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典型污染过程PM_(2.5)的特性和来源 被引量:81
1
作者 王志娟 韩力慧 +4 位作者 陈旭锋 程水源 李悦 田川 谢慧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2-126,共5页
通过采集北京2010年12月—2011年3月冬春季节大气细颗粒物PM.25样品,分析了冬春季典型污染时段灰霾和沙尘期间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质量浓度和其中元素、水溶性离子、有机组分OC和EC特性,及其季节变化和来源。结果表明,北京灰霾和沙尘期... 通过采集北京2010年12月—2011年3月冬春季节大气细颗粒物PM.25样品,分析了冬春季典型污染时段灰霾和沙尘期间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质量浓度和其中元素、水溶性离子、有机组分OC和EC特性,及其季节变化和来源。结果表明,北京灰霾和沙尘期间PM2.5日均质量浓度分别高达301.8μg/m3和284.8μg/m3,是美国EPAPM2.5日均质量浓度限值(35μg/m3)的8.62倍和8.14倍。灰霾时段,人为污染元素(S、Cu、Zn、As、Se、Cd、Sb、Pb)、二次无机离子(NH4+、NO3-、SO24-)和二次有机碳(SOC)的质量浓度均高于沙尘天气和非污染天气。沙尘天气时地壳元素(Na、Mg、Al、Ca、Fe等)的质量浓度高于灰霾天气和非污染天气。北京冬春季节PM2.5主要来源于燃煤和工业过程、二次转化、地面扬尘、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灰霾污染时段二次转化贡献率较高,沙尘污染时段地面扬尘贡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灰霾 沙尘 细颗粒物 特性 二次转化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A的北京市社区碳排放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陈莎 李燚佩 +1 位作者 程利平 杨孝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5-9,共5页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对北京市某社区居民的能源消耗(包括用电、用气、采暖)、交通出行(包括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私家车、火车、飞机、长途汽车)、废弃物产生(包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人口特征等基础数据展开调查和分析。根据调...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对北京市某社区居民的能源消耗(包括用电、用气、采暖)、交通出行(包括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私家车、火车、飞机、长途汽车)、废弃物产生(包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人口特征等基础数据展开调查和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对北京市该社区居民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并分析出社区的碳排放特征。结果显示,社区楼房、平房家庭的人均年碳排放量存在差异,分别为2702.28、2268.17kgCO2-eq/人/a。就全社区的平均水平而言,能源消耗产生的人均年碳排放量最高,达44.34%;废弃物产生的次之,占35.73%;交通出行最低,为19.93%。此外,社区公共绿地产生的人均年碳汇量为7.22kgCO2/人/a。同时,基于分析结果,并结合北京市的实际特点,提出了适用于北京市低碳社区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低碳社区 生命周期评价 北京 能源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九三阅兵”期间北京市空气质量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占山 李云婷 +7 位作者 张大伟 陈添 魏强 孙彤卉 王步英 潘锦秀 崔继宪 皮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28-1636,共9页
为研究区域性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结合地面观测的气象参数、常规污染物和PM_(2.5)化学组分,对"九三阅兵"期间北京市的空气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阅兵期间北京市北风平均风速、温度、相对湿度和地面气... 为研究区域性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结合地面观测的气象参数、常规污染物和PM_(2.5)化学组分,对"九三阅兵"期间北京市的空气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阅兵期间北京市北风平均风速、温度、相对湿度和地面气压等气象要素水平与相邻时段相比较为接近,但北风频率偏高,整体大气扩散条件略有利.阅兵期间SO_2、NO_2、O_3、PM10和PM_(2.5)平均浓度分别为2.7、24.2、63.2、27.2和19.5μg/m^3,与相邻时段相比分别降低了26.0%、31.3%、24.5%、59.0%和59.4%;PM_(2.5)的降幅最大,体现了一次源排放和前体物排放同时减排的叠加作用.从PM_(2.5)化学组分来看,阅兵期间浓度最高前4位依次是OC(6.1μg/m^3)、NH_4^+(3.8μg/m^3)、SO_4^(2-)(3.4μg/m^3)和NO_3^-(2.5μg/m^3),OC中二次生成的组分仍高达57.6%.通过与相邻时段中相似天气形势下污染物浓度的对比测算了减排措施的"净环境效益",阅兵期间的减排措施使得SO_2、O_3、NO_2、PM_(10)和PM_(2.5)浓度分别降低了50.0%、0.7%、42.1%、45.7%和48.6%,并对APEC期间和阅兵期间O_3浓度变化不同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兵 减排 空气质量 PM2.5 化学组分 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2.5μm小颗粒大气气溶胶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25
4
作者 杨圣杰 陈莎 袁波祥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0-53,共4页
对北京市采暖期和非采暖期 2 .5 μm小颗粒进行了初步研究 ,采用多元素同时测定及化学质量平衡法对其进行解析 .
