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病患者胃粘膜HBsAg检测初步探讨 被引量:30
1
作者 彭晓君 王桂林 +2 位作者 陈乃玲 郭呜真 贾克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89年第1期31-33,共3页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乙型肝炎病毒(简称HBV)除感染肝脏外,脾、肺、肾、胰、骨髓、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均可检测出HBV。为了解胃粘膜组织中是否也有HBV存在,我们对15例患者作了如下探讨。资料和方法自1988年2月至5月对15例肝病患者其...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乙型肝炎病毒(简称HBV)除感染肝脏外,脾、肺、肾、胰、骨髓、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均可检测出HBV。为了解胃粘膜组织中是否也有HBV存在,我们对15例患者作了如下探讨。资料和方法自1988年2月至5月对15例肝病患者其中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慢性迁延型(简称CPH)、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慢性活动型(简称CAH)7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简称HC)4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简称HBC)4例、分类未定1例常规内镜检查,于胃窦小弯、胃角、胃体小弯采取胃粘膜活俭。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腊包埋、HE染色及PAP法显示胃粘膜内HBs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胃粘膜 HBS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K-ras基因突变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杭薇 邬光惠 +3 位作者 周景 李继成 尤兰华 刘晓联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830-832,共3页
目的 探讨肺癌K ras基因突变与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SSCP)免疫组化和ELISA方法检测肺癌组织中RSV、K ras基因和血清sIgM抗体。结果 ①RT PCR显示17.9% ( 7... 目的 探讨肺癌K ras基因突变与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SSCP)免疫组化和ELISA方法检测肺癌组织中RSV、K ras基因和血清sIgM抗体。结果 ①RT PCR显示17.9% ( 7/3 9)的肺癌标本中存在有RSV基因序列。②RSVRT PCR阳性的肺癌组织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显示RSV抗原在细胞浆呈弥漫性着色。③不经反转录反应直接作PCR扩增 ,则RSV阳性的标本不能观察到RSV特异的电泳区带。④SSCP电泳示 2 5 .6% ( 10 /3 9)的肺癌组织标本中K ras基因的第 12位密码子有突变。⑤肺癌组织RSV基因的检出与K ras基因突变结果经配对计数资料McNemar检验分析 ,χ2 =0 .3 6,P >0 .0 5。结论 肺癌组织内有RSV感染 ,可能和K ras基因的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呼吸道合胞病毒 RAS基因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鸡瘟病毒诱导巨噬细胞TNF-α基因表达及其继承性抗肺转移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白莲花 钱振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1-124,共4页
本文报道了新城鸡瘟病毒(NDV-L)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MΦ)后,可诱TNF-α其因的表达;将NDV-L激活的PEMΦ静脉输入荷B16黑色素瘤小鼠具有明显的抑制其肺转移的作用.
