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正常人群颅颌面三维比例测量及面部对称性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何颖 郭传瑸 +2 位作者 邓旭亮 王兴 王晓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8-713,共6页
目的:使用CT影像研究中国北方正常人群的面部比例及对称性,为正颌外科手术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名颅颌面骨骼肌咬合关系正常的北方志愿者拍摄头面部CT,使用Proplan 1.2软件对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采用三维头影测量分析北方正常... 目的:使用CT影像研究中国北方正常人群的面部比例及对称性,为正颌外科手术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名颅颌面骨骼肌咬合关系正常的北方志愿者拍摄头面部CT,使用Proplan 1.2软件对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采用三维头影测量分析北方正常人群的面部比例以及面部对称性,使用t检验比较性别差异。结果:所有线距测量值男性均大于女性(P<0.05),比例测量值则多数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男性和女性颅颌面结构的非对称率均小于10%,且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使用CT影像数据进行三维头影测量可以较好地分析面部比例及对称性。正常的颅颌面三维结构之间符合特定的数学比例,建立正常人群的颅颌面三维结构数据库可以为颅颌面畸形的诊断及治疗设计提供标准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颅法 成像 三维 面部对称性 正颌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行功能性重建上颌骨缺损 被引量:11
2
作者 彭歆 毛驰 +9 位作者 俞光岩 郭传瑸 黄敏娴 张益 马莲 邓旭亮 林野 马大权 孟兆强 张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1,共4页
上颌骨是面部中份的基石,是面部中份外形和功能最重要的骨骼结构,参与眼眶、颧上颌复合体、鼻腔、口腔等各种面部中份重要结构的组成。由于肿瘤切除、外伤、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腓骨 上颌骨 骨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照相定量评价总义齿修复前后面部软组织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卫彦 陈贵 +3 位作者 韩冰 胡晓阳 张汉平 邓旭亮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测量无牙颌患者总义齿修复前后软组织三维面像的改变,为总义齿修复结果预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例AtwoodⅡ类牙槽嵴吸收的无牙颌患者,使用DSC-2型面部三维成像系统进行总义齿修复术前、术后面部轮廓数据获取和重建,并将每一... 目的:测量无牙颌患者总义齿修复前后软组织三维面像的改变,为总义齿修复结果预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例AtwoodⅡ类牙槽嵴吸收的无牙颌患者,使用DSC-2型面部三维成像系统进行总义齿修复术前、术后面部轮廓数据获取和重建,并将每一患者术前、术后三维面像进行重叠,建立坐标系,评价术前、术后软组织三维轮廓的改变。结果:AtwoodⅡ类牙槽嵴吸收的患者总义齿修复后面像改变主要集中在上唇及口角部位,下唇及颏部位移不明显,前后方向上的位移>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左右方向上的位移。总义齿修复术后面部关键距离变化,除左-右口角间距稍有减小外,左-右上唇缘点间距、左-右下唇缘点间距、上-下唇凹点间距、上-下唇凸点间距均增加。结论:通过三维面部照相及测量分析,可以定量评价总义齿修复前后的颅颌面软组织三维特征变化,有助于总义齿修复结果预测,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 三维 面部 义齿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乳前牙根管形态及根部牙本质力学性能的测定 被引量:5
4
作者 胡嘉 刘鹤 +1 位作者 蔡晴 邓旭亮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4-398,共5页
目的测量上颌乳前牙根管锥度、直径及根部牙本质的弹性模量和硬度,为用于上颌乳前牙的可吸收根管桩的制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进行上颌乳前牙根管治疗的患儿,采用硅橡胶制取上颌乳前牙根管印模,扫描印模后测量根管的锥度和直... 目的测量上颌乳前牙根管锥度、直径及根部牙本质的弹性模量和硬度,为用于上颌乳前牙的可吸收根管桩的制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进行上颌乳前牙根管治疗的患儿,采用硅橡胶制取上颌乳前牙根管印模,扫描印模后测量根管的锥度和直径。收集10颗离体上颌乳前牙,测量根部牙本质的弹性模量和硬度。结果本研究共收集了74颗上颌乳前牙的根管模型,其中乳中切牙28颗,乳侧切牙35颗,乳尖牙11颗。