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探讨 被引量:28
1
作者 杨怡姝 沈思嗣 +2 位作者 王小利 李泽琳 曾毅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8-190,共3页
高校生物学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及整个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针对综合性大学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特点,结合国家相关法规、准则,从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实验室安全水平、实验室生物安... 高校生物学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及整个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针对综合性大学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特点,结合国家相关法规、准则,从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实验室安全水平、实验室生物安全屏障、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及实验活动生物风险评估等方面探讨了如何保证高校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实验室 生物安全 生物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建设 被引量:45
2
作者 王小利 杨怡姝 +1 位作者 沈思嗣 李泽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3-245,共3页
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关系到学校甚至周边社会的安全和安定。依据国内的法律、法规和标准,针对高校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建设的若干建议,包括建立生物安全级别的实验室,加强实验室文件体系建... 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关系到学校甚至周边社会的安全和安定。依据国内的法律、法规和标准,针对高校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建设的若干建议,包括建立生物安全级别的实验室,加强实验室文件体系建设及人员的持续生物安全培训、管理;仪器的管理、菌毒种的保存及实验废弃物的管理,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和监督检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建设 生物实验室 实验室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 被引量:24
3
作者 吕岫华 刘伟 +5 位作者 刘巧丽 郝冬梅 王明连 马雪梅 闫红 李泽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9-192,共4页
由微生物特别是病原性微生物所导致的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安全问题的重要研究内容。北工大生命学院,结合研究内容和实际工作情况,从生物安全的基本范畴及特点以及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文化理念等方面,针对病原生物学实... 由微生物特别是病原性微生物所导致的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安全问题的重要研究内容。北工大生命学院,结合研究内容和实际工作情况,从生物安全的基本范畴及特点以及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文化理念等方面,针对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科研顺利发展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生物学 实验室安全 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生物传感器法检测 被引量:11
4
作者 康天放 何颖 +1 位作者 金钰 张淑芬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39,共3页
将乙酰胆碱酯酶(AChE)固定在醋酸纤维膜上,将该膜组装在一支pH玻璃电极敏感膜表面,制成用于测定有机磷农药的电位型生物传感器,优化其制备方法。当溶液中存在有机磷农药,酶的活性受到抑制,酶活性的降低引起pH玻璃电极电位的改变,其改变... 将乙酰胆碱酯酶(AChE)固定在醋酸纤维膜上,将该膜组装在一支pH玻璃电极敏感膜表面,制成用于测定有机磷农药的电位型生物传感器,优化其制备方法。当溶液中存在有机磷农药,酶的活性受到抑制,酶活性的降低引起pH玻璃电极电位的改变,其改变程度与溶液中农药的浓度大小有关。用本文方法测定了蔬菜中的对硫磷、辛硫磷、氧乐果、敌敌畏,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位法 乙酰胆碱酯酶 有机磷农药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纳米材料对典型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许志珍 赵鹏 +3 位作者 张元宝 王煜倩 张群卫 唐仕川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86-792,共7页
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及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导致纳米材料不可避免地释放到环境中。进入环境中的纳米材料可能会对环境中的许多物种,包括从微生物到更复杂的生物体及生物种群和群落,产生毒性作用,甚至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给生态系统带来潜在... 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及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导致纳米材料不可避免地释放到环境中。进入环境中的纳米材料可能会对环境中的许多物种,包括从微生物到更复杂的生物体及生物种群和群落,产生毒性作用,甚至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给生态系统带来潜在的危险。因此,纳米生态毒理学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系统评述了纳米生态毒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纳米材料对单一生物(微生物、藻类、大型溞和鱼)、经食物链传递、在种群和群落水平上的生物毒性效应和纳米材料与环境中其他污染物结合产生的复合效应,最后在总结目前研究现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纳米材料生态毒性效应还需深入研究的若干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纳米材料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生物效应 复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生物力学机制和破裂风险评价指标 被引量:26
6
