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表设计和记录的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1
作者 韩芳 曹克刚 +3 位作者 高颖 刘宝利 周甜甜 胡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3-538,共6页
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CRF)是获取临床研究数据的重要工具,科学设计且规范记录的CRF对于提升临床研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作者总结了目前中医药临床研究CRF设计及记录存在的共性问题,包括(1)设计时点滞后;(2)CRF设计、记录及修改... 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CRF)是获取临床研究数据的重要工具,科学设计且规范记录的CRF对于提升临床研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作者总结了目前中医药临床研究CRF设计及记录存在的共性问题,包括(1)设计时点滞后;(2)CRF设计、记录及修改欠规范;(3)合并用药/疗法记录不完善;(4)证候疗效指标量化及舌脉的客观化不足;(5)受试者隐私保护不足;(6)不良事件记录欠规范。与之相应,本文探讨了一些解决策略,以期为其他中医药研究者提供参考,具体包括(1)CRF设计时点前移;(2)规范CRF设计、记录及修改;(3)根据临床数据获取协调标准(Clinical Data Acquisition Standards Harmonization,CDASH)设计合并用药/疗法;(4)证候标准化及舌脉标准化研究;(5)使用受试者鉴认代码保护隐私;(6)不良事件记录要“因研究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临床研究 病例报告表 设计 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
2
作者 唐璐 马丽芳 +3 位作者 史华伟 赵性泉 高颖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项目组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1-258,共8页
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主要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编制流程,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原则,在现实诊... 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主要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编制流程,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原则,在现实诊疗环境中将现有的最佳证据与专家经验结合起来,通过问卷调研、专家访谈的形式收集临床应用建议,根据研究对象、干预措施、对照措施、结局指标、研究类型(population、interventions、comparisons、outcomes、study design,PICOS)原则确定临床问题并进行证据评价和推荐等级评估(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分级,经过名义组法形成推荐意见7条(其中强推荐3条,弱推荐4条),共识建议23条,明确了疏血通注射液的适应病证、用药时机、用法用量、用药疗程等,完善了安全性信息,补充更新了第1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药理毒理内容,为临床合理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提供参考。本共识已通过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审核,并进行了发布,编号GS/CACM345-2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疏血通注射液 专家共识 证据 临床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3
作者 王新志 高颖 +5 位作者 周红霞 王菁婧 宋研博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起草组 荆志伟 赵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8-258,共11页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ICH)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中医药在ICH治疗方面的特色优势,对ICH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活血化瘀法治疗ICH已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证据,但是目前对其临床应用安全性仍存在不同声音,对临床...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ICH)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中医药在ICH治疗方面的特色优势,对ICH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活血化瘀法治疗ICH已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证据,但是目前对其临床应用安全性仍存在不同声音,对临床常用的治疗ICH的活血化瘀治法及其方药,以及具体应用原则、应用时机等方面尚缺乏规范的指导和建议。共识文件遵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等,通过系列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问卷调研、名义组法等,在充分总结临床医生应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循证证据,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原则,共集中解决了临床广泛关注的17个共识问题,明确了活血化瘀法治疗ICH的适应证、注意事项和禁忌、常用方药、优势环节、应用原则与时机、安全性问题等,旨在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ICH提供指导和参考,以提高临床疗效,避免安全风险,促进临床受益。共识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师在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ICH时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法 专家共识 脑出血 循证医学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0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中医病位与伦敦分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宋玥波 芮一峰 +2 位作者 韩奕 冯路达 高颖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9期2988-2994,共7页
