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3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装置及^(14)C测量 被引量:3
1
作者 郭之虞 赵镪 +9 位作者 刘克新 鲁向阳 李斌 汪建军 原思训 陈铁梅 高世君 袁敬琳 李坤 陈佳洱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6,共6页
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装置(PKUAMS)自1991年建丘以来,已开展许多应用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系统介绍PKUAMS装置及其14C测量。
关键词 加速器质谱 AMS PKUAMS 碳14 质谱 北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讨世纪之交的大学物理教育 被引量:2
2
作者 罗蔚茵 赵凯华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物理教育 世纪之交 大学物理 物理课程 物理教学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计算机辅助教学 物理专业 师资培训 计算机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6MV串列静电加速器的运行及其应用
3
作者 陈佳洱 于金祥 +6 位作者 韦伦存 李认兴 巩玲华 李坤 卢希庭 江栋兴 刘洪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01-407,共7页
北京大学6MV串列静电加速器上建成4条束流输运线,加速~1H,^(12)C,^(16)O,^(19)F,^(35)Cl,^(79)Br等离子,并开展物理实验研究。首次利用D(^(12)C,p)^(13)C核反应建立起高灵敏度的氘分析法;利用共振核反应~1H(^(19)F,αγ)^(16)O分析材料... 北京大学6MV串列静电加速器上建成4条束流输运线,加速~1H,^(12)C,^(16)O,^(19)F,^(35)Cl,^(79)Br等离子,并开展物理实验研究。首次利用D(^(12)C,p)^(13)C核反应建立起高灵敏度的氘分析法;利用共振核反应~1H(^(19)F,αγ)^(16)O分析材料中氢的深度分布;用重离子背散射分析超导材料YBa_2Cu_3O_(7-x);用35MeV^(35)Cl和45 MeV^(79)Br的弹性前冲分析不同材料中的轻元素及测定低能重离子的阻止本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串列式加速器 运行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束首次物理实验的探测器系统
4
作者 谭继廉 靳根明 +17 位作者 吴和宇 张金霞 鲍志勤 李存藩 王柱生 李祖玉 王素芳 段利敏 肖志刚 王宏伟 胡佩刚 卢子伟 凤莹 许金兰 江栋兴 华辉 钱涛 李相庆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9-171,共3页
描述了用放射性核束进行首次物理实验所使用的探测器系统的构成及各类探测器的性能,同时给出了该系统用于物理实验所得到的令人满意的在线获取结果。
关键词 放射性核束 物理实验 探测器系统 束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技术在核谱仿真与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李鹏宇 刘松秋 +1 位作者 雷武虎 韩慧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4-517,共4页
介绍了基于图形化编程环境的LabVIEW平台在核谱仿真和处理系统中的应用,该系统具有核谱分布的模拟、平滑处理、寻峰、感兴趣区的计算等一系列功能。
关键词 虚拟技术 核谱仿真 LABVIEW平台 平滑处理 模块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化萃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改玲 彭启秀 高宏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06-409,共4页
测定了P507钾(钠)/仲辛醇/正庚烷体系在不同含水量时的密度、折光率、粘度和电导等性质,并从微乳液的形成、结构和相转变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讨论.
