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花来源纳米囊泡通过调控SIPA1L2泛素化促进内皮细胞自噬 被引量:1
1
作者 罗烨 杨灵 +2 位作者 陈俊羽 翁建新 柯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310,共8页
目的:探讨红花来源纳米囊泡(Carthamus tinctorius L.-derived nanovesicles,CDNVs)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目的:探讨红花来源纳米囊泡(Carthamus tinctorius L.-derived nanovesicles,CDNVs)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用ox-LDL诱导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分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oxLDL组(HUVECs加入100 mg/L ox-LDL处理24 h构建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或内皮细胞炎症模型)和CDNVs+ox-LDL组(先加入40 mg/L CDNVs处理1 h后再加入100 mg/L ox-LDL共培养24 h。采用EdU增殖染色实验观察HUVECs增殖情况;采用细胞凋亡实验检测HUVECs的凋亡水平;RT-qPCR检测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样蛋白2(signal-induced proliferation-associated 1-like protein 2,SIPA1L2)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自噬蛋白及SIPA1L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免疫共沉淀检测SIPA1L2的泛素化程度。结果:(1)成功分离提纯CDNVs,其鉴定为类圆形、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纳米级别囊泡;(2)CDNVs可促进ox-LDL干预下HUVECs的增殖水平(P<0.05),并抑制凋亡(P<0.05);(3)CDNVs可抑制ox-LDL干预下HUVECs的SIPA1L2蛋白表达水平(P<0.05),并促进其自噬(P<0.05);(4)CDNVs促进SIPA1L2蛋白泛素化,并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低SIPA1L2的蛋白水平(P<0.05)。结论:CDNVs通过介导SIPA1L2泛素化促进内皮细胞自噬而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纳米囊泡 自噬 SIPA1L2蛋白 泛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期确诊STIM1基因突变所致Stormorken综合征1例
2
作者 刘丽丽 朱琳 +4 位作者 胡俊 罗雯媛 陈旭辉 陈娣 陈涓涓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4,共5页
报道1例成人期确诊的Stormorken综合征(Stormorken syndrome,STRMK),并研究其临床、病理及基因特点。患者为31岁男性,儿童期起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随后逐渐出现肌无力及肌萎缩。患者体格检查显示身材矮小,下肢近端肌力明显减退,伴有关... 报道1例成人期确诊的Stormorken综合征(Stormorken syndrome,STRMK),并研究其临床、病理及基因特点。患者为31岁男性,儿童期起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随后逐渐出现肌无力及肌萎缩。患者体格检查显示身材矮小,下肢近端肌力明显减退,伴有关节挛缩、脊柱侧弯。腹部CT检查提示脾脏缺如;双侧下肢肌肉MRI检查可见明显脂肪浸润。肌肉病理存在微管聚集(tubular-aggregate)现象。基因检测提示患者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romal interaction molecule 1,STIM1)基因存在c.326A>G(p.His109Arg)杂合突变,为已知致病突变。通过此次病例报道使神经科医生进一步认识该罕见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rmorken综合征 微管聚集性肌病 癫痫 基质相互作用分子 肌肉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地区692例IgA肾病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侯霜 郑爱萍 +1 位作者 熊祖应 罗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03-2006,共4页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92例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深圳地区的IgA肾病患者以青年居多。各年龄组之间舒张压、24 h尿蛋白定量、镜下血尿、白细胞、血胆固醇、血白蛋白...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92例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深圳地区的IgA肾病患者以青年居多。各年龄组之间舒张压、24 h尿蛋白定量、镜下血尿、白细胞、血胆固醇、血白蛋白、血IgA、血C_3,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的收缩压、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酸、血IgG与青、中年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青少年组及老年组感染比率较中年组高(P<0.05)。病理方面,不同年龄组在肾小管间质积分、肾小动脉积分及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地区IgA肾病属于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以青少年发病为主,老年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与血管的病变重于青中年组;感染在老年患者比较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深圳 Haas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MRI联合基于VR眼动追踪技术的计算机化认知评估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韦卓男 樊响 +8 位作者 余可妍 陈乐乐 尹晨旺 陈慧 戚玉龙 陈旭辉 胡俊 张绪 成官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结构MRI联合基于VR眼动追踪技术的计算机化认知评估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77例早期AD患者和58例认知未受损者(cognitive unimpaired,CU)均接受了传统神经心理学量表... 目的探讨结构MRI联合基于VR眼动追踪技术的计算机化认知评估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77例早期AD患者和58例认知未受损者(cognitive unimpaired,CU)均接受了传统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包括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等]、一项时长为5分钟的VR眼动认知评估,以及头颅三维T1加权成像(three dimensions T1-weighted imaging,3D-T1WI)磁共振结构像检查,并利用自动结构分析工具获取海马体积(hippocampal volume,HV)数值。分析VR眼动认知评估的总分与传统认知评估之间的相关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单个指标(HV)及联合指标(HV联合VR眼动认知评估的总分)对AD的诊断效能。结果(1)HV诊断早期AD的AUC为0.629(95%CI:0.542~0.711),HV联合VR眼动认知评估的总分诊断早期AD的AUC为0.825(95%CI:0.751~0.885),DeLong检验结果显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早期AD组的HV(Z=−2.565,P=0.010)较CU组低;(3)VR眼动认知评估的总分与MMSE评分、MoCA评分呈正相关(r=0.531、0.627,P均<0.001)。结论联合基于VR眼动追踪技术的计算机化认知评估能提高HV对早期AD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成像 眼动追踪 计算机化认知评估 海马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培他滨和替吉奥作为晚期胃癌一线诱导化疗后维持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1
