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化大鼠心血管组织肾上腺髓质素及其受体系统的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潘春水 齐永芬 +4 位作者 吴胜英 蒋维 李桂忠 卜定方 唐朝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8-243,共6页
目的 :探讨钙化大鼠心血管组织肾上腺髓质素 (adrenomedullin ,ADM)生成和ADM及其受体系统———降钙素受体样受体 (calcitoninreceptor likereceptor,CRLR)与受体活性修饰蛋白 (receptoractivitymodifyingprotein ,RAMPs)基因表达的改... 目的 :探讨钙化大鼠心血管组织肾上腺髓质素 (adrenomedullin ,ADM)生成和ADM及其受体系统———降钙素受体样受体 (calcitoninreceptor likereceptor,CRLR)与受体活性修饰蛋白 (receptoractivitymodifyingprotein ,RAMPs)基因表达的改变及其病理意义。方法 :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心肌和血管组织ADM含量 ;半定量RT PCR方法测定心肌和血管ADM、降钙素受体样受体 (CRLR)和RAMP2 / 3mRN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大鼠比较 ,钙化大鼠心肌和主动脉钙含量分别高 342 %和 6 0 6 % (P <0 .0 1) ;心肌和主动脉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高 6 6 .5 % (P <0 .0 5 )和 82 .7% (P <0 .0 1)。钙化组大鼠血浆、心肌和血管ADM含量分别较对照组高 5 8% (P <0 .0 1) ,14 .3% (P <0 .0 1)和 2 7.8% (P <0 .0 5 ) ;心肌ADM、CRLR和RAMP2的mRNA水平较对照组分别高 90 .6 % ,15 7.5 %和 119.6 % (均P <0 .0 1) ,而RAMP3mRNA水平较对照组低 14 .1% (P <0 .0 1) ;血管组织ADM、CRLR、RAMP2和RAMP3的mRNA水平较对照组分别高 37.7% (P <0 .0 1) ,4 1.4 % (P <0 .0 1) ,6 0 .1% (P <0 .0 5 )和 13% (P <0 .0 1)。心血管组织中ADM与其受体系统mRNA变化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钙化大鼠心血管组织ADM生成增加 ,ADM、CRLR和RAMP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大鼠 心血管组织 肾上腺髓质素 ADM 受体系统 放射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2
作者 李美花 谌贻璞 张志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2-535,共4页
目的 :应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 ,对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glomerularmesangialcells,GMC)进行内皮素 1(endothelin ,ET 1)基因表达的抑制试验 ,探讨ET 1基因表达与GMC增殖效应的关系。方法 :以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介导的基因转移方... 目的 :应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 ,对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glomerularmesangialcells,GMC)进行内皮素 1(endothelin ,ET 1)基因表达的抑制试验 ,探讨ET 1基因表达与GMC增殖效应的关系。方法 :以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 ,将前内皮素原 ppET 1的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 (antisenseoligodeoxynucleotide ,As ODN)及其对照序列正义寡聚脱氧核苷酸 (senseoligodeoxynucleotide ,Se ODN)、错配寡聚脱氧核苷酸 (mismatcholigodeoxynucleotide ,Mis ODN)分别导入GMC。通过生物素标记的As ODN显色反应 ,观察寡聚脱氧核苷酸的转移效果 ;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RT PCR)检测寡核苷酸链对GMC的 ppET 1mRNA表达的影响 ;用放射免疫分析 (radioimmunoassay ,RIA)观察寡核苷酸链对GMC的ET 1蛋白分泌的作用 ;用氮蓝四唑盐 (MTT)试验分析寡核苷酸链对GMC增殖的效应。结果 :寡核苷酸链被转移入GMC。10nmol·L-1As ODN抑制了GMC的 ppET 1mRNA表达、ET 1蛋白合成和细胞增殖 (各组P <0 .0 5 )。 结论 :特异抑制GMC的 ppET 1基因表达能够抑制其增殖 ,证实GMC产生的ET 1能刺激GMC自身的增殖 ,ET 1是GMC自分泌炎症介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聚脱氧核苷酸 反义 药理学 内皮缩血管肽类 肾小球系膜 药物作用 肾小球肾炎 系膜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衍生动脉血管类器官用于缺血疾病的治疗
3
作者 孔维静 王凯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6-66,共1页