关键词 萃取剂 皂化 物理化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VIEW平台的核物理实验虚拟仪器设计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松秋 曹子雄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82-185,共4页
文章介绍基于LabVIEW平台的核物理实验虚拟仪器的设计方法 ,初步探讨了虚拟仪器技术在核物理科研和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LABVIEW 虚拟仪器 核物理实验 随机脉冲信号发生器 脉冲幅度甄别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表面生成碳化铬的物理机制 被引量:11
8
作者 高巧君 胡毅飞 +2 位作者 林汀 林增栋 彭晓芙 《磨料磨具与磨削》 1991年第1期2-8,共7页
本文用粉末覆盖沉积法在金刚石表面生成了碳化铬。利用X射线及电子衍射结构分析,配合扫描电镜形貌观察,研究了磷化铬生成的动力学及在金刚石表面上生长的物理机制,从而揭示了金刚石表面金属化的机理。
关键词 金刚石 表面金属化 覆盖沉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物理的近代理论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畇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1期73-80,72,共9页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铁磁相变,为了能更好地把临界现象理论应用到高分子结构的问题上;这里再举一个逾渗(Percolation)的例子。逾渗模型是处理强无序和具有随机几何结构系统的一个很好的模型。它讨论相互联结程度随浓度(密度…)的变化。一...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铁磁相变,为了能更好地把临界现象理论应用到高分子结构的问题上;这里再举一个逾渗(Percolation)的例子。逾渗模型是处理强无序和具有随机几何结构系统的一个很好的模型。它讨论相互联结程度随浓度(密度…)的变化。一个系统的浓度在达到某一阈值时,它的性质会发生突然的变化,即有长程联结性出现。我们用一个假想的实验为例来进行解释。图(2)是一个正方形的点阵,代表一电路网络,图中完好的键表示导体单元,两端的粗黑线代表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物理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位置灵敏)充气探测器及其在重离子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10
作者 谭继廉 张金霞 +9 位作者 王素芳 靳根明 邬恩九 张纯 宋明涛 郑纪文 钱兴 江栋兴 华辉 钱涛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12-415,共4页
本文介绍了环形(位置灵敏)充气探测器的结构及性能。在流动的正庚烷气体中得到对252Cf裂变碎片和Thc-c′α粒子的时间分辨分别为400、560ps,对252Cf的能损分辨约30%。同时给出了用于40Ar+159Tb... 本文介绍了环形(位置灵敏)充气探测器的结构及性能。在流动的正庚烷气体中得到对252Cf裂变碎片和Thc-c′α粒子的时间分辨分别为400、560ps,对252Cf的能损分辨约30%。同时给出了用于40Ar+159Tb和40Ar+natAg系统作反应产物测量和鉴别的部分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 位置灵敏 充气探测器 重离子反应 裂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次级束物理实验的低气压多丝室
11
作者 王小兵 谭继廉 +7 位作者 张金霞 卢子伟 叶沿林 江栋兴 李智焕 华辉 李湘庆 陈陶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7-229,共3页
阐述了位置灵敏探测器在核物理实验中的作用,同时详细叙述了低气压多丝室(LP-MWPC)的工作机理及时间、位置特性。描述了用于较高能量轻粒子的次级束实验的LP-MWPC的结构和测试结果,得到ΔX=ΔY=0.7mm的位置分辨。
关键词 次级束物理实验 低气压多丝室 位置灵敏探测器 核物理实验 工作机理 位置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器质谱技术检测细胞中DNA加合物的方法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12
作者 游冬青 邹鲁峰 +6 位作者 陈杞 韩玲 杨平 蔡建明 孙红芳 王海芳 刘元方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2年第2期54-56,共3页
本研究采用加速器质谱技术对体外培养细胞进行化学致癌物——苯并芘及杀灭菊酯的DNA加合物的C的标记示踪研究,建立了DNA加合物的剂量效应关系,并初步探讨了化学致癌物与细胞作用时间与DNA加合物形成关系,建立的该细胞模型可为细胞水平... 本研究采用加速器质谱技术对体外培养细胞进行化学致癌物——苯并芘及杀灭菊酯的DNA加合物的C的标记示踪研究,建立了DNA加合物的剂量效应关系,并初步探讨了化学致癌物与细胞作用时间与DNA加合物形成关系,建立的该细胞模型可为细胞水平的化学致癌的机理的探讨提供有力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器质谱技术 检测 DNA加合物 化学致癌物 体外培养细胞 苯并芘 杀灭菌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现代化的近代物理实验课程
