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目的: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类不能受益于分子靶向治疗的高危乳腺癌。本研究比较紫杉类联合蒽环类新辅助化疗方案对TNBC和非TNBC的疗效及远期生存率。方法:对接受4个周期紫杉联合蒽环类新辅助化疗...背景与目的: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类不能受益于分子靶向治疗的高危乳腺癌。本研究比较紫杉类联合蒽环类新辅助化疗方案对TNBC和非TNBC的疗效及远期生存率。方法:对接受4个周期紫杉联合蒽环类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138例乳腺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法将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表达均阴性的肿瘤定义为TNBC,分析紫杉类联合蒽环类的新辅助化疗对TNBC和非TNBC的临床、病理疗效及其与远期生存的关系。结果:138例中37(26.8%)例为TNBC,101(73.2%)例为非TNBC。138例患者的总有效率(OR)为85.5%(118/138),其中临床完全缓解(cCR)为35.5%(49/138),临床部分缓解50.0%(69/138),病理完全缓解(pCR)30(21.7%)例。TNBC的cCR(51.4%)、pCR(45.9%)明显高于非TNBC的cCR(29.7%)、pCR(12.9%)(P<0.05)。TNBC的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59.5%,低于非TNBC者(84.2%)(P=0.05);TNBC者的5年OS为75.7%,与非TNBC者(94.1%)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108)。获得cCR、pCR的TNBC者的5年DFS及总生存率(OS)与非TNBC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反,新辅助化疗后仍有残留病灶的TNBC的5年DFS及OS明显低于非TNBC(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TNBC对紫杉联合蒽环类的新辅助化疗更敏感,更易获得cCR、pCR,获得cCR、pCR的TNBC患者预后好,未获得cCR、pCR的TNBC患者远期生存明显低于非TNBC。展开更多
目的:监测反映卵巢储备功能的最佳生化指标——抗缪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在化疗前和化疗结束后1年内的动态变化,评价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GnRHa)戈舍瑞林在年轻乳...目的:监测反映卵巢储备功能的最佳生化指标——抗缪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在化疗前和化疗结束后1年内的动态变化,评价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GnRHa)戈舍瑞林在年轻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保护卵巢储备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年龄≤45岁Ⅰ~Ⅲ期乳腺癌患者101位,根据患者意愿,无干预分至化疗联合戈舍瑞林组(戈舍瑞林组)和单纯化疗组(化疗组)。在化疗开始前、化疗期间、化疗结束后半年、化疗结束后1年,连续监测两组患者的血清AMH和月经状态。首要研究终点是化疗结束后1年AMH低水平(<0.4 μg /L),次要研究终点是闭经(入组后停经时间超过12个月)。结果: 51位患者选择单纯化疗,50位患者选择化疗联合戈舍瑞林保护卵巢功能。临床病理基线资料显示,未婚未育、生育意愿强烈、成功保乳、激素受体阴性、处于疾病Ⅰ期或Ⅱ期的乳腺癌患者更多地在化疗前选用戈舍瑞林保护卵巢功能。化疗结束后1年,化疗组患者AMH低水平率显著高于戈舍瑞林组患者(74.5% vs. 38.0%, P <0.001),闭经率也与AMH低水平率相一致(56.9% vs. 24.0%, P =0.001),并且戈舍瑞林组的患者更多在化疗结束后6个月内恢复月经(78.9% vs .54.5%), AMH升至0.4 μg /L以上(71.0% vs .53.8%)。亚组分析中,无论年龄分组、化疗方案分组或化疗后是否口服他莫昔芬分组,戈舍瑞林组患者的血清AMH值和月经均恢复得更多。在化疗结束后1年,化疗组月经恢复的22人中有8人( 36.4%),戈舍瑞林组月经恢复的38人中有7人(18.4%)AMH仍处于低水平。此外,对化疗组20位患者和戈舍瑞林组21位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动态监测AMH和月经状态,化疗组患者的AMH均值在化疗开始后快速下降,在第3周期化疗前降至极低水平,此时70%的患者还未停经;戈舍瑞林组患者在第3周期化疗前全部停经,但AMH均值未降至低水平。结论:由于选择联合治疗的患者其血清AMH值在化疗结束后更多、更早地恢复,故对戈舍瑞林保护年轻乳腺癌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有效性提供了证据。相比月经状态,AMH更能精准地用于临床评价化疗前后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展开更多
