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应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2
1
作者 石健 王彬 刘荫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77-880,共4页
目的探讨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应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诊断乳腺疾病的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6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双侧乳腺检查,并采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进行评价。对超声评价BI-RADS3~5级的62例患者(共79个病灶... 目的探讨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应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诊断乳腺疾病的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6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双侧乳腺检查,并采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进行评价。对超声评价BI-RADS3~5级的62例患者(共79个病灶)对照组织病理学分析不同BI-RADS分级乳腺病变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并探讨其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关系。结果79个病灶中,BI-RADS3级29个,组织病理学证实良性22个(75.86%),恶性7个(24.14%);BI-RADS4级23个,组织病理学证实良性3个(13.04%),恶性20个(86.96%);BI-RADS5级27个,组织病理学证实良性为0(0),恶性27个(100%)。应用BI-RADS分级标准进行评价,BI-RADS分级3~5级乳腺病灶在边缘、边界、后方回声、周围组织改变、钙化、病变内有无血管、血流阻力指数及有无特殊病例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乳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应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对乳腺疾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BI—RADS分级诊断标准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世界吡咯替尼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2
2
作者 宋国红 李惠平 +10 位作者 邸立军 严颖 姜晗昉 徐玲 万冬桂 李瑛 王墨培 肖宇 张如艳 冉然 王环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4-260,共7页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中口服吡咯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接受以口服吡咯替尼为治疗基础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结果:72例...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中口服吡咯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接受以口服吡咯替尼为治疗基础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结果:72例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69例(95.8%)在复发转移阶段和/或(新)辅助治疗阶段曾行抗HER2靶向治疗;61例(84.7%)在复发转移阶段接受过抗HER2靶向治疗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56例(77.8%),拉帕替尼36例(50.0%),T-DM14例(5.6%)。72例患者中接受吡咯替尼联合化疗(±曲妥珠单抗)62例(86.1%),吡咯替尼联合内分泌治疗(±曲妥珠单抗)6例(8.3%),吡咯替尼(±曲妥珠单抗)4例(5.6%)。7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1例(1.4%),部分缓解18例(25.0%),疾病稳定41例(56.9%),疾病进展12例(16.7%)。客观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26.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7.6个月(95%CI:5.5~9.7个月)。36例曾接受过拉帕替尼治疗的患者中,吡咯替尼治疗的中位PFS为7.9个月(95%CI:4.1~11.7个月),15例脑转移患者中,吡咯替尼治疗的中位PFS为6.0个月(95%CI:2.2~9.8个月)。吡咯替尼相关的主要毒副反应为腹泻,共57例(79.2%),1~2级者48例(66.7%),3级者9例(12.5%)。结论:以吡咯替尼为基础的方案能够有效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包括拉帕替尼治疗失败及脑转移的患者,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替尼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乳腺肿瘤 曲妥珠单抗 拉帕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与争议 被引量:22
3
作者 江泽飞 徐兵河 +7 位作者 邵志敏 沈镇宙 杨名添 王永胜 刘荫华 段学宁 胡夕春 Angelo DiLeo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72-776,共5页
2013年4月,上海举行“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高峰论坛”专家讨论环节,与会的400名乳腺癌专业医师就目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若干热点问题投票表决,文中问题后具体选项所列百分比为现场投票结果。讨论由江泽飞教授主持,徐兵河、邵志敏、沈镇... 2013年4月,上海举行“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高峰论坛”专家讨论环节,与会的400名乳腺癌专业医师就目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若干热点问题投票表决,文中问题后具体选项所列百分比为现场投票结果。讨论由江泽飞教授主持,徐兵河、邵志敏、沈镇宙、杨名添、王永胜、刘荫华、段学宁、胡夕春教授和来自意大利的Angelo DiLeo教授作为特邀点评嘉宾,共同讨论了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热点问题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表决结果,现整理如下,供各位同道参考。1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治疗 专家讨论 乳腺癌 循证医学证据 术后辅助治疗 高峰论坛 专业医师 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JCC第8版乳腺癌预后分期重大更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4