关键词 化学质量平衡法 电感耦合集离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2.5μm小颗粒 大气气溶胶 大气污染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松叶中有机卤素污染物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殿斗 邓琳琳 +2 位作者 李世红 柴之芳 毛雪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5-320,共6页
利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技术测定了北京市不同'功能区'松叶中可萃取有机卤素污染物(EOX)的含量,结果表明,化工工业区松叶中可萃取有机氯(EOCl)含量高达40(g/g(干重),钢铁工业区的松叶含量最低(12(g/g).松叶中EOCl、可萃取有机溴(... 利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技术测定了北京市不同'功能区'松叶中可萃取有机卤素污染物(EOX)的含量,结果表明,化工工业区松叶中可萃取有机氯(EOCl)含量高达40(g/g(干重),钢铁工业区的松叶含量最低(12(g/g).松叶中EOCl、可萃取有机溴(EOBr)、碘(EOI)含量顺序为EOCl>>EOBr>EOI, EOCl在总EOX中占到了97%以上.在EOCl中,有机氯农药仅占0.2%~1.9%,松叶中绝大多数EOCl为未知的.4个城市'功能区'中EOCl含量顺序为化工工业区>交通枢纽地带>居民区>钢铁工业区.城区大气中有机氯污染物主要来自化学工业和交通污染.城区松叶中EOCl的含量远高于偏远山区的样品,但两地样品中EOBr、EOI的含量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活化分析(NAA) 松叶 生物监测器 可萃取有机卤化合物(EOX) 有机氯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经济加速首都北京的发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郝莉 马民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56,共3页
发展循环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新时期下应该大力发展的新型经济形式。对目前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 循环型经济社会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上半年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良 王占山 +3 位作者 朱桂艳 谷天宇 王旭光 崔继宪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3-58,共6页
依托北京市、廊坊市和保定市高密度的地面空气质量监测、气象要素监测以及PM_(2.5)化学组分监测和后向轨迹分析等手段,对2017年上半年三地的空气质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三地中北京市空气质量较好,保定市较差。分污染物来看,保定市SO_2... 依托北京市、廊坊市和保定市高密度的地面空气质量监测、气象要素监测以及PM_(2.5)化学组分监测和后向轨迹分析等手段,对2017年上半年三地的空气质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三地中北京市空气质量较好,保定市较差。分污染物来看,保定市SO_2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廊坊市和北京市,颗粒物PM10和PM_(2.5)也呈现保定市最高、北京市最低的规律。从污染物日变化来看,CO、SO_2、NO_2、PM_(10)和PM_(2.5)呈双峰型分布,O_3呈单峰型分布。从区域整体分布规律来看,PM_(2.5)和SO_2呈现明显的"南高北低"特征。PM_(2.5)化学组分分析结果表明:1—4月燃煤对该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大,5—6月机动车排放的影响更为凸显。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表明:在2017年上半年到达北京市的气流中有24%来自于北京市南部,且这些气流多为低空传输,表明区域传输对于北京市空气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及周边 PM2.5 时间变化 空间特征 后向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VOCs定义演变历程对我国VOCs环境管控的启示 被引量:35
8
作者 杨一鸣 崔积山 +2 位作者 童莉 周学双 牛皓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8-379,共12页
