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年龄估计差作为脑老化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林岚 张格 吴水才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3-310,共8页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增长,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给整个社会带来了越来越大的负担.然而,衰老是一个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多因素过程.基于神经影像开发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对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评估和预测...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增长,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给整个社会带来了越来越大的负担.然而,衰老是一个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多因素过程.基于神经影像开发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对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评估和预测至关重要.脑年龄估计差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MRI)的脑健康状态评估方法.首先,介绍基于MRI的脑老化研究和基于神经影像的脑年龄估计模型的研究进展.然后,从遗传学、大脑发育、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疾病、慢性疾病、认知储备等多方面进行总结并讨论BrainAGE在大脑老化方面的应用成果.最后,提出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年龄估计差 脑年龄 神经退行性疾病 脑老化 生物标志物 磁共振成像(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CT与MRI图像融合的椎体生物力学建模方法
2
作者 李光辉 杨海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6-36,共1页
目的个体骨髓脂肪含量(bone marrow fraction)差异会影响QCT基于体模测量骨密度的准确度,进而影响椎体生物力学模型的材料属性,但目前椎体生物力学建模过程并未考虑这一影响。本文通过MRI水脂分离图像获取骨髓脂肪含量校正QCT图像灰度,... 目的个体骨髓脂肪含量(bone marrow fraction)差异会影响QCT基于体模测量骨密度的准确度,进而影响椎体生物力学模型的材料属性,但目前椎体生物力学建模过程并未考虑这一影响。本文通过MRI水脂分离图像获取骨髓脂肪含量校正QCT图像灰度,进一步考虑骨髓脂肪含量对椎体生物力学模型的影响。方法从积水潭医院放射科获取同一患者短期内拍摄的QCT和MRI mDIXON Quant序列。首先,通过手动选取两种模态图像断层平面间的特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CT 生物力学模型 图像获取 骨密度 MRI图像 放射科 图像灰度 水脂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估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生物力学CT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冯文天 宋霏 +2 位作者 高兴 程晓光 杨海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1-626,共6页
骨质疏松症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大为特征,其最严重的后果是引发骨折,且以椎体骨折最为常见。早期精准评估骨折风险是鉴别高风险人群进而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键。目前临床评估椎体骨折风险主要依靠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dual ener... 骨质疏松症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大为特征,其最严重的后果是引发骨折,且以椎体骨折最为常见。早期精准评估骨折风险是鉴别高风险人群进而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键。目前临床评估椎体骨折风险主要依靠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或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检测骨密度,但其不能完全体现骨强度和抗骨折特性,存在评估不准确的问题。基于CT数字建模和有限元分析的生物力学CT(biomechanical CT,BCT)技术,以无创计算椎体骨强度为目标,架起了生物力学应用于临床评价骨折风险的桥梁。椎体离体力学实验已证实,BCT较骨密度可更准确地评估椎体骨折强度。临床研究也表明,BCT在鉴别既存骨折和预测新发骨折方面显著优于DXA骨密度。本文介绍BCT技术的实现流程,以及各环节中影响计算结果的关键参数,并总结BCT离体验证和在体评估椎体骨折风险的研究进展,以期推动BCT技术在临床评估中国人椎体骨折风险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生物力学CT 骨强度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力学CT”方法的椎体楔形骨折风险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冯文天 李光辉 杨海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85-485,共1页
目的楔形骨折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通常认为与前屈受力有关。临床骨密度(BMD)检测不能准确评估楔形骨折风险,基于CT影像和有限元分析的生物力学CT(BCT)方法较BMD更能准确地评估椎体骨强度,但其局限于评估椎体在均匀压缩载荷下... 目的楔形骨折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通常认为与前屈受力有关。临床骨密度(BMD)检测不能准确评估楔形骨折风险,基于CT影像和有限元分析的生物力学CT(BCT)方法较BMD更能准确地评估椎体骨强度,但其局限于评估椎体在均匀压缩载荷下的强度和骨折风险。建立1个可准确评估中国人椎体前屈强度的BCT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生物力学 骨折风险 体前屈 压缩载荷 骨强度 CT影像 椎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与皮质骨轨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生物力学对比 被引量:8
