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恐怖袭击与应急医学救援对策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德文 刘耀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共4页
近年来 ,恐怖袭击活动在世界范围内蔓延 ,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公害。文中提出了恐怖袭击的界定及其类型 ,按恐怖袭击手段可分为核、化、生、爆炸和劫持 5种类型 ;按实施者的意识形态可分为极端宗教型、极端民族型、极端邪教型、极端黑社会... 近年来 ,恐怖袭击活动在世界范围内蔓延 ,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公害。文中提出了恐怖袭击的界定及其类型 ,按恐怖袭击手段可分为核、化、生、爆炸和劫持 5种类型 ;按实施者的意识形态可分为极端宗教型、极端民族型、极端邪教型、极端黑社会型、极右型和极左型等 6种 ;按实施的范围可分为集团型、国家型和跨国型 3种。恐怖袭击特点在于手段的残忍性、行动的诡秘性、恐怖袭击效果的惨烈性、发生时间和地点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以及伤类伤情的复杂性和危重性。提出的应急医学救援对策包括 :建立高效的医疗救援指挥机构 ;完善各种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建立救援体系和救援基地 ;加强反恐训练 ,重视心理灾害的预防 ;建立反恐医学 ,“以人为本”搜救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袭击 应急医学救援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恐怖及其医学防护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方厚华 丁日高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4,共3页
化学恐怖是恐怖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化学武器的扩散和化学毒物的泛滥使化学恐怖更为频发和多样化。化学恐怖具有突发性、隐蔽性、中毒途径多、伤害规模大和社会影响广的特点。医学防护是控制化学恐怖伤害的中心环节。反化学恐怖医学研... 化学恐怖是恐怖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化学武器的扩散和化学毒物的泛滥使化学恐怖更为频发和多样化。化学恐怖具有突发性、隐蔽性、中毒途径多、伤害规模大和社会影响广的特点。医学防护是控制化学恐怖伤害的中心环节。反化学恐怖医学研究将赋予防化医学研究以新的重要内容 ,防化医学研究为反化学恐怖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应及早确立反化学恐怖医学研究原则、主题和研究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恐怖 化学武器 毒物 医学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恐怖袭击人员损伤特点与医学防护 被引量:3
3
作者 彭瑞云 王德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1,共3页
当今和未来社会 ,核恐怖袭击事件可能严重危害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影响民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治安。各国政府已积极组织起来打击核恐怖袭击事件 ,我国政府对此亦高度重视。为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防范可能发生的核恐怖袭击事件 ,本文就... 当今和未来社会 ,核恐怖袭击事件可能严重危害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影响民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治安。各国政府已积极组织起来打击核恐怖袭击事件 ,我国政府对此亦高度重视。为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防范可能发生的核恐怖袭击事件 ,本文就核恐怖袭击事件杀伤因素的致伤作用、伤类分布和综合杀伤范围、医学防护和现场综合救治等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恐怖袭击 人员损伤 医学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恐怖威胁特点及医学防御对策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翠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18,共4页
20 0 1年发生于美国的炭疽芽孢邮件事件引起了人们对生物战剂恐怖威胁的关注 ,也对生物恐怖剂的医学防范和流行病学的科学认识提出了挑战 ,因此 ,公共健康和医学工作者迫切需要了解生物恐怖袭击引起损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本文介绍了生... 20 0 1年发生于美国的炭疽芽孢邮件事件引起了人们对生物战剂恐怖威胁的关注 ,也对生物恐怖剂的医学防范和流行病学的科学认识提出了挑战 ,因此 ,公共健康和医学工作者迫切需要了解生物恐怖袭击引起损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本文介绍了生物恐怖的概念、特点、恐怖活动可能使用的生物战剂清单 ,以及炭疽杆菌、鼠疫耶尔森菌、天花病毒、出血热病毒、肉毒毒素等A类生物战剂的致病特征以及医学防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恐怖袭击 医学防护 医学救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医学防护研究现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光煌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5-48,共4页
本文介绍了激光防护研究计划,叙述了激光防护镜、防护材料及其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关键词 激光 医学防护 军事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发育与同源框基因──199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
6
作者 范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9-190,共2页
