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虫性外激素嗅觉过程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1
作者 景键 吴才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88-192,共5页
本文从外周、中枢和行为三个不同层次,探讨昆虫对性外激素感受的嗅觉过程。通过对大量昆虫的性外激素组分化学结构鉴定,以及结构一活性关系的研宄,促进了对嗅觉机制的了解。对于嗅觉中枢过程的了解是很初步的,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性外激素 嗅觉 神经生物学 昆虫
全文增补中
北京鸭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分离纯化和性质 被引量:7
2
作者 余瑞元 王楠 徐长法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75-481,共7页
采用氯仿—乙醇分级分离,丙酮沉淀以及DE-32纤维素柱层析的方法,从北京鸭红细胞中分离得到纯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4升鸭血红细胞的SOD制品总活力为375,400u,比活力为13,410u/mg蛋白,回收率为64%。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 采用氯仿—乙醇分级分离,丙酮沉淀以及DE-32纤维素柱层析的方法,从北京鸭红细胞中分离得到纯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4升鸭血红细胞的SOD制品总活力为375,400u,比活力为13,410u/mg蛋白,回收率为64%。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制品呈淡蓝绿色,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为258nm。测得该酶分子量为32,000,亚基分子量为16,000。该酶亚基由1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不含色氨酸,并测得它的N—末端氨基酸为丙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鸭 红细胞 SOD 分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鸭腔上囊的研究Ⅸ.胚胎后期及胚后腔上囊的发育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吉龙 王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41-647,共7页
对北京鸭26日胚、胚后3周龄、7周龄、10周龄、12周龄和16周龄的腔上囊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北京鸭26日胚、胚后3周龄和12周龄是腔上囊及其淋巴上皮滤泡发育的3个代表性阶段。26日胚腔上囊组织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胚后3周龄腔上囊进... 对北京鸭26日胚、胚后3周龄、7周龄、10周龄、12周龄和16周龄的腔上囊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北京鸭26日胚、胚后3周龄和12周龄是腔上囊及其淋巴上皮滤泡发育的3个代表性阶段。26日胚腔上囊组织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胚后3周龄腔上囊进入发育高峰。胚后12周龄腔上囊出现退化。综合分析光镜和电镜的观察结果,以及不同分化阶段淋巴细胞的数量统计,表明胚胎后期及胚后腔上囊发育过程中,分化早期的前淋巴母细胞和淋巴母细胞在细胞群中的优势逐渐被分化晚期的中淋巴细胞和分化成熟的小淋巴细胞的优势所代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上囊 淋巴细胞 分化 北京鸭 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家蝇(Musca domestica L.)乙酰胆碱酯酶(AChE)动力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俭美 李松岗 李令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99-504,共6页
实验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家蝇种群以及实验室敏感系和用残杀威选育的抗性种群中,其乙酰胆碱酯酶(AChE)对乙酰硫代胆碱的米氏常数(K_m)值最大相差4倍,最大反应速度(V_(max))相差近8倍。敌百虫与家蝇AChE的双分子速率常数(Ki)值,农大敏感... 实验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家蝇种群以及实验室敏感系和用残杀威选育的抗性种群中,其乙酰胆碱酯酶(AChE)对乙酰硫代胆碱的米氏常数(K_m)值最大相差4倍,最大反应速度(V_(max))相差近8倍。敌百虫与家蝇AChE的双分子速率常数(Ki)值,农大敏感品系(SA)为7.41×10~4(L/mol,分^(-1)),而北京宜武种群AChE的Ki值仅为5.13×10~2,相差达144倍,崇文、密云和回龙观种群AChE的Ki值和SA品系相比,差异也在10倍以上,说明北京地区家蝇AChE对敌百虫的敏感度明显降低了。这些家蝇种群的AChE对敌百虫的亲合力(解离常数Kd)和SA品系相比,宜武种群相差近2890倍,其它种群也相差50倍以上,而磷酸化速率常数(k_2)则相差不大,说明北京地区家蝇对敌百虫的敏感度降低是由于解离常数—Kd值的改变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乙酰胆碱酯酶 敌百虫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家蝇抗药性与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俭美 李令媛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6,共6页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抗性水平种群的羧酸酯酶活性与其对拟除虫菊酯的抗性程度明显相关.