5
作者 赵宏涛 杨海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 比较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和传统轨迹(traditional trajectory,TT)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正常和骨质疏松性脊柱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钉棒系统受力的影响。方法 建立正常骨质和骨质疏松腰椎L3~S1有限元模... 目的 比较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和传统轨迹(traditional trajectory,TT)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正常和骨质疏松性脊柱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钉棒系统受力的影响。方法 建立正常骨质和骨质疏松腰椎L3~S1有限元模型,使用两种轨迹的螺钉钉棒系统对L4~5节段进行内固定,分别模拟人体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6种生理载荷,对比两种内固定术式对正常和骨质疏松脊柱ROM和螺钉最大等效应力的影响。结果 对于两种骨质情况,相比于未置钉的节段模型,CBT和TT手术均显著降低了固定节段(L4~5)和下腰椎整个节段(L3~S1)ROM;但是,CBT组较TT组ROM下降的幅度略小,两者在屈伸时相近,而在侧弯和轴向旋转时差别明显;此外,在正常骨质模型和骨质疏松模型中,CBT组螺钉最大等效应力均较TT组有明显增加,正常骨质模型中CBT组螺钉最大等效应力在屈伸、侧弯、轴向旋转时比TT组分别提高27%、268%、58%。但在同时采用CBT技术时,骨质疏松模型较正常骨质模型有更小的螺钉应力分布。结论 骨质疏松条件下,相比于TT技术,CBT技术可以实现较高的螺钉应力,降低正常骨质条件下的螺钉应力集中;另外,CBT技术略微增加了各节段ROM,有利于术后脊柱生理功能的恢复。侧弯和轴向旋转会产生负面的力学效果,应避免这两种生理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皮质骨轨迹 传统轨迹 内固定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个力学刺激参数交互作用对单个骨细胞LCS力学微环境的影响
6
作者 王慧如 杨海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91-491,共1页
目的骨陷窝-小管系统(Lacunar-canalicular System,LCS)是为力感受细胞(骨细胞)提供力学微环境的场所,且其内力学微环境会受到力学刺激参数的影响。然而,多个参数相互组合对LCS力学微环境的影响尚不清楚。阐明不同力学刺激参数相互组合... 目的骨陷窝-小管系统(Lacunar-canalicular System,LCS)是为力感受细胞(骨细胞)提供力学微环境的场所,且其内力学微环境会受到力学刺激参数的影响。然而,多个参数相互组合对LCS力学微环境的影响尚不清楚。阐明不同力学刺激参数相互组合作用对单个骨细胞LCS力学微环境的影响规律。方法以轴向加载的小鼠胫骨为对象,通过与骨干在体应变测量结果(n=7)对比来校验多孔弹性有限元模型,然后将此模型计算得到的压力梯度结果作为骨细胞LCS的边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刺激 骨细胞 骨陷窝 组合作用 多孔弹性 应变测量 轴向加载 力学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力学分析的股骨颈内固定螺钉断裂机制探究及置钉路径规划
7
作者 杨冬月 杨海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30-230,共1页
目的研究黏多糖贮积症患者股骨颈骨折内固定螺钉断裂的生物力学机制,提出一种使骨钉在人体双腿和单腿站立载荷下均能坚固的置钉路径规划。方法基于院方提供的螺钉参数创建空心螺钉模型。参照术后CT影像模拟临床置钉路径置入螺钉,施加双... 目的研究黏多糖贮积症患者股骨颈骨折内固定螺钉断裂的生物力学机制,提出一种使骨钉在人体双腿和单腿站立载荷下均能坚固的置钉路径规划。方法基于院方提供的螺钉参数创建空心螺钉模型。参照术后CT影像模拟临床置钉路径置入螺钉,施加双腿站立大小载荷,经生物力学分析,测定螺钉von Mises应力,探究螺钉断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钉断裂 生物力学分析 生物力学机制 模拟临床 骨钉 股骨颈骨折 空心螺钉 置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环境调控骨基质仿生矿化
8
作者 马春阳 杜田明 +1 位作者 牛旭锋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0-210,共11页
骨缺损一直以来都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原因,人工仿生骨修复替代材料是目前治疗骨损伤最为有效、可行的解决途径之一。要研发人工骨仿生材料,必先构建体外仿生矿化体系,以研究天然骨基质的矿化机制。胶原是矿化发生的模板,其交联度... 骨缺损一直以来都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原因,人工仿生骨修复替代材料是目前治疗骨损伤最为有效、可行的解决途径之一。要研发人工骨仿生材料,必先构建体外仿生矿化体系,以研究天然骨基质的矿化机制。胶原是矿化发生的模板,其交联度、直径、渗透压和表面电荷等性质会直接影响矿化的进行。矿化发生的生化和力学环境对矿化过程的影响也十分明显,特别是非胶原蛋白和流体切应力。流体切应力是骨组织在微观环境下受到的最主要力学刺激方式,对骨骼生长、修复以及健康维护都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水平和加载方式的切应力对无定形磷酸钙向骨磷灰石的转化、胶原纤维的自组装和定向排列以及分层纤维内矿化的形成具有显著作用。本文总结影响骨基质矿化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重点介绍流体切应力对胶原矿化的调控作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基质 仿生矿化 胶原 流体切应力 骨修复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老化过程中认知储备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回顾 被引量:8
9
作者 林岚 熊敏 +1 位作者 金悦 吴水才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94-804,共11页