作者 金龙 乔爱科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4,共6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的最主要原因。颈动脉斑块局部的生物力学状况及形态、成分和生物学活性均与颈动脉斑块的破裂风险密切相关。综述和分析颈动脉狭窄斑块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颈动脉狭窄易损斑...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的最主要原因。颈动脉斑块局部的生物力学状况及形态、成分和生物学活性均与颈动脉斑块的破裂风险密切相关。综述和分析颈动脉狭窄斑块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颈动脉狭窄易损斑块破裂风险及临床治疗决策、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动物模型及实验、颈动脉斑块成分和生物学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并就有关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生物力学机制和破裂风险评价指标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希望为确定合理的颈动脉狭窄治疗适应证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血流动力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检测生物大分子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李莉莉 赵丽娇 钟儒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194-3199,共6页
红外光谱技术由于其灵敏度高和对样品的非破坏性等优点已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损伤的重要工具。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受到损伤时,其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的峰位、峰型和峰强会发生变化,这为检测生物大分子损伤并进一步揭示相关疾病的发生、... 红外光谱技术由于其灵敏度高和对样品的非破坏性等优点已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损伤的重要工具。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受到损伤时,其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的峰位、峰型和峰强会发生变化,这为检测生物大分子损伤并进一步揭示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早期预防提供了依据。还综述了近年来使用红外光谱法检测生物大分子损伤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傅里叶红外显微等技术在蛋白质二级结构、膜脂流动性和离子通透性以及药物对DNA的作用机制等领域的应用,以及相关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评述,提出了目前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红外光谱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指出疾病早期诊断、红外光谱联用以及定量分析技术等将成为红外光谱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生物大分子损伤 蛋白质 脂质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光谱检测生物大分子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李莉莉 赵丽娇 钟儒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422-2426,共5页
拉曼光谱是基于拉曼散射效应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光谱分析技术,体现的是分子的振动或转动信息。由于拉曼光谱技术与常规化学分析技术相比,具有对样品无损、样品制备简单和所需样品量少等特点,广泛用于生物大分子结构变化的研究。拉曼光谱... 拉曼光谱是基于拉曼散射效应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光谱分析技术,体现的是分子的振动或转动信息。由于拉曼光谱技术与常规化学分析技术相比,具有对样品无损、样品制备简单和所需样品量少等特点,广泛用于生物大分子结构变化的研究。拉曼光谱不仅可以用于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等生物大分子损伤的快速检测,而且可以用于癌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通过对比正常组织与癌变组织的拉曼光谱,可以找到两种组织特征吸收峰的差异,从而为癌症的最终确诊和确定肿瘤切除范围提供重要信息。文章综述了拉曼光谱检测生物大分子损伤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和紫外共振拉曼光谱等技术在检测蛋白质二级结构、膜脂及DNA损伤中的应用,并展望了未来拉曼光谱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生物大分子损伤 肿瘤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调转手术规划的生物力学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顾兆勇 潘友联 +3 位作者 贾荣玺 刘迎龙 董念国 乔爱科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160,共9页
大动脉调转术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理想手术方式,其主要目的是矫正其畸形的解剖结构;手术近期和远期效果满意.根据临床医生的经验和设想,提出了目前大动脉调转手术面临的问题.综述了关于大动脉调转手术临床上的手术技巧;综述了国内... 大动脉调转术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理想手术方式,其主要目的是矫正其畸形的解剖结构;手术近期和远期效果满意.根据临床医生的经验和设想,提出了目前大动脉调转手术面临的问题.综述了关于大动脉调转手术临床上的手术技巧;综述了国内外主动脉根部生物力学机理研究的有限元模型、实验研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了几何构型因素对主动脉瓣关闭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改进大动脉调转手术方案的生物力学机理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大动脉调转术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方法在生物质谱及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新元 秦伟捷 钱小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14-1223,共10页
深度学习是近年来机器学习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在图像及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自动驾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生物质谱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工具,尤其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生物制药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 深度学习是近年来机器学习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在图像及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自动驾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生物质谱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工具,尤其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生物制药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发展,以生物质谱为核心的蛋白质组学大数据分析将迎来发展新契机.本文综述了深度学习方法在生物质谱数据解析及蛋白质组学研究方面的最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生物质谱 蛋白质组学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人造心血管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晓阳 呼春晖 +3 位作者 曾衍钧 黄福华 郑军 孙立忠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对法国产InterGard针织人造心血管和苏州产机织人造心血管这两种人造心血管试样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为人造血管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两种人造心血管试样分别进行拉伸强度、应力应变、应力松弛以及蠕变的力学性能测试,... 