5
作者 王树滨 吴煊 +3 位作者 陈晓秋 彭安 申东兰 童刚领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913-917,共5页
目的:观察对比卡培他滨和替吉奥在晚期胃癌一线诱导化疗后维持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诊治的130例晚期胃癌患者,经XELOX或SOX方案诱导治疗4~6个周期,或m FOLFOX6方案诱导治疗6~8个周期,... 目的:观察对比卡培他滨和替吉奥在晚期胃癌一线诱导化疗后维持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诊治的130例晚期胃癌患者,经XELOX或SOX方案诱导治疗4~6个周期,或m FOLFOX6方案诱导治疗6~8个周期,疗效评价无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的患者,分为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组(1 000 mg/m^2,2次/d,口服,d1~14,21 d为1个周期);替吉奥维持治疗组:1)体表面积≤1.25 m^2,40 mg/次;2)体表面积1.25~1.5 m^2,50 mg/次;3)体表面积≥1.5 m^2,60 mg/次,2次/d,早晚口服,d1~14,21 d为1个周期,或观察组维持化疗持续到PD或出现不能耐受不良反应为止。结果:130例患者中采用XELOX、SOX和m FOLFOX6方案治疗的例数分别为44、33和53例,总体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63.1%。82例患者中采用卡培他滨、替吉奥维持治疗和观察的例数分别为35、28和19例。卡培他滨组与替吉奥维持治疗组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678)。卡培他滨组、替吉奥组的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TTP)分别为8.5个月和9.0个月(P>0.05),均优于观察组的6.0个月(P<0.001)。卡培他滨组、替吉奥组和观察组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显著性差异(14.5 vs.15.0 vs.14.0,P=0.188)。维持化疗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以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疲乏、手足综合征和口腔炎等为主,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卡培他滨和替吉奥作为晚期胃癌一线诱导化疗后维持治疗疗效相当,均可延长患者TTP,不良反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卡培他滨 替吉奥 维持化疗 疗效 不良反应 S-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96例大肠息肉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观察 被引量:31
6
作者 李伏娥 叶红军 +4 位作者 李坚 王俊萍 刘永革 余光银 尹为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患者的年龄,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和息肉的病理类型以及息肉癌变的相关规律.方法:对电子肠镜检查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7 276例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大肠息肉796例,其中男性...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患者的年龄,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和息肉的病理类型以及息肉癌变的相关规律.方法:对电子肠镜检查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7 276例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大肠息肉796例,其中男性521例,女性275例,检出率10.94%;年龄30~69岁占82.29%;腺瘤性、炎性、增生性、幼年性息肉分别占43.84%,42.09%,11.06%,1.51%;息肉部位分别为盲肠3.29%、升结肠11.88%,横结肠4.89%,降结肠11.58%,乙状结肠26.05%,直肠42.32%.796例中有35例发生癌变,癌变率4.4%.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管状腺瘤癌变率为29.73%,11.11%,4.86%;息肉直径≤0.5 cm,未发现癌变;0.6~1.0 cm,癌变率1.3%;1.1~1.9 cm,癌变率7.4%;≥2.0 cm,癌变率25.6%.结论:30~69岁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男性较女性更易患大肠息肉;息肉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较常见;左半结肠息肉、直径≥2.0 cm息肉、绒毛状腺瘤容易癌变;大肠息肉不论大小应尽可能予以切除,全瘤送检.内镜切除大肠息肉可预防息肉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内镜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CIK细胞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童刚领 农巧红 +3 位作者 秦洁 申东兰 余振东 王树滨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4-508,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经过CIK细胞治疗的58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3+CD4+、CD...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经过CIK细胞治疗的58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3-CD16+CD 56+和CD3+CD16+CD 56+细胞的表达水平;42例患者治疗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治疗过程中监测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患者CIK细胞培养液体取样标本中CD3+总T淋巴细胞、CD3+CD4+T辅助淋巴细胞以及CD3+CD8+T抑制淋巴细胞的亚群水平分别为(82.79±11.98)%、(30.32±11.23)%和(49.10±11.65)%,CD4+/CD8+的比值为0.67±0.34,而CD3-CD16+CD56+NK细胞和CD3+CD16+CD56+CIK细胞亚群水平分别为(16.58±11.83)%和(13.74±8.66)%。