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学习在疼痛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展望
1
作者 范盛宇 李赓 +3 位作者 夏煜 同思齐 孙杰 李水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92-497,共6页
机器学习是一种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模式识别来建立模型,实现数据分类、整合、评估和预测等功能的强大工具。机器学习在疼痛医学领域的应用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其与神经影像学等技术的结合为疼痛的客观评估和个体化治疗开拓了新的思... 机器学习是一种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模式识别来建立模型,实现数据分类、整合、评估和预测等功能的强大工具。机器学习在疼痛医学领域的应用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其与神经影像学等技术的结合为疼痛的客观评估和个体化治疗开拓了新的思路,并为理解疼痛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更深入的见解。然而,目前已有的机器学习在疼痛医学领域的研究方向繁多,彼此间缺少关联性,缺乏对该领域研究的系统性总结,导致相关研究者和临床医师对此仍缺乏全面认识。本文旨在系统性回顾机器学习在疼痛医学领域的应用,并讨论当下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前景,为相关研究者和临床医师提供系统性认识,也为未来机器学习在疼痛医学领域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疼痛医学 慢性疼痛 神经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树脂种植工作模型尺寸稳定性对替代体复制精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李欣 鲁玉宗 +3 位作者 杨咏涛 温奥楠 王勇 赵一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9-695,共7页
目的 研究3D打印树脂种植工作模型尺寸稳定性对替代体复制精度的影响。方法 获取10例拟进行2个种植体支持的联冠或者固定桥修复患者的数字化印模,在模型打印完成后的3、7、14 d在替代体上安装扫描杆进行扫描,在Geomagic Wrap 2021软件... 目的 研究3D打印树脂种植工作模型尺寸稳定性对替代体复制精度的影响。方法 获取10例拟进行2个种植体支持的联冠或者固定桥修复患者的数字化印模,在模型打印完成后的3、7、14 d在替代体上安装扫描杆进行扫描,在Geomagic Wrap 2021软件中基于扫描数据分析不同时间扫描杆相对于口内扫描的3D偏差、线性偏差和角度偏差。结果 种植替代体位置发生了与模型收缩方向一致的近中舌侧偏移。从第7天开始,替代体(扫描杆)的3D偏差、距离线性偏差和角度偏差相较于第3天显著增大(P<0.05)。在第14天时,变化更加明显,其中3D偏差、距离线性偏差及轴线角度偏差与3 d和7 d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线性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D打印树脂模型的尺寸稳定性不足会导致替代体相对位置和角度的变化,从而影响替代体对种植体位置复制的精度。建议在模型打印完的7 d内完成修复体的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树脂工作模型 尺寸稳定性 种植修复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加强高校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培训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楠楠 张海洪 +1 位作者 肖瑜 韩鸿宾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第5期489-493,498,共6页
科技伦理管理体系建设对于保障科学研究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也是高校科技创新和“双一流”建设的前提与基础。通过对高校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相关情况进行调研,并重点对培训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短板问题,进而结合北京... 科技伦理管理体系建设对于保障科学研究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也是高校科技创新和“双一流”建设的前提与基础。通过对高校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相关情况进行调研,并重点对培训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短板问题,进而结合北京大学的工作实例与当前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的发展态势提出加强前瞻性预防机制、发挥高校医教研协同优势、形成“三位一体”的伦理培训体系的工作建议,希望对高校科技伦理管理工作的优化提升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伦理 高校 生命科学 医学 伦理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缺损修复数字化设计方法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秦庆钊 温奥楠 +3 位作者 高梓翔 朱玉佳 王勇 赵一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2-280,共9页
