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周边地区主义到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周边地区合作的新范式与新路径 被引量:5
1
作者 孔金磊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2,155,共21页
地区主义是二战后国际政治的发展潮流,欧盟的成功进一步刺激了世界其他地区合作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至今,中国周边地区主义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历史演进,分别是萌芽期、扩张期、快速发展期和相对停滞期。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周边地区主义展... 地区主义是二战后国际政治的发展潮流,欧盟的成功进一步刺激了世界其他地区合作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至今,中国周边地区主义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历史演进,分别是萌芽期、扩张期、快速发展期和相对停滞期。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周边地区主义展现出了不同于欧洲传统地区主义的显著特点,包括开放性、自主性强和弱机制化等。对于地区主义本身而言,其发展有着特定的理想状态,比如统一的地区认同、“地区性”优先和成果共同受益等。然而,主导力量的缺位、国家中心主义的兴盛、地区认同的弥散等因素长期桎梏着中国周边地区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地区一体化难以取得实质性升级和突破,显示出地区主义发展的理想状态与具体现实的较大落差,亟待新的理论加以指导。2012年底,中国正式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解决国际和地区性的治理难题。2013年,中国进一步推出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将目标对准中国周边地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中国周边地区主义的完善和升级提供前进方向。研究表明,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周边地区合作的理论新范式与行动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周边 地区主义 周边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蒙古国投资的新形势与高质量推进路径——基于共建“一带一路”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黄莹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49,共8页
蒙古国是中国北方重要邻国,也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共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步入新阶段之后,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其主要目标。随着中国对蒙古国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为两国经济增长挖掘新动力,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 蒙古国是中国北方重要邻国,也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共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步入新阶段之后,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其主要目标。随着中国对蒙古国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为两国经济增长挖掘新动力,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对蒙古国投资具有地理邻近和产业深度融合等优势,但也面临全球经济低迷和大国海外基建竞争等挑战。因此,中国应继续推进对蒙古国新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视绿色投资和经济合作区建设,推动惠及民生项目的落地,加强政策沟通和人文交流,促进中蒙合作互利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 蒙古国 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对美国印太战略的应对策略:以维护东盟中心性为核心 被引量:3
3
作者 苏莹莹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58-70,共13页
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至2018年逐渐走实。地处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点的东南亚是实现"印太战略"的关键地区,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东盟成员及南海声索国之一,马来西亚更是美国关注和拉拢的对象。美国"... 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至2018年逐渐走实。地处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点的东南亚是实现"印太战略"的关键地区,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东盟成员及南海声索国之一,马来西亚更是美国关注和拉拢的对象。美国"印太战略"提出至今,马来西亚正处于从国民阵线到希望联盟再到国民联盟的前后3届政府的政坛变局当中。这期间,马哈蒂尔领导下的希盟政府立足于《东盟印太展望》,实施以维护东盟中心性为核心的应对策略,同时加强与日、韩等中等大国的合作以对冲中美博弈,并通过《新马来西亚外交框架》和《国防白皮书》的正式发布,谨慎应对"印太战略",体现了马来西亚保持自身在大国竞争中的独立性的外交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印太战略” 东盟中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对中美战略竞争的审慎认知与积极应对 被引量:2
