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绿地类型及格局特征与地表温度的关系——以深圳特区为例 被引量:39
1
作者 程好好 曾辉 +1 位作者 汪自书 简霞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5-501,共7页
以深圳特区为例,利用2005年11月份的TM和Quickbird影像数据,在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和城市绿地详细解译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绿地类型、属性特征与地表热环境分异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绿地不同类型的地表温度差异较大,各类人工绿地... 以深圳特区为例,利用2005年11月份的TM和Quickbird影像数据,在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和城市绿地详细解译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绿地类型、属性特征与地表热环境分异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绿地不同类型的地表温度差异较大,各类人工绿地的地表温度普遍高于自然绿地类型。分样区平均NDVI和聚集度指数与热岛强度指数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均匀度和碎裂化指数则与热岛强度指数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上述结果表明,城市绿地的类型、结构及其格局特征均对城市热环境空间分异具有显著影响,在城市绿地建设工作中,应充分重视绿地景观的这种热环境效应特征的指导意义,以期使城市绿地建设能够更好地担负其必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地表温度 NDVI 景观格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景观可达性及其对林地的影响——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 被引量:24
2
作者 秦佩恒 武剑峰 +1 位作者 刘雅琴 曾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796-3803,共8页
以深圳市宝安区为工作区,利用基于1988,2003年期间的3景TM卫星影像数据得到的景观分类制图和DEM、道路等GIS数据,通过构建一个涵盖高程、道路和建设用地密度影响的综合可达性评估指数,研究了工作区内景观可达性动态特征及其对林地... 以深圳市宝安区为工作区,利用基于1988,2003年期间的3景TM卫星影像数据得到的景观分类制图和DEM、道路等GIS数据,通过构建一个涵盖高程、道路和建设用地密度影响的综合可达性评估指数,研究了工作区内景观可达性动态特征及其对林地植被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工作区景观整体可达性程度显著提高,低水平可达性区域面积比重显著下降,中、高水平可达性区域面积比重普遍提高;(2)全区林地面积比重下降了10%以上,低水平可达性区域内林地比重受建设用地扩张影响持续下降,中、高水平可达性区间的林地面积比重则因城市生态建设工作逐步受到重视而呈先降后升的变化格局,表明快速城市化地区林地动态变化不仅受道路、高程及建设用地扩展影响,政府政策性调控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可达性 林地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演进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春妍 曾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4期84-89,共6页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深圳地区为例,通过指标体系和评价基础构建、评价方法论证及实证研究等环节,对深圳市过去15年社会经济子系统和资源环境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发展程度的演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深圳地区为例,通过指标体系和评价基础构建、评价方法论证及实证研究等环节,对深圳市过去15年社会经济子系统和资源环境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发展程度的演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协调性评价可以有效的揭示各种关键性发展问题,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深圳市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利用与保护工作均相对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基本满足了生态市建设的要求;今后,激活高端服务业发展步伐,采取更为严格的资源环境标准约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将成为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系统 资源环境系统 协调度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国家级生态区建设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易志斌 马晓明 刘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8-211,共4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深圳龙岗区水资源紧缺矛盾日益突出。从龙岗区的水资源现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出发,按照国家级生态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要求,预测了未来龙岗区水资源需求,分析了龙岗水资源开发利用当前面临的问题,最后从产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深圳龙岗区水资源紧缺矛盾日益突出。从龙岗区的水资源现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出发,按照国家级生态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要求,预测了未来龙岗区水资源需求,分析了龙岗水资源开发利用当前面临的问题,最后从产业调整、水源配置、水环境控制、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龙岗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生态区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龙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国家级生态市建设的深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易志斌 马晓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2-165,共4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深圳市水资源紧缺矛盾日益突出。介绍了深圳市的水资源现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按照国家级生态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分析了当前深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构建节水型产业体系,加强污水处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深圳市水资源紧缺矛盾日益突出。介绍了深圳市的水资源现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按照国家级生态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分析了当前深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构建节水型产业体系,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优化配置水源,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生态市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分析 被引量:60
6
作者 曹广忠 白晓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18,共7页
