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术后心力衰竭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1
作者 刘园梅 傅义程 +2 位作者 郝靖欣 张福春 刘慧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4-883,共10页
目的:构建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术后心力衰竭(postoperative heart failure, PHF)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将2015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 目的:构建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术后心力衰竭(postoperative heart failure, PHF)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将2015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5岁)纳入研究,以2015年7月至2021年12月入院的患者为开发队列,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入院的患者为验证队列,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PHF的预测因素,并通过R语言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内外部验证。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适用性。结果:开发队列共944例患者,其中54例(5.7%)住院期间发生PHF;验证队列共469例患者,其中18例(3.8%)住院期间发生PHF。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71, 95%CI:1.019~1.127,P=0.008)、合并心脏病史(OR=5.360, 95%CI:2.808~10.234,P<0.001)、术前血红蛋白(OR=0.979, 95%CI:0.960~0.999,P=0.041)、术前血肌酐(OR=1.007, 95%CI:1.001~1.013,P=0.015)、髋关节置换术(OR=2.513, 95%CI:1.259~5.019,P=0.009)和全身麻醉(OR=2.024, 95%CI:1.053~3.890,P=0.034)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PHF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4个术前预测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内外部验证的AUC值分别为0.818(95%CI:0.768~0.868)、0.873(95%CI:0.805~0.929),显示其预测效能良好。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内部验证χ^(2)=9.958,P=0.354;外部验证χ^(2)=5.477,P=0.791)显示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较高。DCA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适用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个简单易用的术前列线图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PHF的风险,有助于早期识别PHF高危患者,优化围手术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部骨折 心力衰竭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营养状态评估及对住院日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征 姜玲 +3 位作者 朱昀 张福春 郭静萱 郭晓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84-38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简易营养评价精简法(MNA-SF)进行营养评估的可行性和价值,并评价营养状态对住院日等治疗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随机入选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6例,根据MNA-SF评分分为营养正常组45例及营养不...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简易营养评价精简法(MNA-SF)进行营养评估的可行性和价值,并评价营养状态对住院日等治疗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随机入选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6例,根据MNA-SF评分分为营养正常组45例及营养不良组41例。研究对象又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38例,非糖尿病组48例。同时获取血脂、尿酸、蛋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MNA-SF评分对营养评估的一致性。并以MNA-SF评分作为营养状态的量化指标,观察其与住院日的相关性。结果与营养正常组比较,营养不良组跌倒风险、住院天数明显升高[(11.14±6.31)分vs(7.91±4.68)分,P<0.05;(17.49±7.01)d vs(12.93±4.37)d,P<0.05],白蛋白和MNA-SF评分明显降低[(37.57±5.11)g/L vs(40.01±3.79)g/L,P<0.05;(9.07±2.05)分vs(12.87±1.04)分,P<0.01]。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跌倒风险和住院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NA-SF评分与住院日呈负相关(r=-0.614,P=0.000),回归方程为:住院日=36.459-0.614×MNA-SF评分。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白蛋白水平降低是营养不良的表现之一。营养不良会增加跌倒的风险,并且导致住院日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住院病人 住院时间 营养状况 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 被引量:29
3
作者 邱萌 朱昀 张福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234例进行动脉僵硬度检测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血压读数的标准差表示血压变异性,根据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实测值超过标准值的百分比分为...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234例进行动脉僵硬度检测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血压读数的标准差表示血压变异性,根据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实测值超过标准值的百分比分为动脉正常组(n=44)、动脉轻度硬化组(n=72)、动脉中度硬化组(n=78)、动脉重度硬化组(n=40),比较四组血压监测数据、血压变异性、血生化指标并分析与ba PWV的相关性。结果:1四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小时平均舒张压、昼间平均舒张压、24小时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标准差、昼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标准差、夜间平均舒张压的标准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 baP WV增高的百分比与患者年龄、24小时收缩压的标准差、24小时舒张压的标准差、昼间收缩压的标准差、昼间及夜间舒张压的标准差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0、0.210、0.373、0.315、0.306和0.184;P均<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178;P<0.01)。