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定量评估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盼 李向南 +4 位作者 郑鑫 胡小鹏 张琛 蒋涛 李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观察弥散加权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定量评估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CAD)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04例CAD患者,根据估算肾功能受损程度分为CAD 1、2、3组(n=11、61、32);另以36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组间及组内肾皮、髓质IVI... 目的观察弥散加权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定量评估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CAD)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04例CAD患者,根据估算肾功能受损程度分为CAD 1、2、3组(n=11、61、32);另以36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组间及组内肾皮、髓质IVIM参数真性弥散系数(D值)、微循环灌注弥散系数(D值)及灌注分数(f值),评价IVIM参数诊断CAD的价值。结果移植肾皮质D值在各CAD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在1组、2组、3组依序减低(P均<0.05);CAD 2组、3组移植肾髓质D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各CAD组移植肾皮质D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CAD 2组、3组肾髓质D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CAD 2组、3组移植肾皮质、髓质f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CAD 3组移植肾皮质f值低于1组及2组(P均<0.05)。各组肾皮质D值、D值、f值均高于髓质(P均<0.05)。皮质IVIM联合模型诊断CA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优于D值及f值(AUC=0.74、0.83,P均<0.05)而与D值(AUC=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髓质IVIM联合模型诊断CAD的AUC为0.91,优于D值、D值及f值(AUC=0.80、0.67、0.80,P均<0.05)。结论IVIM参数可定量评估C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肾功能不全 慢性 磁共振成像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 LI-RADS v2018专项培训提高医师对肝脏局灶病变诊断效能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巴特 任阿红 +2 位作者 蒋佳慧 徐辉 杨正汉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5-901,共7页
目的:探讨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v2018专项培训对提升医师对肝细胞癌(HCC)高危人群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征象评估及分类的准确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行肝脏增强CT扫描的HCC高危患者,最终共纳入63例... 目的:探讨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v2018专项培训对提升医师对肝细胞癌(HCC)高危人群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征象评估及分类的准确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行肝脏增强CT扫描的HCC高危患者,最终共纳入63例患者的70个病灶,其中有27个HCC病变,15个非HCC恶性病变和28个良性病变。18位不同年资的影像诊断医师参加CT LI-RADS v2018专项培训。受试医师在参加培训前后分别独立判读入组病灶图像并记录结果,包括对入组病灶的LI-RADS主要征象及支持HCC的辅助征象识别和LI-RADS分类。将病变分类为LR-5即可诊断HCC,计算受试医师在LI-RADS培训前后评估LI-RADS主要征象及支持HCC的辅助征象和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准确率并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培训前后对LI-RADS主要征象和支持HCC的辅助征象评估效能及HCC的诊断效能。结果:培训后受试医师对LI-RADS的主要征象及支持HCC的辅助征象的识别效能均较培训前有提升(P值均<0.05),其中对非边缘性廓清、强化包膜以及辅助征象中的无强化包膜识别效能提升较为显著。培训前后受试医师对HCC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45.9%、80.9%、60.1%、70.4%、67.4%和55.8%、91.0%、79.5%、76.6%、77.4%(P值均<0.05)。结论:CT LI-RADS专项培训能提升医师对HCC高危人群肝局灶病变的征象评估及诊断能力,其专项培训具有确切的推广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青松 刘岳峰 +1 位作者 张志军 刘占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4-446,共3页
腹膜后纤维化(RPF)是一种罕见的结缔组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清,也有人认为是血管炎、系统性胶原病及免疫机制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州。它可发生在任何年龄,40~60岁为发病高峰期。由于腹膜后纤维化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临床工作中对... 腹膜后纤维化(RPF)是一种罕见的结缔组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清,也有人认为是血管炎、系统性胶原病及免疫机制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州。它可发生在任何年龄,40~60岁为发病高峰期。由于腹膜后纤维化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临床工作中对本病认识不够,常导致漏诊或误诊,而待到发现时往往已经出现严重肾功能损害。