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盟增设第七大类酶:易位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刚 昌增益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67-1368,共2页
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IUBMB)的命名委员会(Nomenclature Committee,最初名称为Enzyme Commission)于2018年8月发布消息,在原来六大类酶的基础上再增加易位酶为第... 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IUBMB)的命名委员会(Nomenclature Committee,最初名称为Enzyme Commission)于2018年8月发布消息,在原来六大类酶的基础上再增加易位酶为第七大类酶。国际生化联盟于1961年颁布第一个版本酶的分类和命名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易位 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举办第十一期分子生物学技术研修班通知
2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5-425,共1页
生命科学领域的迅猛发展要求从业的医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研修班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作为培养和选拔创新人才、增强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第十一期分子生物学技术研修班” 学习通知 生物学 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老的生物学标志 被引量:53
3
作者 马宏 张宗玉 童坦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65,共1页
目前制约哺乳动物衰老研究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少可靠、易测的评估生物学年龄的衰老标志 ,本文论述了八项可作为衰老生物学标志的指标及其检测方法 ,它们是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DNA损伤修复能力、线粒体DNA片段缺失、DNA甲基化... 目前制约哺乳动物衰老研究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少可靠、易测的评估生物学年龄的衰老标志 ,本文论述了八项可作为衰老生物学标志的指标及其检测方法 ,它们是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DNA损伤修复能力、线粒体DNA片段缺失、DNA甲基化水平、端粒的长度、衰老相关 β 半乳糖苷酶活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标志 复制衰老 生物体衰老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大分子的细胞核质转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载权 唐朝枢 周爱儒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生物大分子通过细胞核孔复合体的转运是真核细胞基因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必要环节 ,也是联系细胞核内外信号转递与参与细胞内核反应 (即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核反应 )调控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介绍细胞核孔复合体结构、出入细胞核的转... 生物大分子通过细胞核孔复合体的转运是真核细胞基因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必要环节 ,也是联系细胞核内外信号转递与参与细胞内核反应 (即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核反应 )调控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介绍细胞核孔复合体结构、出入细胞核的转运过程及核转运蛋白与亲核素方面的研究进展 ,细胞核转运过程的深入研究在医药学基础和临床实践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孔复合体 细胞核质转运 亲核素 生物大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体衰老与复制衰老——体内与体外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赵亮 张宗玉 童坦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5-210,共6页
体外连续培养的细胞在有限次数的细胞分裂后 ,丧失合成DNA及分裂的能力 ,最后导致增殖能力的丧失 ,但基本代谢过程仍能维持 ,这种现象称为复制衰老。本文讨论了复制衰老现象存在的普遍性 ,描述了衰老细胞的特征 ,对复制衰老和生物体衰... 体外连续培养的细胞在有限次数的细胞分裂后 ,丧失合成DNA及分裂的能力 ,最后导致增殖能力的丧失 ,但基本代谢过程仍能维持 ,这种现象称为复制衰老。本文讨论了复制衰老现象存在的普遍性 ,描述了衰老细胞的特征 ,对复制衰老和生物体衰老之间的联系进行了重点分析。现有的研究虽然还不完全 ,但都提示复制衰老是生物体衰老在细胞水平上的反映 ,并充分肯定了复制衰老是一个较好的研究机体衰老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制衰老 生物体衰老 体外培养 细胞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芯片技术发展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3
6
作者 易霞 尚永丰 《中国医院》 2003年第7期51-55,共5页