挥发性有机物(VOCs)管控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大气环境领域的工作重点,而我国尚未明确环保管理工作中的VOCs国家定义.美国是第一个立法管控VOCs的国家,应用历史回顾的分析方法,将美国VOCs定义划分为前VOCs阶段、挥发性定义阶段和反应性定义... 挥发性有机物(VOCs)管控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大气环境领域的工作重点,而我国尚未明确环保管理工作中的VOCs国家定义.美国是第一个立法管控VOCs的国家,应用历史回顾的分析方法,将美国VOCs定义划分为前VOCs阶段、挥发性定义阶段和反应性定义阶段,并从各阶段大气污染的科学认识、VOCs反应性的科学认识及管控政策以及定义和内涵三方面系统地描述了VOCs定义的演变历程,深刻揭示出各阶段定义的出现均与该阶段大气污染的科学知识、反应性认识及管控政策密切相关,大气污染的科学知识和反应性认识是管控政策的理论基础,而VOCs定义则是管控政策的集中体现.其中,反应性定义是美国VOCs定义的第三个阶段,也是VOCs反应性研究最为深入的阶段,对其进行了重点解读,并对美国VOCs定义的修订趋势进行了预测.最后,结合我国VOCs管控现状,建议现阶段我国国家环境管理采用反应性定义,采用豁免政策为基础的美国VOCs定义并进行修正:保留乙烷作为基准化合物,舍弃KOH(羟基自由基反应速率常数)值,选用MIR(最大增量活性指标)值作为豁免基准指标,在美国现有的豁免物质名单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并颁布我国的豁免物质名单.基于国家统一的反应性定义,可进一步完善我国VOCs反应性管控政策、完善固定源VOCs监测方法,统一VOCs表征方式、完善VOCs排放清单以及治理技术数据库,进而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VOCs反应性管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管控 定义 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D/N与pH值对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N_2O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32
9
作者 李鹏章 王淑莹 +1 位作者 彭永臻 刘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03-2009,共7页
利用SBR反应器,通过投加乙醇控制COD/N为0、1.5、3、4.5,调节pH值分别在6、7、8,反硝化初始投加NO2--N为30mg/L,考察了缺氧条件下COD/N与pH值对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N2O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COD/N可以造成N2O持续较高的逸出,N2O最大... 利用SBR反应器,通过投加乙醇控制COD/N为0、1.5、3、4.5,调节pH值分别在6、7、8,反硝化初始投加NO2--N为30mg/L,考察了缺氧条件下COD/N与pH值对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N2O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COD/N可以造成N2O持续较高的逸出,N2O最大产生量为2.35mg/L;低pH值条件下增加了N2O的积累,pH值在6时的N2O积累量是pH在7、8时的800倍;高COD/N和高pH值下的N2O产生速率最小,而当pH=6,COD/N=0时,N2O产生速率最大,为2.35×10-3mgN/(mgMLSS·L·h).其原因是:N2O还原酶争夺电子的能力较弱,充足的电子供体有利于N2O的还原;低pH值可影响微生物的代谢,且在H+存在时产生的游离亚硝酸(HNO2)对N2O还原酶具有抑制作用.充足的碳源和碱性条件,是降低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N2O产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比 PH值 短程硝化反硝化 N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共轨燃油系统轨压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仇滔 雷艳 +1 位作者 彭璟 李旭初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3-87,共5页
建立了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物理模型,理论分析得出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内轨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发动机转速、喷油量及当前油轨压力。以这3个因素为自变要素,采用查表的方法建立了前馈控制逻辑;以泵油量作为PID反馈修正自变量,改进了PID反馈控... 建立了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物理模型,理论分析得出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内轨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发动机转速、喷油量及当前油轨压力。以这3个因素为自变要素,采用查表的方法建立了前馈控制逻辑;以泵油量作为PID反馈修正自变量,改进了PID反馈控制,形成柴油机高压共轨轨压控制的策略,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闭环控制方法,降低了稳态轨压的波动,在油泵转速950 r/min,最大循环喷油量230 mg的工况下,目标轨压为160 MPa时,轨压波动由±3 MPa左右减小到±0.3 MPa左右;动态控制时超调量减小了约5 MPa,稳定时间也缩短约0.0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高压共轨 轨压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_2N连续流双泥系统反硝化除磷脱氮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亚宜 彭永臻 +2 位作者 李探微 王淑莹 李勇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046-1049,共4页
