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锻炼诱导人体骨骼肌和血液跨组织蛋白质组学重塑特征
1
作者 孟庆辉 柴安琪 +1 位作者 汪澳哲 赵丽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104,128,共15页
目的:长期运动通过蛋白质组重塑调控机体生理适应,但其跨组织交互机制、运动模式特异性及人群异质性影响尚不明确。研究通过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整合24项蛋白质组学研究,解析不同运动模式(有氧、抗阻、联合)及人群特征对蛋白质组的调控... 目的:长期运动通过蛋白质组重塑调控机体生理适应,但其跨组织交互机制、运动模式特异性及人群异质性影响尚不明确。研究通过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整合24项蛋白质组学研究,解析不同运动模式(有氧、抗阻、联合)及人群特征对蛋白质组的调控规律。方法:采用多数据库联合检索策略,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日期为2005年1月至2024年12月。结果:(1)跨组织分析识别出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微纤维相关糖蛋白4(MFAP4)、α-1-抗胰蛋白酶(SERPINA1)、热休克蛋白27(HSPB1)和Thimet寡肽酶1(THOP1)6个运动敏感蛋白;(2)骨骼肌中有氧运动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DEPs)主要富集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通路,抗阻运动DEPs主要富集于肌原纤维蛋白合成功能;有氧运动和联合运动DEPs都涉及血液中信号受体活性调节;(3)健康与疾病人群特异性DEPs主要涉及热休克同源71 kDa蛋白(HSPA8)、转甲状腺素运载蛋白(TTR)和脯氨酰内肽酶FAP(FAP)等蛋白;(4)Meta分析显示HSPD1、FAP等蛋白表达趋势稳定(合并效应量P<0.05),但部分蛋白异质性较高(I2>90%)。结论:APOA1、APOB、MFAP4、SERPINA1、HSPB1和THOP1表现出跨组织研究的稳定响应性,具有作为运动适应标志物的潜力;健康与疾病人群特异性DEPs具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运动锻炼 运动适应 蛋白质组学重塑 血液 骨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运动对轻度认知障碍人群执行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
2
作者 陈雪蕊 王晓歌 +3 位作者 於来康 张学研 臧卫东 李翠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938-2947,共10页
目的:探究中国传统运动对轻度认知障碍(MCI)人群执行功能的影响,以及改善轻度认知障碍人群执行功能的最佳运动模式。方法: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 目的:探究中国传统运动对轻度认知障碍(MCI)人群执行功能的影响,以及改善轻度认知障碍人群执行功能的最佳运动模式。方法: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有关中国传统运动对轻度认知障碍人群执行功能影响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完成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传统运动可改善轻度认知障碍人群的执行功能[SMD=-0.46,95%CI(-0.57,-0.3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太极拳可改善轻度认知障碍人群的执行功能[SMD=-0.45,95%CI(-0.58,-0.33)],而八段锦对轻度认知障碍人群的执行功能无显著影响[SMD=-0.30,95%CI(-0.66,0.05)];干预周期<4个月[SMD=-0.69,95%CI(-1.09,-0.28)],每周干预>3次[SMD=-0.71,95%CI(-0.96,-0.45)],单次干预时间≥60 min[SMD=-0.54,95%CI(-0.71,-0.37)],每周干预总时间≥180 min[SMD=-0.53,95%CI(-0.71,-0.35)]的中国传统运动改善轻度认知障碍人群执行功能的效果较好。结论:中国传统运动(尤其是太极拳)可有效改善轻度认知障碍人群的执行功能,干预周期<4个月的效果更佳,建议采用每周运动3次以上、单次运动时间至少60 min的中国传统运动,以达到每周至少运动180 min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运动 太极拳 轻度认知障碍 执行功能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跑步者高潮”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云腾 梁家旗 +2 位作者 苏婉棠 赵丽 李岩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8-373,共16页
“跑步者高潮”(runner’s high)指在跑步或其他锻炼活动中突然出现的一过性欣快感,具有抗焦虑、镇痛等作用。“跑步者高潮”产生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未明。本综述总结了研究“跑步者高潮”的人体模型和动物模型,分析了参与“跑步者高潮”... “跑步者高潮”(runner’s high)指在跑步或其他锻炼活动中突然出现的一过性欣快感,具有抗焦虑、镇痛等作用。“跑步者高潮”产生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未明。本综述总结了研究“跑步者高潮”的人体模型和动物模型,分析了参与“跑步者高潮”产生的神经递质与神经环路,并阐明其与“跑步者高潮”有关的证据与不足,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发现,超过30 min且强度超过70%最大心率的运动可以产生“跑步者高潮”。多巴胺、内源性阿片肽、内源性大麻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物质在运动后升高,可能与“跑步者高潮”有关,但需注意这些物质在中枢与外周及中枢不同部位的功能差异。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前额叶皮质-伏隔核投射、红核-中脑腹侧被盖区投射、小脑-中脑腹侧被盖区投射、脑-肠轴等神经环路可能参与“跑步者高潮”的调控,但均缺乏直接证据。本文对后期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步者高潮 奖赏 多巴胺 内源性大麻素 神经环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