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在化妆品原料中的开发与应用进展
1
作者 杨朝晖 邱湘 +3 位作者 李宇奇 赵欢欢 吴二敏 成志伟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49-1057,共9页
中草药植物含有丰富的护肤活性化合物,近些年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受到消费者青睐。然而,野生中药材植物的过度采挖导致资源急剧减少,无法满足工业化产品的需求。人工种植中草药植物虽然可以缓解资源与供求关系矛盾,但人工种植中... 中草药植物含有丰富的护肤活性化合物,近些年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受到消费者青睐。然而,野生中药材植物的过度采挖导致资源急剧减少,无法满足工业化产品的需求。人工种植中草药植物虽然可以缓解资源与供求关系矛盾,但人工种植中草植物过程中存在农残、重金属等污染,中药材植物中的活性化合物含量还受到气候和种植管理水平的影响。文章综述了另外一种解决中药材植物资源与供求关系矛盾的技术——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该技术能在稳定的人工环境中实现中草药植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规模化工业生产,该技术是人工种植方式的有益补充。此外,还总结了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生产的原料在国内外化妆品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作为化妆品原料在规模化生产和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 化妆品原料 中草药植物 护肤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基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2
作者 李仁杰 周钰琪 +1 位作者 胡晶 翁云宣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聚乳酸(PLA)作为半结晶聚合物,具有一定形状记忆性能,但PLA本身脆性大导致形状回复率低。本文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LA/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加入木质素作为填料,以异氰酸酯(PMDI)作为扩链剂,对复合材料... 聚乳酸(PLA)作为半结晶聚合物,具有一定形状记忆性能,但PLA本身脆性大导致形状回复率低。本文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LA/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加入木质素作为填料,以异氰酸酯(PMDI)作为扩链剂,对复合材料的形状记忆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PBAT可提高复合材料韧性,木质素均匀分布在PLA和PBAT两相之间,其官能团可与PLA中羧基以及PBAT中的苯环反应,异氰酸酯与PLA中羟基反应,改善了共混物界面相容性。相较于纯PLA,在形状固定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加入质量分数30%PBAT后形状回复率提高到66%,加入质量分数3%木质素、1%PMDI后形状回复率提高到85%。研究发现,通过提高复合材料韧性,以木质素作为PLA和PBAT的键合桥梁,异氰酸酯作为扩链剂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以及柔顺性后,形状固定率在98%左右,最高形状回复率提升了2.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 木质素 异氰酸酯 形状记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凝胶作为灭火及火灾抑制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3
作者 李妍 李莹 +2 位作者 翁云宣 程东浩 高海南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9-69,共11页
目的探讨水凝胶作为灭火剂和火灾抑制材料的优势及应用前景。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总结水凝胶的灭火机理、原料的来源、制备方法及它在灭火和火灾抑制等方面的应用,对水凝胶灭火剂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展望。结论水凝胶凭借多重阻燃机制(... 目的探讨水凝胶作为灭火剂和火灾抑制材料的优势及应用前景。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总结水凝胶的灭火机理、原料的来源、制备方法及它在灭火和火灾抑制等方面的应用,对水凝胶灭火剂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展望。结论水凝胶凭借多重阻燃机制(如吸热降温、覆盖阻隔、自由基抑制等)及绿色可持续特性,在火灾防控中展现出显著优势。随着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创新突破,水凝胶有望发展成为集绿色减震包装、高效灭火、环境友好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消防材料,为工业、林业、交通等多领域提供更可靠的防火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灭火剂 阻燃剂 火灾抑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聚酯材料的气调保鲜技术在果蔬质量安全领域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孙颖 白林 +1 位作者 王蓉 翁云宣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129,共9页
