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抚育间伐对北京西山林场油松林可燃物特征及潜在火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满钰玲 任云卯 +6 位作者 冯昕 张宏远 高敏 李维伟 童大龙 刘晓东 陈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9,共12页
【目的】研究间伐后油松林可燃物和潜在火行为特征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过程,为研究地区的可燃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油松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5%轻度间伐(株数强度)后3年、5年、7年及未间伐油松林样地各3块,对样地的... 【目的】研究间伐后油松林可燃物和潜在火行为特征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过程,为研究地区的可燃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油松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5%轻度间伐(株数强度)后3年、5年、7年及未间伐油松林样地各3块,对样地的地表可燃物(1 h时滞、10 h时滞、100 h时滞枯枝及上层枯叶、下层枯叶和灌草可燃物)、冠层可燃物(叶、小枝、大枝)和林分因子(胸径、树高、冠幅等)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间伐后不同时间油松林地表、冠层可燃物负荷量和冠层容积密度等特征;结合研究区气象条件,设置不同可燃物含水率场景(低、中、高含水率)和10 m高空风速(0~18 m/s),利用Behave Plus 5.0.4软件对间伐后不同时间油松林的地表及冠层潜在火行为指标进行模拟,探讨抚育间伐对树冠火发生的影响。【结果】①间伐后不同时间的油松林细小可燃物(1 h和10 h时滞枯枝、上层枯叶)负荷量、冠层可燃物负荷量和冠层容积密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地表可燃物总负荷量差异不显著(P>0.05)。细小可燃物负荷量最高的是间伐后3年油松林(0.64 kg/m^(2)),各样地冠层可燃物负荷量为1.80~4.30 kg/m^(2),间伐后5年(0.29 kg/m^(3))、3年(0.42 kg/m^(3))油松林的冠层容积密度较对照(0.71 kg/m^(3))显著(P<0.05)降低。②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间伐后3年油松林的潜在火行为指标与其他林分差异较大。低含水率条件下,间伐后3年油松林地表火最大蔓延速率、地表火线强度、地表火焰长度随风速增大分别变化于3.60~9.91 m/min、4925.02~13559.59 kW/m和3.87~6.16 m,单位面积发热量为75508.07 kJ/m^(2),树冠火转化比率随风速增大变化于3.00~8.27,地表火易蔓延发展成树冠火,且树冠潜在火行为指标也较高,树冠火蔓延速率、树冠火线强度、树冠火焰长度随风速增大分别变化于1.31~57.06 m/min、2546.10~110966.82 kW/m和4.96~61.49 m,单位面积冠层热量为34611.22 kJ/m^(2)。【结论】间伐后3年油松林的细小可燃物负荷量和地表潜在火行为指标均高于未间伐及间伐后5年和7年的油松林,且冠层潜在火行为指标值均较高,在风速大于4 m/s、低可燃物含水率条件下有发生高强度连续型树冠火的可能。建议增加修枝、割灌等林下处理措施,间伐工作后减少枯枝堆积,以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林 抚育间伐 可燃物特征 冠层容积密度 潜在火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十三陵林场森林健康状况及经营对策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彭强 袁士保 +2 位作者 欧洋 甘敬 徐程扬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0-138,共9页
从十三陵林场森林资源树种单一、结构失调等现状出发,借鉴前期研究成果,建立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结合相关调查数据,对全场40块林班,798块小班,总面积8 504.88hm2的森林资源从小班和林班两个层次进行健康评价。依据此评价结果,提... 从十三陵林场森林资源树种单一、结构失调等现状出发,借鉴前期研究成果,建立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结合相关调查数据,对全场40块林班,798块小班,总面积8 504.88hm2的森林资源从小班和林班两个层次进行健康评价。依据此评价结果,提出森林健康经营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陵林场 森林健康 评价 森林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十三陵林场油松林地表火行为模拟 被引量:14
3
作者 韩梅 温鹏 +3 位作者 许惠敏 张永福 李伟克 刘晓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5-101,共7页
