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德敏/张礼和团队研究成果入选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1
作者 宋书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2-292,共1页
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于2018年2月27日在京发布,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德敏教授/张礼和院士团队研究成果“将病毒直接转化为活疫苗及治疗性药物”入选。流感、艾滋病和埃博拉出血热等烈性传染病时刻危害... 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于2018年2月27日在京发布,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德敏教授/张礼和院士团队研究成果“将病毒直接转化为活疫苗及治疗性药物”入选。流感、艾滋病和埃博拉出血热等烈性传染病时刻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稳定,其幕后黑手是结构和功能多样且快速变异的病毒,而疫苗是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周德敏、张礼和研究团队以流感病毒为模型,在保留病毒完整结构和感染力的情况下,仅突变病毒基因的一个三联遗传密码为终止密码,流感病毒就由致病性传染源变为预防性疫苗,再突变多个三联码为终止密码,病毒就变为治疗性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药学院 科学 中国 病毒感染 预防性疫苗 埃博拉出血热 流感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贾彦兴副教授喜获“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
2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5-615,共1页
关键词 中国药学会 维雅 北京大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药物化学 医药化学 药物学 青年 天然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药物研究中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毒性(ADME/Tox.)平台建设 被引量:19
3
作者 杨秀伟 杨晓达 +2 位作者 蒲小平 钱忠明 王夔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8,共4页
关键词 药物设计 药代动力学 药物毒性 医药产业 新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NF-_κB为靶的药物筛选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马艳霞 徐波 +3 位作者 崔景荣 王鹂 吴军 李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9-154,共6页
核转录因子-3B(NF-4B)通过调节其靶基因的表达,在机体免疫应答、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因此也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肿瘤与炎症的理想靶点.pNiFty-SEAP质粒被成功地转入HEK293细胞,因此该转染细胞含有5×NF-5B基... 核转录因子-3B(NF-4B)通过调节其靶基因的表达,在机体免疫应答、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因此也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肿瘤与炎症的理想靶点.pNiFty-SEAP质粒被成功地转入HEK293细胞,因此该转染细胞含有5×NF-5B基序的增强子、SEAP报告基因和Zeocin抗生素抗性筛选基因.通过检测报告基因表达水平可反映NF-6B的活化状态.在以pNiFty-SEAP/HEK293细胞为基础建立的筛选体系中,TNF7和PMA等已知的NF-8B激活剂能剂量与时间依赖性地促进NF-9B的活化,而PDTC和NAC等NF-:B抑制剂的作用则相反.该筛选体系不仅具有稳定、特异、高通量等特点,而且可同时检测NF-;B的激活剂与抑制剂,将为发现作用于NF-<B信号传导通路的抗肿瘤与免疫调节药物提供有效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分泌型胎盘碱性磷酸酶 炎症 肿瘤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药理学在新药研发及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尚德为 王曦培 +4 位作者 邓晨辉 毕姗姗 管峥 周田彦 卢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6,共6页
定量药理学是上个世纪末在传统的药动学基础之上形成的新型学科,其主要运用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定量描述、解释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行为。近年来定量药理学中涉及的模型化和仿真预测在新药研发、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个体化用药等方面... 定量药理学是上个世纪末在传统的药动学基础之上形成的新型学科,其主要运用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定量描述、解释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行为。近年来定量药理学中涉及的模型化和仿真预测在新药研发、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个体化用药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本文主要从新药研发和临床治疗药物监测这两个方面综述了定量药理学国内外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药理学 新药研发 治疗药物监测 个体化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议新形势下中药创新药物的发现与研发思路 被引量:13
6
作者 姜勇 李军 屠鹏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6期892-899,共8页
本文根据近年来中国药监管理和审评部门对中药创新药物的认识和审批要求的变化,结合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归纳并提出中药创新药物发现的5种途径:中药有效成分及其创新药物的发现、中药有效部位新药及其复方制剂的发现、基于经典名方的创... 本文根据近年来中国药监管理和审评部门对中药创新药物的认识和审批要求的变化,结合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归纳并提出中药创新药物发现的5种途径:中药有效成分及其创新药物的发现、中药有效部位新药及其复方制剂的发现、基于经典名方的创新药物的发现、基于临床有效方剂的创新药物的发现和基于名优中成药的创新药物发现,并对以上途径的研究思路进行详细阐述;对中药创新药物的药学研究,包括生产工艺、化学成分、质量研究、质量标准、稳定性等研究内容提出一些新的思路,以供业内人士参考和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创新药物 有效成分新药 有效部位新药 经典名方 研究思路 药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7