北京崇文区、宣武区和密云等地区的家蝇种群以及用残杀威选育的种群和用残杀威、7504、溴氰菊酯选育后合并的种群,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抗性水平种群的羧酸酯酶活性与其对拟除虫菊酯的抗性程度明显相关.北京崇文区、宣武区和密云等地区的家蝇种群以及用残杀威选育的种群和用残杀威、7504、溴氰菊酯选育后合并的种群,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明显高于农大敏感品系(SA),最多相差近10倍,但是用溴氰菊酯选有的种群和用残杀威选育后加敏感品系稀释的种群,MFO活性没有明显的提高。说明MFO活性的提高与家蝇对残杀威的抗性有密切关系,而与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关系次之。抗性家蝇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对敌百虫的敏感度明显低于SA品系的AchE,说明AchE的敏感度降低是家蝇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机制之一。酸性磷酸酯酶、碱性磷酸酯酶以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在不同家蝇种群中没有明显差异,说明这三个酶系可能与家蝇的抗药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抗药性 杀虫剂 胆碱酯酶 多功能氧化酶 谷胱甘肽转移酶 羧酸酯酶 磷酸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性激素诱发北京鸭输卵管蛋白分泌腺细胞分化的超微结构变化
6
作者 马继霞 马淑芳 吴鹤龄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2期88-93,共6页
在已稀雌酚作用下,当剂量达到每克体重15.9微克时,20日龄雏鸭输卵管的长度、宽度明显大于未经处理的对照组。蛋白分泌部的管壁及粘膜层明显增厚。嵴的数量增多、高度增大。超微结构观察表明:粘膜上皮细胞及各种细胞器发育良好。管腺发... 在已稀雌酚作用下,当剂量达到每克体重15.9微克时,20日龄雏鸭输卵管的长度、宽度明显大于未经处理的对照组。蛋白分泌部的管壁及粘膜层明显增厚。嵴的数量增多、高度增大。超微结构观察表明:粘膜上皮细胞及各种细胞器发育良好。管腺发达且出现了与产卵鸭输卵管蛋白分泌部明显相似的A、B、D三种类型的腺细胞。第四种C型细胞不够典型也较为少见。20日龄对照组雏鸭输卵管观察结果与实验组完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鸭 雌性激素 超微结构 诱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鸭血清IgM及其抗血清的提纯和腔上囊中B淋巴细胞IgM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扈启宽 许旭 +2 位作者 王素云 王承春 潘其丽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728-734,共7页
从未经超免的正常北京鸭血清中分离纯化鸭IgM,制备了兔抗鸭IgM抗血清,并进一步用鸭IgG进行了亲和纯化。本研究还试将此抗血清用于免疫荧光法对北京鸭胚胎后期腔上囊B淋巴细胞发育中IgM的表达进行了初步观察。
关键词 北京鸭 腔上囊 B细胞 I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鸭腔上囊的研究——Ⅶ.B淋巴细胞分化的免疫球蛋白表达
8
作者 罗茜 王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720-727,共8页
应用兔抗鸭IgM和5.7S IgG血清,以间接免疫荧光法研究北京鸭腔上囊中B淋巴细胞的分化,得到以下结果:(1)B淋巴细胞表面和胞质免疫球蛋白出现的时间:胚胎11天,CIgM;胚胎15天SIgM;胚胎18天 SIgG;胚胎21天CIgG。(2)B淋巴细胞分化可分为3个阶... 应用兔抗鸭IgM和5.7S IgG血清,以间接免疫荧光法研究北京鸭腔上囊中B淋巴细胞的分化,得到以下结果:(1)B淋巴细胞表面和胞质免疫球蛋白出现的时间:胚胎11天,CIgM;胚胎15天SIgM;胚胎18天 SIgG;胚胎21天CIgG。(2)B淋巴细胞分化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胚胎11~15天),CIgM^+淋巴干细胞分化为SIgM^+前淋巴母细胞;第2阶段(胚胎15~21天),SIgM^+前淋巴母细胞分化为SIgM^+、SIgG^+淋巴母细胞;第3阶段(胚胎21~28天孵出),SIgG^+淋巴母细胞分化为中、小淋巴细胞,并开始从腔上囊迁出。(3)北京鸭腔囊中B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与鸡具有平行的时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鸭 腔上囊 B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鸭腔上囊的研究Ⅵ.无淋巴类细胞腔上囊上皮的的培养
9
作者 秦小强 李秀芬 王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740-747,共8页