13
作者 吴思诚 王祖铨 +2 位作者 吕斯骅 赵汝光 黄飞虎 《中国大学教学》 1994年第6期40-40,共1页
建设现代化的近代物理实验课程吴思诚,王祖铨,吕斯骅,赵汝光,黄飞虎近几十年来物理学科飞速发展,原来的中级物理实验大纲已不适合教学的需要。为了反映当前物理学科重要领域的发展及实验技术的进步。1978年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始... 建设现代化的近代物理实验课程吴思诚,王祖铨,吕斯骅,赵汝光,黄飞虎近几十年来物理学科飞速发展,原来的中级物理实验大纲已不适合教学的需要。为了反映当前物理学科重要领域的发展及实验技术的进步。1978年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始近代物理实验课程的重建工作。我们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物理实验 物理学科 实验技术 黄飞虎 汝光 大学物理 吴思 实验大纲 勤俭办学 学科专业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物理的近代理论方法
14
作者 黄畇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56-160,共5页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铁磁相变,为了能更好地把临界现象理论应用到高分子结构的问题上;这里再举一个逾渗(Percolation)的例子。逾渗模型是处理强无序和具有随机几何结构系统的一个很好的模型。它讨论相互联结程度随浓度(密度…)的变化。一...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铁磁相变,为了能更好地把临界现象理论应用到高分子结构的问题上;这里再举一个逾渗(Percolation)的例子。逾渗模型是处理强无序和具有随机几何结构系统的一个很好的模型。它讨论相互联结程度随浓度(密度…)的变化。一个系统的浓度在达到某一阈值时,它的性质会发生突然的变化,即有长程联结性出现。我们用一个假想的实验为例来进行解释。图(2)是一个正方形的点阵,代表一电路网络,图中完好的键表示导体单元,两端的粗黑线代表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物理 理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核物理的新发展
15
作者 张焕乔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34-37,共4页
概述了原子核物理发展简况 ,着重介绍了 2 1世纪前期核物理发展趋势 ,即超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研究、原子核内强子和夸克自由度研究、原子核高自旋研究、超重元素合成和放射性核束物理等领域的前景。最后 。
关键词 原子核物理 发展趋势 北大技物系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07(K)-醇-正庚烷-水四组分微乳液体系的结构参数 被引量:18
16
作者 沈兴海 王文清 +2 位作者 王爽 李改玲 高宏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585-590,共6页
根据球状模型并结合稀释法求得了P507(K)-醇(正戊醇、正己醇、异戊醇、异己醇)-正庚烷-水四组分微乳液的结构参数:水内核半径Rw、颗粒有效半径Re、界面层厚度l、颗粒平均聚集数、颗粒总数Nd以及分散相所占总界面面积Ad。结果表明... 根据球状模型并结合稀释法求得了P507(K)-醇(正戊醇、正己醇、异戊醇、异己醇)-正庚烷-水四组分微乳液的结构参数:水内核半径Rw、颗粒有效半径Re、界面层厚度l、颗粒平均聚集数、颗粒总数Nd以及分散相所占总界面面积Ad。结果表明,Rw与ω(水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数之比)成线性关系。由直线的截距还求得P507(K)极性头的水化层厚度为5.8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结构参数 膦酸 正庚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石花洞全新世石笋微生长层与稳定同位素气候意义初步研究 被引量:46
17
作者 谭明 刘东生 +5 位作者 秦小光 钟华 李铁英 赵树森 李红春 吕金波②鲁向阳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10,共10页
在北京石花洞全新世石笋中发现分辨率很高的微层韵律。通过绝对年代测定和降水记录校订,初步确定石笋微层的年层时标含义和层厚变化响应降水变化的关系。通过对石笋稳定同位素气候意义的分析,提出在季风气候条件下,由于石笋氧同位素... 在北京石花洞全新世石笋中发现分辨率很高的微层韵律。通过绝对年代测定和降水记录校订,初步确定石笋微层的年层时标含义和层厚变化响应降水变化的关系。通过对石笋稳定同位素气候意义的分析,提出在季风气候条件下,由于石笋氧同位素主要反映水源氧同位素的变化,因而也反映了季风强弱的变化。碳同位素反映了土壤有机环境的变化。微层层厚与氧同位素主要是自然环境变化信息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微层 稳定同位素 季风 石花洞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氡暴露的剂量转换系数研究动态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磊 艾宪芸 +3 位作者 郭秋菊 王善强 马新华 史志兰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5-119,共5页