个体发育与同源框基因──199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范明(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199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与了三位发育生物学家E。B。Lewis、E。F。Wieschaus... 个体发育与同源框基因──199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范明(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199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与了三位发育生物学家E。B。Lewis、E。F。Wieschaus和Nusslein-Volh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 个体发育 同源框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进化与生态位适应研究 被引量:77
7
作者 周冬生 韩延平 +18 位作者 宋亚军 童宗中 裴德翠 戴二黑 张玲 包静月 李敏 崔百忠 张秀清 王津 郭兆彪 祁芝珍 金丽霞 翟俊辉 杜宗敏 王效义 汪建 黄培堂 杨瑞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4-210,共7页
目的 探索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进化的基本规律及其与该菌在自然界适应性演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 对 36株鼠疫耶尔森菌和 7株假结核耶尔森菌进行芯片比较基因组分析 ,鉴定差异区段 (DFR) ,并对 2 6 0株鼠疫耶尔森菌进行PCR验证 ,分析... 目的 探索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进化的基本规律及其与该菌在自然界适应性演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 对 36株鼠疫耶尔森菌和 7株假结核耶尔森菌进行芯片比较基因组分析 ,鉴定差异区段 (DFR) ,并对 2 6 0株鼠疫耶尔森菌进行PCR验证 ,分析各DFR在这些鼠疫耶尔森菌中的分布 ,同时进行基因组岛分析。结果 在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中鉴定出 2 2个DFR ,基于DFR图谱 ,将鼠疫耶尔森菌中国分离株分成 14个基因组型。鼠疫耶尔森菌共有 2 1个基因组岛 ,其中 18个已存在于假结核杆菌中 ,余下 3个为鼠疫耶尔森菌独有。结论 探明了各基因组岛在鼠疫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间的差异分布 ,探究了鼠疫耶尔森菌的起源进化 ;建立了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分型系统 ;建立了各基因组型别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初步揭示了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的进化规律及其与鼠疫耶尔森菌生态位适应和鼠疫疫源地扩展之间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尔森氏菌 鼠疫 DNA芯片 基因组进化 生态位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疫耶尔森菌菌株91001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40
8
作者 宋亚军 童宗中 +26 位作者 王津 郭兆彪 汪莉 韩延平 张建国 裴德翠 周冬生 秦海鸥 庞昕 韩玉军 翟俊辉 李敏 祁芝珍 金丽霞 戴瑞霞 崔百忠 陈峰 李胜霆 叶辰 杜宗敏 王效义 王俊 于军 杨焕明 汪建 黄培堂 杨瑞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2-199,共8页
目的 测定对人不致病的鼠疫耶尔森菌布氏田鼠疫源地菌株 910 0 1的全基因组序列 ,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探索鼠疫耶尔森菌致病性的遗传学机制和进化路线。方法 采用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定 910 0 1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 ,利用比较基因组... 目的 测定对人不致病的鼠疫耶尔森菌布氏田鼠疫源地菌株 910 0 1的全基因组序列 ,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探索鼠疫耶尔森菌致病性的遗传学机制和进化路线。方法 采用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定 910 0 1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 ,利用比较基因组方法对 910 0 1与另外 2株鼠疫耶尔森菌(CO92和KIM)的全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910 0 1菌株的基因组包括 1条染色体和 4个质粒 (pPCP1、pCD1、pMT1和pCRY)。pPCP1质粒长度为 96 0 9bp,与参考菌株基本一致 ;pCD1质粒是编码Ⅲ型分泌系统的质粒 ,长度为70 15 9bp,编码情况与参考菌株基本相同 ,但重排导致了质粒的结构与参考菌株存在差异 ;pMT1质粒长度为10 6 6 4 2bp,保留了较多的原始质粒片段 ,毒力相关基因与参考菌株没有差异 ;pCRY质粒是本研究中新发现的质粒 ,在国内外研究中未曾报道 ,这一质粒长度为2 174 2bp ,具有独立复制能力 ,有一群编码Ⅳ型分泌系统的基因。 910 0 1菌株的染色体长度为4 5 95 0 6 5bp,有 4 0 37个编码序列 (CDS) ,其中 14 1个是假基因 ;染色体中存在着非常丰富的插入序列 ,由于存在IS序列介导的基因组重排 ,910 0 1菌株染色体的结构与参考菌株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初步确定了910 0 1菌株甘油降解阳性、硝酸盐还原阴性、阿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尔森氏菌 鼠疫 基因组 进化 序列分析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多糖对叠氮胸苷抑制小鼠造血和免疫功能的对抗作用 被引量:37
9
