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指标评估门诊就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邓利群 王茜 +2 位作者 张冬花 左惠娟 林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2期4080-4085,共6页
背景血脂异常、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不健康饮食及身体活动不足等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并用于进行10年风险评估。而上述4项行为因素以及3项生理和生化指标维持理想状态可明显降低人群ASCV... 背景血脂异常、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不健康饮食及身体活动不足等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并用于进行10年风险评估。而上述4项行为因素以及3项生理和生化指标维持理想状态可明显降低人群ASCVD的发生。目的分析门诊就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SCVD的危险因素水平、危险分层以及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综合反应ASCVD发病风险。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3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45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询问和现场测量、血液生化检查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采用武阳丰教授建立的国人10年ASCVD风险评估预测模型(以下简称预测方法)及《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提供的方法(以下简称指南方法)对ASCVD发病风险进行评估及危险分层,理想的心血管健康定义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建议(包括7项理想的健康因素和行为)。计算Kappa值,评估两种方法对ASCVD危险分层结果的一致性。结果≥5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两种工具判断的ASCVD不同危险人群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8,P=0.005),预测模型方法判断ASCVD为高危的比例高于指南方法初评的结果(χ^(2)=4.219,P=0.04)。<5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两种工具判断的ASCVD不同危险人群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350,P<0.001);预测模型方法评估以低危为主(76.3%),高危的比例仅为6.6%,指南方法初评高危比例达到29.5%。对中危患者进行余生风险评估,66例患者(13.0%)调整为高危,最终高危患者比例达到34.5%。预测模型方法判断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的患者,指南方法同样评估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的比例分别为51.9%、44.5%和56.0%,一致率为50.8%,经内部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261(u=17.010,P<0.001)。仅2.4%患者具有5项健康行为和因素,70.4%具有2~3项健康行为和因素。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吸烟/戒烟比例、理想体质指数(BMI)比例、空腹血糖(FPG)<5.6 mmol/L、血压<120/80 mm Hg比例高于男性,总胆固醇(TC)<5.2 mmol/L比例低于男性;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理想身体活动比例、心血管健康指标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1项、≥2项、≥3项、≥4项心血管健康指标的比例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80,P<0.001;χ^(2)=34.946,P<0.001;χ^(2)=107.419,P<0.001;χ^(2)=37.488,P<0.001)。结论两种评估方法的内部一致性较差;对于<55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指南判定高危的比例也超过1/3,和≥55岁高危比例相近,有高估此人群ASCVD危险的可能;5项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约70%患者具有2~3项健康行为和因素。加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干预危险因素的控制,改善心血管健康可能是降低ASCVD危险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 危险分层 理想心血管健康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影像组学用于冠心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高雪莲 王瑞 +3 位作者 张宏凯 杜俣 张天浩 徐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1-454,共4页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是无创评估冠心病(CAD)及预测其风险分层的一线检查方法,对于识别冠状动脉斑块、评估血管周围脂肪组织、识别心肌缺血等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影像组学可提取高通量医学图像定量特征,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对CCT...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是无创评估冠心病(CAD)及预测其风险分层的一线检查方法,对于识别冠状动脉斑块、评估血管周围脂肪组织、识别心肌缺血等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影像组学可提取高通量医学图像定量特征,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对CCTA影像组学用于CAD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T血管成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磷脂类代谢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孙雪纯 杜智勇 +4 位作者 于华惠 吕倩雯 焦晓璐 王钰 秦彦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4540-4545,4553,共7页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术后有部分患者再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目前多项研究表明,作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溶血磷脂酰胆碱(LPC)、溶血磷脂酸(LPA)等...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术后有部分患者再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目前多项研究表明,作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溶血磷脂酰胆碱(LPC)、溶血磷脂酸(LPA)等溶血磷脂类脂质代谢物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破裂,但溶血磷脂类脂质代谢物是否能用于ACS患者PCI治疗后再发MACE的预测尚不明确。目的利用靶向代谢组学和机器学习模型,探究磷脂及溶血磷脂类代谢小分子在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术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6月—2019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磷脂及溶血磷脂类脂质代谢物。