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定位垫戴入前后颞下颌关节盘和髁突的位置改变 被引量:27
1
作者 陈慧敏 傅开元 +1 位作者 李优伟 张震康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8-412,共5页
目的测量再定位垫(ARS)戴入前后关节盘和髁突的位置改变,探讨ARS的治疗机制。方法选择22例单侧或双侧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关节盘前移位的关节31侧,设为前移位组;关节盘位置正常的关节13侧,设为正常组。分别在... 目的测量再定位垫(ARS)戴入前后关节盘和髁突的位置改变,探讨ARS的治疗机制。方法选择22例单侧或双侧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关节盘前移位的关节31侧,设为前移位组;关节盘位置正常的关节13侧,设为正常组。分别在闭口位(ARS戴入前)、对刃位和下颌最少前伸位(ARS戴入后)行磁共振成像扫描,测量不同下颌位置时的2组关节的盘突角度、关节盘和髁突位置的变化。结果1)盘突角度:闭口位时前移位组为54.23°,正常组为9.80°;对刃位和下颌最少前伸位时,前移位组的盘突角度多可回复至正常范围。2)关节盘位置:从闭口位至对刃位或下颌最少前伸位,正常组关节盘位置无明显改变,前移位组关节盘明显向后移动。3)髁突位置:从闭口位至对刃位或下颌最少前伸位,髁突在关节窝中向前下方移动,正常组与前移位组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S使髁突向前下方移动,关节盘向后回复。ARS的作用可能是阻止已经向后上方移动而复位的关节盘在闭口过程中再次发生前移位,起到固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定位[牙合]垫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 髁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集成MRI与常规MRI图像质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郑作锋 张东坡 +4 位作者 毛磊 耿艳杰 梁枫 赵洪静 张璐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5期361-365,共5页
目的将颅脑集成MRI与常规MRI图像对比分析,观察两种图像对比度、噪声水平、伪影的差异,以及对病变的检出能力是否存在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同时行常规MRI和集成MRI扫描的患者30例。对扫描所得T1FLAIR... 目的将颅脑集成MRI与常规MRI图像对比分析,观察两种图像对比度、噪声水平、伪影的差异,以及对病变的检出能力是否存在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同时行常规MRI和集成MRI扫描的患者30例。对扫描所得T1FLAIR、T2WI、T2FLAIR图像采用观察与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比。观察内容包括:灰白质界限、病变边界、图像噪声及图像伪影。图像对比度采取测量计算的方法,选取包括脑灰质、脑白质及脑脊液在内的12个感兴趣区,分别测量其信号强度,并计算脑灰质与脑白质,脑灰质与脑脊液,脑白质与脑脊液的相对对比度。结果 Syn MRI信号强度普遍高于ConMRI(P<0.01);Syn T1FLAIR脑灰质、白质及脑脊液的对比度均高于Con T1FLAIR (P<0.01);Syn T2WI灰白质对比度与Con T2WI比较无明显差异,灰质与脑脊液、白质与脑脊液对比度低于Con T2WI (P<0.01);Syn T2FLAIR灰白质对比度与Con T2FLAIR比较无明显差异,灰质与脑脊液、白质与脑脊液对比度高于Con T2FLAIR (P<0.01)。Syn MRI噪声和伪影水平较Con MRI显著,以Syn T2FLAIR图像明显;Syn MRI对脑白质缺血灶边界的显示优于Con MRI,但对灰白质界限清晰度的显示不及Con MRI。结论集成MRI图像灰白质对比度不低于常规扫描,对病变边界显示优于常规扫描;集成MRI与常规MRI相比图像质量下降;集成MRI图像中T2FLAIR伪影严重,日常工作中可加扫常规T2FLAIR以弥补其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磁共振成像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患者腰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与椎间盘膨出及突出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郑作锋 李优伟 +1 位作者 张东坡 毛磊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03-208,共6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观察30岁以下腰痛患者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Pfirrmann分级特征以及相关的其他改变,并评价Pfirrmann分级与椎间盘膨出及突出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30岁以下因腰痛行腰椎MRI检查的患者,其中男50例,女33例...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观察30岁以下腰痛患者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Pfirrmann分级特征以及相关的其他改变,并评价Pfirrmann分级与椎间盘膨出及突出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30岁以下因腰痛行腰椎MRI检查的患者,其中男50例,女33例,平均年龄25岁。由2名影像科医师对MR图像进行分析,观察L1~S1椎间盘信号、椎间盘形态、纤维环撕裂、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椎体终板及许莫氏结节的改变。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采用Pfirrmann分级。观察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多元相关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椎间盘共415个,其中Pfirrmann分级Ⅰ~Ⅱ级退变322个(77.6%),Ⅲ级退变56个(13.5%),Ⅳ级退变33个(7.9%),Ⅴ级退变4个(1.0%);103个椎间盘出现膨出或突出;椎间盘膨出以L4~5椎间盘最多(42.2%),且多合并Ⅲ级退变(51.1%);椎间盘突出以L5~S1椎间盘最多(51.7%),且多合并Ⅳ级退变(46.6%);17例患者出现椎间盘后方高信号区(HIZ),且均位于L4~5、L5~S1椎间盘水平;3例患者出现终板退变。多元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firrmannⅢ级退变与椎间盘膨出有明显相关性(r=0.972;P=0.006),与椎间盘突出无明显相关性(r=0.639;P=0.245);PfirrmannⅣ级退变与椎间盘突出(r=0.999,P=0.000)及HIZ(r=0.919,P=0.028)有明显相关性,与椎间盘膨出无明显相关性(r=0.769,P=0.128)。HIZ与椎间盘膨出(r=0.919,P=0.027)及突出(r=0.935,P=0.020)均有相关性。结论腰椎MRI成像能够清晰显示年轻患者椎间盘早期退行性改变的不同病理阶段;PfirrmannⅢ退变与PfirrmannⅣ级退变分别与椎间盘膨出和椎间盘突出有相关性;年轻患者应及早发现椎间盘早期退变,以对临床评价提供更有价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磁共振成像 年轻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前磨牙V型根管的CBCT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秦琨 祝旭 +1 位作者 张东坡 王琳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8-511,共4页
