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赏海棠新品种‘红八棱’的选育与品种特性 被引量:3
1
作者 马腾 田佶 +1 位作者 张杰 姚允聪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3-27,共5页
【目的】观赏海棠在园林造景和城市绿化美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选育观赏海棠的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研究利用传统的实生选种方法,从八棱海棠种子自然实生后代中选育出观赏海棠新品种——‘红八棱’。【结果】该品种树势中等... 【目的】观赏海棠在园林造景和城市绿化美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选育观赏海棠的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研究利用传统的实生选种方法,从八棱海棠种子自然实生后代中选育出观赏海棠新品种——‘红八棱’。【结果】该品种树势中等,树姿直立。一年生枝条紫褐色;成熟叶深绿色,绒毛少;花蕾粉红色;果实近圆形,底色黄绿色,果面盖色紫红色,平均单果重16.64g,坐果率高,果实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抗逆性较强。【结论】观赏海棠新品种‘红八棱’具有独特的观赏和推广价值适宜在北京及气候条件相似的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海棠 品种 实生选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赏海棠新品种‘八棱脆’的选育与品种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永军 田佶 +1 位作者 张杰 姚允聪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8-32,共5页
【目的】观赏海棠在园林造景和城市绿化美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优良新品种的培育可以使观赏海棠种质资源更加优质和多样化。【方法】本研究采用实生选种方法,在果实大小、花朵色泽及自身抗逆性等方面与母株八棱海棠比较,筛选出具有优良性... 【目的】观赏海棠在园林造景和城市绿化美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优良新品种的培育可以使观赏海棠种质资源更加优质和多样化。【方法】本研究采用实生选种方法,在果实大小、花朵色泽及自身抗逆性等方面与母株八棱海棠比较,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结果】选育品种树势中等,树姿直立;一年生枝条紫褐色;成熟叶深绿色,叶片较小,绒毛少;花蕾粉红色,花期长;果实近圆形,底色黄白色,果面盖色红色,平均单果重26.64g,坐果率高,果实营养价值高,尤其是VC含量。同时该品种具有良好的抗逆性,适合北方地区栽培。【结论】基于以上研究和分析,从八棱海棠种子自然实生后代中选育出观赏海棠新品种——‘八棱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海棠 品种 实生选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碳库对苹果幼树间作芳香植物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韩明政 田佶 +1 位作者 姚允聪 张杰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28-32,共5页
【目的】为了研究苹果幼树间作芳香植物对土壤碳库的影响。【方法】空白(CK)、清耕(Tr1)、间作苜蓿(Tr2)、间作薄荷(Tr3)、间作薄荷与苜蓿(Tr4)共5个处理,测定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等不同形态有机碳含量及碳库管理... 【目的】为了研究苹果幼树间作芳香植物对土壤碳库的影响。【方法】空白(CK)、清耕(Tr1)、间作苜蓿(Tr2)、间作薄荷(Tr3)、间作薄荷与苜蓿(Tr4)共5个处理,测定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等不同形态有机碳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结果】间作芳香植物提高土壤中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以及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相比清耕分别平均提高了3.83%,14.74%,8.43%,苹果幼树根际土中总有机碳含量提高了19.23%,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提高了91.69%;碳库管理指数提高了24.78%。【结论】间作芳香植物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各形态有机碳含量,改变土壤碳库组分,加强碳储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芳香植物 碳库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园间作罗勒节肢动物功能群落的时序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孙梦潇 黄丹丹 +1 位作者 张杰 姚允聪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82-88,共7页
【目的】为了研究间作罗勒对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及功能群落时序特征的影响。【方法】设置清耕处理区、自然生草区、罗勒处理区、罗勒生草处理区,统计和分析节肢动物群落、功能群落丰度、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的... 【目的】为了研究间作罗勒对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及功能群落时序特征的影响。【方法】设置清耕处理区、自然生草区、罗勒处理区、罗勒生草处理区,统计和分析节肢动物群落、功能群落丰度、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的时序变化。【结果】随着苹果树的生长,节肢动物群落的丰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丰富度呈现先上升保持相对稳定后下降的趋势;多样性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均匀度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优势度指数呈先快速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不同功能群落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间作罗勒使植食性昆虫丰度降低,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丰度升高。【结论】间作罗勒改变了节肢动物及功能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时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苹果园 节肢动物 时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苹果属植物GAI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卢艳芬 卜芋芬 +2 位作者 郝素晓 汪天宇 姚允聪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7,共6页