口腔颌面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外观、引起生理功能障碍,随着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应用各种数字化方法设计颌面缺损修复形态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综述系统回顾近年来针对颌面缺损修复形态设计的算法研究,并根据算法原理分为4... 口腔颌面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外观、引起生理功能障碍,随着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应用各种数字化方法设计颌面缺损修复形态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综述系统回顾近年来针对颌面缺损修复形态设计的算法研究,并根据算法原理分为4类:传统数字化方法(镜像法和数据库法)、模型变形法、统计形状模型法和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和评价上述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以期为口腔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缺损 颌骨重建 颜面缺损 赝复体 数字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研发无线表面肌电系统对咀嚼肌功能活动的评价研究
5
作者 李文博 朱玉佳 +5 位作者 秦庆钊 单珅瑶 高梓翔 温奥楠 王勇 赵一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6-353,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自主研发的国产化口腔无线表面肌电监测系统(Oralmetry表面肌电仪)在颞肌和咬肌活动评估中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招募22名志愿者,分别使用自主研发的Oralmetry表面肌电仪和2台商品化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自主研发的国产化口腔无线表面肌电监测系统(Oralmetry表面肌电仪)在颞肌和咬肌活动评估中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招募22名志愿者,分别使用自主研发的Oralmetry表面肌电仪和2台商品化的表面肌电仪(Zebris、Teethan表面肌电仪)重复多次采集志愿者紧咬牙状态下双侧颞肌前束和咬肌的表面肌电(sEMG)信号。对采集的sEMG进行滤波、筛选、标准化处理,并计算7项用于评价咀嚼肌功能的sEMG指标。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3台表面肌电仪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并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比3台表面肌电仪获得的7项sEMG指标的一致性。结果针对22名受试者,3台表面肌电仪重复测量输出数值的ICC均介于0.88~0.99之间。Zebris表面肌电仪获得的前后系数、百分比重叠系数(咬肌、颞肌)等3项sEMG指标与Oralmetry表面肌电仪和Teethan表面肌电仪2台设备的测量结果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Oralmetry表面肌电仪和Teethan表面肌电仪获得的7项sEMG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ralmetry表面肌电仪与2台商品化的表面肌电仪在获取用于评价咀嚼肌功能的各项sEMG指标的表现时,各自均表现出较好的可重复性,但其ICC在三者中表现最优。3台表面肌电仪测量的sEMG指标间也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尤其2台无线表面肌电仪(Oralmetry和Teethan)的测量指标结果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上述结果为Oralmetry表面肌电仪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仪 肌电信号 咀嚼肌 颞肌 咬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治疗烟雾病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连婧阁(综述) 傅瑜 韩鸿宾(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5-520,共6页
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ncephaloduroarteriosynangiosis,EDAS)是一种间接血运重建技术,1979年由日本学者松岛善治先生发明[1],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治疗,尤其是儿童MMD。EDAS是将颞浅动脉与其周围的... 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ncephaloduroarteriosynangiosis,EDAS)是一种间接血运重建技术,1979年由日本学者松岛善治先生发明[1],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治疗,尤其是儿童MMD。EDAS是将颞浅动脉与其周围的筋膜分离出来后,将其缝合在硬脑膜与脑表面贴敷,最终实现颈外-颈内动脉血运重建。与直接血管重建术相比,EDAS具有多种优势:①手术难度较低;②术中无需暂时阻断颅内血管;③手术并发症少;④仅在大脑需要时才逐渐进行血运重建,从而降低过度灌注带来水肿和出血的风险[2,3]。本文对EDAS的治疗机制、现状及评价方法进行文献总结,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动脉 硬脑膜 烟雾病 颅内血管 血运重建 治疗机制 文献总结 过度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家钰 柴扬帆 +14 位作者 李启润 马俊 高莹 刘薇 黄有媛 张岩 贾佳 王淑玉 王闻博 东黎光 王安平 司英奎 孔桂兰 张健 张俊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探讨中年和老年两个年龄段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2018年9月至12月在北京市一大型社区居民中筛选出970名T2DM患者(中年585例,老年385例)。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使用多因素logis... 目的:探讨中年和老年两个年龄段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2018年9月至12月在北京市一大型社区居民中筛选出970名T2DM患者(中年585例,老年385例)。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中年组12.0%,老年组13.5%。在中年T2DM人群中,工作(OR=0.22,95%CI:0.03~0.77)和受教育程度为大专/本科及以上(OR=0.18,95%CI:0.04~0.55)是保护因素,合并心梗(OR=4.13,95%CI:1.26~13.63)是危险因素。