目的(1)建立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有功能的动脉类器官的方法;(2)建立动脉血管类器官移植方案,探究类器官在缺血部位的血管新生与缺血疾病的恢复间的关联。方法本研究涉及的主要体外和体内实验方法如下:(1)小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2... 目的(1)建立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有功能的动脉类器官的方法;(2)建立动脉血管类器官移植方案,探究类器官在缺血部位的血管新生与缺血疾病的恢复间的关联。方法本研究涉及的主要体外和体内实验方法如下:(1)小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2)小鼠下肢缺血模型的建立;(3)动脉血管类器官肾包膜下移植;(4)动脉血管类器官新生血管的血管染料灌注、标记和染色;(5)小鼠活体成像检测动脉血管类器官的存活;其他如质粒提取、RNA提取、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免疫组化等常规实验方法在此不再赘述。结果建立了将干细胞分化为动脉血管类器官的方案,同时借助三维生物反应器,能够大量生产不依赖于水凝胶的均一化的球状类器官,内部有纵横交错的血管网络,主要由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组成。动脉血管类器官在肾包膜下移植两周后形成丰富的血管,且能与宿主血管联通。在小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中,移植缺血心肌处的动脉血管类器官形成大量与宿主血管联通的新生血管,显著改善小鼠心功能。在小鼠下肢缺血模型中,移植至缺血下肢肌肉处的动脉血管类器官形成大量与宿主血管联通的新生血管,显著改善小鼠下肢血运,降低小鼠截肢率。结论通过移植动脉类器官进行“自下而上”地自组装来重构血管网络,改善缺血组织血供,进而促进组织血运重建,达到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动脉血管 新生血管 缺血性疾病 器官移植 平滑肌细胞 内皮细胞 多能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心血管功能调节的新型气体信号分子 被引量:48
4
作者 耿彬 闫辉 +5 位作者 钟光珍 张春雨 陈晓波 蒋宏峰 唐朝枢 杜军保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6-106,共1页
Hydrogen sulfide (H 2S) may be endogenously produced by cystathionine β lyase (CBS) and cystathionine γ lyase (CSE) as a cardiovascular physiological functional factor. On the 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PH) an... Hydrogen sulfide (H 2S) may be endogenously produced by cystathionine β lyase (CBS) and cystathionine γ lyase (CSE) as a cardiovascular physiological functional factor. On the 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PH) animal model, the plasma H 2S concentration, the gene expression and the activity (CSE) were decreased in lung tissues In L -NAME induced hypertension and spontaneous hypertension rats (SHR) models, the plasma H 2S concentration, vascular CSE activity and mRNA expression were obviously decreased. When H 2S was exogenously supplied, systolic pressure obviously decrease. These studies suggested that CSE/H 2S pathway participated in the pathophysiological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 The endogenous level of H 2S produced by some arterial tissues increased in both septic and endotoxic shock rats. The level of H 2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endogenous level of NO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H 2S may be a novel cardiovascular functional regul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心血管功能 气体信号分子 内源性一氧化碳 内源性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新策略 被引量:38
5
作者 耿彬 常林 +1 位作者 杜军保 唐朝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5-219,共5页
Hyperhomocysteinemia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t present, the main therapeutic provision is to supply vitamin B 6, B 12 and folic acids, and the toxic and ill effect have been reporte... Hyperhomocysteinemia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t present, the main therapeutic provision is to supply vitamin B 6, B 12 and folic acids, and the toxic and ill effect have been reported. Homocysteine, taurine, hydrogen sulfide and metallothionein are metabolic products from methionine. Homocysteine induces necrosis of endothelium, proliferation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proliferation and activation of vascular fibroblast cells and mitochondrial structural destruction and dysfunction of myocardium cells. Taurine, an end metabolic product of homocysteine, obviously reduces cardiovascular injury induced by homocysteine.