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外语教育中研究伦理的思考:回应黄国文教授的论文
1
作者 文秋芳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5,共9页
本文首先讨论了黄国文教授论文“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中的伦理问题”的创新之处:(1)指出我国学者对伦理问题认识的片面性;(2)突出伦理问题中研究者的主体性;(3)指出判断伦理问题的主观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目前研究伦理分类中的... 本文首先讨论了黄国文教授论文“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中的伦理问题”的创新之处:(1)指出我国学者对伦理问题认识的片面性;(2)突出伦理问题中研究者的主体性;(3)指出判断伦理问题的主观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目前研究伦理分类中的两点不足之处:(1)缺乏明确的价值取向引领;(2)分类缺乏互动联系。针对这两点不足,本文尝试提出了外语教育研究伦理动态关系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语言学 外语教育 研究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语专业大学生思辨技能发展的个案跟踪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伶俐 文秋芳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57,63,112,共7页
本文以思辨技能高、中、低水平的三名外语专业学生为个案,根据其三年思辨技能测试成绩及半结构式访谈的数据,对其思辨技能发展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深描,以揭示不同水平学生思辨技能发展的动态性及复杂性。研究发现,个案的思辨技能均有提... 本文以思辨技能高、中、低水平的三名外语专业学生为个案,根据其三年思辨技能测试成绩及半结构式访谈的数据,对其思辨技能发展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深描,以揭示不同水平学生思辨技能发展的动态性及复杂性。研究发现,个案的思辨技能均有提高。学前特质、课程模式、课堂和课外经历对其思辨技能的发展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证实了思辨技能发展的多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专业 思辨技能 跟踪研究 个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提升国际组织影响力的关键语言路径研究
3
作者 张天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2,共9页
关键语言研究有主体、领域和区域等不同维度。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研究中也涉及关键语言。文章在梳理关键语言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结合指数和关键度的实证、量化研究,面向不同类型的国际组织及其语言政策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讨论我国提升国... 关键语言研究有主体、领域和区域等不同维度。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研究中也涉及关键语言。文章在梳理关键语言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结合指数和关键度的实证、量化研究,面向不同类型的国际组织及其语言政策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讨论我国提升国际组织影响力的关键语言确立原则。通过需求-供给的比值,对中国当前面向具体国际组织的关键语言案例进行了量化分析,为中国提升国际组织影响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语言 国际组织 关键度 国家语言能力指数 语言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研究 被引量:146
4
作者 王立非 祝卫华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44,48,共6页
本文运用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语料,以英国国家语料库(BNC)中的口语子库作为参照,研究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特点和规律。研究结果发现:第一,中国学生和英语母语者在口语中使用的话语标记语不同;第二,与英语母语者相比,中... 本文运用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语料,以英国国家语料库(BNC)中的口语子库作为参照,研究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特点和规律。研究结果发现:第一,中国学生和英语母语者在口语中使用的话语标记语不同;第二,与英语母语者相比,中国学生使用的话语标记语数量较少;第三,中国学生过度使用少数附加性和强调性话语标记语;第四,中国学生使用话语标记语的位置与英语母语者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对英语口语教学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语言学 话语标记语 英语口语 英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国学生的英语书面语动词形式错误自动检查——基于链语法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功 梁茂成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6-204,共9页
该研究以型式语法为理论基础,通过链语法形式化语法体系对动词型式进行了形式化,并对链语法动词词典进行了重构,旨在构建一个更好的面向中国学生的英语书面语动词形式错误检查系统。测试结果显示,重构后链语法词典的查错性能和句法分析... 该研究以型式语法为理论基础,通过链语法形式化语法体系对动词型式进行了形式化,并对链语法动词词典进行了重构,旨在构建一个更好的面向中国学生的英语书面语动词形式错误检查系统。测试结果显示,重构后链语法词典的查错性能和句法分析能力得到提高。对错句检查的召回率比原词典提高了4.5%,准确率提高了15.7%;对本族者正确分析句子的准确率提高了12.2%。研究表明,该研究所基于的语言学理论(动词型式语法)和形式模型(链语法)可以较好地适用于中国学生书面英语动词形式错误检查系统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检查 动词形式错误 型式语法 链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马尼亚转型后小族语言教育权利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曹佳 戴曼纯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2-179,共8页