作者 丁雁 陈萍 +1 位作者 邢善田 茹祥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给小鼠叠氮胸苷80mg·kg-1·d-1×8d,其外周血白细胞数目,骨髓造血干细胞和粒单系祖细胞数量,脾淋巴细胞增殖和产生白介素2的能力显著降低。同时给予淫羊藿多糖10和20mg·kg-1·d-1&... 给小鼠叠氮胸苷80mg·kg-1·d-1×8d,其外周血白细胞数目,骨髓造血干细胞和粒单系祖细胞数量,脾淋巴细胞增殖和产生白介素2的能力显著降低。同时给予淫羊藿多糖10和20mg·kg-1·d-1×3d,上述叠氮胸苷的毒副作用可部分或全部消失,提示淫羊藿多糖可以减少叠氮胸苷的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淫羊藿 叠氮胸苷 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无纺布敷料对切割伤伤口止血和促进愈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谷庆阳 高亚兵 +5 位作者 陈肖华 李永兰 刘春杰 杨红 崔玉芳 王德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29-431,共3页
制备家兔切割伤模型,分别以壳聚糖敷料和纱布包扎创面,血止后以氰化高铁血红蛋白试剂及光度比色法检测敷料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借此估计出血量。重新包扎创面,并于分阶段取材后应用常规病理学手段结合图像分析法观察病变。结果表明:... 制备家兔切割伤模型,分别以壳聚糖敷料和纱布包扎创面,血止后以氰化高铁血红蛋白试剂及光度比色法检测敷料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借此估计出血量。重新包扎创面,并于分阶段取材后应用常规病理学手段结合图像分析法观察病变。结果表明:壳聚糖包扎组出血量明显少于纱布对照组。伤后9天,壳聚糖治疗组创面肉芽组织层较厚于油纱布对照组,其中胶原纤维含量亦较多,伤口愈合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伤口愈合 切割伤 止血 无纺布敷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疫耶尔森菌生物型变异遗传基础的研究和新生物型——田鼠型的提出 被引量:25
11
作者 周冬生 童宗中 +16 位作者 宋亚军 张玲 裴德翠 庞昕 韩延平 李敏 崔百忠 王津 郭兆彪 祁芝珍 金丽霞 翟俊辉 杜宗敏 王效义 汪建 黄培堂 杨瑞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 探究鼠疫耶尔森菌生物型变异的遗传基础。方法 通过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分析 ,鉴定可能与生物型变异相关的基因突变 ,采用DNA测序和位点特异性PCR的方法 ,分析基因突变在鼠疫耶尔森菌自然分离株中的分布。结果 田鼠鼠疫自然疫源... 目的 探究鼠疫耶尔森菌生物型变异的遗传基础。方法 通过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分析 ,鉴定可能与生物型变异相关的基因突变 ,采用DNA测序和位点特异性PCR的方法 ,分析基因突变在鼠疫耶尔森菌自然分离株中的分布。结果 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菌株在毒力、生化表型和分子特征上与其他型别鼠疫耶尔森菌相差很大。所有脱氮阴性菌株的napA基因发生了突变 ,所有甘油利用阴性菌株的 glpD基因发生了突变 ,所有阿拉伯糖利用阴性菌株的araC基因发生了突变。结论 提出了一个新的生物型———田鼠型 ;相应糖醇代谢相关基因发生突变是 4个生物型变异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尔森氏菌 鼠疫 生物型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疫耶尔森菌全基因组DNA芯片的研制及用于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周冬生 韩延平 +17 位作者 戴二黑 宋亚军 包静月 裴德翠 李敏 崔百忠 张秀清 童宗中 王津 郭兆彪 祁芝珍 金丽霞 翟俊辉 杜宗敏 王效义 汪建 黄培堂 杨瑞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 研制鼠疫耶尔森菌全基因组DNA芯片 ,并将其用于比较基因组分析。方法 挑选出 4 0 0 5条鼠疫耶尔森菌基因 ,PCR扩增各基因 ,以纯化的PCR产物点样制备芯片 ,采用双色荧光杂交策略 ,进行芯片比较基因组杂交。结果 设计了若干质控... 目的 研制鼠疫耶尔森菌全基因组DNA芯片 ,并将其用于比较基因组分析。方法 挑选出 4 0 0 5条鼠疫耶尔森菌基因 ,PCR扩增各基因 ,以纯化的PCR产物点样制备芯片 ,采用双色荧光杂交策略 ,进行芯片比较基因组杂交。结果 设计了若干质控杂交组合 ,芯片杂交结果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尔森氏菌 鼠疫 DNA芯片 比较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硫酸多糖对正常及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44
13
作者 王文涛 周金黄 +1 位作者 邢善田 管华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99-202,共4页
海藻硫酸多糖可增强正常小鼠体内外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促进小鼠体内淋巴细胞产生白介素2.巨噬细胞产生白介素1.对正常小鼠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和溶血素生成等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对由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迟... 海藻硫酸多糖可增强正常小鼠体内外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促进小鼠体内淋巴细胞产生白介素2.巨噬细胞产生白介素1.对正常小鼠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和溶血素生成等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对由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及溶血素生成有较好的恢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海藻糖 淋巴细胞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含子对提高转基因动物基因表达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卢一凡 邓继先 +1 位作者 肖成祖 马清钧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22-326,共5页
综述了内含子在转基因动物基因表达中的作用,对内源性内含子和异源内含子对转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分析,讨论了内含子提高转基因动物基因表达效率的三种可能机制,并指出在表达载体构建中应考虑到内含子的重要性.
