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政府:政策、特征与概念 被引量:219
1
作者 黄璜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5,F0002,共12页
近四十年来中国政府运用现代计算技术的发展过程可以根据重要政策节点划分为三个政策阶段:“政府信息化”阶段、“电子政务”阶段和“数字政府”阶段。与电子政务相比,中国数字政府建设在核心目标上立足于推进治理现代化,在顶层设计上... 近四十年来中国政府运用现代计算技术的发展过程可以根据重要政策节点划分为三个政策阶段:“政府信息化”阶段、“电子政务”阶段和“数字政府”阶段。与电子政务相比,中国数字政府建设在核心目标上立足于推进治理现代化,在顶层设计上依循数据范式,在政策上将“对数据的治理”也纳入议题范围,在业务架构上日益趋向于平台化模式,在技术基础上正在向智能化升级。基于此,数字政府的概念可以被重新界定为:在技术层面即政府基于数字技术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分配信息,在组织层面即政府基于数字基础设施的赋能、协同与重构。正在发展中的数字政府表现出与过去所不同的重要特征,并由此带来政府作为一种组织的持续创新与转型,从而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 电子政务 治理现代化 大数据 对数据治理 平台化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数字技术发展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基于农业机械化与农户融资成本的中介效应
2
作者 李程钰 侯盈伦 +1 位作者 刘淑云 韩家彬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2-302,共11页
数字技术逐渐渗透农业各环节,深刻影响土地规模化经营。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四期的微观调查数据与同时期城市宏观数据进行匹配得到研究数据,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IV估计等多种计量方法探讨农业数字技术对农户土地规... 数字技术逐渐渗透农业各环节,深刻影响土地规模化经营。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四期的微观调查数据与同时期城市宏观数据进行匹配得到研究数据,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IV估计等多种计量方法探讨农业数字技术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户融资成本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农业数字技术发展能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本地农业数字技术水平上升1单位,该地区农户的土地经营平均规模上升0.070 2 hm^(2),同时农业数字技术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融资成本,间接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此外,农业数字技术发展对女性农户的土地规模经营水平正向促进作用更大;对非个体经营农户、粮食主产区省份农户的土地规模经营水平正向促进作用更显著。因此,为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政府需继续推进农业数字技术发展,提升农户数字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数字技术 土地规模经营 农户机械化水平 融资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评估主体模式下党员参与党内法规评估的有效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庄德水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31,共10页
党内法规评估主体建构是党内法规评估活动的重要内容。党内法规评估遵循“谁制定、谁评估”原则,评估主体建构的决策具有一元化特征,一般由制定主体、执行主体和被委托主体承担评估工作,对党员参与评估关注不足。多元化是党内法规评估... 党内法规评估主体建构是党内法规评估活动的重要内容。党内法规评估遵循“谁制定、谁评估”原则,评估主体建构的决策具有一元化特征,一般由制定主体、执行主体和被委托主体承担评估工作,对党员参与评估关注不足。多元化是党内法规评估主体建构的发展趋向,党员是重要的评估主体,在党内具有正式评估权利和资源。重塑党员主体性,推动党员参与党内法规评估,需要从环境层面建设评估文化,从主体层面推进评估能力建设,从机制层面推进评估平台机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党内法规评估 多元主体 党员参与 一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政府的概念结构:信息能力、数据流动与知识应用--兼论DIKW模型与IDK原则 被引量:93
4
作者 黄璜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8-167,共10页
中国政府正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本文基于DIKW模型为理解数字政府提供一个概念结构。对数据、信息、知识等基础概念及其关系的定义和界定构成了数字政府的理论建构与政策发展的基石。在对既有DIKW模型展开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本文提出&q... 中国政府正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本文基于DIKW模型为理解数字政府提供一个概念结构。对数据、信息、知识等基础概念及其关系的定义和界定构成了数字政府的理论建构与政策发展的基石。在对既有DIKW模型展开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本文提出"IDK三原则",围绕来源性、结构性、功能性三大问题试图解决传统DIKW模型及相关定义的内在逻辑缺陷,并由此将数字政府的概念结构划分为基于信息能力的目标系统、基于数据流动的资源系统和基于知识应用的动力系统三个部分。其政策含义在于,先进的技术不代表可用的数据资源,庞大的数据资源不代表强大的信息能力,充分的信息渠道不代表取得良善的决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流动 信息能力 知识应用 DIKW模型 数字政府 电子政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物以“智”,赋治以“慧”:简论ChatGPT与数字政府建设 被引量:31
5
作者 黄璜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0,共6页
ChatGPT的迅速走红需要深入理性理解。ChatGPT所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可能带来内容创新的大爆炸,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推动数字经济走向生产的个性化。在数字政府建设中,AIGC的实现技术或者说智能数字人可以至少扮演两种角... ChatGPT的迅速走红需要深入理性理解。ChatGPT所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可能带来内容创新的大爆炸,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推动数字经济走向生产的个性化。在数字政府建设中,AIGC的实现技术或者说智能数字人可以至少扮演两种角色:一是面向政府外部提供政务或服务的“数字客服”,其目标是完善政府对外的交互过程;一是面向政府内部提供决策管理支持的“数字运营官”,其目标是实现政府运行过程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数字政府 人工智能 AIGC 数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机制建构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16