【目的】油松林是华北地区典型针叶林分,易发生森林火灾。通过对油松林地表火行为模拟研究可以为森林可燃物管理,林火预防及扑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十三陵林场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地表枯死可燃物(1、10、10... 【目的】油松林是华北地区典型针叶林分,易发生森林火灾。通过对油松林地表火行为模拟研究可以为森林可燃物管理,林火预防及扑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十三陵林场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地表枯死可燃物(1、10、100 h时滞)和灌层可燃物,记录林分因子(第1枝下高、树高、林龄和胸径)和环境因子(坡度、坡向和海拔)。结合内业实验测可燃物含水率和热值,利用火行为模拟软件Behave Plus5.0,对1 h时滞可燃物设定不同含水率和风速值,模拟所研究林分地表火蔓延速度、火线强度、火焰高度以及单位面积发热量4个重要的火行为指标。【结果】1、10、100 h时滞和灌层可燃物占总可燃物载量比分别为78%、5%、4%和13%。基于实测可燃物载量和含水率,油松林地表火蔓延速度平均值为2.1 m/min,火线强度平均值为270 k W/m,火焰高度平均值为0.95 m单位面积发热量平均值为7 139 k J/m^2。油松林1 h时滞可燃物载量显著高于10 h时滞和灌层可燃物载量。在1 h时滞可燃物含水率为6%,风速为40 km/h的强风和干旱天气条件下,油松林地表火蔓延速度平均值为15.1 m/min,火线强度平均值为3 278.5 k W/m,火焰高度平均值为3.1 m,单位面积发热量平均值为12 337.5 k J/m^2。【结论】油松林内1 h时滞细小可燃物载量高于其他类型可燃物载量。地表火蔓延速度慢,火强度低,火焰高度低于第一枝下高,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容易被扑灭。模拟结果表明油松林在低含水率的条件下,风速会显著增加地表火蔓延速度,难以人为扑灭,需清理地表可燃物,降低火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林 可燃物载量 BehavePlus5.0 地表可燃物 火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北京市十三陵林场森林经营高质量发展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浩 胡东阳 +2 位作者 张咏 张永福 许慧敏 《国土绿化》 2023年第9期54-56,共3页
北京市十三陵林场地处昌平区的前山脸地区,燕山与太行山交界处。那里是北京西北部的第一层山脸,也是距离北京最近的燕山山地,总面积为128419.35亩。
关键词 森林经营 昌平区 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 太行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十三陵林场森林资源特征分析
5
作者 张恒 张一鸣 +3 位作者 孙海宁 李杰 郑峻鹏 张攀 《南方农业》 2023年第14期88-90,共3页
通过对比2009年、2014年和2019年北京十三陵林场管理处二类调查数据,从有林地面积的变化、活立木林木蓄积增长、龄组结构不合理、林地生产力有待提高及经营管理能力有待加强5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9年,十... 通过对比2009年、2014年和2019年北京十三陵林场管理处二类调查数据,从有林地面积的变化、活立木林木蓄积增长、龄组结构不合理、林地生产力有待提高及经营管理能力有待加强5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9年,十三陵林场有林地面积逐渐增多,活立木蓄积呈上升趋势,纯林比例逐渐降低,森林质量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面积 蓄积量 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管理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种时间序列模型的北京市每日花粉浓度预测
6
作者 张鑫 杨华 +1 位作者 董玲玲 张宏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100,共11页
【目的】分析花粉高峰期持续时间和浓度峰值,构建北京市每日花粉浓度的最优预测模型,为科学预测未来每日花粉浓度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多重插补法处理2015—2020年北京市每日花粉浓度时间序列中的缺失数据,2015—2019年数据用于建... 【目的】分析花粉高峰期持续时间和浓度峰值,构建北京市每日花粉浓度的最优预测模型,为科学预测未来每日花粉浓度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多重插补法处理2015—2020年北京市每日花粉浓度时间序列中的缺失数据,2015—2019年数据用于建立SARIMA、LSTM和Prophet 3种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未来一年(2020年,共计182 d)的花粉浓度变化。【结果】(1)随机森林法、贝叶斯线性回归法、观测值中随机取样法和加权预测均值匹配法4种多重插补法中,随机森林法的第3个插补数据集P值最小(P=0.002),为最优插补数据集。(2)2015—2020年每日平均花粉浓度数据显示,春季高峰期集中在3—6月,4月初达到峰值(792粒/(103 mm^(2)));秋季高峰期集中在8月至9月末,在9月初达到峰值(449粒/(103 mm^(2)))。