本实验进行了北京鸭28天胚胎腔上囊的体外培养,对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系统观察,并结合培养材料的碱性磷酸酶(ALP)定位以及α-乙酸萘酯酶(ANAE)同功酶分析,讨论了与Eerola雏鸡腔上囊上皮培养实验的异同,不同上皮在培养时的异质性与起源的... 本实验进行了北京鸭28天胚胎腔上囊的体外培养,对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系统观察,并结合培养材料的碱性磷酸酶(ALP)定位以及α-乙酸萘酯酶(ANAE)同功酶分析,讨论了与Eerola雏鸡腔上囊上皮培养实验的异同,不同上皮在培养时的异质性与起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北京鸭28天胚胎腔上囊的体外培养是获取无淋巴类细胞腔上囊上皮的可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鸭 腔上囊 无淋巴类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毛虫雄蛾触角毛状感受器的细微结构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善干 马淑芳 +1 位作者 付宏兰 陈德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12,共5页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雄蛾有一对羽毛状触角。在触角鞭节的每对侧枝的内侧(迎风面)着生许多毛状感受器。每个毛状感受器由几丁质表皮毛及位于其下的三个感觉神经原和三个呈同心排列的...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雄蛾有一对羽毛状触角。在触角鞭节的每对侧枝的内侧(迎风面)着生许多毛状感受器。每个毛状感受器由几丁质表皮毛及位于其下的三个感觉神经原和三个呈同心排列的辅助细胞──鞘原细胞、毛原细胞和膜原细胞构成。几丁质表皮毛上有许多孔。毛腔内充满感受器淋巴液。感觉神经原发出的树状突伸入毛腔,浸浴于感受器淋巴液内。这些结构特征表明它是一种司嗅觉的化学感受器。雄蛾终生不取食,推断它的嗅觉感受器主要用以感受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蛾 触角 毛状感受器 细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蜚蠊灭菌肽的诱导及初步分离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然 陈濂生 张宗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13,共7页
昆虫经诱导盾产生灭菌肽的研究近年来已有很大进展,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绝大多数都是以有翅亚纲内生翅类鳞翅目(主要是蚕类)昆虫和少数双翅目昆虫为材料。本文首次以有翅亚纲外生翅类蜚蠊目的美洲蜚蠊(Ptriplaneta americana L.)为实... 昆虫经诱导盾产生灭菌肽的研究近年来已有很大进展,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绝大多数都是以有翅亚纲内生翅类鳞翅目(主要是蚕类)昆虫和少数双翅目昆虫为材料。本文首次以有翅亚纲外生翅类蜚蠊目的美洲蜚蠊(Ptriplaneta americana L.)为实验昆虫,用Escherichia coil K_(12) strain D_(31)作诱导源,对不同发育期、不同性别、不同成虫期的蜚蠊进行诱导后,采用含菌培养基平板测活方法,就存在个体数及能产生抗菌物质的个体数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成虫日龄在10天之内的雄性蜚蠊能够产生抗菌物质的个体百分比最高。抗菌物质出现的高峰期是在诱导后第三、四天。用滴滴涕和溴氰菊酯作诱导源对雄性蜚蠊的诱导实验表明,杀虫剂也能诱导蜚蠊产生抗菌物质,而且所诱导产生抗菌物质的活性强度(用抑菌圈直径表示)高于大肠杆菌所诱导的。滴滴涕和溴氰菊酯的重复诱导可提高蜚蠊产生抗菌物质个体百分比。蜚蠊经诱导后产生的抗菌物质具有广谱性,对苏云金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及绿脓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对大肠杆菌D_(31)、大肠杆菌、粘质沙雷氏杆菌和溶壁微球菌等有较弱的抗菌活性。用肽类物质的指纹图谱法分离蜚蠊血淋巴抗菌物质,发现经诱导后血淋巴中确有新的肽类物质产生,该物质具抗菌活性,用DABITC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蜚蠊 抗菌肽 诱导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楝素对粘虫幼虫拒食作用的电生理学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罗林儿 廖春燕 周培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57-262,共6页
1×10^(-4)g/ml川楝素溶液能诱发记录到粘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下颚瘤状体栓锥感器的传入发放。其发放频率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并可引起几个感受器细胞的爆发性发放。若用1×10^(-4)g/ml川楝素溶液处理栓锥感器,则经过... 1×10^(-4)g/ml川楝素溶液能诱发记录到粘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下颚瘤状体栓锥感器的传入发放。其发放频率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并可引起几个感受器细胞的爆发性发放。若用1×10^(-4)g/ml川楝素溶液处理栓锥感器,则经过一段时间后,能抑制粘虫幼虫侧栓锥感器对10mmol/L蔗糖和中栓锥感器对50mmol/L肌醇的诱发反应。用二硫苏糖醇及川楝素的混合液处理上述感器,则能解除川楝素的抑制效应。对川楝素作为拒食剂对昆虫化学感受器的可能作用方式作了初步探讨。对其拒食效应与活乐木醛作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下颚栓锥感器 川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性外激素分泌腺的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善干 张玉华 +1 位作者 任世珍 陈德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84-187,共4页