以往关于认知储备(cognitive reserve,CR)研究的综述分析,主要集中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对正常衰老过程中CR的作用少有涉及.为了探究正常老化中CR的作用,从不同的CR构建方法出发,综述了CR与大脑老化相关的影像学研... 以往关于认知储备(cognitive reserve,CR)研究的综述分析,主要集中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对正常衰老过程中CR的作用少有涉及.为了探究正常老化中CR的作用,从不同的CR构建方法出发,综述了CR与大脑老化相关的影像学研究.首先,回顾了静态的CR指标与大脑老化的关系.然后,介绍了残差法这一动态的CR构建方法及其应用.最后,总结和讨论了脑老化过程中CR的神经影像学研究结果,并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提供有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储备 正常老化 大脑老化 认知储备指标 残差法 神经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与血管钙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蕊 刘有军 +1 位作者 乔爱科 杨海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46-1650,共5页
骨质疏松症与血管钙化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两类重要疾病,通常认为它们与增龄相关且相互独立,但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二者密切联系,且可能拥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并受同样的通路、蛋白质和激素等的调控,包括RANKL-RANK-OPG通... 骨质疏松症与血管钙化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两类重要疾病,通常认为它们与增龄相关且相互独立,但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二者密切联系,且可能拥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并受同样的通路、蛋白质和激素等的调控,包括RANKL-RANK-OPG通路、Wnt通路及甲状旁腺激素等。典型Wnt通路的抑制剂硬骨素不仅在骨重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血管钙化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发现,血管钙化发生时,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骨样细胞转分化并分泌硬骨素,但硬骨素在血管钙化中起到保护或损害作用仍存在争议。近期临床研究表明,靶向Wnt通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硬骨素抗体(罗莫单抗)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作用,其治疗效果优于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但第三期临床试验发现,其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而其机制尚不清楚,有待深入研究。总之,研究骨质疏松和血管钙化之间关系及其共性机制,对避免某种特异性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同时防治两种疾病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血管钙化 WNT通路 硬骨素 罗莫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磁共振影像分析在AD分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岚 沈小琪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03-1412,共10页
随着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结构磁共振影像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进行研究已逐渐成为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进一步推动三维CNN应用... 随着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结构磁共振影像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进行研究已逐渐成为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进一步推动三维CNN应用于神经影像研究,综述了基于三维CNN的结构磁共振影像分析在AD分类中的研究进展.首先,回顾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AD分类的发展变化;其次,从方法角度介绍了三维CNN架构变化及其应用于AD分类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将三维CNN应用于AD研究领域所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期望该技术能够更准确和有效地为AD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CNN) 结构磁共振 阿尔茨海默症(AD) 机器学习 神经影像 轻度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器刚度对不同类型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洋 付瑞森 +1 位作者 符绩智 杨海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7-603,共7页
目的系统探讨固定器刚度变化(0.05~7.50 kN/mm)对AO/OTA分型下7种不同类型骨折(A1:简单螺旋、A2:简单斜形、A3:简单横形、B2:楔形螺旋形、B3:楔形碎片形、C2:复杂多段、C3:复杂不规则)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以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为研究对... 目的系统探讨固定器刚度变化(0.05~7.50 kN/mm)对AO/OTA分型下7种不同类型骨折(A1:简单螺旋、A2:简单斜形、A3:简单横形、B2:楔形螺旋形、B3:楔形碎片形、C2:复杂多段、C3:复杂不规则)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以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为研究对象,基于应变调控组织分化理论,结合模糊逻辑控制算法和有限元分析技术,数值模拟骨折愈合过程。结果中等固定器刚度(1.5~2.5 kN/mm)可以在保证骨折生物力学性能恢复的情况下缩短愈合时间。但是,每种骨折类型对应的适宜刚度不尽相同,且其愈合效果对固定器刚度变化的敏感度不一。对于A型骨折,当固定器刚度为1.5 kN/mm时,骨折断端生物力学性能恢复最佳,并且固定器刚度变化对愈合效果影响较大;对于B、C型骨折,当固定器刚度在1.5 kN/mm以上时,刚度变化对生物力学性能恢复没有显著影响。结论骨折愈合效果受固定器刚度和骨折类型的共同影响。在临床骨折治疗中,固定器的选用应充分考虑骨折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器 骨折愈合 刚度 AO/OTA分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化”应用时机对不同类型骨折愈合的影响
