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川贝母及其混伪品生物碱类成分差异研究
1
作者 刘珊珊 牛闯 +6 位作者 杨慧颖 马骏骏 向书芹 徐双双 钱冲 王尉 张梅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00-1911,共12页
建立了川贝母正伪品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采用HPLC-MS/MS测定川贝母正品及常见伪品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差异化合物,通过对照品比对、质谱数据库匹配及文献质谱信息鉴定... 建立了川贝母正伪品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采用HPLC-MS/MS测定川贝母正品及常见伪品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差异化合物,通过对照品比对、质谱数据库匹配及文献质谱信息鉴定差异成分,结合差异成分在各样本中的分布情况确定定量鉴别指标。分别鉴定了松贝和平贝母、青贝和新疆贝母、炉贝和伊犁贝母中20个差异化合物。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可作为松贝和平贝母的定量鉴别指标,西贝母碱和西贝母碱苷可作为青贝和新疆贝母以及炉贝和伊犁贝母的定量鉴别指标。HPLC-MS/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有效阐明川贝母与其常见掺伪品的成分差异,明确定量鉴别指标,为后续川贝母正伪品的定量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HPLC-MS/MS 生物碱 差异化合物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对青稞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吴雨晴 张佳琪 +11 位作者 范蓓 包奇军 杨洋 郭子斌 王丽丽 佟立涛 刘丽娅 柳小宁 赵锋 王凤忠 孙晶 厉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7,共10页
青稞是藏区人民的主要粮食,含有丰富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β-葡聚糖、多酚、氨基酸等多种营养和功能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胆固醇、抗氧化、调节胃肠道等保健功能。青稞麸皮厚、口感差、难消化,经常需通过加... 青稞是藏区人民的主要粮食,含有丰富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β-葡聚糖、多酚、氨基酸等多种营养和功能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胆固醇、抗氧化、调节胃肠道等保健功能。青稞麸皮厚、口感差、难消化,经常需通过加工处理才可食用。过热蒸汽、烘烤、炒制、蒸、煮等热加工方法以及萌发是青稞常见的加工方式,青稞经过不同的加工过程中会对其营养成分的含量和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其降血糖、降血脂等生物活性也会有所改变。本文就近10年来不同加工方式对青稞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对青稞加工过程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最后对营养健康产品开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青稞营养功能的深入研究、品质提升、加工工艺创新、新产品开发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加工 营养成分 生物活性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苁蓉寄主梭梭和白梭梭主要生物学性状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沈亮 庞青云 +5 位作者 张明慧 徐荣 陈君 刘同宁 马清温 刘永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47-1355,共9页
采用田间农艺观察、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分子鉴定等方法对我国梭梭属2个物种梭梭和白梭梭的主要生物学性状以及肉苁蓉寄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梭梭和白梭梭在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及花粉结构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成熟... 采用田间农艺观察、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分子鉴定等方法对我国梭梭属2个物种梭梭和白梭梭的主要生物学性状以及肉苁蓉寄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梭梭和白梭梭在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及花粉结构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成熟的梭梭种子果翅长度和千粒重显著低于白梭梭,但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高于白梭梭;梭梭花粉网眼较深,网脊颗粒结构的数量显著少于白梭梭,且花粉体积小于白梭梭。相关分析表明梭梭和白梭梭农艺指标与气温和相对湿度等气候因子显著相关,其中梭梭对水分及光照等环境因子变化适宜能力较强,分布较广;而白梭梭受水分等因子限制,仅在新疆准噶尔盆地长势较好。核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分子鉴定技术可以有效鉴别梭梭和白梭梭,并且证明二者均可被肉苁蓉寄生,但二者寄生的肉苁蓉持续成活率存在差异。根据梭梭和白梭梭生物学性状特征和肉苁蓉寄生情况,适宜推广梭梭作为寄主植物生产肉苁蓉药材。本研究为我国梭梭属植物的分类鉴定、引种栽培以及肉苁蓉优良寄主种质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白梭梭 肉苁蓉 花粉 I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细胞分选技术的应用与生物学评价
4