关键词 鸡瘟病毒 巨噬细胞 肺肿瘤 肿瘤转移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牛和大白鼠肝脏中肝刺激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谢明 顾芳 +1 位作者 王雅南 贾克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48-250,共3页
从新生牛和新生大白鼠的肝脏中提取出了肝刺激物质(HSS)。新生牛肝HSS促进豚鼠肝细胞DNA合成作用较强(p/o:5.72),75℃,20min和100℃,1.5min处理后活性无明显改变。新生大白鼠肝HSS原液在0.05mg/ml时呈最佳使用浓度,增加和减少其浓度,生... 从新生牛和新生大白鼠的肝脏中提取出了肝刺激物质(HSS)。新生牛肝HSS促进豚鼠肝细胞DNA合成作用较强(p/o:5.72),75℃,20min和100℃,1.5min处理后活性无明显改变。新生大白鼠肝HSS原液在0.05mg/ml时呈最佳使用浓度,增加和减少其浓度,生物活性都逐渐下降。活性组份以分子量约为14,000和23,000Dalton为主。对照大白鼠肝制备液无HSS活性,并且分子量约为23,000Dalton的蛋白质组份很少或没有。结果表明:新生动物如牛和大白鼠的肝脏都含有HSS,且活性较强,来源丰富,可作为HSS较理想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刺激物质 DNA合成 肝细胞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CV免疫组化和电镜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佩兰 范公忍 +2 位作者 李琳 田惠英 陈良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55-857,F003,共4页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内丙型肝炎病毒抗原 (HCVAg)表达和 HCV颗粒感染状况及意义。方法 :采用抗 HCV核心区及 NS3区单克隆抗体 ,对 35例慢性丙肝患者 PBMCs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和电镜观察。结果 :慢性丙肝患者 P...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内丙型肝炎病毒抗原 (HCVAg)表达和 HCV颗粒感染状况及意义。方法 :采用抗 HCV核心区及 NS3区单克隆抗体 ,对 35例慢性丙肝患者 PBMCs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和电镜观察。结果 :慢性丙肝患者 PBMCs的 HCVAg阳性率为 82 .9% (2 9/ 35 ) ,其中 82 .8% (2 4/ 2 9)的病例电镜下发现了病毒颗粒 ,占全组病例的 6 8.6 % (2 4/ 35 )。同时发现部分细胞超微结构呈现一系列凋亡性改变。结论 :HCV可感染 PBMCs并在其中复制 ,这可能是导致患者 HCV持续感染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单核白细胞 丙型肝炎病毒组 HCV 免疫组织化学 电镜 HCV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良标 安萍 +5 位作者 陈佩兰 李岱 刘超英 田惠英 李琳 张桂霞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用透射电镜观察32例丙型肝炎患者肝活检组织某些超微结构变化,在肝细胞内发现了病毒颗粒,并以免疫电镜技术初步证实了患者血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颗粒。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超微结构 免疫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镜技术在病毒性肝炎诊断和研究上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陈良标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5期574-587,共14页
本文综述了电镜技术在甲、乙、丙、丁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包括新发现的数种病毒性肝炎诊断和研究上的应用情况,并简介了有关材料来源和处理及标本制备技术。资料显示,电镜技术在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现,证实及病因研究上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电子显微镜 超微结构 免疫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V在急性黄疸型肝炎中的感染状态研究
8
作者 彭晓君 安平 +1 位作者 任永强 蔡慧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7-127,共1页
关键词 急性黄疸型肝炎 感染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毁损治疗肝肿瘤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任永强 汪毅 胡大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8-201,共1页
关键词 肝肿瘤 射频毁损治疗 RFA 适应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合成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研究 HBcAg基因在大肠杆菌内和膜上表达
10
作者 黄耀煊 邬光惠 +3 位作者 倪丽平 任艳莉 段陵浔 贾克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0年第2期62-63,共2页
前言乙肝病毒c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的研究,国内外近年来有多篇报道。近有学者提出乙肝核心抗原(HBcAg)的前c区(PreC)可能为HBcAg分泌所必须,它使后者嵌合在肝细胞膜上成为靶抗原,产生免疫反应而造成肝细胞的损伤。本文将为HBcAg编码的c基... 前言乙肝病毒c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的研究,国内外近年来有多篇报道。近有学者提出乙肝核心抗原(HBcAg)的前c区(PreC)可能为HBcAg分泌所必须,它使后者嵌合在肝细胞膜上成为靶抗原,产生免疫反应而造成肝细胞的损伤。本文将为HBcAg编码的c基因分别和载体pUR222及pⅠN-ⅡC重组得到重组质粒pHW202和pDC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抗原 大肠杆菌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的抗病毒作用研究
11
作者 贾凤兰 贾克明 +1 位作者 肖雷 吴旻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28-331,共4页