3患者年龄、24小时平均收缩压的标准差、24小时平均舒张压的标准差、昼间平均收缩压的标准差为baP WV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朱昀 周玲 +2 位作者 张帆 张福春 郭静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伴发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方法 15 5例老年男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组(45例)和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组(110例) ,比较两组患者2 4h血压监测各项指标、纤维蛋白原及血脂等浓度,用多元逐步... 目的 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伴发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方法 15 5例老年男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组(45例)和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组(110例) ,比较两组患者2 4h血压监测各项指标、纤维蛋白原及血脂等浓度,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左心室肥厚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之间年龄、体重指数、体表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高血压病程、2 4h平均脉压、平均收缩压及纤维蛋白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 4h平均脉压升高可能为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伴发左心室肥厚是长期血压控制不良、代谢紊乱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脉压增大者更易出现左心室肥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肥大 左心室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相关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郭晓斌 陶立元 +3 位作者 刘慧琳 李学宇 杨洋 黄悦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2-258,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门诊及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257例,采集年龄、既往疾病史、吸烟史和运动史等一般资料,并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颈动脉彩色超声、血生化检测等检查。采...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门诊及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257例,采集年龄、既往疾病史、吸烟史和运动史等一般资料,并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颈动脉彩色超声、血生化检测等检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认知功能减退和痴呆的危险因素。结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是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可疑危险因素(P<0.001),且回归系数极大(15.105~22.065)。血清游离T3水平每升高1 pg/m L和体质量每增长1 kg,研究对象被判定为痴呆的风险平均降低71%~78%和4%,成为保护因素。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增加是认知功能减退的可疑危险因素;而血清游离T3水平和体质量下降是痴呆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痴呆 老年人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MMSE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症状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邱萌 李明慧 +1 位作者 朱昀 黄悦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症状与常见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关系,探讨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老年内科住院治疗的年龄≥60岁患者共201例,进行血液生化检测和老年抑郁量表简化版(GDS-15)筛查。GDS-15评分≤5分为无抑郁组,评分... 目的:研究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症状与常见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关系,探讨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老年内科住院治疗的年龄≥60岁患者共201例,进行血液生化检测和老年抑郁量表简化版(GDS-15)筛查。GDS-15评分≤5分为无抑郁组,评分>5分为抑郁症状组,比较两组间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别,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抑郁症状组血清总蛋白[(60.7±4.3) g/Lvs.(63.5±5.6) g/L]和血红蛋白[(121.6±20.1) g/L vs.(129.7±19.4) g/L]低于无抑郁组患者(均P<0.05);无抑郁组和抑郁症状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总蛋白是GDS-15评分的预测因素(标准化偏回归系数β=-0.42,P<0.05)。结论:伴有抑郁症状的老年内科住院患者总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较低,总蛋白低是抑郁症状的可疑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抑郁症状 老年抑郁量表简化版 血清总蛋白 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介导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肝细胞生长因子的释放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昀 周玲 +1 位作者 张帆 郭静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7-289,共3页