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antagonism by reduc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has been proved. Hydrogen sulfide, another end metabolic product of homocysteine, obviously reducing cardiovascular injury of homocysteine by scavenging oxidative radicals has been found. Metallothionein a derivant production of homocysteine metabolism, antagonism to homocysteine injury to cardiovascular system been discussed. Homocysteine, taurine, hydrogen sulfide and metallothionein, as a metabolic product of methionine, interactive antagonism and interactive biological influence have been reviewed. Induced endogenous or exogenous supply of taurine, hydrogen sulfide and metallothionein might resist cardiovascular injury induced by hyperhomocysteinemia. According to the methionine metabolic cycle, using endogenous antagonistic substances might be a new clinical preventive and treatment target of homocystin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新策略 防治 能量代谢障碍 维生素B12 甲基化反应 Hcy 甲基转移酶 蛋氨酸合酶 代谢产物 中间产物 疾病发生 动态平衡 辅助因子 甜菜碱 代谢性 机体内 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信号在尾加压素-Ⅱ促血管平滑肌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正浩 张孙曦 +5 位作者 李菊香 何其华 牛大地 王述姮 袁杰 唐朝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 :探讨钙信号在尾加压素 Ⅱ (urotensin Ⅱ ,UⅡ )促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smoothmusclecell,VSMC)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在离体培养的VSMC上 ,用流式细胞仪和3 H TdR参入的方法探讨UⅡ的促增殖效应 ;在离体孵育的大鼠主动脉平... 目的 :探讨钙信号在尾加压素 Ⅱ (urotensin Ⅱ ,UⅡ )促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smoothmusclecell,VSMC)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在离体培养的VSMC上 ,用流式细胞仪和3 H TdR参入的方法探讨UⅡ的促增殖效应 ;在离体孵育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组织上观察UⅡ对平滑肌45Ca2 + 摄入的影响 ;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UⅡ作用后细胞内游离钙的改变。结果 :UⅡ (10 -9~ 10 -7mol·L-1)浓度依赖地刺激VSMC的DNA合成 ,并诱导细胞由静止向增殖状态转化。与对照组相比 10 -8mol·L-1UⅡ使细胞的增殖指数 [(G2 M +S) % ]增加 192 % (P <0 .0 1)。钙通道阻断剂尼卡地平和Ca2 + 螯合剂EDTA均可阻断UⅡ对VSMC的促增殖效应 ,其中UⅡ (10 -8mol·L-1)与尼卡地平 (10 -5mol·L-1)共同孵育的VSMCDNA合成量仅为单纯UⅡ (10 -8mol·L-1)组的 5 9.0 %。UⅡ (10 -10 ~ 10 -8mol·L-1)可浓度依赖地使胸主动脉对45Ca2 + 的摄入增加 ,尼卡地平 (10 -5mol·L-1)也可显著对抗UⅡ (10 -8mol·L-1)对45Ca2 + 摄入的诱导作用 (P值均小于 0 .0 1)。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UⅡ作用后细胞内Ca2 + 浓度迅速升高 ,持续约 3min ,形成钙波。结论 :UⅡ可通过促进细胞Ca2 + 摄取和增加细胞内Ca2 + 浓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信号 尾加压素-Ⅱ 血管平滑肌增殖 信号传递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硫蛋白——心血管细胞保护剂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靖辉 常林 唐朝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2-487,共6页
