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水深度处理过程中的生物稳定性和分子量分布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德生 姚智文 王占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44-2950,共7页
研究了水源水在'预臭氧+常规+主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流程净化中的各工艺段出水有机物及分子量的变化特征,建立了生物稳定性与有机物分子量的关系,实现了对深度处理后供水水质生物稳定性的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预臭氧可... 研究了水源水在'预臭氧+常规+主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流程净化中的各工艺段出水有机物及分子量的变化特征,建立了生物稳定性与有机物分子量的关系,实现了对深度处理后供水水质生物稳定性的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预臭氧可将大分子的天然有机物分解为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并提高水的可生化性;导致常规处理工艺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效率降低;主臭氧可将有机物进一步氧化,并将部分氧化成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的有机物;生物活性炭可提高出水的生物稳定性,但对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去除有限;分子量越小生物稳定性越差,越不容易被去除。此研究结果为评估水源水质深度处理的生物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水 深度处理 生物稳定性 分子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浆抬升地层的机制、解析解及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50
2
作者 唐智伟 赵成刚 《岩土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12-1516,共5页
注浆抬升地表是地下工程施工控制地层和邻近建筑物沉降的常用工法。目前,注浆设计主要依靠现场监测和工程经验。数值方法模拟注浆效果通常是通过提高注浆区域的土性参数来实现的,但该方法忽略了注浆抬升对地层的补偿作用。通过研究注浆... 注浆抬升地表是地下工程施工控制地层和邻近建筑物沉降的常用工法。目前,注浆设计主要依靠现场监测和工程经验。数值方法模拟注浆效果通常是通过提高注浆区域的土性参数来实现的,但该方法忽略了注浆抬升对地层的补偿作用。通过研究注浆引起的土体体积膨胀的机制,将注浆体积、土体体积应变增量、位移大小三者联系在一起。采用了一种模拟注浆抬升地层的数值方法。在该数值方法中,给出了土体体积应变的计算方法,提出了施加"虚拟"膨胀压力来增加单元体积,并通过判断单元体积应变增量是否达到土体体积应变增量来控制模拟注浆的过程。其方法的优点在于:施加在单元上的膨胀压力可以是一个虚拟的压力,而无需是实际注浆压力。通过解析解与数值解对比分析,验证了这种数值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 地层抬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结构性黄土本构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金旭 赵成刚 陈铁林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8-553,共6页
本文在饱和土扰动概念基础上,提出了可以考虑外力和增湿两个扰动因素对非饱和土结构性影响的耦合扰动变量。根据复合材料均匀化理论的思想建立了适用于非饱和结构性黄土的本构模型,并给出了耦合扰动变量的演化方程。通过将BBM模型和本... 本文在饱和土扰动概念基础上,提出了可以考虑外力和增湿两个扰动因素对非饱和土结构性影响的耦合扰动变量。根据复合材料均匀化理论的思想建立了适用于非饱和结构性黄土的本构模型,并给出了耦合扰动变量的演化方程。通过将BBM模型和本文模型的计算结果分别与已有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说明,本文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非饱和原状黄土的力学特性。通过对结构性参数β、α进行分析说明,所给出的耦合扰动变量的演化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土结构性随变形劣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变量 非饱和黄土 结构性 劣化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纹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弯曲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任红伟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0-64,共5页
