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字孪生的零件智能制造车间调度云平台 被引量:43
1
作者 刘志峰 陈伟 +2 位作者 杨聪彬 程强 赵永胜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44-1453,共10页
零件制造车间中工作要素路径的未知性、时间的不确定性,以及生产要素信息的孤立性,严重影响了车间调度的有效运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提出一种解决零件智能制造车间调度问题的新方法——调度云平台,构建了调度云平台的框架模型以及调度... 零件制造车间中工作要素路径的未知性、时间的不确定性,以及生产要素信息的孤立性,严重影响了车间调度的有效运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提出一种解决零件智能制造车间调度问题的新方法——调度云平台,构建了调度云平台的框架模型以及调度工作流程;搭建了调度云平台的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监控产品的实时运行状态;基于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的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车间生产过程中多源动态扰动进行预测和诊断,在此基础上提前由调度云平台对动态扰动制定相应扰动策略;为阐述如何将所提模型落地,以某企业零件智能制造车间为例,对调度云平台模型进行应用验证,同时指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零件智能制造车间未来的工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智能制造车间 调度云平台 动态扰动预测 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GB相机的无标志物TMS机器人辅助定位方法
2
作者 程强 赵帅 +3 位作者 郝小龙 刘杰 许静静 李世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08-917,共10页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一种神经调制方法,临床中凭借医生经验手动确定TMS线圈摆放位姿,导致线圈摆放位置和姿态不准确且重复定位精度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TMS线圈机器人辅助定位系统,使用RGB相机...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一种神经调制方法,临床中凭借医生经验手动确定TMS线圈摆放位姿,导致线圈摆放位置和姿态不准确且重复定位精度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TMS线圈机器人辅助定位系统,使用RGB相机替代导航系统中双目红外相机,采用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无标志物TMS线圈机器人辅助定位方法。搭建神经网络实现相机空间线圈姿态到操作臂空间关节角度的映射,并通过仿真数据训练验证了该神经网络架构适用于TMS线圈位姿摆放问题。随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同时表明训练的神经网络针对TMS线圈定位任务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最后,在笛卡儿空间的位姿验证结果显示TMS线圈三维位置平均误差为2.16 mm,总体姿态误差为0.055 rad,使用RGB相机的TMS线圈机器人辅助定位系统在精度上达到了与其他使用双目红外相机的科研或商用系统相同的水平,满足TMS临床治疗要求,具备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机器人辅助TMS系统 RGB相机 神经网络 位姿估计 手眼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筋板布局的机床基础件立柱的多目标拓扑优化
3
作者 牛鹏 程强 +1 位作者 杨聪彬 刘志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1-249,共9页
为提高机床关键基础大件立柱的综合性能,通过振动噪声测试分析系统,开展不同方向上某机床立柱的敲击测试实验,以得到其全部模态。在实验结果分析基础上,利用Abaqus软件进行面向筋板布局的立柱多目标拓扑优化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修整并... 为提高机床关键基础大件立柱的综合性能,通过振动噪声测试分析系统,开展不同方向上某机床立柱的敲击测试实验,以得到其全部模态。在实验结果分析基础上,利用Abaqus软件进行面向筋板布局的立柱多目标拓扑优化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修整并重构新的立柱筋板布局。优化前后立柱有限元分析对比显示,其质量减轻10.09%,最大变形量减少5%,固有频率亦有一定程度提升。优化结果表明所进行的工作,既减轻了立柱整体质量,节省了立柱工程用料,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动静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机床立柱 筋板布局 多目标优化 拓扑优化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机偏心对空冷梁式桥架振动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铁能 孟令军 +1 位作者 白春生 华旭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6,共6页