在老年T2DM人群中,每周饮茶1~2次(OR=0.11,95%CI:0.01~0.58)和受教育程度为大专/本科及以上(OR=0.19,95%CI:0.05~0.54)是保护因素,合并脑卒中(OR=3.64,95%CI:1.55~8.39)和很好的睡眠自我评价(OR=2.75,95%CI:1.13~7.35)是危险因素。结论:中年T2DM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与工作、受教育程度和心梗有关,老年T2DM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与生活方式、受教育程度和脑卒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2型糖尿病 相关因素 LOGISTIC回归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牙缺失数字化丝圈间隙保持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8
作者 马丽娟 腾雍辉 +4 位作者 王勇 赵一姣 张馨月 秦庆钊 尹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6-383,共8页
目的:建立下颌骨及乳牙缺失数字化丝圈间隙保持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探讨下颌第二乳磨牙缺失患者佩戴丝圈间隙保持器时的应力、变形及剪切力情况。方法:通过对患儿进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使用Mimics 2... 目的:建立下颌骨及乳牙缺失数字化丝圈间隙保持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探讨下颌第二乳磨牙缺失患者佩戴丝圈间隙保持器时的应力、变形及剪切力情况。方法:通过对患儿进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使用Mimics 21.0软件建立下颌第二乳磨牙缺失的数字模型。利用儿童丝圈间隙保持器设计软件构建冠部固位与丝圈结构一体化的全冠及带环丝圈间隙保持器的数字模型,并分别采用钴铬合金、聚醚醚酮(polyether ether ketone,PEEK)及钛合金三种材料进行构建。在ANSYS Work Beach 2023 R2软件中,对模型46和84的咬合面施加垂直和沿牙体长轴倾斜45°的70 N载荷,以及丝圈上表面10 N载荷,模拟患儿佩戴丝圈间隙保持器时的正中咬合与侧方咬合,分析丝圈间隙保持器及基牙的受力情况。结果:在不同的加载条件下,带环丝圈间隙保持器的最大主应力明显低于全冠丝圈间隙保持器。应力云图显示,最大主应力峰值出现在丝圈末端与冠部结构连接处,表明这一部位更容易发生断裂;使用PEEK材料制作的带环丝圈间隙保持器内部组织面的最大剪切应力最小;46和84牙齿的等效应力(Von Mises应力)最小,分别为23.18 MPa和36.35 MPa,且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位于46牙齿近中、84牙齿远中靠近牙根部与丝圈间隙保持器接触的区域。结论:在第二乳磨牙缺失的情况下,佩戴数字化带环丝圈间隙保持器能够有效分散应力,且PEEK材料的带环丝圈间隙保持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基牙的受力,其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牙缺失 正畸保持器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三维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DTPA经脑细胞外间隙给药后的动态分布及消除规律
9
作者 邹晶 高天姿 +10 位作者 汪洋 任蒙蒙 刘东阳 龙仁 成雨萌 刘萌 徐正仁 谢肇恒 吕鹏宇 袁兰 韩鸿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2-568,共7页
目的:探索^(99m)Tc-二乙基三胺五乙酸(^(99m)Tc-DTPA)经脑细胞外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ECS)途径在不同脑区给药后,正常成年大鼠脑内及全身的药物动态分布及消除规律。方法:使用鼠脑立体定位仪将SD大鼠固定,将体积为2μL、放射性活度... 目的:探索^(99m)Tc-二乙基三胺五乙酸(^(99m)Tc-DTPA)经脑细胞外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ECS)途径在不同脑区给药后,正常成年大鼠脑内及全身的药物动态分布及消除规律。方法:使用鼠脑立体定位仪将SD大鼠固定,将体积为2μL、放射性活度为3.7 MBq(100μCi)的^(99m)Tc-DTPA分别注入大鼠的尾状核区和丘脑区,使用小动物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在不同时间显像,连续观察示踪剂的动态分布和消除规律。生物体内分布实验是在大鼠丘脑区和尾状核区注入^(99m)Tc-DTPA,4 h后处死大鼠,收集血液、尿液,取大脑、小脑、心、肝、脾、肺、肾,称重后用γ计数器测定其放射性强度。结果:^(99m)Tc-DTPA经脑ECS途径给药后,放射性分布浓聚于脑、肾和膀胱,左侧尾状核区给药的示踪剂优先向右侧小脑引流,右侧尾状核区给药的示踪剂优先向左侧小脑引流,尾状核区给药存在“对侧小脑优势引流”现象,而丘脑区给药后会优先向同侧小脑引流。给药4 h后,尿液、小脑和大脑出现高放射性摄取,其次是血液和肾,心、肝、脾、肺的放射性摄取值均较低,主要经泌尿系统排泄。结论:经脑ECS途径给药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给药方法,但不同脑区经该途径给药后的动态分布与消除规律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进一步拓展了“脑分区”的内容与意义,也为未来经脑ECS途径给药进行脑病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DTPA 细胞外间隙 组织间液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压缩气流系统扫描头辅助获取液体干扰表面三维数据精度评价
10
作者 徐昕恺 赵建江 +7 位作者 田素坤 刘中宁 赵晓一 赵晓波 江腾飞 陈晓军 马超 孙玉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7,共7页
