基于多源立体探测和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聚类分析方法,开展北京高山云海时空分布、天气学分型、物理量垂直特征和生消机制研究,应用模糊逻辑算法建立云海预报模型并进行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北京高山云海夏季最多,秋冬次之,春季最少,其发生的天气形势可分为前倾槽、高压脊和偏东风3种类型;“下湿上干”和逆温是云海的典型垂直配置,850hPa以下层次相对湿度中位数均大于80%,以上高层均小于60%,梯度站点的最强逆温可达8°C;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和梯度加密自动站的融合使用可精细化表征温湿风场的垂直分布及变化特征,反映云海形成、维持和消散的全过程,可用于云海的识别和短临预报;在增加无云海个例基础上,利用相对湿度作为预报因子,采用模糊逻辑算法建立的云海概率预报模型的准确率达94.5%,F1分数为0.81,预报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海 立体探测 湿度 逆温 模糊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急性脑血管疾病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及预测 被引量:10
4
作者 闵晶晶 丁德平 +2 位作者 李津 张德山 彭丽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8-113,共6页
基于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市120急救中心的逐日脑血管急症接诊病例数据资料,首先探讨北京市急性脑血管疾病与气象要素的关系,选取不同季节的影响因子,然后根据概率积分方法将发病人数划分为4个级别,并采用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artif... 基于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市120急救中心的逐日脑血管急症接诊病例数据资料,首先探讨北京市急性脑血管疾病与气象要素的关系,选取不同季节的影响因子,然后根据概率积分方法将发病人数划分为4个级别,并采用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分别建立了北京市不同季节的急性脑血管疾病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人数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冬春季发病人数高于夏、秋季,发病主要集中在早晨到中午的09—14时;(2)发病人数相对于气象要素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夏和冬秋季发病分别与高温高湿、冷空气活动有关;(3)脑血管疾病预测模型通过对新样本进行预报,除夏季外,完全准确率高于30%,预报误差≤±1级的准确率高于60%,研究成果对于预防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和调度120急救车辆等应急措施具有较好的科学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气象要素 预测模型 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湿变化对北京城区气象敏感电力负荷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娜 石玉恒 +1 位作者 李乃杰 沈建红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5-180,共6页
为研究气象条件与近年来北京城区空调用电负荷压力不断增加之间的关系,利用2012年和2013年北京夏季日瞬时最大电力负荷和城区逐日气象资料,并引入反映温湿变化的气象指数,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北京城区夏季温湿变化对日瞬时最大电力负荷... 为研究气象条件与近年来北京城区空调用电负荷压力不断增加之间的关系,利用2012年和2013年北京夏季日瞬时最大电力负荷和城区逐日气象资料,并引入反映温湿变化的气象指数,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北京城区夏季温湿变化对日瞬时最大电力负荷的影响,发现日瞬时最大电力负荷受温湿指数的影响比平均气温以及考虑了风速的北京舒适度气象指数要更加显著,当温湿指数变化1个单位时,日最大气象敏感负荷将增加或减少38.6万k W。同时,建立了基于温湿变化的日最大气象敏感负荷的计算方程,并进行了应用分级和服务用语编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负荷预测 电力负荷 北京 夏季 温湿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主要气象要素与冬季供暖关系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冯涛 李迅 +1 位作者 丁德平 谢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2-328,共7页
为了分析气象要素与供暖之间的关系,选取北京市观象台2009年供暖季期间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日总辐射量、日平均风向和风速作为气象因子,将北京市海园物业供热单位的供、回水温度和供回水温度差代表供暖温度,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分析气象要素与供暖之间的关系,选取北京市观象台2009年供暖季期间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日总辐射量、日平均风向和风速作为气象因子,将北京市海园物业供热单位的供、回水温度和供回水温度差代表供暖温度,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与供、回水温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分别达到-0.75和-0.62。日平均湿度与其的负相关次之,分别为-0.41和-0.47,日平均风速与上述供、回水温度的相关性较小。同时分析了各气象要素日平均值与供、回水温度及供回水温度差之间的对应关系,制定了各气象要素日平均值所对应的供、回水温度及其供回水温度差的表。利用各日平均气象要素的供回水温度调节运行作业表,各供暖单位可以根据不同天气条件直接定量控制供热量或下达供、回水温度指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 供水温度 回水温度 供回水温度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气花粉表征的北京地区植物花期物候的区域差异