空冷风机桥架振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北方火电厂。振动幅值过大引起风机、电机与减速机等设备损坏,影响电厂运行的稳定性与经济效益。以山西孝义某电厂空冷风机桥架速度超标为对象,并使用数据采集仪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对空冷风机桥架进行了... 空冷风机桥架振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北方火电厂。振动幅值过大引起风机、电机与减速机等设备损坏,影响电厂运行的稳定性与经济效益。以山西孝义某电厂空冷风机桥架速度超标为对象,并使用数据采集仪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对空冷风机桥架进行了振动测试。通过分析振动信号,并根据产生的频率特征来探索引起风机桥架振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测试结果发现,桥架振动过大是由于风机偏心质量引起的干扰力导致的。风机在工作运行过程中,桥架中部传感器位置处的相位正负交替,偏心质量使风机轴产生了摇摆,与桥架预期的水平振动并不一致。为了再次验证上述分析的合理性,对桥架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其分析结果与上述结论吻合。通过风机桥架的强迫振动实验和锤击实验发现,偏心质量引起桥架振动的最大频率值距离风机桥架的自振频率较远,不会引起风机桥架发生共振现象,所以,偏心质量引起的桥架振动仅与风机桥架的静刚度有关。测试结果将为梁式桥架设计和避免风机偏心引起的桥架振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桥架 振动测试 偏心质量 振动频率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操作可靠性提升的复合工业机器人运动规划 被引量:2
5
作者 裴艳虎 刘志峰 +2 位作者 许静静 杨聪彬 郑继贵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54,共6页
复合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智能制造车间生产效率。而在其运动规划问题中,基于移动平台调整的机械臂初始站姿直接决定了目标任务是否能够可靠执行。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一种考虑机械臂初始站姿的运动规划优化方法。基于前期基础... 复合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智能制造车间生产效率。而在其运动规划问题中,基于移动平台调整的机械臂初始站姿直接决定了目标任务是否能够可靠执行。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一种考虑机械臂初始站姿的运动规划优化方法。基于前期基础,采用旋量描述和切片表征方法分别解决了复合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建模和最小避障距离建模问题,为进行轨迹优化提供了模型基础;建立了最小化耗能当量和运动时间的运动规划优化模型,通过考虑初始站姿影响设计了包括移动运动参数、冗余关节角度和机械臂运动参数在内的混合优化变量集,同时考虑运动学约束和避障约束条件保证机械臂运动平稳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基于规划优化的复合工业机器人具有较高的操作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工业机器人 运动规划优化 操作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因素耦合作用的栓接结合部接触刚度优化研究
6
作者 刘立新 陈虎 +1 位作者 王大伟 陈伟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6-90,共5页
基于分形接触理论,建立栓接结合部接触总刚度模型,通过联合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了一种联合多款软件进行优化的多因素优化方法。该方法研究了栓接结合部接触刚度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为了验证优化方法,建立栓接模型,对影响栓接... 基于分形接触理论,建立栓接结合部接触总刚度模型,通过联合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了一种联合多款软件进行优化的多因素优化方法。该方法研究了栓接结合部接触刚度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为了验证优化方法,建立栓接模型,对影响栓接结合部接触总刚度的参数,即螺栓预紧力、螺栓间距和板件厚度3种参数进行优化。经过1000次迭代,栓接结合部接触总刚度值提升了11.04%,验证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接结合部 分形接触理论 接触刚度 栓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蠕变特性的橡胶微凸体与金属表面接触特性分析
7
作者 初红艳 余强 +1 位作者 张征 张泽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7,共8页