作者 赵欣 蒲小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88-991,共4页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飞速发展,尤其在药物的靶点确认、药物作用机制等研究中,发挥出了其极大的技术优势,明显地提高了药物发现的效率。该文对蛋白质组学的基本方法、新技术以及它在药物靶点的发现和确认、阐明药物作用机制、药物毒理...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飞速发展,尤其在药物的靶点确认、药物作用机制等研究中,发挥出了其极大的技术优势,明显地提高了药物发现的效率。该文对蛋白质组学的基本方法、新技术以及它在药物靶点的发现和确认、阐明药物作用机制、药物毒理学、耐药相关机制研究、临床医药研究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蛋白质组学 新技术药物 靶点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热法研究药物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谭安民 徐波 屈松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849-851,共3页
Sp-Octyl-(8-Chloroadenosine)-3’,5’-Cyclophosphate (OCC), a newlysynthesized cAMP analog, strongly induces growth inhibi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n human promyelocytic leukemia HL-60 cells. The effect of OCC is dose-... Sp-Octyl-(8-Chloroadenosine)-3’,5’-Cyclophosphate (OCC), a newlysynthesized cAMP analog, strongly induces growth inhibi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n human promyelocytic leukemia HL-60 cells. The effect of OCC is dose-time dependent. By using the LKB2277 Bioactivity Monitor,we determined the heat production rate of HL-60 cells treated by OCC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heat production rate of HL-60 cell treated by OCC gradually decreased to that of normal human neutrophi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热法 诱导分化 抗肿瘤药 肿瘤 化学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J-1基因:抗帕金森病药物作用的可能新靶点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宏宁 安春娜 蒲小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38-1141,共4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关。DJ-1的基因突变和氧化损伤分别与家族性和散发性帕金森病相关。DJ-1基因突变或氧化损伤导致帕金森病的机制包括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和蛋白酶体...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关。DJ-1的基因突变和氧化损伤分别与家族性和散发性帕金森病相关。DJ-1基因突变或氧化损伤导致帕金森病的机制包括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和蛋白酶体损伤。此外,DJ-1还是散发性帕金森病的生物标记物,并且有可能成为抗帕金森病药物作用的潜在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J-1 帕金森病 靶点 氧化应激 分子伴侣 转录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是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的源泉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秀伟 张礼和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3-198,共6页
From the soon to be completed Human Genome Project to Combinatorial Chemistry and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combined with bioinformatic tools, scientific advances are poised to revolutionize drug discovery and even he... From the soon to be completed Human Genome Project to Combinatorial Chemistry and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combined with bioinformatic tools, scientific advances are poised to revolutionize drug discovery and even health care.