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首都功能核心区国槐健康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佳慧 彭祚登 +1 位作者 刘勇 马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73,84,共11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首都功能核心区主要绿化树种国槐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管护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树木健康一级和二级诊断法,对生长在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内主要街道、胡同、绿地区域的国槐进行每木调查,采... 【目的】分析北京市首都功能核心区主要绿化树种国槐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管护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树木健康一级和二级诊断法,对生长在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内主要街道、胡同、绿地区域的国槐进行每木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3种方法建立健康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从生长因素(胸径、冠幅)、管护措施(修剪方法、防踩铺装)、环境因子(与设施距离、遮荫情况)3个方面,进行国槐单株的健康评价,分析不同因素对国槐林木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在研究区内的31 475株国槐中,健康单株占12.81%,亚健康单株占82.03%,不健康单株占5.16%。街道、胡同、绿地3个区域内的健康、亚健康、不健康3个等级的国槐数量均呈正态分布。生长在绿地区域的国槐健康状况较好;不健康国槐单株受害等级评价中,1级占29.51%,2级占36.97%,3级占23.66%,濒死占9.86%。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胸径、冠幅、防踩铺装、修剪方法、与设施距离对国槐健康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遮荫情况对国槐健康无显著影响。核心区内国槐的健康综合得分随胸径和冠幅增大而总体下降,在有机材料覆盖、修剪规范、与设施距离≥2~<4 m、无遮荫条件下健康状况较好。【结论】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国槐整体表现为健康和亚健康状态,具有良好保育养护潜力,但部分不健康国槐受害严重,亟需处理。在国槐树木基部覆盖有机材料、规范修枝技术、确保与设施的栽植距离≥2 m和无遮荫,是国槐养护管理以促进其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槐 首都功能核心区 树木健康二级诊断 树木健康评价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平原地区公路典型绿化带降噪功能初探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志永 李全明 +1 位作者 南海龙 杨晓晖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9-334,共6页
[目的]选取京开高速绿化带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交通噪声在水平空间上的衰减规律,同时探讨绿化带的宽度、群落结构对交通噪声衰减的影响,以期为平原地区高速公路绿化带的树种选择、结构优化以及修剪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 [目的]选取京开高速绿化带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交通噪声在水平空间上的衰减规律,同时探讨绿化带的宽度、群落结构对交通噪声衰减的影响,以期为平原地区高速公路绿化带的树种选择、结构优化以及修剪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种典型林带类型的绿化带,建立9个20 m×60 m的样地,并在每个样地内按垂直于高速公路的方向设置不同宽度梯度的监测点,在定点连续监测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探讨不同林带类型、不同宽度梯度之间噪声值的差异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绿化带结构指标和绿化衰减系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选取的3种类型绿化带的降噪功能均较好,雪松纯林的降噪能力最强。绿化带在0 10m的范围内降噪能力最强,随着宽度的增加,绿化带的降噪能力逐渐减弱。绿化带的降噪能力是由多个林分结构指标协同作用的结果,并不能仅用某一结构指标表征整个群落的降噪能力,绿化带在同一高度水平上的断面积是影响其降噪能力的一个重要综合指标。[结论]高速公路绿化带可以起到良好的降噪功能,不同林带类型绿化带的降噪能力不同。在建植时,应优先选分枝点低、分枝多、枝叶细密的植物。在城市绿地空间不足的情况下,为完全消除交通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还应辅助于其它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绿化带 降噪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八达岭地区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被引量:79
3
作者 耿玉清 白翠霞 +2 位作者 赵铁蕊 王树森 陈峻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1,共5页
为探讨土壤健康的生物学指标,该文对北京八达岭地区不同植被类型0~5cm土层的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状况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酶活性有显著的区别,其中除过氧化物酶外,糠椴林的土壤酶活性均属最高水... 为探讨土壤健康的生物学指标,该文对北京八达岭地区不同植被类型0~5cm土层的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状况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酶活性有显著的区别,其中除过氧化物酶外,糠椴林的土壤酶活性均属最高水平,而灌草丛所有酶活性都属最低水平;灌木丛中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杂木林;华北落叶松林的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油松林.相关分析表明,脲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与土壤肥力状况的相关性较好;总磷酸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状况的相关性高于单项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与土壤肥力状况的相关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西山地区油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效果评价 被引量:38
