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问题的混合式教学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初明 陈曦 +5 位作者 裴军 李燕 徐兰 姚义凡 朱蕴兰 王月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257-2260,226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医学部2017级八年制基础医学专业的9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新模式组和传统模式组,各48名。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BL),结合线上线...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医学部2017级八年制基础医学专业的9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新模式组和传统模式组,各48名。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BL),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新模式的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效果和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传统模式相比,新模式的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验考核成绩。结论:基于问题的混合式教学可提高医学免疫学的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 混合式教学 医学免疫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化灵对小鼠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玲 杨鹏 +2 位作者 白晓薇 王立忠 高晓明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8期1263-1264,共2页
目的 :研究中药维化灵对小鼠免疫系统的作用。方法 :从肛门给药一定时间后 ,用 2 0 0mg/kg环磷酰氨给小鼠化疗 ,以破坏小鼠免疫系统。经一系列体内、体外实验 ,观察中药维化灵对小鼠免疫系统的作用 ,如 3H-TdR掺入法分析T细胞增殖的情况... 目的 :研究中药维化灵对小鼠免疫系统的作用。方法 :从肛门给药一定时间后 ,用 2 0 0mg/kg环磷酰氨给小鼠化疗 ,以破坏小鼠免疫系统。经一系列体内、体外实验 ,观察中药维化灵对小鼠免疫系统的作用 ,如 3H-TdR掺入法分析T细胞增殖的情况 ,FACS分析脾脏中CD3+ T细胞、CD4 + T细胞、CD8+ T细胞所占的比例 ,用OVA免疫足底观察DTH反应 ,收集小鼠外周血测定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 ,淋巴细胞百分比等。结果 :在给维化灵 2 0天后化疗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提前恢复到正常水平 ,给维化灵 2 0天后化疗小鼠脾脏重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且脾细胞受ConA诱导的增殖反应明显增强CD3+ T细胞比例明显增多。结论 :(1)维化灵可以加速白细胞恢复正常水平 (2 )维化灵可帮助淋巴细胞重建或有助于外周淋巴细胞转归淋巴器官并增强淋巴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化灵 鹿茸 海马 环磷酰氨 免疫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21-C6分子的原核表达、纯化、抗体制备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燕 蒋东东 +2 位作者 金聪 刘元沨 陈慰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 :在原核细胞中表达胸腺发育相关分子RS2 1 C6重组蛋白 ,制备RS2 1 C6的多克隆抗体 ,研究RS2 1 C6分子在胸腺组织中的分布。方法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纯化RS2 1 C6重组蛋白 ,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 ,以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分析RS2 1 C... 目的 :在原核细胞中表达胸腺发育相关分子RS2 1 C6重组蛋白 ,制备RS2 1 C6的多克隆抗体 ,研究RS2 1 C6分子在胸腺组织中的分布。方法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纯化RS2 1 C6重组蛋白 ,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 ,以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分析RS2 1 C6分子在小鼠胸腺的分布。结果 :成功表达和纯化了RS2 1 C6重组蛋白 ,并制备获得高效价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显示RS2 1 C6分子在胸腺髓质区有较强的表达 ,在皮髓质交界处和皮质区也有散在分布。从胸腺细胞分布类型来看 ,RS2 1 C6分子共表达于胸腺淋巴细胞和基质细胞。结论 :RS2 1 C6分子在胸腺分布广泛 ,且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 ,推测其在胸腺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均可发挥作用 ,是一个可能具有多种功能的胸腺发育相关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21-C6分子 原核表达 抗体制备 免疫组织化学 胸腺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B细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4
作者 陆泓雨 张生华 黄晶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5-989,共5页