罗马尼亚拥有复杂的民族历史及人数众多的小族群体。1989年国家政体转型后,小族语言教育权利问题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本文着眼于罗马尼亚转型后小族语言教育权利问题,通过阐述小族群体在语言教育权利上的诉求和目标及相关法律体系,重... 罗马尼亚拥有复杂的民族历史及人数众多的小族群体。1989年国家政体转型后,小族语言教育权利问题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本文着眼于罗马尼亚转型后小族语言教育权利问题,通过阐述小族群体在语言教育权利上的诉求和目标及相关法律体系,重点分析保护小族语言教育权利所面临的障碍与挑战。研究发现,民族主义发展的历史环境与主体民族想象的威胁、小族群体的集体记忆与民族认同以及主体民族和小族群体对语言权利与平等的不同解读构成了保护小族语言教育权利的主要挑战。主体民族政治精英们对小族语言教育权利的调节空间有限,该权利的真正实现仍需各个族群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体转型 小族语言教育权利 法律体系 障碍与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德英语教材文化呈现比较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虹 常文哲 苏晓俐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79,共8页
本研究从文化呈现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中德两套高中英语教材。研究发现:(1)地域国家方面,中国教材比德国教材更加重视母语文化融入,德国教材比中国教材更加重视目标语国家文化融入,且呈现更加多元的其他国家文化;(2)文化形式方面,两套教... 本研究从文化呈现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中德两套高中英语教材。研究发现:(1)地域国家方面,中国教材比德国教材更加重视母语文化融入,德国教材比中国教材更加重视目标语国家文化融入,且呈现更加多元的其他国家文化;(2)文化形式方面,两套教材中文化产品的占比均最高,文化实践和文化人物占比基本持平,德国教材的文化观念和文化社群均高于中国教材;(3)呈现方式方面,中国教材以隐性为主、显性为辅,注重文化理解,而德国教材显隐性呈现更加均衡,注重文化表达能力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呈现 英语教材 地域国家 文化形式 呈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政策的话语研究路向:理论、方法与框架——高考外语改革政策的批评认知案例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天伟 高新宁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25,共7页
语言政策的话语研究路向(DALP)是国外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的热点。DALP的理论基础包括批评语言政策、话语-历史研究、语言政策的时空性、社会识别理论等;研究方法以批评话语研究的主流方法为主,同时与民族志的研究方法不断融合;分析框架... 语言政策的话语研究路向(DALP)是国外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的热点。DALP的理论基础包括批评语言政策、话语-历史研究、语言政策的时空性、社会识别理论等;研究方法以批评话语研究的主流方法为主,同时与民族志的研究方法不断融合;分析框架可以在Lawton(2011)的基础上,与语言政策民族志研究的核心要素结合起来。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从批评认知视角,具体从权力关系和话语空间构建的角度对我国高考外语改革政策进行了案例分析。最后,文章讨论了DALP的本质、特点和主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政策 批评话语分析 民族志 高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教师韧性发展:基于教师韧性影响因素研究的视角 被引量:3
9
作者 范琳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6-59,共4页
教师职业倦怠等问题严重危害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心理韧性研究对重新审视和缓解其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问题,促进其心理和专业自主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具有良好韧性的教师能够积极应对面临的挑战,保持对教学的持续热情... 教师职业倦怠等问题严重危害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心理韧性研究对重新审视和缓解其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问题,促进其心理和专业自主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具有良好韧性的教师能够积极应对面临的挑战,保持对教学的持续热情与发展动力。文章对教师韧性进行界定,论述影响教师韧性的因素,着重探究其对大学教师韧性发展的启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韧性 风险因素 教师专业发展 职业倦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理论语言学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伟 沈维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共10页
本文回顾新中国70年来和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理论语言学研究取得的成就,反思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新中国理论语言学研究70年总体上经历了从相对封闭到开放引进,再到本土创新的发展历程.目前,理论语言学研究仍... 本文回顾新中国70年来和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理论语言学研究取得的成就,反思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新中国理论语言学研究70年总体上经历了从相对封闭到开放引进,再到本土创新的发展历程.目前,理论语言学研究仍存在原创性研究不足、研究方法相对单一、研究队伍学术素养有待提高、国际影响力尚需提升等诸多问题.今后,我国理论语言学研究应坚持问题导向,拓宽研究思路,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队伍的跨学科意识、本土意识和哲学素养,加快研究的国际化进程,以推动知识体系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语言学研究 回顾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新”建设背景下服务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教材的有效使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会钦 张虹 闫方朔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9,共15页