通过对波纹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10 m模型试验梁的设计及制作,介绍该类型箱梁的制作过程,试验梁成型后对其进行加载试验,用试验结果分析波纹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弯曲受力性能,结果表明:在弹性范围内,箱梁挠度值与荷载增长呈线性... 通过对波纹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10 m模型试验梁的设计及制作,介绍该类型箱梁的制作过程,试验梁成型后对其进行加载试验,用试验结果分析波纹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弯曲受力性能,结果表明:在弹性范围内,箱梁挠度值与荷载增长呈线性关系;采用带孔嵌入型连接的腹板与上下混凝土翼缘板的连接效果较好;翼板之间的变形符合平截面假定;集中荷载作用下,箱梁呈现典型的剪力滞效应;弯矩主要由顶板与底板承担,腹板只承受剪力。同时,研究成果能为下一步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梁 模型试验 波纹钢腹板 弯曲性能 剪力滞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饱和裂隙多孔介质的双渗透率数值模型与参数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项彦勇 姬永红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82,共6页
针对裂隙多孔介质中的变饱和流动与运移,分析了双渗透率数值模型的参数构成与计算特征。双渗透率模型由分别代表裂隙等效连续介质和孔隙介质的两组并列体积单元集合构成,用平均裂隙宽度和平均裂隙间距表达裂隙等效连续介质的参数,用裂... 针对裂隙多孔介质中的变饱和流动与运移,分析了双渗透率数值模型的参数构成与计算特征。双渗透率模型由分别代表裂隙等效连续介质和孔隙介质的两组并列体积单元集合构成,用平均裂隙宽度和平均裂隙间距表达裂隙等效连续介质的参数,用裂隙单元与孔隙单元之间的有效作用面积、有效作用距离和有效渗透系数描述裂隙-孔隙相对流动和运移。裂隙-孔隙相互作用参数取决于概念模型,并与流体动态相关。计算分析表明,裂隙单元与孔隙单元之间的毛细力梯度与重力的共同作用决定裂隙流动、孔隙流动和裂隙-孔隙相对流动的相对大小,流体和溶质的动态受到裂隙宽度变化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饱和裂隙多孔介质 双渗透率模型 流动与运移的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输出反馈在被动控制设计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刚 姚谦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8-162,共5页
本文研究了将被动结构控制的参数设计转化为静态输出反馈问题的可能性,以及应用线性矩阵不等式工具求解静态输出反馈问题的方法,最后,给出一个TMD控制的H2-γ次优设计算例。
关键词 结构控制 被动控制 静态输出反馈 线性矩阵不等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TBM选型适应性评价决策支持系统 被引量:16
7
作者 詹金武 李涛 李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258-3271,共14页
随着我国西部的大开发和“一带一路”的建设,迫切需要大力发展交通、矿山、水利等重大“生命线”工程,而深埋长大隧道往往是这些生命线工程的关键控制性工程。限于地质、地形和自然环境条件,从施工工期、造价和技术进步3个方面考虑,TBM(... 随着我国西部的大开发和“一带一路”的建设,迫切需要大力发展交通、矿山、水利等重大“生命线”工程,而深埋长大隧道往往是这些生命线工程的关键控制性工程。限于地质、地形和自然环境条件,从施工工期、造价和技术进步3个方面考虑,TBM(Tunnel Boring Machine)工法是深长隧道开挖的优先选择。深长隧道TBM的适应性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难以进行有效和定量的评价。主要影响因素为不良地质,如突涌水、软岩大变形、断层破碎带、岩爆等;此外,隧道的设计、隧址地质条件等对TBM的选型也有重要影响。人工智能方法具有能够分析复杂因素影响和处理复杂问题的突出特点,可用于TBM选型适应性的有效评价。首先,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通过TBM选型评价知识的获取,选取能够充分反映不同机型地质适应性差异、具有代表性和区分度高的7个评价指标,构建了TBM选型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模糊隶属函数。其次,通过编写权重辅助计算程序,确定了3种TBM机型选型适应性评价指标的权重;其中,为了避免单指标决策的局限性和主观臆断的缺陷,采用智能设计理论和决策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多指标智能决策的定量化选型。将评价模型与知识获取相结合,以规则的形式表示知识,构建了TBM选型适应性评价知识库。最后,基于智能评价决策支持系统平台IDSDP,开发了TBM选型适应性智能评价决策支持系统,为深长隧道TBM选型提供了一种新的量化评价方法。利用该系统对高黎贡山铁路隧道TBM的选型进行了适应性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选型 层次分析法 模糊数学 人工智能 决策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