自患者入组后1、3、6、9个月和12个月以及其后每6个月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患者MACE发生情况。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得分图对非MACE组和MACE组进行溶血磷脂代谢轮廓和组间分布分析,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的差异权重贡献值(VIP)图谱,评估代谢组间差异溶血磷脂类代谢小分子。利用随机森林准确度下降值图对每种磷脂和溶血磷脂类代谢小分子的变量重要性进行排序,使用蒙特卡洛交叉验证对不同数量代谢物所构成的多变量随机森林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风险预测模型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筛选与MACE事件相关的关键溶血磷脂类代谢物,并使用置换检验对其所构成的预测模型准确度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患者212例,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根据患者在随访期间是否发生MACE将其分为MACE组(n=29)与非MACE组(n=183),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得分图结果发现MACE组与非MACE组患者样本在得分图中的分布位置明显不同,两组患者溶血磷脂类代谢产物谱存在显著差异。利用整合分析图进行差异代谢物筛选,结果发现LPA、氧化溶血磷脂酰胆碱(LPC-O)、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溶血磷脂酰肌醇(LPI)、溶血磷脂酰丝氨酸(LPS)变化显著。蒙特卡洛交叉验证对不同数量代谢物所构成的多变量随机森林模型纳入排序前13位的脂质代谢小分子[主要包含10个溶血磷脂类代谢小分子(LPA 16:0、LPA 18:1、LPC-O 16:0、LPC 16:0、LPG 18:2、LPC 18:0、LPE 20:3、LPE 22:6、LPG 18:1、LPS 20:4)和3种磷脂代谢小分子(PA 16:0-18:0、PA 16:0-20:4、PA 16:0-18:1)]构建MACE的预测模型,ROC曲线结果显示模型预测MACE的AUC=0.934(95%CI=0.793~0.998)。结论接受PCI手术的ACS患者术前血清中多种溶血磷脂类代谢小分子的异常表达与再发MACE事件的风险密切相关,在预测ACS患者PCI术后MACE中具有显著的预警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溶血磷脂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居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知识、态度及预防行为调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晓辉 姚崇华 +3 位作者 王克安 董磊 苏江莲 刘云香 《中国健康教育》 2003年第12期921-923,共3页
目的 了解北京市居民对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简称“非典”)的认知水平、态度与行为 ,为完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择北京两个社区的 132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采用统一电话询问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居民“非典”防治知识... 目的 了解北京市居民对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简称“非典”)的认知水平、态度与行为 ,为完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择北京两个社区的 132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采用统一电话询问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居民“非典”防治知识水平较高 ,预防措施的采取率超过 90 %。 84 %的居民将医院列为感染可能性大的场所 ,主要理由是医院遇到“非典”病人的可能性大 ( 95 2 % )。 59%的居民自“非典”流行以来较关注体温变化。超过 6 0 %的居民表示自己发热后不会马上就医而先采取在家观察的方式。 36 %的居民表示发热后愿意先向医务人员咨询。 70 %的居民表示发热后会采取家庭隔离措施 ,只有 3%的家庭不具备隔离条件。结论 “非典”期间“信息轰炸”式的宣传教育策略在增强居民的防病知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而为快速控制疫情蔓延奠定了基础。应加强及早就医和家庭隔离方法的宣传。并可在发热咨询热线服务中 ,进行家庭隔离指导。同时需扩大感染控制措施的宣传 ,增加居民就医安全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预防行为 隔离措施 认知水平 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解武祥 武阳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12期26-28,共3页
血脂是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等的总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大规模队列研究均证实血脂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 r di sease,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1- 4 ],这些队列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低密度... 血脂是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等的总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大规模队列研究均证实血脂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 r di sease,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1- 4 ],这些队列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 otein-c holester ol,H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 rol,TC)和T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发病风险 HDL LDL CVD CHD 他汀类 血脂 血浆脂类 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过去、现在和未来 被引量:26
6
作者 赵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共3页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的首位死亡原因。在众多心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且危害最大的是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占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的85%[1]。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策略基于对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和作用规律的认识、系统理论和实...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的首位死亡原因。在众多心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且危害最大的是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占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的85%[1]。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策略基于对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和作用规律的认识、系统理论和实践经验。从上个世纪中期开始,心血管疾病逐渐替代传染病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人类通过上百年积累形成的应对传染病的理论、经验和防治措施均不能有效的应对心血管疾病的流行和危害。和单病因的传染病作用规律完全不同,心血管疾病急性发病类型是多种外部环境因素和人体内部因素长期相互作用导致的慢性血管损伤突发性进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心血管病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82
