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基本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1
1
作者 张顶立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1,共19页
作为隧道及地下工程学科的3个基本问题,隧道围岩稳定性、支护-围岩相互作用和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一直都是本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围绕上述问题重点分析了隧道围岩力学特性及其载荷效应,建立了深浅层围岩结构力学模型,并通过分析深层... 作为隧道及地下工程学科的3个基本问题,隧道围岩稳定性、支护-围岩相互作用和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一直都是本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围绕上述问题重点分析了隧道围岩力学特性及其载荷效应,建立了深浅层围岩结构力学模型,并通过分析深层围岩中结构层稳定性得到了围岩特性曲线的解析公式,提出了围岩结构性特点及载荷效应的计算方法;通过对隧道支护与围岩作用关系的分析,将支护与围岩的动态作用分为4个阶段:即自由变形、超前支护、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阶段.由此提出了动态作用全过程的描述方法;基于广义与狭义载荷的理念,提出隧道支护具有调动和协助围岩承载基本功能的观点,明确了两种功能的实现方式,即通过围岩加固、超前加固及锚杆支护实现调动围岩承载,通过支护结构协助围岩承载;针对复杂的隧道支护结构体系,提出了多目标、分阶段协同作用动态优化概念,可使各种支护结构的施作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提高可靠性;针对极不稳定的复杂隧道围岩的安全性特点,建立了3种模式的安全事故机理模型,基于工程响应特点提出了安全性分级的新理念,并形成了分级指标体系和分级方法;针对水下隧道及富水围岩条件,建立了3种模式的隧道突涌水机理模型,提出了基于围岩变形控制的安全性控制理论和方法.最后,对本学科发展的热点和核心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围岩 支护结构体系 支护--围岩动态作用 支护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工程重大风险源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勇 韩福忠 李建华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第12期23-28,共6页
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工程地处北京市中心城区,沿线建/构筑物众多。沿线穿越立交桥、护城河、地铁2号线等重大风险源。通过对地下直径线全线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充分分析沿线各风险源的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防止和降低风险的... 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工程地处北京市中心城区,沿线建/构筑物众多。沿线穿越立交桥、护城河、地铁2号线等重大风险源。通过对地下直径线全线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充分分析沿线各风险源的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防止和降低风险的有效控制措施,施工完成后地铁2号线测点沉降值均小于2mm,天宁寺桥因隧道开挖引起的沉降值低于3mm,施工对周围建/构筑物影响非常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风险分析 风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隧道内双车交会瞬变压力及压力梯度特征
3
作者 赵鹏 房倩 +2 位作者 马伟斌 王军 杜建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396,共13页
为加深对高速铁路隧道壁面瞬变压力及压力梯度特征的理解,基于RNG k-e两方程湍流模型与滑移网格技术,数值模拟缩尺1?1的8节编组高速列车隧道内双车交会诱发的气动特性。采用现场实测数据验证数值方法的准确性,探究隧道壁面瞬变压力的时... 为加深对高速铁路隧道壁面瞬变压力及压力梯度特征的理解,基于RNG k-e两方程湍流模型与滑移网格技术,数值模拟缩尺1?1的8节编组高速列车隧道内双车交会诱发的气动特性。采用现场实测数据验证数值方法的准确性,探究隧道壁面瞬变压力的时空特征,讨论双车等速及不等速交会、车隧阻塞比对隧道纵轴中截面瞬变压力及压力梯度的影响,对比双车等速交会与单车同速过隧道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纵断面不同测点之间的距离越近,瞬变压力时程曲线差异越小,反之则越大;瞬变压力最大峰值(正峰值、负峰值与峰峰值)始终出现在隧道纵轴中截面附近;瞬变压力及压力梯度峰值随双车等速车速及车隧阻塞比增大而增加,压力梯度最大的正/负峰值与车速4次方呈线性关系,与车隧阻塞比幂次方(2.56~2.58)呈线性关系;双车等速交会时,瞬变压力最大的正、负峰值分别为单车经过的1.97倍与2.15倍,压力梯度最大的正、负峰值分别为单车经过的1.84倍与2.0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隧道 双车交会 瞬变压力 压力梯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的隧道突水危险预测模型