研究了基于缺氧吸磷理论开发出的A2N反硝化除磷脱氮新工艺对生活污水氮、磷的去除,重点考察了不同COD/TN、投碳方式及碳源对DNPAOS反硝化吸磷和脱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TN在3 94~7变化时,反硝化除磷较好,除磷率稳定在87 03%... 研究了基于缺氧吸磷理论开发出的A2N反硝化除磷脱氮新工艺对生活污水氮、磷的去除,重点考察了不同COD/TN、投碳方式及碳源对DNPAOS反硝化吸磷和脱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TN在3 94~7变化时,反硝化除磷较好,除磷率稳定在87 03%~92 95%,脱氮率从80 99%提高到了92 70%;而当COD/TN达到9 6以后,系统脱氮效果稳定在92%以上,除磷率却降至74%以下,TP去除量中反硝化吸磷比率下降,好氧吸磷比率升高;将外碳源投加在缺氧段,只能优先支持反硝化脱氮反应,而对缺氧吸磷有抑制作用.因此,理想的反硝化除磷环境为外碳源(电子供体)和NO3-(电子受体)不能同时存在于一个体系中.A2N双泥系统的建立有利于除磷、脱氮的稳定和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 反硝化 除磷 脱氮 A2N双泥系统 COD/TN 缺氧吸磷理论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中重金属镉和锌对大型蚤联合毒性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张融 范文宏 +2 位作者 唐戈 段勇 赵春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86-290,共5页
为了初步探讨重金属镉(Cd)和锌(Zn)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毒性效应,以大型蚤(Daphnia magna)为研究对象,以蚤体内的金属硫蛋白(MT)含量为毒性指标,研究了重金属Cd和Zn对大型蚤的联合毒性作用.结果表明:Cd和Zn单独暴露下,大型蚤体内MT含量随... 为了初步探讨重金属镉(Cd)和锌(Zn)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毒性效应,以大型蚤(Daphnia magna)为研究对象,以蚤体内的金属硫蛋白(MT)含量为毒性指标,研究了重金属Cd和Zn对大型蚤的联合毒性作用.结果表明:Cd和Zn单独暴露下,大型蚤体内MT含量随水体中重金属浓度升高而升高,呈幂函数关系;Cd和Zn联合暴露下,蚤体内MT含量随联合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较低浓度时Cd、Zn表现为协同作用,在中等浓度时表现为相加作用,在较高浓度时表现为拮抗作用;MT可作为Cd、Zn联合毒性评价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Cd ZN 联合毒性 大型蚤 金属硫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N反硝化除磷脱氮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亚宜 彭永臻 +2 位作者 甘一萍 王淑莹 张艳萍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3-88,共6页
研究了生活污水COD/TN比值变化对A2N反硝化除磷脱氮新工艺去除氮、磷的影响情况。同时利用间歇试验着重探讨了DNPAOs污泥在不同硝态氮浓度、不同电子受体时的摄磷和放磷状况。A2N连续流工艺长期的运行结果表明:双泥系统的建立(生物膜... 研究了生活污水COD/TN比值变化对A2N反硝化除磷脱氮新工艺去除氮、磷的影响情况。同时利用间歇试验着重探讨了DNPAOs污泥在不同硝态氮浓度、不同电子受体时的摄磷和放磷状况。A2N连续流工艺长期的运行结果表明:双泥系统的建立(生物膜硝化池独立于除磷污泥)可以降低碳源的好氧消耗,较大程度地减少聚磷菌和反硝化菌之间对碳源的竞争,同时保证了生长速率较小的硝化菌可以在稳定状态中生长,利于增强系统脱氮除磷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N双泥系统 反硝化聚磷菌 污泥特性 生活污水 除磷工艺 脱氮工艺 COD T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丝状菌污泥微膨胀节能方法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淑莹 白璐 +3 位作者 宋乾武 邓彦君 王之晖 张玥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82-1086,共5页
为了节省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的运行费用,降低供氧能耗,通过小试试验研究低溶解氧丝状菌污泥微膨胀节能方法.采用缺氧/好氧(A/O)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溶解氧pDO维持在0.5~0.7mg·L^-1时。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状态可维持长... 为了节省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的运行费用,降低供氧能耗,通过小试试验研究低溶解氧丝状菌污泥微膨胀节能方法.采用缺氧/好氧(A/O)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溶解氧pDO维持在0.5~0.7mg·L^-1时。