目的对法国产InterGard针织人造心血管和苏州产机织人造心血管这两种人造心血管试样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为人造血管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两种人造心血管试样分别进行拉伸强度、应力应变、应力松弛以及蠕变的力学性能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法国产InterGard针织人造心血管的力学性能优于苏州产机织人造心血管的力学性能结论人造心血管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它所用的材料、结构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心血管 应力应变 应力松弛 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内再狭窄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站柱 乔爱科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8-702,共5页
支架介入已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狭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问题却不可忽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不仅与支架-血管间柔顺性失配以及支架对血管的机械性支撑引起的应力有关,而且与支架置入后血管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变化引... 支架介入已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狭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问题却不可忽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不仅与支架-血管间柔顺性失配以及支架对血管的机械性支撑引起的应力有关,而且与支架置入后血管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变化引起的内膜增生有关。回顾了狭窄血管置入支架的生物力学研究历史和现状;特别从固体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角度,阐述了近年来学者对狭窄血管置入支架的生物力学数值模拟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支架内再狭窄的生物力学因素。从支架介入治疗过程来看,数值模拟技术可以为研究支架置入术和支架内再狭窄之间的关系提供很好的技术手段,对支架的设计以及介入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血流动力学 固体力学 支架介入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五届全国有机电化学与电化学工业学术会议》专辑序言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新胜 曾程初 《电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7-249,共3页
有机电化学是有机化学和电化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科学.与传统的有机合成方法相比,有机电化学合成无需使用有毒或危险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具有反应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因而在药物、香料、染料和化纤等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中得到... 有机电化学是有机化学和电化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科学.与传统的有机合成方法相比,有机电化学合成无需使用有毒或危险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具有反应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因而在药物、香料、染料和化纤等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有机电合成作为一种绿色的化学合成技术受到了化学工业界的密切关注.从本质上讲,有机电化学以电子为试剂,通过电子的得失实现物质的还原和氧化,即从工艺本身消除了污染的形成,是名符其实的“绿色可持续化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化学合成 电化学工业 学术会议 有机合成方法 序言 专辑 十五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科学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14
作者 涂承媛 曾衍钧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8-351,共4页
介绍了非线性科学中的分形维方法和信息熵方法,及其在房颤信息的处理和分析中的应用。设计了将归一化的P波曲线和f波曲线进行划分从而求出其格子维的方法。在计算P波信息熵、f波信息熵的过程中,提出了基于图形像素数的概率计算方法。还... 介绍了非线性科学中的分形维方法和信息熵方法,及其在房颤信息的处理和分析中的应用。设计了将归一化的P波曲线和f波曲线进行划分从而求出其格子维的方法。在计算P波信息熵、f波信息熵的过程中,提出了基于图形像素数的概率计算方法。还比较了未房颤时和发生房颤时的相关计算结果的显著差别,从而很容易判断是否发生了房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大系统 非线性 分形维 信息熵(Shannon熵) 房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IDMS法测定配方奶粉中的生物素含量 被引量:11
15
作者 梁敏慧 崔亚娟 +4 位作者 叶润 李全霞 陈兆天 李菁菁 李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6-140,共5页
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测定配方奶粉中生物素含量的方法。样品中加入生物素-D2作为同位素内标,经水超声提取后,以含体积分数0.1%甲酸的10 mmol/L乙酸铵溶液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多反... 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测定配方奶粉中生物素含量的方法。样品中加入生物素-D2作为同位素内标,经水超声提取后,以含体积分数0.1%甲酸的10 mmol/L乙酸铵溶液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方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生物素在1~50 n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内对已知生物素含量样品3个标准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9.6%~93.1%,相对标准偏差为1.71%~4.33%。方法检出限为0.6μg/100 g,定量限为1.5μg/100 g,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分析时间短等优点,可以满足配方奶粉中生物素含量的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质谱 奶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跨膜蛋白gp41与N-取代吡咯衍生物的结合模式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6