目的:采用CBCT探讨下颌前磨牙V型根管的发现率及牙根和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特征。方法:回顾148例患者288颗下颌第一前磨牙和218颗下颌第二前磨牙的CBCT影像,采用Vertucci(1984)提出的分类方法,诊断出V型根管的下颌前磨牙,计算发现率,研究... 目的:采用CBCT探讨下颌前磨牙V型根管的发现率及牙根和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特征。方法:回顾148例患者288颗下颌第一前磨牙和218颗下颌第二前磨牙的CBCT影像,采用Vertucci(1984)提出的分类方法,诊断出V型根管的下颌前磨牙,计算发现率,研究牙根和根管系统形态特征及其对称性。结果:下颌第一和第二前磨牙V型根管的发现率分别为14.58%(42/288)和1.83%(4/218)。46颗V型根管下颌前磨牙中有根面沟36颗(78.26%),根面沟多发生在近中面偏舌侧。根管分歧发生于根中1/3的占91.30%。根管分布绝大多数为颊舌向双根。18颗下颌前磨牙的根管构型对称性分布。结论:下颌第一前磨牙V型根管的发现率远高于下颌第二前磨牙。多数牙根有根面沟并且与双根管构型有一定关系。根管分歧大多数发生在根中1/3处。根管构型分布有一定的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磨牙 牙根形态 V型根管系统 CBCT 根面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扩散系数对乳腺肿块样和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东坡 李优伟 +3 位作者 郑作锋 王觉 刘晓刚 翟仁友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目的:探讨ADC值及相对ADC值(rADC)对乳腺肿块样和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1例乳腺病变患者(共177个病灶)的术前MRI和DWI(b=0和800s/mm2)资料,测量并比较(t检验)乳腺肿块和非肿块样良、恶性病变... 目的:探讨ADC值及相对ADC值(rADC)对乳腺肿块样和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1例乳腺病变患者(共177个病灶)的术前MRI和DWI(b=0和800s/mm2)资料,测量并比较(t检验)乳腺肿块和非肿块样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及r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DC值及rADC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效能。结果:177个乳腺病变中良性病变112个,恶性病变65个;按病变形态分组,肿块性病变144个,非肿块性病变33个。肿块性病变中恶性47个,平均ADC值及平均rADC值分别为(1.06±0.27)×10-3 mm2/s和0.62±0.17;良性97个,平均ADC值及rADC值分别为(1.58±0.26)×10-3 mm2/s和0.91±0.17;ROC分析显示,以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1.23×10-3 mm2/s和0.72作为阈值,鉴别肿块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1%、92.8%和80.9%、89.7%。33个非肿块性病变中恶性18个,平均ADC值及rADC值分别为(1.25±0.40)×10-3 mm2/s和0.76±0.25;良性15个,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1.50±0.18)×10-3 mm2/s和0.89±0.12;ROC分析显示,以ADC和rADC值分别为1.36×10-3 mm2/s、0.84作为阈值,鉴别非肿块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80.0%和77.8%、73.3%。结论:根据ADC和rADC值可以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ADC值的诊断价值略高于rADC值,对乳腺肿块性和非肿块性病变应采用不同的A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的影像表现(附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6
作者 郑作锋 张东坡 +4 位作者 耿艳杰 梁枫 赵洪静 毛磊 张璐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3例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的CT、MRI影像资料,观察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并分析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 目的探讨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3例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的CT、MRI影像资料,观察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并分析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3例患者(17岁,71岁,58岁)共发现3个肿瘤,其中2例位于左侧卵巢,1例位于右侧卵巢,病变于CT、MRI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于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多位于实性部分内部,呈T2WI高信号,DWI病变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3例患者中有2例雄激素水平升高,临床呈男性化表现。结论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若发现卵巢实性或以实性成分为主的囊实性肿瘤,且实性成分于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时,结合患者临床病史,应考虑到该肿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尔托利-莱迪希细胞瘤 卵巢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材料烤瓷冠与金属冠磁共振成像伪影的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秦琨 张东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7-510,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材料烤瓷冠和铸造冠在磁共振成像(MRI)图像上产生伪影的大小。