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科监护室耐药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鹏远 刘玉村 +4 位作者 赵敏 孙丽颖 罗文毅 高红桥 万远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7-641,共5页
目的:了解外科监护室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am β-lactamases,ESBLs)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性和基因型。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分别... 目的:了解外科监护室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am β-lactamases,ESBLs)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性和基因型。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分别用 TEM、SHV 和 CTX-M 的特异性引物扩增临床菌株和接合子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接合试验提取接合子质粒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产物测序,确定基因类型。结果:93.5%的菌株含 CTX-M 基因,38.7%的菌株含 SHV 基因,87.1%的菌株含 TEM 基因。测序明确了 TEM-1,CTX-M-1,3,14,22等基因类型。结论:外科监护室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以 CTX-M 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杆菌 外科监护室 CTX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 基因 大肠杆菌 合子 测序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使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2
作者 田君叶 李晶 +2 位作者 胡美华 李会娟 丁炎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12期1300-1304,共5页
护士是医疗卫生战线的重要力量,如何合理配置及使用护理人力是医院护理管理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全的有效保证。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现状,并提出我国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使用的建议,探讨适... 护士是医疗卫生战线的重要力量,如何合理配置及使用护理人力是医院护理管理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全的有效保证。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现状,并提出我国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使用的建议,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护理 人力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念更新引领行为进步:《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版)》外科部分解读 被引量:66
3
作者 田孝东 杨尹默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485-489,共5页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及路径正广泛应用于我国临床实践。在此背景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和麻醉学分会共同组织我国数十位普通外科和麻醉科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我国实际情况以及临床实践经验...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及路径正广泛应用于我国临床实践。在此背景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和麻醉学分会共同组织我国数十位普通外科和麻醉科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我国实际情况以及临床实践经验,以问题为导向,以循证为基础,以基本术式为主要内涵,历经近1年的筹备、查阅文献、撰写及审校,于2018年1月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及《中华麻醉学杂志》同期发布了《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版)》,以期在围手术期医学模式下对我国ERAS临床实践的规范化开展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对该指南的外科部分进行解读,诠释其中亮点与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指南 外科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急诊患者的外科风险评估(附146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史继荣 刘斯 赵建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预测高龄急诊患者术后转归的方法,为提高高龄急诊患者手术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46例高龄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3例,女83例,年龄71~95岁(77.9±5.2... 目的探讨预测高龄急诊患者术后转归的方法,为提高高龄急诊患者手术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46例高龄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3例,女83例,年龄71~95岁(77.9±5.2)岁。采用POSSUM评分系统计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死亡率,采用P-POSSUM评分系统计算术后死亡率,并与实际结果相比较。结果 POSSUM评分系统预测的术后发生并发症及死亡的病例分别为91例(62.3%)和30例(20.5%),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的术后死亡的病例为15例(10.3%),实际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病例分别为74例(50.7%)和5例(3.4%)。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手术侵袭度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未发生并发症者(P<0.01)。手术时间越长,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结论 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可较准确地预测高龄急诊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对于接受急诊手术的高龄患者,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处理 治疗结果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一) 被引量:122
5
作者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9 位作者 赵玉沛 黄宇光 王天龙 白雪莉 吴国豪 朱维铭 田孝东 许静涌 杨尹默 董海龙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624-631,共8页