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雌蛾的性外激素分泌腺是一个完整的上皮环,位于第八、九腹节之间。羽化2天雌蛾的腺体细胞方形,比未分化的上皮细胞大。腺体拆皱,表面密布小毛,小毛无孔。表皮可分二层:... 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雌蛾的性外激素分泌腺是一个完整的上皮环,位于第八、九腹节之间。羽化2天雌蛾的腺体细胞方形,比未分化的上皮细胞大。腺体拆皱,表面密布小毛,小毛无孔。表皮可分二层:上表皮和内表皮。上表皮致密,较薄,厚度均匀。内表皮厚度有变化,较厚,由12-14层呈螺旋状徘列的几丁微丝组成,有上皮丝穿入,构成孔道。顶部细胞膜组成微绒毛,底部细胞膜有内折。细胞质内有粗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高尔基氏复合体、脂肪滴、糖原及线粒体等细胞器。大的细胞核位于中下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性外激素分泌腺 组织学 细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学异构体组成的氯氰菊酯对敏感及抗性家蝇的神经电生理学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文吉 钱洪 +1 位作者 程会文 周培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57-265,共9页
采用敏感家蝇(MuscadomesticavicinaL.)及由5种不同光学异构体组成的氯氰菊酯选育的抗性家蝇中胸足离体标本,观测五种药剂对足感觉神经纤维冲动发放的影响。各种异构体组成的氯氰菊酯均可引起感觉神经纤维发... 采用敏感家蝇(MuscadomesticavicinaL.)及由5种不同光学异构体组成的氯氰菊酯选育的抗性家蝇中胸足离体标本,观测五种药剂对足感觉神经纤维冲动发放的影响。各种异构体组成的氯氰菊酯均可引起感觉神经纤维发放的增加,然后逐渐降低,直至完全阻断。以阻断时间和加药剂量为参数,求出神经敏感度。结果表明:五种药剂作用于敏感家蝇的神经敏感度与室内生物测定的LD50值(μg/头)无相关性,而与供试药剂中反α体与顺α体的比例有关,反α体所占比例越多的药物,神经敏感度越高。抗性家蝇的神经敏感度与敏感家蝇相比大幅度下降,可以认为神经敏感度降低是家蝇对氯氟菊酯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抗性家蝇中,氯氰菊酯品系(RC1)的抗生水平最高,但它的神经敏感度较其它抗性品系也高,由此推测,RC1的抗性机制与其它品系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异构体 氯氰菊酯 家蝇 神经电生理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电镜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腺病毒DNA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定位 被引量:8
15
作者 焦仁杰 于文斗 +1 位作者 丁明孝 翟中和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81-87,共7页
以Biotin标记的dATP(Bio-7-dATP)通过缺刻翻译(Nick Translation)制备腺病毒的基因组探针,建立了电镜原位杂交技术,并研究腺病毒感染的HeLa细胞内病毒DNA的分布。结果表明,免疫胶体金颗粒特异地标记在腺病毒感染的细胞核内,并且在核内... 以Biotin标记的dATP(Bio-7-dATP)通过缺刻翻译(Nick Translation)制备腺病毒的基因组探针,建立了电镜原位杂交技术,并研究腺病毒感染的HeLa细胞内病毒DNA的分布。结果表明,免疫胶体金颗粒特异地标记在腺病毒感染的细胞核内,并且在核内呈区域性分布。整装抽提后的细胞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出,胶体金颗粒呈族状马串珠状结合在核骨架上,从而在形态学上证实了腺病毒DNA与核骨架的紧密结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镜 分子杂交 腺病毒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抗药性的治理策略:一个数学模型的提出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松岗 张宗炳 杨俭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1-27,共7页
本文用计算机模型分析及评价了昆虫抗药性的三种治理策略:顺序轮用,“高杀死”策略及棋盘式用药。假设昆虫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特性:如抗性为单基因,单抗性,抗性基因为半显性,两性生殖,昆虫有扩散习性,感性系在不施药情况下有微弱的适应优... 本文用计算机模型分析及评价了昆虫抗药性的三种治理策略:顺序轮用,“高杀死”策略及棋盘式用药。假设昆虫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特性:如抗性为单基因,单抗性,抗性基因为半显性,两性生殖,昆虫有扩散习性,感性系在不施药情况下有微弱的适应优势等。分析了用不同剂量造成的不同的死亡率,不同的反选择作用,不同的基因稀释作用等情况对三个策略的影响。结果显示出,在这些情况下,用3—5种杀虫剂隔代顺序轮用加上微弱的反选择作用是最为有效的。“高杀死”策略加上一定的稀释作用也极为有效。棋盘式用药在特殊情况下才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抗药性 治理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蜂三个品系间的基因差异 被引量:7
17