目的:定量评价集成压缩气流系统扫描头辅助口内三维扫描仪(intraoral 3D scanners,IOS)获取的液体干扰表面数据精度,为集成压缩气流系统扫描头的临床应用提供精度数据。方法:选择《YY/T 1818—2022牙科学口腔数字印模仪》中标准模型作... 目的:定量评价集成压缩气流系统扫描头辅助口内三维扫描仪(intraoral 3D scanners,IOS)获取的液体干扰表面数据精度,为集成压缩气流系统扫描头的临床应用提供精度数据。方法:选择《YY/T 1818—2022牙科学口腔数字印模仪》中标准模型作为扫描对象,利用ATOS Q 12M得到三维扫描数据,作为扫描正确度评价的真值。基于现有扫描仪结构,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扫描方案,以解决液体导致IOS精度下降的问题。设计新型扫描头,并集成扫描系统与压缩气流系统,实现口内三维扫描仪在液体干扰表面的高精度数据采集。以常规标准扫描方式作为对照组,探究扫描镜头遮挡、气流、液体介质、新型扫描头对扫描过程及精度的影响,并设置4组实验,且每组扫描15次,以评价基于压缩气流系统扫描头辅助IOS获取液体干扰表面的精度数据。选用Elite和Primescan两款扫描仪作为精度数值的参考。结果:在正确度和精密度两方面评价中,被液体干扰表面的扫描精度显著下降[正确度:18.5(6.5)vs.38.0(6.7),P<0.05;精密度:19.1(8.5)vs.31.7(15.0),P<0.05];使用集成压缩气流系统的新型扫描头辅助口内三维扫描仪,扫描精度显著提升[正确度:22.3(7.6)vs.38.0(6.7),P<0.05;精密度:25.8(9.6)vs.31.7(15.0),P<0.05]。结论:集成压缩气流系统的扫描头可以辅助提高IOS液体干扰表面数据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内三维扫描仪 压缩气流系统 精度 液体干扰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约束分体式正畸微螺钉导板的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方法
11
作者 杜欣 温奥楠 +4 位作者 高梓翔 李志华 张晟 王勇 赵一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3-610,共8页
本研究探索了一种新型双约束分体式正畸微螺钉导板的数字化设计及制作方法,旨在提高临床微螺钉植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相关并发症。研究选取1例需行微螺钉植入术的患者,利用锥形束CT(CBCT)和口内扫描获取数据,通过Mimics 24.0、Geoma... 本研究探索了一种新型双约束分体式正畸微螺钉导板的数字化设计及制作方法,旨在提高临床微螺钉植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相关并发症。研究选取1例需行微螺钉植入术的患者,利用锥形束CT(CBCT)和口内扫描获取数据,通过Mimics 24.0、Geomagic wrap 2021和Materialise magics 21.0等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模型整合及导板设计,构建包含钉孔导轨和植入杆导轨的双约束分体式导板,并经金属激光三维打印。模型和口内试戴结果显示,该导板就位良好、稳定性佳,术后CBCT验证微螺钉植入部位与术前设计方案基本一致,未发生相关并发症。该双约束分体式正畸微螺钉导板为临床微螺钉植入提供了一种精确、安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手术定位导板 微螺钉种植体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颌面对称参考平面智能构建的深度学习算法
12
作者 朱玉佳 沈华 +7 位作者 温奥楠 高梓翔 秦庆钊 单珅瑶 李文博 傅湘玲 赵一姣 王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0,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实现三维颌面点云数据智能配准的本体-镜像关联深度学习算法,基于颌面动态图结构的配准网络(maxillofacial dynamic graph registration network,MDGR-Net)模型,实现三维颌面对称参考平面的自动化构建,以期为口腔临床数... 目的:建立一种可实现三维颌面点云数据智能配准的本体-镜像关联深度学习算法,基于颌面动态图结构的配准网络(maxillofacial dynamic graph registration network,MDGR-Net)模型,实现三维颌面对称参考平面的自动化构建,以期为口腔临床数字化设计与分析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无显著颌面畸形临床患者400例,通过数据增强的方式获得2000例三维颌面数据用于MDGR-Net算法训练与测试,其中训练集1600例、验证集200例、内部测试集200例,MDGR-Net模型包含构造本体与镜像点云(X和Y)中关键点的特征向量,基于特征向量获取点云X和Y中关键点的对应关系,以及通过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计算旋转和平移矩阵R,t。基于MDGR-Net模型实现本体点云与镜像点云的智能配准,获得本体-镜像联合点云,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算法获得MDGR-Net关联法对称参考平面。基于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 2)指标对内部测试集平移及旋转矩阵进行模型评价,并对200例内部测试集与40例外部测试集临床数据,基于MDGR-Net关联法与“真值”迭代最近点(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关联法构建的三维颌面对称参考平面进行角度误差评价。结果:基于200例内部测试集三维颌面数据测试MDGR-Net旋转矩阵R 2为0.91,平移矩阵R^(2)为0.98。在内部与外部测试集上,角度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84°±0.55°、0.58°±0.43°,临床构建40例三维颌面对称参考平面仅需3 s,在正畸骨性Ⅲ类、高角、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受试者表现最佳。结论:基于点云智能配准的MDGR-Net关联法为口腔临床三维颌面对称参考平面构建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可显著提升诊疗效率和效果,降低专家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对称参考平面 成像 三维 深度学习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相关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预测放射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结局
13