4
作者 宁金魁 陆元昌 +3 位作者 赵浩彦 刘宪钊 任云卯 陈峻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2-44,共3页
为了促使北京山区油松人工林向发挥多功能目标的森林结构转变,在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和技术指导下对西山地区51年生的油松人工林进行改造,并于2005年调查和设计,2006年初完成近自然森林改造的第1次作业。对固定观测样地的调查结果表明:... 为了促使北京山区油松人工林向发挥多功能目标的森林结构转变,在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和技术指导下对西山地区51年生的油松人工林进行改造,并于2005年调查和设计,2006年初完成近自然森林改造的第1次作业。对固定观测样地的调查结果表明:经过近自然化改造,样地的Shannon-Wienner指数分别从0.1217、0.9404提高到0.9174、1.4921。油松林的林下更新层物种变化较大。大叶白蜡、栾树、构树等树种的天然更新,再通过播种补入栓皮栎,提高了林下更新的数量和质量。相对于未进行近自然化改造的林分,改造过的油松林,林木年生长量较高,林分结构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近自然化改造 经营效果评价 林分结构 林分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八达岭地区油松与灌丛林土壤肥力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耿玉清 余新晓 +2 位作者 孙向阳 陈峻崎 姚永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0-54,共5页
为探讨油松林土壤健康经营措施,该文对北京市八达岭低山区油松和灌丛林土壤的发生层厚度、物理性质、有机质和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林的凋落物层为4.0cm,高出灌丛林地96.30%;油松林土壤的物理性质如粘粒、总孔隙度... 为探讨油松林土壤健康经营措施,该文对北京市八达岭低山区油松和灌丛林土壤的发生层厚度、物理性质、有机质和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林的凋落物层为4.0cm,高出灌丛林地96.30%;油松林土壤的物理性质如粘粒、总孔隙度以及持水性能低于灌丛,但差异不显著;在0~5cm的土层中,油松林土壤的pH值低于灌丛0.3个单位,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指标分别比灌丛土壤低31.86%、34.38%、22.28%、24.56%和22.86%,其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采用0~5cm和0~20em土层厚度,比较油松和灌丛林土壤肥力指标的差异,所得结果不尽一致.研究认为,油松林能形成较厚的凋落物层,而灌丛植被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积累;在经营油松纯林过程中应保留或补种一些灌木以达到改善林地生产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灌丛 土壤发生层 土壤肥力 土壤健康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野生观果植物资源调查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秀丽 姚永刚 +4 位作者 赵广亮 南海龙 杨欣宇 张立 姜俊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6-160,共5页
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野生观果植物种质资源丰富,是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野外实地调查,对公园野生观果植物的种类、生活型组成、观赏特征及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公园共有野生观果植物63种,隶属于27科40属,其中木本... 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野生观果植物种质资源丰富,是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野外实地调查,对公园野生观果植物的种类、生活型组成、观赏特征及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公园共有野生观果植物63种,隶属于27科40属,其中木本野生观果植物占71%,草本野生观果植物占29%。观赏价值主要体现在果形和果色方面。最后对野生观果植物的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讨,提出了对其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观果植物 种质资源 合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森林健康经营实践及其借鉴作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彭祚登 王小平 +1 位作者 安永兴 陈峻崎 《林业科技开发》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森林健康经营是20世纪后期首先由美国提出并发展起来的森林经营理念,北京市通过国际合作在全国率先引进并实践了森林健康经营的理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在推广应用森林健康经营思想所取得的实践经验。... 森林健康经营是20世纪后期首先由美国提出并发展起来的森林经营理念,北京市通过国际合作在全国率先引进并实践了森林健康经营的理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在推广应用森林健康经营思想所取得的实践经验。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林业建设的现状,分析并提出了森林健康经营理念对我国林业建设在森林经营方向上将会产生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健康 森林经营 实践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平原风景游憩林林相改造技术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付健 张玉钧 +3 位作者 王小平 陈峻崎 胡剑非 胡东阳 《河北林果研究》 2010年第1期68-71,共4页
通过一定技术的风景游憩林林相改造,既可有效地保护好森林植被,发挥森林的生态效应,又可提高游憩区的景观效果,从而实现森林的多功能特性。通过对北京平原林场的调查,从植物的生态学,植物学,美学和景观艺术等方面出发,对研究区风景游憩... 通过一定技术的风景游憩林林相改造,既可有效地保护好森林植被,发挥森林的生态效应,又可提高游憩区的景观效果,从而实现森林的多功能特性。通过对北京平原林场的调查,从植物的生态学,植物学,美学和景观艺术等方面出发,对研究区风景游憩林的林相改造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北京平原植物选择的方案与配置的各种模式,从而营造良好的植物景观游览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游憩林 林相改造 北京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煤矸石绿化基质配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栋学 黄灏峰 +4 位作者 王礼旺 南海龙 邹大林 朱建刚 贾剑波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5期36-41,共6页