金属-橡胶接触广泛存在于密封结构中,密封接触表面上微凸体间的相互作用会直接影响整个密封界面的接触特性,进而影响其密封性能。基于粗糙密封界面的单个微凸体,考虑橡胶的蠕变特性,采用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橡胶微凸体... 金属-橡胶接触广泛存在于密封结构中,密封接触表面上微凸体间的相互作用会直接影响整个密封界面的接触特性,进而影响其密封性能。基于粗糙密封界面的单个微凸体,考虑橡胶的蠕变特性,采用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橡胶微凸体与金属表面的接触特性。通过橡胶蠕变特性的实验结果,构建橡胶蠕变计算模型;构建半球微凸体与金属平板间的有限元模型,进行考虑蠕变特性的仿真,分析其接触特性,并与Hertz接触理论的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蠕变阶段,接触半径、法向变形量和最大等效蠕变应变均随蠕变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最大接触压力随蠕变时间增大而减小,这均可能导致密封性能的下降;随压力载荷的增大,接触半径、法向变形量、最大接触压力和最大等效蠕变应变均增大,但增大的趋势逐渐减小;橡胶微凸体与金属表面间的等效模量随蠕变时间的增加而减小,随压力载荷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封界面 微凸体 橡胶 蠕变 接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源误差影响的谐波减速器传动误差建模与分析
8
作者 杨聪彬 李文汉 +2 位作者 张涛 刘志峰 赵永胜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3-1035,共13页
为解决现有谐波减速器传动误差建模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考虑装配误差、齿面误差的综合误差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装配误差和齿面误差数学模型,并进行误差影响参数分析。其次,测量实验样机装配偏心量和歪斜角度,基于模型得到对应偏心... 为解决现有谐波减速器传动误差建模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考虑装配误差、齿面误差的综合误差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装配误差和齿面误差数学模型,并进行误差影响参数分析。其次,测量实验样机装配偏心量和歪斜角度,基于模型得到对应偏心误差、歪斜误差模型理论值,齿面加工误差幅值按一般加工工况大小代入模型,得到对应加工误差模型理论值;然后,分别进行500 h、1500 h、3000 h时长的磨损实验,磨损后进行齿面形貌扫描和数据分析,得到对应的齿面形貌参数,基于模型得到对应的磨损误差模型理论值。最后,综合考虑多源误差影响,设置3组同型号样机,进行传动误差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考虑装配偏心、歪斜和齿面加工等影响因素,传动误差的实验测量值与模型理论值误差在1.7~3.3%之间;综合考虑装配偏心、歪斜、齿面加工、齿面磨损等影响因素,在磨损500 h、1500 h、3000 h后传动误差的实验测量值与模型理论值误差分别在-3.45~2.07%、-5.88~-2.94%、1.33~5.3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减速器 多源误差 影响参数分析 传动误差建模 模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VMD和自适应BSA优化LS-SVM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方法 被引量:9
9
作者 蔡力钢 李海波 +2 位作者 杨聪彬 刘志峰 赵永胜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23,共14页
为提高加工过程中刀具磨损状态的识别精度,结合改进的变分模态分解算法(modified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MVMD)、自适应回溯搜索算法(adaptive backtracking search algorithm,ABSA)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suppor... 为提高加工过程中刀具磨损状态的识别精度,结合改进的变分模态分解算法(modified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MVMD)、自适应回溯搜索算法(adaptive backtracking search algorithm,ABSA)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提出一种刀具磨损快速识别模型.针对传统信号处理方法存在的模态混叠、噪声敏感等问题,采用瞬时频率均值法预先确定最佳分解模态数,引入降噪型变分模态分解算法进行信号分解;为提高优化效率与自适应性,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回溯搜索算法,通过参数自适应选择提高算法的全局与局部搜索能力;基于自适应回溯搜索算法,采用LS-SVM多分类模型实现了刀具磨损状态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MVMD可以有效降低噪声、剔除虚假信息,同时验证了ABSA算法具有更强的全局探索和局部寻优能力,使得ABSA优化LS-SVM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具状态监测 振动信号 变分模态分解 特征优化 回溯搜索算法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的机加工柔性作业车间调度 被引量:8
10
作者 程强 高元杰 +2 位作者 初红艳 张彩霞 刘志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5-345,共11页