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及路径在我国得到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临床实践表明,ERAS理念及相关路径的实施必须以循证医学及多学科协作为基础,既要体现以快速康复为主要目的的核心理念,也要兼顾... 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及路径在我国得到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临床实践表明,ERAS理念及相关路径的实施必须以循证医学及多学科协作为基础,既要体现以快速康复为主要目的的核心理念,也要兼顾患者基础疾病、手术类别、围术期并发症等具体情况,更需要开展深入的临床研究以论证ERAS相关路径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在上述背景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和麻醉学分会于2018年共同发表了《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暨路径管理指南(2018)》,分别制定了肝胆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手术、结直肠手术等领域的ERAS管理路径[1]。指南发表3年以来,对于普及ERAS理念、指导临床实践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体现近年来ERAS领域知识更新与学科进步,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和麻醉学分会联合对2018版指南进行修订,以问题为导向,以循证为基础,通过对近年文献的复习总结并结合临床经验对ERAS领域的若干热点逐一评述并提出推荐意见,在与国际相关指南接轨的同时兼顾我国国情及临床实际,这对更好地规范实施ERAS路径,必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指南依据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估及推荐强度分级,证据等级分为高、中、低三级,推荐强度包括强烈推荐和一般性推荐两级[2]。本指南包括总论及各论两部分,前者述评ERAS的一般性原则,后者分别针对肝胆手术、胰腺手术、胃和减重手术及结直肠手术ERAS相关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总论部分已涉及的共性问题,各论部分从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加速康复外科 临床实践指南 总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三) 被引量:14
6
作者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17 位作者 赵玉沛 黄宇光 王东信 仓静 孙备 田孝东 申乐 龚亚红 李非 许静涌 朱涛 杨尹默 张太平 张鸿 徐强 曹锋 谭广 楼文晖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641-649,共9页
胰腺手术胰腺切除手术主要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coduodenectomy,PD)及胰体尾切除术(distal pancreatectomy,DP)两大类,其中PD作为腹部外科最为复杂的术式之一,存在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恢复慢等客观因素;DP因不... 胰腺手术胰腺切除手术主要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coduodenectomy,PD)及胰体尾切除术(distal pancreatectomy,DP)两大类,其中PD作为腹部外科最为复杂的术式之一,存在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恢复慢等客观因素;DP因不涉及消化道重建,在术式复杂性及患者术后康复等方面与前者差异较大。尽管20余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及路径在以结直肠手术为代表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胰腺外科领域特别是PD中的应用不多,相关研究的数量与质量均很有限,导致临床对ERAS应用于PD的认可度、接受度,特别是对于术后相关管理路径的实施,存在较大差异。随着ERAS路径在胰腺外科领域的推广应用,近年来相关研究水平及证据等级均有所提高。为客观评价ERAS在胰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体现研究进展,外科及麻醉相关领域的专家通过文献检索并结合临床经验,修订本指南,旨在指导并规范相关临床实践与研究的开展,以进一步积累经验,提高相关处理措施的循证等级,促进胰腺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胰腺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临床实践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发性青年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关宇 杨磊 +5 位作者 蒋世濡 窦伟冬 王金贵 陈善稳 刘占兵 武颖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目的探讨散发性青年直肠癌肝转移(RCL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青年RCLM患者(发病年龄≤45岁)的临床病理资料(设为青年组,n=40),并按照1∶2的比例纳入中老年RCLM患者... 目的探讨散发性青年直肠癌肝转移(RCL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青年RCLM患者(发病年龄≤45岁)的临床病理资料(设为青年组,n=40),并按照1∶2的比例纳入中老年RCLM患者(发病年龄>45岁,设为中老年组,n=82)。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RCLM及青年RCL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肝转移瘤直径与局部治疗之间的预后关系。结果共纳入RCLM患者122例,青年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5%、47.5%、15.0%,中老年组1、3、5生存率分别为84.1%、26.8%、9.8%。两组BMI(P=0.008)、原发肿瘤存在并发症情况(P=0.006)、肝转移发生时限中同时性肝转移(P=0.005)、肝转移瘤最大直径>3 cm(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3)、原发肿瘤N分期(P=0.007)、肝转移瘤局部治疗(P=0.047)和肝转移瘤最大直径(P=0.030)是影响RCL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肿瘤是否根治性切除(P=0.035)和肝转移瘤最大直径(P=0.041)是影响青年RCL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肝转移瘤最大直径与肝转移瘤局部治疗组间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00)。结论青年RCLM患者肿瘤初始分期较晚,但生存预后优于中老年RCLM患者。淋巴结转移程度高、肝转移瘤未经局部治疗以及肝转移瘤最大直径>3 cm提示RCLM患者预后不良。原发肿瘤根治性切除及肝转移瘤最大直径是影响青年RCL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肝转移瘤局部治疗在RLCM患者治疗策略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肝转移 青年患者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因子促进人类大肠癌细胞的侵袭及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汤坚强 万远廉 +7 位作者 刘玉村 戎龙 汪欣 吴涛 潘义生 叶京明 姚宏伟 朱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促进人类大肠癌细胞侵袭的机制,研究其与MMP 2和MMP 9的相关性。方法:获取转染正义/反义TFcDNA的人类大肠癌HT 29细胞系/LoVo细胞系裸鼠皮下种植瘤标本,应用Westernblot和RT PCR技术,检测转染组和对照组肿瘤组织中MMP ...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促进人类大肠癌细胞侵袭的机制,研究其与MMP 2和MMP 9的相关性。方法:获取转染正义/反义TFcDNA的人类大肠癌HT 29细胞系/LoVo细胞系裸鼠皮下种植瘤标本,应用Westernblot和RT PCR技术,检测转染组和对照组肿瘤组织中MMP 2和MMP 9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同时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转染反义LoVo细胞系培养上清中的MMP 2和MMP 9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转染正义TFcDNA的HT 29细胞系成瘤标本TF表达升高,其所对应的MMP 9和MMP 2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表达也明显升高; 转染反义TFcDNA的LoVo细胞系成瘤标本中的TF,MMP 9和MMP 2蛋白和mRNA水平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转染反义TFcDNA的LoVo细胞系培养上清液中的MMP 9和MMP 2活性较对照组低;MMP 9和MMP 2表达与组织因子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组织因子促进人类大肠癌细胞的侵袭,其部分机制可能与组织因子上调MMP 9和MMP 2的表达有关,组织因子可能是大肠癌细胞分泌MMPs的内在激动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 大肠癌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相关性研究 人类 HT-29细胞系 mRNA水平 Western MMP-9活性 MMP-2蛋白 MMP-2表达 LoVo mRNA表达 转染反义 癌细胞侵袭 皮下种植瘤 PCR技术 明胶酶谱法 培养上清液 对照组 blot 肿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随访8年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赵建新 张弛 +1 位作者 刘荫华 段学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54,共4页