方法在临床随机选取的右侧上颌第二磨牙模型制作钴铬烤瓷冠、钴铬金属冠、镍铬烤瓷冠、镍铬金属冠各一个,并以丙烯酸树脂冠作为对照,采用1.5 T MRI扫描仪对5个... 目的分析不同材料烤瓷冠和铸造冠在磁共振成像(MRI)图像上产生伪影的大小。方法在临床随机选取的右侧上颌第二磨牙模型制作钴铬烤瓷冠、钴铬金属冠、镍铬烤瓷冠、镍铬金属冠各一个,并以丙烯酸树脂冠作为对照,采用1.5 T MRI扫描仪对5个牙冠进行扫描,观察不同材料牙冠成像伪影的大小。结果同一序列中不同材料试件所产生伪影面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材料试件两两比较,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钴铬金属冠产生的伪影面积最大,镍铬烤瓷冠产生的伪影面积最小。结论 4种牙冠对MRI的影响不同,口腔金属修复体产生的伪影与材料类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伪影 镍铬合金 钴铬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不全继发骨肉瘤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晓刚 蔡辉 +4 位作者 张东坡 马郁琳 龚翔 苏新杰 王丽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19-1419,共1页
患者男性,24岁,闲成骨不令致双下肢重度多发弯曲畸形,右股骨陈旧性骨折,双胫骨陈阳性骨折,于2007年11月16日入院治疗。X线检查:患者骨质普遍性疏松,骨小梁,骨皮质薄,
关键词 骨肉瘤 成骨不全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与X线诊断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比较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耿艳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8期1759-1760,共2页
目的:探讨CT与X线在诊断脊柱骨折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0年7月期间区院脊柱骨科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行X线平片和CT扫描诊断,对影响学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CT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的相符率为96.25... 目的:探讨CT与X线在诊断脊柱骨折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0年7月期间区院脊柱骨科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行X线平片和CT扫描诊断,对影响学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CT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的相符率为96.25%,X线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的相符率为80.00%,两种方法的诊断相符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86,P=0.00)。CT诊断的各项指标平均得分为(11.62±1.62),X线诊断的各项指标平均得分为(8.89±1.71),两种方法的诊断指标得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4.67,P=0.01)。结论:CT诊断与X线比较,在诊断脊柱骨折方面具有较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对于轻度的脊柱骨折患者可选用X线诊断法,对于重度的脊柱骨折患者应该选用CT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X线 脊柱骨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MRI与传统定量方法对T1、T2弛豫值测定的模体验证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刘雅文 牛海军 +6 位作者 尹红霞 郑作锋 任鹏玲 张婷婷 赵鹏飞 吕晗 王振常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93,共5页
目的通过与传统定量方法进行对比,验证合成MRI对纵向弛豫时间(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T1)、横向弛豫时间(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T2)定量计算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材料与方法针对3.0 T MRI设备,使用灰质、白质、脑脊液模体... 目的通过与传统定量方法进行对比,验证合成MRI对纵向弛豫时间(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T1)、横向弛豫时间(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T2)定量计算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材料与方法针对3.0 T MRI设备,使用灰质、白质、脑脊液模体分别进行合成MRI序列和传统定量成像扫描,共进行四次重复采集。对传统定量图像,通过拟合计算方法得到相应的T1、T2值;对合成MRI图像,使用专用后处理软件计算T1、T2值。对两种方法得到的定量值进行差值计算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合成MRI和传统定量方法计算的T1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13,P=0.7537),并且四次测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13,P=0.4968);同样地,两种方法计算的T2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1,P=0.9737),四次测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62,P=0.3498)。结论合成MRI对T1、T2弛豫定量测定结果准确,可应用于临床中的定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磁共振成像 合成磁共振成像 模体验证 脑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磁共振成像不同带宽对T1、T2及PD测量值的影响-体膜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作锋 王振常 +3 位作者 尹红霞 杨家斐 张东坡 马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观察多动态多回波序列(multi-dynamic multi-echo,MDME)不同带宽对T1、T2及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测量值的影响。材料与方法3种具有不同T1、T2及PD的体膜[脑灰质(gray matter,GM),白质(white matter,WM),脑脊液(cerebrospinal... 目的观察多动态多回波序列(multi-dynamic multi-echo,MDME)不同带宽对T1、T2及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测量值的影响。