作者 洪甜 李静雯 +3 位作者 李仁爱 陈尔凝 赵璐璐 杜美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磁性细胞分选技术是一种利用超顺磁性纳米复合材料进行细胞分选的细胞高度特异性快速分选技术,在免疫学、干细胞学、肿瘤学和临床医学等领域应用广泛。本文综合阐述了磁性细胞分选技术的分类和应用,讨论了近几年出现的几项基于磁性细胞... 磁性细胞分选技术是一种利用超顺磁性纳米复合材料进行细胞分选的细胞高度特异性快速分选技术,在免疫学、干细胞学、肿瘤学和临床医学等领域应用广泛。本文综合阐述了磁性细胞分选技术的分类和应用,讨论了近几年出现的几项基于磁性细胞分选的新技术和面临的挑战。重点分析了磁性细胞分选产品生物学评价的必要性,并提出了10项与磁性细胞分选产品相关的生物学评价技术参数:得率、纯度、无菌、细胞毒性、细胞形态、活率、细胞的光散射特性、细胞的荧光抗体标记能力、细胞活化、细胞增殖,该评价技术参数的提出对磁性细胞分选规范化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细胞分选 生物学评价 细胞分选技术 磁性材料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的中医药性与功效考证
5
作者 何崚 谢沫珠 付帮泽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73-77,共5页
本草药物的茶,其利用部分主要为叶片,一般认为其性微寒,具有苦、甘二味,而经梳理中医本草等文献,发现茶还具有凉、温等药性,并有酸、涩的口尝药味,以及咸、辛的理论药味,故茶因药性、药味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效。可知,历代医家对于不... 本草药物的茶,其利用部分主要为叶片,一般认为其性微寒,具有苦、甘二味,而经梳理中医本草等文献,发现茶还具有凉、温等药性,并有酸、涩的口尝药味,以及咸、辛的理论药味,故茶因药性、药味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效。可知,历代医家对于不同地域,品种和制法的茶类有着不同的见解,茶的性、味也呈现多样化。通过本草文献考证茶的性味与功效,进一步挖掘茶的药用功能,展现中华茶文化的独特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中药 药性理论 四性(气)五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籽对蛋鸡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孔凡华 李菁菁 +5 位作者 殷佩珊 贾瑞勤 齐莎日娜 田荣荣 刘梦兰 崔亚娟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44,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亚麻籽对蛋鸡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选用同一饲养条件下健康体重相近的330日龄罗曼粉壳蛋鸡3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亚麻籽组饲喂添加亚麻籽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式试验... 试验旨在研究亚麻籽对蛋鸡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选用同一饲养条件下健康体重相近的330日龄罗曼粉壳蛋鸡3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亚麻籽组饲喂添加亚麻籽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亚麻籽组平均蛋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亚麻籽组鸡蛋的能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脂肪、总膳食纤维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水分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鸡蛋中锰和硒含量显著高于亚麻籽组(P<0.05),铜、锌和钙的含量显著低于亚麻籽组(P<0.05)。对照组鸡蛋中VE、玉米黄质、β-隐黄质、烟酸、泛酸含量较高,亚麻籽组鸡蛋中VA、VD、生物素、叶酸含量较高。两种鸡蛋中均检测到18种氨基酸,亚麻籽组鸡蛋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必需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和必需氨基酸指数,亚麻籽组鸡蛋的氨基酸均衡性更好,蛋白质营养价值更高。亚麻籽组鸡蛋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α-亚麻酸含量是对照组的8.26倍,ω-3/ω-6比值是对照组的3.70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更为合理。研究表明,亚麻籽可以提高鸡蛋的鲜味和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 鸡蛋 蛋品质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解析五粮液系列白酒的非挥发性组分特征及差异
7
作者 孔凡华 李菁菁 +5 位作者 郝一然 郑佳 徐佳佳 刘梦兰 田荣荣 崔亚娟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0-45,共6页
该研究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五粮液、五粮醇、五粮春、五粮特曲和五粮头曲5个系列白酒的非挥发性组分,并解析其组分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5个系列白酒共检出317种非挥发性化合物,其中五粮液白酒中检出296... 该研究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五粮液、五粮醇、五粮春、五粮特曲和五粮头曲5个系列白酒的非挥发性组分,并解析其组分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5个系列白酒共检出317种非挥发性化合物,其中五粮液白酒中检出296种,五粮醇白酒中检出275种,五粮春白酒中检出293种,五粮特曲白酒中检出269种,五粮头曲白酒中检出282种,不同五粮液白酒检出非挥发性化合物的数量和组成存在差别,五粮液白酒含有的化合物类别最丰富,其次是五粮春白酒。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五粮液和五粮春两款白酒在第一主成分上明显区别于五粮醇、五粮特曲和五粮头曲三款白酒。由聚类分析(CA)可知,五粮液和五粮春聚为一类,五粮醇、五粮特曲和五粮头曲聚为一类。不同五粮液白酒中非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组成和含量的差异是反映白酒品质的重要因素,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在白酒特征成分的分析鉴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靶向代谢组学 五粮液 白酒 非挥发性组分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叶片人参皂苷成分对灰葡萄孢菌侵染的响应及转录组分析