适应性免疫细胞在肿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的功能已经得到比较详细的研究,但B细胞的功能有待进一步探索。肿瘤微环境中的B细胞有促进肿瘤增殖和抑制肿瘤增殖两种表型,具有产生抗体、分泌细胞因子和呈递抗原的不同功能... 适应性免疫细胞在肿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的功能已经得到比较详细的研究,但B细胞的功能有待进一步探索。肿瘤微环境中的B细胞有促进肿瘤增殖和抑制肿瘤增殖两种表型,具有产生抗体、分泌细胞因子和呈递抗原的不同功能。本文综述了肿瘤微环境中不同表型B细胞的具体功能,以探讨B细胞参与肿瘤免疫的机制,为靶向B细胞的肿瘤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B细胞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trin-1及其受体与肿瘤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吕丹 张君 张毓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6,共5页
神经轴突导向分子Netrin-1通过与其受体结直肠癌缺陷基因(deleted in colorectal cancer,DCC)或UNC5同源物(UNC-5Homolog,UNC5A-C,UNC5H1-3)家族成员结合传递信号,参与神经轴突的生长、定向迁移和神经元发育等生理功能。Netrin-1受体在... 神经轴突导向分子Netrin-1通过与其受体结直肠癌缺陷基因(deleted in colorectal cancer,DCC)或UNC5同源物(UNC-5Homolog,UNC5A-C,UNC5H1-3)家族成员结合传递信号,参与神经轴突的生长、定向迁移和神经元发育等生理功能。Netrin-1受体在没有配体结合的情况下,诱导细胞凋亡,故被归为"依赖性受体"(dependence receptor,DR)家族。Netrin-1受体在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中下调或不表达,导致其表达下调的可能机制包括杂合性缺失、表观遗传学改变和转录调控等;过表达Netrin-1受体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Netrin-1及其受体家族是近年来鉴定出来的肿瘤参与分子,很可能是未来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RIN-1 依赖性受体 肿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A2限制性NY-ESO-1b肽段诱导的CD8^+T细胞对稳定表达NY-ESO-1的HepG2肝癌细胞系的杀伤效应
6
作者 乔欢 钱晓萍 +2 位作者 张华刚 田婵 陈慰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5-568,共4页
目的分析体外诱导的NY-ESO-1特异性杀伤性T淋巴细胞对稳定表达NY-ESO-1蛋白的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系的杀伤效应,为进一步分析NY-ESO-1蛋白作为疫苗用于治疗HCC的可能性提供实验支持。方法从HLA-A2阳性的肝... 目的分析体外诱导的NY-ESO-1特异性杀伤性T淋巴细胞对稳定表达NY-ESO-1蛋白的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系的杀伤效应,为进一步分析NY-ESO-1蛋白作为疫苗用于治疗HCC的可能性提供实验支持。方法从HLA-A2阳性的肝癌患者体内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NY-ESO-1肽段体外诱导特异性杀伤性T淋巴细胞,并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法分析特异性杀伤性T淋巴细胞对稳定表达NY-ESO-1蛋白的HCC细胞系HepG2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转染了NY-ESO-1的HepG2细胞(HLA-A2+)可有效地被NY-ESO-1157-165抗原肽诱导的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所识别。效应细胞中大量GrB的释放表明其对稳定转染了NY-ESO-1基因的HepG2细胞有很强的杀伤作用。结论HepG2细胞中表达的NY-ESO-1蛋白可被此肝癌细胞有效地加工处理,而且HLA-A2限制性的抗原肽NY-ESO-1157-165也可被有效地提呈到细胞表面,从而被效应T细胞所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抗原 肿瘤 肿瘤细胞 培养的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前列腺素D合酶功能及其在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樊易简 刘羽辰 初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7,共8页
造血前列腺素D合酶(hematopoietic prostaglandin D synthase,HPGDS)是一种谷胱甘肽转移酶,依赖于谷胱甘肽发挥活性作用,在巨核细胞系和多种免疫细胞中多有分布,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在过敏性疾病中发挥重要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HPGDS... 造血前列腺素D合酶(hematopoietic prostaglandin D synthase,HPGDS)是一种谷胱甘肽转移酶,依赖于谷胱甘肽发挥活性作用,在巨核细胞系和多种免疫细胞中多有分布,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在过敏性疾病中发挥重要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HPGDS参与机体过敏反应的调控。HPGDS能够催化前列腺素H2(prostaglandin H2,PGH2)转化为前列腺素D2(prostaglandin D2,PGD2),PGD2和DP2受体结合,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和过敏反应的发生。近年的研究发现,HPGDS在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食物过敏(food allergy)、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过敏性哮喘(allelgic asthma)、嗜酸性食管炎(eosinophilic esophagitis,EoE)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过敏反应和炎症性疾病的发生。HPGDS在不同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细胞有所不同,HPGDS在特应性皮炎中的Th2细胞、过敏性哮喘中的肥大细胞、过敏性鼻炎和嗜酸性食管炎中的嗜酸性粒细胞中高表达,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功能。值得注意的是,HPGDS可以作为治疗相关疾病的重要靶点,靶向HPGDS的药物,例如HQL-79、TAS-204、TAS-205、TFC-007等能够有效缓解存在HPGDS升高现象的多种过敏性疾病的症状。