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炎性反应标志物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加重患者预后的比较
1
作者 毛文苹 韩倩 +2 位作者 焦风伟 王晶 黄克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723,共6页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不同炎性反应标志物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病情加重住院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12年12月31日至2017年12月28日因COPD病情加重为第一诊断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不同炎性反应标志物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病情加重住院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12年12月31日至2017年12月28日因COPD病情加重为第一诊断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含入院时测定的β2-微球蛋白(beta 2-microglobulin,β2M)、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lymphocytes ratio,NL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values,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等相关资料,所有患者随访至90 d。采用Medcalc统计软件比较血清β2M与NLR、CRP、WBC对住院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清β2M、NLR、CRP对住院COPD病情加重患者30 d和90 d的病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血清β2M预测患者30 d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NLR和CRP,预测患者90 d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CRP,略小于NLR。结论作为一个系统性生物标志物,血清β2M对住院COPD病情加重患者的短期病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略优于CRP,不亚于NL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微球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预后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呼吸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代华平 王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5期15-19,共5页
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高致残和致死率以及高社会经济负担,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促进了人们对呼吸系统疾病认识的进展。本文将从烟草危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道感染、肺血栓栓塞症,间质性肺疾病,呼吸危重症等方面介绍201... 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高致残和致死率以及高社会经济负担,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促进了人们对呼吸系统疾病认识的进展。本文将从烟草危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道感染、肺血栓栓塞症,间质性肺疾病,呼吸危重症等方面介绍2012年呼吸病学的临床相关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华法林 安慰剂 联合治疗 ALI NAC 空白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IPF 呼吸病学 慢阻肺 ARDS 急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机所致肺损伤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及核因子-κB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隽 王辰 +4 位作者 庞宝森 秦志强 牛淑洁 马力 毛燕玲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研究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核因子-κB(NF-κB)DNA结合活性的变化,探讨VILI炎症反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大潮气量(VT)机械通气建立兔VILI模型。4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VT... 目的研究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核因子-κB(NF-κB)DNA结合活性的变化,探讨VILI炎症反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大潮气量(VT)机械通气建立兔VILI模型。4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VT组、损伤1 h组2、h组及4 h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TNF-α含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mRNA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法(EMSA)测定NF-κB的活性。同时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肺湿质量/干质量比值(W/D)及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损伤4 h组PaO2较常规VT组显著降低(P<0.05),损伤4 h组W/D较对照组和常规VT组显著升高(P均<0.01)。2)损伤2 h组和损伤4 h组肺组织匀浆中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常规VT组(P均<0.01)。各损伤组TNF-αmRN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常规VT组(P均<0.01),损伤4 h组高于损伤1 h组(P<0.01)和损伤2 h组(P<0.05)。3)各损伤组NF-κB的DNA结合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常规VT组(P均<0.01),2 h活性达峰值,4 h仍维持在高水平。结论TNF-α升高参与了VILI的炎症反应过程,其升高可能与其mRNA表达增高有关。NF-κB的DNA结合活性增高可能参与了VILI时TNF-α的基因转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所致肺损伤 核因子-KB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理与治疗研究——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被引量:1
4
作者 任雁宏 詹庆元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共3页