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atural and Biomimetic Drugs of Peking University mainly focus on the stud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biological targets and active compounds with structural diversity including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substances, especially the natural products that come from animals, plants and inorganic medicines. The new lead compounds have been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ased on the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 and computer modeling. The research activities are involved in 76 national research projects. From 1996 2000, 310 papers have been published, 8 patents obtained and 14 prizes of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award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minis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设计 生物药学 化学生物学 药物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核酸为作用靶的药物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礼和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8-426,共9页
The selective inhibition of expression of specific genes by oligonucleotides via an antisense or antigene strategy provides an attractive and elegant approach to drug discovery. Several requirements must be fulfilled ... The selective inhibition of expression of specific genes by oligonucleotides via an antisense or antigene strategy provides an attractive and elegant approach to drug discovery. Several requirements must be fulfilled by a potential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including the improvements in their stability to nuclease digestion, in their ability to penetrate the cell membrane and in their efficient hybridization to the target RNA/DNA. Isonucleosides represent a novel class of carbohydrate modified nucleosides in which the nucleobase is linked to various positions of ribose other than C1’. The torsion angles in the sugar phosphate backbones of such oligonucleotides consisting of isonucleosides exhibit profound changes compared to regular oligonucleotides. These alternations in torsion angles might affect the recognition of such oligomers by nuclease. It could also be anticipated that the bases in the modified oligonucleotides retain their hybridization properties with complementary sequences.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we discussed the hybridization properties and enzymatic stability of oligonucleotides bearing such isonucleosides. It is reported that several types of peptides, such as nuclear transport signal sequence, viral fusion peptides, hydrophobic peptides, and signal peptides, have shown intrinsic ability to perturb cell membrane. It would be interesting to investigate whether such kinds of peptide conjugate could be used for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ir cell membrane permeability.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part of this paper, we reported the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conjugates. Finally, we described the formation of parallel intermolecular G quadruplex structure by isonucleo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寡核苷酸类 药理学 核酸类 药物设计 化学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药物研究的进展和展望(下)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文翰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2002年第1期23-26,共4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海洋生物技术、海洋药物和海洋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中国海洋生物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中国 海洋生物 海洋药物 研究进展 天然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德敏教授/张礼和院士研究团队在抗RNA病毒药物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
13