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的273个样本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全国、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三个层次考察了样本城市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分析了资本、劳动力、土地三大投入要... 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的273个样本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全国、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三个层次考察了样本城市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分析了资本、劳动力、土地三大投入要素和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等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影响,并在控制以上变量的条件下侧重考察了城市区位差异的影响。发现我国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明显,具有区位优势的城市土地效益平均高于缺乏区位优势的城市;沿海水陆口岸的区位优势十分显著,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相对较高,而内陆地区水陆口岸的区位优势有待发掘;航空口岸对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未发挥积极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要素投入、科技水平、市场环境和城市发展阶段是影响土地效益的主要因素,但不同区位条件下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为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不同区位条件的城市着力点应各有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 经济密度 区位差异 影响因素 地级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地区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的广义转移概率模型建设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曾辉 褚艳铃 李书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3-479,共7页
对南昌地区城市发育约束因素的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非城市像元所处的城市化梯度、距离最近建成区斑块的距离、最近建成区斑块的规模、边缘像元的邻域水平等4个城市景观格局因子和道路及地形等两个社会经济和自然影响因子,构建了广义转移... 对南昌地区城市发育约束因素的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非城市像元所处的城市化梯度、距离最近建成区斑块的距离、最近建成区斑块的规模、边缘像元的邻域水平等4个城市景观格局因子和道路及地形等两个社会经济和自然影响因子,构建了广义转移概率模型,并开展了相关的动态模拟研究。表明,与传统模拟方法相比,该模型具有比较理想的精度水平,模拟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南昌地区今后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趋势,提出的模型手段改进设计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是对现行城市景观动态模拟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补充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景观动态模拟 广义转移概率模型 南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污染企业退出政策研究
8
作者 易志斌 马晓明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22-124,共3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重污染企业退出已成为保持和促进深圳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的企业退出经验,以广东深圳为例,综合分析深圳市重污染企业退出现状与退出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重污染企业退出的政策与援助建议。
关键词 深圳市 重污染企业 退出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土壤侵蚀量估算研究——以澄江太阳山地区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徐雅莉 武红敢 马晓明 《遥感信息》 CSCD 2010年第3期65-70,共6页
土壤侵蚀量的估算是土壤侵蚀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云南省I类淡水湖抚仙湖东岸的太阳山地区为研究对象,在GIS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土壤类型分布图、土地利用、遥感影像、DEM等数据,探讨了侵蚀模型的选择过程,最终利用修正后的... 土壤侵蚀量的估算是土壤侵蚀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云南省I类淡水湖抚仙湖东岸的太阳山地区为研究对象,在GIS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土壤类型分布图、土地利用、遥感影像、DEM等数据,探讨了侵蚀模型的选择过程,最终利用修正后的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USLE),建立各因子的数据库,对该区域近100km2的土壤侵蚀现状和潜在土壤侵蚀量进行模拟估算,并分析了主要的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浅沟侵蚀 GIS 遥感 澄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壤磷库的大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9
10
作者 汪涛 杨元合 马文红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45-952,共8页
基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估算了中国土壤磷库,揭示了其空间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土壤磷库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土壤实际剖面深度的全磷和有效磷库分别为5.3Pg和3.0Tg,对应的磷密度为0.60kg/m2和3.4g/m2。土壤全磷密度自湿润区... 基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估算了中国土壤磷库,揭示了其空间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土壤磷库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土壤实际剖面深度的全磷和有效磷库分别为5.3Pg和3.0Tg,对应的磷密度为0.60kg/m2和3.4g/m2。土壤全磷密度自湿润区向干旱、半干旱地区和自热带地区向温带、寒温带地区呈增加趋势。土壤全磷密度随着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温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不同的土壤地球化学类型中,硅铝型的有效磷密度明显高于石膏及碳酸盐型和铁铝及富铝型。上述结果表明气候和土壤的地球化学类型是中国土壤磷素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类型 空间分布 土壤磷库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P分析与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 被引量:20
11
作者 肖海燕 赵军 +1 位作者 蒋峰 曾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58,共6页