本文阐述了HPGDS的生物学功能,并综述了HPGDS在过敏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和研究进展,以及HPGDS相关靶向药物研究,指出HPGDS在过敏性疾病发病中的重要性,为研发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前列腺素D合酶 前列腺素D2 过敏性疾病 HPGDS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CTLA4Ig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庆殷 金永柱 +1 位作者 谢蜀生 张海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通过同源重组构建CTLA4Ig腺病毒载体,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并用于基因治疗诱导心脏移植耐受。方法: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CTLA4Ig基因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CA13中。然后将该质粒与腺病毒辅助质粒同源重组,经过293细胞包装,构建CTLA4Ig... 目的:通过同源重组构建CTLA4Ig腺病毒载体,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并用于基因治疗诱导心脏移植耐受。方法: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CTLA4Ig基因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CA13中。然后将该质粒与腺病毒辅助质粒同源重组,经过293细胞包装,构建CTLA4Ig腺病毒载体。用RT-PcR、SDS-PAGE及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包装的病毒感染293细胞后CTLA4Ig蛋白的表达及分泌,通过体外实验,观察病毒感染的293细胞上清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的抑制作用。通过大鼠体内实验,检测用CTLA4Ig腺病毒载体基因治疗后,CTLA4Ig在体内的表达。结果:CTLA4Ig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体外实验证实,CTLA4Ig腺病毒感染的293细胞上清液,能够抑制异基因脾细胞的单向MLR。体内实验表明,经过静脉途径给予受体大鼠CTLA4Ig腺病毒载体,能够诱导移植耐受,延长心脏移植物的存活。结论:构建的CTLA4Ig腺病毒载体,体外感染293细胞能够分泌CTLA4Ig蛋白。该蛋白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CTLA4Ig腺病毒载体可用于体内基因治疗诱导移植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CTLA4Ig 腺病毒载体 构建 生物学功能 基因治疗 移植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TM1-v17/CKLFSF1-v17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亲合纯化与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京 汪立 +2 位作者 范慧 张颖妹 王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32-1136,共5页
目的:CMTM1-v17是我室克隆的人类新基因,为进一步研究CMTM1-v17的功能,需制备高纯度的CMTM1-v17的抗体。方法: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用PCR法扩增人CMTM1-v17分子C端的cDNA片段(编码118~149位氨基酸),亚克隆到GST融合蛋白... 目的:CMTM1-v17是我室克隆的人类新基因,为进一步研究CMTM1-v17的功能,需制备高纯度的CMTM1-v17的抗体。方法: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用PCR法扩增人CMTM1-v17分子C端的cDNA片段(编码118~149位氨基酸),亚克隆到GST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EX-4T-2上。将重组质粒pGST-CMTM1-v17导入大肠杆菌BL21,诱导表达GST-CMTM1-v17 C端融合蛋白,经GST亲合层析、凝血酶切割后获得CMTM1-v17 C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抗血清经抗原亲合层析后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鉴定。结果:通过重组表达获得抗原蛋白,免疫家兔并纯化抗血清得到特异的抗CMTM1-v17抗体,该抗体能检测到CMTM1-v17超表达和细胞内源性的蛋白。结论:成功制备了抗CMTM1-v17的多克隆抗体,对进一步研究CMTM1-v17的功能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TM1-v17 基因重组 融合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PDCD10):不仅与细胞凋亡相关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曦 赵红珊 马大龙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81-790,共10页
人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programmed cell death 10,PDCD10)最初被称为TFAR15(TF-1 cell apoptosis related gene 15),是在1999年运用cDNA-RDA技术首先克隆得到的一个新基因,早期研究提示与凋亡抑制功能相关.近期国外多项研究证明,PDCD1... 人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programmed cell death 10,PDCD10)最初被称为TFAR15(TF-1 cell apoptosis related gene 15),是在1999年运用cDNA-RDA技术首先克隆得到的一个新基因,早期研究提示与凋亡抑制功能相关.近期国外多项研究证明,PDCD10基因的缺失和突变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CCM)的发生密切相关,CCM的第三个致病基因CCM3即为PDCD10.此外,其他研究表明,PDCD10受到严格的表达调控,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提示可能在肿瘤的信号转导通路中起重要作用.