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状态可维持长期稳定,污泥容积指数在130~180mL·g^-1之间.低溶解氧丝状菌污泥微膨胀期间。沉淀池没有发生污泥流失,系统处理效果稳定.与pDO=2.5mg·L^-1,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时相比,出水变得更清澈。出水悬浮物pSS低于5mg·Ls^-1;化学需氧量和总氮的去除率不受影响;在现有试验设备条件下,曝气量平均从0.75m^3·h^-1下降到0.28m^3·h^-1,曝气量节约了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菌污泥微膨胀 低溶解氧 节约曝气能耗 沉降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溶解氧条件下活性污泥沉降性的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白璐 王淑莹 +1 位作者 彭永臻 高守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56,共3页
采用连续流A/O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不同溶解氧(DO)浓度条件下的污泥沉降性,同时考察了系统除磷脱氮功能对于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O从2 mg/L逐渐降低至1、0.5、0.4 mg/L的过程中,系统的硝化效果逐渐恶化,氨氮去除率... 采用连续流A/O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不同溶解氧(DO)浓度条件下的污泥沉降性,同时考察了系统除磷脱氮功能对于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O从2 mg/L逐渐降低至1、0.5、0.4 mg/L的过程中,系统的硝化效果逐渐恶化,氨氮去除率从100%降低到15%左右,长期低DO条件运行导致系统基本丧失脱氮功能,逐渐转化为单纯去除有机物的系统。期间污泥容积指数(SVI)有小幅波动,维持在145 mL/g以下,污泥沉降性良好。将DO继续降至0.2 ̄0.3 mg/L,在缺氧段和好氧段分别有了一定的放磷和吸磷效果,SVI从130 mL/g降低到99 mL/g。说明系统除磷功能的增强有利于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对比实验中,将DO从2 mg/L直接降低到0.5 mg/L,氨氮去除率下降到54%,脱氮良好,总氮去除率稳定在50%左右;SVI从110 mL/g上升至160 mL/g左右,显微镜检发现丝状菌增殖。分析认为,脱氮系统比单纯去除有机物的系统容易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溶解氧 丝状菌 污泥膨胀 脱氮 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叶中有机氯农药HCH、DDT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殿斗 仲维科 +2 位作者 邓琳琳 柴之芳 毛雪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1-484,共4页
利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GC-ECD)方法对我国华北、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松叶中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的残留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松叶中HCH 4种异构体(α,β,γ,δ)的含量以β-HCH为最高,占HCH总量的38%~46%.HCH、DDT和滴滴伊(... 利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GC-ECD)方法对我国华北、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松叶中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的残留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松叶中HCH 4种异构体(α,β,γ,δ)的含量以β-HCH为最高,占HCH总量的38%~46%.HCH、DDT和滴滴伊(DDE)的含量范围分别为24.7μ35.5ng/g干重,24~7.0ng/g干重,2.4~2.8ng/g干重.DDE的含量趋势为华北>华东>华南>西南.总HCH为华东>华北>华南>西南.华北和华东地区DDE/DDT>1,华南和西南地区DDE/DDT<1,这表明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大气中新近有DDT的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叶 有机氯农药 HCH DDT 六六六 滴滴涕 大气污染 污染状况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共混超滤膜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隋燕 彭跃莲 钱英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33,79,共5页