金属硫蛋白 (MT)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非酶蛋白 ,在生物界中广泛存在 ,具有重金属解毒、清除氧自由基、稳定生物膜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其合成可被多种因素诱导 ,在炎症、感染、休克、组织损伤等病理状态下表达增加。近年来对MT转... 金属硫蛋白 (MT)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非酶蛋白 ,在生物界中广泛存在 ,具有重金属解毒、清除氧自由基、稳定生物膜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其合成可被多种因素诱导 ,在炎症、感染、休克、组织损伤等病理状态下表达增加。近年来对MT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发现 ,MT是一种强的内源性细胞保护物质 ,在心血管系统抗损伤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药理学 细胞 药物作用 心血管疾病 预防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格列酮诱导肾癌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5
8
作者 杨风光 张志文 +5 位作者 辛殿祺 师长进 武学清 刘武江 郭应禄 吴阶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的受体γ(PPAR γ)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及PPAR γ配体曲格列酮对肾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RT -PCR、Westernblot方法 ,从mRNA及蛋白水平检测PPAR γ在肾癌细胞株786 O、A4 98及正常肾来源的细胞株H...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的受体γ(PPAR γ)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及PPAR γ配体曲格列酮对肾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RT -PCR、Westernblot方法 ,从mRNA及蛋白水平检测PPAR γ在肾癌细胞株786 O、A4 98及正常肾来源的细胞株HK 2、HMCC中的表达 ,DNA梯度电泳、荧光显微镜观察曲格列酮诱导肾癌细胞凋亡的现象 ,Westernblot检测Bcl 2、Bax蛋白在肾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变化。结果 :PPAR γ在肾癌细胞株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肾来源的细胞株 ,5 0 μmol/L曲格列酮可以诱导肾癌细胞凋亡 ,伴随有Bcl 2表达的减少及Bax表达的增加。结论 :曲格列酮可以诱导肾癌细胞的凋亡 ,PP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格列酮 肾癌细胞 细胞凋亡 PPAR-Γ 肿瘤抑制 细胞培养 给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参与溶血磷脂酸促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5
9
作者 任永生 潘春水 +3 位作者 伍期专 庞永政 唐朝枢 齐永芬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8-511,共4页
目的 :观察内皮素 (endothelin ,ET)对溶血磷脂酸 (lysophosphatidicacid ,LPA)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作用。方法 :离体培养的VSMCs经不同浓度的LPA孵育后测定 [3 H] 胸腺嘧啶 (3 H TdR)掺入 ,ETmRNA含量及ET的合成和释... 目的 :观察内皮素 (endothelin ,ET)对溶血磷脂酸 (lysophosphatidicacid ,LPA)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作用。方法 :离体培养的VSMCs经不同浓度的LPA孵育后测定 [3 H] 胸腺嘧啶 (3 H TdR)掺入 ,ETmRNA含量及ET的合成和释放量。结果 :LPA(5、10和 2 0 μmol·L-1)增加VSMCsETmRNA表达 ,VSMCsETmRNA含量分别较对照组高 16 %、2 1%和 2 3%。LPA亦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加VSMCsET的合成释放。 5~2 0 μmol·L-1LPA处理组细胞培养上清中ET含量较对照组高 14 0 %~ 2 0 0 % (P <0 .0 1)。 5~ 2 0 μmol·L-1LPA以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VSMCsDNA合成 ,非选择性的ETA 受体拮抗剂BQ12 3显著拮抗LPA刺激的VSMCs的DNA合成增加。结论 :LPA可促进VSMCs的ET产生 ,LPA的促VSMCs增殖效应部分是通过ET/ETA 受体途径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溶血磷脂酸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神经元病体外器官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0