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患者外周血中CD3+总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T辅助淋巴细胞亚群、CD3+CD8+T抑制淋巴细胞亚群和CD3+CD16+CD 56+CIK细胞亚群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D3-CD16+CD 56+NK细胞亚群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经过CIK细胞治疗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关系均得到很好的改善(P<0.05)。自体CIK细胞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均可控制。结论:自体CIK细胞治疗增强了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 恶性肿瘤 免疫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CD5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0例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倩 张红宇 +4 位作者 钟凤鸾 张文丽 许蕾 冯佳 孟庆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9-402,共4页
为了研究原发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e novo CD5+DLBCL)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的关系,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原发CD5+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表明:9例患者发病年龄超过60岁,均为Ann-Arbor/cotsword分期Ⅲ-Ⅳ... 为了研究原发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e novo CD5+DLBCL)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的关系,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原发CD5+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表明:9例患者发病年龄超过60岁,均为Ann-Arbor/cotsword分期Ⅲ-Ⅳ病例,发病初骨髓累及5例;除1例治疗中断外,其余均使用了含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的化疗方案,治疗后评价为: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2例,进展1例。8例患者在2年内复发或疾病进展死亡,其中3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累及并导致死亡。中位生存期16(1-23)个月,预计2年生存期为20.4%。结论:原发CD5+DLBCL淋巴瘤临床少见,但预后差,应提高对原发CD5+DLBCL疾病的认识,探寻R-CHOP以外的治疗方案并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CD5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缝合器的临床使用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斌 许辉 +2 位作者 余小平 李晓苏 郭丽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3-275,共3页
目的 :对比研究应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的效果 ,评价血管缝合器的疗效、安全性和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486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的患者 ,术后按是否接受血管缝合器止血分为缝合组 (n =2 2 8)和常规组 (n =2 5 8... 目的 :对比研究应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的效果 ,评价血管缝合器的疗效、安全性和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486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的患者 ,术后按是否接受血管缝合器止血分为缝合组 (n =2 2 8)和常规组 (n =2 5 8) ,比较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缝合组操作成功率为 97 3 4% ;缝合组较常规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均明显缩短 [( 5 4± 2 2 )min比 ( 2 2 3±8 1)min ,P <0 0 0 1;( 5 3± 2 1)h比 ( 2 0 5± 9 6)h ,P <0 0 0 1] ;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 2 63 %比 6 98% ,P <0 0 5 )。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 (Perclose)止血是安全、有效的 ,能明显缩短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 ,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但费用较昂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缝合器 血管并发症 止血时间 临床使用 冠状动脉介入 发生率 术后应用 结论 常规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索洛尔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秋荣 王勤 +1 位作者 范伯丽 刘倩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5-165,共1页
关键词 比索洛尔 高血压病 左心功能 LVH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中度蛋白尿IgA肾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熊子波 梁伟 +4 位作者 王勇强 侯霜 张帆 贺丽娟 罗琼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594-1597,共4页