生物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高新技术,是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核酸化学、表面化学、分析化学、计算机软件和微机械自动化技术等诸多领域高度结合的产物。生物芯片技术以其高通量、大规模和集成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水... 生物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高新技术,是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核酸化学、表面化学、分析化学、计算机软件和微机械自动化技术等诸多领域高度结合的产物。生物芯片技术以其高通量、大规模和集成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的生理及病理现象的探讨以及疾病发生的机理、疾病的诊断和预后等研究。此外,生物芯片技术还可应用于疫苗和新药的研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芯片技术 发展 应用前景 微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介绍
7
作者 张海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30-930,共1页
2006年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Roger D.Komberg),以奖励其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他获奖的工作于2001年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就在这一年... 2006年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Roger D.Komberg),以奖励其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他获奖的工作于2001年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就在这一年,科恩伯格带领的研究小组创建了第一张RNA聚合酶的全动态照片,诺贝尔奖的公告中称:“这张照片真正革命性的地方是科恩伯格抓着了转录的过程.我们在这张照片中看到了RNA链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化学奖 分子基础 转录 真核 美国科学家 《科学》杂志 RNA聚合酶 诺贝尔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肽酶N的表达及其与结石形成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月廷 祝学光 +2 位作者 赵昕亮 安国顺 贾弘禔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5-429,共5页
为研究大鼠高胆固醇饮食时 ,肝脏氨肽酶N(APN)在实验结石形成中可能的结石发生作用 ,采用 1.2 %胆固醇饮食 4周 ,诱发新西兰兔胆囊结石形成 .根据兔APN基因cDNA序列设计引物 ,提取肝脏总RNA .利用RT PCR检测肝脏APNmRNA水平的变化 ,用... 为研究大鼠高胆固醇饮食时 ,肝脏氨肽酶N(APN)在实验结石形成中可能的结石发生作用 ,采用 1.2 %胆固醇饮食 4周 ,诱发新西兰兔胆囊结石形成 .根据兔APN基因cDNA序列设计引物 ,提取肝脏总RNA .利用RT PCR检测肝脏APNmRNA水平的变化 ,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肝脏毛细胆管膜上APN的表达 .观察新西兰兔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肝脏APN的mRNA水平的变化、APN表达及胆汁中APN活性、胆脂、总蛋白含量的变化 ,探讨APN在胆石形成中可能的作用 .经成石饲料饲养后 ,随着胆汁饱和度增加和APN活性加强 ,胆囊结石组肝脏APN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胆囊结石组胆汁中总胆固醇、CSI、总蛋白浓度及APN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胆汁中APN活性与肝脏APN的表达及胆汁CSI增高呈正相关 .结果提示 ,当存在胆汁过饱和的情况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肽酶N RT-PCR 生物活性 结石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与年龄及p21^(WAF1)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黄英 杨龙 +1 位作者 张宗玉 童坦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4-127,共4页
分别从老年人和新生儿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 ,用形态观察、DNA断裂电泳图谱、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峰等手段检测其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发生凋亡的情况 .结果表明 ,不论是自发凋亡还是用1 0 mmol/L的丁酸钠诱导其凋亡 ,老年人淋巴细胞的凋亡... 分别从老年人和新生儿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 ,用形态观察、DNA断裂电泳图谱、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峰等手段检测其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发生凋亡的情况 .结果表明 ,不论是自发凋亡还是用1 0 mmol/L的丁酸钠诱导其凋亡 ,老年人淋巴细胞的凋亡率均高于新生儿组 .进一步检测淋巴细胞凋亡时 p2 1 WAF1的表达变化 ,结果表明老年人淋巴细胞 p2 1 WAF1的下调幅度明显大于新生儿组 .提示老年人淋巴细胞凋亡率高与其 p2 1 WAF1表达容易下调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凋亡 P21^WAF1 年龄 免疫系统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效应分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宋博研 朱卫国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5-292,共8页