4
作者 卢佳乐 张念 +1 位作者 牛萌萌 万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144,共8页
为解决机器学习在隧道突水危险智能预测领域存在的模型较单一和预测精度不够理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方法的预测模型。首先,通过搜集95条隧道共计232组隧道突水灾害数据建立隧道突水灾害数据集,并进行数据预处理;然后,... 为解决机器学习在隧道突水危险智能预测领域存在的模型较单一和预测精度不够理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方法的预测模型。首先,通过搜集95条隧道共计232组隧道突水灾害数据建立隧道突水灾害数据集,并进行数据预处理;然后,选取3种基学习器和2种元学习器以不同组合方式训练出8组Stacking集成模型,并筛选出6组较优的集成模型;最后,使用网格搜索调参并结合5折交叉验证超参数调优模型,对比分析6组参数调优后的Stacking集成模型的预测结果,选择出最优Stacking集成模型。结果表明:采用Stacking集成学习方法改进最优单模型支持向量机(SVM)后得到SVM+朴素贝叶斯(NB)+线性回归(LR)集成模型,其精确率、召回率和F_(1)分数分别达到0.94、0.91和0.92,整体预测效果优于其他对比模型,可准确预测隧道突水危险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cking集成学习 隧道突水 预测模型 危险等级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F-AHP模型的富水隧道突涌水风险预测
5
作者 万飞 张念 +2 位作者 牛萌萌 卢佳乐 王耀耀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8-155,共8页
为实现对富水隧道开挖过程中发生突涌水风险等级的快速准确判断,提出了一种基于AHP改进的RF富水隧道风险预测模型。基于232个隧道断面突涌水事故的分析,遴选出涵盖水文地质条件、设计因素和施工因素的13个因素作为富水隧道突涌水风险的... 为实现对富水隧道开挖过程中发生突涌水风险等级的快速准确判断,提出了一种基于AHP改进的RF富水隧道风险预测模型。基于232个隧道断面突涌水事故的分析,遴选出涵盖水文地质条件、设计因素和施工因素的13个因素作为富水隧道突涌水风险的评价指标,构建了富水隧道突涌水风险指标评价体系;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建立了富水隧道突涌水事故数据集,并对其进行预处理;通过数据集的应用及参数优化处理,计算出RF模型各指标权重,再通过AHP对其权重进行优化,建立了RF-AHP模型,将RF模型和RF-AHP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针对RF-AHP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RF-AHP模型的准确率达到98%,优于RF模型,RF-AHP模型性能得到提升,在富水隧道突涌水风险预测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可为富水隧道突涌水风险预测提供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涌水 富水隧道 数据预处理 RF-AHP模型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宾汉体浆液的海底隧道劈裂注浆机理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孙锋 陈铁林 +2 位作者 张顶立 张中检 李鹏飞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共6页
基于流体流变方程和平板窄缝模型,推导出宾汉体浆液劈裂注浆扩散半径计算公式,并提出了求解方法.计算表明,注浆压力差随浆液流变参数的增大呈线性增大,要达到一定劈裂长度,水灰比越小所需注浆压力越大;裂隙宽度的减小使所需注浆压力差... 基于流体流变方程和平板窄缝模型,推导出宾汉体浆液劈裂注浆扩散半径计算公式,并提出了求解方法.计算表明,注浆压力差随浆液流变参数的增大呈线性增大,要达到一定劈裂长度,水灰比越小所需注浆压力越大;裂隙宽度的减小使所需注浆压力差迅速增大,并使扩散半径迅速减小,这种影响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减小.结合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全风化花岗岩地层HSC(High Strength Concrete)水泥注浆试验,证明了这一理论的计算结果符合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劈裂注浆 宾汉体 扩散半径 流变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地层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对地层沉降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王海涛 金慧 +1 位作者 涂兵雄 张景元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78,共9页