柔性作业车间的多品种、多件数导致调度难度大、耗费时间较长和成本较高,为此,以最大完工时间、能耗和刀具损耗数量为优化目标,考虑返工、次序的准备时间和批量调度约束,建立了多目标机加工柔性作业车间调度模型.提出一种引入综合考虑... 柔性作业车间的多品种、多件数导致调度难度大、耗费时间较长和成本较高,为此,以最大完工时间、能耗和刀具损耗数量为优化目标,考虑返工、次序的准备时间和批量调度约束,建立了多目标机加工柔性作业车间调度模型.提出一种引入综合考虑能耗和加工时间的轮盘赌初始化策略.针对传统差分进化算法交叉得到的子代机器部分质量较差,提出一种机器选择的策略,以此对差分进化算法进行了改进.将改进后的差分进化算法应用于机加工柔性作业车间调度,并与传统差分进化算法在机加工柔性作业车间调度进行多组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差分进化在机加工柔性作业车间调度较传统差分进化算法具有收敛速度较快、鲁棒性较好的优点,优化后各机器负载更为均衡,可有效解决多目标机加工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为多品种、多件数类排产任务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指导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作业车间 差分进化算法 多目标优化 机加工 批量调度 返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机身对接精度优化控制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永胜 赵志勇 +1 位作者 李迎 张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3-891,共9页
针对传统对接方法在缺少现场实测数据支持下的被动调整问题,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机身对接精度优化控制方法.基于数字孪生虚实结合技术,研究机身对接工艺优化反馈控制技术.搭建融合冗余控制算法和工艺优化策略的数字孪生系统,明确了基于... 针对传统对接方法在缺少现场实测数据支持下的被动调整问题,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机身对接精度优化控制方法.基于数字孪生虚实结合技术,研究机身对接工艺优化反馈控制技术.搭建融合冗余控制算法和工艺优化策略的数字孪生系统,明确了基于现场实测数据的测量-优化-反馈精度优化流程.基于有限状态机理论,精准重建数字孪生模型,实现对接过程的监控和精度预测,根据同轴度评价指标完成工艺参数二次设计,将优化后的工艺参数重新下发至物理现场、控制现场进行对接.对接位姿偏差对比结果表明:对接精度优化控制方法将机身筒段位置偏差降低了60.03%,姿态偏差降低了53.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机身对接 模型重构 参数优化 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觉梯形模糊数与熵权-TOPSIS的可靠性分配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永胜 丁紫远 +2 位作者 杨聪彬 程强 刘志峰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6-80,84,共6页
可靠性分配是数控机床可靠性优化设计的重要任务,传统上可靠性分配方法存在分配影响因子单一和主观经验过多等缺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了多种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重要性给予不同的直觉梯形模糊数,运... 可靠性分配是数控机床可靠性优化设计的重要任务,传统上可靠性分配方法存在分配影响因子单一和主观经验过多等缺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了多种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重要性给予不同的直觉梯形模糊数,运用最大熵有序加权算子(ME-OWA)赋予影响因素有序的权重最后综合多位专家判断,利用逼近理想点排序法(TOPSIS)来灵活分配子系统的可靠性。通过以数控机床八个子系统例分析并且与传统的FOO与模糊分配方法比较,证明了所提出的方法有效性、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直觉梯形模糊数 ME-OWA TOPSIS 可靠性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下塑性指数模型的结合面接触刚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永胜 牛娜娜 +3 位作者 杨聪彬 刘志峰 姜凯 孟令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5-122,164,共9页
螺栓连接结合面的接触特性是影响机械系统动静态特性的关键。当结合面处于振动疲劳状态时,会导致阻尼增大和共振频率减小,因此建立精确的栓接结合面接触模型对研究整个机床的动态特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Greenwood和Williamson给... 螺栓连接结合面的接触特性是影响机械系统动静态特性的关键。当结合面处于振动疲劳状态时,会导致阻尼增大和共振频率减小,因此建立精确的栓接结合面接触模型对研究整个机床的动态特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Greenwood和Williamson给出的塑性指数表达式、统计学的粗糙度参数和分形参数,建立了与微凸体频率序数相关的塑性指数模型,从而根据塑性指数得到微凸体弹性-弹塑性-塑性变形的临界频率序数,并基于赫兹接触理论,通过对不同频率区间内微凸体的积分得到整个结合面的接触载荷和接触刚度。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与试验相结合共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证明该理论模型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面 分形理论 塑性指数 频率序数 接触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超弹-黏弹模型建立及结构动态响应 被引量:7
14