目的探讨激素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治疗中度蛋白尿IgA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5月—2009年1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住院的102例IgA肾病患者,均满足血肌酐<133μmol/L,尿蛋白为1.0~3.5 g/24 h。按照... 目的探讨激素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治疗中度蛋白尿IgA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5月—2009年1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住院的102例IgA肾病患者,均满足血肌酐<133μmol/L,尿蛋白为1.0~3.5 g/24 h。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给予ACEI类药物治疗(洛汀新10 mg/d),试验组(52例)在此基础上口服泼尼松0.5 mg/kg,隔日给药,治疗12个月,并在治疗的第1、3、5个月初分别给予甲基泼尼松龙0.5 g/d,冲击3 d。对肾脏病理改变进行分级并对各种病变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在0、2、4、6、8、10、12个月时两组患者平均24 h尿蛋白水平分别为:试验组(2.07±0.88)g/24 h、(0.82±0.66)g/24 h、(0.63±0.53)g/24 h、(0.56±0.51)g/24 h、(0.58±0.47)g/24 h、(0.57±0.48)g/24 h及(0.64±0.54)g/24 h;对照组(1.88±0.67)g/24 h、(1.67±0.75)g/24 h、(1.55±0.81)g/24 h、(1.24±0.77)g/24h、(1.44±0.92)g/24 h、(1.31±0.79)g/24 h及(1.28±0.85)g/24 h,两组在治疗2个月后尿蛋白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肌酐水平在治疗期间均稳定,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激素联合ACEI治疗的疗效与肾小球硬化积分及肾小管间质积分呈负相关。结论激素联合ACEI治疗中度蛋白尿IgA肾病,能更有效降低尿蛋白,稳定肾功能。其中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为肾小球硬化率及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激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发酵液在功能性运动饮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颜晓庆 崔红燕 +4 位作者 陈宏运 罗茜 李晓青 杨莉丽 梁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7-280,共4页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功能性运动饮料也日渐成为大众的普遍选择。功能性运动饮料可以提供糖分、电解质等物质,从而补充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及电解质不足。植物发酵液是取材于多种果蔬的传统发酵产品,其作为一种功能性健康食品在日...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功能性运动饮料也日渐成为大众的普遍选择。功能性运动饮料可以提供糖分、电解质等物质,从而补充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及电解质不足。植物发酵液是取材于多种果蔬的传统发酵产品,其作为一种功能性健康食品在日本、台湾地区深受欢迎。将植物发酵液应用到运动饮料中不仅满足运动饮料的一般特点,而且绿色天然环保,口味独特,为我国功能饮料的开发开创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饮料 植物发酵液 功能型饮料 传统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炎症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志坚 张海鸥 +1 位作者 吴军 胡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1526-152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炎症指标hs-CRP、CD3+/HLA-DR+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组)经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证实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按病变程度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组(A亚组...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炎症指标hs-CRP、CD3+/HLA-DR+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组)经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证实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按病变程度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组(A亚组)20例、颈动脉斑块组(B亚组)56例、颈动脉狭窄组(C亚组)24例,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及流式细胞学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hs-CRP、CD3+/HLA-DR+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水平,并分析这些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梗死组hs-CRP、CD3+/HLA-D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hs-CRP与CD3+/HLA-DR+水平呈正相关(Pearsonr=0.408,P<0.01)。梗死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亚组的hs-CRP、CD3+/HLA-DR+水平高于A亚组、B亚组(P均<0.01),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hs-CRP、CD3+/HLA-DR+呈正相关(Spearmanrs=0.322,P<0.01;Spearmanrs=0.387,P<0.01)。而C亚组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与A亚组、B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hsCRP、CD3+/HLA-DR+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C反应蛋白 抗原 CD3 CD6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1q抗体与狼疮性肾炎肾脏的病理学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廖瑾岚 郑爱萍 +4 位作者 姜蕾 张悦 熊子波 罗琼 熊祖应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与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肾脏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46例LN患者血清抗Clq抗体滴度进行检测,分析抗Clq抗体与病理表现(Austin肾脏病理评分和Banff...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与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肾脏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46例LN患者血清抗Clq抗体滴度进行检测,分析抗Clq抗体与病理表现(Austin肾脏病理评分和Banff肾小管病变TIL评分)间的关系。结果抗C1q抗体在LN病理活动患者中阳性率为42.9%。抗Clq抗体与Austin肾脏病理评分CI呈负相关(r=-0.315,P<0.05);与Banff肾小管病变TIL病理评分的I值、L值呈负相关(r=-0.321,P=0.046;r=-0.397,P=0.012),抗Clq抗体与肾小球硬化率呈负相关(r=-0.335,P=0.023)。抗C1q抗体在各病理类型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C1q抗体阳性率与LN肾脏间质损伤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肾小管间质病变 抗C1Q抗体 Banff评分 Austin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EB病毒相关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临床及实验特征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倩 张红宇 +5 位作者 张文丽 钟凤鸾 冯佳 孟庆祥 尹为华 聂李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53-957,共5页