7
作者 王薇 赵冬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43-146,共4页
近20多年来,为了有效地防治心血管病对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造成的危害,全国各地在心血管病流行病学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以其中的一些主要研究结果为基础,对我国心血管病负担和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进行简要陈... 近20多年来,为了有效地防治心血管病对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造成的危害,全国各地在心血管病流行病学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以其中的一些主要研究结果为基础,对我国心血管病负担和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进行简要陈述:1)我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特点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冠心病发病率相对较低,脑卒中发病率相对较高。2)在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人群冠心病及脑卒中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时,我国人群冠心病及脑卒中发病率却呈增加趋势。3)我国男性吸烟率居高不下。虽然我国人群平均血清胆固醇(TC)水平较低,但TC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人群危险因素的上升变化,是影响人群冠心病脑卒中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 防治心血管病 上升趋势 发病率 血清胆固醇 冠心病 脑卒中 人民健康 发病特点 主要表现 下降趋势 居高不下 人群 吸烟率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现状调查 被引量:18
8
作者 左惠娟 姚崇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1017-1018,共2页
目的 评价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的现状。方法 对北京市朝阳区、东城区、西城区2000年6月前建立的5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慢性病防治状况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 9%社区卫生服务站拥有1名专职健康教育人员;每个服务站平均每年健康教育经费约为... 目的 评价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的现状。方法 对北京市朝阳区、东城区、西城区2000年6月前建立的5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慢性病防治状况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 9%社区卫生服务站拥有1名专职健康教育人员;每个服务站平均每年健康教育经费约为6300元;对病人的健康教育以门诊教育、不定期讲课为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3种疾病登记病人数占估计患病人数的15.8%;病人获得健康教育率为33.3%。结论 目前社区健康教育管理人员缺乏,健康教育经费投入偏低,病人获得健康教育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慢性病 健康教育 调查 社区卫生服务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合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乔秋博 毕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09-911,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合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房颤患者16 885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7254例(年龄≥65岁),对照组9631例(年龄<65岁),对比分析老年房颤患者合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房颤患者合并脑血管病的总... 目的研究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合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房颤患者16 885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7254例(年龄≥65岁),对照组9631例(年龄<65岁),对比分析老年房颤患者合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房颤患者合并脑血管病的总患病率为9.4%。老年组脑血管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4.4%vs5.6%,P<0.01),老年组合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男性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冠心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房颤合并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合并脑血管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房颤动合并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血管障碍 高血压 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糖尿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155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霞 杜杰 李汇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7-380,共4页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19~25个核苷酸的高度保守非编码小RNA,通过降解靶mRNA或抑制转录后蛋白翻译而调控基因的表达。miRNAs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胚胎发育、组织器官形成以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肿瘤、免疫、炎...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19~25个核苷酸的高度保守非编码小RNA,通过降解靶mRNA或抑制转录后蛋白翻译而调控基因的表达。miRNAs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胚胎发育、组织器官形成以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肿瘤、免疫、炎症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等。miRNA-155主要来源于活化的淋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内高表达的非编码转录产物,是一个典型的多功能基因,通过调控相关靶基因的表达而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免疫、炎症、肿瘤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就miRNA-155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s(miRNAs) miRNA-155 免疫 炎症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三级医院专家和北京市海淀区社区专家对中国高血压指南认识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淋 黄慧贤 +7 位作者 陈源源 曾哲淳 宋丽萍 韩萍 杨静文 肖文琦 董建平 杨卫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97-700,共4页