13
作者 刘洋 杨海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30-230,共1页
目的将固定刚度从刚性状态降低到更灵活的状态("动力化"固定),从而增加间隙运动(IFM),在临床用于治疗骨不连或延迟愈合等。但目前尚不清楚"动力化"应用时机如何影响不同类型骨折的愈合。使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 目的将固定刚度从刚性状态降低到更灵活的状态("动力化"固定),从而增加间隙运动(IFM),在临床用于治疗骨不连或延迟愈合等。但目前尚不清楚"动力化"应用时机如何影响不同类型骨折的愈合。使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动力化"应用时机对不同类型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根据AO分型,建立了7种骨折类型的有限元模型:A1、A2、A3、B2、B3、C2和C3。利用基于模糊逻辑的力学调控组织分化算法,模拟了不同骨折类型在术后早期、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时机 动力化 延迟愈合 骨折类型 骨不连 AO分型 组织分化 模糊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GCNA和SVM-RFE算法挖掘肺腺癌诊断和预后基因标志物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美 王可心 +1 位作者 谭建军 王京京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1-394,共14页
目的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在众多肺癌患者中,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的死亡率最高。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关,通过识别与LUAD患者相关的诊断和预后基因标志物,可以为肺腺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 目的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在众多肺癌患者中,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的死亡率最高。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关,通过识别与LUAD患者相关的诊断和预后基因标志物,可以为肺腺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e Atlas,TCGA)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差异基因分析、cox回归分析、蛋白质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等方法筛选与LUAD形成过程高度相关的hub基因。将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 genotype tissue expression,GTEx)数据库中的RNA数据合并划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利用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递归特征消除算法(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 feature,SVM-RFE)构建诊断模型并进行验证。GSE32863和GSE31210数据集分别用于验证诊断模型的准确性和基因标志物的预后价值。结果SVM-RFE算法得到的5个基因标志物(anln、cenpa、plk1、tpx2、cdca3)模型在LUAD患者分类中具有显著的诊断能力。功能富集分析表明,这5个基因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此外,这5个基因高表达的LUAD患者的预后表现不良,死亡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的患者。结论我们的研究为LUAD的诊断和预后提供了具有5个基因特征的模型,这对于开发用于精确治疗的新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基因标志物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递归特征消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骨轨迹螺钉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对短节段腰椎融合术患者临床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宏涛 宋霏 +1 位作者 韦祎 杨海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34-1044,共11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与传统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固定对短节段腰椎融合术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为脊柱外科医生选择相应的内固定方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检索PubMed、Scopus、...