作者 刁增艳 沈扬 +5 位作者 樊东升 郑梅 崔金琰 孙阿萍 宋德懋 范少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利用微孔膜器官型脊髓组织片培养的方法,加入适当剂量的线粒体功能抑制剂丙二酸钠,造成选择性运动神经元数目减少从而建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LS)的体外器官模型。方法:取出生后 6天的SD乳鼠的腰段脊髓冠状切片后将脊髓片置于微孔... 目的:利用微孔膜器官型脊髓组织片培养的方法,加入适当剂量的线粒体功能抑制剂丙二酸钠,造成选择性运动神经元数目减少从而建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LS)的体外器官模型。方法:取出生后 6天的SD乳鼠的腰段脊髓冠状切片后将脊髓片置于微孔膜上进行培养,首先经丙二酸钠量效检测确定最佳丙二酸钠剂量。在培养第 3天时加入适量的丙二酸钠,维持此浓度继续培养至第 15天时结束培养,并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行运动神经元及中间神经元计数。结果:经丙二酸钠量效检测后确定 2mmol/L为最佳加入剂量 (存活率为 75%,P<0. 01)。造模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的脊髓片内的运动神经元数目为每半侧 ( 15 29±1. 70 )个,丙二酸钠组为每半侧 ( 11. 00±2. 45)个,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两组中间神经元的数目略有减少,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微孔膜进行器官型脊髓片培养并加入 2mmol/L丙二酸钠造成的此病理模型符合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特点,可重复性强,适用于ALS的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病 体外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神经元数目 免疫组化方法 线粒体功能 神经元计数 moL/L 中间神经元 mol/L 脊髓片 冠状切片 腰段脊髓 SD乳鼠 继续培养 病理模型 可重复性 发病机制 器官型 微孔膜 统计学 酸钠 组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诱导人胃上皮癌细胞株BGC-823环加氧酶-2的合成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永昌 张建中 +2 位作者 李铁 盛涛 朱文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对人胃上皮细胞环加氧酶 1和环加氧酶 2合成的影响。方法 :实验选用VacA(+)和CagA(+)的国际标准幽门螺杆菌菌株NCTC116 37和人胃上皮癌细胞株BGC 82 3。环加氧酶的合成用免疫蛋白印迹法 (WesternBlotting)测定。...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对人胃上皮细胞环加氧酶 1和环加氧酶 2合成的影响。方法 :实验选用VacA(+)和CagA(+)的国际标准幽门螺杆菌菌株NCTC116 37和人胃上皮癌细胞株BGC 82 3。环加氧酶的合成用免疫蛋白印迹法 (WesternBlotting)测定。结果 :幽门螺杆菌菌体超声提取物对BGC 82 3细胞环加氧酶 2的合成有明显的诱导作用。BGC 82 3细胞环加氧酶 2的含量在幽门螺杆菌提取物作用 1h后明显增加 ,并持续至少 6h。幽门螺杆菌提取物对BGC 82 3细胞环加氧酶 1的合成没有影响。幽门螺杆菌脂多糖成分对BGC 82 3细胞环加氧酶 2的合成没有影响。结论 :幽门螺杆菌可直接诱导BGC 82 3细胞环加氧酶 2的合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肿瘤 环加氧酶 上皮细胞 BGC-823 胃上皮癌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诱导ConA活化的大鼠淋巴细胞产生应激免疫抑制蛋白 被引量:6
12
作者 邵黎 陈国力 +2 位作者 李菊香 孙阿萍 范少光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34-336,共3页
目的 :观察去甲肾上腺素在体外诱导正常大鼠淋巴细胞产生应激免疫抑制蛋白。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方法 ,以ConA活化正常大鼠的淋巴结细胞 ,同时加入去甲肾上腺素共同孵育 12~ 16h ,测定细胞提取物对正常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并利... 目的 :观察去甲肾上腺素在体外诱导正常大鼠淋巴细胞产生应激免疫抑制蛋白。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方法 ,以ConA活化正常大鼠的淋巴结细胞 ,同时加入去甲肾上腺素共同孵育 12~ 16h ,测定细胞提取物对正常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并利用应激免疫抑制蛋白单克隆抗体以抗体中和及ELISA法 ,鉴定应激免疫抑制蛋白。结果 :去甲肾上腺素 (10 -5~ 10 -3 mol·L-1)可在体外诱导以ConA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能抑制正常淋巴细胞转化的物质。用应激免疫抑制蛋白单克隆抗体所作的抗体中和及ELISA测定发现 ,提取物中的抑制物可被应激免疫抑制蛋白单克隆抗体识别。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免疫抑制蛋白 去甲肾上腺素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小鼠血浆皮质酮对腹腔注射白细胞介素-1β的反应
13
作者 杨春星 张杰 +4 位作者 王健 李欧 冀鹏 李怡凡 范少光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 :研究年龄对小鼠腹腔注射IL 1β的影响。 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年龄的小鼠腹腔注射IL 1β后血浆中的皮质酮水平。结果 :年老小鼠安静时血浆皮质酮的水平高于年轻小鼠 ;老年组动物在平时高皮质酮的水平上 ,注射IL 1β还能使... 目的 :研究年龄对小鼠腹腔注射IL 1β的影响。 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年龄的小鼠腹腔注射IL 1β后血浆中的皮质酮水平。结果 :年老小鼠安静时血浆皮质酮的水平高于年轻小鼠 ;老年组动物在平时高皮质酮的水平上 ,注射IL 1β还能使皮质酮水平更高。全身麻醉可以完全阻断注射IL 1β引起血浆中皮质酮水平的升高。结论 :老龄小鼠安静时血浆皮质酮水平升高 ,注射IL 1β后血浆皮质酮水平还可进一步升高。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因素 白细胞介素1 药理学 皮质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