所以,对腹膜后纤维化的正确诊断关系到病人能否得到及时治疗和获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纤维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岳峰 谢晟 赵彩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79-148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分析22例ADEM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对ADEM的临床表现进行归类,观察ADEM患儿的脑MRI表现,包括病灶位置(皮层、皮层下白质、中央白质、脑室旁白质、深部灰质核团以及... 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分析22例ADEM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对ADEM的临床表现进行归类,观察ADEM患儿的脑MRI表现,包括病灶位置(皮层、皮层下白质、中央白质、脑室旁白质、深部灰质核团以及脑干和小脑)、大小、形态。结果 22例ADEM患儿的发病年龄平均(6.0±3.2)岁。前驱症状中以发热常见,占77.27%(17/22)。临床表现以脑病及抽搐最多见,各占45.45%(10/22);运动障碍次之,占36.36%(8/22)。影像学上,22例患儿中均可见中央白质病变;13例(13/22,59.09%)可见脑室旁病灶;9例(9/22,40.91%)可见皮层病灶;6例(6/22,27.27%)累及深部灰质核团。18例患儿急性期后1个月复查MRI,8例可见脑萎缩。结论儿童ADEM的MRI表现多样,可表现为中央白质病变,还可出现脑室旁病灶及灰质受累。影像学动态观察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脊髓炎 脱髓鞘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基础的迭代重建算法优化腹部静脉成像质量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宏志 刘岳峰 +1 位作者 梁福兵 宋建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模型基础的迭代重建(MBIR)算法优化腹部CT静脉成像(CTV)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应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对27例可疑腹部病变患者行腹部CT扫描,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技术(FBP组)、5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组)和MBIR(MBIR组)3... 目的探讨应用模型基础的迭代重建(MBIR)算法优化腹部CT静脉成像(CTV)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应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对27例可疑腹部病变患者行腹部CT扫描,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技术(FBP组)、5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组)和MBIR(MBIR组)3种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测量背部肌肉、背部脂肪、肝实质、胰腺实质、脾实质的噪声及CT值,计算门静脉、胰静脉、脾静脉及下腔静脉的CNR;采用5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采用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图像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BIR组图像噪声低于ASiR组(P<0.001),而二者均低于FBP组(P均<0.05);与FBP组图像相比,ASiR组和MBIR组图像噪声分别降低28.61%和53.53%,CNR分别增加40.92%和158.85%。MBIR组、ASiR组和FBP组的主观评分分别为(4.64±0.31)分、(3.74±0.54)分及(3.22±0.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 MBIR重建算法可以明显提高腹部CTV图像质量,并具有降低腹部CTV辐射剂量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腹部 静脉造影术 自动管电流调节 模型 迭代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部CT平扫图像直方图分析鉴别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脑出血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玉双 孙胜军 +1 位作者 傅璠 李莹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86-1789,共4页
目的观察脑部CT平扫图像直方图分析鉴别诊断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脑出血的价值。方法收集116例非肿瘤性脑出血(非肿瘤组)和44例肿瘤性脑出血(肿瘤组),分析其脑部CT平扫图像直方图,获得病灶的直方图参数,包括最小值,第5、25、50、75、95百分... 目的观察脑部CT平扫图像直方图分析鉴别诊断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脑出血的价值。方法收集116例非肿瘤性脑出血(非肿瘤组)和44例肿瘤性脑出血(肿瘤组),分析其脑部CT平扫图像直方图,获得病灶的直方图参数,包括最小值,第5、25、50、75、95百分位CT值、最大值、标准差、平均值、偏度和峰度。比较2组间直方图参数的差异,以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鉴别诊断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脑出血的效能。结果肿瘤组最大值、第5、25、50、75、95百分位CT值、平均值、标准差均小于非肿瘤组(P均<0.05),偏度和峰度大于非肿瘤组(P均<0.05),最小值与非肿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最大值、第25、50、75、95百分位CT值、平均值及标准差鉴别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脑出血的诊断价值中等,其中第50百分位CT值的AUC最高(0.8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2和0.68。结论脑部CT平扫图像直方图分析可作为鉴别诊断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脑出血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直方图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