最近通过对PDCD10相互作用蛋白的分析和研究,首次证实了PDCD10可以和Ste20激酶家族成员MST4相互作用,增强其激酶活性,并进而通过对ERK-MAPK通路的调控,促进细胞增殖和转化.以上研究证明了PDCD10的多种生物学效应,并提示其在血管生成和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 相互作用蛋白 MST4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新细胞因子CKLFSF2羧基端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抗体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英成 石爽 +5 位作者 张颖妹 莫晓宁 刘大振 宋泉声 韩文玲 王应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9,共7页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人类新细胞因子——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2(CKLFSF2)存在分泌形式,位于CKLFSF2分子的羧基端,具有细胞趋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CKLFSF2羧基端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及抗体制备,构建了GST-CKLFSF2C51原核表达质粒,经...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人类新细胞因子——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2(CKLFSF2)存在分泌形式,位于CKLFSF2分子的羧基端,具有细胞趋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CKLFSF2羧基端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及抗体制备,构建了GST-CKLFSF2C51原核表达质粒,经原核表达、亲和层析、凝胶过滤,获得GST-CKLFSF2C51融合蛋白和CKLFSF2羧基端蛋白(CKLFSF2C51),纯度可达到95%以上.GST-CKLFSF2C51融合蛋白用于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方法检测抗体效价阳性,蛋白质印迹检测CKLFSF2哺乳动物细胞超表达细胞裂解液,获得特异性条带与预期大小一致.CKLFSF2C51经N端测序,质谱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该蛋白质具有对PC-3细胞趋化的活性,并且该活性可被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中和.上述结果表明,原核CKLFSF2羧基端蛋白具有与CKLFSF2真核表达蛋白类似的细胞趋化活性,原核CKLFSF2羧基端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用于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检测,并能中和CKLFSF2蛋白的趋化活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2 重组蛋白纯化 多克隆抗体 趋化 免疫组织化学 抗体中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膜抗原的表达与IL-6和TNF-α水平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康爱君 郭长占 +1 位作者 田枫 郑振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5-227,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膜抗原(membrane antigen,MA)的表达与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关系。采用ELISA方法检测EB病毒BLLF1基因转基因小鼠和对照组KM小鼠外周血中IL-6和TNF... 本研究旨在探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膜抗原(membrane antigen,MA)的表达与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关系。采用ELISA方法检测EB病毒BLLF1基因转基因小鼠和对照组KM小鼠外周血中IL-6和TNF-α水平,结果显示EB病毒BLLF1基因转基因小鼠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KM小鼠,表明EB病毒膜抗原(MA)的表达可促使IL-6和TNF-α的过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膜抗原(MA) BLLF1转基因小鼠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体共生诱导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耐受
13
作者 张庆殷 郝洁 +1 位作者 刘家望 谢蜀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629-632,共4页
目的:通过异基因大鼠联体共生诱导心脏移植耐受并探讨其耐受机理.方法:将DA和LEW的脾细胞(2×108)分别经舌静脉注射给对方,2 d后均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 mg/kg),第3天实施联体手术,联体1 w后分开,在DA→LEW之间进行异位心脏移植手... 目的:通过异基因大鼠联体共生诱导心脏移植耐受并探讨其耐受机理.方法:将DA和LEW的脾细胞(2×108)分别经舌静脉注射给对方,2 d后均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 mg/kg),第3天实施联体手术,联体1 w后分开,在DA→LEW之间进行异位心脏移植手术.观察、记录移植物的存活时间,通过胸腺和脾脏内嵌合体检测、MLR、体内细胞转移、IL-2逆转实验,探讨耐受机理.结果:异基因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嵌合体检测显示耐受的形成和嵌合体的存在成相关性,MLR和体内细胞转移实验证明,受体大鼠的免疫应答受抑制表现为供体特异性,并且受体存在抑制细胞;IL-2逆转实验表明该耐受与克隆失活( anergy)有关.结论:通过联体共生诱导大鼠耐受、延长心脏移植存活,移植耐受的形成涉及多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体 联体共生 移植耐受 心脏移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低分子量提取物对小鼠白细胞减少症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怡婷 郑新越 +7 位作者 姚义凡 张玉莹 黄婷婷 朱蕴兰 裴军 王瑾 初明 王月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69-974,共6页
