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浓缩生长因子与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联合治疗牙周骨下袋缺损的疗效:临床和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昕莹 程雪原 +3 位作者 张勇 李菲 段晋瑜 乔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0,共9页
目的:明确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CGF)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采用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为载体]治疗牙周骨下袋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对36例骨下袋缺损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采用CGF+CPC进行治疗(n... 目的:明确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CGF)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采用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为载体]治疗牙周骨下袋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对36例骨下袋缺损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采用CGF+CPC进行治疗(n=18),对照组单独使用CPC进行治疗(n=18)。在基线和术后1年时评估两组的探诊深度、临床附着水平,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检测硬组织充填情况,比较CGF和血清中主要生长因子的水平(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果:基线时两组的探诊深度、临床附着水平和CBCT硬组织充填测量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两组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和CBCT硬组织充填测量值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0.05)。CGF+CPC在探诊深度降低[(4.5±1.3)mm vs.(3.2±1.1)mm]和临床附着获得[(3.8±0.9)mm vs.(2.0±0.5)mm]方面比单独使用CPC更有效(P<0.05)。与单纯CPC组相比,CGF+CPC组CBCT显示硬组织充填程度明显增加[骨袋深减少(3.9±1.2)mm vs.(2.1±0.7)mm,P<0.01]。术后1年时,CGF+CPC组CBCT显示骨下袋体积减少(0.0318±0.0041)mL,显著优于单纯CPC组[(0.0197±0.0012)mL,P<0.05]。此外,CGF中主要生长因子的含量高于血清(P<0.001)。结论:术后1年的观察结果显示,CGF可显著促进CPC治疗牙周骨下袋缺损的临床效果和影像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生长因子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 牙周组织再生 骨下袋缺损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虚拟设计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王顺吉 章文博 +3 位作者 于尧 谢晓艳 杨宏宇 彭歆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数字化技术虚拟设计股前外侧皮瓣应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可行性及精确性。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10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患者。术前应用高频彩色多... 目的:探讨术前数字化技术虚拟设计股前外侧皮瓣应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可行性及精确性。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10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患者。术前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进行定位,明确穿支位置;利用螺旋CT对患者下肢进行扫描,获取DICOM格式的CT数据,将之导入Proplan CMF 3.0软件,进行股前外侧皮瓣虚拟设计,并计算皮瓣体积;术中按照术前设计进行股前外侧皮瓣制备,并利用排水法对皮瓣实际体积进行测量,计算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的股前外侧皮瓣穿支位置与术中穿支实际穿出位置的符合率。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术前虚拟设计的股前外侧皮瓣体积与术中排水法所测得的皮瓣实际体积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前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共发现皮瓣内穿支15支,术中实际发现穿支16支,总体符合率为87.5%。术前虚拟设计的股前外侧皮瓣体积与术中排水法所测得的皮瓣实际体积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8,P=0.758)。结论:采用数字化技术对股前外侧皮瓣进行术前虚拟设计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精确性,可用于指导术中制备股前外侧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重建 股前外侧皮瓣 数字化技术 虚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标准的临床自动诊断系统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1
3
作者 方媛媛 徐帆 +6 位作者 雷杰 张昊 张文宇 孙宇 吴宏新 傅开元 毛伟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201,共10页
目的:拟建立基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DC/TMD)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以帮助口腔医师快速且准确地做出TMD的临床诊断。方法... 目的:拟建立基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DC/TMD)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以帮助口腔医师快速且准确地做出TMD的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9月至2024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口颌面疼痛诊治中心的354例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基于DC/TMD,采用.NET Framework平台开发并以分支语句作为内部构架搭建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并验证该系统与DC/TMD的符合率。