利用溶解度参数法、宏观状态分析、黏度法、相差显微镜观察法,DSC(差示扫描量热计)等手段研究了PVC/PVB二元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PVC和PVB共混体系在一定配比范围内为部分相容,且相容性较好,该共混体系明显改善了PVC的亲水性,而... 利用溶解度参数法、宏观状态分析、黏度法、相差显微镜观察法,DSC(差示扫描量热计)等手段研究了PVC/PVB二元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PVC和PVB共混体系在一定配比范围内为部分相容,且相容性较好,该共混体系明显改善了PVC的亲水性,而且利用SEM扫描电镜从膜结构方面对PVC/PVB共混膜性能的提高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超滤膜 聚氯乙烯 差示扫描量热计 显微镜观察法 二元共混体系 PVC PVB 状态分析 部分相容 扫描电镜 相容性 参数法 溶解度 DSC 亲水性 膜性能 膜结构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氯化和时间控制实现亚硝化型硝化反硝化 被引量:8
18
作者 宋学起 王淑莹 +3 位作者 彭永臻 陈滢 吴凡松 李秀玮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5-99,共5页
研究了以氯化方法在生物脱氮工艺中实现亚硝化型硝化反硝化的可行性。试验表明,借助氯的作用和硝化反应中的延迟时间的影响,可以在常温下保持很稳定的完全的亚硝化型硝化反硝化反应。在投加氯形成短程硝化反应后,不加氯,仅采取控制... 研究了以氯化方法在生物脱氮工艺中实现亚硝化型硝化反硝化的可行性。试验表明,借助氯的作用和硝化反应中的延迟时间的影响,可以在常温下保持很稳定的完全的亚硝化型硝化反硝化反应。在投加氯形成短程硝化反应后,不加氯,仅采取控制曝气时间的手段时,这种完全的亚硝化型硝化反硝化反应也可以保持至少20天。试验结果表明,硝化菌应是被杀死而不是仅仅被抑制。在实际工艺应用中,亚硝化型硝化反硝化所带来的益处可以弥补在反应过程中投加氯的费用,因此,在SBR中以氯化的方法结合时间控制以达到亚硝化型硝化反硝化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 延迟时间 亚硝态氮 生物脱氮 序批式生物反应器 亚硝化型硝化反硝化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溶解氧丝状菌污泥微膨胀在SBR中的可行性 被引量:11
19
作者 彭赵旭 彭永臻 +2 位作者 桂丽娟 刘旭亮 薛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34-1539,共6页
为了考察污泥微膨胀低能耗方法在间歇序批式(SBR)反应器中应用的可行性,采用实际生活污水进行试验,研究了污泥膨胀的启动、过度膨胀的抑制以及微膨胀的维持方法。结果表明,在pH7.0~8.0,温度(23±0.5)℃时,连续进水和单纯设置好氧... 为了考察污泥微膨胀低能耗方法在间歇序批式(SBR)反应器中应用的可行性,采用实际生活污水进行试验,研究了污泥膨胀的启动、过度膨胀的抑制以及微膨胀的维持方法。结果表明,在pH7.0~8.0,温度(23±0.5)℃时,连续进水和单纯设置好氧段可以快速启动低氧丝状菌污泥膨胀。减少好氧时间和设置前置缺(厌)氧段可以有效地抑制丝状菌繁殖。微膨胀启动成功后,根据反应条件及处理要求的改变及时调整SBR运行方式,可将系统稳定地维持在微膨胀状态。低氧微膨胀状态下处理实际生活污水,出水氨氮浓度、磷浓度和悬浮物浓度(SS)可分别控制在4.5mg.L-1、0.2mg.L-1和5.0mg.L-1以下。每周期中联合利用DO、pH等在线参数可以实时了解系统生化反应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溶解氧 SBR工艺 污泥微膨胀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白桦实生幼苗叶片蛋白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孙国荣 彭永臻 +1 位作者 阎秀峰 张睿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1-154,共4页
The studies on leave protein of Betula platyphylla seedlings by the methods of SDS PAGE electrophoresis and 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was concerned.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some new proteins such as 29kD pI4 3... The studies on leave protein of Betula platyphylla seedlings by the methods of SDS PAGE electrophoresis and 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was concerned.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some new proteins such as 29kD pI4 3, 29kD pI4 2, 14kD pI5 3 and 11 5kD pI5 16 protein point were induced by soil drought stress, and some protein disappeared, for instance four protein between 12 4~11 5kD pI5 8~6 44 in seedlings leaves of B. platyphylla during soil drought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白桦 实生幼苗 叶片蛋白质 影响因素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