本研究分析成人EB病毒相关的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T/NK-LPD)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探讨成人EBV+T/NK-LPD早期诊断和临床预后。对2005年至2012年间在我院诊断的19例EBV+T/NK-LPD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 本研究分析成人EB病毒相关的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T/NK-LPD)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探讨成人EBV+T/NK-LPD早期诊断和临床预后。对2005年至2012年间在我院诊断的19例EBV+T/NK-LPD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男11例,女8例,中位年龄32岁(20-70岁);起病至确诊时间平均3.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持续不明原因发热、肝脾大、肝功能损害、间质性肺炎为常见首发表现;血细胞减少出现在18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具有β2-MG、LDH、TNF、IL-6水平升高及血EBV-DNA阳性(中位拷贝数>106);骨髓细胞形态表现为异常大颗粒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增多或伴噬血现象;骨髓流式细胞检查易见CD5、CD7缺失的T/NK淋巴细胞;骨髓活检显示,10例患者可见异常淋巴细胞间质浸润,6例可见少量大细胞成灶性浸润;骨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异常细胞表达为CD3+CD56+NK细胞2例,CD3+CD8+T细胞11例,CD3+CD4+细胞3例;全部病例表达细胞胞质内抗原(TIA-1)和EBER;3例淋巴结活检病理主要为反应性增生。全部患者死于进行性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成人EBV+T/NK-LPD以发热和肝脾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外周血EBV-DNA持续升高、EB病毒感染T/NK淋巴细胞组织浸润并有多器官进行性损伤的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多数预后不良,上述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成人EBV+T/NK-LPD的及时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T淋巴细胞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霉素诱导肝癌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俊萍 叶红军 +1 位作者 杜意平 李伏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研究肝癌细胞HepG2内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化疗药物丝裂霉素作用下的表达变化,探讨肝癌细胞可能的耐药机制。在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株HepG2中加入低浓度丝裂霉素,于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后运用RT-PCR以及免疫印迹法检测Survivin的表达变化... 研究肝癌细胞HepG2内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化疗药物丝裂霉素作用下的表达变化,探讨肝癌细胞可能的耐药机制。在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株HepG2中加入低浓度丝裂霉素,于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后运用RT-PCR以及免疫印迹法检测Survivin的表达变化。发现加入丝裂霉素12小时未见Survivin明显表达改变,24、48小时后SurvivinmRNA表达较加药前分别增加1.33、1.93倍,蛋白质表达增加1.25、2、10倍。丝裂霉素诱导肝癌细胞Survivin表达升高具有时间效应,Survivin表达升高可能在肝癌细胞耐药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HEPG2细胞 丝裂霉素 SURVIVIN基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例B细胞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钟凤鸾 张红宇 +3 位作者 张倩 张文丽 冯佳 孟庆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22-1029,共8页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B-LAHS)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B-LAH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确诊时的中位年龄55.5(31-88)岁,自起病至确诊的中位时间2月(2周-4月)。经骨髓活检组织...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B-LAHS)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B-LAH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确诊时的中位年龄55.5(31-88)岁,自起病至确诊的中位时间2月(2周-4月)。经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大B细胞淋巴瘤7例,套细胞淋巴瘤2例,不能分类的小B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均以持续性发热(100%)和脾肿大(90%)为突出表现,而呼吸系统受累和消化系统受累表现为常见,以全身的肌痛和乳酸性酸中毒为首发表现1例;实验室检查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显著的铁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升高,外周血涂片发现异常的淋巴细胞,骨髓涂片易见噬血细胞现象,流式细胞仪均检测到异常前向散射/侧向散射光(FSC/SSC)的呈轻链限制性B淋巴瘤细胞。4例接受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免疫化疗患者截至随访日期维持完全缓解(CR)。结论:B-LAHS临床差异极大,疾病快速进展,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明确诊断,流式细胞仪的免疫表型分析可改善B-LAHS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淋巴瘤 噬血细胞综合征 B细胞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130a调控人巨噬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华峰 陶晶 +2 位作者 张斌 王纯 吴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30a(microRNA-130a,miR-130a)靶向调控人巨噬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培养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利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试剂,分别将miR-130amimics... 