以煤矸石山的生态恢复为目的,将煤矸石粉粒作为改良煤矸石山绿化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添加土壤、保水剂、缓释肥和菌肥,作为基质组成的4个因素,各因素均设4个水平,选用L16(44)正交表安排每类基质中各组成部分的水平,在各基质中播种... 以煤矸石山的生态恢复为目的,将煤矸石粉粒作为改良煤矸石山绿化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添加土壤、保水剂、缓释肥和菌肥,作为基质组成的4个因素,各因素均设4个水平,选用L16(44)正交表安排每类基质中各组成部分的水平,在各基质中播种紫穗槐,通过分析紫穗槐的出苗率和壮苗指数,判定得到适合于煤矸石山绿化的基质为:煤矸石粉粒和土壤的体积比为2∶1,每m3的煤矸石粉粒和土壤的混合物中添加保水剂和菌肥的质量分别为2 kg和680 g。采用这种基质配比方式,对于满足植物正常生长,降低煤矸石山改良的成本,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基质 壮苗指数 出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西山风景林经营分类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润国 金莹杉 +3 位作者 周荣伍 刘海龙 任云卯 李涛 《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5期1-6,共6页
结合风景林不同景观、林分、功能的特点,以聚类分析、回归分析及数据叠加等多种定量方法为主,定性为辅,将研究区风景林划分为3个等级经营类型,构成了风景林经营分类系统。一级经营分类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具有相似景观特征的斑块类型进... 结合风景林不同景观、林分、功能的特点,以聚类分析、回归分析及数据叠加等多种定量方法为主,定性为辅,将研究区风景林划分为3个等级经营类型,构成了风景林经营分类系统。一级经营分类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具有相似景观特征的斑块类型进行归类;二级经营分类在一级经营分类基础上,结合优势种、立地因子及林分特征,从林分水平进行进一步划分;三级经营分类将同一林分经营类型内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特征的分别归类。各个等级的经营类型分别反映了不同景观空间配置特征、林分特征、功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林 经营分类系统 经营类型 聚类分析 北京西山试验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区林业社区节能灶炕改造效果分析
11
作者 郝亦荣 马红 庄昊 《中国城市林业》 2011年第1期34-36,59,共4页
文章以实地调查为根据,把节能灶炕与普通土炕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节能灶炕具有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生活环境和降低生活成本的功能和优点。节能灶炕俗称"吊炕",是在旧式炕灶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的。该研究通过对... 文章以实地调查为根据,把节能灶炕与普通土炕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节能灶炕具有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生活环境和降低生活成本的功能和优点。节能灶炕俗称"吊炕",是在旧式炕灶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的。该研究通过对北京山区密云县花园村应用和未应用吊炕农户的调查分析,对吊炕的生态和经济效果进行了量化,从而为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社区 吊炕 花园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碳汇的估算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105
12
作者 曹吉鑫 田赟 +1 位作者 王小平 孙向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01-2005,共5页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生物圈的主体,也是陆地表面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通过同化作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CO2,抑制其浓度上升的功能对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准确地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储量...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生物圈的主体,也是陆地表面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通过同化作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CO2,抑制其浓度上升的功能对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准确地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储量,不仅有利于解释全球碳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也有利于促进林业碳汇交易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的估算方法在具有一定适用性的同时也都存在着各自的不足。评述了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样地清查法、涡度相关法及应用遥感技术的模型模拟法三种森林碳汇估算方法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并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最后指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单一方法或几种方法的结合来估算森林碳汇,以便提高估算精度;应加强森林生态系统内部联系及数据时空转换、插补的研究,并充分发挥各方法的优势,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完善连续观测系统和区域监测网络的建设,降低估算方法中的不确定性,为大尺度估算提供合理的参数和数据分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碳汇 估算方法 气侯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RS/SMS和μC/OS的都市绿地精准灌溉控制系统 被引量:24
13
作者 章军富 陈峻崎 +1 位作者 胡剑非 赵燕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共6页