作者 关迎辉 李绍文 +1 位作者 李举怀 陈盛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用聚丙烯酸胺凝胶等电聚焦(IEF)电泳对意蜂(Apismellifera ligustica)三个品系(浙农大A系,湖北意峰和引进的原意蜂)的成年工蜂进行了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的测定。它们的MDH图谱均有三个... 用聚丙烯酸胺凝胶等电聚焦(IEF)电泳对意蜂(Apismellifera ligustica)三个品系(浙农大A系,湖北意峰和引进的原意蜂)的成年工蜂进行了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的测定。它们的MDH图谱均有三个区带(MDHI、MDHⅡ和MDHⅢ),其中MDHⅡ是由三个等位基因(a、b、c)编码的,应有六种基因型(a/a、b/b、c/c、a/b、b/c和a/c),但本实验室测定的360余头个体中,均未出现b/b型.浙农大A系出现了除b/b型以外的其它五种基因型,而其它两个品系都仅出现了c/c,a/c和b/c等三种基因型。对结果进行独立性检验,浙农大A系的MDHⅡ的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以及杂合度等与其它两个品系均有很显著的差异,这说明它与这两个品系已有了相当程度的遗传分化,因此,这个结果可以为浙农大A系的建立提供一个遗传和生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蜂 苹果酸脱氢酶 等位基因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老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变化及6-BA延缓衰老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宋纯鹏 梅慧生 储钟稀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700-706,共7页
观测了离体小麦叶片衰老进程中685nm光诱导荧光动力学的变化,发现曲线的第二峰首先消失,F_v(F_p-F_t)、F_p-F_t和F_v/F_o比值迅速下降,达最大荧光P点的时间缩短。推测衰老叶片中PQ分子数目的减少是光合能力丧失的主要原因。用6-BA处理叶... 观测了离体小麦叶片衰老进程中685nm光诱导荧光动力学的变化,发现曲线的第二峰首先消失,F_v(F_p-F_t)、F_p-F_t和F_v/F_o比值迅速下降,达最大荧光P点的时间缩短。推测衰老叶片中PQ分子数目的减少是光合能力丧失的主要原因。用6-BA处理叶片,阻止了F_v和F_v/F_o比值的下降,与对照相比,衰老第三天仍保持第二峰;此外,核黄素使第二峰消失,而核黄素+BA与BA效果相似;同时叶片衰老时SOD活性的下降和膜脂过氧化作用均被延缓,据此探讨了BA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延缓叶片衰老的可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衰老 叶绿素 荧光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元放电的在体多通道同步记录技术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锦琰 罗非 韩济生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6-358,共3页
中枢神经元放电的在体多通道同步记录技术是采用细胞外记录的方法来监测神经元群的同步电活动。该系统包括微电极阵列 (microarray)、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应用这一技术可以同步记录多个脑区的大量神经元的电活动 ,研究不同脑区的神经... 中枢神经元放电的在体多通道同步记录技术是采用细胞外记录的方法来监测神经元群的同步电活动。该系统包括微电极阵列 (microarray)、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应用这一技术可以同步记录多个脑区的大量神经元的电活动 ,研究不同脑区的神经元放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 ,进而通过分析神经元的放电模式来研究大脑对外部事件的编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群 多通道记录技术 微电极 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剂混用方法——抗性治理的一种策略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松岗 张宗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80-286,共7页
本文根据种群遗传学的基本原理,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定量比较了合理混用、轮用、棋盘式使用等用药策略对害虫抗性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半显性遗传,两性繁殖的害虫来说,在较有利的条件下合理混用与轮用效果基本一致,而优于棋盘... 本文根据种群遗传学的基本原理,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定量比较了合理混用、轮用、棋盘式使用等用药策略对害虫抗性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半显性遗传,两性繁殖的害虫来说,在较有利的条件下合理混用与轮用效果基本一致,而优于棋盘式用药;在条件不利(抗性基因初始频率高,稀释作用小等)时,合理混用的方法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因此合理混用是一种有希望的抗性治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药性 杀虫剂 合理混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