7
作者 孙爱芝 吴双双 +1 位作者 李雪银 叶彩华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7-523,共7页
空气花粉是不同时空纬度下物候学事件的有力佐证之一。利用北京地区2个研究点(怀柔区、石景山区)的伞蓬式花粉采样器采集2020年3月1日—5月31日期间的空气花粉,从空气花粉的角度研究春季开花植物花期物候的区域特征,并探讨开花始期和花... 空气花粉是不同时空纬度下物候学事件的有力佐证之一。利用北京地区2个研究点(怀柔区、石景山区)的伞蓬式花粉采样器采集2020年3月1日—5月31日期间的空气花粉,从空气花粉的角度研究春季开花植物花期物候的区域特征,并探讨开花始期和花期与气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怀柔、石景山2个区域的春季空气花粉类型及含量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怀柔区空气花粉分属18个科属,以柏科花粉最多(65%),其次是杨属、松属、榆属和蔷薇科;石景山区空气花粉分属16个科属,虽仍以柏科花粉为主(41%),但含量低于怀柔区,豆科、榆属和木樨科含量次之。(2)2个区域春季主要开花植物的开花始期和花期也存在差异,表现为春季温度更高的石景山区植物开花始期除杨属(晚2 d)外,均早于怀柔区,平均早约7 d。(3)同一区域不同时期随着气温的升高,春季开花植物开花始期、花期呈现明显的提前趋势。这与前人基于植物物候观测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利用空气花粉监测也能很好地反映植物开花物候的时间和状态,可为植物物候学研究提供多学科和多角度的补充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花粉 开花始期 花期 怀柔区 石景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自动站降水特征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刘伟东 尤焕苓 +2 位作者 任国玉 杨萍 张本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44-851,共8页
利用2007—2010年北京123个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观测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北京的主城区、西部和北部区、东北区、东南区共分为4个区域的逐时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与实际地形和下垫面类型比较,自动站分类较为合... 利用2007—2010年北京123个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观测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北京的主城区、西部和北部区、东北区、东南区共分为4个区域的逐时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与实际地形和下垫面类型比较,自动站分类较为合理,避免了在区域划分方面的主观因素影响。主城区降水集中时段最为突出,集中出现在7月逐日20—00时,且降水强度最强,降水量较大,降水小时数不多。西部和北部区降水集中出现在6月逐日18—20时、7月逐日23时至次日03时,降水小时数最多,降水强度不大,降水量不大。东北区降水主要集中出现在7月逐日00—08时和17—23时,降水小时数较多,降水强度不大,降水量最大;东南区降水主要集中出现在7月的逐日02—04时,降水小时数少,降水强度较大,降水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站 降水特征 自动站分类 聚类分析 城市雨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精细化的降水变化特征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伟东 尤焕苓 +2 位作者 任国玉 杨萍 张本志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8,共8页
应用2007-2010年北京地区123个数据质量较好的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夏季不同级别降水的空间特征和4~10月降水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地区2007-2010年自动站年平均夏季降水量分布与1978-2010年常规站多年平均... 应用2007-2010年北京地区123个数据质量较好的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夏季不同级别降水的空间特征和4~10月降水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地区2007-2010年自动站年平均夏季降水量分布与1978-2010年常规站多年平均夏季降水量分布较一致,夏季总降水小时数明显高值中心在北部山区和城区以西山区,小时雨强以东北部、城区为高值中心,自东向西趋势递减,7月城区小时雨强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降水小时数 降水强度 自动站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对北京单次极端高温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雷 任国玉 +5 位作者 苗世光 张爱英 孟凡超 朱士超 任玉玉 索南看卓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93-1108,共16页