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与传统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固定对短节段腰椎融合术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为脊柱外科医生选择相应的内固定方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检索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EI和知网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7月1日发表的对比CBT螺钉(CBT组)和PS(PS组)固定对腰椎椎间融合术疗效影响的文献,提取椎间融合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等指标,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标准,队列分析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风险偏倚评估标准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其中3篇为随机对照试验,12篇为队列研究,文献质量评估结果显示纳入文献质量较高。通过Meta分析得出,与PS固定相比,CBT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RR=0.49,95%CI(0.34,0.70),P<0.05]、术后ASD发生率[RR=0.33,95%CI(0.16,0.65),P<0.05]更低;术中出血量[SMD=-0.81,95%CI(-0.98,-0.63),P<0.05]更少;手术时间[SMD=-0.49,95%CI(-0.67,-0.30),P<0.05]及平均住院时间[SMD=-0.60,95%CI(-0.81,-0.38),P<0.05]更短;JOA评分[SMD=0.23,95%CI(0.02,0.43),P<0.05]更高;而两者在椎间融合率、背部疼痛VAS评分和ODI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应用PS固定相比,在短节段腰椎固定融合术中应用CBT螺钉固定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ASD发生率较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JOA评分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骨轨迹 椎弓根螺钉 腰椎椎间融合术 临床疗效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体外实验和数字体积相关方法验证优化股骨CT有限元模型
16
作者 王家宁 符绩智 杨海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23-223,共1页
目的股骨作为骨折后果最为严重的部位之一,准确评估股骨骨折风险对预防股骨骨折具有重大意义。通过体外力学实验,结合数字体积相关方法(DVC)和有限元分析方法(FEA),建立一种可以准确描述线弹性范围内股骨应变场及位移场的有限元模型。... 目的股骨作为骨折后果最为严重的部位之一,准确评估股骨骨折风险对预防股骨骨折具有重大意义。通过体外力学实验,结合数字体积相关方法(DVC)和有限元分析方法(FEA),建立一种可以准确描述线弹性范围内股骨应变场及位移场的有限元模型。方法利用猪股骨进行体外实验,模拟侧向跌倒时股骨受力状态,结合临床CT机,获取股骨在梯度载荷下的CT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体外实验 CT机 力学实验 CT图像 方法验证 线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或双层裸金属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瘤的流体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卓璇 袁建松 +6 位作者 崔锦钢 付文宇 乔爱科 周越 马越 屈艳玲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8-325,共8页
目的:使用计算流体力学研究单层或双层裸金属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瘤(冠脉瘤)的新方法。方法:选取5例瘤体直径不同的冠脉瘤患者,分别置入单层或双层裸金属支架治疗,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构建冠脉瘤模型并模拟单、双层裸金属支架置入过程,分... 目的:使用计算流体力学研究单层或双层裸金属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瘤(冠脉瘤)的新方法。方法:选取5例瘤体直径不同的冠脉瘤患者,分别置入单层或双层裸金属支架治疗,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构建冠脉瘤模型并模拟单、双层裸金属支架置入过程,分析裸金属支架置入后冠脉瘤内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在模型1(病例1,瘤体直径4 mm)中,相比无支架状态和双层裸金属支架状态,单层裸金属支架状态时血流速度最低。在模型2至模型5(病例2~病例5)中(瘤体直径6.5~16.0 mm),相比无支架状态和单层裸金属支架状态,双层裸金属支架状态的血流速度最低。在模型1和模型2中,随着裸金属支架依次模拟置入,冠脉瘤壁面压力和切应力呈现出下降趋势。模型3、4和5则表现出随着裸金属支架的依次模拟置入,冠脉瘤壁面压力逐渐上升,切应力则呈现出个体化变化。随访发现5例冠脉瘤均成功封闭且无明显支架内再狭窄。结论:瘤体直径<6.5 mm的冠脉瘤可采用单层裸金属支架覆盖瘤颈,瘤体直径在6.5~16.0 mm之间的冠脉瘤建议采用双层裸金属支架覆盖瘤颈。该技术可有效改变冠脉瘤内血流速度及载瘤动脉血流导向,促进瘤体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瘤 裸金属支架 计算流体力学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螺纹”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置钉参数规划
18
作者 宋霏 杨海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89-489,共1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便捷、快速计算椎弓根螺钉锚固性能的"模拟螺纹"方法;基于该方法,研究螺钉直径、螺距及半螺纹角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锚固性能的影响。方法基于脊柱CT数据,经图像分割,建立单个L4椎体有限元模型,采用3种方法模拟置... 目的建立一种可便捷、快速计算椎弓根螺钉锚固性能的"模拟螺纹"方法;基于该方法,研究螺钉直径、螺距及半螺纹角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锚固性能的影响。方法基于脊柱CT数据,经图像分割,建立单个L4椎体有限元模型,采用3种方法模拟置钉:真实螺纹、无螺纹(柱面)、模拟螺纹(将螺纹参数赋予柱面形成螺钉与骨间的螺纹接触单元);进行非线性计算,对比分析拉拔强度。基于模拟螺纹,针对正常及骨质疏松性椎体,使用DOE法研究螺钉直径(4.5~6.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钉直径 骨质疏松性 非线性计算 接触单元 锚固性能 椎弓根螺钉 螺纹参数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