作者 肖苏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6-916,共1页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德敏教授/张礼和院士研究团队在抗RNA病毒药物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相关成果已连续发表。由RNA病毒引起的包括流行性感冒、丙型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德敏教授/张礼和院士研究团队在抗RNA病毒药物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相关成果已连续发表。由RNA病毒引起的包括流行性感冒、丙型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SARS)和埃博拉出血热等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病毒 病毒药物 研究团队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院士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埃博拉出血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自组装纳米结构的siRNA药物递送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晓然 王晓亮 +2 位作者 王颖 杨亲正 汤新景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3-544,共12页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作为转录后调节机制,可靶向mRNA进行剪切降解从而发挥基因沉默效应.siRNA (small interference RNA)因其高效性和特异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究中.目前,研究者们已开发了多种阳离子载体用于siRNA递送.但...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作为转录后调节机制,可靶向mRNA进行剪切降解从而发挥基因沉默效应.siRNA (small interference RNA)因其高效性和特异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究中.目前,研究者们已开发了多种阳离子载体用于siRNA递送.但由于siRNA双链结构具有相对较强的刚性结构,且阴离子电荷密度较低,无法与阳离子载体形成稳定、致密的复合物,使得siRNA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细胞摄取率低、靶向特异性差、递送过程不稳定、潜在的细胞毒性以及易诱发免疫反应等.近年来,核酸自组装纳米结构由于其结构灵活且负电荷密度较高而受到广泛关注,有望实现siRNA药物的高效递送和基因沉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核酸自组装纳米结构的siRNA递送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SIRNA 基因沉默 核酸自组装 纳米核酸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胃肠液模型在药物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6
15
作者 黄财顺 李宝才 向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36-1841,1776,共7页
口服药物可能受胃肠液的消化作用而降解失活,所以进行胃肠道的稳定性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人工胃肠液模型具有容易操作、重现性好的优点,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研究药物胃肠道稳定性的体外模型。本文总结了目前采用该模型进行药物稳定性研... 口服药物可能受胃肠液的消化作用而降解失活,所以进行胃肠道的稳定性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人工胃肠液模型具有容易操作、重现性好的优点,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研究药物胃肠道稳定性的体外模型。本文总结了目前采用该模型进行药物稳定性研究的不同实验设计方法、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包括时间、p H值、酶浓度和搅拌速度的四因素析因设计的实验方法,还认为可以将该模型应用于中药和天然产物的有效成分筛选,以期为更好地应用该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胃肠液 药物稳定性 析因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醇壳聚糖接枝羧甲基β-环糊精用于运载疏水性抗癌药物甲氨蝶呤 被引量:1
16
作者 谭海娜 姚鑫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0-205,共6页
利用简单的交联反应合成乙二醇壳聚糖接枝羧甲基β-环糊精(GCH-g-CMβ-CD),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浓硫酸-苯酚降解法对其进行表征.将GCH-g-CMβ-CD用于运载疏水性抗癌药物甲氨蝶呤(MTX),应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仪在线原位监测其... 利用简单的交联反应合成乙二醇壳聚糖接枝羧甲基β-环糊精(GCH-g-CMβ-CD),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浓硫酸-苯酚降解法对其进行表征.将GCH-g-CMβ-CD用于运载疏水性抗癌药物甲氨蝶呤(MTX),应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仪在线原位监测其与MTX的结合,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主客体分子的结合比为1∶1.证明GCH-g-CMβ-CD通过CMβ-CD的疏水空腔与MTX结合,形成稳定的水溶性复合物.因此,GCH-g-CMβ-CD有望用于疏水性抗肿瘤药物的运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壳聚糖接枝羧甲基β-环糊精 药物载体 抗癌药物 甲氨蝶呤 表面等离子体 激元共振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的Spike蛋白点突变后与受体蛋白质及潜在抗病毒药物结合能力的同源建模分析
17
作者 曹泽 王乐童 刘振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0-158,共9页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的全长测序信息中,其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S蛋白)的自发突变情况,以及S蛋白突变前后与宿主相关受体蛋白质和潜在抗病毒药物结合...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的全长测序信息中,其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S蛋白)的自发突变情况,以及S蛋白突变前后与宿主相关受体蛋白质和潜在抗病毒药物结合能力的变化。方法:对SARS-CoV-2的一级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高频突变位点,利用PolyPhen-2软件逐一对S蛋白突变后的功能进行预测和分析。使用SWISS-MODEL系统对突变后的S蛋白序列进行基于相似性的同源建模,利用ZDOCK程序对所建模型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4,DPP4,又称CD26)以及氨基肽酶N(aminopeptidase N,APN,又称CD13)进行蛋白质对接,用FiPD软件对结合能力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最后采用AutoDock-Chimera 1.14对突变前后的S蛋白与潜在抗病毒药物的结合能力进行预测和比较分析。