4
作者 苏莹莹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6-111,共16页
自2017年特朗普执政以来,中美之间从竞合性博弈转变为对抗性博弈。由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已发展为中美全面竞争,给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更给东盟各国带来经济、政治双重压力。这一时期,马来西亚面临选边站压力加大的复杂区域局势和新冠肺... 自2017年特朗普执政以来,中美之间从竞合性博弈转变为对抗性博弈。由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已发展为中美全面竞争,给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更给东盟各国带来经济、政治双重压力。这一时期,马来西亚面临选边站压力加大的复杂区域局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困境。基于对中美博弈升级的审慎认知,马来西亚强调不选边站立场,坚守在大国竞争中保持中立的外交传统,政治上倡导多边主义,保持战略选择的自主性;经济上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协定,在中美贸易战中寻求有利的发展机会,力促经济复苏,多渠道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中国 美国 中美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密关系视角下老挝乡村的情义共同体 被引量:3
5
作者 苏世天 郝国强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56,共15页
自20世纪末传统亲属研究经历广泛批评后,亲密关系研究逐步成为焦点,并为重新理解以传统亲属关系为中心的东南亚乡村共同体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基于老挝乡村的民族志材料发现,以朋友为代表的亲密关系实践成为理解乡村共同体社会关系再... 自20世纪末传统亲属研究经历广泛批评后,亲密关系研究逐步成为焦点,并为重新理解以传统亲属关系为中心的东南亚乡村共同体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基于老挝乡村的民族志材料发现,以朋友为代表的亲密关系实践成为理解乡村共同体社会关系再生产的关键:一方面,乡村亲属关系包含私密情感与公共情感的融通过程,具体表现为友人网络中“哈格”之情的公共化转变;另一方面,通过家庭关系中友人参与的“尼塞”评价,公共道义又重新向家庭伦理回归并协助亲属关系的再生产。由此,以亲密关系实践为中心的东南亚乡村实际形成了一种乡村情义共同体。这种情义共同体是一种实践中的社会关系网络,既包含传统亲属关系的互动,同时也为在现代化发展中吸纳外部政治经济关系变化提供了维系共同体发展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挝 亲密关系 情义共同体 社会关系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梅内伊对现行国际体系的认知 被引量:1
6
作者 赵锦浩 王泽壮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8-154,158,共18页
作为当今伊斯兰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宗教领袖和政治人物之一,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对现行国际体系有着一整套独特而深刻的认知。从认知基础来看,伊朗近代史的创伤记忆形成其受害者的心理认识基础;琐罗亚斯德教和伊斯兰哲学形成其二元论的... 作为当今伊斯兰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宗教领袖和政治人物之一,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对现行国际体系有着一整套独特而深刻的认知。从认知基础来看,伊朗近代史的创伤记忆形成其受害者的心理认识基础;琐罗亚斯德教和伊斯兰哲学形成其二元论的哲学基础;伊斯兰革命的胜利形成了其变革现状的经验基础。从认知内容来看,反体系思想、对伊斯兰世界体系的理解、第三世界的理论构成了哈梅内伊对现行国际体系认知的主要内容。哈梅内伊的认知不仅体现了深厚的伊朗与伊斯兰传统历史文化的背景,而且对于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使得伊朗对现行的国际体系兼具抵抗与融入两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 阿里·哈梅内伊 国际体系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韩命运共同体”:对韩国舆论的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周晓蕾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9-136,159,160,共20页