背景与目的:由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病程长、预后好,难以组织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临床研究,在我国也没有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共识,影响预后的因素也鲜有大宗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组织学类型及肿瘤分期对分化型甲状腺癌... 背景与目的:由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病程长、预后好,难以组织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临床研究,在我国也没有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共识,影响预后的因素也鲜有大宗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组织学类型及肿瘤分期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寻找可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5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可供分析的分化型甲状腺癌120例,平均随访8年,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颈部淋巴结清扫、甲状腺全切、组织学类型及肿瘤分期与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经过平均96.6个月随访,无病生存率为78.3%,总生存率为94.2%。疾病分期晚的患者无病生存率低(P=0.029);滤泡状癌较乳头状癌无病生存率低(P=0.001),总生存率低(P=0.003)。是否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及甲状腺全切对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是分化型甲状腺癌主要的预后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预后 颈部淋巴结清扫 甲状腺全切 组织学类型 肿瘤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yk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宏杰 汪欣 +4 位作者 刘玉村 万远廉 尹洪芳 李挺 朱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研究Pyk2(proline richtyrosinekinase 2)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与胃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 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59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和52例胃癌组织标本中Pyk2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yk2在... 目的:研究Pyk2(proline richtyrosinekinase 2)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与胃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 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59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和52例胃癌组织标本中Pyk2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yk2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6. 44% (51 /59),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19. 23% (10 /5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高分化胃癌中表达阳性率为47. 37% (9 /19),而在中、低分化胃癌中表达阳性率为3. 03% (1 /3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Pyk2表达阳性率在不同TNM分期胃癌中分别为:Ⅰ期66. 67% (6 /9),Ⅱ期30% (3 /10),Ⅲ期3. 45% (1 /29),Ⅳ期0% (0 /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Ⅱ+Ⅲ+Ⅳ)νⅠ,χ2 =15 767,P<0. 05) ]。结论:本研究观察到Pyk2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有表达,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或几乎无表达,并且其表达随着胃癌恶性度和TNM分期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提示Pyk2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K2 胃癌组织 其意义 表达及 免疫组织化学 胃黏膜组织 TNM分期 癌组织标本 阳性率 统计学 rich 表达情况 研究观察 高分化 低分化 低表达 恶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洪波 汪欣 +1 位作者 刘斯 王鹏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9-102,共4页
胃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是其重要治疗方案,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较低,而术后癌灶复发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内医学水平不断发展,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得以不断改进,其在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中的... 胃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是其重要治疗方案,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较低,而术后癌灶复发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内医学水平不断发展,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得以不断改进,其在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长期临床实践表明预防性运用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明显降低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率并提高其5年生存率,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总体临床疗效方面的作用明确。本文旨在对中国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进展期 腹腔热灌注化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经腹入路和经腹膜外入路在肾下极水平以上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谢学海 陈依然 +2 位作者 马永蔌 何志嵩 吴问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入路和经腹膜外入路在肾下极水平以上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0月我科腹腔镜手术治疗69例肾下极水平以上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经腹入路,34例经腹膜外入路,...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入路和经腹膜外入路在肾下极水平以上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0月我科腹腔镜手术治疗69例肾下极水平以上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经腹入路,34例经腹膜外入路,对比2种入路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联合脏器切除1例,为高分化脂肪肉瘤经腹膜外入路联合左肾上腺切除。2例因与周围器官及腹主动脉关系密切,中转开腹。经腹入路组手术时间(145. 2±71. 8) min,与经腹膜外入路组(116. 0±74. 7) min差异无显著性(t=1. 659,P=0. 102)。经腹入路组术中出血量中位数100(10,200) ml,经腹膜外入路组10(5,62. 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454,P=0. 014)。经腹膜外入路组术后排气时间(1. 8±0. 6) d,明显短于经腹入路组(2. 3±0. 9) d(t=2. 686,P=0. 009);术后住院时间(4. 3±1. 5) d,明显短于经腹入路组(5. 3±2. 6) d(t=2. 017,P=0. 049)。术后乳糜漏1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85例随访2~72个月(中位数36. 5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腹腔镜经腹入路和经腹膜外入路应用于肾下极水平以上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经腹膜外入路 经腹入路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因子对人类大肠癌培养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姚宏伟 万远廉 +3 位作者 叶京明 吴楠 鞠晓明 朱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4-638,共5页
