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相关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临床评价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玉琦 洪伟 +2 位作者 王飞 张春丽 王荣福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89-1597,共9页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以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高表达为特征。针对PSMA靶点的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s)是当今PCa研究中的热点,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在PCa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新型PSMA相关RDCs进入临...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以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高表达为特征。针对PSMA靶点的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s)是当今PCa研究中的热点,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在PCa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新型PSMA相关RDCs进入临床研究。鉴于放射性药物的特殊性,在进行临床综合评价时,必须考虑电离辐射的影响。该文综述近10年来PSMA相关RDCs的临床研究,并重点介绍PSMA相关RDCs临床研究中药品综合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临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类似脑炎伴周围神经病变影像学表现1例
2
作者 陈钊 邱永康 +3 位作者 赵靖 杨琦 王荣福 康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8-1230,共3页
1病例简介男,49岁,主诉:右足背屈无力、下肢感觉异常两年半余,加重1个月。既往行神经肌肉活检后诊断为炎症性神经损害,曾间断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激素、他克莫司、环磷酰胺治疗,病情多次反复,无其他特殊既往史。此次入院检查发现... 1病例简介男,49岁,主诉:右足背屈无力、下肢感觉异常两年半余,加重1个月。既往行神经肌肉活检后诊断为炎症性神经损害,曾间断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激素、他克莫司、环磷酰胺治疗,病情多次反复,无其他特殊既往史。此次入院检查发现颅内病变,MRI示双侧脑实质多发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图1B);磁共振波谱示Cho峰升高,NAA峰降低,Lac峰升高,Lip峰不高,结合MRI考虑免疫性脑炎或血管炎可能。腰骶丛MRI未见增厚和异常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期妇女牙周状况与骨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洁 李建红 +2 位作者 袁婷婷 和璐 梁宇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5-1118,共4页
目的:检查绝经期妇女的牙周状况、颏孔处皮质骨厚度以及全身骨密度的情况,探索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报名招募的方式,选择2017年3月至11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报名的符合条件的50~65岁绝经期妇女98名纳入研究,记录患者的... 目的:检查绝经期妇女的牙周状况、颏孔处皮质骨厚度以及全身骨密度的情况,探索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报名招募的方式,选择2017年3月至11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报名的符合条件的50~65岁绝经期妇女98名纳入研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绝经时间、绝经年龄、体重指数等。检查并记录简化口腔卫生指数、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牙龈退缩、探诊后出血百分比等反映牙周状况的指标;拍摄曲面断层片并在曲断图像中测量下颌骨下缘颏孔处对应的皮质骨厚度。检查者和测量者均通过一致性检验。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左侧髋部和腰椎的骨密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按照T值(测得的骨质密度与年轻白人女性的平均峰值骨量的标准差)分为骨质疏松组(T值<-2.5)和非骨质疏松组(T值≥-2.5),比较两组间的牙周指标和曲面断层片中测量的颏孔处皮质骨厚度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98名受试者中,共检查出骨质疏松者47例,所占比例为47.96%。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间的年龄和绝经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质疏松组的年龄更大[(59.64±4.58)岁vs.(56.94±4.26)岁,P<0.05]、绝经时间更长[(10.17±5.37)年vs.(6.02±4.48)年,P<0.05];绝经年龄和体重指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探诊后出血阳性比例分别为21.43%±17.09%(非骨质疏松组)和29.43%±21.12%(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而简化口腔卫生指数、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牙龈退缩等牙周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颏孔处的皮质骨厚度随着全身骨质密度减低而减少,均值分别为(4.25±0.77)mm(非骨质疏松组)和(3.61±1.04)mm(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绝经期妇女的牙周状况与全身骨质密度间无相关性,但曲面断层片中测得的颏孔处的皮质骨厚度与全身骨密度相关,这提示可利用颌面部影像显示的颌骨皮质骨厚度来推断全身骨密度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妇女 骨质疏松 牙周炎 皮质骨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低剂量^(131)I治疗后短期转归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宋娟娟 刘延晴 林岩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7-211,共5页