目的 :旨在研究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肝细胞生长因子 (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的作用。方法 :5 4名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 3组 :静脉普通肝素组、皮下普通肝素组、皮下低分子肝素组 ,3组用药前、后不同时间... 目的 :旨在研究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肝细胞生长因子 (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的作用。方法 :5 4名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 3组 :静脉普通肝素组、皮下普通肝素组、皮下低分子肝素组 ,3组用药前、后不同时间分别测定血浆HG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浓度。结果 :静脉应用普通肝素后 ,可引起血浆HGF快速、明显的升高 ,用药 10min后达高峰 ,约为用药前的 4 8倍 ;皮下应用肝素后 ,亦可引起血浆HGF快速、明显的升高 ,用药 2~ 3h达高峰 ,与用药前相比分别为 :普通肝素组约为 4倍 ,低分子肝素组约为 5倍。结论 :肝素应用可引起血浆HGF明显升高 ,这证实了肝素抗凝作用以外的生物学作用 ,通过HGF的升高 ,对心血管疾病的修复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介导 老年人 冠心病 肝细胞生长因子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痴呆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综合干预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晓斌 汤淑鸿 王广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20-921,共2页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痴呆合并吞咽功能障碍进行综合干预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痴呆患者24例,观察采取综合干预治疗前后,主要照顾者对吞咽功能障碍的认知水平、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6个月...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痴呆合并吞咽功能障碍进行综合干预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痴呆患者24例,观察采取综合干预治疗前后,主要照顾者对吞咽功能障碍的认知水平、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6个月内发生相关感染的天数等方面的变化。结果:综合干预治疗后,主要照顾者对吞咽功能障碍的认知水平明显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有所改善;营养状况均得以明显改观;发生相关感染的次数和天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结论:对于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痴呆患者,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干预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吞咽功能障碍 综合干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肩袖损伤手术患者术前肺功能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敬先 鲁胜楠 +2 位作者 蒋艳芳 姜玲 王健全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2-906,共5页
目的:分析肩袖损伤手术患者术前肺功能情况以及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0年1—6月所有术前进行了肺功能检查的肩袖损伤手术患者,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其围术期病历资料及肺功能主要参数进行研究,分析性别、年... 目的:分析肩袖损伤手术患者术前肺功能情况以及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0年1—6月所有术前进行了肺功能检查的肩袖损伤手术患者,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其围术期病历资料及肺功能主要参数进行研究,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有无吸烟史、损伤时间长短、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因素对围术期患者肺功能检查结果的影响。结果:共纳入29例肩袖损伤患者,其中1例报告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报告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均否定呼吸疾病病史,且无呼吸道相关症状。所有患者的平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为79.2%±5.9%,VAS评分均值为3.66±1.26。入组患者中,超过半数动态肺功能FVC及FEV1低于预计值,2/3患者的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低于预计值。三项肺功能检查指标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MI正常组(18 kg/m^(2)<BMI<24 kg/m^(2))和超重/肥胖组(BMI≥24 kg/m^(2))间的TL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损伤时间组(≥1年和<1年)患者FVC和T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除性别及年龄外,损伤时间、疼痛程度及是否超重/肥胖可能会影响老年肩袖手术患者的肺功能结果。术前肺功能情况可以作为围术期患者呼吸训练和康复的基础评估指标之一,可针对性地对肺功能各影响因素进行提前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矫形外科手术 呼吸功能试验 疼痛测定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房功能指数和时相应变在老年窦性心律与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学宇 李卫虹 +3 位作者 张福春 朱昀 王晓毅 张帆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左心房功能指数(LAFI)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获得的左心房时相应变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对比老年窦性心律者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方法入选我院老年内科就诊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老年患者98例,其中窦性心律者(窦性心律... 目的探讨左心房功能指数(LAFI)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获得的左心房时相应变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对比老年窦性心律者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方法入选我院老年内科就诊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老年患者98例,其中窦性心律者(窦性心律组)73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房颤组)25例,根据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数据计算LAFI,储存动态图像并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方法获得左心房时相应变指标,即峰值心房纵向应变(PALS)、峰值心房收缩应变(PACS)和上述两项指标的差值(PALS-PACS),分析LAFI与左心房时相应变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房颤组体质量指数、左心房内径及左心房面积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LAFI及PALS明显低于窦性心律组(P<0.05,P<0.01)。窦性心律组LAFI与PALS、PALS-PACS明显相关(r=0.254,P=0.034;r=0.257,P=0.032),与PACS无明显相关性(r=0.194,P=0.110);房颤组LAFI与PALS明显相关(r=0.558,P=0.004)。多重线性回归显示,PALS是LAFI的独立影响因素(β=0.004,P=0.023)。结论LAFI与二维斑点追踪方法获得的反映左心房存储及管道功能的应变指标明显相关;老年房颤患者的左心房存储功能明显低于窦性心律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功能 心律失常 窦性 心房颤动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病及衰弱对高龄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征 闫盈盈 +1 位作者 武东 张帆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3-858,共6页