针对我国在呼吸衰竭救治方面曾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本项目从呼吸衰竭发病中的关键环节,治疗呼吸衰竭的关键技术、方法与治疗策略,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作出了重要的科技创新:提出“肺部感染控制窗”的概念,并创立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疗... 针对我国在呼吸衰竭救治方面曾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本项目从呼吸衰竭发病中的关键环节,治疗呼吸衰竭的关键技术、方法与治疗策略,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作出了重要的科技创新:提出“肺部感染控制窗”的概念,并创立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疗法;提出针对呼吸肌疲劳和呼吸功能不全的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新观念;研发并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种新型无创通气面罩;创制具有气道动态萎陷特性的肺模型,证实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困难的作用途径;最早在国内建立系统的膈肌肌力和耐力测定方法;证实水通道蛋白1(AQP1,Aquaporin 1)是肺内液体转运的关键调控点;以前瞻性表明发现抑郁可显著增加COPD急性加重风险;主持制定我国第一部《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中的几点建议》和《AECOPD的机械通气指南》。以多种形式积极推广研究成果,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治疗与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人工通气 无创正压通气 水通道 肺疾病 阻塞性 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注于胸膜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施焕中教授团队
5
作者 施焕中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6-741,共6页
施焕中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2019年入选“北京学者”。过去10余年来,施焕中教授带领的团队,在关于胸腔积液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工作中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关键词 胸腔积液 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应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急性加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周雨燕 陈潇婷 +3 位作者 王宛莹 李静 李德帅 卜小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5-640,共6页
目的探讨特应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以下简称慢阻肺)的呼吸道症状与急性加重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稳定期... 目的探讨特应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以下简称慢阻肺)的呼吸道症状与急性加重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共178例,根据血清吸入过敏原过筛试验阳性,将患者分为特应性组(27例)和非特应性组(151例)。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并随访12个月,记录慢阻肺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情况。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特应性组(n=27)较非特应性组(n=77)喘息症状方面增多(77.78%vs 55.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特应性组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浓度显著高于非特应性组,肺功能中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实测值也显著高于非特应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9)。随访1年,特应性组频繁重度急性加重次数较非特应性组显著增加(29.63%vs 1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特应性可以导致慢阻肺患者喘息症状增多,频繁重度急性加重次数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特应性 症状 急性加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万娜 张春艳 +5 位作者 王淑芹 金玉 孙兵 李绪言 唐晓 贾燕瑞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88-1293,共6页
目的:评价基于软件(Software)、硬件(Hardware)、环境(Environment)及人员(Liveware)4个部分组成的SHEL模型的安全管理策略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为重症患者转运安全... 目的:评价基于软件(Software)、硬件(Hardware)、环境(Environment)及人员(Liveware)4个部分组成的SHEL模型的安全管理策略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为重症患者转运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3名ECMO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转运流程;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23名ECMO治疗患者为干预组,实施基于SHEL模型的院内转运安全管理策略。比较两组转运效率、转运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团队综合处置能力。结果:干预组转运前准备用时(12.59±1.27)min、转运途中用时(23.53±2.16)min,短于对照组的(13.62±1.52)min和(25.44±3.16)min(均P<0.05)。干预组团队技术能力得分(78.40±0.55)分、非技术能力得分(18.20±0.84)分及总分(96.60±1.1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6.20±1.79)分、(15.60±1.82)分及(91.80±3.56)分(均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HEL模型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ECMO治疗患者转运效率及团队综合处置能力,提高院内转运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L模型 体外膜肺氧合 院内转运 安全管理 重症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201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解读 被引量:221
8
