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NF-_κB为靶的药物筛选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马艳霞 徐波 +3 位作者 崔景荣 王鹂 吴军 李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9-154,共6页
核转录因子-3B(NF-4B)通过调节其靶基因的表达,在机体免疫应答、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因此也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肿瘤与炎症的理想靶点.pNiFty-SEAP质粒被成功地转入HEK293细胞,因此该转染细胞含有5×NF-5B基... 核转录因子-3B(NF-4B)通过调节其靶基因的表达,在机体免疫应答、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因此也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肿瘤与炎症的理想靶点.pNiFty-SEAP质粒被成功地转入HEK293细胞,因此该转染细胞含有5×NF-5B基序的增强子、SEAP报告基因和Zeocin抗生素抗性筛选基因.通过检测报告基因表达水平可反映NF-6B的活化状态.在以pNiFty-SEAP/HEK293细胞为基础建立的筛选体系中,TNF7和PMA等已知的NF-8B激活剂能剂量与时间依赖性地促进NF-9B的活化,而PDTC和NAC等NF-:B抑制剂的作用则相反.该筛选体系不仅具有稳定、特异、高通量等特点,而且可同时检测NF-;B的激活剂与抑制剂,将为发现作用于NF-<B信号传导通路的抗肿瘤与免疫调节药物提供有效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分泌型胎盘碱性磷酸酶 炎症 肿瘤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J-1基因:抗帕金森病药物作用的可能新靶点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宏宁 安春娜 蒲小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38-1141,共4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关。DJ-1的基因突变和氧化损伤分别与家族性和散发性帕金森病相关。DJ-1基因突变或氧化损伤导致帕金森病的机制包括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和蛋白酶体...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关。DJ-1的基因突变和氧化损伤分别与家族性和散发性帕金森病相关。DJ-1基因突变或氧化损伤导致帕金森病的机制包括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和蛋白酶体损伤。此外,DJ-1还是散发性帕金森病的生物标记物,并且有可能成为抗帕金森病药物作用的潜在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J-1 帕金森病 靶点 氧化应激 分子伴侣 转录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提取物Z-ajoene对U93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敏 石晓翮 +2 位作者 王鹂 闽吉梅 崔景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8-693,共6页
目的 研究大蒜含硫化合物Z ajoene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测定Z ajoene对不同白血病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 (FACS)分析Z ajoene对U937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对该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用Western blot的方... 目的 研究大蒜含硫化合物Z ajoene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测定Z ajoene对不同白血病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 (FACS)分析Z ajoene对U937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对该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Z ajoene对凋亡相关蛋白以及微管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Z ajoene对两种白血病细胞系HL6 0和U937有着相近的生长抑制作用 ,IC50 值均约为10 μmol·L-1。细胞周期分析发现 ,在给药初期和药物浓度较低时G2 /M期细胞数量明显升高 ;2 0 μmol·L-1Z ajoene作用 2 4h时 ,G2 /M期细胞比对照组升高约15 2 5 %。Z ajoene可以诱导U937细胞凋亡 ,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实验结果表明 ,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关键蛋白酶caspase 3的激活及其底物PARP蛋白的裂解随着给药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此外 ,Z ajoene也产生以出现 2 3ku裂解带为特征的Bcl 2裂解。另外 ,实验浓度的Z ajoene对β 微管蛋白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而对α 微管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Z ajoene能明显抑制U937细胞株的生长并可阻断U937细胞周期于G2 /M期 ,且这种阻断早于细胞凋亡。Z ajoene抗肿瘤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和干扰微管蛋白聚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ajoene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CASPASE-3 Bcl-2 微管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逆汤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调节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8
4