为研究地铁盾构隧道施工扰动下不同埋深处砂土地层损失差异及沉降模式,以干砂为填料,通过逐步释放土体模拟地层损失,对砂土地层盾构隧道施工时由土体损失产生的地表沉降和土体内部地层沉降进行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砂土地层盾构隧... 为研究地铁盾构隧道施工扰动下不同埋深处砂土地层损失差异及沉降模式,以干砂为填料,通过逐步释放土体模拟地层损失,对砂土地层盾构隧道施工时由土体损失产生的地表沉降和土体内部地层沉降进行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砂土地层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地层损失从地表向下以幂函数形式增长,最大沉降和沉降槽宽度系数与地层损失呈很强的正相关性;随着地层埋深的增加,沉降模式由高斯曲线形式过渡为烟囱状形式,沉降槽宽度系数在增加到一定数值后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而最大沉降持续增长,对地层损失的增加起主要作用。基于统计分析原理,针对砂土地层的高斯沉降模式,建立了不同埋深处砂土地层损失与地表损失间的关系,提出不同埋深处砂土地层损失的计算公式,并结合试验数据修正了不同埋深处砂土地层的最大沉降以及沉降槽宽度系数的计算公式,最终得到不同埋深处地层沉降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地层 地铁隧道 盾构法施工 模型试验 地层损失 地层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涌水量的预测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7
8
作者 李鹏飞 张顶立 周烨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5,共5页
隧道涌水量关系到作用于衬砌结构的水压力和周边生态环境的安全,是隧道防排水设计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总结隧道涌水量预测的3种主要方法:理论解析法、经验公式法和数值分析法的基础上,讨论了围岩渗透系数、洞室尺寸、地下水位高度、衬砌... 隧道涌水量关系到作用于衬砌结构的水压力和周边生态环境的安全,是隧道防排水设计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总结隧道涌水量预测的3种主要方法:理论解析法、经验公式法和数值分析法的基础上,讨论了围岩渗透系数、洞室尺寸、地下水位高度、衬砌渗透性、注浆圈渗透性及厚度、隧道含水层厚度,以及洞室形状等因素对隧道涌水量的影响,比较分析了各种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的差异,并重点指出了各种理论解析方法的局限性和适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涌水量随围岩渗透系数的增大线性增大,随地下水位高度的升高存在一个先减小后增大的过程;注浆圈参数存在一个经济合理值;同样的开挖面积条件下圆形隧道的涌水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涌水量 渗透系数 注浆圈 洞室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体时变性的隧道劈裂注浆机理研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孙锋 张顶立 陈铁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3,共6页
水泥复合浆液流变参数的时变性对注浆扩散范围计算值影响很大。基于宾汉体流变方程和平板裂缝理想平面流模型,推导了考虑流体时变性的土体劈裂注浆扩散半径计算公式。由公式可知,土体劈裂压力、裂隙宽度、浆液流速、流变参数的时变性是... 水泥复合浆液流变参数的时变性对注浆扩散范围计算值影响很大。基于宾汉体流变方程和平板裂缝理想平面流模型,推导了考虑流体时变性的土体劈裂注浆扩散半径计算公式。由公式可知,土体劈裂压力、裂隙宽度、浆液流速、流变参数的时变性是影响扩散半径的重要因素。计算分析了劈裂注浆过程中劈裂压力随缝隙宽度的变化以及流变参数对扩散半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忽略流体时变性注浆扩散半径计算值明显偏大,会给注浆工程设计带来隐患。结合厦门机场路隧道全风化花岗岩地层注浆试验,发现水泥复合浆液劈裂注浆加固效果良好,扩散半径理论计算值基本符合工程实际;研究成果对风化花岗岩地层劈裂注浆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汉体 劈裂注浆 扩散半径 流变参数 时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位分配原理在隧道穿越建筑物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鹏飞 张顶立 +2 位作者 房倩 侯艳娟 李兵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44-1349,共6页
