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模式探索及实践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李丽丽 李文秀 栾胜基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6-169,193,共5页
传统的政府主导型环境管理模式在解决农村内源性污染问题上存在诸多局限,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为农村环境管理开辟了新路径。农村环境自主治理可作为一种新型农村环境管理模式,强调以农户为环境管理主体,具有监管成本低、信... 传统的政府主导型环境管理模式在解决农村内源性污染问题上存在诸多局限,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为农村环境管理开辟了新路径。农村环境自主治理可作为一种新型农村环境管理模式,强调以农户为环境管理主体,具有监管成本低、信息完整、长效性等优势,其表现实体是农村环境自主治理组织。我国农村环境自主治理组织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农村环保合作社、环保小组和纳入环保规则的村民自治组织,不同组织的制度安排不同。通过实践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环境自主治理组织能较好地解决农村生活垃圾等内源性污染问题;农村环境自主治理组织在解决农业生产污染上作用有限,需借助政府的力量通过界定利益分配边界来解决;农村环境自主治理组织的建立需要考虑当地环境政策背景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文章基于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发展和完善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模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环境 自主治理 制度设计 实践研究 内源性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现代农业转型对中国农业环境保护的启示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文秀 李丽丽 栾胜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0期3003-3005,共3页
在借鉴欧盟经典现代农业转型期理论的基础上,对欧盟和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判断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对我国农业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提出了我国农业转型期的策略。对照我国现阶段的农业政策特点,认... 在借鉴欧盟经典现代农业转型期理论的基础上,对欧盟和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判断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对我国农业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提出了我国农业转型期的策略。对照我国现阶段的农业政策特点,认为我国仍处于现代农业的生产主义时期;以集约化为主要特点的生产主义形式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我国现代农业的转型迫在眉睫;借鉴欧盟农业发展经验,认为我国要顺利完成向农业后生产主义时期的转型,要推进农业内涵式发展、制定农业环境政策,还要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立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型 生产主义 后生产主义 农业环境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P范式的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冉庆凯 栾胜基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3-166,共4页
引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阿兰斯密德开创的状态-结构-绩效(SSP)范式来分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执行绩效。通过对该制度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得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设计所带来的绩效更倾向于占社会总体一少部分的政府与建设单位,占... 引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阿兰斯密德开创的状态-结构-绩效(SSP)范式来分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执行绩效。通过对该制度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得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设计所带来的绩效更倾向于占社会总体一少部分的政府与建设单位,占社会总体绝大多数的公众的环境权益得到的是形式的而非实质的保证,最终导致制度设计与制度目标的背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有效性 SSP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冉庆凯 栾胜基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5-167,171,共4页
随着环境影响评价(EIA)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在全球得到了广泛的建立,其有效性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文章对EIA有效性的概念、研究标准以及研究趋势等三方面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归纳了有效性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指出有效性研究不足之处,以期为推... 随着环境影响评价(EIA)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在全球得到了广泛的建立,其有效性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文章对EIA有效性的概念、研究标准以及研究趋势等三方面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归纳了有效性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指出有效性研究不足之处,以期为推动EIA有效性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有效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转型期的资源环境阶段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汪岚 高薇 栾胜基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0-154,共5页
国内外现有的农业转型理论及研究多是基于社会、经济视角,很少会涉及资源环境,而农业转型发展与资源环境息息相关,研究农业转型期的资源环境特征对协调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制定农业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方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结合... 国内外现有的农业转型理论及研究多是基于社会、经济视角,很少会涉及资源环境,而农业转型发展与资源环境息息相关,研究农业转型期的资源环境特征对协调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制定农业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方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状况和舒尔茨的农业发展理论分析得出我国在1952~1958年间开始进入农业转型期.然后将我国农业转型期分为三个阶段,并详细分析了各农业发展阶段的资源环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型 资源 环境 阶段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用固体燃料及烹调油烟杂环胺排放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宜升 李文秀 +4 位作者 曹美娜 冯凝 何凌燕 黄晓锋 栾胜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96-2204,共9页
模拟了典型固体燃料的民用燃烧及家庭烹饪食用油过程,分别采用烟尘罩稀释采样系统和小型烟尘罩采集烟气.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了5种典型致癌杂环胺的排放特征.估算了2012年杂环胺排放量及不同情景下妇女炊事吸入杂环胺的致... 模拟了典型固体燃料的民用燃烧及家庭烹饪食用油过程,分别采用烟尘罩稀释采样系统和小型烟尘罩采集烟气.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了5种典型致癌杂环胺的排放特征.估算了2012年杂环胺排放量及不同情景下妇女炊事吸入杂环胺的致癌风险.结果表明,秸秆、薪柴、烟煤、无烟煤燃烧2-氨基-3-甲基-9H-吡啶[2,3-b]吲哚(Me Aa C)排放因子均值为5.2~142.9μg/kg、2-氨基-9H-吡啶[2,3-b]吲哚(Aa C)排放因子为0.6~37.8μg/kg,2-氨基-1-甲基-6-苯基咪唑并[4,5-b]吡啶(Ph IP)排放因子为1.5~25.9μg/kg.植物油烹调Me Aa C和2-氨基-3-甲基咪唑并(4,5-f)喹啉(IQ)排放因子均值分别为6.8μg/kg和1.5μg/kg.动物油烹调Me Aa C、2-氨基-3,4-二甲基-3H-咪唑并喹啉(Me IQ)和Aa C排放因子均值分别为6.2μg/kg、2.0μg/kg和1.1μg/kg.秸秆使用分别占Ph IP、Me Aa C和Aa C排放的93.0%、76.2%和76.2%.薪柴使用占Aa C、Me Aa C和Ph IP排放的22.1%、7.7%和4.0%.烟煤使用占Me Aa C、Ph IP和Aa C排放的15.9%、2.8%和1.8%.健康风险评价表明,在缺乏有效排烟的情况下,使用烟煤(哈尔滨)或秸秆炊事的家庭妇女暴露于杂环胺总致癌风险分别为4.60×10^(-5)和1.84×10^(-5),超过EPA建议值.使用薪柴或烟煤(包头)炊事的家庭妇女暴露于杂环胺总致癌风险分别为4.50×10^(-6)和4.31×10^(-6),略高于EPA建议值.使用无烟煤及电能炊事妇女暴露于杂环胺总致癌风险为可忽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环胺 固体燃料 烹调油烟 排放因子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江中游1973-2013年水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廖雅君 徐鹏 +2 位作者 赵晨旭 栾胜基 张宜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5-152,共8页
郁江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中游,作为其最大支流,在当地城镇居民、工农业用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探讨其长时间序列水质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是开展流域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高效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整合西江中游郁江41年间(1973-2013年... 郁江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中游,作为其最大支流,在当地城镇居民、工农业用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探讨其长时间序列水质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是开展流域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高效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整合西江中游郁江41年间(1973-2013年)水质关键参数,包括pH、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氨氮(NH_4^+-N)、亚硝酸盐氮(NO_2^--N)和硝酸盐氮(NO_3^--N)6个水质指标,综合运用模糊综合法和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法开展流域水质评价和趋势验证分析,并结合社会经济指标识别流域主要污染源。研究结果表明,郁江在过去41年间水质总体良好,维持在Ⅰ、Ⅱ类水质之间。其水环境趋势演变可分为两个阶段,1973-2000年间为水质变差阶段,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和"三氮"浓度增加,DO浓度下降,污染源主要为工业污染;2001-2013年间水质呈好转趋势,高锰酸盐指数和NH_4+^-N浓度下降,流域城镇化过程和农业发展成为影响水质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 水质演变 趋势检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