作者 初红艳 孙冬明 +1 位作者 陈其 蔡力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27-936,共10页
为了研究橡胶结构的动态响应,需要准确建立本构模型.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ynamic 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DMA)测试圆盘形橡胶试样,获得橡胶黏弹因子、储能模量、损耗模量等力学数据,建立超弹-黏弹本构模型,超弹模型表征橡胶的大... 为了研究橡胶结构的动态响应,需要准确建立本构模型.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ynamic 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DMA)测试圆盘形橡胶试样,获得橡胶黏弹因子、储能模量、损耗模量等力学数据,建立超弹-黏弹本构模型,超弹模型表征橡胶的大变形特性,黏弹模型表征橡胶的滞后效应,其中黏弹模型参数是通过利用 ANSYS 拟合 DMA 实验所得松弛曲线数据获得,超弹模型参数是通过利用经验公式辨识得到.建立与实验条件一致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实验数据与仿真数据的误差较小,在合理范围内,验证了通过上述方法辨识模型参数所建立超弹-黏弹本构模型的正确性.仿真获得了圆盘形橡胶试样、立方块橡胶试样分别在周期性扭转载荷和垂直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损耗等响应特性,并验证了所建立本构模型的适用性.通过研究立方块橡胶试样在超弹-黏弹本构模型、线弹-黏弹本构模型、单一的超弹本构模型下的动态响应特性,表明了本构模型的选择对橡胶结构动态响应分析的重要性,为工程实际问题中橡胶本构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黏弹性 超弹性 参数辨识 本构模型 滞后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双目视觉和Halcon的高效机器人手眼标定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强 黄河 +3 位作者 许静静 李江晗 李迎 张涛 《现代电子技术》 2023年第13期35-42,共8页
针对机器人在标定过程中追求快速、简捷、高效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双目视觉和Halcon的高效机器人手眼标定方法。基于张正友棋盘格标定法和OpenCV中亚像素角点检测算法完成对双目相机内外参数的获取,对比运用不同的立体匹配算法和三维重... 针对机器人在标定过程中追求快速、简捷、高效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双目视觉和Halcon的高效机器人手眼标定方法。基于张正友棋盘格标定法和OpenCV中亚像素角点检测算法完成对双目相机内外参数的获取,对比运用不同的立体匹配算法和三维重建生成具有三维坐标的立体空间点云,从而得到相机坐标系下目标的位置坐标,之后取机器人坐标下的10组末端位置坐标以及相机坐标系下对应的10组位置坐标后,借助Halcon视觉软件的vector_to_hom_mat3d算子求解出相机和机器人坐标系的转换矩阵,完成机器人手眼标定。经过实验验证,该标定方法平均误差为3.58 mm,满足一般机器人工作要求,并且相比传统的手眼标定无需借助复杂的标定工具,且计算过程简捷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标定 手眼标定 双目视觉 相机标定 立体匹配 三维重建 实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弹流润滑的墨辊挤压接触区的油墨温度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初红艳 陈立博 +1 位作者 安然 蔡力钢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773-2778,共6页
印刷过程中,印刷油墨的温度和黏度对印刷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基于热弹流润滑理论,应用MATLAB计算了两墨辊接触区内的油墨墨层压力、中心墨层厚度及油墨层的温度分布,研究了印刷油墨在一软一硬两墨辊接触区内沿墨层厚度方向不同位置处的... 印刷过程中,印刷油墨的温度和黏度对印刷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基于热弹流润滑理论,应用MATLAB计算了两墨辊接触区内的油墨墨层压力、中心墨层厚度及油墨层的温度分布,研究了印刷油墨在一软一硬两墨辊接触区内沿墨层厚度方向不同位置处的油墨温度分布,以及载荷、对滚速度和墨辊材料对油墨中间层最大温升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热传导的影响,沿墨层厚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处,中间层油墨温度最高,越靠近两墨辊处温度越低;随着载荷的增大,油墨中间层最大温升增加;随着两辊对滚速度的增加,两辊接触区油墨中间层的温度变化不大;随着软辊弹性模量的增加,两辊接触区油墨中间层的温升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印 热弹流润滑 温度 油墨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35橡胶减振垫迟滞回线与刚度阻尼参数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铁能 彭立伟 +1 位作者 周成 杨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针对某运载火箭上电子设备的ZN-35橡胶减振垫,设计了理想状态下宽频振动试验装置,进行了宽频范围振动试验,获取了不同频率下减振垫的迟滞回线,并以此为基础,辨识得到相应频率激励下该材质减振垫刚度、阻尼系数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 针对某运载火箭上电子设备的ZN-35橡胶减振垫,设计了理想状态下宽频振动试验装置,进行了宽频范围振动试验,获取了不同频率下减振垫的迟滞回线,并以此为基础,辨识得到相应频率激励下该材质减振垫刚度、阻尼系数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材质橡胶减振垫的动态刚度随激励频率的增大呈平滑增大趋势,动态阻尼系数随激励频率的增大呈平滑变小趋势.