作者 王晓娟 方向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141-2149,共9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2019于2018-11-07发布,更新涉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危险因素、诊断、预防、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的管理、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等诸多方面。重点在于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药物治疗路径从“初始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2019于2018-11-07发布,更新涉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危险因素、诊断、预防、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的管理、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等诸多方面。重点在于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药物治疗路径从“初始治疗”“管理循环”和“随访调整治疗”三个方面建立管理循环,并首次纳入血嗜酸粒细胞计数作为指导吸入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生物标志物。本文旨在对GOLD 2019的重要更新内容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初始治疗 管理循环 随访调整治疗 血嗜酸粒细胞计数 糖皮质激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呼吸肌功能锻炼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1例报告 被引量:9
9
作者 罗祖金 詹庆元 +5 位作者 夏金根 李洁 姚秀丽 谷丽 孙兵 童朝晖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39-840,共2页
有创机械通气降低患者自主呼吸做功,控制通气时间≥18—24h即可引起呼吸肌废用性萎缩和无力,并且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呼吸肌萎缩进行性加重,使得患者难以脱离呼吸机。长期机械通气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消耗大量医疗资源.加... 有创机械通气降低患者自主呼吸做功,控制通气时间≥18—24h即可引起呼吸肌废用性萎缩和无力,并且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呼吸肌萎缩进行性加重,使得患者难以脱离呼吸机。长期机械通气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消耗大量医疗资源.加重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然而目前尚无较为统一的方案对此类患者进行撤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 呼吸肌功能锻炼 撤机 机械通气时间 有创机械通气 家庭经济负担 废用性萎缩 进行性加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耐量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逯勇 高璨 +3 位作者 梁辰 常晓红 武宝梅 马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43-1046,1096,共5页
目的:通过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心肺功能,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耐量的变化。方法:选择符合受试者标准的病例84例,按照有无原发性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n=60)和非高血压组(n=24),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比较两组每千克体重最大摄... 目的:通过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心肺功能,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耐量的变化。方法:选择符合受试者标准的病例84例,按照有无原发性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n=60)和非高血压组(n=24),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比较两组每千克体重最大摄氧量(VO_2max/ka)和每千克体重无氧阈(AT)时摄氧量(VO_2AT/kg),比较两组的心率、血压和运动时间,观察心率、血压恢复情况。结果:在运动试验过程中,原发性高血压组的基础收缩压(SBP)、基础舒张压(DBP)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运动时间、VO_2/max/kg、VO_2/AT/kg、最大心率(HRmax)均显著低于非原发性高血压组。在运动恢复过程中,原发性高血压组2分钟心率恢复(HRR2)、3分钟心率恢复(HRR3)以及2分钟收缩压恢复比(2min rSBP)、4分钟收缩压恢复比(4min rSBP)均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无明显心脏功能异常的情况下,可能存在运动耐量减低,但在运动恢复过程中,与非高血压组并无非常显著的差异。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提高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运动试验 心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夜间自主神经功能与血压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肖丹 胡雪君 +2 位作者 康健 侯显明 于润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 :明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夜间自主神经功能状况及与血压变化的关系。方法 :12例OSAS患者在桡动脉内留置导管监测血压并同步进行夜间多导睡眠仪连续记录 ,白天用心率功率谱分析法分析患者及 2 0名健康对照者清醒... 目的 :明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夜间自主神经功能状况及与血压变化的关系。方法 :12例OSAS患者在桡动脉内留置导管监测血压并同步进行夜间多导睡眠仪连续记录 ,白天用心率功率谱分析法分析患者及 2 0名健康对照者清醒及不同睡眠期自主神经功能状况。结果 :病例组夜间清醒时低频 /高频 (LF/HF)、非快动眼睡眠 (NREM )期LF、极低频 (VLF)、LF/HF和夜间平均LF、VLF、LF/HF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OSAS患者夜间清醒及不同睡眠期的血压变化部分指标与夜间平均LF、VLF组分呈正相关 ,与夜间平均LF/HF无相关性。结论 :OSAS患者夜间清醒和睡眠时均存在交感—迷走神经不平衡 ,夜间自主神经功能状态以交感神经活性增高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无呼吸综合征 睡眠时相 自主神经系统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SARS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的护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春燕 童朝辉 +1 位作者 黄克武 王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7期574-575,共2页