相较欧美舆论,韩国舆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度较高,态度更为中立、积极。其关注动机有两点,一是对中国外交路线、中韩关系、国际新秩序探索、国际合作等议题的高度关切;二是对文在寅政府依循该理念提出的"中韩命运共同体"... 相较欧美舆论,韩国舆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度较高,态度更为中立、积极。其关注动机有两点,一是对中国外交路线、中韩关系、国际新秩序探索、国际合作等议题的高度关切;二是对文在寅政府依循该理念提出的"中韩命运共同体"的关注。韩国舆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促进地区和平与一体化、加强文化价值传播、增进人类健康福祉等方面抱有期待,亦在"中美争霸"、新"天下秩序"、民族主义等多维度存有疑虑。为扭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韩传播时呈现的抽象化、单向化倾向,中国应重视该理念与韩国重点关注议题与主流价值——如"东亚共同体"、多边主义、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环境卫生合作等的话语对接,在全球合作抗疫的背景下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韩命运共同体 亚洲命运共同体 韩国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国际开发署对缅甸援助研究(2001-2020财年) 被引量:6
8
作者 宋清润 巩小豪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4,共14页
对外援助是美国实现战略利益的重要手段,美国国际开发署是美国实施对缅甸援助的最主要机构,其2001-2020财年援助缅甸总计约10.97亿美元,其中2015-2020财年年度援助额均超过1亿美元。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对缅甸援助历时长,数额逐渐增多并经... 对外援助是美国实现战略利益的重要手段,美国国际开发署是美国实施对缅甸援助的最主要机构,其2001-2020财年援助缅甸总计约10.97亿美元,其中2015-2020财年年度援助额均超过1亿美元。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对缅甸援助历时长,数额逐渐增多并经年维持高位,年度援助额在东亚和大洋洲地区的排名从中低位上升至首位,援助领域逐渐增至十几个,并建立起广泛的合作伙伴网络。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对缅甸援助有助于美国政策目标的部分实现,但未能从根本上影响缅甸的民主化进程。2021年2月1日缅甸军方执政后,美国加大了对缅甸军方的制裁,美缅关系恶化,这些因素会影响美国国际开发署对缅甸援助的走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美国国际开发署 缅甸 对外援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拜松古尔时期的赫拉特画院及其创新 被引量:3
9
作者 穆宏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50,共10页
波斯细密画书籍插图艺术发展至帖木儿王朝时期,达至灿烂辉煌的顶峰,波斯各大城市中地方画院和首都宫廷画院同时勃兴。在这些画院中,赫拉特画院作为当时的首都宫廷画院最引人注目。该画院在拜松古尔王子的经营下,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名... 波斯细密画书籍插图艺术发展至帖木儿王朝时期,达至灿烂辉煌的顶峰,波斯各大城市中地方画院和首都宫廷画院同时勃兴。在这些画院中,赫拉特画院作为当时的首都宫廷画院最引人注目。该画院在拜松古尔王子的经营下,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名流荟萃,生机勃勃,带动了整个帖木儿时期的文化建设,引发了一场东方的“文艺复兴”。拜松古尔经营下的赫拉特画院绘制了一大批插图抄本,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就是“拜松古尔《列王纪》”插图本。该插图本中的插图,艺术家们在整体构图、用色、景色描绘、建筑物装饰和绘画技艺等方面显示出高超的水平和创新性。该插图本精美的装饰、装帧、设计、插图都堪称帖木儿王朝时期最杰出的,其插图的风格成为帖木儿风格的典型代表,成为下一代艺术大师们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松古尔 赫拉特画院 “拜松古尔《列王纪》” 波斯细密画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与不变:早期汉传佛教文献的天文学翻译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利群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52,共18页
汉译佛经《虎耳譬喻经》等文献中保存了印度天文学的主要元素,如星宿占卜的体系、术语、历法知识、日影数据、仪器设计等。保留的同时,它们也根据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传统对原文进行因地制宜的改变,如某些文本加入了中国地名,或使用了中... 汉译佛经《虎耳譬喻经》等文献中保存了印度天文学的主要元素,如星宿占卜的体系、术语、历法知识、日影数据、仪器设计等。保留的同时,它们也根据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传统对原文进行因地制宜的改变,如某些文本加入了中国地名,或使用了中国的季节划分和历法数据。从翻译风格来看,天文学翻译尚质为主,直译与意译相结合。译场进行团队合作,用归化与异化统一结合的策略来进行翻译。翻译作品既包含受知识精英欢迎的数理天文内容,也包含容易在老百姓中传播的计时仪器和简单占卜。文章借用“五失本”、“五不翻”等佛教翻译方法论,从星宿特性、历法计时、星占卜辞等方面切入,分析汉传佛教早期天文学翻译中的变与不变,进而探讨古代跨文化交流中传播者所采取的适应性策略,并尝试分析何种科学文本能得到有效的传播。总体来看,知识传播策略的纵向启发是,具有普世价值的知识和技术能够在文化交流中保存下来;知识传播策略的横向启发是,与传入国或地区的本土文化实现共鸣的外来知识和技术能更好地实现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天文学 翻译 变与不变 《虎耳譬喻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斯兰婚姻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以突尼斯“麦亥尔”聘礼的法律与实践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文珊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88,共8页
