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设计与评估——以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34
1
作者 郝晟 王春连 林浩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5967-5977,共11页
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湿地公园中的生物多样性也随之受到影响,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评估生物多样性对城市中同类型的湿地公园建设或维护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选取基于人工设计的贵州省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从生境多样性与物... 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湿地公园中的生物多样性也随之受到影响,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评估生物多样性对城市中同类型的湿地公园建设或维护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选取基于人工设计的贵州省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从生境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两个方面对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公园生境单元类型较丰富,公园中面状、现状要素饱和度指数都超50%,生境多样性状况良好。(2)公园建成5年后场地内乔灌木植物的种类明显增多,其中丁香、香樟、蜡梅、榆树等植物成为新的优势种群,表现在园区的西部、南部与东部;草本水生植物种类也明显增多,优势种群结构并没有发生太大改变,集中表现在园区的西南部、南部与中部。(3)影响生物多样性变化的两大因素一是优势群落的自然演替恢复速度效果明显,二是人为干扰严重的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湿地公园 生物多样性 设计与评估 六盘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设计
2
作者 李啸 苏爽 《现代园艺》 2018年第16期166-166,共1页
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推进,现代化经济和社会也在快速发展,这就给城市带来很多弊病,其中"水城"现象严重影响着城市面貌和经济发展。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用以解决城市排水问题。以海绵城市概念为切入点,探讨城市绿地系统设计,... 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推进,现代化经济和社会也在快速发展,这就给城市带来很多弊病,其中"水城"现象严重影响着城市面貌和经济发展。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用以解决城市排水问题。以海绵城市概念为切入点,探讨城市绿地系统设计,以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现代化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城市绿地系统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法自然的增强设计:大面积快速水生态修复途径的探索 被引量:13
3
作者 俞孔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733-8745,共13页
农民利用千百年积累的生态智慧,通过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用最少的投入,实现大面积的改变,营造可持续的、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地球表面景观。文章探讨了如何重新发掘农民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进行大面积水生态修复的理念、方法和案例。... 农民利用千百年积累的生态智慧,通过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用最少的投入,实现大面积的改变,营造可持续的、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地球表面景观。文章探讨了如何重新发掘农民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进行大面积水生态修复的理念、方法和案例。基于作者及其团队2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传统生态智慧-模式提炼-增强设计-运行检测(POE)-模块技术-现代生态修复工程"的研究和实践路径,将传统农耕生态智慧进行了增强设计,形成了模块化的当代生态工程技术,用于大面积国土生态修复,尤其是以水为核心的生态过程与景观的生态修复,在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中进行实践并得到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基于自然的途径 道法自然 传统生态智慧 景观设计 设计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湿地公园建成后综合效绩评估——以广州大观湿地为例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立帅 徐诗文 +1 位作者 林浩文 吴珊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6001-6016,共16页
