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等高草篱防治坡耕地水土及氮磷流失效果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喻定芳 戴全厚 +1 位作者 王庆海 肖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5,共5页
在北京地区自然降雨条件下,研究了狼尾草和野古草两种等高草篱在不同坡度(5%,10%,15%,20%)下对裸露坡耕地水土及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草篱均可显著减少径流和土壤流失,并同时显著减少随径流和泥沙的氮磷养分流失,且两... 在北京地区自然降雨条件下,研究了狼尾草和野古草两种等高草篱在不同坡度(5%,10%,15%,20%)下对裸露坡耕地水土及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草篱均可显著减少径流和土壤流失,并同时显著减少随径流和泥沙的氮磷养分流失,且两种草篱对水土及氮磷流失的防治效果随坡度增加而逐渐减弱。其中,狼尾草草篱对水土及氮磷流失的防治效果显著好于野古草草篱。与无草篱相比,狼尾草可分别减少73%的地表径流和86%的土壤流失,同时减少76%的氮流失和88%的磷流失;与此对应,野古草可减少54%的地表径流和64%的土壤流失,以及55%的氮流失和63%的磷流失。另外,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是影响氮磷养分流失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高草篱 水土流失 氮磷流失 狼尾草 野古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多叶型苜蓿生产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毛培春 孟林 +1 位作者 张国芳 李潮流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7期19-22,共4页
对北京地区引种的11个多叶型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产量、叶茎比、鲜干比、再生速度及营养成分等生产性能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经过综合分析可得,各试验材料都表现较好,作为主要指标的干草产量都超过了13 t/hm2,粗蛋白含量超过了20%... 对北京地区引种的11个多叶型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产量、叶茎比、鲜干比、再生速度及营养成分等生产性能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经过综合分析可得,各试验材料都表现较好,作为主要指标的干草产量都超过了13 t/hm2,粗蛋白含量超过了20%,其中Forerunner、DK127、DK134和DK124综合表现突出,可作为优先考虑的优质高蛋白多叶型苜蓿推广示范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型苜蓿 引种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14份柳枝稷生物量及分配差异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春桥 范希峰 +4 位作者 侯新村 朱毅 岳跃森 胡跃高 武菊英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0-287,共8页
采用14份柳枝稷开展盆栽试验,研究了在北京地区条件下其生物量差异及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低地型柳枝稷Kanlow生物量最高,其茎秆、地上部和整株生物量分别达到175.48 g/株、299.18 g/株和447.66 g/株,而高地型柳枝稷Nebraska生物量最低,... 采用14份柳枝稷开展盆栽试验,研究了在北京地区条件下其生物量差异及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低地型柳枝稷Kanlow生物量最高,其茎秆、地上部和整株生物量分别达到175.48 g/株、299.18 g/株和447.66 g/株,而高地型柳枝稷Nebraska生物量最低,其茎秆、地上部和整株生物量分别为29.86 g/株、58.08 g/株和140.51 g/株。就柳枝稷整株植株而言,Kanlow地上部生物量分配比例最高,达到63.13%,S2最低,为40.55%,Kanlow地上部营养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最高,达到48.67%,Nebraska最低,为31.88%。就柳枝稷地上部而言,Alamo、Kanlow和Trailblazer茎秆生物量分配比例及茎叶比均较高,分别为35.91%和2.75,37.09%和2.56,34.39%和2.48。起源纬度显著影响了柳枝稷的生物量及其分配,就柳枝稷整株植株而言,起源纬度与柳枝稷生物量显著负相关,与地下部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种子和茎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负相关。就柳枝稷地上部而言,起源纬度与茎生物量分配比例及茎叶比显著负相关,与叶和鞘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正相关。生物量的差异及其分配规律反映出柳枝稷对生态环境长期适应的生殖与生长策略。本研究为柳枝稷遗传资源引种和品种选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枝稷 起源纬度 生态型 生物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雀麦对北京山区石灰性褐土水土保持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磊 朴顺姬 +1 位作者 孙铁军 武菊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0-185,共6页