目的评估全国三级医院专家和社区专家对高血压指南认知和执行的差异。方法采取抽样法选择全国三级医院高血压专业44名专家(三级医院专家组),北京市海淀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专家29名(社区专家组)。参照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 目的评估全国三级医院专家和社区专家对高血压指南认知和执行的差异。方法采取抽样法选择全国三级医院高血压专业44名专家(三级医院专家组),北京市海淀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专家29名(社区专家组)。参照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2019年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初步建立评估问卷,对问卷中血压监测、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三部分内容进行评分。比较三级医院专家与社区专家对高血压指南认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的差异。结果三级医院专家组通过手机APP督促家庭自测血压和初诊动态血压比例的可行性评估明显低于社区专家组(75.0%vs 93.1%,P=0.048;81.8%vs 100.0%,P=0.040)。三级医院专家组初诊、叶酸干预后复查和每年复查同型半胱氨酸的重要性评估明显低于社区专家组,每年复查同型半胱氨酸比例的可行性评估明显低于社区专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三级医院专家组初诊颈动脉超声、混合斑或软斑治疗后复查、初诊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肥厚每年复查及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根据需要调整检查比例的可行性评估明显低于社区专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级医院专家和社区专家对高血压指南认知和执行在某些指标上存在不同,希望通过培训和临床实践缩小差异,进一步提升血压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指南 三级医院专家 社区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2
作者 吴兆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3-77,82,共6页
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病因及其临床表现密切相关。近年来大量资料证实抑郁症、焦虑症、性格因素及人格特征、社会孤立和慢性生活压力 5种主要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恒定地显示,重症抑郁症与心脏事件呈正相关... 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病因及其临床表现密切相关。近年来大量资料证实抑郁症、焦虑症、性格因素及人格特征、社会孤立和慢性生活压力 5种主要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恒定地显示,重症抑郁症与心脏事件呈正相关。许多证据表明,焦虑症与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相关。虽然 A型性格仍被显示与心血管病危险度增加相关,但也有许多研究表明,两者间不相关。研究表明 A型性格中的一种主要成分--敌意更具致病作用。以相对较小的社会关系网为特征的社会孤立与心血管病发病增加相关。此外,已证实慢性生活压力,特别是与工作有关的压力与心血管病密切相关。 社会心理因素引起心血管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 1)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 2)触发心肌缺血;( 3)诱发心律失常;( 4)刺激血小板功能;和( 5)破坏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精神病学 流行病学 社会心理因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毅 鲁旭然 +6 位作者 刘楠 侯晓彤 孙立忠 吴龙 潘友民 王守凤 赵欣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7-663,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除了典型呼吸系统症状,也有一定比例COVID-19患者出现了心血管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且此类患者进展为重症或死亡的概率较高。目前对于COVID-19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心血管系统的变化也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除了典型呼吸系统症状,也有一定比例COVID-19患者出现了心血管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且此类患者进展为重症或死亡的概率较高。目前对于COVID-19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心血管系统的变化也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本文综合目前已有文献,分析与初步探索心血管系统可能的损伤机制,包括病毒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及传导系统,合并症或伴随情况如低氧血症、炎性反应、应激等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以及药物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血管系统 多脏器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在代谢调节与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昀 柳景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49-851,共3页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s)是一类由高度同源性氨基酸序列编码的多肽,现已发现23种亚型,分别具有调节内分泌、刺激新生血管形成、促进胚胎组织发育分化、促进细胞有丝分裂组织再生、参与创伤愈合等...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s)是一类由高度同源性氨基酸序列编码的多肽,现已发现23种亚型,分别具有调节内分泌、刺激新生血管形成、促进胚胎组织发育分化、促进细胞有丝分裂组织再生、参与创伤愈合等多种生理作用。其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作为新近发现的内源性调节物质代谢因子,可参与糖、脂肪代谢及胰岛素分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代谢疾病 心血管疾病 PPARY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25
15
作者 赵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3-84,共2页