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的平均锥度依次为0.106、0.185、0.098,釉牙骨质界下方5 mm处平均直径依次为1.267、0.860、1.429 mm。10颗离体上颌乳前牙根部的牙本质弹性模量范围为19.919~25.017 GPa,硬度范围为0.867~1.082 GPa。结论制作乳牙根管桩时,乳中切牙及乳尖牙根管桩建议取锥度为0.1,尖端直径为1.2、1.4 mm;乳侧切牙根管桩建议取锥度为0.2,尖端直径为0.8 mm;桩的弹性模量范围为20~25 GPa,硬度范围为0.87~1.08 GPa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锥度 根管内径 根部牙本质 弹性模量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根管封闭剂的根尖封闭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卫彦 严红 马琦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四种根管封闭剂进行热垂直加压法及冷侧压法根管充填的根尖封闭性。方法:分别用热垂直加压、冷牙胶侧压法,用四种根管封闭剂充填上颌前磨牙根管,每组8个样本,采用透明牙法观测根尖微渗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种不同... 目的:探讨采用四种根管封闭剂进行热垂直加压法及冷侧压法根管充填的根尖封闭性。方法:分别用热垂直加压、冷牙胶侧压法,用四种根管封闭剂充填上颌前磨牙根管,每组8个样本,采用透明牙法观测根尖微渗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种不同根管封闭剂均无法完全封闭根管。采用冷侧压法根管充填的各组中,Apexit糊剂组所获得的浸墨长度最短[(1.26±0.21)mm,P<0.05],Cortisomol糊剂组[(1.40±0.15)mm]与纳米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组[(1.56±0.25)mm]所获得的浸墨长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短于氢氧化钙糊剂组[(1.75±0.22)mm,P<0.05]。采用热垂直加压法根管充填各组的浸墨长度彼此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97±0.13)^(1.07±0.15)mm,P>0.05]。热垂直加压各组的浸墨长度显著短于冷侧压各组(P<0.05)。结论:采用冷侧压法进行根管充填时,根管封闭剂的成分、剂型、性能对根尖封闭性能存在较大影响;而无论采用氢氧化钙类根管封闭剂还是采用氧化锌类根管封闭剂,热垂直加压根管充填法均可以显著提高根尖封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充填 根管充填材料 牙根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骨保护素在慢性根尖周炎病损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5
6
作者 范蓉 张成飞 +2 位作者 高岩 李斌斌 王晶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检测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κB ligand,RANKL)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这两个调控骨吸收的关键因子,在人类根尖肉芽肿(periapical granuloma,PG)和根尖囊肿(radicular cyst,RC... 目的:检测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κB ligand,RANKL)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这两个调控骨吸收的关键因子,在人类根尖肉芽肿(periapical granuloma,PG)和根尖囊肿(radicular cyst,RC)病损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择小鼠单克隆抗体为一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法检测20例根尖肉芽肿和20例根尖囊肿组织中RANKL和OPG的表达。选择6例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牙齿的牙周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在根尖肉芽肿和根尖囊肿组织中的RANKL蛋白表达均明显强于对照组中的RANKL表达[(43.74±8.40)vs(15.47±2.59),(40.33±7.53)vs(15.47±2.59),均P=0.000],但根尖肉芽肿和根尖囊肿组织之间的RANKL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和对照组中的OPG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7.81±5.17,26.35±3.86和24.33±3.50,3组间的OPG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尖肉芽肿和根尖囊肿组织中的RANKL/OPG比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上升[(1.59±0.26)vs(0.64±0.10),(1.54±0.24)vs(0.64±0.10),均P=0.000],但RANKL/OPG的比率在根尖肉芽肿和根尖囊肿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NAKL和OPG均能表达于慢性根尖周炎病损组织中。RANKL可能与慢性根尖周炎骨吸收活动关系密切,同时RANKL和OPG可能在根尖周病的疾病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周炎 NF—KB 膜糖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苔微生物在口臭中的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翁金龙 陈霄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25-628,共4页