厦门机场路隧道工程在浅埋、大跨及复杂地质等工程条件下穿越地表复杂的建筑物群,为了保证既有结构的安全,制定了以变位分配原理为核心的隧道施工环境安全风险管理程序.以拆迁房104#和105#试验楼为例,论述了建筑物承载能力分析方法和建... 厦门机场路隧道工程在浅埋、大跨及复杂地质等工程条件下穿越地表复杂的建筑物群,为了保证既有结构的安全,制定了以变位分配原理为核心的隧道施工环境安全风险管理程序.以拆迁房104#和105#试验楼为例,论述了建筑物承载能力分析方法和建筑物破坏形式,制定了建筑物安全风险控制标准,数值模拟预测了隧道施工影响下的地层和建筑物变形,并提出了超前预加固,加强支护参数,洞内跟踪注浆以及地表注浆加固建筑物等控制围岩大变形和有效保护建筑物的工程措施.现场实测数据表明,采取相应工程措施后,建筑物最大沉降量减小了3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大跨隧道 变位分配原理 注浆 沉降控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软弱带公路隧道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郭小红 陈飞飞 +1 位作者 褚以惇 乔春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449-454,共6页
大奎隧道是炎汝高速公路炎陵至汝城段的一座公路隧道,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隧道施工后,初期支护发生严重变形,钢支撑被压弯,下沉量严重侵入建筑限界。综合现场监测、地质雷达扫描结果,从涌水特征、地质情况和施工方法3方面出发,系统分析了... 大奎隧道是炎汝高速公路炎陵至汝城段的一座公路隧道,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隧道施工后,初期支护发生严重变形,钢支撑被压弯,下沉量严重侵入建筑限界。综合现场监测、地质雷达扫描结果,从涌水特征、地质情况和施工方法3方面出发,系统分析了大奎隧道富水软弱带初期支护后隧道严重变形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支护失效段和掌子面的支护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提出三大治理措施:一是控制涌水,二是反压回填及加固围岩,三是优化施工工法。监测结果显示:上述措施实施后,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保证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的安全。该成果对富水软弱地层隧道修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支护 涌水 侵限 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软弱夹层层状隧道围岩变形机理研究 被引量:58
12
作者 郭富利 张顶立 +2 位作者 苏洁 牛晓凯 侯艳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01期247-252,共6页
堡镇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局部地段处于高应力区,围岩变形具有变形速度快、变形量大且破坏严重、持续时间长的特征。通过对堡镇隧道左线出口段围岩变形量测资料和掌子面地质素描的比较分析后发现,不论强度高、节理裂隙发育的砂质页岩,还是... 堡镇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局部地段处于高应力区,围岩变形具有变形速度快、变形量大且破坏严重、持续时间长的特征。通过对堡镇隧道左线出口段围岩变形量测资料和掌子面地质素描的比较分析后发现,不论强度高、节理裂隙发育的砂质页岩,还是处于高地应力、强度低、围岩破碎的炭质页岩,掌子面有软弱夹层分布时,其变形破坏程度较相邻段同类围岩严重的多。因此,依据软弱夹层与掌子面围岩的典型组合情况,结合堡镇隧道所揭示的不同围岩室内三轴试验结果,建立了含软弱夹层围岩的力学模型,探讨了含软弱夹层围岩变形破坏的形成演化过程,揭示了高地应力条件下软弱夹层引起围岩变形失稳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高地应力 大变形 围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铁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张成平 张顶立 王梦恕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8期171-176,共6页
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站为国内首次在既有地铁隧道下方采用暗挖法施工的地铁车站,施工期间要保证既有地铁线路的正常运营,因此施工难度和风险极大。施工前对既有地铁结构进行了安全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并结合相关规范制定了既有线结构变形... 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站为国内首次在既有地铁隧道下方采用暗挖法施工的地铁车站,施工期间要保证既有地铁线路的正常运营,因此施工难度和风险极大。施工前对既有地铁结构进行了安全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并结合相关规范制定了既有线结构变形的安全控制标准。在施工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计算确定了柱洞法施工方案,并辅以降水、超前大管幕和注浆等辅助技术措施,同时采用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既有线的动态变化,对施工中既有线结构出现的异常变形进行了及时处理,最终地铁车站成功建成,并确保了既有地铁结构的安全和线路的正常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施工 既有地铁线路 隧道 安全控制技术 实时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湾海底隧道风险评估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宋浩然 张顶立 谭光宗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共6页