以广州大观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建立了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水质监测、问卷调研、植被样方调查等方法,对大观湿地公园的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进行评估,并为未来的湿地公园设计提供指导。评估结果显示:湿地公园初步达到了生态... 以广州大观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建立了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水质监测、问卷调研、植被样方调查等方法,对大观湿地公园的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进行评估,并为未来的湿地公园设计提供指导。评估结果显示:湿地公园初步达到了生态和社会效益兼顾的目标。公园内生境类型多样,植物种类达32科54属66种,Shannon-Wiener指数分析表明,草本植物多样性丰富,乔木层由于人工种植原因多样性较差。公园的串联式坑塘系统具有显著的污染物净化效果,可以明显降低汇流区的氮素含量,但其水质净化效果并未达到最大化。公园建成后吸引了大量周边居民的来访,整体满意度较高,但由于有外界污水持续混入上游坑塘,导致游客对上游坑塘水质的评价较差。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提出对未来的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指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绩效评估 生态绩效 社会绩效 大观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湿地公园使用者评价的影响因素及其行为偏好——以宜昌运河公园为例 被引量:20
5
作者 邓晔也 王春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5988-6000,共13页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水环境保护和市民活动的共同载体。如何达到保护城市水环境和满足使用者社会需求的平衡是本研究的关键问题。以景观绩效评价为基础,对宜昌运河公园的社会绩效进行了详细量化,并在调查结果上分析研究了影响城市湿地公...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水环境保护和市民活动的共同载体。如何达到保护城市水环境和满足使用者社会需求的平衡是本研究的关键问题。以景观绩效评价为基础,对宜昌运河公园的社会绩效进行了详细量化,并在调查结果上分析研究了影响城市湿地公园使用者评价的原因,以及在城市湿地公园内使用者的行为偏好和季节变化下使用者满意度和行为模式的变化情况,并提出了设计建议。结果表明,城市湿地公园的水环境治理目标与城市居民的公园服务需求是统一的。但是在公园生态和社会效益之间还是存在着冲突关系,如湿地面积和活动空间面积的权衡,消减河流污染物和维持公园水景质量的权衡以及湿地生境冬季景观效果不佳降低使用者满意度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绩效 城市湿地公园 使用者需求 行为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再生水回用人工湿地景观绩效评价及优化设计——以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志勇 马静薇 +2 位作者 王立帅 李琳 吴珊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6017-6028,共12页
设计生态是相对于自然的生态而言的人工设计的生命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其是解决当代生态问题的新范式。从环境、社会、经济3个方面对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人工湿地的设计生态的景观绩效进行了评价,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人工... 设计生态是相对于自然的生态而言的人工设计的生命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其是解决当代生态问题的新范式。从环境、社会、经济3个方面对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人工湿地的设计生态的景观绩效进行了评价,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人工湿地能对回用再生水产生一定的净化作用。再生水经过人工湿地后,TP、TN、NH3-N、COD、SS分别减少74.9%、6.66%、61%、41.18%和64.71%,但整体水质类别保持不变。湿地基质土壤中TN、TP的含量与湿地水体有密切关系,再生水回用于人工湿地可以提高湿地基质中的土壤肥力。湿地周边植物生境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灌木丛、草丛、浅水沼泽,其结构、优势种、下层植物差异明显。植物群落地域特征十分明显,整体多样性较为丰富,共计22科,37属,37种。(2)人工湿地景观为校园师生提供了较好的游憩、社交和视觉景观服务,超过80%的使用者对其总体评价在"满意"以上。同时,人工湿地运行、维护成本低,约每年可节约用水成本6.7万元。(3)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为目标的景观在设计初期,应当全面考虑运行中的地域独特性,提高设计绩效的预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生态 人工湿地 景观绩效 可持续景观设计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迁安三里河滨水缓冲带雨水径流及污染物消减效果与设计优化 被引量:9
7
作者 杨雪 王志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6029-6039,共11页
滨水缓冲带在入河雨水径流消减及水质净化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以迁安三里河滨水缓冲带为研究对象,利用SCS-CN模型、地表径流人工模拟以及水体样品实地采集等方法,揭示了缓冲带的雨水径流消减及水质净化效果,并分析了地表特征对其的影响... 滨水缓冲带在入河雨水径流消减及水质净化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以迁安三里河滨水缓冲带为研究对象,利用SCS-CN模型、地表径流人工模拟以及水体样品实地采集等方法,揭示了缓冲带的雨水径流消减及水质净化效果,并分析了地表特征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1)对雨水径流的消减率可超过80%。前期土壤含水量越低、坡长越长、坡度越小,消减量越大。灌木比草坪、花卉、铺装的消减量大。(2)植被带对TP、TN、NH3-N、COD和SS的消减率可分别达到85.35%、13.41%、68.32%、87.76%和98.5%。径流时长为60 min比30 min的水质净化效果好。草坪、花卉、高草、灌木对污染物的消减率高,砾石的消减率低。坡度从10°降低到5°,消减率可提升50%以上。坡长的增加对净化作用增加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缓冲带 雨水径流消减 水质净化 迁安三里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昌运河公园多塘型城市绿地水质水量调控效果及运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宜洁 林浩文 王志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5978-5987,共10页