2015—2019年花粉浓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呈现阶跃式上升;其中,2015年高峰期持续时间最长(春季107 d,秋季65 d),2018年最短(春季60 d,秋季46 d);2020年花粉浓度峰值达到最高水平,而2019年花粉浓度峰值最低。(3)3种时间序列模型中,LSTM模型对北京市每日花粉浓度时间序列的描述和预测效果最佳。当LSTM模型的时间步长(look_back)为60时,模型预测效果最佳,RMSE、MAE均为最小,R^(2)=0.78。相比之下,Prophet模型效果较差,无法灵敏捕捉浓度峰值,预测值存在负数情况,预测效果不佳。SARIMA模型拟合效果尚可,但预测效果不理想,预测值存在为负的情况。【结论】与SARIMA和Prophet模型相比,LSTM模型更适用于北京市每日花粉浓度时间序列模型的建立与长期预测。未来研究应完善花粉浓度数据,优化模型性能,以更准确地预测花粉高峰期的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及高峰浓度,为过敏性疾病的防控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插补法 花粉浓度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长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分密度对北京石质山地侧柏人工林碳氮磷化学计量和养分再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姜俊 陈长启 +6 位作者 陈贝贝 王浩 胡东阳 张咏 张永福 李杰 郑峻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41,共9页
【目的】探讨北京石质山地不同林分密度对侧柏人工林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及养分再吸收与林分密度的关系,旨在揭示林分密度变化下侧柏人工林主要养分相互作用与制约规律,为侧柏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同密度... 【目的】探讨北京石质山地不同林分密度对侧柏人工林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及养分再吸收与林分密度的关系,旨在揭示林分密度变化下侧柏人工林主要养分相互作用与制约规律,为侧柏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同密度侧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鲜叶、凋落叶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养分再吸收规律。【结果】(1)林分密度对土壤–鲜叶–凋落叶C、N、P化学计量影响不同,鲜叶N、P和N:P以及凋落叶P含量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而鲜叶C∶N和C∶P总体呈升高趋势。凋落叶C∶N和C∶P随着密度的增大呈升高。(2)土壤的N和P含量随密度先升后降;林分密度和土壤因素的交互作用仅对鲜叶N和凋落叶P有显著影响;(3)不同林分密度的侧柏林N再吸收率明显低于P再吸收率,N再吸收率为18.03%~32.15%,P再吸收率为58.87%~60.13%。【结论】合理的林分密度能缓解侧柏人工林养分限制以及提高N、P重吸收能力。未来应注重林分密度调整、增加阔叶树种比例、实施抚育剩余物处理等措施以改善侧柏人工林养分限制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养分再吸收率 化学计量比 侧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昌平区和门头沟区古树健康及病虫害调查 被引量:4
8
作者 范嘉慧 王志 +6 位作者 闫哲 李杨 严滕 王秋实 张永福 化滔 尚巧霞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古树具有极大的生态价值意义,通过调查北京市昌平区和门头沟区古树健康状况与病虫害发生情况,掌握两区古树生长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古树保护与精细化养护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北京十三陵林场、庆王坟、戒台寺、潭柘... 【目的】古树具有极大的生态价值意义,通过调查北京市昌平区和门头沟区古树健康状况与病虫害发生情况,掌握两区古树生长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古树保护与精细化养护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北京十三陵林场、庆王坟、戒台寺、潭柘寺、妙峰山古树群的古树进行健康状况及病虫害调查。【结果】调查的422棵古树中,81%的古树处于健康状态,腐朽率3.79%,流胶发生率为4.5%,新鲜蛀孔发生率为1.18%。其中国槐、银杏、七叶树、玉兰和元宝枫古树的健康率均为100%。在发生病虫害的古树中,油松古树腐朽率最低,为1.72%、病情指数1.72;白皮松古树流胶率发生最低,为2.86%;油松古树蛀干害虫危害率最低,为0.47%。【结论】北京昌平区、门头沟区古树整体处于健康水平,古树病虫害发生程度与健康等级呈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 健康 病虫害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黄栌树干液流变化的环境驱动机制
9