作者 周斌 辛灵 +5 位作者 程元甲 刘倩 徐玲 叶京明 段学宁 刘荫华 《协和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35-238,共4页
随着肿瘤相关研究的深入以及基因检测技术在临床应用水平的进步,肿瘤综合诊治理念已经在细化解剖学分期、精确掌握宏观肿瘤负荷的基础上跨越至分析肿瘤生物学特性、研发靶向治疗药物的新阶段。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 随着肿瘤相关研究的深入以及基因检测技术在临床应用水平的进步,肿瘤综合诊治理念已经在细化解剖学分期、精确掌握宏观肿瘤负荷的基础上跨越至分析肿瘤生物学特性、研发靶向治疗药物的新阶段。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8版乳腺癌分期系统专家委员会依据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及组织学分级4项生物标志物及多基因检测信息,首次建立了全新的乳腺癌预后分期评价系统。其优先采用预后分期系统进行评价的临床推荐原则,将成为人类与癌症抗争史上重大的革命性事件。癌症分期体系从宏观解剖学到微观病理学,并逐渐加入多基因检测信息,标志着肿瘤治疗从群体治疗到分类治疗的进步,并推动乳腺癌诊治进入个体化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AJCC癌症分期系统 预后分期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组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蛋白酶激活受体-2的表达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建新 林增茂 +1 位作者 段学宁 刘荫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5-199,共5页
背景与目的: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是影响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重要因子,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inaseactivated receptor-2,PAR-2)是二者之间的介导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 背景与目的: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是影响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重要因子,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inaseactivated receptor-2,PAR-2)是二者之间的介导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组织中TF、PAR-2和MMP-9表达的变化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5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TF、PAR-2和MMP-9的表达,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其表达的变化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85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病理完全缓解率(G5)为8.3%,其他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TF、PAR-2和MMP-9阳性率均降低,其中MMP-9显著降低(P<0.05)。新辅助化疗后,MMP-9表达阳性减弱的患者病理疗效显著好于阳性增强者(P<0.05);TF、MMP-9由阳性转为阴性患者的病理疗效显著好于由阴性转为阳性患者(P<0.05)。PAR-2的改变则与病理疗效无显著关系。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TF、MMP-9的阳性表达降低与病理缓解率相关,有助于判断新辅助化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组织因子 蛋白酶激活受体-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解读 被引量:8
6
作者 叶京明 徐玲 刘荫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9期30-32,共3页
前哨淋巴结活检已经成为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分期的首选手术方式。为了规范国内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实践,《中国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对前哨淋巴结活检的适应证、禁忌证、示踪方法及示踪剂选择、活检时... 前哨淋巴结活检已经成为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分期的首选手术方式。为了规范国内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实践,《中国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对前哨淋巴结活检的适应证、禁忌证、示踪方法及示踪剂选择、活检时机、不同前哨淋巴结状态的后续处理等方面的问题做出了详细的指导,本文对指南相关推荐意见及循证医学证据做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低表达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17
7
作者 朱晓娟 张虹 +4 位作者 张爽 李东 李鑫 徐玲 李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253,共11页
目的:新型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抗体偶联药物临床试验的成功,使HER2低表达乳腺癌是否将成为新的乳腺癌类型而受到关注。本研究分析比较HER2低表达与HER2零表达两组乳腺癌患者间的临床... 目的:新型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抗体偶联药物临床试验的成功,使HER2低表达乳腺癌是否将成为新的乳腺癌类型而受到关注。本研究分析比较HER2低表达与HER2零表达两组乳腺癌患者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数据,探讨其临床生物学上的差异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收治的1250例女性原发性非转移性乳腺癌中,969例HER2阴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为0、1+、2+,且荧光原位杂交未扩增),分析其中HER2低表达(1+或2+且荧光原位杂交未扩增)和HER2零表达(0分)两组患者间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预后评价,采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69例HER2阴性乳腺癌中,HER2低表达者606例(62.54%)、HER2零表达者363例(37.46%)。与HER2零表达组相比,HER2低表达组的N分期(P=0.001)和TNM分期更高(P=0.044),非特殊型组织学类型占比(82.7%vs.79.1%,P=0.009)和组织学分级更高(P=0.048),激素受体阳性率偏高(83.2%vs.75.2%,P=0.003),Ki-67增殖指数>30%者的比例偏低(30.4%vs.36.6%,P=0.044)。两组间DFS及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9例患者中,激素受体阳性777例,激素受体阴性(即三阴性乳腺癌)192例。