对建成运行多年的宜昌运河公园中的多塘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它的水量水质的调控效果并结合现场观察和访谈总结了公园管理运行中的经验。主要结论有:1)多塘通过蓄滞和释放达到削减洪峰和延迟洪峰的效果,串联形式的多塘形成了多级的调蓄作用... 对建成运行多年的宜昌运河公园中的多塘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它的水量水质的调控效果并结合现场观察和访谈总结了公园管理运行中的经验。主要结论有:1)多塘通过蓄滞和释放达到削减洪峰和延迟洪峰的效果,串联形式的多塘形成了多级的调蓄作用。2)多塘对高浓度污染物有较好的削减作用,污染物浓度较低时削减作用不明显;从沿程去除效果来看,多塘前半部分污染物去除率高,后半部分去除率低或为负;在停止运行状态下,蓄积在塘中的水体24 h后污染物含量会增加。3)公园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和使用,最初的设计目标出现了简化、丢失和改变的情况,但这也使景观变得丰富和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塘型城市绿地 水质 水量 景观绩效 宜昌运河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设计参数对雨水湿地水量水质的调控规律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春连 王佳 郝明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5943-5954,共12页
基于前置塘+二阶表流湿地组合的雨水湿地系统的室内降雨径流模拟实验数据,研究了不同降雨重现期、不同常水位、不同湿地出水口高度、不同湿地级数以及不同污染负荷等设计参数对湿地水量水质调控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前置塘+二... 基于前置塘+二阶表流湿地组合的雨水湿地系统的室内降雨径流模拟实验数据,研究了不同降雨重现期、不同常水位、不同湿地出水口高度、不同湿地级数以及不同污染负荷等设计参数对湿地水量水质调控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前置塘+二阶湿地组合的雨水湿地系统通过截留、缓冲和存储作用,对不同降雨径流条件下的产流时间、流量、径流削减率具有多重调控作用,延长了污染物在流域内部的滞留时间,减少了污染负荷的输出,对降雨径流过程中污染物总量具有较好的截留效果。并随设计参数的变化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加,湿地出水口高度的降低,湿地常水位的增加,以及湿地级数的减少,湿地出流量增加,产流时间提前,出流持续时间延长,径流削减率降低。从场次降雨污染物平均浓度(EMC)削减率上看,降雨过程中,雨水湿地仅对SS削减比较明显,削减率达70%-80%,对其他污染物浓度的削减效果不明显。从场次降雨污染物总量削减率来看,雨水湿地对降雨径流污染物具有较好的截留效果,并随着降雨重现期减少、湿地出水口高度增加、湿地常水位降低,呈逐渐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参数 雨水湿地 径流削减率 污染物削减率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洋洋 苏欣 《现代园艺》 2018年第16期146-146,共1页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城市建设规划中,园林工程在调节城市生态环境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在2015年颁布了"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并评选了一些试点城市,通过建设试点城市,观...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城市建设规划中,园林工程在调节城市生态环境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在2015年颁布了"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并评选了一些试点城市,通过建设试点城市,观察海绵城市在生态环境改善中所发挥的作用,并通过经验总结和研究,完善海绵城市作用。主要对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城市园林工程 生态环境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兴中 林里 《现代园艺》 2018年第16期149-149,共1页
海绵城市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的时代中,我国提出的顺应经济、环境发展的一种理念,是一种在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与生态发展,提出的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海绵城市建设遵循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由... 海绵城市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的时代中,我国提出的顺应经济、环境发展的一种理念,是一种在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与生态发展,提出的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海绵城市建设遵循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由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设缓解了城市内涝,加强了城市水生态的修复,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的措施,与园林绿化充分融合,达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理念 园林绿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语义体现 被引量:2
12
作者 邵奇 《现代园艺》 2020年第22期102-103,共2页