随着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的逐步落实,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对教材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效使用教材是服务“四新”建设背景下一流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针对教材实际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从教材挖掘和教材改编视角出发,... 随着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的逐步落实,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对教材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效使用教材是服务“四新”建设背景下一流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针对教材实际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从教材挖掘和教材改编视角出发,例析如何通过编写理念、主题选择、语言素材和活动练习深入挖掘教材,以及如何结合教学实践有原则地改编教材,旨在为更有效地使用大学英语教材、充分实现育人目标、推进“四新”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使用 教材挖掘 教材改编 大学英语教材 “四新”建设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PACK视域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范琳 张希春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6-79,96,共5页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最近十年提出的全新教师知识框架,是信息技术时代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知识结构提出的新要求。语言教师TPACK发展对其利用技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促进专业化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TPACK的形成、内涵...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最近十年提出的全新教师知识框架,是信息技术时代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知识结构提出的新要求。语言教师TPACK发展对其利用技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促进专业化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TPACK的形成、内涵和特征进行分析,并着重探究了基于TPACK视域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途径,以期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及其教育研究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教师专业发展 学科知识 学科教学法知识 技术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项目依托区域国别研究课程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常俊跃 刘扬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59,112,共9页
本研究选择CIPP(Context,Input,Process,Product)评价模型为研究框架,对项目依托区域国别研究课程教学的背景、输入、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研究中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3门区域国别研究课程进行观察,对5名教师和15名学... 本研究选择CIPP(Context,Input,Process,Product)评价模型为研究框架,对项目依托区域国别研究课程教学的背景、输入、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研究中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3门区域国别研究课程进行观察,对5名教师和15名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对5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在背景方面,课程的开设得到了学校和学院的支持,受到了师生的欢迎,但课程时间安排及教学资源存在不足;在输入方面,授课教师对课程目标的设定不一,教学设计彼此不同;在过程方面,教师以导师身份参与项目,学生通过独立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项目研究,但小组合作表现不均衡,学生的学术写作基础和研究意识薄弱;在结果方面,课程教学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产生了积极影响,教师也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较为认可,但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不够科学和系统。本研究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为区域国别研究课程教学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研究课程 项目依托教学 CIPP模式 课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外语教学中的意义理解活动及实施建议 被引量:7
14
作者 梁海英 韩宝成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5-102,共8页
整体外语教学是新近提出的一种外语教学观,认为外语学习是以意义建构为核心的整合性语言发展过程,其教学流程由意义理解、意义协商和意义表达活动构成。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表达意义的前提是理解意义,整体外语教学结合体验哲学观和认知目... 整体外语教学是新近提出的一种外语教学观,认为外语学习是以意义建构为核心的整合性语言发展过程,其教学流程由意义理解、意义协商和意义表达活动构成。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表达意义的前提是理解意义,整体外语教学结合体验哲学观和认知目标分类学有关认知目标分类的界定,进一步阐释其意义理解活动的意涵,构建了语篇意义理解模型,认为语篇意义理解是学习者依据不同语类特征,运用各种知识和策略,包括情感态度,对语篇意义进行多维认知加工的过程。在教学中应采取自上而下的视角,结合不同语类语篇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意义理解活动,由熟悉话题、把握篇义、领会意义和探究主题四个教学步骤组成。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有效理解语篇意义,还能深刻体会语言形式与意义建构是如何紧密结合,实现交际目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外语教学 意义理解活动 具身体验 认知目标分类 语篇意义理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学习者书面语法错误自动检测研究综述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磊 梁茂成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英语学习者书面语法错误检测和修改系统可为作文自动评分提供参数,评测作文整体质量;也可用于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书面纠错反馈,促进其二语写作能力的发展。该文概述了近十年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英语学习者语法错误自动检测... 英语学习者书面语法错误检测和修改系统可为作文自动评分提供参数,评测作文整体质量;也可用于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书面纠错反馈,促进其二语写作能力的发展。该文概述了近十年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英语学习者语法错误自动检测研究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基于大规模本族语和学习者语料库的三种数据驱动的系统设计方法,然后讨论了语误检测系统的评测标准,最后提出了提高现有系统准确率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学习者书面语 语法错误自动检测 作文质量自动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环境”取向与中国基础英语教学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浩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6-61,共6页