北京山区石灰性褐土草地雀麦播种后第2a,研究了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雀麦种植1a后,4月份返青,7月份地表覆盖度可达85%以上,8月份植株密度最大,地上、地下生物量为2322.6kg/hm2和5623.0kg/... 北京山区石灰性褐土草地雀麦播种后第2a,研究了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雀麦种植1a后,4月份返青,7月份地表覆盖度可达85%以上,8月份植株密度最大,地上、地下生物量为2322.6kg/hm2和5623.0kg/hm2,且0—10cm地下生物量是草地雀麦地下水土保持功能发挥的主要部分。北京地区石灰性褐土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是坡面地表径流流失,降雨与植物生物学特性是坡地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且不同因素作用大小表现为:地表径流量>降雨量>降雨强度>坡度>植被盖度>植被高度>植株密度。草地雀麦种植第2a,可以明显改善石灰性褐土土壤物理性质,减小土壤容重2.4%~9.8%,降低土壤紧实度,提高土壤入渗率,坡地地表年径流损失量与土壤侵蚀模数仅为13.5mm和105.2t/(km2.a),保水固土能力达到65.4%和98.1%,水土保持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雀麦 石灰性褐土 水土保持 灰色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北京郊区砂土持水力和氮淋溶特性影响的土柱模拟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燕 庞卓 +4 位作者 贾月 王庆海 刘文菊 谢祖彬 郑瑞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20-1828,共9页
为探讨生物炭对北京郊区砂土持水力和氮素淋溶特性的影响,通过分层采集不同深度(0~90 cm)北京郊区沙化地土壤(砂土),模拟田间容重和含水量填装土柱,将生物炭分别按照炭土质量比0%、0.5%、1%、2%和4%施入0~20 cm土层,依据常规施氮肥量(0.... 为探讨生物炭对北京郊区砂土持水力和氮素淋溶特性的影响,通过分层采集不同深度(0~90 cm)北京郊区沙化地土壤(砂土),模拟田间容重和含水量填装土柱,将生物炭分别按照炭土质量比0%、0.5%、1%、2%和4%施入0~20 cm土层,依据常规施氮肥量(0.56 t N·hm-2)和年平均降雨量(616.6 mm)施肥和滴灌,开展土柱淋溶试验。结果表明:在9次淋溶后,水和总氮的累积淋失量均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与不加炭处理相比最高分别减小41.3%和22.7%。添加生物炭增加了0~20 cm土层总氮含量,最高显著增加158%(P<0.05)。淋溶结束后加炭处理土柱土壤中的无机氮总量比不加炭处理高19.5%~91.9%。添加生物炭有利于减小可溶性有机碳的淋失,比不加炭处理最高减小22.8%。淋溶液pH值和电导率随生物炭添加量增加而增大。在9次淋溶过程中,生物炭添加量越大,0~20 cm土层土壤持水量越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总氮淋失量与淋溶液淋失体积显著正相关(r=0.978,P<0.01),而与淋溶液中的总氮浓度无正相关关系。生物炭主要通过提高京郊砂土的持水能力,减缓水和氮素向下淋溶的速度,从而减小水和氮素的淋溶损失,提高水肥利用率,降低污染地下水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沙化 砂土 氮淋溶 持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种竹子的叶表型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冯云 张韫 +2 位作者 范少辉 刘广路 魏松坡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3,共7页
为了解不同竹种的叶表型变异特点及其受环境因子的影响,筛选出与抗寒性相关的叶表型性状,选取并测定分布在河南博爱和山东青岛的12种竹子的叶表型性状(长、宽、厚、长/宽、鲜质量、饱和鲜质量和干质量),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性状... 为了解不同竹种的叶表型变异特点及其受环境因子的影响,筛选出与抗寒性相关的叶表型性状,选取并测定分布在河南博爱和山东青岛的12种竹子的叶表型性状(长、宽、厚、长/宽、鲜质量、饱和鲜质量和干质量),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性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并解析性状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由博爱引至青岛后(温度降低但降雨量增加),蓉城竹和筠竹的叶表型性状在两地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黄秆乌哺鸡竹等8个刚竹属竹种至少有1个叶表型性状显著减小(P<0.05);福建茶秆竹、狭叶青苦竹有多个叶表型性状显著增大(P<0.05)。所有竹种叶质量的变异系数>20%,且青岛竹种叶质量的变异系数大于博爱,主成分分析也表明叶质量基本可以反映叶表型性状的全部信息。