目的:探索肌萎缩侧索硬化中医病位与伦敦分期的相关性,借助伦敦分期辅助明确中医病位演变规律,以进一步优化该病中医辨证论治诊疗方案,提高疾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集240例病例资料,首先通过专家经验辨... 目的:探索肌萎缩侧索硬化中医病位与伦敦分期的相关性,借助伦敦分期辅助明确中医病位演变规律,以进一步优化该病中医辨证论治诊疗方案,提高疾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集240例病例资料,首先通过专家经验辨证归纳中医病位及相应症状群,其中,症状群以词频-逆向文档频率的统计方法提取;其次以四诊信息聚类分析的数据挖掘方法,聚类得出症状群;结合上述专家经验辨证及四诊信息聚类分析2种方法得出的症状群,归纳本病中医病位;并以中医病位、伦敦分期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探索二者相关性。结果:专家经验辨证和聚类分析均大致将本病中医病位分为脾胃、肝肾、心肺3组病位,关联规则分析示伦敦分期3期与脾胃病位正相关,其次为2期b;4期b与肝肾病位正相关,其次为3期,再次为2期b;4期b与心肺病位强正相关。结论: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中医病位在脾胃、肝肾、心肺,其中脾胃虚弱为本病早、中期的重要病理基础,肝肾亏虚为本病中、晚期的常见证候,宗气不足患者病情常已发展至病程末期。提倡在伦敦分期早期即接受中医药治疗以延缓病位演变进程、改善预后。在具体治疗措施上,应重视本病起于脾胃、上至心肺、下至肝肾的传变规律,遵循中医整体观及治未病的理念,调理本脏时及早顾护它脏,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运动神经元病 病位 伦敦分期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系统论策略的脑小血管病全周期辨治及用药思路 被引量:2
5
作者 任北大 孙梓宽 +6 位作者 李丹溪 薛冰洁 许颖智 芮一峰 赖新星 曹克刚 高颖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3400-3405,共6页
中医学的生命力在于其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就认识而言,只有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中医系统论是中医学与系统科学的交叉学科,是系统中医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旨在将人体视为有机、自主的系统,通过整体调控以防治疾病。脑小血管病是一种严重... 中医学的生命力在于其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就认识而言,只有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中医系统论是中医学与系统科学的交叉学科,是系统中医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旨在将人体视为有机、自主的系统,通过整体调控以防治疾病。脑小血管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隐匿,病机复杂,治疗相对困难,且缺乏整体防治机制,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现从中医系统论角度分析脑小血管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治则及处方用药,探讨中医系统论策略对脑小血管病全周期辨治及用药思路的指导意义,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系统论 策略 脑小血管病 全周期 辨治思路 用药 中医药 病因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与冠心病共患病的临床特征与疗效评价方法
6
作者 张润萱 周莉 +1 位作者 高颖 许颖智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1,91,共8页
目的:系统分析缺血性卒中与冠心病共患病的临床特征与疗效评价方法。方法:基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及PubMed、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缺血性卒中与冠心... 目的:系统分析缺血性卒中与冠心病共患病的临床特征与疗效评价方法。方法:基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及PubMed、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缺血性卒中与冠心病共患病自1990年1月至2023年9月的相关文献,统计临床信息、评价指标,运用频数统计分析法归纳缺血性卒中与冠心病共患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评价方法。结果:共纳入文献168篇,其中理论探讨类文献10篇,临床研究类文献158篇,患者8287例。缺血性卒中与冠心病共患病的临床症状按频次排序为半身不遂(58.67%)、胸痛(55.40%)、乏力(38.89%)、头晕(37.10%)、口角㖞斜(36.94%)等,证候要素分布为血瘀(23.53%)、痰湿(22.58%)、气虚(17.97%)、阴虚(15.10%)等。缺血性卒中与冠心病共患病与单患疾病的临床理化指标比较,血脂(20%)、血压(18.67%)、血糖(8%)相关指标差异较大,临床研究疗效评价常用指标有疾病主要症状改善程度(64.58%)、总胆固醇(47.92%)、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25.00%)等。结论:缺血性卒中与冠心病共患病的临床症状、证候要素、主要证候、理化指标具有自身的临床特点,疗效评价方法多采用疾病主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与冠心病共患病 临床特征 疗效评价方法 卒中 冠心病 症状 缺血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病机的中医“虚气留滞”病机假说阐释 被引量:1
7
作者 董兴鲁 齐宝云 高颖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1789-1792,1799,共5页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是一种预后不良的后循环血管变异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通过对其病理机制、临床特征与转归的总结分析,与中医“虚气留滞”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创新病机假说,以“虚气”为发病之本,以“留滞”为发病之标,二...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是一种预后不良的后循环血管变异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通过对其病理机制、临床特征与转归的总结分析,与中医“虚气留滞”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创新病机假说,以“虚气”为发病之本,以“留滞”为发病之标,二者具有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特点,切合疾病螺旋进展、动态演变的模式。并据此形成“扶正护脑以补虚、解毒通络而通滞”的治法,为进一步探索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中医证治规律与疗效评价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对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其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虚气留滞 扶正护脑 毒损脑络 解毒通络 病机理论 脑血管病 血管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疏口服液治疗中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新志 高颖 +3 位作者 周红霞 王菁婧 宋研博 中华中医药学会《脑血疏口服液治疗中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起草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9-258,共10页