目的 :分析组织因子表达对人类大肠癌细胞 (HT 2 9细胞 )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构建有正义/反义组织因子cDNA(TF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 /Zeo ,以脂质体法转染HT 2 9细胞 ,经验证转染成功的HT 2 9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分... 目的 :分析组织因子表达对人类大肠癌细胞 (HT 2 9细胞 )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构建有正义/反义组织因子cDNA(TF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 /Zeo ,以脂质体法转染HT 2 9细胞 ,经验证转染成功的HT 2 9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组织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基质胶 (Matrigel)侵袭实验观察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转染了正义TFcDNA的HT 2 9细胞的组织因子表达水平及侵袭能力较未转染的HT 2 9细胞升高 ;转染了反义TFcDNA的HT 2 9细胞的组织因子表达水平及侵袭能力较未转染的HT 2 9细胞相比降低。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 人类 大肠癌 培养细胞 侵袭能力 肿瘤浸润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2
14
作者 高杰 汪欣 +2 位作者 尹洪芳 姜勇 蔡云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0-964,共5页
目的:探讨盆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2年2月间手术治疗的9例盆腔SF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7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56岁,经体检发现者6例,有症状者3例,CT检查... 目的:探讨盆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2年2月间手术治疗的9例盆腔SF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7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56岁,经体检发现者6例,有症状者3例,CT检查显示肿瘤内部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无特异性表现。9例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其中5例行脏器联合切除。组织病理检查见瘤细胞呈梭形、短梭形及圆形,核分裂相少见。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CD34、CD99、Bcl-2、Vimentin阳性率为100%,对诊断有明确意义。患者的中位随访期为34个月,1例术后34个月死亡,余8例无复发。结论:盆腔SFT的确诊需要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完整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多需联合脏器切除,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盆腔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个案管理师的设立及医护联合康复门诊管理实践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影新 刘飞 +1 位作者 王悦 谷洪涛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2-606,共5页
为规范乳腺癌术后康复患者的管理,我院于2018年7月构建医护联合康复门诊,由乳腺外科医生、乳腺癌个案管理师组成医护照护团队,医生负责诊断和治疗,个案管理师(淋巴水肿治疗师)负责康复档案管理、患肢功能障碍的评估与干预、淋巴水肿的... 为规范乳腺癌术后康复患者的管理,我院于2018年7月构建医护联合康复门诊,由乳腺外科医生、乳腺癌个案管理师组成医护照护团队,医生负责诊断和治疗,个案管理师(淋巴水肿治疗师)负责康复档案管理、患肢功能障碍的评估与干预、淋巴水肿的评估与干预、健康教育。医护联合康复门诊设立6个月,共进行患肢功能障碍护理干预22人次,其中8人干预1~2周后顺利达到放疗体位要求,14人干预一个月后,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外展活动度的达标率均显著提高(P<0.05);共进行淋巴水肿治疗干预31人,共计提供干预309次,干预后,患侧与健侧各测量部位周径差值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乳腺癌个案管理师可在医护联合康复门诊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乳腺癌术后康复的综合管理,是乳腺癌全程管理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个案管理师 淋巴水肿治疗师 医护联合门诊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3
16
作者 武颖超 蔡云龙 +3 位作者 戎龙 张继新 刘金 汪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3-1097,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并通过与手术治疗对比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32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并通过与手术治疗对比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32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外科手术治疗198例,ESD治疗122例。分析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总结符合ESD绝对及扩大适应证的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一步比较ESD和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远期疗效,从而评价目前ESD治疗早期胃癌的绝对适应证和扩大适应证的合理性。结果:198例早期胃癌患者共有22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χ^2=5.525,P=0.019)、浸润深度(χ^2=8.235,P=0.004)、分化程度(χ^2=6.323,P=0.012)、脉管浸润(χ^2=12.273,P<0.001)与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Wald=7.575,P=0.006)和分化程度(Wald=6.317,P=0.012)是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符合ESD绝对适应证和扩大适应证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均为0%;符合ESD绝对适应证而行手术和ESD治疗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7.6%和9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907);符合ESD扩大适应证而行手术和ESD治疗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6.5%和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1,P=0.303)。结论: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本组数据显示ESD治疗早期胃癌无论是绝对适应证还是扩大适应证都跟手术疗效相当,但仍需大样本量的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早期 淋巴转移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肾母细胞瘤的治疗及其长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崔建 李学松 +4 位作者 虞巍 吴问汉 何志嵩 金杰 周利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5-538,共4页