人为活动对区域生境干扰导致濒危物种数量不断增加,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扭转传统保护思路难以适应现代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这一被动现状,人们开始采用一种基于景观和区域尺度的整体保护策略,GAP分析... 人为活动对区域生境干扰导致濒危物种数量不断增加,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扭转传统保护思路难以适应现代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这一被动现状,人们开始采用一种基于景观和区域尺度的整体保护策略,GAP分析就是实现这种保护策略的主要支撑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区域性的土地覆盖、物种分布和土地权属叠图综合分析,鉴别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保护空白”,进而为合理的区域性生物多样性保护设计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以美国的GAP分析计划为例,详细介绍GAP分析的基本技术过程,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进展及相关技术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并针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关键问题,阐述了我国开展类似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必要性、重点研究内容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P分析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遥感 人为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生态足迹分析若干理论与方法论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35
12
作者 白钰 曾辉 魏建兵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3-500,共8页
通过系统性的整合以往的研究成果,认为生态足迹理论方法除了存在评价模型的静态性、模型参数选择的弹性不足、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被忽略、生态账户涵盖不全面、评价结果与可持续的非对等性和忽略土地质量和功能的复杂性等... 通过系统性的整合以往的研究成果,认为生态足迹理论方法除了存在评价模型的静态性、模型参数选择的弹性不足、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被忽略、生态账户涵盖不全面、评价结果与可持续的非对等性和忽略土地质量和功能的复杂性等方面的缺陷外,还存在贸易调整方法在概念上不足的问题。并针对各类缺陷提出一系列改进途径,分析这些改进途径的可行性和所要面临的挑战,以求对生态足迹理论及方法论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理论 方法论 缺陷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改变对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微生物商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魏天凤 任艳林 +1 位作者 曾辉 贺金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3-540,共8页
在北京大学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塞罕坝实验站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内设置降水控制实验,研究地下生态系统过程的两个重要指标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商对穿透雨增加或减少30%的响应。在2007年5月到9月的生长季,... 在北京大学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塞罕坝实验站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内设置降水控制实验,研究地下生态系统过程的两个重要指标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商对穿透雨增加或减少30%的响应。在2007年5月到9月的生长季,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商平均值分别为260.7 mg/kg和1.84%,二者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总体上,穿透雨增加或减少30%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商的生长季内平均值影响不显著,但穿透雨减少30%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微生物商的变幅较大,变化范围分别为243.1~354.3 mg/kg和1.43%~2.16%,5月最高,7月最低,表明生长季内穿透雨减少将导致土壤微生物活动的较大波动,从而可能改变地下碳过程的季节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生态系统地下过程 穿透雨 塞罕坝 樟子松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球菌BW001的生理特性及其对吡啶的降解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翠 孙庆华 +2 位作者 柏耀辉 温东辉 唐孝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22,26,共7页
从武钢焦化厂废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1株吡啶高效降解菌BW001,经菌株生理特性研究和16SrRNA序列测定,其属于副球菌(Paracoccussp.)。BW001为革兰氏阴性,具有固氮作用,对头孢、卡那霉素和利福平具有抗性。用SDS碱裂解法从该菌株... 从武钢焦化厂废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1株吡啶高效降解菌BW001,经菌株生理特性研究和16SrRNA序列测定,其属于副球菌(Paracoccussp.)。BW001为革兰氏阴性,具有固氮作用,对头孢、卡那霉素和利福平具有抗性。用SDS碱裂解法从该菌株中提取到1个小质粒和2个大质粒,其中2个大质粒可被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BamHⅠ、HindⅢ单酶切。以吡啶为唯一碳、氮源,在投菌量为0.03g/L、吡啶初始质量浓度为493.4mg/L、温度为30℃、pH为6.5的条件下,BW001可在33.0h内将吡啶完全降解,降解速率为16.16mg/(L.h),吡啶中50%~60%的氮转化为NH4+。高浓度吡啶对BW001产生一定抑制,但菌株在适应后,对吡啶的降解速率更高;降解吡啶最适温度为30~35℃,最适pH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 副球菌 焦化废水 质粒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跨界水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易志斌 马晓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1-153,共3页
跨界水污染问题在国内广泛存在,尽管政府多次出面解决跨界水污染纠纷问题,但仍不见效果。跨界水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因素很复杂,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看,跨界河流是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准公共物品。... 跨界水污染问题在国内广泛存在,尽管政府多次出面解决跨界水污染纠纷问题,但仍不见效果。跨界水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因素很复杂,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看,跨界河流是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准公共物品。地方保护主义充当了跨区域环境污染产生的温床和保护伞。跨界污染问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结合我国目前跨界水污染问题现状,从跨界河流的自然属性、环境管理体制、法律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跨界水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跨界水污染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 水污染原因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决跨界水污染问题的政策手段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易志斌 马晓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58,60,共2页
跨界水污染问题在国内广泛存在。尽管政府多次出面解决跨界水污染纠纷,但效果不明显。区分了跨界水污染治理和纠纷处理问题。从政策手段、执行成本、效率方面入手,对解决跨界水污染治理和纠纷处理问题的政策手段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单... 跨界水污染问题在国内广泛存在。尽管政府多次出面解决跨界水污染纠纷,但效果不明显。区分了跨界水污染治理和纠纷处理问题。从政策手段、执行成本、效率方面入手,对解决跨界水污染治理和纠纷处理问题的政策手段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单独运用任何一种行政手段都有一定缺陷,应综合考虑执行成本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 水污染治理 纠纷 政策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