以大连湾海底隧道为背景,针对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推荐方案,按照不同的施工方法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并且采用风险判断矩阵和专家调查的方法对各方案的风险进行评估.另外,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从技术、经济、安全和环境影响等因素出发... 以大连湾海底隧道为背景,针对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推荐方案,按照不同的施工方法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并且采用风险判断矩阵和专家调查的方法对各方案的风险进行评估.另外,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从技术、经济、安全和环境影响等因素出发,对各施工方法进行风险评价,认为两种推荐轴线均采用沉管方案时其综合风险最小.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及大连湾海底隧道的工程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为工程相关决策和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工程 隧道 风险评估 层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事故分析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64
15
作者 王梦恕 张成平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6,共6页
基于中国城市地下工程发展迅速、事故频发的现状,结合具体工程事故案例,分析了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主要包括:构建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表及建... 基于中国城市地下工程发展迅速、事故频发的现状,结合具体工程事故案例,分析了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主要包括:构建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表及建(构)筑物的变形控制标准,使安全风险控制有据可依;采用信息化施工技术,并利用变位分配原理实施施工安全的分阶段控制。该控制措施在北京及其他城市地铁建设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理想的控制效果,对中国城市地下工程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工程 安全事故 控制对策 风险管理体系 控制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线渗漏诱发地铁工程事故的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李兴高 王霆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5-130,共6页
在分析管线渗漏诱发地铁工程事故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一整套技术措施体系。在这个措施体系中,共包括给排水管线现状调查、给排水管线安全评估、管线渗漏地层饱和范围分析、监控量测、管线保护综合技术措施和工程应急预案建设6个方面的内... 在分析管线渗漏诱发地铁工程事故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一整套技术措施体系。在这个措施体系中,共包括给排水管线现状调查、给排水管线安全评估、管线渗漏地层饱和范围分析、监控量测、管线保护综合技术措施和工程应急预案建设6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给排水管线现状调查、安全评估和管线周围饱和地层范围分析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基础。管线变形和地层变形监控量测是管线保护和地层坍塌预防的必不可少的保证手段。应依据不同施工方法,从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两方面采取管线保护技术措施及地层坍塌预防和处理措施。而工程应急预案建设是工程安全控制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渗漏 地层坍塌 给排水管线 现状调查 安全评估 应急预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营隧道衬砌结构技术状况的评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素磊 张顶立 +1 位作者 陈淮 应国刚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23,29,共6页