城市化对高温热浪的频次和强度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对于城市化影响高温热浪过程的机理了解还不充分。本文利用WRF模式,对2010年7月2~6日(北京时)北京一次高温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城市化对此次高温过程的影响机理。采用优化后的WRF模式... 城市化对高温热浪的频次和强度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对于城市化影响高温热浪过程的机理了解还不充分。本文利用WRF模式,对2010年7月2~6日(北京时)北京一次高温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城市化对此次高温过程的影响机理。采用优化后的WRF模式,能够模拟出北京连续5日高温的特征和城市热岛强度的变化。城市下垫面的不透水性决定了城区2 m高度处相对湿度低于乡村,削弱了城区通过潜热调节城市气温的能力。日落后,城市感热通量下降缓慢,城区降温速率小于乡村,夜间边界层稳定、高度低,风速小,抑制了城乡之间能量的传输,形成了夜间强的城市热岛强度,造成夜间城市气温明显高于乡村。日出后城乡地面感热通量、潜热通量迅速上升,边界层稳定性下降。午后,城市下垫面分别为地表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高、低值中心,通过潜热调节气温的能力被削弱;边界层稳定性降低,有利于能量的垂直扩散;此时,城市热岛强度小于夜间。因此,北京城市下垫面形成了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加重了城区极端高温事件的强度。此外,在这次高温热浪期间,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受到大陆暖高压控制,晴空少云,西北气流越山后形成焚风效应,是北京地区高温热浪形成的天气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高温 城市热岛 数值模拟 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奥运会期间PM2.5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被引量:29
11
作者 孙兆彬 陶燕 +4 位作者 崔甍甍 马小会 张小玲 安兴琴 张德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481-3488,共8页
为了探讨2008年奥运会前后减排和限行措施对北京居民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调查了2006~2010年7~9月的空气质量状况及北京急救中心心脑血管疾病日入院人数,采用时间序列方法中的非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 为了探讨2008年奥运会前后减排和限行措施对北京居民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调查了2006~2010年7~9月的空气质量状况及北京急救中心心脑血管疾病日入院人数,采用时间序列方法中的非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及气象因素的影响后,分析了北京PM2.5浓度与心脑血管疾病日入院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并按性别、年份建立了模型.结果表明,PM2.5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全人群、男性和女性滞后均为0~2d,在2006~2010年7~9月中,2008年3个人群的RR均最小,2009年RR最大.PM2.5日均浓度每增加10μg/m3,2008年男性、女性及全人群日入院人数风险分别增加0.18%、0.07%和0.00%,2009年男性、女性及全人群日入院人数风险分别增加3.43%、2.10%和2.97%.2008年7~9月采取的相关政策措施对降低了北京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会 时间序列 心脑血管疾病 空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感温度对夏季气象负荷率变化的影响研究--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尹炤寅 范进进 +2 位作者 陈幼姣 李大文 张立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0-627,共8页
本文以黄石市2007-2013年逐日电力负荷为研究对象,利用同期气象资料计算体感温度数据及舒适度等级,并以此对电力负荷进行分解,进而讨论体感温度对夏季气象负荷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利用体感温度及舒适度等级可对电力负荷进行更精... 本文以黄石市2007-2013年逐日电力负荷为研究对象,利用同期气象资料计算体感温度数据及舒适度等级,并以此对电力负荷进行分解,进而讨论体感温度对夏季气象负荷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利用体感温度及舒适度等级可对电力负荷进行更精细的分解,且体感温度同气象负荷率具有最高关联度;(2)研究时段内黄石市逐日最大电力负荷总体呈线性增长,但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电力负荷呈下降趋势;(3)2010年之前,工作日的气象负荷率高于节假日,但自2011年起,该现象出现反转,且差值逐渐增大;(4)研究时段内,体感温度高于22.9℃(工作日)或21.5℃(节假日)时,即会产生敏感负荷,而体感温度升高1℃最多可引起6%的气象负荷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温度 敏感负荷 1℃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J-RUC系统模式地面气象要素预报效果评估 被引量:31
13
作者 闵晶晶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5-273,共9页
利用自动气象站逐小时地面观测资料,采用客观检验方法对北京市气象局快速更新循环预报(BJ-RUC)系统在2008 2010年5-9月的预报结果进行检验,初步评估了BJ-RUC系统对地面气象要素的业务预报性能。结果表明:BJ-RUC系统对地面气象要素预报... 利用自动气象站逐小时地面观测资料,采用客观检验方法对北京市气象局快速更新循环预报(BJ-RUC)系统在2008 2010年5-9月的预报结果进行检验,初步评估了BJ-RUC系统对地面气象要素的业务预报性能。结果表明:BJ-RUC系统对地面气象要素预报与实况的变化趋势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2 m温度预报整体偏高,误差范围为-1.5~1.5℃,早上和傍晚偏大,正午偏小;2 m相对湿度的预报整体偏低,误差为-25%~0,白天偏大,夜间偏小;10 m风速预报明显偏大,午后尤为显著,误差为0.6~1.2 m·s^(-1);6 h累积降水的晴雨预报效果较好,TS评分可达到0.4。系统在初始起报时次的稳定性较差,从第3个起报时次开始逐渐稳定,但预报误差随着预报时效的增长逐渐增大,12 h内的预报误差较小,预报结果较可靠,在短时临近预报中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J-RUC系统 客观检验 地面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一次大雾天气成因分析及模式预报性能检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尹晓惠 时少英 邓长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149-152,302,共5页