目的:观察共病及衰弱对高龄(≥75岁)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住院的≥75岁非瓣膜性房颤患者528例,其中接受抗凝治疗患者443例(83.9%)。443例患... 目的:观察共病及衰弱对高龄(≥75岁)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住院的≥75岁非瓣膜性房颤患者528例,其中接受抗凝治疗患者443例(83.9%)。44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84.72±5.39)岁。443例老年房颤患者均接受栓塞风险(CHA_(2)DS_(2)-VASc评分)和出血风险(HAS-BLED、ATRIA评分)评估,并应用衰弱指数量表和年龄校正Charlson共病指数(ACCI)对患者进行评估。衰弱指数≥3分为衰弱,衰弱指数1~2分为衰弱前期;ACCI≥5分为多重共病(高共病负荷)。对出院后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1年门诊随访,以出院后患者是否停药进行分组比较,观察患者用药依从性并分析其原因。结果:443例老年房颤患者均接受栓塞风险和出血风险评估,CHA_(2)DS_(2)-VASc评分为(5.61±1.57)分,HAS-BLED评分为(3.08±0.89)分,ATRIA评分为(4.13±1.90)分。衰弱指数量表评估显示,所有患者均处于衰弱期或衰弱前期,ACCI平均值为(5.73±1.51)分。随访1年后停用抗凝治疗的患者为96例(21.67%),衰弱(OR=1.114,95%CI:1.041~1.205,P=0.003)、高共病负荷(OR=3.201,95%CI:2.126~4.509,P=0.001)及ATRIA评分定义的高出血风险(ATRIA评分≥5分,OR=1.457,95%CI:1.212~2.075,P=0.024)是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如果仅观察非死亡所致停药原因,HAS-BLED评分定义的高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3分,OR=1.098,95%CI:1.035~1.116,P=0.014)和应用华法林(OR=1.015,95%CI:1.001~1.030,P=0.040)也是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高龄(≥75岁)房颤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的依从性受衰弱、高共病负荷和ATRIA评分定义的高出血风险评分的影响较为明显。若除外死亡事件,HAS-BLED评分定义的高出血风险和应用华法林也是患者停止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衰弱 共病指数 用药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性孤立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维 宫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339,共7页
目的加深对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脑梗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民航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由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25例)及非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25例),分析其人口学特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影... 目的加深对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脑梗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民航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由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25例)及非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25例),分析其人口学特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征。结果病例组中男性比例以及55岁以上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2%vs 44%,80%vs 52%(P<0.05)]。病例组中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2%vs 56%,52%vs 40%),合并高脂血症的比例少于对照组(84%vs 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听力下降和眼球震颤的比例多于对照组(分别为68%vs 56%,52%vs 40%,16%vs 4%,24%vs 16%),而表现为耳鸣的比例少于对照组(8%vs 1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小脑梗死18例(72%),脑干梗死5例(20%),枕叶梗死1例(4%),海马梗死1例(4%)。结论以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男性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风险显著高于女性,55岁以上患者风险显著高于55岁以下成年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梗死部位多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区病变:主要位于小脑及脑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眩晕 急性脑梗死 椎基底动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维 房砚文 宫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7-622,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AMIS)使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0月民航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并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86例AMIS患者,根据溶栓后24 h内是否发生E... 目的探讨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AMIS)使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0月民航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并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86例AMIS患者,根据溶栓后24 h内是否发生END(静脉溶栓后24 h内NIHSS评分较溶栓前增高≥2分)分为END组(n=8)与无END组(n=78)。