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制定策略研究
1
作者 李畅 王思思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09,共6页
在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推进的当下,优化海绵城市建设核心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制定策略对于平衡海绵城市建设的合理性与成本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传统工程策略叠加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一阶变化率曲线进行经济性分析,并通过径流污染控... 在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推进的当下,优化海绵城市建设核心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制定策略对于平衡海绵城市建设的合理性与成本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传统工程策略叠加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一阶变化率曲线进行经济性分析,并通过径流污染控制及排水管道设计目标进行验证,形成了一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3+2”指标制定策略,即综合考虑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其一阶变化率曲线关系图、城市开发后自然水文条件接近开发前的原则,以及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排水管道设计目标的关系、与径流污染控制目标的关系;最后在宁波市海绵城市建设中付诸应用。结果表明:该策略提升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的合理性与经济性;根据该策略,宁波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制定为75%时,可实现工程合理前提下的海绵城市建设成本效益最大化。研究成果可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海绵设施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径流污染控制 宁波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营造”理念的北京地铁冬奥支线站内设计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志阳 王宁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4,109,共6页
针对地铁站空间设计存在的空间利用不充分、管线及终端设备整合不足、过度装修、繁琐装饰等问题,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结合相关设计理论和北京地铁冬奥支线项目的项目实践,提出并阐述了地铁车站公共区基于“空间营造”的设计理念。研究结... 针对地铁站空间设计存在的空间利用不充分、管线及终端设备整合不足、过度装修、繁琐装饰等问题,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结合相关设计理论和北京地铁冬奥支线项目的项目实践,提出并阐述了地铁车站公共区基于“空间营造”的设计理念。研究结果表明,车站公共区空间应以透、露、亮、鲜、序为基本设计目标,由室内建筑师统筹空间视觉界面,各专业共同参与协作设计,通过站内的空间规划——充分利用空间、管控设备及结构的界面形态等,使得其既满足功能要求,也符合视觉审美的形式要求,减少装修工程量,进而实现绿色、节能和降本增效的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空间营造 站内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缔造方法下北京京郊乡村旅游发展实践探索——以北京延庆石峡村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静 金晓雯 +1 位作者 丁奇 梁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4期134-139,共6页
借助乡村发展对共同缔造方法的探索,将共同缔造方法运用于非典型村庄乡村旅游的发展,并以北京延庆石峡村为例,将共同缔造方法运用于石峡村乡村旅游发展建设,分析了石峡村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共同缔造的方法和应用过程,以期为北京京郊乡... 借助乡村发展对共同缔造方法的探索,将共同缔造方法运用于非典型村庄乡村旅游的发展,并以北京延庆石峡村为例,将共同缔造方法运用于石峡村乡村旅游发展建设,分析了石峡村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共同缔造的方法和应用过程,以期为北京京郊乡村非典型村庄乡村旅游发展、乡村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缔造 京郊乡村旅游 非典型村庄 乡村发展 石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前考古遗址公园情境化设计途径探讨——以上宅文化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沈慧 姜芃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79,共5页
史前考古遗址公园往往存在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高,但知名度、可视性、观赏性、游览性、配套服务和体验性差等问题。游客仅凭图、文的静态介绍,很难理解和认识其蕴含的价值,所以会产生“没得看、不好看、看不懂、不爱看”的直观游览印象... 史前考古遗址公园往往存在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高,但知名度、可视性、观赏性、游览性、配套服务和体验性差等问题。游客仅凭图、文的静态介绍,很难理解和认识其蕴含的价值,所以会产生“没得看、不好看、看不懂、不爱看”的直观游览印象。探索情境化设计方法在史前考古遗址公园中的应用,以上宅文化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为例,对景观空间序列、遗址保护、文化赋形和新技术赋能的情境化设计展开研究,以期处理好遗址“保护好”与“利用好”之间的关系,呈现特点鲜明、惠及民生的史前考古遗址公园,实现文化资源活化与薪火相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上宅文化 史前考古遗址公园 情境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土壤污染监测点空间优化布设方法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东悦 董士伟 +5 位作者 杨茂伟 刘玉 王怡蓉 吴耐明 潘瑜春 朱庆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74-1078,1107,共6页
空间采样是场地土壤污染监测的重要途径,其中监测点的均匀性和代表性是确保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以首钢园区污染场地为例,构建一种监测点空间优化布设方法——分层均匀采样法,该方法先基于场地污染风险层划分规则将空间分层基本单元... 空间采样是场地土壤污染监测的重要途径,其中监测点的均匀性和代表性是确保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以首钢园区污染场地为例,构建一种监测点空间优化布设方法——分层均匀采样法,该方法先基于场地污染风险层划分规则将空间分层基本单元进行等级划分以实现空间分层;再计算场地总体及各层监测点数,基于空间模拟退火算法以平均最短距离最小化准则为目标函数实现监测点优化布设。将分层均匀采样法与其他几种采样布设方法进行对比,用总体代表性指数(OR)和偏离指数(DI)共同定量评估不同监测点布设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构建的分层均匀采样法的OR(1.000)高于简单随机采样法(0.839±0.114)、空间均匀采样法(0.870)和分层随机采样法(0.908±0.053);其DI(0.447)小于简单随机采样法(0.763±0.308)和分层随机采样法(0.743±0.058),表明该方法布设的监测点均匀性和代表性更好。研究结果可作为辅助技术支撑场地土壤污染监测管理与修复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 监测点 空间模拟退火算法 空间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城市儿童游憩空间规划建设策略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晓彤 何逊 +1 位作者 成露依 王婷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1-137,共7页
儿童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是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然而,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建筑密度的增加,儿童游憩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建设受到制约。在此背景下,文章主要探讨了如何在高... 儿童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是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然而,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建筑密度的增加,儿童游憩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建设受到制约。在此背景下,文章主要探讨了如何在高密度城市中规划建设儿童游憩空间,首先回顾了我国学术界关于儿童游憩空间规划设计的研究现状;其次总结了以纽约、东京、悉尼为代表的高密度城市解决儿童游憩空间规划设计问题的策略及实践特点,并将相关经验与我国城市发展现状相结合;最后从规划制度、儿童需求、协作平台、体检机制四个方面对我国城市儿童游憩空间规划建设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城市 儿童友好型城市 空间规划设计 城市空间 儿童游憩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