作者 张敏 钱多 +6 位作者 张咏 李鑫豪 刘鹏 赵洪贤 刘新月 徐清风 查天山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92,共11页
为探究北京主要造林树种黄栌树干液流在季节与昼夜尺度上的环境调控机制,为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支持,以蟒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造林树种黄栌(Cotinus coggygria)为研究对象,在2021年生长季(4—9月),采用热扩散技术对黄栌树干液流速率... 为探究北京主要造林树种黄栌树干液流在季节与昼夜尺度上的环境调控机制,为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支持,以蟒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造林树种黄栌(Cotinus coggygria)为研究对象,在2021年生长季(4—9月),采用热扩散技术对黄栌树干液流速率进行原位连续观测,并同步观测环境要素如空气温度(T_(a))、相对湿度(R_(H))、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土壤体积含水量(VWC),通过回归与通径分析方法探究环境因子对树干液流的驱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黄栌生长季累积蒸腾量为90 mm。昼夜尺度液流速率(J′s)主要受PAR调控,呈正相关关系(R^(2)=0.93),二者到达峰值的时间存在0.5 h的时滞。季节尺度,日平均液流速率(J_(s)^(d))主要受蒸气压差(VPD)调控,VPD对液流速率的调控阈值为1.5 kPa:当VPD<1.5 kPa时,VPD直接驱动液流变化,呈正线性相关关系(R^(2)=0.94);当VPD>1.5 kPa时其对液流速率的调控作用减弱,气孔导度(g_(s))对液流速率的调控作用增强,且g_(s)随VPD的上升呈指数型下降(R^(2)=0.88)。在生长旺期(6—8月),J_(s)^(d)随T_(a)、VPD、PAR的上升而上升,但与VWC间没有明显关系。研究发现黄栌具有低耗水性,昼夜尺度液流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限制,季节尺度液流速率主要受蒸汽压差调控,黄栌可通过调节气孔导度适应大气干旱,为北京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栌 树干液流 环境因子 时间尺度 时滞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潇 贾婉 路晓燕 《森林防火》 2024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国有林场是我国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基层单位。分析了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有利于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增强国有林场发展活力。
关键词 国有林场 基础设施 森林生态 管护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学习算法和Optuna调优的江西省森林碳储量遥感估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可月 王轶夫 +3 位作者 陈馨 郑峻鹏 李杰 孙玉军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5-700,共16页
了解森林碳储量对于完整、准确地量化碳排放及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环境监测至关重要,借助遥感数据源是估算区域尺度碳储量的有效方法。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基于第七次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数据与Landsat-5 TM遥感数据,通过GEE平台对影像... 了解森林碳储量对于完整、准确地量化碳排放及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环境监测至关重要,借助遥感数据源是估算区域尺度碳储量的有效方法。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基于第七次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数据与Landsat-5 TM遥感数据,通过GEE平台对影像进行处理,将递归特征消除(RFE)、Boruta两种特征选择方法与支持向量机(SVR),包括随机森林(RF)、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和堆叠集成(Stacking)在内的三种集成学习算法相结合,分析不同模型的估测精度。此外,运用Optuna超参数优化框架来确定各模型的超参数。根据最优估测模型来反演江西省森林碳储量并绘制空间分布图,选用地理探测器对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根据特征重要性排名,RFE筛选出30个变量,Boruta筛选出11个变量,合适的特征子集与回归算法相结合能显著提升估测的准确性。(2)基于Optuna对各模型的超参数进行迭代调优,发现不同特征子集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超参数取值和重要性在模型中差异较大。