为了研究空气中水汽层结变化、大露天气发生发展的环境场紊件及BJ-RUC模式在大雾期间的预报性能,对北京2012年3月16~17日大雾天气个例中能见度变化和地基微波辐射计液态水含量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雾生消前后液态水含量的廓线... 为了研究空气中水汽层结变化、大露天气发生发展的环境场紊件及BJ-RUC模式在大雾期间的预报性能,对北京2012年3月16~17日大雾天气个例中能见度变化和地基微波辐射计液态水含量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雾生消前后液态水含量的廓线变化明显,因此通过不同时刻液态水舍量的廓线对比分析,对大雾天气的预报还是具有指示意义的;地面高压底部偏东风为大雾维持提供良好的水汽,大雾期间风力的加大有利于水汽的输送,而持续的偏东风则有利于水汽的维持;辐射降温触发了华北雾区的形成;逆温层的存在是此次大雾发生的条件之一;近地面层系统性的偏东风、相对湿度和温度均在BJ—RUC模式中有很好的反映,模式探空的预报随着起报时间的临近,越接近实况,特别是逆温层和近地面偏东风的预报与实况基本一致,由此导出产品的能见度预报也能给预报员很好的指示参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雾 液态水含量 微波辐射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闪电活动结束特征及预报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玉恒 李迅 +4 位作者 张义军 丁德平 谢庄 山笑 李锐锋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118,共7页
基于雷达资料,SAFIR3000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10次雷暴个例。讨论了闪电活动结束与40 d Bz回波顶高以及超过30 d Bz的回波体积之间的关系。两个因子结合使用的预报试验结果表明,仅漏报1次,虚警1次,准确率80%,闪电活动在30 min内结束,即可... 基于雷达资料,SAFIR3000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10次雷暴个例。讨论了闪电活动结束与40 d Bz回波顶高以及超过30 d Bz的回波体积之间的关系。两个因子结合使用的预报试验结果表明,仅漏报1次,虚警1次,准确率80%,闪电活动在30 min内结束,即可较好地指示北京地区雷暴闪电活动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活动结束 闪电预报 雷达回波 总闪频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短时强降水天气边界层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吴进 李琛 +2 位作者 于波 卢冰 王庆元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02-910,共9页
本文基于2013—2015年北京铁塔的气象观测数据,结合VDRAS、地面自动站、NCEP再分析资料等,将短时强降水个例分为地面辐合线型和无地面辐合线型两类,并着重对两类短时强降水天气的边界层气象要素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寻找短时强降水发生的... 本文基于2013—2015年北京铁塔的气象观测数据,结合VDRAS、地面自动站、NCEP再分析资料等,将短时强降水个例分为地面辐合线型和无地面辐合线型两类,并着重对两类短时强降水天气的边界层气象要素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寻找短时强降水发生的预报信号。结果表明:根据铁塔气象要素变化基本无法预判无地面辐合线型强降水的发生;而铁塔气象要素变化对地面辐合线型短时强降水发生具有一定预报指示意义,地面辐合线型在强降水发生前1h,温度和位温减小,温度变率显著增大,最大达每分钟下降0.35℃;在强降水开始前3h,地面至325 m比湿增大,降水开始前20 min,比湿减小3.5g·kg^(-1);低空风切变在强降水开始前20min增大到"强烈"到"严重"程度,比湿跟低空风切变的提前量约为10~20min。因此,预报业务中关注铁塔气象要素及衍生物理量演变,对地面辐合线型短时强降水预报预警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 短时强降水 地面辐合线 气象铁塔 VDR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候模型在北京观赏植物开花期预测中的适用性 被引量:36
17
作者 张爱英 王焕炯 +1 位作者 戴君虎 丁德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3-492,共10页
以北京地区玉渊潭公园杭州早樱(1998-2012年)、密云农业气象试验站白玉兰(1996-2012年)及颐和园公园山桃(1981-2012年)物候观测资料和海淀、密云气象站的1981-2012年逐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为基础,分别应用国际通用的3种物候模型(... 以北京地区玉渊潭公园杭州早樱(1998-2012年)、密云农业气象试验站白玉兰(1996-2012年)及颐和园公园山桃(1981-2012年)物候观测资料和海淀、密云气象站的1981-2012年逐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为基础,分别应用国际通用的3种物候模型(SW 模型、UniChill 模型和统计模型)对以上植物的始花期和盛花期建模,并评估模型适用性。结果表明:SW 模型在北京地区3种观赏植物开花期预测中适用性最高,其交叉检验的均方根误差仅为1.93~3.58 d,其次为 UniChill 模型(均方根误差为2.49~3.79 d),统计模型效果最差(均方根误差为2.36~4.24 d)。因此,推荐在观赏植物开花期预测业务中采用 SW 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模型 开花期 预测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不同类型降水对气溶胶粒子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吴进 孙兆彬 +1 位作者 翟亮 李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12-821,共10页