果蔬自身富含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果蔬采后由于其自身还会继续进行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在运输及保存过程中还会面临机械损伤和微生物污染的威胁,这些使得果蔬不易保存,极易腐烂变质,这造成了果蔬的极大浪... 果蔬自身富含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果蔬采后由于其自身还会继续进行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在运输及保存过程中还会面临机械损伤和微生物污染的威胁,这些使得果蔬不易保存,极易腐烂变质,这造成了果蔬的极大浪费。果蔬保鲜便成了延长果蔬货架期、解决果蔬浪费的关键策略。在“双碳”目标及“限塑令”的大背景下,生物降解材料作为食品包装基材,实现食品保鲜的同时,还可缓解环境压力,因此成为了研究者们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气调保鲜技术的原理,其次综述了可生物降解基材的分类以及它们所制备的包装形式与气调保鲜技术结合对果蔬保鲜的应用进展,最后对果蔬保鲜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果蔬保鲜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调保鲜 生物降解 活性包装 果蔬质量 食品安全 果蔬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香豆素衍生物的铜离子荧光探针 被引量:1
5
作者 宋美悦 宋健 +2 位作者 赵莉 王策 徐宝财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18,共6页
以7-羟基香豆素-3-羧酸与二甲基吡啶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荧光探针7-羟基-2-氧代-N,N-二(吡啶-2-亚甲基)-2H-苯并吡喃-3-甲酰胺(简称CE)。通过^(1)HNM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CE对二价铜离子(Cu^(2+))有特异性的“开-关”响应,具有响应... 以7-羟基香豆素-3-羧酸与二甲基吡啶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荧光探针7-羟基-2-氧代-N,N-二(吡啶-2-亚甲基)-2H-苯并吡喃-3-甲酰胺(简称CE)。通过^(1)HNM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CE对二价铜离子(Cu^(2+))有特异性的“开-关”响应,具有响应快(1分钟以内)、选择性好、抗干扰性好、灵敏度高(检出限0.29μmol·L^(-1))、可重复使用等优点。CE与Cu^(2+)按照1:1的比例结合,检测浓度范围是0~0.4 mmol·L^(-1)。该探针可检测实际水样及白酒中Cu^(2+)的浓度,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铜离子 香豆素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功能部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文卓 邱穆楠 温变英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38,共7页
在全球汽车行业积极追求环保低碳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因清洁高效特性迎来了技术革命与发展机遇。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功能部件在其续航里程、驾驶体验及安全性等多个关键性能指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材料提出了更... 在全球汽车行业积极追求环保低碳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因清洁高效特性迎来了技术革命与发展机遇。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功能部件在其续航里程、驾驶体验及安全性等多个关键性能指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分子材料因其易加工、低成本及可改性等优势,在新能源汽车的功能部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高分子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功能部件,包括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控制及驱动系统中的应用与目前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高分子材料 功能部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NN算法建立晒后皮肤状态评估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以洪 许梦然 +4 位作者 盘瑶 吴金昊 刘琦 常思思 赵华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9-357,共9页