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在多种生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细胞内有多种组蛋白甲基化酶和去甲基化酶共同调节组蛋白的修饰状态,在组蛋白甲基化状态确定后,多种效应分子特异的读取修饰信息,从而参与基因转... 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在多种生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细胞内有多种组蛋白甲基化酶和去甲基化酶共同调节组蛋白的修饰状态,在组蛋白甲基化状态确定后,多种效应分子特异的读取修饰信息,从而参与基因转录调控过程。文章从组蛋白甲基化效应分子的作用机制方面综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组蛋白修饰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效应蛋白:基因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BF1异构体的选择性表达及其抑癌作用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孟森 刘新华 李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ATBF1(AT motif binding factor 1)基因是一个新发现的抑癌基因,其表达产物是目前发现的分子量最大的转录调节因子,它能和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基因增强子AT富聚区结合,调节AFP的转录.ATBF1基因表达过程中,由于转录本mRNA的... ATBF1(AT motif binding factor 1)基因是一个新发现的抑癌基因,其表达产物是目前发现的分子量最大的转录调节因子,它能和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基因增强子AT富聚区结合,调节AFP的转录.ATBF1基因表达过程中,由于转录本mRNA的选择性剪接,可产生ATBF1-A和ATBF1-B两种异构体,这两种异构体对AFP表达的调节具有相互对抗作用.ATBF1-A是ATBF1基因的主要表达形式,其能抑制癌细胞生长,而ATBF1-B则能促进癌细胞增殖.本文分析ATBF1异构体如何调控AFP表达及其作用的多样性,阐述ATBF1表达下调对肿瘤细胞生长和侵袭产生的影响;探讨ATBF1异构体抑癌作用的可能机制和选择性应用ATBF1异构体治疗肿瘤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BF1(AT MOTIF BINDING FACTOR 1) 抑癌基因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SUMO E3连接酶CBX4的化学修饰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玥荃 王文恭 薛丽香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5-122,共8页
多梳蛋白家族(polycomb group proteins,Pc G)是一类在染色质水平上通过表观遗传修饰抑制靶基因转录的调节因子,它在调节细胞周期、DNA修复、细胞分化、衰老和死亡中起到重要作用。CBX4作为Pc G家族中唯一具有SUMO E3连接酶活性的成员,... 多梳蛋白家族(polycomb group proteins,Pc G)是一类在染色质水平上通过表观遗传修饰抑制靶基因转录的调节因子,它在调节细胞周期、DNA修复、细胞分化、衰老和死亡中起到重要作用。CBX4作为Pc G家族中唯一具有SUMO E3连接酶活性的成员,可以作用于多种底物,包括HIPK2、SIP1、Ct BP、CTCF、Dnmt3a和HIF-1α等。底物的SUMO化修饰依赖于特定的结构基础,而且SUMO化的底物功能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同时,CBX4还可以被其它分子,如HIPK2,SENP2等进行磷酸化以及去SUMO化等修饰。本篇综述详细阐述了CBX4对底物的SUMO化修饰、自身被修饰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X4 SUMO E3连接酶活性 SUMO化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医学相关的营养与代谢方面的新概念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国光 顾文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94-1097,共4页
近年来,与医学相关的营养与代谢的研究出现不少新的认识与新发现。本文总结了以下5个方面的新概念:供能的营养物质不仅是供能,还需注意他们对健康的影响;以构成蔗糖分子一半的果糖为例,它竟然是促成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病等疾病的因素... 近年来,与医学相关的营养与代谢的研究出现不少新的认识与新发现。本文总结了以下5个方面的新概念:供能的营养物质不仅是供能,还需注意他们对健康的影响;以构成蔗糖分子一半的果糖为例,它竟然是促成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病等疾病的因素;食物纤维是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营养素;应高度重视维护正常肠道菌群,因为它与人体的健康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全食物营养不仅能维持生命,还能增强体质、避免和减少疾病;植物营养素具有抗氧化、抗炎症及抗癌等作用,是全食物营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体营养与物质代谢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增强体质,预防和减少疾病,健康长寿。希望本文能够带给读者一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 反式脂肪 血糖指数 肠道菌群 全食物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内蛋白质转运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199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介绍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改娥 王文恭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8-382,共5页