作者 郭云良 杨学伟 +2 位作者 肖盛元 崇卓 林文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四逆汤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液内血管活性物质含量和主要靶器官血管活性物质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伪手术(SO)组、肾性高血压(RH)组和四逆汤治疗(ST)组,每组8只。根据双肾动脉夹闭法建立肾性高血压... 目的探讨四逆汤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液内血管活性物质含量和主要靶器官血管活性物质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伪手术(SO)组、肾性高血压(RH)组和四逆汤治疗(ST)组,每组8只。根据双肾动脉夹闭法建立肾性高血压动物模型,应用RBF-2型大鼠尾动脉血压计测量血压,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脑、肾组织内皮素受体A(ETRA)、一氧化氮合酶(NOS)、AngⅡ和CGRP的表达。结果①ST组大鼠血压明显低于RH组(P<0.05)。②大鼠血清NO、血浆CGRP和ET含量ST组均明显高于RH组(P<0.05),AngⅡ含量无变化(P>0.05)。③大鼠心、肾ETRA表达水平ST组均明显低于RH组(P<0.05),但脑组织中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脏eNOS表达水平ST组明显高于RH组(P<0.05),脑、肾iNOS表达水平ST组明显低于RH组(P<0.05);心、脑、肾CGRP表达水平ST组均低于RH组(P<0.05);心、肾AngⅡ表达水平ST组均明显低于RH组(P<0.05),但在脑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四逆汤可能通过调节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脑、肾内血管活性物质的表达及其血液内的有效含量,而发挥血压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肾性高血压 大鼠 靶器官 血管涪陛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松烷二萜类海洋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国强 张艳玲 林文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0-376,共7页
综述了近年来海洋天然产物,127个西松烷二萜类化合物的分离、结构鉴定以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为海洋生物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西松烷二萜 软珊瑚 柳珊瑚 生物活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植物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 p.中一个醌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想 姚燕华 +3 位作者 孙光芝 郑毅男 林文翰 Isabel SATTLER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5-197,共3页
利用各种层析手段(反相ODS健合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柱层析等),从红树植物内生真菌Penicil-liumsp.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了1个醌类化合物,通过各种波谱实验(1D-NMR,2D-NMR以及ESIMS)确定其结构为:5-甲氧基-11,12,18,19-四羟基蒽醌(1)。
关键词 红树 内生真菌 PENICILLIUM sp. 醌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植物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中两个甾体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想 孙光芝 +2 位作者 郑毅男 林文翰 Isabel Sattler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20-422,共3页
从红树植物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了两个甾体类化合物,通过各种波谱实验(1D-NMR,2D-NMR,ESI-MS)确定为: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1)和麦角甾-5,7,22-三烯-3-醇(2),1对于3α-HSD脱氢酶在250μm浓度下有较弱的... 从红树植物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了两个甾体类化合物,通过各种波谱实验(1D-NMR,2D-NMR,ESI-MS)确定为: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1)和麦角甾-5,7,22-三烯-3-醇(2),1对于3α-HSD脱氢酶在250μm浓度下有较弱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内生真菌 PENICILLIUM sp. 甾体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植物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想 姚燕华 +2 位作者 孙光芝 林文翰 Isabel Sattler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5期804-806,共3页
应用各种层析手段,从红树植物内生真菌GT26158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了7个含氮化合物,结合多种波谱方法(ESI-MS,1D-NMR,2D-NMR),它们被鉴定为2′-deoxyuridine(1)、thymidine(2)、2′-deoxyad-enosine(3)、cyclo(tyrosyl-phenyla... 应用各种层析手段,从红树植物内生真菌GT26158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了7个含氮化合物,结合多种波谱方法(ESI-MS,1D-NMR,2D-NMR),它们被鉴定为2′-deoxyuridine(1)、thymidine(2)、2′-deoxyad-enosine(3)、cyclo(tyrosyl-phenylalanyl,4)、serine(5),cyclo(seryl-tryptophyl,6)、alanine(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内生真菌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离子对BEL-7402细胞蛋白质构象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红枫 王夔 +1 位作者 李荣昌 黄沛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25-227,共3页
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 IR)方法 ,考察了稀土离子作用于BEL 740 2细胞后所引起的整个细胞蛋白质构象的变化。结果 :在Hepes缓冲液介质中 ,1 .0× 1 0 - 4mol·L- 1La3+对BEL 740 2细胞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随时间变化 ,作用... 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 IR)方法 ,考察了稀土离子作用于BEL 740 2细胞后所引起的整个细胞蛋白质构象的变化。结果 :在Hepes缓冲液介质中 ,1 .0× 1 0 - 4mol·L- 1La3+对BEL 740 2细胞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随时间变化 ,作用 1h没有影响 ;作用 2h和 3h结果类似 ;作用 3h ,1 .0× 1 0 - 4mol·L- 1的不同稀土离子相比较 ,使Random上升的程度是Yb3+>La3+>Gd3+。提示 :稀土离子可使BEL 740 2细胞蛋白质构象发生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BEL-7402细胞 蛋白质构象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小鼠和大鼠模型黑质纹状体中胆绿素还原酶B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冰莹 赵欣 +2 位作者 孙泓 姜尧 蒲小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26-1130,共5页