探索不同剂量紫外线照射后皮肤指标变化趋势,建立晒后皮肤状态评估模型。首先,筛选出变化有规律且具灵敏性的指标,优化黑化模型进一步扩大样本库,利用临床专家对晒后皮肤状态的分级作为学习标准,基于K邻近分类算法(KNN)对指标数据进行... 探索不同剂量紫外线照射后皮肤指标变化趋势,建立晒后皮肤状态评估模型。首先,筛选出变化有规律且具灵敏性的指标,优化黑化模型进一步扩大样本库,利用临床专家对晒后皮肤状态的分级作为学习标准,基于K邻近分类算法(KNN)对指标数据进行训练识别,建立晒后皮肤状态分级评估模型,经10折交叉验证后超参数K=3时,模型的mmce均值为0.015,预测精度acc均值为0.985,预测的准确度高达98.5%。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将晒后皮肤状态的主观评级客观量化,高效率、高精度识别晒后皮肤状态。研究结果可为晒后皮肤状态评估和晒后修护功效评价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晒 皮肤状态 黑化模型 KNN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化改性制备荷正电纳滤膜用于锂镁分离
8
作者 王雨 付红燕 +2 位作者 陈莹莹 胡丹 冯旭东 《水处理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3,共7页
Mg^(2+)和Li^(+)的有效分离是从盐湖卤水中提取锂资源的主要挑战。本工作基于接枝改性的方法,先在聚合反应中引入1-(2-吡啶基)哌嗪(PDP),构筑含吡啶基团的聚酰胺复合纳滤膜,再用溴乙胺(BEA)对吡啶基团进行季铵化反应,使吡啶基团转化为... Mg^(2+)和Li^(+)的有效分离是从盐湖卤水中提取锂资源的主要挑战。本工作基于接枝改性的方法,先在聚合反应中引入1-(2-吡啶基)哌嗪(PDP),构筑含吡啶基团的聚酰胺复合纳滤膜,再用溴乙胺(BEA)对吡啶基团进行季铵化反应,使吡啶基团转化为季铵盐基团,得到荷正电的季铵盐类纳滤膜(TFC-PDP-BEA膜)。通过考察PDP浓度、BEA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参数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探究最佳的改性制备条件。TFC-PDP-BEA膜在最优条件下MgCl_(2)、LiCl截留率分别达到90.21%、40.78%,分离因子为6.05,水渗透通量为37.27 L/(m^(2)·h)。本工作建立了一种新的聚酰胺复合纳滤膜表面荷正电改性的方法,从而提升膜的锂镁分离性能,为纳滤膜在锂镁离子分离领域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 季铵盐 盐湖提锂 取代反应 卤代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树花发酵液对UVB诱导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的修复作用
9
作者 方忆凡 方嘉璇 +5 位作者 宋子欣 赵亿 史豆豆 李萌 王冬冬 王昌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95-303,共9页
为提高灰树花子实体的利用率,该研究采用裂褶菌对灰树花子实体进行发酵,得到灰树花发酵液(Grifola frondosa fermentation broth,GFF),以未发酵液(unfermented Grifola frondosa solution,GF)作为对照,探究发酵对灰树花子实体中活性物... 为提高灰树花子实体的利用率,该研究采用裂褶菌对灰树花子实体进行发酵,得到灰树花发酵液(Grifola frondosa fermentation broth,GFF),以未发酵液(unfermented Grifola frondosa solution,GF)作为对照,探究发酵对灰树花子实体中活性物质含量和功效的影响。通过建立UVB损伤模型,检测GF和GFF对UVB诱导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uman immortalized keratinocytes,HaCaT)的存活率、抗氧化酶活性、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炎症因子表达量、屏障相关蛋白分泌情况及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表明,GFF中活性物质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均高于GF。GF和GFF可能通过抑制信号通路的表达,修复UVB诱导造成的HaCaT细胞损伤。GFF在提高细胞内抗氧化酶含量、促进屏障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ROS的生成及炎症因子分泌的效果均优于GF。红细胞溶血实验表明,GF和GFF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通过裂褶菌发酵的灰树花子实体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抗炎和皮肤屏障修复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发酵液 抗氧化 抗炎 皮肤屏障 UV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昼夜节律调控在皮肤组织再生中的作用及机制
10