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吸烟史、溶栓前NIHS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及溶栓后出血转化情况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S静脉溶栓后发生END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溶栓后出血转化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既往病史、溶栓前NIHSS评分及其他影像学表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AMIS静脉溶栓后END的发生独立相关(OR=1.074,95%CI 1.011~1.142,P=0.02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AMIS静脉溶栓后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同型半胱氨酸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血压达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姜玲 李岩 +2 位作者 王海军 朱昀 张福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6-211,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术期血压达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运动医学研究所2016年1~10月257例原发性高血压行TKA的临床资料,入选169例,分为血压不达标组(n=91)和血压达标组...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术期血压达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运动医学研究所2016年1~10月257例原发性高血压行TKA的临床资料,入选169例,分为血压不达标组(n=91)和血压达标组(n=78),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价与围术期血压达标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包括入院收缩压、入院脉压差、围术期镇痛、术后24 h内最大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P值分别为0.000、0.001、0.000、0.002。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股神经阻滞为围术期血压不达标的保护性因素(OR=0.049,P=0.000),入院收缩压升高为围术期血压不达标的独立预后因素(OR=14. 491,P=0.000)。结论股神经阻滞镇痛有利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行TKA围术期血压达标,入院收缩压和脉压差升高不利于围术期血压达标,且入院收缩压≥140 mm Hg、入院脉压差≥60 mm Hg增加围术期血压不达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 原发性高血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郭晓斌 王鹏 +1 位作者 陶立元 吴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043-2047,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4—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体检的受检者372例,依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372例受检者分为斑块形成组(110例)和无斑块形成组(26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颈总动脉IMT,...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4—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体检的受检者372例,依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372例受检者分为斑块形成组(110例)和无斑块形成组(26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颈总动脉IMT,并测定补体C1q水平和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吸烟、规律运动、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服用降压药、服用降脂药、服用降糖药、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BMI)、补体C1q、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IMT与补体C1q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rs=-0.14,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1,95%CI(1.07,1.16)]、规律运动[OR=2.88,95%CI(1.37,6.22)]、服用降糖药[OR=0.15,95%CI(0.03,0.59)]、舒张压[OR=1.05,95%CI(1.02,1.09)]、Cr[OR=1.03,95%CI(1.00,1.06)]、TG[OR=1.49,95%CI(1.01,2.22)]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与年龄、规律运动、糖尿病服药情况、血压和血脂水平有关,对临床预防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危险因素 补体C1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微RNAs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帆 卢铭 +3 位作者 张其鹏 张福春 高炜 崔庆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目的:预测出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微RNAs(microRNAs,简称miRNAs)。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找出与心血管疾病和功能相关的基因,鉴定出和这些基因处于同一转录单元的miRNAs,再通过miRNAs簇和家族分析及Gene Ontology(GO)方法预测出一些新... 目的:预测出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微RNAs(microRNAs,简称miRNAs)。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找出与心血管疾病和功能相关的基因,鉴定出和这些基因处于同一转录单元的miRNAs,再通过miRNAs簇和家族分析及Gene Ontology(GO)方法预测出一些新的、潜在的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miRNAs。结果:从626个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基因中预测出20个潜在的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miRNAs,其中5个miRNAs已经被实验证实和心血管疾病有关。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心血管疾病相关的miRNAs进行预测,对于临床和科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最终的结论还需要实验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生物学 微RNAS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成像与心脏核磁共振钆延迟增强对心肌淀粉样变性检测的比较 被引量:15