关键词 转基因动物 内含子 基因表达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母皂苷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成分筛选及构效关系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丛悦 柳晓兰 +3 位作者 余祖胤 康利平 马百平 从玉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70-1373,共4页
目的筛选从知母中分离的甾体皂苷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成分并对其进行构效关系分析。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心脏取血,离心分离获得富血小板血浆,分别加入呋甾烷型或螺甾烷型甾体皂苷化合物孵育3min后,以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 目的筛选从知母中分离的甾体皂苷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成分并对其进行构效关系分析。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心脏取血,离心分离获得富血小板血浆,分别加入呋甾烷型或螺甾烷型甾体皂苷化合物孵育3min后,以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采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情况,通过比较不同甾体皂苷化合物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分析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结果 8个呋甾烷型甾体皂苷均无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4个螺甾烷型甾体皂苷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血小板聚集,其中知母皂苷AⅢ作用最强,随后依次是知母皂苷AⅠ、知母皂苷AⅢ异构体和知母皂苷Ⅲ,而萨尔萨皂苷元没有活性;在苷元结构C-3位连接不同类型糖基的甾体皂苷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不同,其中C-3位糖基为葡萄糖(D-Glc)时能完全抑制血小板聚集,而连接其他糖基如半乳糖(D-Gal)、阿拉伯糖(D-Ara)、核糖(D-Rib)、鼠李糖(L-Rha)或甘露糖(D-Man)时,抑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结论知母皂苷AⅢ是知母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之一;甾体皂苷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第31、52、2位上的基团类型可影响甾体皂苷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皂苷 血小板聚集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患者多重耐药乙肝病毒感染的基因型和表型特点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妍 许智慧 +10 位作者 刘立明 李乐 茹超 陈丽 白文林 李晓东 姚增涛 思兰兰 纪冬 辛绍杰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9-543,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大样本来源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多重耐药HBV的基因型和表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 800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反转录酶(RT)区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相关的突变类型及频率,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和克隆测序法(≥20... 目的分析我国大样本来源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多重耐药HBV的基因型和表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 800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反转录酶(RT)区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相关的突变类型及频率,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和克隆测序法(≥20个克隆/样本)对其中的46例多重耐药HBV突变株进行鉴定。采用体外表型耐药分析法检测核苷类与核苷酸类联合处理对多重耐药HBV的抑制效果。分析临床治疗方案在多重耐药HBV感染的发生及控制中的作用。结果在11 800例慢性HBV感染者中,共3658例(31.0%)检出核苷(酸)类耐药相关突变,其中拉米夫定(LAM)耐药突变2592例(70.9%),阿德福韦酯(ADV)耐药突变665例(18.2%),恩替卡韦(ETV)耐药突变293例(8.0%),替比夫定(LdT)耐药突变62例(1.7%),同时针对核苷类和核苷酸类的多重耐药(MDR)突变46例(1.3%)。对46例多重耐药感染样本的克隆测序显示,40例样本在同一病毒基因组上检出MDR突变,其他6例样本的MDR突变则存在于不同的HBV基因组中。基因型分析显示共有15种病毒变异形式,同时耐LAM(或LdT)和ADV,以及同时耐ETV和ADV的MDR株分别为10种和5种。体外表型耐药分析结果显示,ETV(或LAM)和ADV联合用药可有效抑制HepG2细胞内MDR HBV的复制,但对野生株无类似效果。临床用药方案分析显示,多重耐药HBV感染常出现在LAM(或)LdT、ADV、ETV序贯治疗的患者,以LAM→ADV(22例)和LAM→ADV→ETV(10例)最多见,发生多重耐药后大多出现病毒学和(或)生化学突破。LAM+ADV或ETV+ADV联合挽救治疗可成功将大多数多重耐药HBV的DNA复制控制在检测不到的水平。结论我国MDR HBV株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表型分析和临床观察均证实核苷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使用可有效控制MDR HBV复制。多重耐药HBV感染的发生与临床长期应用核苷(酸)类似物序贯治疗有关,密切监测病毒应答及耐药突变对于临床尽早制定最优的抗病毒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核苷(酸)类 抗药性 多种 病毒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代苯丙氨酸衍生物的合成与拆分 被引量:11