作者 赵雅琦 张琳琳 +3 位作者 马晓萌 金振凯 李坤 王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5-1178,共14页
昼夜节律是生物体适应地球昼夜交替的一种内源性生物钟机制,对维持睡眠、进食、激素分泌和体温等生理功能和行为模式具有基础性的调节作用。现代人由于工作生活和人造光源导致昼夜节律受到干扰,出现睡眠障碍、心血管病、代谢紊乱及一系... 昼夜节律是生物体适应地球昼夜交替的一种内源性生物钟机制,对维持睡眠、进食、激素分泌和体温等生理功能和行为模式具有基础性的调节作用。现代人由于工作生活和人造光源导致昼夜节律受到干扰,出现睡眠障碍、心血管病、代谢紊乱及一系列相关疾病等多种健康问题。皮肤作为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其健康状况和再生能力也会受昼夜节律的调控。昼夜节律通过影响皮肤细胞的周期性代谢、细胞增殖和死亡、抗氧化防御以及细胞因子的分泌,对皮肤损伤后的修复过程起到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昼夜节律对于皮肤生理状态的影响,深入分析了昼夜节律在促进皮肤组织再生中的作用机制,以期寻找基于昼夜节律机制的皮肤修复再生方法,为皮肤组织再生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时钟基因 皮肤创面 组织再生 疤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PBAT超临界CO_(2)微纳发泡行为研究
11
作者 赵敏 孟瑞静 +5 位作者 程程 李舰航 金秋硕 项爱民 周洪福 李田华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5-143,共9页
本研究采用一种简单且环境友好的固相釜压发泡方法结合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技术,成功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微纳泡沫。将缩水甘油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GMA)与PBAT熔融共混表现出“海-岛”结构,并且EGMA促... 本研究采用一种简单且环境友好的固相釜压发泡方法结合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技术,成功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微纳泡沫。将缩水甘油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GMA)与PBAT熔融共混表现出“海-岛”结构,并且EGMA促进了PBAT的结晶行为,可以通过结晶诱导作用为气泡成核提供了丰富的异相成核位点。随着EGMA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9%,泡沫的平均泡孔尺寸从540 nm降低至290 nm,泡孔密度由2.80×10^(12)个/cm^(3)增加到1.36×10^(13)个/cm^(3)。当EGMA质量分数为9%时,泡孔尺寸随发泡温度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泡孔密度则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在70℃时,PBAT微纳泡沫展现出最优的发泡行为,此时泡孔尺寸最小且密度最大。通过调控结晶行为和优化发泡条件,不仅显著提高了PBAT泡沫的微观结构性能,还为其在包装、生物降解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 微纳泡沫 泡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奶酪中乳酸菌的益生特性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12
作者 张佳佳 李丽亚 +1 位作者 任清 兰社益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3,共8页
旨在评估内蒙古奶酪中乳酸菌(LAB)的益生特性,并筛选出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菌株。选用10株内蒙古奶酪中的LAB进行体外益生特性和抗氧化活性试验,包含耐酸性、耐胆盐、耐受人工胃肠液、抑菌活性、自凝聚率、耐药性测试。结果表明,在pH 2.5~... 旨在评估内蒙古奶酪中乳酸菌(LAB)的益生特性,并筛选出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菌株。选用10株内蒙古奶酪中的LAB进行体外益生特性和抗氧化活性试验,包含耐酸性、耐胆盐、耐受人工胃肠液、抑菌活性、自凝聚率、耐药性测试。结果表明,在pH 2.5~3.0的培养条件下进行耐酸性测试,发现6株LAB具有耐酸性,同时发现另有6株LAB对0.5%和1%的胆盐均表现出较强的耐受能力;耐受人工胃肠液测试发现,除RQ5菌株外,其余菌株均表现出较强的生存能力,特别是RQ4、RQ8和RQ9,经人工肠液处理3 h后其存活率依然超过48%;抑菌活性测试发现10株LAB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显示出抑制作用;自凝聚率测试发现RQ3、RQ9和RQ10菌株的自凝聚率和表面疏水率均超过70%;耐药性测试发现所有菌株对诺氟沙星均表现出耐药性,而超过一半的菌株对卡那霉素、青霉素、万古霉素也具有耐药性;在抗氧化活性方面,10株LAB的发酵上清液均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清除率均超过60%。研究结果表明受试菌株具有较好的益生特性和较高的抗氧化能力,显示出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益生特性 抗氧化活性 内蒙古奶酪 菌株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聚氨酯泡沫阻燃性能研究进展