“全环境”取向的基本涵义是:基础英语教学是各个互不可分的微观要素有机联系的动态系统。主要体现在:1.基础英语教学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系统;2.组成系统的要素是微观的;3.这个系统不是模块化的,而是属性化的,是融合性的。结... “全环境”取向的基本涵义是:基础英语教学是各个互不可分的微观要素有机联系的动态系统。主要体现在:1.基础英语教学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系统;2.组成系统的要素是微观的;3.这个系统不是模块化的,而是属性化的,是融合性的。结合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的新背景,“全环境”视角下可以有三种具体取向:微观互动取向、思维模型取向和多元文化取向。微观互动取向是“全环境”核心思想的体现,思维模型取向和多元文化取向分别是其内在特征和外在特征。三者都体现“全环境”取向的基本内涵,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环境” 微观互动 思维模型 多元文化 基础英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取向的外语教学论学科建设构想——从“内裂外解”的学科基本立场危机谈起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浩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4-59,共6页
外语教学论面临“内裂外解”的学科发展局面,即内部不断分化成诸多具体领域和分支,外部受到相关学科的解构。因此,回归教育与教育学的本质属性,重构其基本学科立场非常必要。本文提出实践取向的外语教学论学科建设构想,论述了其基... 外语教学论面临“内裂外解”的学科发展局面,即内部不断分化成诸多具体领域和分支,外部受到相关学科的解构。因此,回归教育与教育学的本质属性,重构其基本学科立场非常必要。本文提出实践取向的外语教学论学科建设构想,论述了其基本原则:(1)外语教学论最重要、最根本的学科属性是它的实践性;(2)学科理论应按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进行划分,而不应按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进行划分;(3)研究方法体系既要向多样化发展,又要注重创新,更要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学论 学科建设 学科基本立场 实践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怀国际视野,脚踏中国实际,提升理论自觉——王文斌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媛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1期3-11,共9页
王文斌教授长期从事语言学研究和外语教育研究,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机构"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王文斌教授长期从事语言学研究和外语教育研究,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机构"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会议评审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曾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英国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语言对比与语言教育、词汇语义学。近日,我们有幸对王文斌教授进行了采访。王教授从他个人的学术背景谈起,以他目前所从事的英汉对比研究、认知语言学研究和外语教育学研究为轴线,谈出了自己在学术方面的感悟,指出无论是语言本体研究、语言对比研究还是语言教育研究,具备国际视野、研究国外理论虽然不可或缺,但是更要立足中国实际,不仅使国外理论服务于国内学术发展,更要让我们自己的理论在国际学界有其一席之地。所以,作为学者,需要积淀理论的同时,还需要提升理论自觉和学术自信,大胆进行学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视野 中国实际 理论自觉 自信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的“遵循规则”及其教育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焱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17,共5页
"遵循规则"问题贯穿在《哲学研究》的通篇讨论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往的述评多强调"遵循规则"及消解其悖论的哲学意义。事实上,"遵循规则"亦具有重大的教育启示:一方面,"理解规则"发生在... "遵循规则"问题贯穿在《哲学研究》的通篇讨论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往的述评多强调"遵循规则"及消解其悖论的哲学意义。事实上,"遵循规则"亦具有重大的教育启示:一方面,"理解规则"发生在"遵循规则"的实践中,同理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另一方面,"遵循规则"既是学习的起点,又是创新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哲学研究》 “遵循规则” “遵循规则的悖论”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开路 翻译为媒——个案研究高行健的诺贝尔文学奖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焰结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106,共6页
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实际上是权力操纵下的翻译奖,而高行健作为第一个获此奖的华人,完全是东西方不平等权力下的产物。其间,翻译充当了不可或缺的权力枢纽作用。为了说明这一点,文章详细描述了高行健作品被翻译乃至最终获奖的历史与意识... 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实际上是权力操纵下的翻译奖,而高行健作为第一个获此奖的华人,完全是东西方不平等权力下的产物。其间,翻译充当了不可或缺的权力枢纽作用。为了说明这一点,文章详细描述了高行健作品被翻译乃至最终获奖的历史与意识形态语境以及获奖对中文创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要想消除此消极影响并实行文化解殖,翻译仍不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行健 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 翻译 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