运营隧道衬砌结构技术状况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隧道内行车和行人安全,如何对运营隧道衬砌结构技术状况进行合理评定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针对目前隧道工程界已有的隧道衬砌结构技术状况评定方法存在的不足,首先提出了"隧道健康度&qu... 运营隧道衬砌结构技术状况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隧道内行车和行人安全,如何对运营隧道衬砌结构技术状况进行合理评定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针对目前隧道工程界已有的隧道衬砌结构技术状况评定方法存在的不足,首先提出了"隧道健康度"和"隧道健康度函数"的基本概念,将检测隧道划分为若干评定单元,然后将检测数据分配于各评定单元之上,并通过隧道健康度函数,建立了隧道现场检测数据和评定结果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建立了一种基于现场检测数据的隧道衬砌结构技术状况分段式量化评定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评定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衬砌结构技术状况 评定方法 健康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隧道地表塌陷原因分析与施工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翾 张顶立 李鹏飞 《隧道建设》 2010年第4期430-433,共4页
基于兰渝铁路工程某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工程背景,分析在黄土地层不良地质段发生地表塌陷、初期支护严重变形、拱顶沉降及洞内收敛过大等现象的原因;同时根据地表塌陷段的地质情况,结合数值模拟分析,提出地表旋喷桩注浆加固地层、洞内超前... 基于兰渝铁路工程某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工程背景,分析在黄土地层不良地质段发生地表塌陷、初期支护严重变形、拱顶沉降及洞内收敛过大等现象的原因;同时根据地表塌陷段的地质情况,结合数值模拟分析,提出地表旋喷桩注浆加固地层、洞内超前注浆预支护以及提高初期支护强度的综合处置方案,很好地实现了隧道安全施工的目的。针对黄土地层大变形及地表塌陷区采取的施工控制技术可供今后类似隧道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隧道 地表塌陷 数值模拟 监控量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铁浅埋暗挖区间隧道塌陷机理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淑 张顶立 李志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9,共6页
结合北京典型地质条件和区间隧道的断面形式,将城市浅埋暗挖隧道分为超浅埋隧道和浅埋隧道两种,对于超浅埋隧道,隧道的破坏形式主要是整体下沉和塌陷,隧道的破裂角接近80°;对于浅埋隧道,破坏形式以滑裂破坏为主,规范给出的... 结合北京典型地质条件和区间隧道的断面形式,将城市浅埋暗挖隧道分为超浅埋隧道和浅埋隧道两种,对于超浅埋隧道,隧道的破坏形式主要是整体下沉和塌陷,隧道的破裂角接近80°;对于浅埋隧道,破坏形式以滑裂破坏为主,规范给出的滑裂角为45°φ/2,但通过对北京地铁事故的调查研究发现,隧道滑裂角大于45°+φ/2,因此应用土力学原理和Mohr—Coulomb破坏准则推导出新的地层滑裂角.结果表明,浅埋隧道的破裂角与隧道的覆跨比、矢跨比有关,且比45°+φ/2大10°~15°.运用FLAC3D软件计算分析隧道破坏时塑性区分布情况和破坏过程,并与实际工程监测数据对比,发现新的滑裂角更接近实际工程的破坏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暗挖隧道 滑裂角 塌陷机理 北京地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大跨小间距黄土隧道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何历超 王梦恕 李宇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06-310,共5页
以武-西高速公路桃花峪黄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格栅和型钢支护结构对浅埋大跨小间距黄土隧道的影响规律。现场试验表明,施工引起的沉降比较均匀,格栅支护与型钢支护对控制整体沉降差别不明显。格栅钢架... 以武-西高速公路桃花峪黄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格栅和型钢支护结构对浅埋大跨小间距黄土隧道的影响规律。现场试验表明,施工引起的沉降比较均匀,格栅支护与型钢支护对控制整体沉降差别不明显。格栅钢架的受力比型钢钢架小且分布更为均匀,说明格栅钢架受力更为有利。格栅与型钢钢架受力状态相似且都合理。模拟计算表明,格栅支护与型钢支护相比,型钢支护的位移更小。较之格栅,型钢支护拱顶沉降减小16%~18%,边墙收敛减小23%,拱脚沉降减小18%。在V级黄土隧道中采用双侧壁法开挖大断面隧道,围岩将发生较大塑性变形。塑性区域发展范围较大,需及时支护,格栅支护与型钢支护对塑性发展范围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 黄土隧道 格栅支护 型钢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