13
作者 蔡锦尚 刘琦 +1 位作者 田华峰 欧阳玉阁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8-185,共8页
高可燃性及燃烧过程中释放的有毒气体严重限制了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安全应用。近年来,含磷化合物作为高效、低烟、环保的阻燃剂在聚氨酯泡沫阻燃改性中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添加型与反应型磷系阻燃剂的结构特征、阻燃机制及其在硬质/软质... 高可燃性及燃烧过程中释放的有毒气体严重限制了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安全应用。近年来,含磷化合物作为高效、低烟、环保的阻燃剂在聚氨酯泡沫阻燃改性中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添加型与反应型磷系阻燃剂的结构特征、阻燃机制及其在硬质/软质聚氨酯泡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在提升泡沫热稳定性、降低热释放速率和抑烟性能方面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探讨了异氰酸酯、多元醇分子结构调控在提升阻燃性能方面的影响。最后,结合当前研究热点,提出了构建协同高效、绿色可持续阻燃体系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泡沫 磷系阻燃剂 添加型阻燃剂 反应型阻燃剂 协同效应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发酵液的皮肤抗氧化能力和细胞炎症修复作用
14
作者 原勤轩 袁铭潞 +3 位作者 由士权 史豆豆 李萌 王昌涛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3-1330,共8页
以冬凌草为原料、乳酸菌和酿酒酵母为发酵菌种分别制备了冬凌草乳酸菌和酿酒酵母发酵液,与直接水提法获得的水提液进行了对比,通过体外生化实验和细胞实验评价了冬凌草发酵液的抗氧化及抗炎活性。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可以提升冬凌草水... 以冬凌草为原料、乳酸菌和酿酒酵母为发酵菌种分别制备了冬凌草乳酸菌和酿酒酵母发酵液,与直接水提法获得的水提液进行了对比,通过体外生化实验和细胞实验评价了冬凌草发酵液的抗氧化及抗炎活性。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可以提升冬凌草水提样品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其中,乳酸菌发酵可以显著提升总糖、多肽的质量浓度(P<0.001),酿酒酵母发酵可以显著提高总蛋白、多肽和黄酮的质量浓度(P<0.001),冬凌草乳酸菌发酵液的总糖质量浓度提升最为显著,从(1.714±0.004)g/L提高至(3.695±0.010)g/L。发酵液对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ABTS+)和羟基自由基表现出比水提液更强的抗氧化能力,体积分数分别为0.704%、0.823%、0.728%的冬凌草水提液、乳酸菌发酵液、酵母发酵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均可达50%以上;体积分数100%的冬凌草酵母发酵液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相当于质量浓度245 mg/L的VC,体积分数10%的冬凌草酵母发酵液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相当于浓度6.36 mmol/L的Trolox。由脂多糖(LPS)刺激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后,冬凌草水提液、乳酸菌发酵液、酵母发酵液均能使炎症因子的表达量显著降低,且两种发酵液的效果较水提液更强,表现出更加优异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 发酵 抗氧化活性 抗炎 HACAT 医药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斛多糖/普鲁兰纳米纤维固态可吸收面膜的制备及功效研究
15
作者 杨思佳 刘慧 +2 位作者 吕永博 黄雨欣 李姝静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9-886,共8页
制备了一款遇水溶解抗氧化干式面膜,将多糖良好的成膜性和水结合能力结合,为皮肤提供了良好的保湿效果。通过配制不同比例的石斛多糖/普鲁兰多糖复合溶液,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石斛多糖/普鲁兰多糖,得到均匀连续的纳米纤维且纤维直径小... 制备了一款遇水溶解抗氧化干式面膜,将多糖良好的成膜性和水结合能力结合,为皮肤提供了良好的保湿效果。通过配制不同比例的石斛多糖/普鲁兰多糖复合溶液,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石斛多糖/普鲁兰多糖,得到均匀连续的纳米纤维且纤维直径小于200 nm,在20 s内可以快速溶解,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拉伸性。红外光谱表明石斛多糖和普鲁兰多糖分子间氢键形成。