目的探讨胆绿素还原酶B(biliverdin-Ⅸβreductase,BVRB)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帕金森小鼠模型和6-羟基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帕金森大鼠模型黑质-纹状体内... 目的探讨胆绿素还原酶B(biliverdin-Ⅸβreductase,BVRB)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帕金森小鼠模型和6-羟基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帕金森大鼠模型黑质-纹状体内的表达。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检测纹状体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通过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黑质纹状体内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表达,以确认模型的成功建立。对黑质纹状体BVRB的表达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PTP小鼠及6-OHDA大鼠模型纹状体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黑质纹状体内TH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而黑质纹状体BVRB的表达水平在两种模型中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黑质纹状体BVRB的高表达可能与帕金森病的氧化应激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模型 黑质纹状体系统 胆绿素还原酶B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6-羟基多巴 多巴胺 酪氨酸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类CD38抑制剂的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哲 KWONG Anna Ka-Yee +3 位作者 杨振军 张亮仁 LEE Hon Cheung 张礼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26-1232,共7页
分别以1,3,5-三苯甲酰基-α-D-核糖、3,5-二苯甲酰基-2-脱氧-2,2-二氟戊呋喃糖-1-酮和D-木糖为原料,经由烟酰胺核苷及烟酰胺核苷酸中间体,合成了系列糖环经氟原子取代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类CD38抑制剂.基于对CD38的水解抑制能... 分别以1,3,5-三苯甲酰基-α-D-核糖、3,5-二苯甲酰基-2-脱氧-2,2-二氟戊呋喃糖-1-酮和D-木糖为原料,经由烟酰胺核苷及烟酰胺核苷酸中间体,合成了系列糖环经氟原子取代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类CD38抑制剂.基于对CD38的水解抑制能力的考察,评价了所合成氟代NAD类似物的活性.结果表明,糖环上氟原子取代的数目和位置对抑制剂活性的影响十分明显,烟酰胺核苷的端基构型对活性的影响较大.2个化合物均显示出非常好的CD38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2a的抑制活性高出阳性对照物阿糖型氟代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2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氟代NAD类似物 CD38抑制剂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离子对巨噬细胞和癌细胞生长过程的影响——微量量热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红枫 卢景芬 +4 位作者 董晓敏 古力努尔 谭安民 苏雅娴 王夔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07-209,共3页
探讨Gd3+对大鼠和小鼠腹水巨噬细胞、小鼠腹水肝癌H2 2 细胞和人肝癌细胞BEL 740 2的生长过程的影响。方法 :用LKB 2 2 77量热活性检测仪测定 37℃时细胞在加和不加Gd3 +的介质中的产热过程的差异。结果 :1.0× 10 -4 mol·L-1G... 探讨Gd3+对大鼠和小鼠腹水巨噬细胞、小鼠腹水肝癌H2 2 细胞和人肝癌细胞BEL 740 2的生长过程的影响。方法 :用LKB 2 2 77量热活性检测仪测定 37℃时细胞在加和不加Gd3 +的介质中的产热过程的差异。结果 :1.0× 10 -4 mol·L-1Gd3+对 4种细胞的代谢开始都有明显促进 ,70min时达到产热高峰。虽然总热效应都有增加 ,但是癌细胞增加的比值明显小于巨噬细胞的。结论 :本实验中 ,在初始时Gd3 +可以促进 4种细胞的产热 ,从热效应曲线变化推测Gd3 +离子可能在后期使癌细胞损伤 ,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巨噬细胞 肿瘤细胞 药物作用 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植物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中新木质素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想 孙光芝 +2 位作者 郑毅男 林文翰 Isabel Sattler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6,共3页
应用各种层析手段,从红树植物内生真菌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了一个新的木质素类化合物,结合多种波谱方法确定其结构为4,4′-二(1-丙烯酸甲酯)-3′-甲氧基-二苯醚(1)。
关键词 红树植物 内生真菌 PENICILLIUM sp. 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特戊酰氨基-5-氨基-6-甲基-4(3H)-嘧啶酮的合成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喜玲 张志丽 +1 位作者 王孝伟 刘俊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6-598,共3页
关键词 嘧啶酮类 化学合成 酰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来源厦门链霉菌及其产生抗纤维化活性厦门霉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岷涓 徐俊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1-268,共8页