其中RFE筛选的最优特征子集与Stacking算法结合进行回归拟合时获得了最好的估测效果(R^(2)=0.527,RMSE=15.85Mg/hm^(2),MAE=12.31Mg/hm^(2)),该模型有效利用训练数据,结合多种算法的优点以减少偏差,显著改善森林碳密度高值低估和低值高估的问题。(3)最优估测模型反演得到江西省2006年的森林碳密度平均值为33.356Mg/hm^(2)(2.585—88.943Mg/hm^(2)),森林碳储量总量为321.507Tg。(4)自然环境因子中海拔和坡度是影响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驱动因子;所有因子在交互作用下呈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其空间分布格局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储量遥感估测 集成学习算法 Optuna超参数调优 堆叠集成算法 碳密度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松山植物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任宪威 张玉钧 +4 位作者 王艳青 李晓云 王民中 赵红 刘振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6,共6页
松山有维管束植物109科413属783种及变种,有4个新变型。植物区系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亚区。以温带分布类型为主。植物群落有9个类型。已知有用资源植物有11类,以药用植物种类最多,有326种,其次是油脂植物、纤维植物、鞣料植物等... 松山有维管束植物109科413属783种及变种,有4个新变型。植物区系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亚区。以温带分布类型为主。植物群落有9个类型。已知有用资源植物有11类,以药用植物种类最多,有326种,其次是油脂植物、纤维植物、鞣料植物等,用材树木只有53种,但真正能作用材的树种不过20种。对42种重要资源植物的蕴藏量进行了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种类 松山 北京市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区蓝色草本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庄小锋 杨秀珍 +5 位作者 张玉钧 马宝建 韩东 蒋万杰 陈小环 吴春水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77-182,共6页
蓝色系草本植物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它不仅是园林景观中的稀有素材,也是育种研究的重要种质资源。北京周边山区有丰富的蓝色系草本资源,但目前应用于园林绿化的种类较少,城区花坛、花境所用素材多为国外引入的园艺品种。根据2年实地调查研... 蓝色系草本植物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它不仅是园林景观中的稀有素材,也是育种研究的重要种质资源。北京周边山区有丰富的蓝色系草本资源,但目前应用于园林绿化的种类较少,城区花坛、花境所用素材多为国外引入的园艺品种。根据2年实地调查研究,总结了北京松山、百花山、东灵山等高山地区的蓝色系草本植物种类,统计结果为19科41属59种。针对目前研究及应用现状,对部分有较高观赏价值种类提出引种建议,为今后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蓝色系 草本花卉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油松、侧柏林分布格局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希群 马履一 +2 位作者 贾忠奎 徐程扬 张永福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3-26,共4页
对北京山区油松、侧柏种群分布格局的初步研究表明:油松、侧柏人工林在幼龄林种群呈均匀分布格局,但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立地条件下,种群分布格局将发生变化,随着种群年龄的增加和径级的增大,油松分布格局由均匀分布变为随机分布,侧柏... 对北京山区油松、侧柏种群分布格局的初步研究表明:油松、侧柏人工林在幼龄林种群呈均匀分布格局,但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立地条件下,种群分布格局将发生变化,随着种群年龄的增加和径级的增大,油松分布格局由均匀分布变为随机分布,侧柏分布格局在阳坡厚土条件下由均匀分布变为随机分布,在阳坡薄土条件下由均匀分布变为聚集分布.该结果的重要价值在于,在华北地区石质山区尤其是在小范围内立地差异很大的情况下,在森林抚育过程中确定保留木时应考虑集群特性,然后再考虑林木空间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侧柏 分布格局 生态公益林 质量调控 抚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湿地珍稀植物与指示植物分布及多样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雷霆 崔国发 +3 位作者 陈燕 李学东 吴和平 胡巧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8-66,共9页