当质量分数为1.2%的石斛多糖和12%的普鲁兰多糖复配时,二者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协同作用最强,溶解后的水溶液能够清除60%的DPPH自由基和85%的ABTS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由于整个纳米纤维膜中都是多糖的成分,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能降低环境中的水分散失。通过细胞溶血实验评估其毒理安全性,证明了该纳米纤维无刺激性,作用温和,排异性低,保证与人体皮肤的高度亲和性,具备应用于面部护理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多糖 普鲁兰多糖 复配 保湿 面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熔体流动速率及CNTs含量对CNTs/ABS泡沫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解浩轩 何欣 +4 位作者 磨仕玲 马莹莹 廖琪玲 周洪福 武丽丽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共9页
将不同熔体流动速率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与碳纳米管(CNTs)进行溶液共混制备CNTs/ABS复合材料,并采用超临界CO_(2)发泡技术制备相应的发泡复合材料,探讨了不同ABS熔体流动速率及CNTs含量对CNTs/ABS发泡复合材料泡孔结构、导... 将不同熔体流动速率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与碳纳米管(CNTs)进行溶液共混制备CNTs/ABS复合材料,并采用超临界CO_(2)发泡技术制备相应的发泡复合材料,探讨了不同ABS熔体流动速率及CNTs含量对CNTs/ABS发泡复合材料泡孔结构、导电性能、介电性能和电磁屏蔽效能(EMI SE)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CNTs含量的增加,由于CNTs的异相成核作用,采用ABS(HF380)(熔体流动速率为40 g/10 min)和ABS(HI100H)(熔体流动速率为10 g/10 min)制备的两种发泡复合材料的平均泡孔直径均呈现减小趋势,而泡孔密度相应增加。其中,在ABS(HF380)发泡复合材料中,随着CNTs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15%,平均泡孔直径从12.14μm减小至6.71μm,泡孔密度则从1.50×10^(9)个/cm^(3)增加至2.76×10^(9)个/cm^(3)。在ABS(HI100H)发泡复合材料中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ABS(HF380)和ABS(HI100H)发泡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复介电常数和EMI SE均随CNTs含量增加而增大。同时,相比于ABS(HI100H)发泡复合材料,在相同CNTs含量条件下,ABS(HF380)发泡复合材料表现出更优异的综合性能,当CNTs质量分数为15%时,其电导率、介电虚部和EMI SE分别达到0.0911 S/cm,52.83(8.2 GHz)和29.27 dB(8.2 GHz)。最后,解释了不同ABS熔体流动速率的CNTs/ABS发泡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复合材料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 电导率 电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己内酯对聚乳酸/滑石粉共混体系的增韧改性研究
17
作者 张雨森 帖锐 +5 位作者 李紫鸣 廖保胜 郭润奇 靳玉娟 张哲 蒋苏臣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33,共8页
以己内酯(ε‐CL)为原料,2,2‐双羟甲基丙酸(DMPA)为引发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使用开环‐缩聚法合成超支化聚己内酯(HPCL),并对产物进行表征。将HPCL作为改性剂添加到聚乳酸/滑石粉(PLA/Talc)共混体系中,并对PLA/滑石粉/HPCL共混体系进... 以己内酯(ε‐CL)为原料,2,2‐双羟甲基丙酸(DMPA)为引发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使用开环‐缩聚法合成超支化聚己内酯(HPCL),并对产物进行表征。将HPCL作为改性剂添加到聚乳酸/滑石粉(PLA/Talc)共混体系中,并对PLA/滑石粉/HPCL共混体系进行红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性能、力学和熔体流动速率测试。结果表明,PLA/滑石粉/HPCL的结晶度随着HPCL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HPCL添加量为4份时,结晶度达到最大值25.14%;HPCL的加入改善PLA/滑石粉共混体系的流动性,当HPCL添加量为7份时,其熔体流动速率相比PLA/滑石粉共混体系提升了74.6%;此外,HPCL的加入可以对PLA/滑石粉共混体系起到增韧作用,当HPCL含量为7份时,其断裂伸长率较PLA/滑石粉提升了65.27%,冲击强度提升了8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己内酯 聚乳酸 结晶度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封端聚四氢呋喃对环氧树脂形状记忆功能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石烨榕 曹伟 胡晶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7-103,共7页