对于退行性关节病、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伴开口受限、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无开口受限,以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最大主动开口度作为金标准,评估该系统对这4种疾病的诊断效能并与专家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诊断TMD各亚型疾病的结果(包括疼痛类疾病和关节类疾病)与专科医师采用DC/TMD所得诊断结果符合率均为100%。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及专家对于退行性关节病的诊断灵敏度较低,分别为0.24和0.37,而特异度均高达0.96。两种方法对于可复性关节盘移位和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伴开口受限的诊断准确度均达到0.9以上;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对于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无开口受限的诊断灵敏度为0.59,相对专家(0.87)较低,但特异度两者均较高(0.92)。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对于大部分TMD亚型的诊断结果与专家诊断结果的Kappa值接近1,仅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无开口受限的Kappa值为0.68。结论:本研究开发并验证评估了一种基于DC/TMD的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该系统可以帮助口腔医师快速、准确诊断并分类TMD,有望成为辅助TMD诊断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计算机辅助诊断 自动化 敏感性与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牙长轴拔牙法在下颌近中与水平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及三维有限元分析
4
作者 王菲 张馨月 +2 位作者 刘木清 王恩博 段登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2,共7页
目的:探讨顺牙根长轴拔牙法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比较不同方法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纳入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顺牙长轴取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颊侧去骨后取根法,统计取根手术时... 目的:探讨顺牙根长轴拔牙法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比较不同方法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纳入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顺牙长轴取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颊侧去骨后取根法,统计取根手术时长、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通过构建不同取根方法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并分析取根过程中牙根、颌骨、牙周膜及下颌管的受力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手术取根时长、术后第1天的疼痛评分和术后肿胀度分别为(7.87±3.90)min、(4.62±1.90)分和(11.37±5.12)mm,均显著高于试验组的(5.74±2.37)min、(3.87±1.19)分和(7.22±3.39)mm;对照组的术中牙根折断率和舌侧骨板骨折率也均显著高于试验组。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舌侧牙槽骨的等效应力峰值最高,易出现舌侧骨板骨折;试验组模型牙周膜的等效应力峰值最高,易出现牙周膜撕裂,有利于牙根脱位。牙根在受力时,试验组的牙根瞬时位移量高,而对照组的牙根朝向舌向移位趋势更明显。结论:顺牙根长轴取根法能有效减少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创伤,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舒适度。三维有限元分析为不同取根方式下的生物力学特性提供了直观展示,为临床手术方法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辅助验证了顺牙长轴拔牙法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第三磨牙 拔牙 阻生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的CT影像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毛伟玉 刘木清 傅开元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2-286,共5页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CT影像的特征性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影像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口腔医院2013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颞下颌关节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CT影像的特征性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影像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口腔医院2013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颞下颌关节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表现为高密度软组织肿块伴不同程度钙化,6例患者的增强扫描影像均表现为显著强化,7例患者出现髁突骨质吸收或破坏,6例患者伴有颅底骨质破坏。结论颞下颌关节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的CT特征表现为高密度软组织肿块伴钙化和显著强化,可伴有髁突和颅底骨质的吸收或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肿瘤 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 CT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CT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玉冰 孙丽莎 +5 位作者 孙志鹏 谢晓艳 张建运 张祖燕 赵燕平 马绪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89,共7页