目的探讨微小RNA-130a(microRNA-130a,miR-130a)靶向调控人巨噬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培养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利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试剂,分别将miR-130amimics或阴性对照转染到THP-1中,通过液体闪烁计数测定荷脂THP-1内胆固醇流出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细胞内脂质含量;油红O染色显示细胞内脂滴情况。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130a的靶基因,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进行验证。通过Western blot检测靶基因ABCA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抑制THP-1内胆固醇流出[(5.24±2.36)%vs(12.58±3.92)%,P<0.05]。实验组THP-1内胆固醇、胆固醇酯、游离胆固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细胞内脂滴稠密且体积肥大。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iR-130a的靶基因为ABCA1,经体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证实ABCA1是miR-130a的靶基因。实验组ABCA1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13±0.05 vs 0.38±0.09,P<0.05)。结论 miR-130a具有调控THP-1内胆固醇流出的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ABCA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巨噬细胞 泡沫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载脂蛋白A-Ⅰ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调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肥胖型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减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莫建明 尹慧 宋卫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148-2151,共4页
目的探索自动调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Auto-CPAP)治疗对肥胖型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减肥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0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呼吸内科经过睡眠呼吸初筛检查并诊断为肥胖型重度OSAHS患者9... 目的探索自动调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Auto-CPAP)治疗对肥胖型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减肥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0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呼吸内科经过睡眠呼吸初筛检查并诊断为肥胖型重度OSAHS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使用Auto-CPAP治疗,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48例)。以面谈或电话形式对所有患者进行减肥教育,根据个体差异进行饮食控制以及坚持每日运动。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3、6、12个月的体质量及治疗后6、12个月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日间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体质量比较,治疗方法与时间间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12个月,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治疗组患者AHI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患者E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uto-CPAP治疗能够改善肥胖型重度OSAHS患者的日间嗜睡症状,使其日间有充沛的精力进行运动减肥,以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体质量的减轻同时能够降低患者的AHI,从而进一步改善其日间嗜睡症状,形成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肥胖低通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R-4762-5p在鉴别Ⅳ型和Ⅳ+Ⅴ型狼疮性肾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苏美玲 肖红波 +3 位作者 葛雅婷 王艳 黄莉敏 熊祖应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miRNA是否能够作为鉴别Ⅳ型和Ⅳ+Ⅴ型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病理类型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血清标本,其中Ⅳ型LN组、Ⅳ+Ⅴ型LN组、对照组各20例。利用既往miRNA array芯片结果筛选出7个在Ⅳ型和Ⅳ+Ⅴ... 目的探讨血清miRNA是否能够作为鉴别Ⅳ型和Ⅳ+Ⅴ型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病理类型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血清标本,其中Ⅳ型LN组、Ⅳ+Ⅴ型LN组、对照组各20例。利用既往miRNA array芯片结果筛选出7个在Ⅳ型和Ⅳ+Ⅴ型LN组间有差异表达的血清miRNA,采用qRT-PCR技术初步验证芯片结果,并分析血清miRNA与LN病理类型的关系及其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血清miR-4762-5p和miR-151a-3p在不同组间表达量存在差异性。与Ⅳ型LN组、对照组比较,Ⅳ+Ⅴ型LN组血清miR-4762-5p表达量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Ⅳ型LN组和Ⅳ+Ⅴ型LN组血清miR-151a-3p表达量均下降(均P<0.05)。Ⅳ型LN组血清miR-4762-5p表达量与24h尿蛋白量、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结论血清miR-4762-5p将有可能作为鉴别Ⅳ和Ⅳ+Ⅴ型LN病理类型的生物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微小RNA 病理类型 血清 生物学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