采用聚四氢呋喃(PTMO)与马来酸酐(MA)合成了羧基封端聚四氢呋喃(PTAC),将PTAC与环氧树脂(EP)共固化制备了PTAC/EP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对其热性能、力学性能及形状记忆性能进行了表征,探究了固化温度(75℃和129℃)及PTAC含量对材料性能的... 采用聚四氢呋喃(PTMO)与马来酸酐(MA)合成了羧基封端聚四氢呋喃(PTAC),将PTAC与环氧树脂(EP)共固化制备了PTAC/EP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对其热性能、力学性能及形状记忆性能进行了表征,探究了固化温度(75℃和129℃)及PTAC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固化温度下的PTAC/EP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都在325℃以上,相较于未改性EP,PTAC/EP复合材料的最大热分解速率温度上升40℃,热稳定性良好;随着固化温度的升高,PTAC/E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加,断裂伸长率降低;随着PTAC含量的增加,PTAC/EP复合材料的韧性增加,75℃固化的50%PTAC/EP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达139.35%;动态热机械分析(DMA)测试表明PTAC/EP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45~70℃范围内可调节;经过3次形状记忆循环测试后,129℃固化的PTAC/EP复合材料的形状固定率和形状回复率都大于129℃下固化的PTAC/EP复合材料,其PTAC含量为5%~40%的形状固定率均在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形状记忆复合材料 羧基封端聚四氢呋喃 固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高分子非催化还原脱硝的垃圾焚烧工艺伴生固废含氮污染物特征研究
19
作者 张茹 朱传强 +4 位作者 张栋 黄政 肖雨果 李明 李长明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944-4959,共16页
以高分子非催化还原(PNCR)脱硝剂及该工艺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垃圾焚烧底灰和飞灰为对象,研究PNCR脱硝剂热分解过程氮元素释放与残留特征,表征垃圾焚烧底灰和飞灰结构,揭示PNCR脱硝工艺应用后垃圾焚烧的底灰和飞灰含氮污染物特征,探究底灰... 以高分子非催化还原(PNCR)脱硝剂及该工艺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垃圾焚烧底灰和飞灰为对象,研究PNCR脱硝剂热分解过程氮元素释放与残留特征,表征垃圾焚烧底灰和飞灰结构,揭示PNCR脱硝工艺应用后垃圾焚烧的底灰和飞灰含氮污染物特征,探究底灰和飞灰对氨的吸附行为及热解释放特征。结果表明,PNCR脱硝剂在高温条件下,氮元素几乎完全分解和释放,底灰和飞灰残留含氮污染物含量低于0.5%(质量分数);GCMS和XPS表征结果表明,底灰和飞灰中含氮物质主要以无机氮盐(硝酸盐、铵盐)和有机氮(吡啶类、吡咯类和腈类)形式存在;通过TG-MS和in-situ IR等表征以及直接热脱附实验发现,加热释放的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热脱附气体,热分解产物主要是NO_(x),并且飞灰与底灰对游离氨吸附残余容量极低。研究结果将为垃圾焚烧行业固废含氮污染物有效处置提供理论支撑,以促进PNCR脱硝工艺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硝剂 高分子非催化还原 底灰 飞灰 含氮污染物 热解 垃圾焚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天然色素为指示剂的水性聚氨酯薄膜的制备及应用
20
作者 杨铎 辛秀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5,共11页
为开发以天然色素为指示剂的聚氨酯型食品品质指示材料,合成了一系列花青素和茜素固含量分别0%,0.2%,0.4%,0.6%,0.8%和1%的水性聚氨酯薄膜,分析了其化学结构、热性能、显色能力,并使用其监控冷藏猪肉品质在1~7 d中的变化。通过pH值、TV... 为开发以天然色素为指示剂的聚氨酯型食品品质指示材料,合成了一系列花青素和茜素固含量分别0%,0.2%,0.4%,0.6%,0.8%和1%的水性聚氨酯薄膜,分析了其化学结构、热性能、显色能力,并使用其监控冷藏猪肉品质在1~7 d中的变化。通过pH值、TVB-N值、感官评价等质量指标建立了猪肉品质划分标准,探究了薄膜在食品品质指示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加入花青素与茜素可改善薄膜的热稳定性,将花青素包埋在薄膜中对色素的热稳定性有一定改善;天然色素的加入会降低聚氨酯的结晶能力;随pH值上升,花青素薄膜颜色由绿色向黄褐色变化,茜素薄膜颜色由黄红色向深紫色变化,加入了天然色素的水性聚氨酯薄膜有良好的pH响应性;利用其监控冷藏条件下的猪肉,猪肉品质新鲜时,花青素薄膜呈绿色与蓝绿色,茜素薄膜呈黄红色,猪肉品质次新鲜时,花青素薄膜呈灰褐色,茜素薄膜向紫色加深,猪肉变质后,花青素薄膜呈黄棕色,茜素薄膜呈深紫色。研究结果为聚氨酯基天然色素指示剂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花青素 茜素 PH响应 品质指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