中国是文明古国,五千年历史积累沉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文化引领人们的思想理念,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指导人们的行为举止。探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入传统文化元素,增强城市辨识度,突出地域特色,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 中国是文明古国,五千年历史积累沉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文化引领人们的思想理念,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指导人们的行为举止。探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入传统文化元素,增强城市辨识度,突出地域特色,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要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语义内涵,致力于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所,水土孕育文化,文化滋养社会,创造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地缘,是每一位景观设计师的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元素 地域文化 语义体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历史街区景观营造启示——以东京银座历史街区为例
13
作者 李瑾 张先庆 《现代园艺》 2019年第8期112-113,共2页
城市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是市民宝贵的生活记忆,也是城市景观的特色所在。东京银座历史街区以银座宪章为目标愿景,以"银座特色"为滤网,以不断更新的《银座设计导则》为设计指导,通过自身不断创造更新的力量,改... 城市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是市民宝贵的生活记忆,也是城市景观的特色所在。东京银座历史街区以银座宪章为目标愿景,以"银座特色"为滤网,以不断更新的《银座设计导则》为设计指导,通过自身不断创造更新的力量,改变城市景观趋同化发展的局面,成为日本甚至全球最具活力和价值的商业街区,在公众参与、导则控制、生活方式营造等方面,为我国历史街区景观营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景观营造 公众参与 东京银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态空间红线概念、划定方法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36
14
作者 俞孔坚 王春连 +3 位作者 李迪华 袁弘 李文豪 洪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5911-5921,共11页
我国面临着多方面、复杂的水生态问题:洪涝、干旱、水质污染、水生生境丧失以及人水关系日益疏远等等。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依赖单一目标的灰色工程方法,而必须从维护和保育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出发,来系统地解决问题。为此,如何定义一个... 我国面临着多方面、复杂的水生态问题:洪涝、干旱、水质污染、水生生境丧失以及人水关系日益疏远等等。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依赖单一目标的灰色工程方法,而必须从维护和保育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出发,来系统地解决问题。为此,如何定义一个相对完整的水生态系统的边界、划定维护其安全和健康的底线,即水生态空间红线,是用生态方法综合解决水问题的基础性的工作。研究提出了以保护水生态系统的综合生态服务为核心的水生态空间红线概念;提出了以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为基础的水生态空间红线划定方法和"水生态问题分析-水生态过程模拟和评价-水生态安全等级划分-水生态安全格局判定-水生态空间红线的划定"技术流程,分别划定水资源供给保护、水文调节保护、水生命支持和水文化保护四种类型的水生态保护空间红线,在此基础上,整合为综合的水生态空间红线,它呈现为对水生态过程具有关键意义的点、线、面和空间联系所构成的空间格局,并以雁栖湖流域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空间红线 水生态系统 水生态安全格局 雁栖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燕尾洲生态护堤模式的金华江流域防洪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郦宇琦 王春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5955-5966,共12页
气候变化背景下,洪水灾害发生频率增加,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破坏性影响。以金华江流域为研究区,以燕尾洲公园生态护堤设计模式为典型,探究不同生态护堤模式替代水泥堤防产生的流域防洪效应。研究利用SWAT模型,模拟不同设计形式和面积比... 气候变化背景下,洪水灾害发生频率增加,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破坏性影响。以金华江流域为研究区,以燕尾洲公园生态护堤设计模式为典型,探究不同生态护堤模式替代水泥堤防产生的流域防洪效应。研究利用SWAT模型,模拟不同设计形式和面积比例的生态护堤,在金华江流域洪水过程的流量调控、洪峰削减与水位调节3个方面所产生的效应。研究发现,随着流域范围内更多的水泥堤防被生态护堤所取代,洪水过程线变得更为平缓,年最大一日洪峰削减率最高可达63%,燕尾洲公园生态护堤模式较水泥堤防有良好的洪水削减作用。燕尾洲公园水位调控效果表明,公园生态护堤能够成功抵御模拟年份内所有场次洪水,且能够有效避免河道的硬化和白化,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护堤设计 SWAT模型 洪峰削减 退水过程 水位调节 燕尾洲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花组合在海绵植物景观营造中的应用潜力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素波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7期81-85,共5页