"麦亥尔"聘礼是穆斯林婚姻缔结的必要条件之一。它源于古代阿拉伯社会中以女性为财产的习惯法,后发展于保护女性财产权的伊斯兰宗教法,并传承至今,进入了诸多伊斯兰国家的现代法律体系中。20世纪60年代,突尼斯颁布了兼具宗教... "麦亥尔"聘礼是穆斯林婚姻缔结的必要条件之一。它源于古代阿拉伯社会中以女性为财产的习惯法,后发展于保护女性财产权的伊斯兰宗教法,并传承至今,进入了诸多伊斯兰国家的现代法律体系中。20世纪60年代,突尼斯颁布了兼具宗教性和现代性的《个人地位法》,确定了"麦亥尔"聘礼的定义和形式。在之后的"麦亥尔"聘礼的文化实践过程中,其经济作用减弱而象征意义增强。这一伊斯兰婚姻文化元素的传承与变迁,不仅是穆斯林男性权力更迭的产物,也受到了女性经济状况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亥尔”聘礼 伊斯兰宗教法 《个人地位法》 婚姻文化 突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印度主要文学奖项对印度国家形象的塑造
12
作者 曾琼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6-103,共8页
近年印度国家层面以及政府主导的主要文学奖项获奖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映射了特定政治、社会、文化背景下,印度当局的文化政策导向和执政思想。分析这些主要文学奖项近年获奖作品,可以发现它们从三个方面对当代印度国家形象进行了塑造:一... 近年印度国家层面以及政府主导的主要文学奖项获奖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映射了特定政治、社会、文化背景下,印度当局的文化政策导向和执政思想。分析这些主要文学奖项近年获奖作品,可以发现它们从三个方面对当代印度国家形象进行了塑造:一是修正殖民史,塑造印度“历史统一”的民族国家形象;二是强调印度教经典和历史上的文化混融,强化印度的“文化统一”形象;三是莫迪政府倡导的“语言统一”(“印地语优先”)策略被巧妙地贯彻于文学奖项评选过程中,文学中虚拟的国家“领土统一”也再次强化了印度“独立统一”的国家形象。反过来这些获奖文学作品又对普罗大众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传导和强化了印度当局释放的信息。其中反映了当代印度急于摆脱殖民影响、试图改写亚洲文化关系史的文化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研究 印度文学 印度文学奖 国家形象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命力特征之能源型渔业研究
13
作者 胡若音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12期121-123,共3页
为了研究海洋生命力特征,基于海洋能源型渔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捕捞作业研究,探讨了人类活动以来,发现海洋具有生命力特征,可以提供具有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丰富的渔业能源型资源特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具有生态性、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渔业... 为了研究海洋生命力特征,基于海洋能源型渔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捕捞作业研究,探讨了人类活动以来,发现海洋具有生命力特征,可以提供具有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丰富的渔业能源型资源特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具有生态性、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渔业的管理法规是长期性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能源 渔业捕捞环境 可持续发展渔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历时间度量单位折射出的文化观
14
作者 拉毛吉 周利群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3-109,共7页
文章通过藏历“息”“太阴日”“劫”三个时间单位和相应的生命周期,讨论东方共享的文化观。对比分析“息”与“漏刻”“漏分”的时间结构,认为藏历的时间划分不仅源自印度天文学概念,且与巴比伦天文概念、时间结构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和... 文章通过藏历“息”“太阴日”“劫”三个时间单位和相应的生命周期,讨论东方共享的文化观。对比分析“息”与“漏刻”“漏分”的时间结构,认为藏历的时间划分不仅源自印度天文学概念,且与巴比伦天文概念、时间结构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和共享性。从小周期到大周期的时间结构,呈现了一种东方文化的底层性。宇宙是一个完整有生命的存在,大宇宙与小宇宙存在生命体征的高度契合性。在大小宇宙相似性观念之下,呈现出明显的上与下、天与人、白天与黑夜、太阳日与太阴日、白分与黑分、前分与后分等二元对立统一的结构特征。印度“时”的数值、藏历时轮历中各种非人的生命周期,实则是上元积年在天文学层面或意义层面的表征,是历法周期的隐喻性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历 时间结构 时间单位 文化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