所有竹种的叶厚与温度因子显著正相关,与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现出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异特点。异速生长分析表明,12种竹子引至青岛后,叶厚与叶质量的生长速率增加,且叶质量的生长速率大于叶厚。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刚竹属竹种,福建茶秆竹与狭叶青苦竹对温度降低但降雨增加的青岛适应性更强,且叶质量是叶表型变异的主要因子,可作为竹类植物耐寒性的重要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 叶片 表型性状 变异系数 叶质量 异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园间种鸭茅和白三叶对园区小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60
7
作者 孟林 俞立恒 +1 位作者 毛培春 张国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2-136,共5页
研究了间种鸭茅Dactylis glomeratacv.Amba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cv.Haifa对苹果园区小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清耕区相比,间种鸭茅和白三叶均能有效改善园区地温和气温,提高园区空气相对湿度。特别是盛夏高温时,能有效降低园... 研究了间种鸭茅Dactylis glomeratacv.Amba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cv.Haifa对苹果园区小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清耕区相比,间种鸭茅和白三叶均能有效改善园区地温和气温,提高园区空气相对湿度。特别是盛夏高温时,能有效降低园区地温和气温;秋冬寒冷天气时,有保持土壤温度作用。还增加了园区草被地表覆盖,增强了土壤保水能力,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为果树生长提供了更加适宜的园区小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种 果园生草 白三叶 鸭茅 小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等高草篱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效果 被引量:25
8
作者 喻定芳 戴全厚 +1 位作者 王庆海 肖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9-96,共8页
在北京地区采用自然降雨和模拟降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狼尾草和野古草两种等高草篱在不同坡度(5%、10%、15%、20%)下对裸露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一致表明,狼尾草和野古草2种草篱均可显著降低坡耕地水土流失,且狼尾草草篱的效果... 在北京地区采用自然降雨和模拟降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狼尾草和野古草两种等高草篱在不同坡度(5%、10%、15%、20%)下对裸露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一致表明,狼尾草和野古草2种草篱均可显著降低坡耕地水土流失,且狼尾草草篱的效果显著好于野古草草篱。在自然降雨下(平均雨强13.3mm/h),狼尾草草篱可减少72.7%的地表径流和86.3%的土壤流失,野古草草篱可减少53.8%的地表径流和64.1%的土壤流失;在模拟降雨下(平均雨强49.5mm/h),狼尾草草篱可减少80.7%的地表径流和94.5%的土壤流失,野古草草篱可减少59.5%的地表径流和71.5%的土壤流失。另外,2种等高草篱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与坡度成显著负相关关系,随坡度增加2种草篱的水土保持功能逐渐减弱,但至20%坡度时,其对径流和土壤流失的降低作用仍维持在40%和50%以上。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草篱因素已经超过坡度和雨强,成为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首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侵蚀 护坡 水土流失治理 坡耕地 等高草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Cd Zn对长穗偃麦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及其积累能力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田小霞 孟林 +1 位作者 毛培春 高洪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83-1490,共8页