结果:S蛋白的某些特定区域发生突变能够更大程度地影响其功能,突变之后,S蛋白与ACE2的结合能力趋向于减弱,而与DPP4的结合能力趋向于增强,与APN的结合能力无显著变化。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药物aplaviroc与S蛋白的亲和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候选小分子药物。结论:SARS-CoV-2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突变,其S蛋白第400~1100个氨基酸的区域为点突变高频区,突变趋势为与DPP4结合力增强,DPP4可能成为SARS-CoV-2感染细胞的新受体,aplaviroc可能成为一种SARS-CoV-2治疗药物的潜在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刺突糖蛋白 冠状病毒 突变 序列比对 分子对接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与环磷酰胺联合应用剂量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维 崔景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744-746,共3页
目的 :观察低剂量顺铂 (DDP)和环磷酰胺(DTX)联合用药治疗恶性肿瘤疗效及其对免疫器官的毒性。方法 :采用小鼠肉瘤S180 进行体内实验 ,观察两药单独及联合使用对小鼠S180 及胸腺和脾脏的影响。结果 :DDP组和不同剂量的DTX配伍应用与DDP... 目的 :观察低剂量顺铂 (DDP)和环磷酰胺(DTX)联合用药治疗恶性肿瘤疗效及其对免疫器官的毒性。方法 :采用小鼠肉瘤S180 进行体内实验 ,观察两药单独及联合使用对小鼠S180 及胸腺和脾脏的影响。结果 :DDP组和不同剂量的DTX配伍应用与DDP组相比抑瘤率分别提高 13.6 %~ 2 9.6 % ,与相应剂量DTX组相比抑瘤率分别提高 33.5 %~34.3% ,其中DDP +DTX 0 .75 +7.5mg·kg-1组与DDP及相应剂量DTX组相比较有显著意义 (P <0 .0 1~ 0 .0 0 1) ;DDP组及两药联合应用各剂量组使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低剂量DDP与DTX联合使用加强了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与DDP组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环磷酰胺 肉瘤180 毒副作用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化学生物学”驱动的天然活性分子抗脑缺血新靶点发现 被引量:3
19
作者 曾克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02-802,共1页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类常见的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目前尚缺少有效的药物治疗靶点。如何从中医药获得启发,利用其脑保护活性成分为化学工具探针,进而为缺血性脑中风新靶点的发现提供指导,这对于研发缺血性脑卒中的...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类常见的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目前尚缺少有效的药物治疗靶点。如何从中医药获得启发,利用其脑保护活性成分为化学工具探针,进而为缺血性脑中风新靶点的发现提供指导,这对于研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方法基于“中药化学生物学”的指导思想,本研究选取了多个中药来源的抗脑缺血作用明确的天然活性分子作为化学探针,包括肉苁蓉的脑保护活性成分松果菊苷、苏木来源的原苏木素A、淫羊藿来源的淫羊藿苷等系列活性分子。通过靶点钩钓策略,从神经细胞中捕获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直接药理靶点,进而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及创新药物研发提供源头靶点信息。结果发现松果菊苷的直接神经保护靶点为酪氨酸激酶的a′催化亚基(CK2α′),即松果菊苷靶向结合CK2α′,并通过非经典激酶方式活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诱导线粒体融合并发挥抗脑缺血作用。同时还发现,原苏木素A通过作用于14-3-3ζ蛋白发挥抗脑缺血作用,淫羊藿苷通过作用于Bax蛋白发挥脑保护作用。结论这些工作阐明了松果菊苷等系列中药活性成分的直接脑保护靶点,为今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创新药物设计与研发提供了关键的靶点生物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中药化学生物学 中药活性分子探针 靶点钩钓 肉苁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苯乙醇苷类天然分子探针的抗脑缺血新靶点发现
20
作者 曾克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95-695,共1页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严重缺乏有效的药物靶点。肉苁蓉是我国著名的补益中药,被称为“沙漠人参”。研究发现,肉苁蓉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其中苯乙醇苷是其主要药效成分。我们设想:是否可以利用代表性的...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严重缺乏有效的药物靶点。肉苁蓉是我国著名的补益中药,被称为“沙漠人参”。研究发现,肉苁蓉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其中苯乙醇苷是其主要药效成分。我们设想:是否可以利用代表性的苯乙醇苷类成分——松果菊苷(ECH)作为活性分子探针,从神经细胞中“钩钓”其直接作用靶点,并揭示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药理机制。方法以ECH作为分子探针,利用键合有ECH的固相载体从神经细胞裂解液中捕获其直接作用靶点并进行高分辨质谱鉴定,同时结合化学生物学及分子药理学方法探究其调控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的分子信号通路。结果揭示了ECH的作用靶点为酪氨酸激酶α′催化亚基(CK2α′),且CK2α′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线粒体融合,发挥抗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此外,在CK2α′WT和CK2α′+/-小鼠MCAO模型上也证实了ECH通过靶点CK2α′发挥改善脑缺血的作用。结论揭示了ECH的直接作用靶点为CK2α′,同时也提示CK2α′是一个基于天然活性分子探针发现的新颖的脑缺血治疗靶点,为今后缺血性脑卒中先导药物的发现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治疗靶点 苯乙醇苷类分子 活性分子探针 靶点钩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