8
作者 焦晓林 殷梦奇 +4 位作者 陈星星 徐江 郭帅 杨斌 马维思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7-906,共10页
为了探究三七叶片抗灰霉病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病原灰葡萄孢菌侵染三七叶片后人参皂苷Rd、Rb1、Rc、Rb3的含量变化,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叶片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灰葡萄孢菌侵染12 h后,三七叶片4种人参皂... 为了探究三七叶片抗灰霉病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病原灰葡萄孢菌侵染三七叶片后人参皂苷Rd、Rb1、Rc、Rb3的含量变化,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叶片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灰葡萄孢菌侵染12 h后,三七叶片4种人参皂苷含量比对照增加39.02%~86.56%,侵染24 h后4种人参皂苷含量开始下降,降幅为0.31%~62.51%。转录组测序结果发现与未接菌对照相比,灰葡萄孢菌侵染三七叶片12与24 h差异表达基因均显著富集于三萜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病原菌侵染12 h主要诱导三七叶片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通路中磷酸甲羟戊酸激酶基因(PMVK)与羟甲基丁烯基-4-磷酸合成酶基因(HDS)表达上调,从而促进人参皂苷的合成增加。侵染24 h三七叶片不再维持HDS基因的高表达状态,可能是造成人参皂苷含量下降的原因。本研究基于转录组数据筛选出了PMVK、HDS两个关键酶基因在三七叶片人参皂苷成分响应灰葡萄孢菌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入理解三七与灰霉菌互作机制并开展抗灰霉病分子育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病原胁迫 三萜皂苷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与生物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庞俊兰 朱俊华 +1 位作者 李建民 范先周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7-189,199,共4页
探讨医学与生物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加强安全教育,做好安全培训,健全制度,建设好安全队伍以及制定安全标准。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和谐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安全文化素养,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 探讨医学与生物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加强安全教育,做好安全培训,健全制度,建设好安全队伍以及制定安全标准。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和谐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安全文化素养,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医学与生物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十分重要,应该引起广泛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与生物学实验室 安全文化 安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聚乳酸制品中7种有机磷酸酯的迁移量
10
作者 杜成 刘佳 +4 位作者 丁雅伦 王建凤 冯月超 刘艳 高峡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71-1977,共7页
建立了基于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的7种有机磷酸酯(OPEs)迁移量检测方法。通过优化迁移液pH值、淋洗液体积以及洗脱液种类,结果表明,7种OPEs在0.05~5.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在pH 4.0、10 mL上样、5... 建立了基于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的7种有机磷酸酯(OPEs)迁移量检测方法。通过优化迁移液pH值、淋洗液体积以及洗脱液种类,结果表明,7种OPEs在0.05~5.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在pH 4.0、10 mL上样、5 mL超纯水淋洗和5 mL乙酸乙酯洗脱的条件下,汗液基质中7种OPEs迁移量的回收率为81.6%~1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15%;在pH=4.0、10 mL上样、5 mL甲醇洗脱时,唾液基质中7种OPEs迁移量的回收率为84.1%~110%,RSD不大于14%。2种基质中7种OPEs的检出限均为0.08 mg/kg。将该方法应用于市售聚乳酸(PLA)制品(吸管、毛巾、衣服)及模拟阳性样品检测,实际样品未检出目标物,而模拟阳性吸管、毛巾和衣服样品中,只有吸管样品中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有迁移,迁移率为3.75%。该方法在PLA制品中OPEs迁移量分析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有机磷酸酯 汗液 唾液 迁移量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本发酵液促大鼠伤口愈合及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作用
11