背景与目的:2015版美国甲状腺协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指南首次提出治疗反应评估体系(response-to-therapy assessment system,RTAS)。该研究根据此评估体系,探讨低剂量(1 110 MBq)^(131)I在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 背景与目的:2015版美国甲状腺协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指南首次提出治疗反应评估体系(response-to-therapy assessment system,RTAS)。该研究根据此评估体系,探讨低剂量(1 110 MBq)^(131)I在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清甲治疗后短期内不同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166例中低危DTC患者资料,男性50例,女性116例,平均年龄(39.61±10.23)岁。首次清甲剂量为1110MBq,取得清甲前及清甲后6~12个月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imulated thyroglobulin,sTg)及诊断性全身显像(diagnostic wholebodyscan,Dx-WBS),根据结果分为最佳治疗反应(excellent response,ER)组与非最佳反应(non-excellent response,NER)组。采用两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组间临床病理资料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清甲疗效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最佳界值。结果:ER组127例,NER组39例,ER率为76.5%(127/166)。治疗后短期随访ER组清甲治疗前sTg(preablative sTg,ps-Tg)明显低于NER组[1.5(0.04-30.57)ng/mL vs 17.6(0.04-21.52)ng/mL;U=2 479,P<0.05],且性别、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及年龄稍小者更易出现NER。多因素分析显示,ps-Tg水平、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性别、年龄及多灶性均为影响清甲疗效的相关因素(OR:0.361~2.875)。ROC曲线分析显示,ps-Tg最佳临界值为2.0 ng/mL。结论:ps-Tg水平较低、病灶较小、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少、男性、年龄较小及单灶患者清甲治疗后短期内更易达到ER;且以ps-Tg值2.0 ng/mL为最佳临界点,对预测治疗后短期临床转归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131I治疗 治疗反应 甲状腺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评价初诊T细胞淋巴瘤代谢活性与免疫表型的相关性
5
作者 赵靖 王荣福 +6 位作者 范岩 付占立 张旭初 陈雪祺 王彦福 赵光宇 张建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74-478,共5页
目的观察初诊T细胞淋巴瘤18F-FDG代谢活性与淋巴瘤免疫表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初诊T细胞淋巴瘤患者,均于治疗前接受18F-FDG PET/CT检查且经病理学确诊。测量活检部位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分析其与免疫表型之间的相关... 目的观察初诊T细胞淋巴瘤18F-FDG代谢活性与淋巴瘤免疫表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初诊T细胞淋巴瘤患者,均于治疗前接受18F-FDG PET/CT检查且经病理学确诊。测量活检部位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分析其与免疫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64例活检部位SUVmax为2.23~24.42,中位SUVmax为8.02,与Ki-67、CD5表达呈正相关(rs=0.31、P=0.02,rs=0.81、P<0.01),而与其他免疫学指标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T细胞淋巴瘤代谢活性与Ki-67和CD5表达呈正相关;18F-FDG PET/CT可作为无创评估Ki-67和CD5免疫表达的影像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分子多肽放射性药物临床应用研究现状与挑战
6
作者 王荣福 杜毓菁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9-137,I0002,共10页
放射性药物是核科学技术在医学应用上的重要基石之一。我国放射性药物临床转化应用研究较国外发展较为滞后,且自身存在一定问题,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放射性药物势在必行。本文回顾了我国放射性药物的应用... 放射性药物是核科学技术在医学应用上的重要基石之一。我国放射性药物临床转化应用研究较国外发展较为滞后,且自身存在一定问题,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放射性药物势在必行。本文回顾了我国放射性药物的应用现状,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我国放射性药物发展的潜在共性问题,结合当前小分子多肽放射性药物应用研究呈不同程度持续推进的临床转化工作,针对存在问题深层次剖析,并提出了研发具有应用前景和临床转化的新型诊治放射性药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药物 创新 临床转化 分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NaF注射液的制备及新西兰兔骨折显像 被引量:2
7