【目的】研究DELLA家族的成员GAI在调控植物株型形成方面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从5种苹果属植物(‘国光’、‘武乡海棠’、‘SH6’、‘比利时垂枝’、‘比利时直立’)中分离得到GAI基因,应用多种生物学工具分析其序列特征。【结果】序... 【目的】研究DELLA家族的成员GAI在调控植物株型形成方面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从5种苹果属植物(‘国光’、‘武乡海棠’、‘SH6’、‘比利时垂枝’、‘比利时直立’)中分离得到GAI基因,应用多种生物学工具分析其序列特征。【结果】序列分析表明,GAI的CDS序列长度为1 875bp,编码624个氨基酸;GAI的基因组序列长度与其对应CDS序列长度相同;GAI蛋白具有亲水性,主要定位于细胞质;5种苹果属植物的GAI序列相似性极高,都具有DELLA家族和GRAS家族特有的典型结构。【结论】试验结果暗示这5种苹果属GAI基因可能在苹果株型形成方面发挥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属植物 GAI 植物株型 DELLA蛋白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外生菌根细胞结构及其细胞壁组分的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晓 张昊琳 +6 位作者 孙芝林 王溢洋 孙岩 赵永廉 李虎臣 秦岭 曹庆芹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通过对板栗外生菌根发育进程的观察,并标记细胞壁相关成分,为菌根形成的机制提供试验证据。【方法】收集板栗田间菌根、田间非菌根和组培根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板栗根系结构,特异性荧光染料Calcofluor White Stain、苯胺... 【目的】通过对板栗外生菌根发育进程的观察,并标记细胞壁相关成分,为菌根形成的机制提供试验证据。【方法】收集板栗田间菌根、田间非菌根和组培根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板栗根系结构,特异性荧光染料Calcofluor White Stain、苯胺蓝标记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和胼胝质。【结果】板栗田间菌根的菌套致密且加厚,外皮层细胞间隙具有哈蒂氏网,外皮层细胞径向伸长、横向缩短。标记根系细胞壁发现,田间菌根外皮层细胞纤维素含量比田间非菌根显著增加了43.4%。田间非菌根中柱细胞的胼胝质含量是组培根的1.95倍,田间菌根中柱细胞胼胝质含量比田间非菌根显著降低了21.6%。【结论】板栗外生菌根形成后,外皮层细胞间隙哈蒂氏网明显,且外皮层细胞纤维素含量显著增加,中柱细胞的胼胝质含量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外生菌根 细胞结构 纤维素 胼胝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生草改变苹果园土壤根际细菌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被引量:11
7
作者 姚城城 张杰 +2 位作者 卢艳芬 马孟霞 姚允聪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6-41,共6页
【目的】为了研究自然生草对果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及时空变化特征的影响,进而对增强果园土壤肥力、改善理化性状、促进果树生长发育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方法】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自然生草(TR)与清耕(CK)条件下,根... 【目的】为了研究自然生草对果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及时空变化特征的影响,进而对增强果园土壤肥力、改善理化性状、促进果树生长发育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方法】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自然生草(TR)与清耕(CK)条件下,根际土壤细菌群落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自然生草明显提高果实膨大期土壤0~20cm、20~40cm的土层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pH值。自然生草比清耕明显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度、种类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 Index)。在门级水平上,宏基因组检测样本中共有37个门,变形菌门是比较明显的优势菌群,其次为酸杆菌门、浮霉菌门、放线菌门;在属分类级别上,宏基因组检测样本中共有470类菌属,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类似牙球菌属Blastocatella是优势菌属。自然生草明显提高Ohtaekwangia、Chryseolinea的比例,降低Gaiella、化螺菌属(Nitrospira)比例;韦恩图显示细菌群落自然生草与清耕共有470类菌属,自然生草有63类独特的菌属,清耕有72类独特的菌属。【结论】自然生草提高苹果园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改良群落的结构和组成,明显提升土壤的养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园 自然生草 清耕 宏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作薄荷对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黄丹丹 孙梦潇 +1 位作者 张杰 姚允聪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22-27,共6页
【目的】研究间作薄荷对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调控作用,为揭示间作植物对苹果园害虫的调控机理提供依据。【方法】设置清耕处理区、自然生草区、薄荷间作区,统计和分析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以及多样性特征的变化,分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目的】研究间作薄荷对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调控作用,为揭示间作植物对苹果园害虫的调控机理提供依据。【方法】设置清耕处理区、自然生草区、薄荷间作区,统计和分析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以及多样性特征的变化,分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多样性与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薄荷间作区的节肢动物群落增长高峰期有明显的缩短趋势;间作薄荷降低了苹果园内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效果更好;薄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会影响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以及害虫-天敌亚群落的组成结构。间作薄荷增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从而减少害虫亚群落的丰度。【结论】间作薄荷改变节肢动物结构和多样性的特征,增加天敌亚群落对害虫亚群落的调控作用,薄荷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这一过程有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苹果园 节肢动物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调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