作者 范益铠 李宗昂 +5 位作者 唐成钢 陈文浩 陈娟 李杨 梁寒峭 李守黔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120-2126,共7页
目的:观察解本发酵液(2号)对伤口愈合的作用和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作用。方法:将15只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康复新液纱布组、解本发酵液纱布组。SD大鼠麻醉后在背部剪出一直径约2 cm的圆形伤口,观察并记录... 目的:观察解本发酵液(2号)对伤口愈合的作用和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作用。方法:将15只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康复新液纱布组、解本发酵液纱布组。SD大鼠麻醉后在背部剪出一直径约2 cm的圆形伤口,观察并记录伤口愈合情况。待14 d后取其皮肤做马松(Masson)染色、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PECAM-1)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局部新生血管、炎症细胞的数量及胶原纤维的增殖。测定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法(FRAP)。结果:解本发酵液能够促进血管的生成、炎症细胞的减少以及促进胶原蛋白的沉积,从而加快伤口愈合速率和减少伤口面积。其50%、30%的乙醇洗脱组分中表现出了较强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总抗氧化能力。结论:解本发酵液对于伤口的愈合具有促进作用,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总抗氧化能力较强,具有能够减少过度氧化应激反应作用,从而加速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彝药 不同极性 伤口愈合 抗氧化能力 解本发酵液 极性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豌豆蛋白水解物的纳米输送体系制备及结构表征
12
作者 刘睿 孟甘露 +3 位作者 王心泽 谷瑞增 杨程珺 刘文颖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4-91,共8页
为改善姜黄素(Cur)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本研究将豌豆蛋白水解物(PPH)作为纳米递送体系的基质,采用单因素法及响应面法确定基质及纳米复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纳米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PH最佳制备工艺为底物质量浓度7.5 ... 为改善姜黄素(Cur)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本研究将豌豆蛋白水解物(PPH)作为纳米递送体系的基质,采用单因素法及响应面法确定基质及纳米复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纳米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PH最佳制备工艺为底物质量浓度7.5 mg/mL、水解pH 8.7、反应温度55℃,此条件下得率为27.15%。氨基酸组成结果显示,PPH中游离氨基酸以亮氨酸为主,含量为0.931 g/100 g。蛋白质量分数达83.99%,灰分质量分数为2.58%。豌豆蛋白水解物-姜黄素纳米复合物(PPH-Cur)的最佳制备工艺为PPH质量浓度47.0 mg/mL、Cur质量浓度1.1 mg/mL、回调pH 12.0-7.9,在此条件下负载量和装载率分别为169.45μg/mg和38.73%。激光粒度仪测试结果显示,纳米复合物的平均粒径为(213.49±11.17)nm,多分散指数(PDI)为0.25±0.01。Zeta电位结果表明,纳米复合物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姜黄素以片状结构附着于豌豆蛋白水解物表面,表明两者可能通过氢键等相互作用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蛋白水解物 姜黄素 纳米输送体系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对茶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雪涵 《福建茶叶》 2018年第9期330-330,共1页
具体分析茶叶产品的化学成分,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茶叶产品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物质元素,其同样也是影响大众生活的重要元素,尤其是茶产品中的茶多酚和儿茶素等元素,更是能够对饮茶者带来影响的重要元素。本文拟从微生物发酵与茶... 具体分析茶叶产品的化学成分,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茶叶产品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物质元素,其同样也是影响大众生活的重要元素,尤其是茶产品中的茶多酚和儿茶素等元素,更是能够对饮茶者带来影响的重要元素。本文拟从微生物发酵与茶叶之间的应用背景分析,结合能够应用于茶叶发酵活动的微生物元素分析,通过具体分析微生物发酵对茶叶化学成分的本质性影响,从而探究基于微生物发酵活动的茶叶饮品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 茶叶产品 化学成分 本质性影响 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肢动物毒素在农药领域中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歆玥 武娅琪 张奇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1期26-28,52,共4页