报道肿瘤坏死因子(TNF)在体外对流感病毒、人滤泡性口腔炎病毒有明显的抗感染作用。TNF与流感病毒(A_3/雅防87-2,H_3N_2)同时加入狗肾传代细胞,48h后,病毒对照组细胞出现明显的病变,细胞病变(CPE)可达(?),而实验组(病毒加TNF),细胞未出... 报道肿瘤坏死因子(TNF)在体外对流感病毒、人滤泡性口腔炎病毒有明显的抗感染作用。TNF与流感病毒(A_3/雅防87-2,H_3N_2)同时加入狗肾传代细胞,48h后,病毒对照组细胞出现明显的病变,细胞病变(CPE)可达(?),而实验组(病毒加TNF),细胞未出现病变,生长良好,经活性染料染色测OD值,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活存细胞百分数有明显差异。TNF对疱疹性口腔炎病毒(VSV)的抗感染作用,无论先加入、同时加入或后加入TNF,均表现出明显的保护作用,使人羊膜传代细胞免遭VSV病毒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抗病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热暴露大白鼠肝脏热休克蛋白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育庆 熊琛 +1 位作者 阎国珍 程素琦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0-53,49,共5页
本研究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自然热环境对大白鼠进行急性热暴露实验。用苯酚法提取大白鼠肝脏总RNA;用 Oligo(dT)-纤维素亲和层析柱分离出Poly(A)^+mRNA。将各条件下的大白鼠肝脏Poly(A)^+mRNA在麦胚无细胞体外转译系统中表达。结果证明... 本研究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自然热环境对大白鼠进行急性热暴露实验。用苯酚法提取大白鼠肝脏总RNA;用 Oligo(dT)-纤维素亲和层析柱分离出Poly(A)^+mRNA。将各条件下的大白鼠肝脏Poly(A)^+mRNA在麦胚无细胞体外转译系统中表达。结果证明急性热暴露大白鼠肝脏同样能生成分子量分别为71kD、90kD、98kD和 110kD的一组热休克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急性热暴露 肝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苯双酯对人胎肝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汪茂荣 贾克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36-438,共3页
通过体外胎肝细胞四氯化碳(CCl_4)中毒模型,研究联苯双酯对人胎肝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联苯双酯对肝细胞膜表面结构具有明显的稳定作用,能增强肝细胞的抗损伤能力,对肝细胞谷丙和谷草转氨酶的释放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通过体外胎肝细胞四氯化碳(CCl_4)中毒模型,研究联苯双酯对人胎肝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联苯双酯对肝细胞膜表面结构具有明显的稳定作用,能增强肝细胞的抗损伤能力,对肝细胞谷丙和谷草转氨酶的释放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从而提出联苯双酯的降转氨酶机理很可能是通过对肝细胞膜系统的稳定作用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双酯 人胎肝细胞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及脯氨酸肽酶对肝组织纤维化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范公忍 任永强 +2 位作者 崔琨 姬胜杰 邓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9-21,共3页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及脯氨酸肽酶(PLD)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用酶联免疫(ELISA)法及生化比色法检测225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HA、PCⅢ、CⅣ及PLD水平,并与肝活检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及脯氨酸肽酶(PLD)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用酶联免疫(ELISA)法及生化比色法检测225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HA、PCⅢ、CⅣ及PLD水平,并与肝活检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相比较。四项指标与肝组织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程度均呈显著相关(P<0.05)。HA、PCⅢ及CⅣ与肝纤维化相关性高于炎症,PLD与炎症的相关性高于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病变程度一致,联合检测肝病患者血清HA、PCⅢ、CⅣ及PLD水平,既可反映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又能了解肝坏死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Ⅲ型前胶原 Ⅳ型胶原 脯氨酸肽酶 肝硬化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与HBV的关系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文俊 李瑞萍 +2 位作者 陈乃玲 彭晓君 邓燕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1年第1期29-31,共3页
本文对1987~1989年10月在我所住院各型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患者共211例血清中HDV、HBV感染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关系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HDV 血清学标志 HBV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6
作者 胡学玲 陈天宝 +3 位作者 范公忍 李娟 贾志凌 王北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12-913,共2页