我们对朝阳医院驻宣武ICU2003年5月16日~6月11日收治的9例临床诊断的重症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关键词 重症SARS 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 诊断 临床特点 实验室检查 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1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卜小宁 郭兮恒 +2 位作者 王辰 刘莉 吴晓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总结12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对OSAHS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120例OSAHS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患者就诊多是经他人提醒或是由初诊医师发现其有与睡眠紊乱有关的主诉,提... 目的总结12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对OSAHS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120例OSAHS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患者就诊多是经他人提醒或是由初诊医师发现其有与睡眠紊乱有关的主诉,提示有睡眠呼吸暂停或夜间低氧血症的可能。较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习惯性打鼾且鼾声不规律,27%的患者有睡眠时憋醒史。59%患者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2(m2)〕>25,Epworth嗜睡程度问卷评分为4.7±2.3。多导睡眠监测示中重度患者占70%。81.7%的患者可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且经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多数患者在来睡眠实验室就诊以前,对睡眠紊乱情况缺乏认识。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要进行认真的病史询问和细致的查体,并进行多导睡眠监测,以帮助诊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和纠正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信号通路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与肺部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6
14
作者 于晓敏 王辰 王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184,共3页
Wnt信号转导通路(Wnt通路)是一条在进化上保守的信号途径,它主要由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和非经典的Wnt信号途径(Wnt/平面细胞的极性途径和Wnt/Ca2+途径)组成。其生物学效应广泛,可调控细胞的黏附、迁移、增生和凋亡等。作为一条... Wnt信号转导通路(Wnt通路)是一条在进化上保守的信号途径,它主要由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和非经典的Wnt信号途径(Wnt/平面细胞的极性途径和Wnt/Ca2+途径)组成。其生物学效应广泛,可调控细胞的黏附、迁移、增生和凋亡等。作为一条与多种疾病密切关系的信号转导通路,其在肺部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逐渐被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信号 肺动脉高压 哮喘 特发性肺纤维化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ⅩⅢ基因多态性与肺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晓岩 杨媛华 +2 位作者 翟振国 庞宝森 王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34-139,共6页
目的探讨FⅩⅢA亚基Val34Leu(100G/T)和B亚基His95Arg(8259A/G)多态性与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经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V/Q)和/或螺旋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 目的探讨FⅩⅢA亚基Val34Leu(100G/T)和B亚基His95Arg(8259A/G)多态性与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经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V/Q)和/或螺旋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检查确诊的汉族PTE患者114例;对照组为与PTE患者同民族、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114人。应用酚-氯仿-异戊醇法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RFLP检测FⅩⅢA亚基Val34Leu(100G/T)和B亚基His95Arg(8259A/G)多态性。结果 FⅩⅢA亚基Val34Leu多态性等位基因G和T的频率在对照组和PTE组相同,分别为0.996、0.004;FⅩⅢB亚基His95Arg多态性等位基因A和G的频率在对照组分别为0.956,0.044,PTE组分别为0.987、0.013。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FⅩⅢA亚基Val34Leu多态性,在PTE组和对照组均未检测到突变的纯合子TT基因型,各检测到1例突变的杂合子GT基因型,在2组间基因型分布相同。FⅩⅢB亚基His95Arg多态性,在PTE组和对照组均未检测到突变的纯合子GG基因型,AA、AG基因型在PTE组分布为111(97.4%)、3(2.6%),在对照组分布为104(91.2%)、10(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相对于AA基因型而言,AG基因型有减低PTE发生危险的趋势OR=0.281(95%CI:0.046~1.050,P=0.046)。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FⅩⅢA亚基Val34Leu多态性少见,该多态性可能对中国汉族人群PTE的发生影响很小。FⅩⅢB亚基His95Arg多态性,突变杂合子AG基因型有减低PTE发生危险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血栓栓塞 凝血因子ⅩⅢ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疾病 被引量:20
16
作者 肖丹 王辰 翁心植 《中国健康教育》 2008年第9期721-722,共2页
关键词 烟草依赖 慢性疾病 戒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编码区SNP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及机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积凤 王辰 王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8-562,共5页
纤维蛋白原作为凝血系统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不仅是凝血系统的主要成分,也是一种重要的急性反应蛋白,参与体内多种生理与病理过程。研究发现,纤维蛋白原对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内皮细胞的屏障功能、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或迁移功能都... 纤维蛋白原作为凝血系统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不仅是凝血系统的主要成分,也是一种重要的急性反应蛋白,参与体内多种生理与病理过程。研究发现,纤维蛋白原对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内皮细胞的屏障功能、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或迁移功能都有重要的影响。其编码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所致纤维蛋白原结构或功能的异常与多种临床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将纤维蛋白原编码区与疾病有关的SNP位点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单核苷酸多态性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心肌梗死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鉴别诊断临床急性肺炎病原体感染的血清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萌 窦云鹏 +5 位作者 谷丽 吕喆 王一民 刘颖梅 安云庆 曹彬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6-640,共5页