为了节约都市绿地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该文设计了一套基于ATmega128 MCU、嵌入式操作系统、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都市绿地远程精准灌溉控制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网络化、智... 为了节约都市绿地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该文设计了一套基于ATmega128 MCU、嵌入式操作系统、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都市绿地远程精准灌溉控制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网络化、智能化的土壤墒情的实时检测,以及历史数据查询、土壤信息及灌溉信息的图表显示,用水报表生成,根据地势、植被不同,生成不同灌溉策略等功能。采用GSM/GPRS自主切换技术,结合现代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该系统能根据植物的土壤含水率阈值和生物需水量实现精准节水灌溉。初步试验证明,该系统数据传输可靠性高,节水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控制 嵌入式系统 移动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育对人工针叶林林下植物多样性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鲁绍伟 王雄宾 +3 位作者 余新晓 鲁少波 李金海 武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121-126,共6页
该文以河北省木兰林管局较强封育、较弱封育和非封育等3种封育强度的人工油松林和人工华北落叶松林林下植被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相似度等4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封育强度下人工针... 该文以河北省木兰林管局较强封育、较弱封育和非封育等3种封育强度的人工油松林和人工华北落叶松林林下植被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相似度等4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封育强度下人工针叶林林下草本植被差距较大,较强封育区油松林和落叶松林比非封育区的物种数分别多33种和21种,高度大2.49倍和3.28倍,盖度值大52.21%和54.87%;而木本植物的密度、盖度差距等不明显。各封育强度下植被反映物种多样性的Simpson指数值差异并不显著,部分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显著。随着封育强度的变弱,相同树种各标准地间的林下物种组成差异增大。油松林和落叶松林林下植物在较强封育下物种种类和群落结构相似程度不大,但在非封育的极强干扰胁迫下,两个不同的建群种林下植物种类和群落结构表现出较为接近的特征。外界的严重干扰影响人工针叶林林下植被,人为干扰一旦停止,针叶林林下植被的恢复较快。限制人、畜对林下植被的干扰,加强封育,可有效恢复和增加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这说明人工林群落加强封育、减小干扰直接影响着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的高低及其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育 人工针叶林 林下植被 生物多样性 群落相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植物需求精准节水灌溉自动调控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赵燕东 章军富 +2 位作者 尹伟伦 陈峻崎 胡剑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4,共4页
介绍了一种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按植物需求精准节水灌溉自动调控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灌溉控制策略。系统以植物生理需水指标及土壤含水量为依据,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利用自主研发的灌溉监测控制器来控制电磁阀,实现滴灌、喷灌、... 介绍了一种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按植物需求精准节水灌溉自动调控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灌溉控制策略。系统以植物生理需水指标及土壤含水量为依据,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利用自主研发的灌溉监测控制器来控制电磁阀,实现滴灌、喷灌、微灌和低压管道等灌溉方式的自动化,同时经系统监控器通过GSM远距离无线通讯将所有灌溉事件自动输入数据库,形成各种报表,以便对灌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描述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法。该系统使用灵活,数据传输可靠,控制节水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需水 土壤含水量 节水灌溉 自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生态垫对沙地土壤有机碳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沈文森 耿玉清 +2 位作者 王小平 胡剑非 胡东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71,共4页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提高沙地土壤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增加土壤有机物质,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了解生态垫对沙地土壤的改良效果,在北京顺义双青林场采集覆盖生态垫土壤和对照土壤,对土壤养分和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提高沙地土壤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增加土壤有机物质,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了解生态垫对沙地土壤的改良效果,在北京顺义双青林场采集覆盖生态垫土壤和对照土壤,对土壤养分和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盖生态垫36个月后,0~5cm土层的土壤全氮、碱解氮、硝态氮以及速效钾质量分数比对照显著提高了16%、16%、20%和37%(p<0.05);同时生态垫也使0~5cm土层土壤易氧化碳(333mmol·L-1中性KMnO4)和水溶性碳提高了25%和19%,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但对于总有机碳的影响不显著。覆盖生态垫除显著降低土壤脲酶的活性外,对过氧化氢酶、β–葡萄糖苷酶、蛋白酶和磷酸酶没有显著性影响。综合分析认为,覆盖生态垫对土壤氮和钾养分以及活性有机碳有显著的提高,但对土壤酶活性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垫 覆盖 土壤养分 土壤活性有机碳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人工浮岛对湿地污染物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宋思铭 张振明 +3 位作者 余新晓 刘晶岚 陈俊崎 南海龙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1-124,共4页