利用2013~2015年大气成分与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不同类型降水对气溶胶粒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降水强度增大,PM_(10)、PM_(2.5)、PM_1浓度下降的时次比例、浓度下降比例均增大,PM_(10)下降幅度大于PM_(2.5)和PM_1;不同类型降... 利用2013~2015年大气成分与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不同类型降水对气溶胶粒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降水强度增大,PM_(10)、PM_(2.5)、PM_1浓度下降的时次比例、浓度下降比例均增大,PM_(10)下降幅度大于PM_(2.5)和PM_1;不同类型降水对气溶胶浓度影响不同,对流性降水中大气运动剧烈,对3种颗粒物都有快速而显著的清除效果;稳定性降水细分为3类,显著冷空气型的冷空气垂直下沉运动和降水湿清除可使粒子浓度缓慢下降,无显著冷空气但有颗粒物传输型的降水过程对气溶胶粒子的湿沉降效果有限,无显著冷空气无传输型气溶胶粒子吸湿增长可能导致粒子浓度不会下降;降雪或雨夹雪过程中随着降雪强度增大,气溶胶粒子浓度下降比例增大,但下降时次比例呈指数或者对数变化.雨雪相态转换的降水过程更为复杂,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需考虑雨雪相态转变带来的水滴(雪)粒径、降水粒子对周边气流的动力拖曳作用的变化、冷空气下沉运动对流型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性和稳定性降水 降雪或雨夹雪 大气运动 湿清除 气溶胶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气能见度的主要影响因子 被引量:33
19
作者 姜江 张国平 高金兵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8-199,共12页
利用北京市道面自动气象站、国家级自动气象站等多种观测数据分析北京地区2007—2015年能见度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并挑选两次典型低能见度事件过程进行详细分析。从空间分布看,北京西北地区能见度明显高于中心城区和东南大部地区。从时间... 利用北京市道面自动气象站、国家级自动气象站等多种观测数据分析北京地区2007—2015年能见度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并挑选两次典型低能见度事件过程进行详细分析。从空间分布看,北京西北地区能见度明显高于中心城区和东南大部地区。从时间分布看,北京地区平均能见度最大值出现在5月,最小值出现在7月;日间的最低值多出现在06:00(北京时,下同)左右,冬季略向后推迟;最高值多出现在16:00前后,冬季略有提前。整体而言,2007—2015年北京地区发生低能见度事件的概率为62.14%,且发生低能见度的事件集中于1~5 km,霾事件中干霾、湿霾的发生频率分别为86.13%和13.87%。能见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相对湿度、风速和PM_(2.5)浓度。其中,能见度与风速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和PM_(2.5)浓度呈反相关。需要指出的是,当相对湿度增加至80%,能见度受PM_(2.5)浓度的影响程度在下降,而主要受相对湿度的影响。基于所选个例,当北京地区出现湿霾事件时,能见度的恶化程度远高于干霾事件,且PM_(2.5)浓度需比干霾事件时下降得更低才能有效改善能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能见度 地面要素 典型霾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雾与霾天气大气液态水含量和相对湿度层结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邓长菊 尹晓惠 甘璐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3-199,共7页
为了研究空气中的水汽层结变化对雾、霾生消的影响,对北京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雾、霾天气个例中能见度变化和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的相对湿度及液态水含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总液态水含量时序图对预报雾、霾没有参考意义,... 为了研究空气中的水汽层结变化对雾、霾生消的影响,对北京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雾、霾天气个例中能见度变化和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的相对湿度及液态水含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总液态水含量时序图对预报雾、霾没有参考意义,无论是大气总液态水含量数值的大小,还是大气总液态水含量随时间的变化都不能预测雾、霾的生成与消散。但不同时刻大气液态水含量的廓线图对雾、霾天气的预报还是具有指示意义的,因为雾、霾生消前后大气液态水含量层结变化明显。进一步分析不同情况的雾、霾天气发现:雾、霾生消前后均无降水出现和先出大雾后降水的情况,即降水后消散的雾、霾天气,大气相对湿度的变化和液态水含量的变化主要集中在3 km以下;对于先降水后出大雾的情况,整层大气相对湿度的变化都很明显,液态水含量的变化主要在3~7 km之间。由于降水既可以增加近地面的空气湿度,又可以消耗空气中的水汽,因此降水既是大雾形成的有利条件,也是大雾消散的有利条件。有降水出现的大雾天气,有饱和层(空气相对湿度达到或接近100%),无降水出现的重霾天气,则没有饱和层,且整体相对湿度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相对湿度 大气总液态水 微波辐射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