目的检测急性肺炎患者血清相关生物标志物含量,为建立一种快速鉴别诊断临床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的免疫胶体金检测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临床病原学诊断明确的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患者和正常人血... 目的检测急性肺炎患者血清相关生物标志物含量,为建立一种快速鉴别诊断临床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的免疫胶体金检测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临床病原学诊断明确的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为检测样品,采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杀菌渗透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上述血清中相关生物标志物含量。结果 (1)正常人群血清78份,急性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46份,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42份,其中病毒感者患者血清35份,细菌感染患者血清7份;(2)正常人群血清PDGF最大值<6 000 pg/m L;血清BPI最大值<80 ng/m L;(3)以血清PDGF值6 000 pg/m L作为鉴别诊断急性支原体感染的基线值,支原体感染患者阳性检出率为93.47%(43/46);病毒和细菌感染患者出现支原体感染的假阳性率为7.14%(3/42);(4)以血清BPI值80 ng/m L作为鉴别诊断急性细菌感染的基线值,细菌感染患者阳性检出率为85.71%(6/7);病毒感染患者出现细菌感染的假阳性率为3.22%(1/31)。结论以血清PDGF6 000 pg/m L和BPI 80 ng/m L作为鉴别诊断不同病原体感染的基线值,对临床急性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鉴别诊断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杀菌渗透增强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汀 童朝辉 王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7期530-532,共3页
2003年7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台湾从最后一个SARS疫区名单中除名.然而,SARS对人类的威胁还远没有结束.WHO的官员警告说,SARS可能成为季节性疾病,并于今年的秋冬季节卷土重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SARS进行一些回顾,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 2003年7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台湾从最后一个SARS疫区名单中除名.然而,SARS对人类的威胁还远没有结束.WHO的官员警告说,SARS可能成为季节性疾病,并于今年的秋冬季节卷土重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SARS进行一些回顾,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对于人类来说是全新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非典型肺炎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病理学 病毒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心肺表型患者的临床及心肺功能特征
20
作者 赵十妹 龚娟妮 +2 位作者 丁媛 张峻玮 杨媛华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0-775,共6页
目的:通过与经典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慢性肺部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CLD-PH)的比较,探究IPAH心肺表型患者的临床及心肺功能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25年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治疗的30例经典型IPA... 目的:通过与经典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慢性肺部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CLD-PH)的比较,探究IPAH心肺表型患者的临床及心肺功能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25年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治疗的30例经典型IPAH患者、20例IPAH心肺表型患者以及20例CLD-P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静息状态下通过右心漂浮导管检查确诊肺动脉高压,接受了肺功能测试、胸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超声心动图等检查,随访5年。结果:与经典型IPAH患者相比,IPAH心肺表型患者和CLD-PH患者的发病年龄较晚,世界卫生组织(WHO)功能分级Ⅲ~Ⅳ级以及男性、吸烟比例均较高(P均<0.05);IPAH心肺表型患者的冠心病、糖尿病比例均高于经典型IPAH患者(P均<0.05)。与经典型IPAH患者相比,IPAH心肺表型患者的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氧分压(PaO_(2))均降低,肺气肿及肺纤维化比例较高(P均<0.05),CLD-PH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肺动脉楔压(PAWP)均较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和DLCO均下降,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较高,肺气肿及肺纤维化比例也较高(P均<0.05);与CLD-PH患者相比,IPAH心肺表型患者的mPAP、PVR、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的比值、PAWP、肺动脉收缩压均较高,DLCO、心输出量、TAPSE、S’、PaCO_(2)均较低(P均<0.05),Pa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方面,IPAH心肺表型患者、经典型IPAH患者均使用靶向药物治疗,CLD-PH患者中55%未使用靶向药物,仅45%服用单一靶向药物治疗,与经典型IPAH患者、IPAH心肺表型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预后方面,IPAH心肺表型患者的1、2、5年生存率分别为79.2%、62.2%、46.7%;经典型IPAH患者的1、2、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4.4%、94.4%;CLD-PH患者的1、2、5年生存率分别为92.9%、77.4%和77.4%。IPAH心肺表型患者的生存率低于经典型IPAH患者、CLD-PH患者(log-rank P=0.008)。结论:IPAH心肺表型患者发病年龄较大,男性居多,普遍吸烟,除肺弥散能力严重降低外,其他肺功能指标并未出现严重损害;患者有明显的低氧血症,并伴有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对靶向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生存率低,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心肺表型 血液动力学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