目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CHB)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其与临床疾病状态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BeAg阳性ALT异常者42例(A组);HBeAg阳性ALT持续正常者25例(B组);HBsAg阳性、HBeAg、HBV-DNA及ALT正常者20例(C组);健... 目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CHB)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其与临床疾病状态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BeAg阳性ALT异常者42例(A组);HBeAg阳性ALT持续正常者25例(B组);HBsAg阳性、HBeAg、HBV-DNA及ALT正常者20例(C组);健康体检(各型病毒学指标均为阴性)者25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A、B组CD4+T细胞数量较C组及正常组明显降低;而CD8+T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CD4+/CD8+、CD4+CD25+T细胞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慢性乙肝HBeAg阳性ALT正常患者Ts细胞数量增多,Th细胞和CTL细胞受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与CD4+T细胞及CTL数量低下,抑制性T细胞增高高度相关。通过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可以监控患者的免疫状态,从而为指导临床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T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闻炜 范公忍 +3 位作者 任永强 韩聚强 胡学玲 姚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68-269,276,共3页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与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组及单用阿德福韦酯对照组,观察48周时两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与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组及单用阿德福韦酯对照组,观察48周时两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血清HBV DNA自基线下降的水平。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血清HBV DNA自基线下降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及脾门厚度的下降值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明显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炎 乙型 阿德福韦酯 复方鳖甲软肝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与P53蛋白的结合 被引量:6
18
作者 邬光惠 黄耀煊 +3 位作者 李瑞平 范公忍 黄洁 陈乃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9-21,共3页
癌抑制基因p53发生突变是导致肝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突变的p53基因表达的p53蛋白稳定性提高易被检出。作者前已报道,免疫组织化学分析10例肝癌标本中HBx蛋白基因全部阳性,但p53蛋白仅有2例阳性。设想高度表达的HBx蛋白有可能在肝组... 癌抑制基因p53发生突变是导致肝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突变的p53基因表达的p53蛋白稳定性提高易被检出。作者前已报道,免疫组织化学分析10例肝癌标本中HBx蛋白基因全部阳性,但p53蛋白仅有2例阳性。设想高度表达的HBx蛋白有可能在肝组织中与p53蛋白作用形成复合物。为了证实此设想,本文分别用抗HBx单克隆抗体和抗p53单克隆抗体作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分析表明,在肝癌患者肝组织中HBx蛋白可与p53蛋白作用产生复合物,可能影响p53基因的抑癌功能。此为HBx蛋白在肝癌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组织 HBVX蛋白 P5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射频毁损和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成平 熊锦华 +3 位作者 胡大荣 闻炜 陈力强 任永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1309-1310,共2页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栓塞化疗 射频 毁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稀释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范公忍 汪毅 +2 位作者 胡大荣 邬光惠 陈乃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8-229,共2页
探讨有限稀释定量PCR用于临床检测血清HBV -DNA ,及其对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意义。利用有限稀释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 38例HBsAg、HBeAg双阳性患者α - 2b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含量 ,观察检测结果对治疗的指导意义。 38例患者... 探讨有限稀释定量PCR用于临床检测血清HBV -DNA ,及其对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意义。利用有限稀释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 38例HBsAg、HBeAg双阳性患者α - 2b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含量 ,观察检测结果对治疗的指导意义。 38例患者干扰素治疗 12周HBV -DNA阴转 7例 ( 18 4% ) ;治疗 2 4周阴转 11例( 2 8 9% )。其中病毒滴度 >2 5 0pg/ml者阴转 11 1% ( 1/9) ;病毒滴度 2 5fg/2 5 0pg/ml者阴转 2 5 0 % ( 4/16 ) ;病毒滴度<2 5fgml者阴转 46 2 % ( 6 /13) ,三组比较P <0 0 1。有限稀释定量PCR检测HBV -DNA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以病毒滴度≤ 2 5 0pg/ml,干扰素治疗 2 4周疗效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定量PCR HBV-DNA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