目的:研究脾低分子量提取物对盐酸表柔比星引起的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利用注射盐酸表柔比星(10 mg/kg)的方法,建立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模型。在注射化疗药物之后,分别以不同剂量的脾低分子量提取物、灵芝... 目的:研究脾低分子量提取物对盐酸表柔比星引起的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利用注射盐酸表柔比星(10 mg/kg)的方法,建立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模型。在注射化疗药物之后,分别以不同剂量的脾低分子量提取物、灵芝口服液及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对白细胞减少症小鼠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体重、毛色及运动能力等一般生存状态指标;取各组小鼠尾静脉血并计数其中白细胞数量;取小鼠骨髓,观察骨髓涂片。结果:模型组小鼠体重后期逐渐下降,且出现毛色变暗、毛质粗糙、运动能力下降等现象;治疗组除应用rh G-CSF的动物以外,生存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空白对照组小鼠白细胞数无明显波动;模型组及各治疗组小鼠注射表柔比星之后,外周血白细胞数均有所下降;高剂量脾低分子量提取物及rh G-CSF注射液治疗组小鼠白细胞数下降趋势低于其他各实验组。骨髓涂片结果显示,脾低分子量提取物治疗组小鼠骨髓象有核细胞占比显著高于模型组小鼠(P <0.05)。结论:脾低分子量提取物能够显著改善小鼠骨髓造血状态,促进受抑制的骨髓细胞增生,从而具有治疗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低分子量提取物 表柔比星 白细胞减少症 骨髓抑制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抗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mRNA结合蛋白3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伟 徐清问 +5 位作者 杨颖 童晶晶 张君 李燕 邵壮 李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4-548,共5页
目的构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mRNA结合蛋白3(IGF2BP3)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IGF2BP3-His融合蛋白,制备和鉴定小鼠抗人IGF2BP3多克隆抗体。方法用PCR方法扩增IGF2BP3基因,构建到pET-28a原核表达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 目的构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mRNA结合蛋白3(IGF2BP3)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IGF2BP3-His融合蛋白,制备和鉴定小鼠抗人IGF2BP3多克隆抗体。方法用PCR方法扩增IGF2BP3基因,构建到pET-28a原核表达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IGF2BP3蛋白的表达。所获得的蛋白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并用透析方法脱去尿素使蛋白复性,获得IGF2BP3原核表达蛋白。将制备的原核表达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再用ELISA、Western blot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抗体的反应性及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克隆出IGF2BP3基因,经测序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一致;PCR酶切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pET-28a-IGF2BP3原核表达载体;质粒在BL21(DE3)中成功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Mr)为70000左右的融合蛋白,纯化后经SDS-PAGE分析纯度在90%以上。ELISA确定抗体效价在1∶50000以上,且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均证实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目的蛋白。结论成功制备了特异性的小鼠抗人IGF2BP3的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3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肿瘤相关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癌相关抑癌基因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伟杰 张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7-341,共5页
肾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肾癌预后差且对放化疗不敏感。随着肿瘤生物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抑癌基因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其表达下调和失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以往的研究发现了希佩尔林道(von Hippel-Lindau,V... 肾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肾癌预后差且对放化疗不敏感。随着肿瘤生物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抑癌基因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其表达下调和失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以往的研究发现了希佩尔林道(von Hippel-Lindau,VHL)基因、P16,P53等一批经典的抑癌基因,近年来,这些基因在肾癌的调控中的作用有一些新的发现,为肾癌的生物治疗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同时,一些新的肾癌抑癌基因也被不断发现,如:UNC5Hs,Chmp1A,KISS-1,CADM2等等,为肾癌的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本文主要就肾癌中抑癌基因的种类、作用以及调控机制等做一综述,为肾癌基因诊断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抑癌基因 表达调控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MP/MSMP蛋白通过C-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2途径促进肝纤维化 被引量:18