舌背微生物群是人体生态学中最复杂的系统之一,但有关舌背微生物群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却知之甚少,舌苔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大部分不为人知。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口臭与挥发性硫化物、丙酸、丁酸、尸胺、腐胺、吲哚和粪臭素等,特别是与硫化... 舌背微生物群是人体生态学中最复杂的系统之一,但有关舌背微生物群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却知之甚少,舌苔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大部分不为人知。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口臭与挥发性硫化物、丙酸、丁酸、尸胺、腐胺、吲哚和粪臭素等,特别是与硫化氢和甲硫醇的关系十分密切,而舌背的诸多明确或未明确的甚至特异的微生物与这些口臭物质关系密切。通过刷牙、刷舌和刮舌等机械清除法控制舌苔,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控制舌背微生物群,或者机械清除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有效减轻口臭。本文就舌苔的微生态环境、舌苔细菌与口臭和舌苔的控制与口臭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苔 舌苔微生物 口臭 产硫化物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大鼠双膦酸盐相关颌骨骨坏死模型并初步分析其发病原因 被引量:3
8
作者 马泽云 王衣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5-949,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双膦酸盐相关颌骨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BRONJ)模型并初步分析其发病原因。方法:用帕米磷酸二钠、地塞米松加牙槽骨创伤(拔牙)的方法在大鼠体内建立了双膦酸盐相关颌骨骨坏死模型,并分... 目的:建立大鼠双膦酸盐相关颌骨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BRONJ)模型并初步分析其发病原因。方法:用帕米磷酸二钠、地塞米松加牙槽骨创伤(拔牙)的方法在大鼠体内建立了双膦酸盐相关颌骨骨坏死模型,并分析了CD4+和CD90+T淋巴细胞在双膦酸盐相关颌骨骨坏死发病过程中的变化。体外实验利用CCK-8法研究帕米磷酸二钠和地塞米松对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和破骨前体细胞Raw 264.7的作用,初步分析双膦酸盐相关颌骨骨坏死的发病机制。结果:在牙槽骨创伤的前提下,成功地在帕米磷酸二钠和地塞米松联合用药组建立了大鼠BRONJ模型,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联合使用帕米磷酸二钠和地塞米松比单独应用这两种药物更能降低CD4+和CD90+T淋巴细胞在脾细胞中的比例。CCK-8实验证实帕米磷酸二钠能抑制MG-63及Raw264.7细胞的增殖,地塞米松能增强帕米磷酸二钠对抑制Raw 264.7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大鼠BRONJ模型,并证实了地塞米松可以增强双膦酸盐对破骨前体细胞抑制增殖作用;至少创伤、感染及地塞米松导致的免疫学反应等因素参与了BRONJ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相关颌骨骨坏死 模型 动物 帕米磷酸二钠 地塞米松 免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MA预浸润石英纤维增强PMMA基托树脂的抗折性能和界面结合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明明 阎旭 邓旭亮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探索一种新型增强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甘油酯(polyglycidyl methacrylate,PGMA)预浸润石英纤维网的界面结合性能和机械性能。方法:采用"三明治"埋入法制作PGMA预浸润石英纤维网(1层、2层、3层)、电解钴铬合金网、"喷砂... 目的:探索一种新型增强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甘油酯(polyglycidyl methacrylate,PGMA)预浸润石英纤维网的界面结合性能和机械性能。