运用植物人工浮岛技术,采取了封闭水域和连通水域两组不同环境下的对比试验,对湿地氮、磷、COD污染物进行去除研究。结果表明,2种不同环境下植物人工浮岛对水体中总磷、磷酸盐、总氮、硝酸盐和COD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OD和总氮指标可以稳... 运用植物人工浮岛技术,采取了封闭水域和连通水域两组不同环境下的对比试验,对湿地氮、磷、COD污染物进行去除研究。结果表明,2种不同环境下植物人工浮岛对水体中总磷、磷酸盐、总氮、硝酸盐和COD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OD和总氮指标可以稳定的控制在地表水环境指标Ⅳ类水标准,而总磷可以达到Ⅲ类水标准,封闭水域中五种污染物的去除率依次为75.0%、72.7%、7.2%、95.8%、32.5%,连通水域5种污染物的去除率依次为82.4%、64.9%、34.3%、95.1%、10.0%。2种试验环境下,植物人工浮岛对湿地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均有极显著性效果。相比其他水域中水华现象,含有人工浮岛的2块水域水华现象比较轻微,尤其在浮岛周围藻类几乎没有,也为浮岛去除水中富营养物质提供了间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人工浮岛 湿地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经营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耿玉清 戴伟 +1 位作者 余新晓 陈峻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132-138,共7页
为探讨土壤质量酶指标研究的新思路,把有关森林经营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发现:林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人工林的培育模式、森林抚育措施以及林地施肥管理等各种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过程,都显著改变着土壤酶活性。... 为探讨土壤质量酶指标研究的新思路,把有关森林经营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发现:林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人工林的培育模式、森林抚育措施以及林地施肥管理等各种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过程,都显著改变着土壤酶活性。酶是反映森林土壤质量高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森林经营措施的实施效果。今后在森林土壤酶的研究中,应重视水解酶的种类、酶指标的敏感性以及酶变化机理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营 土壤酶活性 土壤质量 人工林培育模式 营林抚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基准的太湖氨氮最大容量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峻崎 贾剑波 朱建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9-94,共6页
环境基准反映了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阈值剂量与保护对象的临界效应之间的对应性,其本质是一种下限阈值。经由推导和检验而得到的环境基准,可以在环境管理方面广泛应用。太湖位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长江三角洲,其水质直接影响... 环境基准反映了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阈值剂量与保护对象的临界效应之间的对应性,其本质是一种下限阈值。经由推导和检验而得到的环境基准,可以在环境管理方面广泛应用。太湖位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长江三角洲,其水质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的生活与经济,太湖水环境污染主要是氨氮污染。该研究以太湖为对象,推导出太湖的氨氮环境容量,确定氨氮浓度控制目标和最大容许排放量,为今后太湖氨氮减排与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环境基准共性推导模式,建立和率定了水环境系统阈值响应模型;为了确定环境容量,开展了多种情景的模型模拟,将实测值与模拟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并无差异;建立的水环境系统的阈值响应模型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基于模拟结果比较而确定了氨氮的环境容量为1.334 mg·L^(-1),将其作为氨氮污染控制目标。以太湖流域2010氨氮年均浓度0.26 mg·L^(-1)为初始浓度,以20 a为模拟期,模拟不同排放强度下氨氮的浓度变化。将控制目标代入阈值响应模型,分析了不同排放情景下氨氮的浓度,通过情景模拟发现,氨氮的综合响应、消极响应(水体氨氮浓度对氨氮排放的响应)和积极响应(水体的自净能力)在不同排放强度下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发现如果以20 a为目标期限,为保证氨氮浓度不超过污染物浓度控制目标,氨氮年度排放量要低于7.2×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氨氮 污染控制目标 环境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结构功能指标法在人工林健康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彭祚登 张峰 +3 位作者 安永兴 王小平 陈峻崎 任云卯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8-33,共6页
为了解北京山区主要造林树种人工林的健康状况,采用复合结构功能指标法构建一套评价森林健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北京西山地区几个主要树种人工林进行以实地调查为基础的健康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西山地区侧柏、元宝枫人工林处于亚健... 为了解北京山区主要造林树种人工林的健康状况,采用复合结构功能指标法构建一套评价森林健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北京西山地区几个主要树种人工林进行以实地调查为基础的健康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西山地区侧柏、元宝枫人工林处于亚健康状态,刺槐、黄栌人工林处于不健康状态。试验结果证明: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能够客观反映人工林的健康状况,具有良好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对北京山区人工林健康经营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健康评价 复合结构功能指标法 人工林 北京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