作者 许秋实 刘彤 王俊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9-577,共9页
目的:构建基于铁死亡的相关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模型,预测放射治疗(放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下载标准化原发瘤和正常组织转录组数据,以... 目的:构建基于铁死亡的相关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模型,预测放射治疗(放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下载标准化原发瘤和正常组织转录组数据,以及相应的临床信息数据,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模型分析,构建与铁死亡相关的lncRNA高、低风险组预测模型,使用数据包预测患者的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验证模型在高、低风险组中的差异。结果:铁死亡相关的差异性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铁死亡、谷胱甘肽代谢、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及氧化应激、活性氧的代谢过程;用14个与铁死亡相关的lncRNA构建一个预后模型,数据分析表明铁死亡相关的lncRNA可以独立预测放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以年龄、性别、分期作为临床病理学变量,可预测出放疗后非小细胞肺癌高风险组预后较差。结论:风险模型能够独立预测放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可为铁死亡相关lncRNA在放疗后非小细胞肺癌中预后预测提供依据,并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联合铁死亡治疗提供临床治疗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 放射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7
14
作者 何家文 赵晨 +2 位作者 钟泓颖 李涛 周谋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45,51,共6页
目的:调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恐动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术后恐动症的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021年3月—6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和相关问卷评估信息。按恐... 目的:调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恐动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术后恐动症的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021年3月—6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和相关问卷评估信息。按恐动症评分(TSK)分组,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恐动症发生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恐动症的单因素分析:恐动组年龄(67.17±5.57岁)与非恐动组年龄(64.59±5.85岁)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6)。(2)恐动症的多因素分析:年龄(OR=1.128,95%CI:1.035—1.229,P=0.006)、焦虑抑郁情绪(OR=1.278,95%CI:1.128—1.448,P<0.001)是恐动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一般自我效能感(OR=0.873,95%CI:0.789—0.967,P=0.009)是恐动症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恐动症发生率较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年龄是术后恐动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自我效能是术后恐动症发生的保护因素。医疗人员应关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取措施缓解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患者自我效能,以使患者早期开展功能锻炼,促进机体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 恐动症 运动恐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家庭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郭雯 周婷 +3 位作者 张宜竹 褚红玲 高炜 赵威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5期15-20,共6页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家庭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方便抽样,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海淀区学院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朝阳区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名冠心病患者和6名医务人员进行...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家庭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方便抽样,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海淀区学院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朝阳区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名冠心病患者和6名医务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采用主题框架法进行编码。