6
作者 庄德水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59,共9页
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是推进党内监督的重要举措。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经历了党的十八大期间的自发实践期和党的十九大以来的自觉推进期,从政治宣示变成实践规范。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基本要素包括结构性联动机制、功能性联动机制、过程性联动... 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是推进党内监督的重要举措。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经历了党的十八大期间的自发实践期和党的十九大以来的自觉推进期,从政治宣示变成实践规范。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基本要素包括结构性联动机制、功能性联动机制、过程性联动机制和支持性联动机制;内在动力在于创新工作制度、监督制度及治理制度,实现巡视巡察要素互动、优势互补;方向在于把握工作规律,强化组织力量,突出系统协作,聚焦统筹协调,瞄准创新发展,不断优化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视巡察上下联动 巡视巡察 党内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法规责任规定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庄德水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32,39,共8页
党内法规责任规定是政治责任的具体化,其本质是党的纪律,以党内义务为前提,为党内法规的有效执行提供重要制度保障。根据条文排列方式,党内法规责任规定表述方式可以分成条文对应式、行为叙述式、行为列举式和原则设定式等四种模式。当... 党内法规责任规定是政治责任的具体化,其本质是党的纪律,以党内义务为前提,为党内法规的有效执行提供重要制度保障。根据条文排列方式,党内法规责任规定表述方式可以分成条文对应式、行为叙述式、行为列举式和原则设定式等四种模式。当前党内法规责任规定偏重于原则性设定,与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科学化规范化要求之间存在不适用性。要坚持“应设即设、设则有效”原则,实现义务与责任对称、责任规定与纠偏机制对等,实现不同党内法规责任规定之间的衔接性、协调性和统一性,形成统一的党内法规责任规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责任规定 纪法衔接 党内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法规监督规定的结构性分析及其提升路径 被引量:5
8
作者 庄德水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23,共11页
党内法规监督规定是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内法规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现行党内法规监督主体设计模式分为同一模式、分离模式和协作模式,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监督”原则及“统分结合、各司其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 党内法规监督规定是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内法规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现行党内法规监督主体设计模式分为同一模式、分离模式和协作模式,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监督”原则及“统分结合、各司其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要求。党内法规监督方式分为报告式、评议式、督导式和巡视式,这些方式散见于不同党内法规。党内法规监督规定的规范性和操作性存在不足,党内法规监督的独立性和严肃性亦有不足。推动完善党内法规监督规定体系,重点在于党内法规监督与党内监督相融合,实现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的统一,提升结果运用的权威性;党内法规监督与党内法规评估相衔接,采用党内法规评估标准和方式,减少党内法规监督的命令性色彩,提升党内法规监督的精准度和权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党内法规监督 党内法规评估 党内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法规评估结果运用的政治规范和保障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庄德水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62,共13页
评估结果运用是党内法规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评估结果运用,既是党内法规评估活动的价值所在,也是党内法规评估活动的质量保障。党内法规评估结果运用的工作原则包括政治性、多样性和建构性,其要义旨在基于党内法规的政治属性,... 评估结果运用是党内法规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评估结果运用,既是党内法规评估活动的价值所在,也是党内法规评估活动的质量保障。党内法规评估结果运用的工作原则包括政治性、多样性和建构性,其要义旨在基于党内法规的政治属性,将评估结果运用纳入政治议程,赋予党内法规评估及其结果运用的权威性地位;基于不同评估目标,灵活运用工具性方式、概念性方式和象征性方式;基于不同评估功能,明晰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方向和运用领域。党内法规评估结果运用方向可以概括为“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治”,其核心在于促进评估结果运用转化为党内法规实施的有效性、党内法规体系的规范性以及依规治党的治理成效,进而推动党内法规执行、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和强化依规治党。当前,党内法规评估结果运用还停留在不自觉或无意识状态,为克服党内法规评估结果运用不足问题,需要建立健全公开机制、报告机制、监督机制和环境机制,从决策、执行、监督等维度,全方位保障党内法规评估结果得到科学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评估 评估结果运用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