关键词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蛋白质转运 细胞内 应用 细胞表达 生物学家 细胞核 细胞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G1家族各异构体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研究
15
作者 李娜 张英涛 +1 位作者 薛丽香 童坦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2-520,共9页
ING1(inhibitor of growth 1)是一个候选抑癌基因家族,p47ING1a、p33ING1b和p24ING1c是其三种剪接异构体.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术研究ING1a、ING1b和ING1c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三者均可将HeLa细胞阻滞于G0/G1期并抑制细胞生长.... ING1(inhibitor of growth 1)是一个候选抑癌基因家族,p47ING1a、p33ING1b和p24ING1c是其三种剪接异构体.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术研究ING1a、ING1b和ING1c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三者均可将HeLa细胞阻滞于G0/G1期并抑制细胞生长.采用PCR方法构建ING1a和ING1b的PHD结构域缺失体1a!C和1b!C,进而使ING1a,ING1b、ING1c、1a△C和1b△C在HeLa细胞中过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上述HeLa细胞中p16INK4a、PTEN/p27Kip1和p53/p21Waf1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ING1a、ING1b、ING1c和1a△C均可促进p16INK4a的表达,其中ING1c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1b△C则略微抑制了p16INK4a的蛋白质表达.利用荧光素酶分析初步确定1a△C可增强p16INK4a启动子活性而促进p16INK4a的转录,1b△C则抑制了p16INK4a启动子活性.上述结果阐释了ING1家族各成员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从而确定了各异构体功能的异同及它们所调控的重要基因.首次发现除p53/p21Waf1通路外,ING1家族各异构体还可通过上调p16INK4a和PTEN的表达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且ING1a的PHD结构域删除体可以增强p16INK4a的转录,这为研究ING1家族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G1 P16^INK4A P53 PHD结构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氯腺苷诱导SH-SY5Y和SK-N-SH细胞G_2/M期阻滞的分子机制不同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玄 安国顺 +3 位作者 李淑艳 潘颖 倪菊华 贾弘禔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84-590,共7页
为探索八氯腺苷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以神经母细胞瘤SH-SY5Y和SK-N-SH细胞为对象,采用四唑盐比色实验(MTT法)证明,八氯腺苷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分析显示,10 μmol/L八氯腺苷作用48 ... 为探索八氯腺苷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以神经母细胞瘤SH-SY5Y和SK-N-SH细胞为对象,采用四唑盐比色实验(MTT法)证明,八氯腺苷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分析显示,10 μmol/L八氯腺苷作用48 h后可导致靶细胞生长停滞于G2/M期;SH-SY5Y细胞发生明显细胞凋亡,但SK-N-SH细胞却未见凋亡.Hoechst 33342染色显示,SK-N-SH细胞发生了核分裂异常.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证明,10μmol/L八氯腺苷处理SH-SY5Y 48~72 h后,G2检验点调节蛋白ATM、Chk1、Cdc25C和Cdc2磷酸化形式明显上调,同时伴有caspase-3的激活,提示SH-SY5Y细胞发生了G3检验点通路和细胞凋亡途径的激活.与SH-SY5Y细胞不同,在SK-N-SH细胞中,八氯腺苷处理24~96 h时,磷酸化ATM、磷酸化Chk1/Chk2、磷酸化Cdc25C以及磷酸化Cdc2的水平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结果提示,SK-N-SH细胞在八氯腺苷处理后发生了G2检验点失败.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还显示,八氯腺苷可诱导p53在SH-SY5Y细胞的表达,但却不能影响SK-N-SH细胞的p53组成性表达水平.p21在SK-N-SH的组成性表达随八氯腺苷处理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但在处理前后的SH-SY5Y细胞均未检测到p21蛋白的表达.