结果在计划行为理论基础上进行补充,提炼得到影响运动依从性的5个主题: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运动计划和自我调节。对运动的态度较积极、感受到充足的社会支持、有信心能坚持运动、会制定规律的运动计划并进行适当自我调节的患者运动依从性会更好。结论冠心病患者家庭心脏康复的运动依从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工作者应从普及康复观念、探索康复模式和完善康复服务等方面提高患者的运动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家庭心脏康复 运动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椅旁三维颜面扫描技术正确度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温奥楠 刘微 +4 位作者 柳大为 朱玉佳 萧宁 王勇 赵一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3-350,共8页
目的:量化评价5种椅旁三维颜面扫描技术的正确度,为口腔临床诊疗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使用传统专业型三维颜面扫描仪Face Scan采集受试者三维颜面数据,作为本研究的参考数据。分别使用4种便携式三维颜面扫描仪(Space Spider、LEO、EVA和D... 目的:量化评价5种椅旁三维颜面扫描技术的正确度,为口腔临床诊疗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使用传统专业型三维颜面扫描仪Face Scan采集受试者三维颜面数据,作为本研究的参考数据。分别使用4种便携式三维颜面扫描仪(Space Spider、LEO、EVA和DS-FScan)及iPhoneⅩ手机(Bellus3D颜面扫描APP),采集受试者三维颜面数据。在Geomagic Studio 2013中通过数据配准、偏差分析等功能计算上述5种椅旁三维颜面扫描技术的整体三维偏差和面部分区三维偏差,评价其正确度的表现。扫描过程中同时记录扫描时间,并对受试者舒适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分,评价5种三维颜面扫描技术的扫描效率和患者接受度。结果:测试数据与参考数据间平均整体和平均分区三维偏差最小者均为DS-FScan(分别为0.334 mm和0.329 mm),最大者均为iPhoneⅩ手机(分别为0.483 mm和0.497 mm)。Space Spider获取的三维颜面数据的细节特征表现力最好。扫描效率最高和受试者接受度最高者均为iPhoneⅩ手机,平均扫描时间为14 s,受试者扫描舒适度的VAS评分为9分。结论:5种椅旁三维颜面扫描技术中,4种便携式设备的扫描数据正确度没有显著差异,均优于iPhoneⅩ手机的扫描数据,iPhoneⅩ扫描技术的受试者体验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三维成像 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态执行功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莫宇佳 王荣丽 王宁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0-247,共8页
目的:探究帕金森病(PD)患者的生态执行功能特征。方法:招募33例符合《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的PD患者及35名认知功能正常中老年人,采用中文版10项周历活动规划(WCPA-10)评估生态执行功能,分析PD组与认知正常组WCPA-10指标结... 目的:探究帕金森病(PD)患者的生态执行功能特征。方法:招募33例符合《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的PD患者及35名认知功能正常中老年人,采用中文版10项周历活动规划(WCPA-10)评估生态执行功能,分析PD组与认知正常组WCPA-10指标结果的差异以及PD组WCPA-10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PD组WCPA-10的效率、准确填入的安排数、规则遵守、错误类型、时间意识和准确性估计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PD组总时间与计划时间2呈高度正相关(r=0.72,P<0.01),填入的安排数与准确填入的安排数、效率与总时间、计划时间1与计划时间2、计划时间1与总时间、策略使用数与准确填入的安排数之间呈中度正相关(r>0.52,均P<0.01)。结论:PD患者较认知功能正常的中老年人存在生态执行功能减退,受累的认知成分包括抑制控制、工作记忆及自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生态执行功能 中文版周历活动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示踪法在硬膜外动脉贴敷术加速丘脑组织间液引流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洁 连婧阁 +7 位作者 任秋实 王卉 孔东生 王伟 刘会坡 李宏峰 程晋 韩鸿宾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为了研究硬膜外动脉贴敷术(epidural arterial implantation,EAI)对脑组织间液(interstitial fluid,ISF)流动的影响及其机制。材料与方法将30只240~280 g雄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EAI组(术后7 d、14 d)、EAI... 目的为了研究硬膜外动脉贴敷术(epidural arterial implantation,EAI)对脑组织间液(interstitial fluid,ISF)流动的影响及其机制。材料与方法将30只240~280 g雄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EAI组(术后7 d、14 d)、EAI对侧测量组(术后7 d、14 d)5组,每组均为6只。用磁示踪法对丘脑区细胞外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ECS)内ISF引流进行探测,用扩散系数分布图(diffusion of extracellular space-mapping,D_(ECS)-mapping)技术研究ISF引流改变的潜在机制,获取宏观ISF引流分布指标:半衰期T_(1/2),以及ECS结构参数:扩散速率D^(*)、迂曲度λ、容积占比α。