氡暴露的剂量转换系数是表征单位时间单位平衡氡浓度暴露所致人体有效剂量的量,受环境参数和人体相关参数的影响。采用剂量学方法和流行病学方法都能给出氡暴露的剂量转换系数,但是不同方法给出的值存在较大差别。随着近些年新一轮流行... 氡暴露的剂量转换系数是表征单位时间单位平衡氡浓度暴露所致人体有效剂量的量,受环境参数和人体相关参数的影响。采用剂量学方法和流行病学方法都能给出氡暴露的剂量转换系数,但是不同方法给出的值存在较大差别。随着近些年新一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公布和剂量学方法的发展,关于两种评价方法的认可和不同评价方法给出的氡暴露的剂量转换系数值都有了新的较大的发展。回顾了氡暴露的剂量转换系数的变化历史,介绍了氡暴露的剂量转换系数的研究动态,并结合近些年在该方面的研究,指出了以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转换系数 流行病学方法 剂量学方法 气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c在CCSD主孔榴辉岩中的系统关系:一种可透视变质作用并指示基性岩浆作用的地球化学工具 被引量:12
19
作者 曾令森 张泽明 +3 位作者 刘福来 梁凤华 陈晶 许志琴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051-2059,共9页
和Fe一样,V和Sc都是过渡族金属元素,它们在地幔部分熔融和岩浆分异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是近年来行星地质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分析V和Sc在部分熔融和岩浆分异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发现V/Sc是可以透视岩浆成岩后所经历的变... 和Fe一样,V和Sc都是过渡族金属元素,它们在地幔部分熔融和岩浆分异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是近年来行星地质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分析V和Sc在部分熔融和岩浆分异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发现V/Sc是可以透视岩浆成岩后所经历的变质、交代或流体作用的新的地球化学工具。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600米榴辉岩,尤其是540—600米钛铁矿-赤铁矿榴辉岩的V/Sc比值的变化特征,来进一步限定榴辉岩原岩可能的成岩过程。在CCSD主孔岩心中,和100~540m榴辉岩相比,540~600m段榴辉岩表现出以下十分特别的地球化学特征:(1)相当高的V,但十分低的Nb和Ta;(2)较高的TFeO,Fe2O3/FeO比值,高度变化且较高的Eu正异常(Eu/Eu*高达2.9);(3)异常高的V/Sc比值(8.39—43.23,平均15.07),V/Sc比值和MgO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但和Fe2O3/FeO之间呈正相关关系;(4)近乎正相同步变化的V和Fe2O3/FeO,但反相变化的V和Eu/Eu*。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原岩形成过程中,高度动态的斜长石分离结晶作用与岩浆氧逸度之间的负耦合关系,即在原始基性岩浆中,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导致岩浆氧逸度升高,诱发钛磁铁矿和斜长石及单斜辉石的同步分离结晶作用,优先猎取大量的V和Fe,Sc主要分布在单斜辉石,导致所成堆晶的V和Fe含量升高及高度变化且增高的V/Sc比值,同时MgO,SiO2相对降低。这种过程导致上述的V和Fe2O3/FeO之间近乎同相变化关系,但反相变化的V和Eu/Eu*。CCSD主孔100-600m榴辉岩的V/Sc和MgO系统关系实际上透视了上述的过程,即除橄榄石堆晶作用外,含钛铁矿物相的分离结晶作用对形成的堆晶及相应岩浆的V、Sc和V/Sc比值的强烈控制作用。CCSD及区域地质所揭示的南北长约2000m,宽约500m的反S型、层序较完整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所经历的岩浆过程有可能代表着大别-苏鲁超高压带中榴辉岩原岩经历了类似的过程。通过对较大规模榴辉岩及其伴生的超基性岩的V、Sc和V/Sc系统关系的系统研究可能进一步揭示更多类似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为厘定大别-苏鲁超高压带的碰撞前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提供更好的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D 大别-苏鲁超高压带 榴辉岩 钛铁矿-赤铁矿共生体 V/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胶束体系中的酶学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朱浩 施鼐 +1 位作者 范映辛 周筠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4-210,共7页
反胶束是新的酶学研究体系,酶在反胶束体系中的性质与在水溶液中相比有较大区别.评述了反胶束体系的性质及酶在其中的催化活性及构象变化,讨论了影响酶活性及构象变化的各种因素,并简单介绍了反胶束酶学研究及应用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反胶束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