17
作者 于文胜 梁远军 +1 位作者 刘克良 赵玉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314-1317,共4页
以苯胺类化合物为起始原料 ,经重氮化、丙烯酸加成、氨解等过程合成了 5种消旋苯环取代苯丙氨酸衍生物 ,并采用α-糜蛋白酶和枯草杆菌蛋白酶对所有氨基酸进行了拆分 ,通过 IR,1 H NMR,元素分析和旋光等技术进行表征 .其中
关键词 卤代苯丙氨酸衍生物 合成 Α-糜蛋白酶 枯草杆菌蛋白酶 重氮化 拆分 非灰氨基酸 高效液相色谱 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方法测量气溶胶颗粒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连悦 刘文清 +2 位作者 鹿建春 刘建国 张天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8-202,共5页
采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方法测量大气中气溶胶颗粒物的散射荧光特性,同时用飞行时间方法测量颗粒物的动力学直径大小。给出了实验系统设计、测量方法、颗粒粒径分布图及散射荧光强度分布谱图的对比,并对多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讨论了... 采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方法测量大气中气溶胶颗粒物的散射荧光特性,同时用飞行时间方法测量颗粒物的动力学直径大小。给出了实验系统设计、测量方法、颗粒粒径分布图及散射荧光强度分布谱图的对比,并对多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讨论了利用颗粒物散射荧光百分比分析方法判别生物粒子和非生物粒子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奈维-斯托克斯 荧光 激光 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CR定量检测GST-π mRNA的表达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高明 李春海 +3 位作者 王尧河 冯东晓 孙丽亚 朱运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858-861,共4页
目的:建立一个用于测定临床样本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mRNA表达水平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技术。方法:根据共扩增PCR定量原理,通过多对引物的特异性分析和动力学筛选,建立了以β-... 目的:建立一个用于测定临床样本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mRNA表达水平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技术。方法:根据共扩增PCR定量原理,通过多对引物的特异性分析和动力学筛选,建立了以β-actin作内参,底片扫描定量的RT-PCR法,并对30例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GST-π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本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批内CV<16%;批间CV<30%)、不用同位素标记,GST-π/β-actin比值不受肝素、SDS等的影响。23例食管癌组织的GST-πmRNA表达水平(1.98±0.76)明显高于21例癌旁组织表达水平(1.02±0.58)(P<0.0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能反映GST-πmRNA表达的微小差异并能作批量分析,GST-πmRNA可作为食管癌的肿瘤基因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食管肿瘤 GST-Π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的特异免疫活性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光曙 郭庆福 +2 位作者 孙思才 韩纪举 赵汇川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47-450,共4页
本研究由HBVM-Ab阳性胎盘提取的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PSTF)的特异免疫活性证明,经注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胸腺重量和指数亦显著增加,酯酶染色证明75%属T-样淋巴细胞,25%属Thy-样淋巴细胞,... 本研究由HBVM-Ab阳性胎盘提取的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PSTF)的特异免疫活性证明,经注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胸腺重量和指数亦显著增加,酯酶染色证明75%属T-样淋巴细胞,25%属Thy-样淋巴细胞,人白细胞或小鼠白细胞体外转移PSTF特异免疫活性、或豚鼠和小鼠体内转移PSTF特异免疫活性,再取其白细胞作白细胞粘附抑制、白细胞移动抑制、特异淋巴细胞转化、小鼠足掌注射和诱生干扰素试验,均可得到明显稳定阳性结果,说明PSTF对HBV具有特异免疫活性,阳性供体可将PSTF的特异免疫活性转移给阴性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转移因子 淋巴细胞 特异免疫活性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