伴随着农业食品安全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的要求提高,新型环保型农药开发与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要。动物源农药因其选择性好、环境友好等特点,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本文围绕来源于节肢动物毒素小肽,综述蜘蛛、蝎子、蜈蚣... 伴随着农业食品安全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的要求提高,新型环保型农药开发与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要。动物源农药因其选择性好、环境友好等特点,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本文围绕来源于节肢动物毒素小肽,综述蜘蛛、蝎子、蜈蚣来源小肽在杀虫、杀菌中的研究进展,以及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肢动物 毒素 生物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农药多杀菌素及其结构类似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逍遥 郭超 +2 位作者 刘艳丽 张鑫 王超 《粮油食品科技》 2020年第6期209-217,共9页
在日益重视环保的今天,生物农药因其易降解、低残留、低污染、高安全性以及病虫害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已成为世界各国农药学家研究的热点,将引领农药开发新趋势。多杀菌素及其结构类似物作为新型绿色生物农药,其特殊的化学结构决定了独... 在日益重视环保的今天,生物农药因其易降解、低残留、低污染、高安全性以及病虫害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已成为世界各国农药学家研究的热点,将引领农药开发新趋势。多杀菌素及其结构类似物作为新型绿色生物农药,其特殊的化学结构决定了独特的作用机理,同时具有生物农药的安全性和化学农药的速效性。在防治农林害虫、储粮害虫、卫生害虫以及牲畜寄生虫上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比较多杀菌素及其结构类似物的理化特性,总结其理化诱变、分子改造、产品研发与应用以及抗性研究等方面的进展,分析生物农药推广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农药 多杀菌素 丁烯基多杀菌素 乙基多杀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怀柔区板栗种植与加工技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圆梦 彭梦雪 +1 位作者 胡海宁 梁志宏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7期90-93,共4页
板栗作为北京市怀柔区的主要特色农产品之一,已有很长的种植历史,因果味甘甜、内皮易剥,广受大众喜爱。怀柔板栗近年来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如何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是板栗产业发展亟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归纳了怀柔板栗的种植技术及加工... 板栗作为北京市怀柔区的主要特色农产品之一,已有很长的种植历史,因果味甘甜、内皮易剥,广受大众喜爱。怀柔板栗近年来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如何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是板栗产业发展亟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归纳了怀柔板栗的种植技术及加工技术等,旨在为怀柔板栗的种植和加工产业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种植技术 加工技术 北京市 怀柔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与聚类分析法的宁夏产地枸杞子品种鉴别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荣 敖冬梅 +5 位作者 徐鑫 王占林 胡颖 刘赛 乔海莉 徐常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6-1391,共6页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为宁夏传统道地中药材,因其良好的药食两用价值,已引种至甘肃、新疆、青海等省区。因长期引种和改良,宁夏枸杞品种繁多,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宁夏中宁产地的...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为宁夏传统道地中药材,因其良好的药食两用价值,已引种至甘肃、新疆、青海等省区。因长期引种和改良,宁夏枸杞品种繁多,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宁夏中宁产地的宁杞1号、4号、5号、7号、0909号、10号共6个品种的枸杞子进行测定,一维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光谱范围均为4000~650cm^(-1),得到图谱后进行图谱解析;采用谱带较密集的指纹区(1800~650cm^(-1))计算红外光谱图的相似系数;然后结合SMICA聚类分析法对不同品种枸杞子的红外指纹图谱进行聚类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枸杞子样品的一维红外光谱图较为相似,峰的位置、峰高和峰形都较为接近,其共同吸收峰较多,仅在3282~3288、1239~1242和1143~1147 cm^(-1)附近的吸收峰强度、峰位置、峰形状有所不同,说明不同品种枸杞子中多糖类、苷类、蛋白质类、脂类和黄酮类等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有所差异。二阶导数光谱中,宁杞1号、4号、7号在2880 cm^(-1)处吸收峰不明显,0909号在969 cm^(-1)处吸收峰不明显。不同品种枸杞子的相似度范围在0.9489~0.9928之间,说明不同品种枸杞子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宁杞7号与其他品种的平均相似度系数最小,为0.9640,说明其成分特异性最高。0909号与宁杞10号相似系数为0.9928,相似度最高。采用Assure ID软件以各药材吸收波数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宁杞1号与其他品种的差异均较小,类间距在2.17~2.97范围内;0909号与其他品种间的差异最大,类间距在2.97~8.06范围内。聚类模型中,不同品种枸杞子的识别率均为100%,仅宁杞1号的拒绝率较低,为66%,易与其他品种枸杞子混淆,0909号的拒绝率和识别率均为100%,最易区分。类模型图中,0909号与宁杞5号、0909号与宁杞7号两两分开,可以明显鉴别出不同品种的样品。采用已知品种的枸杞子对聚类分析模型进行验证,其识别率和拒绝率与聚类分析模型相同。不同品种枸杞子类模型图与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图谱、相似度、类间距、识别率和拒绝率结果相互印证,佐证了宁杞1号为大多数宁杞系列品种的来源品种,而09系列品种0909号与其他品种有较大差异。