海岸潮间带红树林来源的厦门链霉菌(Streptomyces xiamenensis)318菌株具有天然简化的基因组(5.96Mb)。从中分离得到的苯并吡喃类化合物厦门霉素具有显著抗纤维化活性。通过全合成研究,对厦门霉素的立体构型进行了确证。同时,通过生物... 海岸潮间带红树林来源的厦门链霉菌(Streptomyces xiamenensis)318菌株具有天然简化的基因组(5.96Mb)。从中分离得到的苯并吡喃类化合物厦门霉素具有显著抗纤维化活性。通过全合成研究,对厦门霉素的立体构型进行了确证。同时,通过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全局性代谢网络动力学模型的分析,为构建高效的厦门霉素生物合成体系提供理论指导。经过培养基优化、生物合成基因簇加倍和核糖体工程育种,初步保障了后续的药学研究。对厦门霉素抑制增生性瘢痕的抗纤维化活性进行了体内和体外药效学研究,结果显示厦门霉素是治疗纤维化疾病的小分子药物候选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链霉菌 次生代谢产物 抗纤维化 厦门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一种新型有效的胃癌化疗疗效监测标志物 被引量:2
16
作者 端木忠 游奕琳 +2 位作者 白曼 焦文宣 魏晓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67-1374,共8页
胃癌是国际上发病率较高的肿瘤,寻找新型有效的肿瘤标志物用于胃癌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对于胃癌的临床治疗有较大的帮助。本研究选取经临床确诊的155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血浆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在胃癌化疗... 胃癌是国际上发病率较高的肿瘤,寻找新型有效的肿瘤标志物用于胃癌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对于胃癌的临床治疗有较大的帮助。本研究选取经临床确诊的155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血浆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在胃癌化疗后临床获益人群与未获益人群中检测水平的差异,以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显示,未获益组TR阳性率为82益组TR阳性率(48显示,未获益组人群与获益组人群的TR活性诊断阈值为8the curve,AUC)为0瘤特异性抗原(cancer antigen,CA)19?9和CA72?4。同时,TR与常规胃癌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提高阳性检出率至98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胃癌 临床化疗 肿瘤标志物检测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IV-1活性的大环多胺类化合物与RNA的识别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英文)
17
作者 郝美荣 杨铭 卜显和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2-216,共5页
研究了具有抗HIV 1活性的大环多胺类化合物与RNA的识别作用 ,以及其对cos 7细胞凋亡的影响 ,以进一步探讨其抗HIV 1的作用机理 .实验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 ,观察化合物与RNA的识别作用 ;通过流式细胞计数法探讨其对cos 7细胞凋亡的影... 研究了具有抗HIV 1活性的大环多胺类化合物与RNA的识别作用 ,以及其对cos 7细胞凋亡的影响 ,以进一步探讨其抗HIV 1的作用机理 .实验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 ,观察化合物与RNA的识别作用 ;通过流式细胞计数法探讨其对cos 7细胞凋亡的影响 ;运用计算机分子模型 ,从理论上Docking计算化合物与TARRNA结合的可能性 .结果表明 ,大环多胺类化合物MP 1、MP 2和MP 3不仅具有断裂RNA的作用 ,并可抑制Tat RNA的相互作用 ,还可影响cos 7细胞亚二倍体的含量 ;理论化学计算数据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这一结果提示化合物的抗HIV 1活性可能通过作用于病毒基因组RNA而发挥作用 ,是多靶作用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大环多胺 细胞凋亡 RNA 抗病毒活性 识别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Dysideidae sp.中的两个溴代酚类化合物
18
作者 李想 Mirko Bayer +1 位作者 林文翰 Peter Proksch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4期603-604,共2页
利用各种层析手段,从海绵Dysideidae sp.的正丁醇部分纯化了两个溴代酚类化合物,通过各种波谱数据鉴定为3,4,5-三溴-2-(2,′4′-二溴-苯氧基)-苯酚(1)和3,4,5,6-四溴-2-(2,′4′-二溴-苯氧基)-苯酚(2)。
关键词 海绵 Dysideidae sp. 溴代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植物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中一个倍半萜类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19
作者 李想 姚燕华 +4 位作者 孙光芝 郑毅男 石翠 李莉娅 林文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166-167,170,共3页
  本研究应用葡聚糖凝胶LH-20,硅胶柱层析等手段,从红树植物水黄皮中分离纯化了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结合多种波谱方法(ESI MS, 1D NMR, 2D NMR, UV),确定它的结构为:6,7-Epoxy-3(15)-caryophyllen-12-ol(化合物1).该化合物为首次从红...   本研究应用葡聚糖凝胶LH-20,硅胶柱层析等手段,从红树植物水黄皮中分离纯化了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结合多种波谱方法(ESI MS, 1D NMR, 2D NMR, UV),确定它的结构为:6,7-Epoxy-3(15)-caryophyllen-12-ol(化合物1).该化合物为首次从红树植物水黄皮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酶法从虎杖中提取白藜芦醇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吕之尧 郭崇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3-286,共4页
用微生物发酵法酶解虎杖,可以提高从虎杖中获取白藜芦醇的得率。通过对多种含糖甙键水解酶菌株的筛选,获得四株可以直接作用于虎杖的优良菌株。其中用Aspergillus niger 1分解虎杖,提取白藜芦醇,与传统醇提工艺和自酶解法相比,提取率明... 用微生物发酵法酶解虎杖,可以提高从虎杖中获取白藜芦醇的得率。通过对多种含糖甙键水解酶菌株的筛选,获得四株可以直接作用于虎杖的优良菌株。其中用Aspergillus niger 1分解虎杖,提取白藜芦醇,与传统醇提工艺和自酶解法相比,提取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虎杖 虎杖甙 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