该研究为ZN系列橡胶减振垫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该材料减振垫的设计与使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35橡胶减振垫 振动试验 迟滞回线 动态刚度 动态阻尼系数 减振垫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变轴向力负载影响下滚珠丝杠副性能衰退特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程强 计冬雪 +3 位作者 初红艳 齐宝宝 郝小龙 刘志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7-465,551,共10页
滚珠丝杠副是数控机床机械传动的重要部件,机床切削参数的不断变化致使其承受的轴向负载具有动态时变的特性,进而其精度、预紧力、摩擦力矩等性能的衰退呈现出时变特性.为了研究滚珠丝杠副在时变轴向加载工况下的性能变化规律,在建立时... 滚珠丝杠副是数控机床机械传动的重要部件,机床切削参数的不断变化致使其承受的轴向负载具有动态时变的特性,进而其精度、预紧力、摩擦力矩等性能的衰退呈现出时变特性.为了研究滚珠丝杠副在时变轴向加载工况下的性能变化规律,在建立时变受力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弹性赫兹理论推导建立了时变轴向力工况下双螺母滚珠丝杠副的时变受力模型、时变磨损模型、时变预紧力和摩擦力矩衰退模型,并且通过滚珠丝杠副精度保持性试验台用激光干涉仪测量序进轴向力加载与恒定轴向力加载工况下的滚珠丝杠磨损深度变化情况,与理论模型对比,由此验证滚珠丝杠副时变轴向力加载性能衰退模型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论文的研究对于提升精密滚珠丝杠副的精度及其保持性具有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珠丝杠副 时变轴向载荷 磨损规律 预紧力衰退 摩擦力矩 加速退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驱动的机身形状控制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永胜 李瑞祥 +1 位作者 牛娜娜 赵志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57-1463,共7页
针对人工调整机身筒段形状过程中存在的精度低、效率低以及局部过大应力的问题,提出基于数字孪生驱动的机身形状控制方法,搭建融合形状控制策略优化算法和虚拟调试技术的数字孪生系统.在实时数据的驱动下,实现机身形状控制系统物理空间... 针对人工调整机身筒段形状过程中存在的精度低、效率低以及局部过大应力的问题,提出基于数字孪生驱动的机身形状控制方法,搭建融合形状控制策略优化算法和虚拟调试技术的数字孪生系统.在实时数据的驱动下,实现机身形状控制系统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数据交互、动态映射.研究结合遗传算法和深度学习的形状控制策略优化问题,通过ANSYS批处理多载荷步的方法,验证形状控制策略的可用性,在保持机身筒段应力均衡的状态下调整机身形状.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构建的数字孪生系统和形状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将筒段形状控制精度提高25.8%,将筒段形状控制效率提高414.3%,将局部最大应力减小4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机身形状 遗传算法 深度学习 策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rris法的滚珠丝杠副传动效率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强 崔磊鑫 +2 位作者 张涛 李迎 程艳红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131,共4页
滚珠丝杠副的传动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耦合影响,包括导程等结构参数及轴向负载、预紧力等工况参数。对滚珠丝杠副的摩擦力矩进行了研究,完成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滚珠丝杠副传动效率建模,提出基于Morris法的滚珠丝杠副传动效率多因素分析,... 滚珠丝杠副的传动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耦合影响,包括导程等结构参数及轴向负载、预紧力等工况参数。对滚珠丝杠副的摩擦力矩进行了研究,完成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滚珠丝杠副传动效率建模,提出基于Morris法的滚珠丝杠副传动效率多因素分析,得知当量摩擦系数对传动效率影响较大,选取当量摩擦系数在内的参数进行多因素耦合变化对传动效率的影响分析,得到传动效率较高的取值范围,方便后续进一步对滚珠丝杠副传动效率影响参数优化范围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珠丝杠副 传动效率 结构参数 工况参数 敏感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