上述实验结果提示,八氯腺苷抑制两种细胞增殖的机制不同:在SH-SY5Y细胞,八氯腺苷可激活ATM-Chk-Cdc25C-Cdc2/cyclin途径和凋亡通路,使细胞发生G2/M期阻滞和细胞凋亡;在SK-N-SH细胞,八氯腺苷诱导G2检验点失败,导致细胞阻滞在有丝分裂期,并发生有丝分裂异常.2种不同的细胞命运可能还与p53和p21表达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氯腺苷 G2/M期阻滞 凋亡 有丝分裂异常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缓衰老相关的小分子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凌云 李国栋 童坦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32-938,共7页
筛选、研究具有延缓衰老作用的小分子物质,对于发现新的治疗衰老相关性疾病及肿瘤等的有效靶点、开发新型药物、促进人类健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这些小分子物质为切入点,对衰老、肿瘤等生命现象的具体分子机制进行... 筛选、研究具有延缓衰老作用的小分子物质,对于发现新的治疗衰老相关性疾病及肿瘤等的有效靶点、开发新型药物、促进人类健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这些小分子物质为切入点,对衰老、肿瘤等生命现象的具体分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这对于分子生物学等相关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总结了近一二十年来发现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可延缓衰老的小分子物质,并重点论述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SIRT1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TOR 热量限制 药物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雀异黄素对小鼠红白血病细胞系MEL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钟兴兰 王新娟 +2 位作者 姚伟娟 李付英 张蕾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2-117,共6页
选择小鼠红白血病细胞系MEL作为金雀异黄素 (genistein)的作用对象 ,以探讨其对MEL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MTT和生长曲线表明 ,金雀异黄素对MEL细胞具有很强的生长抑制作用 (半数最大抑制效应浓度IC50 为 7 12mg L) .流式细胞... 选择小鼠红白血病细胞系MEL作为金雀异黄素 (genistein)的作用对象 ,以探讨其对MEL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MTT和生长曲线表明 ,金雀异黄素对MEL细胞具有很强的生长抑制作用 (半数最大抑制效应浓度IC50 为 7 12mg L) .流式细胞术显示 ,金雀异黄素能够使MEL细胞发生G2 M期阻滞 ,但是诱导MEL凋亡作用并不明显 .DNA凝胶电泳发现金雀异黄素能够造成MEL细胞DNA的损伤 .联苯胺染色显示金雀异黄素对MEL细胞具有很强的诱导分化作用 ,且这种作用是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 .RT PCR显示 ,金雀异黄素能够抑制MEL细胞中原癌基因c myc的表达 .生物流变学检测发现 :金雀异黄素作用后 ,MEL细胞表面电荷密度减少、渗透脆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雀异黄素 生长抑制 周期阻滞 分化诱导 生物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分子水平看c-Myc在细胞衰老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倩 袁富文 童坦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6-272,共7页
细胞衰老是指细胞生长永久阻滞于细胞周期的G1期,出现形态、生化及表观遗传的变化特性.细胞衰老由端粒缩短、DNA损伤、缺氧或癌基因失调等因素引起,它是抵抗肿瘤发生的主要壁垒.原癌基因c-myc编码转录因子,可调控很多基因,进而影响细胞... 细胞衰老是指细胞生长永久阻滞于细胞周期的G1期,出现形态、生化及表观遗传的变化特性.细胞衰老由端粒缩短、DNA损伤、缺氧或癌基因失调等因素引起,它是抵抗肿瘤发生的主要壁垒.原癌基因c-myc编码转录因子,可调控很多基因,进而影响细胞周期演进、衰老、凋亡、代谢等生物学过程.c-Myc蛋白与细胞衰老密切相关,它可影响hTERT、p16、p53、Bmi-1和p27等衰老相关基因转录.c-Myc不仅可抑制复制性衰老,也能抑制癌基因诱发的衰老.c-Myc抑制ras诱导的细胞衰老取决于CDK2.c-Myc失活不仅能够诱导非恶性细胞(如人成纤维细胞)衰老,而且在许多肿瘤细胞中也可诱导衰老.然而,与ras基因类似,在特定条件下,c-Myc也可诱导细胞衰老,并可促进维氏综合症(Werner syndrome,WRN)缺失细胞的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 细胞衰老 CDK2 WR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Nobel生理学或医学奖 被引量:3
20
作者 齐俊娟 周爱儒 倪菊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55-1157,共3页
本文通过收集2009年Nobel生理学或医学奖有关资料,对获奖成果"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制"进行简要介绍,并阐述了其在衰老、肿瘤等研究领域的贡献和意义.
关键词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端粒 端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