采用样带与样方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北京市24处湿地维管束植物的物种分布及数量。参考濒危物种名录及实地调查结果,确定湿地濒危植物和环境指示植物,以物种丰富度和重要值为基础,分析其分布、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确定濒危植物20种,根... 采用样带与样方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北京市24处湿地维管束植物的物种分布及数量。参考濒危物种名录及实地调查结果,确定湿地濒危植物和环境指示植物,以物种丰富度和重要值为基础,分析其分布、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确定濒危植物20种,根据分布和多样性特征对野大豆、宽叶荨麻、青蒿、芹叶铁线莲和槐叶萍的濒危等级提出调整建议;确定湿地环境指示植物14种,建议将泽泻、千屈菜、篦齿眼子菜和黑三棱等列入珍稀植物名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湿地 濒危植物 指示植物 优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白皮松优良种源与家系的选择 被引量:4
16
作者 祝良 尚旭阳 +4 位作者 朱晓梅 袁虎威 姜英淑 卢宝明 李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1-127,共7页
【目的】筛选优良的白皮松种源和家系,以提高北京市白皮松绿化和造林的质量。【方法】以来自甘肃天水、陕西洛南、甘肃两当、陕西蓝田、山西孝义的5个种源各30个家系的白皮松为研究材料,以北京蟒山的30个白皮松家系为对照,采用完全随机... 【目的】筛选优良的白皮松种源和家系,以提高北京市白皮松绿化和造林的质量。【方法】以来自甘肃天水、陕西洛南、甘肃两当、陕西蓝田、山西孝义的5个种源各30个家系的白皮松为研究材料,以北京蟒山的30个白皮松家系为对照,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测定4年生白皮松苗的苗高和地径,在北京地区开展种源和家系对比试验。【结果】不同种源间4年生白皮松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其中北京当地对照白皮松表现处于中下水平,而甘肃两当和甘肃天水2个种源白皮松表现较好,苗高和地径生长量较大;白皮松种源内不同家系间的生长量也具有极显著差异,甘肃两当、甘肃天水、陕西蓝田、山西孝义及北京蟒山种源中,白皮松苗高和地径生长均超过对照种源家系均值的家系数分别为23,23,10,10和10个,苗高和地径生长量超过对照平均水平的家系主要来自甘肃两当和甘肃天水地区。【结论】甘肃两当和天水是今后北京地区造林和绿化用白皮松优先考虑的种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皮松 种源选择 家系选择 园林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森林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士保 甘敬 彭强 《中国城市林业》 2009年第4期8-12,共5页
文章从北京推进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角度,总结了北京城市森林建设历程和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3点主要做法。客观分析了目前北京城市森林体系在落实发展理念上、在建设质量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指... 文章从北京推进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角度,总结了北京城市森林建设历程和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3点主要做法。客观分析了目前北京城市森林体系在落实发展理念上、在建设质量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指出新时期、新形势下北京城市森林建设的思路与目标,着重阐释北京在已建成的3道生态屏障为主体的城市森林发展格局的基础上,按照"林网化-水网化"的林水结合规划理念,构建以山地森林为主体、平原防护林相辅、绿色廊道相连、城区村镇绿化镶嵌,"一城、两带、三网、多点"为一体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实现森林资源空间布局上的均衡、合理配置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建设 北京 生态城市建设 发达地区 生态优先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尺度北京蟒山油松树干液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4
18
作者 孙旭 杨文慧 +5 位作者 焦磊 李宗善 周伟奇 王效科 张咏 王傲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113-4123,共11页
