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混合牙列儿童的咬合力和咬合接触进行测量分析,初步提供混合牙列个别正常[牙合]儿童咬合情况的基线数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例混合牙列个别正常[牙合]儿童,其中男童12例,女童8例,年龄在6.5~9.8岁。使用Dental Prescal...目的:对混合牙列儿童的咬合力和咬合接触进行测量分析,初步提供混合牙列个别正常[牙合]儿童咬合情况的基线数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例混合牙列个别正常[牙合]儿童,其中男童12例,女童8例,年龄在6.5~9.8岁。使用Dental PrescaleⅡ咬合分析系统进行牙尖交错位时咬合力和咬合接触的测量,包括全牙列最大咬合力(N)及咬合接触面积(mm^(2))、左右双侧最大咬合力及咬合接触面积、平均咬合压强(MPa)、最大咬合压强(MPa),并确定咬合力重心位置。对最大咬合力、平均咬合压强、咬合接触面积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比较混合牙列个别正常[牙合]儿童咬合的双侧对称性,对咬合数据与年龄、身高、体质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混合牙列儿童在牙尖交错位时平均最大咬合力为(869.18±106.64)N,平均咬合接触面积为(25.19±2.89)mm^(2),平均咬合压强为(34.37±5.98)MPa,最大咬合压强中位数(P_(25),P_(75))为120(120,120)MPa;(2)左右双侧在最大咬合力、咬合接触面积、平均咬合压强、最大咬合压强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牙尖交错位时,12例男童和8例女童的平均咬合接触面积分别为(26.71±3.91)mm^(2)和(21.62±3.08)mm^(2),平均最大咬合力分别为(911.92±145.05)N和(769.47±116.45)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咬合压强在男童和女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牙尖交错位时的最大咬合力与年龄呈弱相关(r=0.219,P=0.046),与咬合接触面积呈极强的正相关(r=0.949,P<0.001),平均咬合压强、最大咬合压强、咬合接触面积与年龄、身高、体质量、BMI均无相关性;(5)20例混合牙列个别正常[牙合]儿童的咬合重心均位于磨牙区,最大咬合压强点有7例儿童仅位于第一恒磨牙区,有10例儿童在乳磨牙区和第一恒磨牙区均存在,有3例儿童仅位于乳磨牙区。结论:混合牙列个别正常[牙合]儿童在牙尖交错位时的最大咬合力、咬合接触面积、平均咬合压强、最大咬合压强双侧对称性良好;最大咬合力、咬合接触面积存在性别差异,男童大于女童;最大咬合力与咬合接触面积呈正相关。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牙根发育情况,评价iRoot BP Plus与氢氧化钙用于年轻恒牙外伤露髓后部分牙髓切断治疗3年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效果。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外伤冠折露髓的年轻恒牙104颗,随机分为2组,每组52颗,分别应用iRoot BP Plus(iRoot)和...目的:观察牙根发育情况,评价iRoot BP Plus与氢氧化钙用于年轻恒牙外伤露髓后部分牙髓切断治疗3年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效果。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外伤冠折露髓的年轻恒牙104颗,随机分为2组,每组52颗,分别应用iRoot BP Plus(iRoot)和氢氧化钙(calcium hydroxide,CH)作为盖髓剂进行部分牙髓切断术治疗。术后1、3、6、12、18、24、30、36个月复查,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观察牙根发育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CH组和iRoot组最终分别有44颗牙(失访8颗,失访率15.4%)和45颗牙(7颗失访,失访率13.5%)纳入本研究,采用符合方案分析方法的成功率分别为80%和87%,采用意向治疗方案分析方法的成功率分别为67%和7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劣效界值为-10%,疗效差异的95%CI为-8%~22%)。牙髓切断治疗牙的牙根继续发育,根管壁厚度与健康同名对照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Root组近冠1/3根管壁厚度比CH组略薄[(1.82±0.21)mm vs.(1.91±0.20)mm,P=0.047]。结论:iRoot BP Plus用于年轻恒牙外伤露髓后牙髓切断治疗可以有效保存活髓,且促进了牙根的继续发育。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混合牙列儿童的咬合力和咬合接触进行测量分析,初步提供混合牙列个别正常[牙合]儿童咬合情况的基线数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例混合牙列个别正常[牙合]儿童,其中男童12例,女童8例,年龄在6.5~9.8岁。使用Dental PrescaleⅡ咬合分析系统进行牙尖交错位时咬合力和咬合接触的测量,包括全牙列最大咬合力(N)及咬合接触面积(mm^(2))、左右双侧最大咬合力及咬合接触面积、平均咬合压强(MPa)、最大咬合压强(MPa),并确定咬合力重心位置。对最大咬合力、平均咬合压强、咬合接触面积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比较混合牙列个别正常[牙合]儿童咬合的双侧对称性,对咬合数据与年龄、身高、体质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混合牙列儿童在牙尖交错位时平均最大咬合力为(869.18±106.64)N,平均咬合接触面积为(25.19±2.89)mm^(2),平均咬合压强为(34.37±5.98)MPa,最大咬合压强中位数(P_(25),P_(75))为120(120,120)MPa;(2)左右双侧在最大咬合力、咬合接触面积、平均咬合压强、最大咬合压强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牙尖交错位时,12例男童和8例女童的平均咬合接触面积分别为(26.71±3.91)mm^(2)和(21.62±3.08)mm^(2),平均最大咬合力分别为(911.92±145.05)N和(769.47±116.45)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咬合压强在男童和女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牙尖交错位时的最大咬合力与年龄呈弱相关(r=0.219,P=0.046),与咬合接触面积呈极强的正相关(r=0.949,P<0.001),平均咬合压强、最大咬合压强、咬合接触面积与年龄、身高、体质量、BMI均无相关性;(5)20例混合牙列个别正常[牙合]儿童的咬合重心均位于磨牙区,最大咬合压强点有7例儿童仅位于第一恒磨牙区,有10例儿童在乳磨牙区和第一恒磨牙区均存在,有3例儿童仅位于乳磨牙区。结论:混合牙列个别正常[牙合]儿童在牙尖交错位时的最大咬合力、咬合接触面积、平均咬合压强、最大咬合压强双侧对称性良好;最大咬合力、咬合接触面积存在性别差异,男童大于女童;最大咬合力与咬合接触面积呈正相关。
文摘目的:观察牙根发育情况,评价iRoot BP Plus与氢氧化钙用于年轻恒牙外伤露髓后部分牙髓切断治疗3年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效果。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外伤冠折露髓的年轻恒牙104颗,随机分为2组,每组52颗,分别应用iRoot BP Plus(iRoot)和氢氧化钙(calcium hydroxide,CH)作为盖髓剂进行部分牙髓切断术治疗。术后1、3、6、12、18、24、30、36个月复查,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观察牙根发育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CH组和iRoot组最终分别有44颗牙(失访8颗,失访率15.4%)和45颗牙(7颗失访,失访率13.5%)纳入本研究,采用符合方案分析方法的成功率分别为80%和87%,采用意向治疗方案分析方法的成功率分别为67%和7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劣效界值为-10%,疗效差异的95%CI为-8%~22%)。牙髓切断治疗牙的牙根继续发育,根管壁厚度与健康同名对照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Root组近冠1/3根管壁厚度比CH组略薄[(1.82±0.21)mm vs.(1.91±0.20)mm,P=0.047]。结论:iRoot BP Plus用于年轻恒牙外伤露髓后牙髓切断治疗可以有效保存活髓,且促进了牙根的继续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