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西紫杉醇单独或与巴马司他联合应用抗小鼠前胃癌转移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5
1
作者 顾斌 吴德政 +2 位作者 李盟军 吕焕章 梁月琴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7-182,共6页
研究细胞毒新药多西紫杉醇和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巴马司他 (BB- 94)单独或联合应用对小鼠前胃癌 (MFC)的抗转移作用 ,并与多柔比星做比较 .体外侵袭实验表明 :多西紫杉醇和 BB- 94均能抑制 MFC细胞侵袭并穿过重组基底... 研究细胞毒新药多西紫杉醇和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巴马司他 (BB- 94)单独或联合应用对小鼠前胃癌 (MFC)的抗转移作用 ,并与多柔比星做比较 .体外侵袭实验表明 :多西紫杉醇和 BB- 94均能抑制 MFC细胞侵袭并穿过重组基底膜的能力 ,而且 BB- 94可增强多西紫杉醇的这种作用 .多西紫杉醇还可抑制 MFC细胞在层粘连蛋白上的粘附作用 .体内实验表明 ,给予最大耐受剂量多西紫杉醇 (2 0 mg· kg-1)或多柔比星 (6mg·kg-1iv,每 4d1次 ,共计 3次 )和 BB- 94(30 mg·kg-1,ip,每日 1次 ,连续 2 0 d)均具有明显的抗肿瘤转移作用 .多西紫杉醇联用 BB- 94对肺转移灶的抑制率大于多柔比星联用 BB- 94,多西紫杉醇 ,多柔比星和 BB- 94,而且 BB- 94可明显增强多西紫杉醇的抗肿瘤转移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紫杉醇 巴马司他 肿瘤转移 胃癌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5-FC体系对人乳腺癌基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吕焕章 吴德政 +2 位作者 顾斌 万永玲 王嘉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908-910,共3页
目的 :探讨CD/ 5 -FC体系对人乳腺癌的实验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测定人乳腺癌细胞对 5 -FC的敏感性。结果 :实验显示 ,5 -FC对导入CD基因的人乳腺癌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而对未导入CD基因的人乳腺癌细胞的毒性较低 ,5 -FC对导... 目的 :探讨CD/ 5 -FC体系对人乳腺癌的实验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测定人乳腺癌细胞对 5 -FC的敏感性。结果 :实验显示 ,5 -FC对导入CD基因的人乳腺癌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而对未导入CD基因的人乳腺癌细胞的毒性较低 ,5 -FC对导入和未导入CD基因的人乳腺癌细胞的IC50 分别为 418μg/ml和 12 49μg/ml。结论 :CD/ 5 -FC体系对体外转基因的人乳腺癌细胞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乳腺癌 胞嘧啶脱氨酶 5-氟胞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6)-苄基鸟嘌呤增强1,3-二(2-氯乙基)-亚硝基脲对人肝癌细胞及其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英文)
3
作者 万永玲 吴德政 +1 位作者 高洪志 吕焕章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11-416,共6页
应用噻唑蓝 (MTT)法检测 O6-苄基鸟嘌呤(O6- BG)与 1 ,3-二 (2 -氯乙基 ) -亚硝基脲 (BCNU)合用的细胞毒作用及透射电镜检测凋亡细胞的方法研究了 O6- BG对 O6-烷基鸟嘌呤 - DNA烷基转移酶(O6- AGT )阳性的人肝癌细胞 SMMC- 772 1对BCN... 应用噻唑蓝 (MTT)法检测 O6-苄基鸟嘌呤(O6- BG)与 1 ,3-二 (2 -氯乙基 ) -亚硝基脲 (BCNU)合用的细胞毒作用及透射电镜检测凋亡细胞的方法研究了 O6- BG对 O6-烷基鸟嘌呤 - DNA烷基转移酶(O6- AGT )阳性的人肝癌细胞 SMMC- 772 1对BCNU细胞毒作用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与 BCNU合用治疗移植瘤的协同效果 .结果显示 :1 .5- 6.0 mg· L-1的 O6- BG预先作用 2 h后 ,SMMC- 772 1细胞对 BCNU的敏感性明显增加 ;0 .75- 6.0 mg· L-1的 O6- BG可完全快速地抑制肿瘤细胞的 AGT活性并持续 1 2 h;ip 90 mg· kg-1的 O6- BG预处理 2 h后给予 2 5mg·kg-1的 BCNU治疗 ,可使动物 sc接种的人肝癌移植瘤生长延迟 38.6d,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并且可明显抑制肿瘤组织的转移酶活性 .说明 O6- BG与 BCNU合用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 O^(6)-苄基鸟嘌呤 O^(6)-烷基鸟嘌呤-DNA烷基转移酶 1 3-二(2-氯乙基)-亚硝基脲 凋亡 肝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嘧啶脱氨酶/氟胞嘧啶体系对人乳腺癌基因的实验治疗作用
4
作者 吕焕章 吴德政 +2 位作者 顾斌 万永玲 王嘉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研究胞嘧啶脱氨酶 (CD) /氟胞嘧啶 (5 FC)体系对人乳腺癌的实验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测定人乳腺癌细胞对 5 FC的敏感性。结果 :5 FC对导入CD基因的人乳腺癌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而对未导入CD基因的人乳腺癌细胞的毒... 目的 :研究胞嘧啶脱氨酶 (CD) /氟胞嘧啶 (5 FC)体系对人乳腺癌的实验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测定人乳腺癌细胞对 5 FC的敏感性。结果 :5 FC对导入CD基因的人乳腺癌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而对未导入CD基因的人乳腺癌细胞的毒性较低 ,5 FC对导入和未导入CD基因的人乳腺癌细胞的IC50 分别为 418μg/ml和 142 9μg/ml。 结论 :CD/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乳腺癌 胞嘧啶脱氨酶 氟胞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