探究不同时间尺度蒸腾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明确其主控因子,对于理解蒸腾对环境响应规律和驱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北京蟒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油松为例,开展树干液流及气象指标、土壤温湿度等环境因子的长期定位观测,并分析不同时间... 探究不同时间尺度蒸腾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明确其主控因子,对于理解蒸腾对环境响应规律和驱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北京蟒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油松为例,开展树干液流及气象指标、土壤温湿度等环境因子的长期定位观测,并分析不同时间尺度油松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日尺度上,土壤温度、大气相对湿度、土壤湿度与液流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这3个因子对液流速率变化的贡献量分别占28.3%、11.7%和10.1%;在月尺度上,土壤温度对液流速率的影响最大,贡献量占比49.7%,土壤湿度和相对湿度的贡献量分别为7.3%和6.4%;在年尺度上,相对湿度对液流速率的年际变化的贡献量高达93.3%,是关键控制因子。随着时间尺度的扩展,环境因子对油松液流速率的控制作用逐渐增强。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植物蒸腾的时间尺度转换、未来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物蒸腾耗水特征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气象因子 土壤温度 时间尺度 油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油松人工林不同演替类型空间结构对林下植被及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亚栋 王晓霞 +9 位作者 和璐璐 柳正元 曾小莉 沙海峰 何宝华 金莹杉 李杰 陈建梅 郭桂凤 段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59-1970,共12页
以北京地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不同演替类型林分为研究对象,研究油松纯林、油松-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混交林和栓皮栎纯林三种不同演替类型林分的空间结构、林下植被和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 以北京地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不同演替类型林分为研究对象,研究油松纯林、油松-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混交林和栓皮栎纯林三种不同演替类型林分的空间结构、林下植被和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林分水平及垂直空间结构、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更新幼树生长、土壤持水和透气性能等指标在三种不同演替类型林分间差异显著(P<0.05),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中的角尺度、林层指数和开敞度显著影响了各类型林分的灌草多样性,混交度、林层指数和大小比数显著影响了更新幼树的生长,混交度和林层指数显著影响了土壤水分的变化(P<0.05)。(2)松栎混交林灌草生物量、天然更新幼树的生长以及土壤水分物理状况均好于纯林,并主要受林分混交度和林层指数的共同作用。(3)各演替类型林分内均存在栓皮栎更新幼树,混交林栓皮栎更新幼树数量最多、长势最好,对林地资源的竞争最为激烈。因此,可以通过调整林分空间结构实现种间关系及林地资源的调控,以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各项功能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演替 空间结构 林下植被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园林树木遭受倒春寒冻害的春季温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兰欣 刘洋 +1 位作者 张宇 魏红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5期170-172,201,共4页
[目的]探讨北京市园林树木遭受倒春寒冻害的春季温度特征。[方法]根据温带倒春寒天气特征,对北京市的春季温度进行分析,并根据建成区公园树种组成分析倒春寒冻害的潜在威胁。[结果]倒春寒在40°N附近温带地区的发生规律是在4月份正... [目的]探讨北京市园林树木遭受倒春寒冻害的春季温度特征。[方法]根据温带倒春寒天气特征,对北京市的春季温度进行分析,并根据建成区公园树种组成分析倒春寒冻害的潜在威胁。[结果]倒春寒在40°N附近温带地区的发生规律是在4月份正常春季物候开始之前气温提前回暖并持续5 d以上后,最低气温立刻骤降至0℃以下所发生的冻害。2011—2016年北京市频繁发生倒春寒迹象,但是与2011—2013年相比,2013—2016年倒春寒天气迹象中的低温天数有所减少。[结论]北京市的多数落叶乔木都曾有遭受倒春寒冻害的记录,而常绿树种的受害比例较低。建议在未来北京城市绿化中多采用常绿树种代替落叶树种,以降低树木遭受倒春寒冻害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春冻害 春季低温 气候变化 园林植物 物候节律 灾害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