本研究介绍了野花组合在海绵植物景观中的含义及优势,并详细阐述了野花组合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生态效益包括增加生物多样性、适应多种不利生境、改良土壤等方面:通过蜜源类及鸟饲类野花组合的运用,为多种动物... 本研究介绍了野花组合在海绵植物景观中的含义及优势,并详细阐述了野花组合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生态效益包括增加生物多样性、适应多种不利生境、改良土壤等方面:通过蜜源类及鸟饲类野花组合的运用,为多种动物提供食物来源;根据不同生境的条件限制,选择耐旱型野花组合、耐阴型野花组合、耐寒型野花组合、耐湿型野花组合等应对不利生境;利用植物对土壤中的物质的附着、吸收、积累和分解等作用,实现土壤成分的改良。野花组合的经济效益主要从植物的香料提取及干花制作两方面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花组合 海绵植物景观 应用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型湿地景观在实践中的探索——以广州天河智慧城大观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书芬 《现代园艺》 2019年第1期126-127,共2页
广州天河智慧城大观湿地公园是海绵型湿地景观从理念到实践的探索,以生态为核心理念,建立了生态自然净化型植被系统、慢行交通系统、低投入海绵地形系统。植被系统以广州本土植物营造具有防护、生态净化的群落系统,交通系统设计了漂浮... 广州天河智慧城大观湿地公园是海绵型湿地景观从理念到实践的探索,以生态为核心理念,建立了生态自然净化型植被系统、慢行交通系统、低投入海绵地形系统。植被系统以广州本土植物营造具有防护、生态净化的群落系统,交通系统设计了漂浮在湿地之上、与敏感的水际生境相分离的栈道系统;景观层面上,增强了人的亲水性;生态层面上,形成连续的生态斑块;通过填挖方技术,塑造以人工湿地塘为主的海绵地形体系,最终形成一个具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海绵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 海绵型湿地景观 广州天河智慧城大观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休闲型共享农庄土地利用政策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圆 张卓林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85-91,共7页
海南的共享农庄区别于"田园综合体",具有显著的庄园化与共享经济特征。而休闲型共享农庄通过生活、体验、购物、餐饮、住宿等核心功能板块的建设,形成完备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系统,是三产融合的庄园化体现,也是共享农庄未来发... 海南的共享农庄区别于"田园综合体",具有显著的庄园化与共享经济特征。而休闲型共享农庄通过生活、体验、购物、餐饮、住宿等核心功能板块的建设,形成完备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系统,是三产融合的庄园化体现,也是共享农庄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其建设用地的获取往往成为项目实施落地的瓶颈。同时,由于共享农庄拥有共享经济的特征,土地资源利用有显著创新性。通过收集整理海南省共享农庄的土地利用相关政策,研究分析现有的土地供应模式,总结出包括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采用以点状供地为主的新增建设用地供应方式、通过土地三权分置调动多元化主体共同发展、拓展土地的多元功能、实现"农地+民宿"的时间分配式共有、推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等多种应对策略。并以在海南保亭南梗共享农庄项目为案例,对总结出的应对策略进行实践,总结在项目实操中的实施性更强的经营项目及其土地获取和利用方式,以期对海南的共享农庄和其他农业综合体项目的规划建设落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共享农庄 土地利用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植物在生态湿地公园的应用浅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里 徐兴中 《花卉》 2018年第6期126-126,共1页
水生植物在生态湿地公园中是生物链重要的组成部分,水生植物优点颇多,它可以美化环境、改善水质、为鱼类等生物增加氧气和有机物,同时,水生植物具有成活率高、生长迅速、成本低等的特点,既可以丰富生物链中的植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 水生植物在生态湿地公园中是生物链重要的组成部分,水生植物优点颇多,它可以美化环境、改善水质、为鱼类等生物增加氧气和有机物,同时,水生植物具有成活率高、生长迅速、成本低等的特点,既可以丰富生物链中的植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为其他动植物的生存起到更好促进作用,也美化了人类的生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生态湿地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蔚秀园海绵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及改造对策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素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4期170-171,173,共3页
植被群落是海绵景观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海绵植物景观的营造将由大型陆地、湿地层面衍生到城市组团绿地,如居住区的绿化改造。在居住区的改造中,以植物群落生态自然、涵养净化为核心功能,兼顾观赏作用,渗入当地文化因子,形成一种新型的... 植被群落是海绵景观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海绵植物景观的营造将由大型陆地、湿地层面衍生到城市组团绿地,如居住区的绿化改造。在居住区的改造中,以植物群落生态自然、涵养净化为核心功能,兼顾观赏作用,渗入当地文化因子,形成一种新型的植物群落模式——生态海绵植物景观。本文介绍了蔚秀园区域植被概况及改造理念,并分析了蔚秀园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造对策,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植物景观 居住区 问题 改造对策 蔚秀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