17
作者 吴昱 李青青 王应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03-903,共1页
【据《J Hepatol》2020年3月报道】题:PSMP/MSMP蛋白通过C-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2途径促进肝纤维化(作者She S等)C-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2(CCR2)已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肝纤维化治疗靶点。PC3分泌的微蛋白(PSMP)或被称为微精原蛋白(MSMP)... 【据《J Hepatol》2020年3月报道】题:PSMP/MSMP蛋白通过C-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2途径促进肝纤维化(作者She S等)C-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2(CCR2)已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肝纤维化治疗靶点。PC3分泌的微蛋白(PSMP)或被称为微精原蛋白(MSMP)是一个以CCR2为受体的新趋化细胞因子。该研究探究了PSMP蛋白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过程中的表达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R2 肝纤维化 PC3 趋化细胞因子 SMP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质区单阳性T细胞发育研究进展和挑战
18
作者 金容 李蓉 +1 位作者 陈慰峰 张毓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1-294,共4页
关键词 T细胞发育 双阳性 髓质 细胞定向分化 阴性选择 发育过程 双阴性 N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重组核凋亡诱导因子1截短体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纯化
19
作者 韩普 莫晓宁 +3 位作者 钟丽君 杨彬 马大龙 娄雅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79-982,共4页
目的核凋亡诱导因子1(Nuclearapoptosis-inducingfactor1,NAIF1)是本实验室首次克隆和鉴定的新凋亡基因,为了通过Polldown实验研究其结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纯化人重组NAIF1(73-327)的截短体。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出NAIF1(73-327)c... 目的核凋亡诱导因子1(Nuclearapoptosis-inducingfactor1,NAIF1)是本实验室首次克隆和鉴定的新凋亡基因,为了通过Polldown实验研究其结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纯化人重组NAIF1(73-327)的截短体。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出NAIF1(73-327)cDNA,并插入pGEX-KG载体,实现插入基因的融合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Westernblot和电喷雾电离-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MS/MS)检测分析。结果DNA测序结果证实成功构建了重组融合表达质粒pGEX-KG-NAIF1(73-327),并在大肠杆菌中稳定表达,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53kD,与预期一致,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2%,纯化蛋白经Westernblot和二级质谱(MS/MS)分析证明表达蛋白为GST-NAIF1(73-327)融合蛋白。结论获得了重组GST-NAIF1(73-327)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为下阶段NAIF1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凋亡诱导因子1 重组蛋白 蛋白纯化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及碳团簇负离子注入硅橡胶细胞相容性研究
20
作者 郑晨龙 徐亚 +3 位作者 仇猛淋 庞学雯 吴正龙 王广甫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09-1314,共6页
通过在GIC4117串列加速器前注入器加装注入靶架以及扫描系统,建立了低能负离子注入平台,实现具有"Charge-up free"优点的负离子以及团簇负离子的注入,从而进行了碳及碳团簇负离子注入硅橡胶细胞相容性研究。水接触角测量表明... 通过在GIC4117串列加速器前注入器加装注入靶架以及扫描系统,建立了低能负离子注入平台,实现具有"Charge-up free"优点的负离子以及团簇负离子的注入,从而进行了碳及碳团簇负离子注入硅橡胶细胞相容性研究。水接触角测量表明,随着注入剂量增大到3×1015 cm-2,材料表面的水接触角从108.7°减小到103.1°,表面亲水性得到改善。XPS测试表明,随着注入剂量的增加,样品中碳含量逐渐减小,而氧和氮含量逐渐增加。基于上述结果对负离子注入硅橡胶细胞相容性改善的机制进行了讨论,最后在样品上进行了细胞培养实验。结果表明,负离子注入法是一种简单、有效提升硅橡胶细胞相容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离子注入 硅橡胶 表面改性 XPS 细胞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