因此,红外光谱与聚类分析法相结合可以快速、无损地鉴别不同品种枸杞子,对枸杞子药材生产和新品种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法 聚类分析法 枸杞子 不同品种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乳制品中脂肪酸的含量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孔凡华 白沙沙 +5 位作者 王子涵 郭莹莹 李瑞平 朱永 田荣荣 崔亚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09-315,共7页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分析液态乳制品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该文采集13种风味发酵乳和风味酸乳,15种其他液态乳制品,共计28个样品,液态乳制品经过甲酯化处理后,利用气相色谱法进行脂肪酸组...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分析液态乳制品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该文采集13种风味发酵乳和风味酸乳,15种其他液态乳制品,共计28个样品,液态乳制品经过甲酯化处理后,利用气相色谱法进行脂肪酸组成成分和含量的测定。不同来源、不同加工方式液态乳制品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鲜牛奶和纯牛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ω-3脂肪酸、ω-6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总脂肪酸的含量普遍高于风味发酵乳和风味酸乳,脱脂乳和复原乳发酵乳中脂肪酸含量较低,液态羊乳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与液态牛乳相近。该文评价了28种液态乳制品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的差异性,分析了不同液态乳制品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为消费者购买高品质液态乳制品提供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乳制品 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Ω-3脂肪酸 ω-6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汤剂塑料包装中微塑料的释放及检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洁琳 王佳敏 +3 位作者 汤庆峰 邹文奇 高峡 田荣荣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7-1293,共7页
该研究以中药汤剂塑料包装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对中药汤剂塑料包装释放的微塑料进行检测,建立了中药汤剂塑料包装中微塑料的分离及分析方法。回收率结果显示,对于粒径50μm、200μm及5000μm的聚乙烯(PE)和聚对... 该研究以中药汤剂塑料包装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对中药汤剂塑料包装释放的微塑料进行检测,建立了中药汤剂塑料包装中微塑料的分离及分析方法。回收率结果显示,对于粒径50μm、200μm及5000μm的聚乙烯(PE)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微塑料标准品,其平均回收率均超过90%,表明采用所建方法对中药汤剂包装中释放的微塑料进行分析具有可行性。该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打开方式、灌装温度、贮存时间、老化进程以及不同种类中药汤剂等因素,对中药汤剂塑料包装中微塑料释放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为中药汤剂塑料包装的安全性评估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也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中药汤剂 塑料包装 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快速检测重金属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闵建锋 方梦旗 栾云霞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5,共9页
镉是一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虽然基于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大型仪器的常规检测方法准确度高,但不能满足快速现场检测和高通量筛查的需求。镉的原位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在粮食安全、农业物联网、生物育种... 镉是一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虽然基于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大型仪器的常规检测方法准确度高,但不能满足快速现场检测和高通量筛查的需求。镉的原位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在粮食安全、农业物联网、生物育种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一种新型、高效、实时的方法,特别是在筛选不同镉吸收和积累特性的植物品种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从检测技术原理和特点入手,总结了针对动植物体内重金属镉的快速原位检测的不同技术,如电化学传感技术、荧光传感技术、光学传感器技术等,及其在食品安全监测、风险评估和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转化和积累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的科研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原位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