材料与方法3种具有不同T1、T2及PD的体膜[脑灰质(gray matter,GM),白质(white matter,WM),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分别行7组不同带宽(19.23 kHz~100.00 kHz)的MDME序列扫描,每组序列扫描9次。使用MAGiC(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mpilation)软件分别测量GM、WM、CSF的T1、T2及PD值。组内之间的差异程度用组内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表示,组间的差异程度用组间CV表示。每组GM、WM的T1差异性及T2差异性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D差异性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结果测量所得T1、T2及PD值最大组内CV分别为2.09%,8.73%,10.61%;最大组间CV分别为1.36%,2.85%,3.72%。每组内GM与WM的T1值以及T2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接收带宽在19.23 kHz~100.00 kHz变化时,T1、T2测量值不受带宽影响。当带宽低于50 kHz时,PD测量值可重复性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磁共振成像 T1弛豫 T2弛豫 质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磁共振成像快速扫描参数对脑组织T1、T2及质子密度测量值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作锋 王振常 +2 位作者 杨家斐 张东坡 马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2-66,共5页
目的观察多动态多回波(multi-dynamic multi-echo,MDME)序列快速扫描参数对脑组织T1、T2及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测量值是否有影响。材料与方法 25例受试者行三组不同扫描参数的MDME序列扫描(EME,NOR,RES)。测量灰质、白质及脑脊... 目的观察多动态多回波(multi-dynamic multi-echo,MDME)序列快速扫描参数对脑组织T1、T2及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测量值是否有影响。材料与方法 25例受试者行三组不同扫描参数的MDME序列扫描(EME,NOR,RES)。测量灰质、白质及脑脊液T1、T2及PD值,并比较各组间测量值是否存在差异。将RES组测量值作为参考值,观察EME组、NOR组测量值与参考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组织T1、T2及PD测量值在三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1、T2、PD值最高组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33%、6.48%、5.80%;EME、NOR组测量值与参考值之间有较高相关性(EME:T1:r=0.999,T2:r=0.982,PD:r=0.978;NOR:T1:r=0.999,T2:r=0.985,PD:r=0.986)。结论使用MDME序列快速扫描参数可影响脑组织的定量测量值。临床工作中进行定量评价或随访时要注意扫描参数选择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磁共振成像 T1弛豫 T2弛豫 质子密度 颅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评估出血型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宪雯 吴芳 +5 位作者 刘玥宏 王二玲 范文涛 张献昌 姚泽山 杨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基于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pCASL)技术探讨成人烟雾病出血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材料与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32例出血型或缺血型成人烟雾病患者共... 目的基于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pCASL)技术探讨成人烟雾病出血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材料与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32例出血型或缺血型成人烟雾病患者共计38个阳性征象半球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血半球21个、缺血半球17个,均在发病3个月内进行pCASL检查,在半卵圆中心层面及阳性征象层面选取病变周围区域、同侧额叶、颞叶进行感兴趣区测算获得pCASL-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pCASL-动脉脑血容量(arterial cerebral blood volume,aCBV)、pCASL-动脉通过时间(arterial transit time,ATT)数值,出血组和缺血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出血型大脑半球共计21个,病变周围测算aCBV、ATT及CBF分别为(1.01±0.22)mL/100g、(1.53±0.98)s和(37.88±6.19)mL/(100 g·min),额叶测算aCBV、ATT及CBF分别为(1.23±0.31)mL/100g、(1.55±0.15)s和(47.03±13.78)mL/(100 g·min),颞叶测算aCBV、ATT及CBF分别为(1.28±0.30)mL/100g、(1.54±0.12)s和(51.91±13.96)mL/(100 g·min);缺血型大脑半球共计17个,病变周围测算aCBV、ATT及CBF分别为(1.11±0.24)mL/100g、(1.46±0.35)s和(49.27±14.13)mL/(100 g·min),额叶测算aCBV、ATT及CBF分别为(1.17±0.30)mL/100g、(1.51±0.37)s和(43.17±14.63)mL/(100 g·min),颞叶测算aCBV、ATT及CBF分别为(1.21±0.35)mL/100g、(1.50±0.40)s和(49.25±20.85)mL/(100 g·min)。(2)出血型与缺血型相比,病变周围区CBF值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BV及A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额叶及颞叶pCASL灌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pCASL上脑灌注较缺血型烟雾病更低,pCASL可以检测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血流衰竭程度,监测周围额颞叶细微的缺血变化,为进一步通过监测血流动力学情况预警再出血发生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 出血 血流动力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