方法:采用"三明治"埋入法制作PGMA预浸润石英纤维网(1层、2层、3层)、电解钴铬合金网、"喷砂+表面处理剂"预处理钴铬合金网增强的基托树脂标准实验模块,大小为40 mm×15 mm×2 mm,采用三点弯曲实验和扫描电镜对其抗折裂性能和界面结合性能进行研究。结果:3层PGMA预浸润石英纤维网增强基托树脂表现出最大的弹性模量(6 406 MPa)和弯曲强度(227 MPa),1层和2层PGMA预浸润石英纤维网增强效果并不明显。钴铬合金网具有增强效果,表面改性后增强效果更加明显。表面预处理钴铬合金网和PGMA预浸润石英纤维网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具有更好的界面结合性能。结论:PGMA预浸润石英纤维增强材料可以改进与PMMA的界面结合性能,并随着纤维层数的增多,其机械性能得到更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甘油酯 树脂类 合成 义齿基托 牙应力分析 黏固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胚胎干细胞健康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
10
作者 俞光岩 曹彤 +16 位作者 邹晓晖 张学慧 傅歆 彭双清 邓旭亮 李盛林 刘鹤 肖苒 欧阳宏伟 彭晖 陈晓 赵增明 王晓颖 方海琴 路璐 任玉兰 徐明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和材料、生物制剂以及环境的质量和健康安全是政府和民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国际标准的健康安全评价检测方法以微生物、动物及其细胞作为载体,不能准确反映人类的生物学特征,预测人体心、肝等靶器官毒性及发... 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和材料、生物制剂以及环境的质量和健康安全是政府和民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国际标准的健康安全评价检测方法以微生物、动物及其细胞作为载体,不能准确反映人类的生物学特征,预测人体心、肝等靶器官毒性及发育毒性的准确率偏低,在技术层面严重制约了人类健康安全的评价和监控。如何建立准确反映人类生物学特征的健康安全评价体系是关系国民健康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毒性试验 细胞分化 体外研究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玻璃纤维桩修复漏斗状根管粘接强度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媛 韩建民 +1 位作者 刘林 邓旭亮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7-334,共8页
目的:比较3种纤维桩(CAD/CAM一体化玻璃纤维桩、预成型玻璃纤维桩、光固化可塑性纤维桩)对漏斗状根管的粘接强度及温度循环对其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90颗单根离体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CAD/CAM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同种材料制成的预... 目的:比较3种纤维桩(CAD/CAM一体化玻璃纤维桩、预成型玻璃纤维桩、光固化可塑性纤维桩)对漏斗状根管的粘接强度及温度循环对其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90颗单根离体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CAD/CAM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同种材料制成的预成型玻璃纤维桩、光固化可塑性纤维桩修复,粘结完成后,储存在37℃恒温去离子水中7 d,每组随机选取15颗离体牙进行温度循环。使用精密片切机制备微推出试验试件,万能力学试验机测试微推出粘接强度并使用体视显微镜分析破坏形式。结果:CAD/CAM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组:温度循环前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粘接强度分别为(9.58±2.67)MPa、(8.62±2.62)MPa、(8.21±2.48)MPa,温度循环后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粘接强度分别为(8.14±3.19)MPa、(6.43±2.47)MPa、(6.45±3.20)MPa;预成型纤维桩组:温度循环前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粘接强度分别为(3.89±2.04)MPa、(4.83±1.23)MPa、(4.67±1.86)MPa,温度循环后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粘接强度分别为(6.18±1.61)MPa、(5.15±1.94)MPa、(6.39±2.87)MPa;光固化可塑性纤维桩组:温度循环前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粘接强度分别为(4.05±2.41)MPa、(1.75±1.70)MPa、(2.60±2.34)MPa,温度循环后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粘接强度分别为(5.04±2.72)MPa、(1.96±1.70)MPa、(1.34±0.92)MPa。