以长穗偃麦草为材料,采用土培试验方法,研究了重金属Cd、Zn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长穗偃麦草的生物量、保护酶(SOD和POD)、丙二醛(MDA)、脯氨酸(Pro)的影响,及长穗偃麦草对Cd、Zn的积累能力。结果表明,Cd、Zn单一及复合污染下,长穗偃麦草生... 以长穗偃麦草为材料,采用土培试验方法,研究了重金属Cd、Zn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长穗偃麦草的生物量、保护酶(SOD和POD)、丙二醛(MDA)、脯氨酸(Pro)的影响,及长穗偃麦草对Cd、Zn的积累能力。结果表明,Cd、Zn单一及复合污染下,长穗偃麦草生物量随Cd和Zn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P<0.05);Cd和Zn单一污染下,随着Cd、Zn浓度的升高,SOD、POD、MDA、Pro含量增加;Cd和Zn复合污染下,随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加,SOD呈下降趋势,POD和MDA呈增加趋势。Cd10Zn200处理下Pro含量减少,随Cd和Zn质量浓度的增加,其他复合处理下的Pro含量增加;植株根部的Cd和Zn积累量均大于地上部的积累量。综合实验结果,可初步判断长穗偃麦草能积累和忍受一定量的Cd、Zn,Cd和Zn复合污染对上述各指标的毒害效应大于同水平单元素污染的效应。长穗偃麦草根茎发达,生物量大,在生长过程中可通过生物量带走部分重金属Cd、Zn,因此长穗偃麦草具有修复重金属Cd和Zn污染土壤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穗偃麦草 重金属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禾草苗期抗旱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4
10
作者 孙铁军 苏日古嘎 +1 位作者 马万里 武菊英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42-49,共8页
采用盆栽断水方式模拟土壤干旱胁迫,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10种禾草苗期7种抗旱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禾草叶片含水量及相对含水量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重度干旱胁迫时,草地雀麦、无芒雀麦、... 采用盆栽断水方式模拟土壤干旱胁迫,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10种禾草苗期7种抗旱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禾草叶片含水量及相对含水量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重度干旱胁迫时,草地雀麦、无芒雀麦、苇状羊茅、沙生冰草和草芦根冠比增加,其余草种均有所降低,重度干旱胁迫对禾草株高胁迫指数与干物质胁迫指数影响不大;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10种禾草按苗期抗旱性大小分为3类,强抗旱性禾草有无芒雀麦、草地雀麦、苇状羊茅,中抗旱性禾草有沙生冰草、蓝茎冰草、长穗偃麦草、鸭茅,弱抗旱性禾草有紫羊茅、猫尾草、草芦;通过主成分分析进一步确定10种禾草苗期抗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无芒雀麦>苇状羊茅>草地雀麦>鸭茅>沙生冰草>长穗偃麦草>蓝茎冰草>草芦>猫尾草>紫羊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草 苗期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郊果园种植几种优质果园草覆盖越冬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俞立恒 毛培春 +3 位作者 孟林 张国芳 刘永财 李阳春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6-171,共6页
针对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杂三叶T.hybridum、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等几种优质果园草在京郊果园难以安全越冬的问题。试验采用覆膜、覆草、浅覆土3种覆盖越冬技术对果园草进行覆盖越冬效果的比较研究... 针对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杂三叶T.hybridum、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等几种优质果园草在京郊果园难以安全越冬的问题。试验采用覆膜、覆草、浅覆土3种覆盖越冬技术对果园草进行覆盖越冬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覆膜、覆草、浅覆土3种覆盖技术较对照均能显著提早各果园草品种的返青时间,显著提高越冬率和覆盖度。覆膜区的果园草品种较浅覆土和对照区分别提早返青13和20 d以上,越冬率平均分别提高21.8%和60.8%,返青生长到4月1日时草群覆盖度分别提高41%和51.3%,而覆草区的果园草品种较浅覆土和对照区分别提早返青4和8 d以上,越冬率平均分别提高16%和45.3%,返青生长到4月1日时草群覆盖度分别提高14%和22.7%。几种果园草品种覆盖越冬效果的具体表现为覆膜>覆草>浅覆土>对照,但在具体实施中虽覆膜是一种效果最为明显的果园草品种覆盖技术,而覆草技术(干草535 g/m2、厚度约5 cm)更为环保、经济、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草 返青 越冬率 覆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间草地放养对北京油鸡屠宰性能及肉、蛋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毛培春 孟林 +2 位作者 郭强 田小霞 高婷婷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0-134,共5页