激素受体阳性的777例中,HER2低表达504例(64.9%),HER2零表达273例(35.1%),两组比较,HER2低表达组的发病年龄小(P=0.016),未绝经者占比高(P=0.029),淋巴结受累更多(P=0.002),TNM分期更高(P=0.031),小叶癌和黏液癌组织学类型较少见(3.6%vs.7.3%,4.8%vs.10.6%,P<0.001),D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2例激素受体阴性(三阴性乳腺癌)中,HER2低表达102例(53.1%),HER2零表达90例(46.9%),两组比较,HER2低表达组的发病年龄大(P=0.001),未绝经所占比例低(P=0.029),组织学分级更低(P<0.001),Ki-67增殖指数更低(P<0.001),雄激素受体阳性率高(58.8%vs.34.4%,P<0.001),DFS比较好(P=0.038),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R2低表达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约一半的比例,发病远高于HER2阳性乳腺癌,其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异质性,激素受体表达状态对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临床生物学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低表达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跃 张爽 +6 位作者 张虹 梁丽 徐玲 程元甲 段学宁 刘荫华 李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3-862,共10页
目的:探讨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ormone receptor-positive/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negative,HR+/HER2-)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 目的:探讨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ormone receptor-positive/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negative,HR+/HER2-)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连续诊治的3035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对临床病理信息完善的HR+/HER2-患者的重要临床病理参数及其预后意义进行分析。结果:1920例(63.26%)HR+/HER2-乳腺癌患者中资料完善者1624例,其中124例(7.64%)出现复发转移,63例死于该病,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3.0%及92.6%。pT1及2期占92.80%,pN0期占69.03%;组织学非特殊型占89.66%,分级1、2、3级分别为30.11%、55.60%和14.29%;ER阴性、低表达、高表达患者分别占1.60%、2.09%、96.31%,PR阴性、低表达、高表达分别占6.83%、10.47%、82.70%;Ki67指数<10%、≥10%且<20%、≥20%者分别占19.52%、32.02%和48.46%。预后及生存分析显示,pT1期复发转移风险较pT3组低,pT2和pT3组较pT1组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短,易复发转移;pN0、pN1及pN2期复发转移风险均较pN3期低,与DFS呈负相关;组织学1及2级复发转移风险较3级低,与DFS呈负相关;Ki67指数≥20%更易复发转移。ER在HR+/HER2-乳腺癌中预后意义不明显,但PR阴性和低表达更易复发转移,生存分析显示,PR表达水平<10%患者的D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最短,10%~60%次之,>60%最长。124例复发转移者以骨转移多见(55例,44.35%),而肝转移者(30例,24.20%)预后最差。结论:本研究表明,pT分期、pN分期、组织学分级、HR表达水平、Ki67指数等临床病理参数是HR+/HER2-乳腺癌的重要预后因素,但意义有所不同,其中pN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独立预后价值,PR阳性表达水平具有重要预后和风险预测价值,随PR表达水平升高(<10%、10%~60%、>60%),DFS及OS递增,复发转移风险递减,PR表达>60%者DFS及OS最长,复发转移风险最低,PR危险性分层具有独立预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复发 局部 肿瘤转移 受体 孕酮 受体 雌激素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治疗相关子宫内膜安全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被引量:11
9
作者 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妇科内分泌与生育力促进专委会 +3 位作者 段学宁 白文佩 杨慕坤 顾蓓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72-677,共6页
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后需接受内分泌治疗,时间为5~10年。其中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SERMs)是乳腺癌患者,尤其是绝经前患者内分泌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他莫昔芬(tamoxifen,TAM)是SERMs... 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后需接受内分泌治疗,时间为5~10年。其中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SERMs)是乳腺癌患者,尤其是绝经前患者内分泌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他莫昔芬(tamoxifen,TAM)是SERMs类药物的代表,在乳腺组织中表现为拮抗作用,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发育,而对子宫内膜的作用是弱雌激素样效应。长期使用标准剂量的TAM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浸润性癌及子宫肉瘤等疾病相关。为了防控在内分泌治疗期间发生的妇科疾病,尤其是使用SERMs类药物的乳腺癌患者,应该有妇科医师共同参与内分泌治疗期间的随访,加强监测与风险管控。首先,接受SERMs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在用药前需充分知情同意,告知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甚至子宫内膜浸润性癌和子宫肉瘤的发生风险。其次,在随访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高危因素、妇科相关临床表现进行分层监管。最后,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患者推荐行宫腔镜检查以及诊断性刮宫术。综上,对于使用SERMs类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筛查妇科疾病与管控相关并发症,应做到尽早识别高危人群,定期监测妇科临床症状,适时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子宫内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