同时,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察大鼠顶叶皮层局部脑血流变化,并应用旷场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等方法测试大鼠的运动和认知能力。结果磁示踪法和D_(ECS)-mapping分析显示,EAI7、EAI14组的半衰期较其余组下降(P<0.01),表示同侧丘脑区ISF流动速度加快;EAI7、EAI14组的扩散速率、容积占比较其余组上升(P<0.05),迂曲度较其余组下降(P<0.05),代表同侧丘脑区ECS构象变化导致分子扩散运动加快。空白对照组、EAI14组的脑血流量未见差异(P>0.05),表示该手术短期内未改变大鼠局部脑血流量。大鼠行为学检测各组指标未见差异(P>0.05),表明该手术未损害大鼠运动、认知能力。结论EAI可以通过改变大鼠同侧丘脑区ECS微观结构,促进ISF流动,是一种稳定、安全、有效的脑ECS主动调控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动脉贴敷术 细胞外间隙 组织间液 磁示踪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核心分类组合的信效度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芷忻 王翠 王宁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87-795,共9页
目的:初步评价综合版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核心分类组合的效度和信度。方法:招募诊断为膝骨关节炎并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1名,进行效标效度、内部一致性、组间信度和组内信度研究。以西大略和麦克马斯... 目的:初步评价综合版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核心分类组合的效度和信度。方法:招募诊断为膝骨关节炎并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1名,进行效标效度、内部一致性、组间信度和组内信度研究。以西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SF-36健康调查量表(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为效标工具。结果:身体结构与功能、活动和参与维度与WOMAC总分及疼痛、困难程度得分正相关(ICC=0.59~0.92),与SF-36多项得分正相关(ICC=0.46~0.89)。条目b130、b134、b152、d230、d240得分与SAS得分正相关(ICC=0.41~0.73),条目b530得分与SDS得分正相关(ICC=0.47),均P<0.05。身体结构与功能、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维度的Cronbachα分别为0.93、0.93、0.53。所有条目的组间信度(ICC)为0.44~0.99;组内信度(ICC)为0.66~0.97。结论:综合版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ICF核心分类组合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ICF核心分类组合 效度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的椅旁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方法初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秦庆钊 胡嘉 +6 位作者 陈小贤 石冰清 高梓翔 朱玉佳 温奥楠 王勇 赵一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4-241,共8页
目的提出一种儿童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的椅旁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方法,并初步验证其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10例因乳牙早失需要进行间隙保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口内扫描数据建立缺牙数字模型,使用自主研发的儿童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 目的提出一种儿童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的椅旁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方法,并初步验证其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10例因乳牙早失需要进行间隙保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口内扫描数据建立缺牙数字模型,使用自主研发的儿童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设计软件,完成个性化带环与丝圈结构的快速设计,生成一体化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的数字模型。分别采用椅旁金属数控切削工艺(试验组)和技工室金属3D打印工艺(对照组)制作间隙保持器。对保持器进行模型试戴,邀请儿童口腔高年资专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从间隙保持器的密合度、就位稳定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10例间隙保持器的设计及制作总时间均小于1 h。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组间隙保持器均满足临床使用需求,试验组间隙保持器的密合度、稳定性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儿童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的椅旁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方法,可实现初次就诊当日佩戴间隙保持器,临床可行性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间隙保持器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 椅旁数字化 金属数控切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