作者 丛肖静 谭建军 +2 位作者 刘明 陈慰祖 王存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04-915,共12页
采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MD)模拟和分子力学/泊松-波尔兹曼溶剂可有面积方法与分子力学/广义伯恩溶剂可及面积方法(MM-PBSA/MM-GBSA),预测两种N-取代吡咯衍生物与HIV-1跨膜蛋白gp41疏水口袋的结合模式与作用机理.分子对接采用多种受体... 采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MD)模拟和分子力学/泊松-波尔兹曼溶剂可有面积方法与分子力学/广义伯恩溶剂可及面积方法(MM-PBSA/MM-GBSA),预测两种N-取代吡咯衍生物与HIV-1跨膜蛋白gp41疏水口袋的结合模式与作用机理.分子对接采用多种受体构象,并从结果中选取几种可能的结合模式进行MD模拟,然后通过MM-PBSA计算结合能的方法识别最优的结合模式.MM-PBSA计算结果表明,范德华相互作用是结合的主要驱动力,而极性相互作用决定了配体在结合过程中的取向.进一步的结合能分解显示,配体的羧基与gp41残基Arg579的静电相互作用对结合有重要贡献.上述工作为进一步优化N-取代吡咯衍生物类的HIV-1融合抑制剂建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融合抑制剂 跨膜蛋白gp41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模拟 MM-PBSA/MM-GB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功能食品及高端生物制品现状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楚怡 李劲涛 钟儒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1期291-294,共4页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营养价值高、保健功效好的功能食品的需求日趋迫切。海洋功能食品凭借其优质的营养成分、独特的保健功效逐渐获得人们的青睐。现阶段,海洋功能食品的开发已成为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利用的一大研究热点。就海洋功能食品...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营养价值高、保健功效好的功能食品的需求日趋迫切。海洋功能食品凭借其优质的营养成分、独特的保健功效逐渐获得人们的青睐。现阶段,海洋功能食品的开发已成为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利用的一大研究热点。就海洋功能食品的生理活性成分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并对当前我国海洋功能食品及海洋生物高端制品的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研发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功能食品 精深加工 高值利用 海洋生物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吡咯烷与正丁烷类衍生物CCR5拮抗剂的药效团模型构建(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孔韧 徐雪梅 +2 位作者 陈慰祖 王存新 胡利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25-1331,共7页
吡咯烷与正丁烷类CCR5(化学趋化因子受体5)拮抗剂可通过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包膜蛋白与CCR5的相互作用而阻断病毒进入细胞.本文使用已知拮抗剂结构和活性信息构建了一个三维药效团模型.按照Catalyst/HypoGen模块的要求,选择了2... 吡咯烷与正丁烷类CCR5(化学趋化因子受体5)拮抗剂可通过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包膜蛋白与CCR5的相互作用而阻断病毒进入细胞.本文使用已知拮抗剂结构和活性信息构建了一个三维药效团模型.按照Catalyst/HypoGen模块的要求,选择了25个结构和活性均具备差异性的分子作为药效团产生的训练集.其中训练集分子以IC_(50)值表示的生物活性值跨度为0.06到10000 nmol·L^(-1).最好的药效团模型(Hypo 1)由两个正离子化特征以及三个疏水特征组成,训练集预测相关系数为0.924,均方根偏差为1.068.模型用于预测由74个分子组成的测试集化合物活性,结果表明模型可以提供较好的活性预测结果并用于新的拮抗剂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R5 HIV-1 药效团模型 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药物及疫苗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慧娟 王升启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80-1085,共6页
虽然近年来肿瘤的治疗取得较大进展,乳腺癌依旧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杀手。近年来,乳腺癌相关的免疫治疗取得较大进展,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肿瘤突变负荷等肿瘤标志物对乳腺癌免疫治疗具有预... 虽然近年来肿瘤的治疗取得较大进展,乳腺癌依旧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杀手。近年来,乳腺癌相关的免疫治疗取得较大进展,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肿瘤突变负荷等肿瘤标志物对乳腺癌免疫治疗具有预测作用,并与乳腺癌的预后相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例如PD-1/PD-L1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抑制剂在乳腺癌中取得极大进展,各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效用。肿瘤疫苗的使用为乳腺癌免疫治疗的另一途径,虽然部分疫苗在临床试验中取得较好成效,但绝大多数仍需深入研究,乳腺癌免疫治疗之途仅为开端,依旧需要大量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乳腺癌免疫治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及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肿瘤疫苗 免疫治疗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冬虫夏草及生境土壤砷含量 被引量:3
20
作者 杜玉杰 李劲涛 陈玉龙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本研究旨在筛选冬虫夏草优良产区及低富砷能力的冬虫夏草真菌菌种,为冬虫夏草砷含量影响因素的确定和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26个产区的冬虫夏草及其生境土壤砷含量进行了测定... 本研究旨在筛选冬虫夏草优良产区及低富砷能力的冬虫夏草真菌菌种,为冬虫夏草砷含量影响因素的确定和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26个产区的冬虫夏草及其生境土壤砷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并对二者砷含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冬虫夏草砷含量超标现象具有普遍性,超标率约为96.15%,产区土壤砷含量多符合国家标准,超标率仅为30.77%。结果分析表明,冬虫夏草砷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与产区土壤砷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之间无必然联系,不同产区的冬虫夏草菌株富砷能力的差异导致了冬虫夏草砷含量的不同,推测四川雅江县是冬虫夏草天然的优良产区,马尔康产区的冬虫夏草真菌菌种具有高富集砷能力的菌种,而丹巴县和黑水县两地的冬虫夏草中的真菌菌种为低富砷能力的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冬虫夏草 生境土壤 砷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