目的:初步建立腮腺CT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arot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因腮腺肿物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并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回顾性评估所有病例的... 目的:初步建立腮腺CT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arot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因腮腺肿物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并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回顾性评估所有病例的影像资料,获取相关影像特征,评估肿瘤恶性风险概率,并分为6个等级(1级,正常腮腺;2级,基本确定为良性病变或肿瘤;3级,无明确恶性病变证据但不能确定为良性病变;4级,怀疑为恶性肿瘤病变但证据不充分;5级,恶性肿瘤影像征象较充分;6级,有恶性肿瘤病理学证据)。结果:共纳入腮腺肿物病例897例次,其中良性病变905例次、恶性肿瘤98例次,影像诊断为2级、3级、4级和5级的病变中,恶性肿瘤的构成比分别为0.4%、5.7%、35.5%和96.7%,随PI-RADS分级呈逐渐增高趋势(Z=-15.579,P<0.001)。相邻等级[2级与3级(χ^2=12.048,P=0.001)、3级与4级(χ^2=75.231,P<0.001)、4级与5级(χ^2=32.266,P<0.001)]之间的恶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hen’s Kappa检验表明两位研究者分级诊断具有中度一致性(κ=0.614,P<0.001,95%CI:0.569~0.695)。结论:应用影像诊断分级方法对腮腺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问题、焦虑及压力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肌筋膜疼痛发病的风险指标 被引量:27
7
作者 雷杰 刘木清 傅开元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2-696,共5页
目的:调查睡眠及心理问题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中的患病情况,并探讨其是否可能与TMD发病有关。方法: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21(depression,anxiety and stress scales-21,DASS-21)评估患者抑... 目的:调查睡眠及心理问题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中的患病情况,并探讨其是否可能与TMD发病有关。方法: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21(depression,anxiety and stress scales-21,DASS-21)评估患者抑郁、焦虑、压力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纳入连续就诊的755名TMD初诊患者(男性:172名,女性:583名),年龄11~82岁,平均年龄(29.99±13.60)岁。收集患者TMD临床检查各项数据及临床统计信息,根据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研究诊断标准(Research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RDC/TMD),755名TMD患者共分为7组,包括肌筋膜疼组、关节盘移位组、关节痛/骨关节炎(病)组、肌筋膜疼痛+关节盘移位组、肌筋膜疼痛+关节痛/骨关节炎(病)组、关节盘移位+关节痛/骨关节炎(病)组以及肌筋膜疼痛+关节盘移位+关节痛/骨关节炎(病)组,为进一步统计分析,将TMD患者又分为伴有(n=181)和不伴有肌筋膜疼痛(n=574)两组,采用SPSS 20.0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伴有肌筋膜疼痛患者,其中度以上睡眠问题、抑郁、焦虑以及压力的患病率(27.1%、28.7%、60.8%及32.0%)显著高于不伴有肌筋膜疼痛(关节盘移位及关节痛/骨关节炎(病)的患者(11.1%、10.1%、27.4%及11.0%),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睡眠问题[(OR=1.74),具体包括主观睡眠质量(OR=1.69)和睡眠障碍(OR=1.63)两项睡眠因子]、焦虑(OR=3.14)及压力(OR=2.15)与TMD肌筋膜疼痛的发病有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D患者常常主诉有睡眠及心理问题,与关节盘移位或关节痛/骨关节炎(病)相比,肌筋膜疼痛患者更为严重;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焦虑及压力与TMD肌筋膜疼痛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障碍 睡眠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在乳牙根尖周病损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8
8
作者 周焱 王颖慧 +1 位作者 赵焕英 尚佳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检测IL-17在乳牙根尖周病损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分析其在不同病理类型及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乳牙慢性根尖周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120例乳牙慢性根尖周病损组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理类型并按炎症细... 目的:检测IL-17在乳牙根尖周病损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分析其在不同病理类型及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乳牙慢性根尖周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120例乳牙慢性根尖周病损组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理类型并按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IL-17的分布特点;ELISA法检测IL-17的蛋白表达量。结果:120例乳牙慢性根尖周病损组织中根尖周肉芽肿占65.8%,根尖周囊肿占18.4%,根尖周脓肿占15.8%。IL-17在3种病理类型中均有表达,主要表达于淋巴细胞、浆细胞。ELISA结果显示IL-17在不同病理类型组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在根尖肉芽肿组中的表达与炎症程度呈负相关。结论:IL-17在乳牙根尖周病损组织内广泛存在,随炎症程度加重表达逐渐降低,推测IL-17在乳牙慢性根尖周炎的病程进展中可能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乳牙 慢性根尖周炎 根尖肉芽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尖片评估单根牙骨内牙根表面积的准确性 被引量:4
9
作者 贾鹏程 杨刚 +2 位作者 胡文杰 赵一姣 刘木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97,共7页