由科研经费支持购建监测系统需要相当大的人力物力投入,通常局限于部分固定的人群,无法提供覆盖全人群、常规化、制度化的信息,也难以保证长期、可持续性地发展。而基于现有的常规信息系统,如结合死因监测系统和出院信息系统,一方... 由科研经费支持购建监测系统需要相当大的人力物力投入,通常局限于部分固定的人群,无法提供覆盖全人群、常规化、制度化的信息,也难以保证长期、可持续性地发展。而基于现有的常规信息系统,如结合死因监测系统和出院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以收集冠心病住院病例信息,另一方面可收集所有冠心病死亡信息。通过整合冠心病的发病和死亡信息.可以较为全面的反映冠心病的流行程度。用这种方法,我们发表了系列文章,发现在2007年-2009年间北京地区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男性和年轻人群中发病率上升最明显;与城区和近郊相比,远郊区县人群的发病率最高且上升幅度最大。而且,北京市急性冠心病事件院外死亡人数是院内死亡人数的2.61倍,占总急性冠心病死亡的72.28%,这些结果为评价北京市居民健康状况和心血管病预防和救治水平提供了最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急性冠心病事件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2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蕾 杜杰 李汇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9-263,共5页
Toll样受体是固有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病原体及内源性损伤相关分子诱发的各种免疫防御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Toll样受体2在各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 Toll样受体是固有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病原体及内源性损伤相关分子诱发的各种免疫防御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Toll样受体2在各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拟对Toll样受体2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2 固有免疫 炎症反应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被引量:14
17
作者 姚崇华 《中国健康教育》 2001年第7期410-414,共5页
随着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人们在积极探索适合各类人群的健康教育方法 ,尤其是对各种疾病人群的健康教育。今天 ,本刊特别推荐“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一文。该文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如何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 ... 随着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人们在积极探索适合各类人群的健康教育方法 ,尤其是对各种疾病人群的健康教育。今天 ,本刊特别推荐“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一文。该文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如何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 ,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这些方法也适合于其他人群的健康教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健康教育 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女性心脑血管疾病 被引量:3
18
作者 毕齐 张维君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3期179-180,共2页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对人类健康影响最大的疾患之一,其致残率、致死率一直高居疾病谱的榜首,并且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增加了医疗负担。
关键词 妇女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5′-核苷酸酶基因敲除加重小鼠静脉移植血管的血管重塑和炎症反应
19
作者 刘婷婷 石洪涛 +2 位作者 徐慧 杜杰 朴春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1-519,共9页
目的通过观察胞外5′-核苷酸酶(ecto-5′-nucleotidase,Nt5e/CD73)基因敲除小鼠在静脉移植后再狭窄血管中的表型,为临床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早期诊断和药物治疗提供潜在靶点。方法将8~10周的CD73基因敲除小鼠作为实验组,同窝... 目的通过观察胞外5′-核苷酸酶(ecto-5′-nucleotidase,Nt5e/CD73)基因敲除小鼠在静脉移植后再狭窄血管中的表型,为临床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早期诊断和药物治疗提供潜在靶点。方法将8~10周的CD73基因敲除小鼠作为实验组,同窝野生小鼠作为对照组。取小鼠下腔静脉作为供体,采用套管法移植至同种异体小鼠的右颈动脉,建立小鼠下腔静脉-颈动脉血管移植模型。模型第4周观察移植血管的通畅情况、血管内膜形成、弹力蛋白层的形态及炎症因子的表达。体外分离小鼠下腔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利用CD73抑制剂腺苷-5′-(α,β-亚甲基)二磷酸[adenosine 5′-(alpha,beta-methylene)diphosphate,APCP],观察VSMC的迁移和增殖的情况。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移植静脉相比,CD73基因敲除小鼠移植静脉的血管新生内膜形成受损,弹力纤维层断裂消失,中膜细胞增殖增加,血管壁弹性下降,血流阻力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移植静脉相比,CD73基因敲除小鼠移植静脉组织中大量Mac-2阳性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血管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表达明显增加,加重静脉组织中的炎症反应和血管重塑。VSMCs的划痕实验和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抑制CD73促进VSMCs的增殖,损伤VSMCs的迁移功能。结论CD73基因敲除加重静脉移植血管的血管重塑和炎症反应,对临床上拟作冠状动脉血管搭桥术的CD73基因缺陷的患者可提供精准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5e基因 静脉移植 血管再狭窄 血管重塑 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婷婷 汪振佳 +2 位作者 李璐 孙雨蒙 于薇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4,共6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关键致病因素,精准识别易损斑块对优化诊疗策略至关重要。磁共振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能无创性评估斑块成分及其微观结构,量化分析斑块易损性,为卒中风险预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已成为精准医疗的研...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关键致病因素,精准识别易损斑块对优化诊疗策略至关重要。磁共振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能无创性评估斑块成分及其微观结构,量化分析斑块易损性,为卒中风险预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已成为精准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磁共振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分析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有望在易损斑块识别、风险分层及疗效监测等方面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定量影像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 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 颈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