背景与目的:化疗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功效。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传导通路作用于核内转录因子,与细胞增殖和凋亡关系密切...背景与目的:化疗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功效。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传导通路作用于核内转录因子,与细胞增殖和凋亡关系密切。因此MAPK信号传导通路在化疗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期望抑制此通路能改善化疗药物的疗效,从而低毒高效的治疗肿瘤。本研究通过检测表柔比星与MEK抑制剂PD98059对人乳腺癌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活性的影响(MEK、ERK分别是MAPK信号传导通路中的环节),探讨MEK抑制剂PD98059在表柔比星抗人乳腺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表柔比星与MEK抑制剂(PD98059)处理MCF-7及MCF-7/ADR细胞,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MEK2和p-ERK表达情况,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结果:表柔比星处理细胞后,MCF-7的ERK蛋白活性上升,加用MEK抑制剂PD98059,细胞对表柔比星的敏感性增加。结论:MAPK信号传导通路在表柔比星杀伤敏感细胞的过程中被激活,联合应用MAPK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可以增加表柔比星敏感性。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与目的: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类不能受益于分子靶向治疗的高危乳腺癌。本研究比较紫杉类联合蒽环类新辅助化疗方案对TNBC和非TNBC的疗效及远期生存率。方法:对接受4个周期紫杉联合蒽环类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138例乳腺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法将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表达均阴性的肿瘤定义为TNBC,分析紫杉类联合蒽环类的新辅助化疗对TNBC和非TNBC的临床、病理疗效及其与远期生存的关系。结果:138例中37(26.8%)例为TNBC,101(73.2%)例为非TNBC。138例患者的总有效率(OR)为85.5%(118/138),其中临床完全缓解(cCR)为35.5%(49/138),临床部分缓解50.0%(69/138),病理完全缓解(pCR)30(21.7%)例。TNBC的cCR(51.4%)、pCR(45.9%)明显高于非TNBC的cCR(29.7%)、pCR(12.9%)(P<0.05)。TNBC的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59.5%,低于非TNBC者(84.2%)(P=0.05);TNBC者的5年OS为75.7%,与非TNBC者(94.1%)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108)。获得cCR、pCR的TNBC者的5年DFS及总生存率(OS)与非TNBC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反,新辅助化疗后仍有残留病灶的TNBC的5年DFS及OS明显低于非TNBC(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TNBC对紫杉联合蒽环类的新辅助化疗更敏感,更易获得cCR、pCR,获得cCR、pCR的TNBC患者预后好,未获得cCR、pCR的TNBC患者远期生存明显低于非TNBC。
文摘目的:监测反映卵巢储备功能的最佳生化指标——抗缪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在化疗前和化疗结束后1年内的动态变化,评价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GnRHa)戈舍瑞林在年轻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保护卵巢储备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年龄≤45岁Ⅰ~Ⅲ期乳腺癌患者101位,根据患者意愿,无干预分至化疗联合戈舍瑞林组(戈舍瑞林组)和单纯化疗组(化疗组)。在化疗开始前、化疗期间、化疗结束后半年、化疗结束后1年,连续监测两组患者的血清AMH和月经状态。首要研究终点是化疗结束后1年AMH低水平(<0.4 μg /L),次要研究终点是闭经(入组后停经时间超过12个月)。结果: 51位患者选择单纯化疗,50位患者选择化疗联合戈舍瑞林保护卵巢功能。临床病理基线资料显示,未婚未育、生育意愿强烈、成功保乳、激素受体阴性、处于疾病Ⅰ期或Ⅱ期的乳腺癌患者更多地在化疗前选用戈舍瑞林保护卵巢功能。化疗结束后1年,化疗组患者AMH低水平率显著高于戈舍瑞林组患者(74.5% vs. 38.0%, P <0.001),闭经率也与AMH低水平率相一致(56.9% vs. 24.0%, P =0.001),并且戈舍瑞林组的患者更多在化疗结束后6个月内恢复月经(78.9% vs .54.5%), AMH升至0.4 μg /L以上(71.0% vs .53.8%)。亚组分析中,无论年龄分组、化疗方案分组或化疗后是否口服他莫昔芬分组,戈舍瑞林组患者的血清AMH值和月经均恢复得更多。在化疗结束后1年,化疗组月经恢复的22人中有8人( 36.4%),戈舍瑞林组月经恢复的38人中有7人(18.4%)AMH仍处于低水平。此外,对化疗组20位患者和戈舍瑞林组21位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动态监测AMH和月经状态,化疗组患者的AMH均值在化疗开始后快速下降,在第3周期化疗前降至极低水平,此时70%的患者还未停经;戈舍瑞林组患者在第3周期化疗前全部停经,但AMH均值未降至低水平。结论:由于选择联合治疗的患者其血清AMH值在化疗结束后更多、更早地恢复,故对戈舍瑞林保护年轻乳腺癌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有效性提供了证据。相比月经状态,AMH更能精准地用于临床评价化疗前后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