为研究林间种草放养北京油鸡对其屠宰性能及肉、蛋品质的影响,在5年生的板栗园建立菊苣和紫花苜蓿(1∶1)混播人工草地,并划区轮换放养北京油鸡,测定其屠宰性能、胸肌和腿肌的营养成分及蛋品质。结果显示,与清耕放养(林下光板地)比较... 为研究林间种草放养北京油鸡对其屠宰性能及肉、蛋品质的影响,在5年生的板栗园建立菊苣和紫花苜蓿(1∶1)混播人工草地,并划区轮换放养北京油鸡,测定其屠宰性能、胸肌和腿肌的营养成分及蛋品质。结果显示,与清耕放养(林下光板地)比较,混播草地划区轮换放养的北京油鸡屠宰性能均提高,其中腿肌质量、胸肌质量、腹脂质量分别显著增加22.25%、15.33%、108.71%,腿肌率、胸肌率、腹脂率分别提高19.23%、12.00%、100.00%;腿肌粗灰分、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3.42%、20.89%,胸肌钙含量显著增加29.99%,而胸肌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5.69%、33.02%;蛋黄胆固醇含量显著下降14.58%。在减少15%精料日补饲量的情况下,放养至8~17周龄和18~25周龄时,与清耕放养比较,混播草地划区轮换放养组料重比分别显著下降17.65%、15.94%。可见,林间种草放养北京油鸡能够提高屠宰性能和肉、蛋品质,提高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草地 放养 北京油鸡 屠宰性能 营养成分 蛋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与等高草篱防治坡耕地水土及氮磷流失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肖波 喻定芳 +2 位作者 赵梅 王庆海 申小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5-323,共9页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当前治理的薄弱环节。本文以北京地区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和等高草篱措施在不同坡度条件下对水土及氮磷流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当前治理的薄弱环节。本文以北京地区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和等高草篱措施在不同坡度条件下对水土及氮磷流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和等高草篱措施均能有效降低坡耕地水土及氮磷养分流失,4种处理的降低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保护性耕作+草篱>传统耕作+草篱>保护性耕作+无草篱>传统耕作+无草篱。与传统耕作+无草篱相比,传统耕作+草篱、保护性耕作+无草篱、保护性耕作+草篱分别减少56%、44%和68%的径流流失,66%、49%和82%的土壤流失,以及56%、43%和66%的总氮流失和54%、40%和70%的总磷流失。同时,等高草篱和保护性耕作措施的防治效果与坡度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坡度增加其作用效果逐渐减弱。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和等高草篱措施是控制坡耕地水土及氮磷流失的最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等高草篱 坡耕地 水土保持 农业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禾草坡地水土保持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孙铁军 刘素军 +1 位作者 武菊英 滕文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8-162,共5页
在自然降雨条件下,选择15°坡地种植禾本科牧草新麦草、草地雀麦、无芒雀麦、垂穗披碱草、苇状羊茅和蓝茎冰草,建立径流试验小区,比较不同禾草生物学特性变化及其坡地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种禾草越年后4月份返青,6月份植株... 在自然降雨条件下,选择15°坡地种植禾本科牧草新麦草、草地雀麦、无芒雀麦、垂穗披碱草、苇状羊茅和蓝茎冰草,建立径流试验小区,比较不同禾草生物学特性变化及其坡地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种禾草越年后4月份返青,6月份植株密度最高,单株叶片数显著增加,7月份草地雀麦与无芒雀麦草层高度显著高于其它禾草,达到38.5 cm和33.7 cm,且不同禾草的地表覆盖度与生物量快速增加,8月份趋于稳定,草地雀麦与无芒雀麦地表覆盖度达到81.9%和91.9%,无芒雀麦地上生物量最高为3614.2 kg/hm^2,苇状羊茅地下生物量最大为9304.9 kg/hm^2。与此同时,6种禾草的坡地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显著,且随降雨量与降雨强度增加,水土保持作用更加明显,其中,草地雀麦和无芒雀麦与其它禾草相比,保水固土能力最强,2006年地表径流量为69717.5 t/km^2和71253.2 t/km^2,保水能力达到59.9%和59.0%,土壤侵蚀模数为7831.9 t/km^2.a和7488.9 t/km^2.a,固土能力达到69.7%和71.0%,其次是蓝茎冰草、新麦草和垂穗披碱草地,苇状羊茅保水固土能力相对最弱,仅为9.1%和2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草 生物学特性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过滤带拦截径流和泥沙效果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孙晓涛 陈传胜 +1 位作者 肖波 申小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6-101,共6页