目的:分析并报道成人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对1970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的成人肾母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对临床表现、肿瘤分期、手术情况、病理结果... 目的:分析并报道成人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对1970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的成人肾母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对临床表现、肿瘤分期、手术情况、病理结果、术后辅助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定期随访,并统计随访时间、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结果:通过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共有1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中位年龄33.5岁,男、女各5例,左侧4例,右侧6例,其中80%的患者因临床症状而就诊,30%的患者以腹部肿物为首发症状,30%的患者在就诊时即已经存在远处转移。肿瘤分期为Ⅰ、Ⅱ、Ⅲ和Ⅳ期的患者分别为2、1、4和3例。除1例患者只接受肾肿瘤穿刺活检外,其余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随访时间12~18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其中1例患者失访,5例患者已经死亡,2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并带瘤生存,2例患者无复发生存,中位生存时间42个月。结论:长期随访数据显示,成人肾母细胞瘤的预后较差,较早的肿瘤分期及手术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是患者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MS瘤 外科手术 预后 随访研究 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转移规律的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叶京明 万远廉 +3 位作者 刘玉村 王振军 郭宏杰 黄珊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 :通过对临床资料的总结 ,分析直肠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的转移规律 ,并探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在直肠癌手术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复习文献对我院 1995年 1月至 2 0 0 0年 3月 95例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的... 目的 :通过对临床资料的总结 ,分析直肠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的转移规律 ,并探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在直肠癌手术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复习文献对我院 1995年 1月至 2 0 0 0年 3月 95例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的直肠癌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转移率为 14 .7%。肿瘤位于腹膜反折以上 ,分化程度为低分化 ,病理结果为黏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肿瘤浸润深度达到 pT3 和 pT4期的直肠癌病人 ,其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转移的病人 5年生存率为2 5 .0 % ,而阴性者为 78.6 %。结论 :瘤位于腹膜反折以上 ,低分化 ,术前病理结果为黏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 ,浸润深度达到 pT3 和 pT4期 ,是影响直肠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 ,在直肠癌根治手术中 ,应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 ,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肠系膜下动脉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建新 林增茂 +1 位作者 姚宏伟 万远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并分析其阳性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二步法(EnVision)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1例乳腺癌组织中TF和MMP-9的表达情况并分析...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并分析其阳性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二步法(EnVision)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1例乳腺癌组织中TF和MMP-9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随访资料。结果:TF和MMP-9在71例乳腺癌组织中染色阳性率分别为43.7%和42.3%。K-M法单因素分析显示其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提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的预后因子,而TF、MMP-9不能作为独立预后因子(P>0.05)。结论:TF和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较高,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组织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因子/凝血因子Ⅶ在大肠癌中的异位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汤坚强 樊庆 +6 位作者 万远廉 刘玉村 汪欣 吴涛 潘义生 吴问汉 朱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1-536,共6页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Ⅶ,FⅦ)和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对FⅦ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Ⅶ,FⅦ)和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对FⅦ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Ⅶ和TF基因在45例结直肠癌患者癌及相应癌旁正常黏膜的表达。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FⅦ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存在异位高表达现象,癌旁正常黏膜不表达FⅦ蛋白;(2)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实FⅦ蛋白定位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和胞膜,大肠癌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的F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3%,40.0%,64.7%及80.0%(P=0.001);(3)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显示大肠癌肝转移组FⅦmRNA表达明显高于非转移组,肝转移组表达量为5.33±2.88,无转移组为1.47±0.51(P=0.03),FⅦ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关,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FⅦ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呈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8(P=0.03);(4)TF mRNA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TNM分期均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肝转移的因素,结果表明TF表达是肝转移发生的重要因素(P=0.001)。结论:大肠癌组织可异源性地表达和分泌FⅦ,TF高表达是大肠癌发生肝转移的重要因素,肿瘤细胞周围高FⅦ的微环境可能促进大肠癌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凝血致活酶 因子Ⅶ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