17
作者 冀晋 方理刚 +1 位作者 方全 朱文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比较心脏核磁共振(CMR)钆延迟增强与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E)对心肌淀粉样变性的检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10例心肌淀粉样变性CMR钆延迟显像与2D-STE测定的心室收缩期长轴峰值应变。结果:10例患者中CMR均有心室延... 目的:比较心脏核磁共振(CMR)钆延迟增强与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E)对心肌淀粉样变性的检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10例心肌淀粉样变性CMR钆延迟显像与2D-STE测定的心室收缩期长轴峰值应变。结果:10例患者中CMR均有心室延迟强化,而2D-STE显示9例存在心室收缩期长轴峰值应变减低。两种技术对心肌淀粉样变性左心室受累的诊断一致性为90%。4例患者同时存在双心室的应变异常与CMR延迟强化,4例患者CMR未提示右心室受累但右心室收缩期长轴峰值应变已出现异常,1例CMR提示室间隔延迟强化,左、右心室收缩期长轴峰值应变均下降。结论:2D-STE和CMR对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左心室受累有很好的一致性,2D-STE对右心室心肌淀粉样变性的诊断可能较CMR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二维 淀粉样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年再住院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暐 林英 张福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液体潴留等各种可能因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年再住院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并整理了2003-01-01至2004-12-31因慢性心力衰竭住我院的患者158例,随访记录人口学资料、心脏功能、住院原因、治疗情况、治疗依从性包括门诊随诊情... 目的:探讨液体潴留等各种可能因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年再住院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并整理了2003-01-01至2004-12-31因慢性心力衰竭住我院的患者158例,随访记录人口学资料、心脏功能、住院原因、治疗情况、治疗依从性包括门诊随诊情况及出院一年内的再住院,以一年内心力衰竭再住院为研究终点,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以上各因素与再住院的关系。结果:液体潴留、不定期门诊随诊是再住院的危险因素。不定期门诊随诊的患者比定期门诊随诊的患者再住院危险性增加了13.471倍(OR=14.471,95%的CI为6.332~37.611,P<0.001)。有液体潴留诱因的患者比没有液体潴留的患者再住院危险性增加了1.645倍(OR=2.645,95%CI为1.184~6.345,P<0.05)。年龄、性别、疾病史、肌钙蛋白T、左心室射血分数、院外规律服药等因素对再住院无影响(P>0.05)。结论:有效的疾病管理模式如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包括定期门诊随诊、控制液体潴留等可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哀竭 再住院 液体潴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低钾血症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来璇 张华 +2 位作者 王海军 韩永正 姜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9-404,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低钾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运动医学研究所2016年1月~10月169例原发性高血压接受TKA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血钾水平分为术后低血钾组(n=56)和术后正...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低钾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运动医学研究所2016年1月~10月169例原发性高血压接受TKA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血钾水平分为术后低血钾组(n=56)和术后正常血钾组(n=113),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CCB)、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镇痛、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术前血尿素氮、术前血钾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术前血钾(OR=0.005,P=0.000)、围手术期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镇痛(OR=0.139,P=0.001)为术后低钾血症发生的保护因素,CCB为术后低钾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3.570,P=0.011)。结论术前血钾水平高、围手术期FNB镇痛能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TKA术后发生低钾血症的风险,口服CCB类降压药物增加术后发生低钾血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全膝关节置换术 低钾血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谭秀娟 张帆 +1 位作者 郭静萱 李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2期1055-1057,共3页
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行支架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27例.对27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期内血压、肾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与同期单纯药物治疗肾动脉狭窄27例进行比较.结果介入组27例植... 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行支架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27例.对27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期内血压、肾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与同期单纯药物治疗肾动脉狭窄27例进行比较.结果介入组27例植入支架40枚,手术成功24例(88.9%,24/27),失败3例(11.1%,3/27),手术并发症5例(18.5%,5/27).术后在血压下降(包括收缩压舒张压)肌酐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方面,介入组获益率明显优于药物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术后随访6个月~8年6个月,中位数为1年9个月,介入组有19例能比较健康的生活和工作,药物组仅12例能维持生活和工作.结论支架介入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肾动脉狭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介入治疗 肾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