植被过滤带可显著减少农田径流及其携带的污染物,是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最佳管理措施,而数学模型是设计植被过滤带的有效工具。本研究通过浑水模拟冲刷试验研究了不同宽度(1 m、2 m、3 m)和不同坡度(3.3%、6.7%、10%)的草本植被过滤... 植被过滤带可显著减少农田径流及其携带的污染物,是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最佳管理措施,而数学模型是设计植被过滤带的有效工具。本研究通过浑水模拟冲刷试验研究了不同宽度(1 m、2 m、3 m)和不同坡度(3.3%、6.7%、10%)的草本植被过滤带对径流和泥沙的拦截效果,并对VFSMOD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最后基于该模型对植被过滤带拦截效果中坡度和宽度二因素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VFSMOD模型对径流和泥沙浓度的模拟偏差在8%和12%以内,Nash-Sutcliffe-Effi ciency系数分别为0.85和0.93,表明该模型可对植被过滤带拦截径流和泥沙的效果进行较好的模拟;同时,模拟结果显示植被过带宽度与其径流和泥沙的拦截率成线性正相关关系(径流:R12=0.992、R22=0.994、R32=0.993;泥沙:R12=0.366、R22=0.374、R32=0.379),植被过滤带坡度与其径流和泥沙的拦截率成线性负相关关系(径流:R12=0.720、R22=0.761、R32=0.709;泥沙:R12=0.771、R22=0.804、R32=0.7 78)。与坡度相比,植被过滤带宽度因素对于植被过滤带拦截径流和泥沙的效果更为敏感,是植被过滤带设计中应着重考虑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过滤带 拦截效果 径流 泥沙 VFSMO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用菊苣引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孟林 张国芳 李潮流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82-88,共7页
在北京地区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引种饲用菊苣,并开展其生态生物学、生产性能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菊苣在北京地区具有很好的生态适应性,生长期达250d左右,利用时期长达6个月,具有较强的抗病虫能力。春播当年可生... 在北京地区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引种饲用菊苣,并开展其生态生物学、生产性能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菊苣在北京地区具有很好的生态适应性,生长期达250d左右,利用时期长达6个月,具有较强的抗病虫能力。春播当年可生产干草17201kg/hm2以上,第2年可生产干草23093.9kg/hm2以上。菊苣莲座叶簇期、抽茎期、初花期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5.0%、21.68%、16.75%;而粗纤维分别为27.4%、31.4%、39.0%。菊苣存在明显的"光午休"现象,其叶片净光合速率在莲座叶簇期即达到最大,在抽茎初期开始下降,在现蕾期又略有回升。叶片蒸腾速率变化,现蕾期>抽茎初期>莲座叶簇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存在弱的二次线性相关关系,即Pn=-0.3365×Tr2+8.4787×Tr-34.453,R2=0.5563。适时适量施肥可以有效增加菊苣产量、单株重量,促进菊苣快速再生。菊苣最佳收获利用时期在初花期之前,留茬高度5~6cm,有利于菊苣越冬返青和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苣 引种 栽培技术 光合与蒸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禾本科牧草对官厅水库库滨荒地的培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肖波 武菊英 +1 位作者 王庆海 尧水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3-121,共9页
在官厅水库库滨选择典型荒滩荒坡地,种植苇状羊茅、老芒麦、无芒雀麦和草地雀麦4种禾本科牧草,对比研究其生长特征及种植后对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4种牧草表现较为近似,其在荒滩荒地上均可正常生长,且平均每年可提供10... 在官厅水库库滨选择典型荒滩荒坡地,种植苇状羊茅、老芒麦、无芒雀麦和草地雀麦4种禾本科牧草,对比研究其生长特征及种植后对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4种牧草表现较为近似,其在荒滩荒地上均可正常生长,且平均每年可提供10.99t/hm2的干饲料,同时显著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具有较好的培肥改土效应。