目的:针对不同骨吸收类型的牙周炎患牙,探索根尖片评估单根牙骨内牙根表面积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门诊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将纳入的患牙分为水平骨吸收组和角形骨吸收组... 目的:针对不同骨吸收类型的牙周炎患牙,探索根尖片评估单根牙骨内牙根表面积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门诊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将纳入的患牙分为水平骨吸收组和角形骨吸收组,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中提取牙齿三维数字模型,并测量计算骨内牙根表面积的百分比,在根尖片影像资料中测量计算剩余牙槽骨高度百分比,对两者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并比较各组中两者的差异。结果:共纳入患者32名,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26~60岁;单根患牙79颗,其中水平骨吸收患牙41颗,角形骨吸收患牙38颗,根尖片显示剩余牙槽骨高度百分比在45.13%~90.39%,相应CBCT显示骨内牙根表面积百分比在36.27%~93.03%。水平骨吸收组根尖片显示的剩余牙槽骨高度百分比不服从正态分布,对剩余牙槽骨高度百分比和骨内牙根表面积百分比使用两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渐进显著性P=0.382,显示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差值的均值为0,95%的一致性界限为-9.7%~9.8%,在一致性限度专业界值-15%~15%内;角形骨吸收组剩余牙槽骨高度百分比和骨内牙根表面积百分比均呈正态分布,对两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发现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者差值的均值为7.2%,95%置信区间为-13.1%~27.5%,在一致性限度专业界值-15%~15%之外。结论:对于水平型骨吸收者,根尖片揭示的近远中剩余牙槽骨高度可以反映骨内牙根表面积;而对于角形骨吸收者,根尖片难以准确反映牙周组织破坏情况,且往往会低估破坏的程度,必要时应加拍CBCT以明确其病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根尖片 牙槽骨吸收 牙根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辅助导管改道术治疗唾液腺导管重度狭窄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亚琼 叶欣 +3 位作者 柳登高 赵雅宁 谢晓艳 俞光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索内镜辅助导管袋形改道术治疗唾液腺导管重度狭窄(或闭锁)并发导管重度扩张的疗效。方法:2010年7月至2016年12月对腮腺导管前段重度狭窄的患者(8例)及下颌下腺导管前段闭锁的患者(3例)行内镜辅助导管袋形改道术。所有患者患侧... 目的:探索内镜辅助导管袋形改道术治疗唾液腺导管重度狭窄(或闭锁)并发导管重度扩张的疗效。方法:2010年7月至2016年12月对腮腺导管前段重度狭窄的患者(8例)及下颌下腺导管前段闭锁的患者(3例)行内镜辅助导管袋形改道术。所有患者患侧腺体伴发导管重度扩张,并有反复肿痛史。术前通过唾液腺造影、CT或B超测定导管扩张和狭窄情况。通过颊黏膜或口底切口将导管扩张段切开并与口腔黏膜缝合,形成改道口。术后定期复查,通过分析临床表现、造影表现及单腺体唾液流率评价疗效。结果:术前测量腮腺患者导管狭窄段长度5~12 mm,扩张段直径8~16 mm;下颌下腺患者导管闭锁段长度10~20 mm,扩张段直径6~8 mm。所有患者术后2周改道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78个月(中位数24个月)。8例腮腺患者中2例导管闭锁病例术后3个月导管再次闭锁,分别随访半年、6.5年临床症状消失,且颊部索条状包块消失;1例术后症状消失,但半年后复发,可自行按摩缓解;余5例患者临床症状及颊部索条状包块消失,分泌良好,造影显示导管扩张情况改善。3例下颌下腺患者症状消失,分泌良好;其中2例造影表现良好,1例造影表现有改善。9例管口通畅的患者进行了唾液流率测定,结果显示静息状态下患侧腺体分泌良好,酸刺激后分泌增加,但稍低于健侧。11例患者临床疗效评价为优5例,良4例,差2例,总优良率82%(9/11)。结论:内镜辅助导管改道术对唾液腺导管重度狭窄(或闭锁)并发重度扩张病例具有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下颌下腺 导管狭窄 导管扩张 导管改道术 唾液腺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基于曲面体层片的成釉细胞瘤及牙源性角化囊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敏 慕创创 +1 位作者 张建运 李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3-279,共7页
目的通过应用不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成釉细胞瘤及牙源性角化囊肿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收集1000张成釉细胞瘤和牙源性角化囊肿患者的数字曲面体层片,选用ResNet(18、50、101)、VGG(16、19)、EfficientNet(b1、b3、b5)深度学习模型,... 目的通过应用不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成釉细胞瘤及牙源性角化囊肿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收集1000张成釉细胞瘤和牙源性角化囊肿患者的数字曲面体层片,选用ResNet(18、50、101)、VGG(16、19)、EfficientNet(b1、b3、b5)深度学习模型,对训练集中的800张曲面体层片经五折交叉验证的方法训练后对测试集中的200张曲面体层片进行鉴别诊断。同时,7名口腔放射专业医生对这200张曲面体层片进行诊断,并将二者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诊断准确率为82.50%~87.50%,其中EfficientNet b1准确率最高,为87.50%,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本身之间比较,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_(训练集)=0.998,P_(测试集)=0.905)。7名口腔放射专业医生(2名高年资医生、5名低年资医生)平均诊断准确率为(70.30±5.48)%,且不同年资医生之间平均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3)。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口腔放射专业医生的诊断准确率(P<0.001)。结论基于曲面体层片的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能够对成釉细胞瘤和牙源性角化囊肿做出较为准确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曲面体层片 成釉细胞瘤 牙源性角化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激光碎石术治疗唾液腺结石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静 柳登高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704-710,共7页
唾液腺结石病是一种常见的唾液腺疾病,临床特点是唾液排出障碍,常继发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唾液腺结石形成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异物、炎症等局部因素有关,也可能与某些全身系统性因素有关。唾液腺结石病的传统... 唾液腺结石病是一种常见的唾液腺疾病,临床特点是唾液排出障碍,常继发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唾液腺结石形成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异物、炎症等局部因素有关,也可能与某些全身系统性因素有关。唾液腺结石病的传统治疗方法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随着唾液腺内镜的应用和相关外科技术的进展,出现了多种微创和保留腺体的治疗方法,其中包括内镜下激光碎石术。本文拟对唾液腺结石病的病因及内镜下激光碎石术治疗唾液腺结石病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结石病 病因 激光 碎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