作者 郭飞虎 邸丽娟 +15 位作者 吴建爽 成伟华 徐晓敏 杜建冬 黄宪男 冯婷婷 姜华 李明光 李艳涛 王成龙 梁巍 刘涉洋 王成志 张春丽 樊红强 王荣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35-1140,共6页
由外伤或肿瘤骨转移造成的隐匿性骨折和愈合情况的准确诊断对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考查18F-NaFPET显像用于骨折诊断的诊断效能,本研究制备了18F-NaF注射液,并对其进行了质量控制和稳定性研究,然后建立新西兰兔骨折... 由外伤或肿瘤骨转移造成的隐匿性骨折和愈合情况的准确诊断对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考查18F-NaFPET显像用于骨折诊断的诊断效能,本研究制备了18F-NaF注射液,并对其进行了质量控制和稳定性研究,然后建立新西兰兔骨折动物模型,模型建立约2周后进行了18F-NaFPET显像和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MDP)SPECT显像的自身对照实验,并对显像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8F-NaF的产量大于37GBq,各项检验结果均符合质控要求,40℃下放置8h和30℃下放置10h所有检验结果均无明显变化;18F-NaFPET和99Tc^m-MDPSPECT两种显像方式均可见全身骨骼,骨折部位呈明显放射性浓聚,但18F-NaF给药后30min即可进行PET显像,骨折部位显示更为清晰,骨折部位与对侧正常骨骼的放射性摄取比(T/NT)明显高于99Tc^m-MDP,而99Tc^m-MDP需在给药后2h才能进行SPECT显像。本研究表明18F-NaFPET对骨折的显像性能优于99Tc^m-MDP,可明显提高检查流通量和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NaF PET 显像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MAG3-RRL肿瘤靶向肽的标记和性质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杜毓菁 闫平 +3 位作者 陈钊 姜巧 段小江 王荣福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5-160,I0003,共7页
将具有肿瘤靶向性的精氨酸-精氨酸-亮氨酸(RRL)多肽与双功能螯合剂MAG3相连,摸索其螯合99 Tcm的适宜标记条件并评价探针的体外稳定性。标记利用SnCl2还原法进行99 Tcm标记,对影响标记的主要变量因素分别进行探究以获得适宜标记条件,采... 将具有肿瘤靶向性的精氨酸-精氨酸-亮氨酸(RRL)多肽与双功能螯合剂MAG3相连,摸索其螯合99 Tcm的适宜标记条件并评价探针的体外稳定性。标记利用SnCl2还原法进行99 Tcm标记,对影响标记的主要变量因素分别进行探究以获得适宜标记条件,采用纸层析法测定标记率和放射化学纯度。实验所得MAG3-RRL纯度为98.94%,适宜标记条件下,标记率为93.67%±1.10%,纯化后放射化学纯度为94.32%±0.19%(n=3)。99 Tcm-MAG3-RRL在生理盐水和50%牛血清白蛋白(BSA)中放置,6h内放射化学纯度均大于90%(n=3),在半胱氨酸溶液中的最高置换率为0.57%±0.21%,生理盐水对照为0.41%±0.04%(n=3,P>0.05)。99 Tc m-MAG3-RRL的脂水分配系数为lg P=-0.15±0.01(n=3)。结果表明:MAG3可成功连接RRL多肽,并能进一步提高标记率;探针制备方法简单快速,体外稳定性好,为进一步的生物学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精氨酸-亮氨酸 99 Tcm MAG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动态评价单纯^(125)I粒子植入或联合顺铂化学治疗兔VX2肺癌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娟 王荣福 +2 位作者 王正 赵瑞峰 姚永熠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动态观察单纯^(125)I粒子植入术及联合化学治疗(化疗)对兔VX2肺癌的干预效果的价值。方法将VX2肿瘤组织接种于3~4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右肺下叶,制成兔VX2肺癌模型。将30只模型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A组通...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动态观察单纯^(125)I粒子植入术及联合化学治疗(化疗)对兔VX2肺癌的干预效果的价值。方法将VX2肿瘤组织接种于3~4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右肺下叶,制成兔VX2肺癌模型。将30只模型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A组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PS)植入25.9 MBq(0.7 mCi)^(125)I粒子,B组经耳缘静脉注射顺铂7 mg/kg体质量,C组予以上2种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天对实验兔行全身PET/CT扫描,于右肺肿瘤部位及肝右叶勾画ROI,检测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计算肿瘤SUVmax/肝脏SUV_(max)(SUVT/L);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天完成PET/CT检查后分别处死2只,治疗后第14天PET/CT检查后处死4只动物,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3组间及A、B组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肿瘤最大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治疗后第14天肿瘤最大径较治疗前缩小(P<0.05)。治疗后第7、14天,C组SUV_(T/L)值较A、B组均降低(P均<0.05);A、B组治疗后第7、14天SUV_(T/L)值均较治疗前降低,C组治疗后第3、7、14天SUV_(T/L)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病理学检查发现3组治疗后肿瘤细胞均逐渐减少,A、C组炎症细胞及肿瘤坏死区较B组更多;C组治疗后第14天仅见少量肿瘤细胞,炎症细胞及纤维组织增多。结论^(18)F-FDG PET/CT可动态监测并早期评价单纯^(125)I粒子植入术及联合化疗对兔VX2肺癌的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碘放射性同位素 顺铂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