4种牧草种植2年后,平均可使表层土壤粘粒含量显著增加14%,粉粒含量显著减少21%,大于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112%,土壤容重显著降低15%,同时还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227%,全氮含量显著增加76%,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66%,41%和4%。综合认为,官厅水库库滨种植的4种禾本科牧草可在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显著改善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兼具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荒地土壤的持续培育和科学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苇状羊茅 老芒麦 草地雀麦 无芒雀麦 荒滩荒地治理 废弃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种禾草耐寒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孙铁军 苏日古嘎 +1 位作者 马万里 武菊英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56-60,共5页
通过对十种禾草半致死温度与越冬率的测定,利用最长距离聚类分析方法对其耐寒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耐寒性较强的禾草是草地雀麦、无芒雀麦、苇状羊茅、沙生冰草、长穗偃麦草和猫尾草,耐寒性中等的是紫羊茅、蓝茎冰草... 通过对十种禾草半致死温度与越冬率的测定,利用最长距离聚类分析方法对其耐寒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耐寒性较强的禾草是草地雀麦、无芒雀麦、苇状羊茅、沙生冰草、长穗偃麦草和猫尾草,耐寒性中等的是紫羊茅、蓝茎冰草和鸭茅,耐寒性最弱的禾草为草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草 耐寒性 半致死温度 越冬率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东北缘退耕坡地土壤养分和容重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肖波 王庆海 +2 位作者 尧水红 却晓娥 曹志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2-96,共5页
以山西广灵退耕6年的典型坡地为代表,在实地调查和取样分析的基础上,使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东北缘退耕荒草地中土壤养分与容重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容重较高、养分含量较低,土壤较为贫瘠,且土壤容... 以山西广灵退耕6年的典型坡地为代表,在实地调查和取样分析的基础上,使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东北缘退耕荒草地中土壤养分与容重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容重较高、养分含量较低,土壤较为贫瘠,且土壤容重具有弱变异而土壤养分具有中等程度变异;同时,所研究土壤性质的合理采样数从多到少依次为全磷>有机质>速效磷>碱解氮>速效钾>全氮>容重;另外,该区土壤养分和容重的空间分布可用球状模型进行较好的拟合,而且其空间变化主要是人为等随机性因素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土壤容重 空间变异 退耕坡地 黄土高原东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偃麦草属植物叶片表皮形态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史广东 孟林 +1 位作者 毛培春 张国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5-664,共10页
于2008年6月初对偃麦草属12个植物种15份种质材料抽穗期的叶片表皮形态与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旨在通过形态解剖结构特点的分析,为该属植物的分类鉴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所有材料上表皮都具有长细胞和气孔器细胞;除EE009、EE022... 于2008年6月初对偃麦草属12个植物种15份种质材料抽穗期的叶片表皮形态与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旨在通过形态解剖结构特点的分析,为该属植物的分类鉴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所有材料上表皮都具有长细胞和气孔器细胞;除EE009、EE022、EI021、EI029、EPY002、EC002、EH001、ES001外,都含有乳突,呈斑泡状、圆头状或倾斜状;刺毛存在于除EC002、EE009、EE022、EJ001、EPO004、EPY002外的其他所有种;短细胞马蹄形或椭圆形,仅存在于EB001、EC002和EL001中;大毛仅在EJ001和ES001中发现;从横切面看,脉间普遍存在泡状细胞,且EB001、EH001、EPY002泡状细胞下陷形成"绞合细胞",其余均不下陷;维管束鞘2层,纤维分布在维管束的上下方,与维管束连接。然后,利用15份种质材料的10个叶片表皮的形态指标进行欧氏距离聚类分析,将其分为6类,较好地反映出各种质材料亲缘关系的远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麦草属 叶表皮形态 解剖结构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