桩核类型、根管部位对粘接强度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两组相比,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在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均具有最高的粘接强度。温度循环对3种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可能具有更好的粘接强度,粘接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纤维桩核 微推出 温度老化 粘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貌纯钛表面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乃文 石磊 +1 位作者 黄颖 邓旭亮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s)为模型细胞,研究纯钛表面的形貌因素对种植体周围成血管效应的可能影响。方法:构建不同结构形貌的纯钛表面,包括光滑表面、纳米结构表面、微米结构表面以及微米... 目的: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s)为模型细胞,研究纯钛表面的形貌因素对种植体周围成血管效应的可能影响。方法:构建不同结构形貌的纯钛表面,包括光滑表面、纳米结构表面、微米结构表面以及微米/纳米复合结构表面,检测不同形貌纯钛表面对HUVECs的黏附和增殖能力,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分泌能力和HUVECs内钙离子(calcium,Ca2+)的浓度。结果:不同形貌纯钛材料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分别具有光滑表面、纳米结构表面、纳米结构表面和微米/纳米复合结构表面。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细胞骨架染色结果显示,在不同形貌纯钛表面孵育24 h后,光滑表面结构组的细胞数目从(18±4)个/视野增加到(42±6)个/视野,纳米结构表面组的细胞数目从(28±6)个/视野增加到(52±10)个/视野,微米结构表面组的细胞数目从(20±4)个/视野增加到(21±6)个/视野,微米/纳米复合结构组表面的细胞数目从(16±4)个/视野增加到(18±6)个/视野,微米结构表面组和微米/纳米复合结构表面组黏附和增殖的细胞数目显著少于光滑表面结构组和纳米结构表面组(P<0.05)。酶联免疫吸附定量研究显示,HUVECs在光滑结构表面、纳米结构表面、微米结构表面以及微米/纳米复合结构表面VEGF分泌量分别为(690±35)ng/L、(560±20)ng/L、(474±43)ng/L、(517±29)ng/L,与光滑结构表面相比,HUVECs在微米结构表面和微米/纳米复合结构表面分泌的VEGF量显著减少(P<0.05)。Ca2+免疫荧光探针检测结果显示,HUVECs细胞内Ca2+在微米结构表面和微米/纳米复合结构表面的表达显著高于在光滑结构表面和纳米结构表面。结论:HUVECs在微米结构表面和微米/纳米复合结构表面的功能受影响可能与在这些表面HUVECs内钙浓度的增加相关,因此,种植体表面的形貌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对种植体周围的成血管效应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表面形貌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纤维直径聚吡咯通电后对细胞和细菌黏附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颖婷 卫彦 +1 位作者 夏斌 王珍高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3-70,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纤维直径的导电高分子涂层材料聚吡咯通电后对细胞及细菌黏附增殖的影响。方法:含有聚吡咯涂层的钛片分为无电刺激组和加电刺激组,每组都有30~60 nm,70~100 nm,130~170 nm 3种直径的纤维。培养MC3T3细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目的:研究不同纤维直径的导电高分子涂层材料聚吡咯通电后对细胞及细菌黏附增殖的影响。方法:含有聚吡咯涂层的钛片分为无电刺激组和加电刺激组,每组都有30~60 nm,70~100 nm,130~170 nm 3种直径的纤维。培养MC3T3细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分别接种于不同直径的聚吡咯纤维涂层表面,加电刺激组立即给予100 m V恒电压电刺激,持续时间1 h,以后每间隔24 h,给予电刺激1 h,无电刺激组不予处理。测量通电和不通电条件下各组细胞培养的CCK-8值、菌液的光密度(D)值,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和细菌的黏附形貌。结果:通电组细胞的CCK-8值高于未通电组(F=12.248,P=0.006),并且纤维直径越小,细胞的黏附和增殖情况越好(F=9.261,P=0.005),通电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液D值低于未通电组(F=9.641,P=0.036),纤维直径对细菌生长影响不显著。结论:聚吡咯涂层通电后可以促进细胞增殖,纤维直径小的涂层细胞生长更好;通电后可以抑制细菌增殖,不同纤维直径的材料表面细菌生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直流电刺激 细胞增殖 细菌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