脑血疏口服液具有益气、活血、化瘀的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气虚血瘀所致中风的治疗。经多年临床观察,其对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等有明显疗效,受到多个指南、共识及丛书的推荐。在总结临床医生应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循证证据,遵照... 脑血疏口服液具有益气、活血、化瘀的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气虚血瘀所致中风的治疗。经多年临床观察,其对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等有明显疗效,受到多个指南、共识及丛书的推荐。在总结临床医生应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循证证据,遵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报告规范》等,在问卷调查和文献系统回顾的基础上,基于现有最佳证据,充分结合专家经验,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原则,通过名义组法共达成16条推荐意见/共识建议,提出了脑血疏口服液治疗中风的用药时机、临床疗效、用法用量、疗程等,并说明了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该共识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师在使用脑血疏口服液时作为用药参考。旨在提高脑血疏口服液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促进合理用药,减少用药风险。共识已通过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审核,并进行了发布,编号GS/CACM 331-2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疏口服液 中风 专家共识 中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模态影像技术对气血理论的现代诠释
9
作者 刘蕾 刘蓓 +4 位作者 钟利群 邹忆怀 李小圳 赵天佐 陈正光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2-658,共7页
气血理论作为中医理论的核心部分,阐释了气与血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该理论中某些概念的抽象性,使得对其深入理解和研究面临挑战。近年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进步,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脑多模... 气血理论作为中医理论的核心部分,阐释了气与血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该理论中某些概念的抽象性,使得对其深入理解和研究面临挑战。近年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进步,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脑多模态MRI不仅能提供丰富的结构、代谢和功能信息,还具有高时间、空间分辨率,以及多参数分析的优势。利用这一技术对中医气血理论与脑部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病理观察及功能连接(FC)研究,可为中医气血理论提供具象化、可视化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气血理论 现代化 脑功能 脑灌注 脑白质纤维素 机遇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急性期半暗带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逸坤 吴丽君 +5 位作者 李媛媛 刘浩琦 安娜 宋珂 张华 高永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3期1761-1767,共7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急性期半暗带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除外假手术组,其余各组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醒脑静组。醒脑静组按0.18 mL/100 g腹腔注射醒脑静注射液,假手术组和模型...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急性期半暗带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除外假手术组,其余各组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醒脑静组。醒脑静组按0.18 mL/100 g腹腔注射醒脑静注射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24 h,尼氏染色观察大鼠半暗带区神经元形态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超微结构变化,原位细胞凋亡法检测(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观察大鼠缺血半暗带区细胞凋亡情况,磁共振分别于4.5 h和24 h观察大鼠不同时间段半暗带区缺血演变过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尼氏小体结构破坏崩裂,轮廓模糊或消失;透射电镜观察可见NVU超微结构病理形态明显损伤;模型组TUNEL染色可见大量的凋亡细胞(P<0.01);磁共振结果可见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存在大面积梗死。与模型组相比,醒脑静组神经元和NVU超微结构病理形态明显改善;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半暗带丢失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够改善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状态,减少胶质细胞和微血管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部分半暗带,对脑缺血急性期半暗带区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脑缺血急性期 半暗带 神经元 核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脉络学说构建脑梗死血管再通后无复流的理法方药体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深 张兆旭 +1 位作者 孔令博 高颖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1834-1838,共5页
近年来,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为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带来了突破性进展,然而血管再通并不等于脑组织发生再灌注。据Stroke杂志报道血管再通后的脑梗死患者中约1/4存在组织再灌注障碍,即“无复流”现象,并指出该现象是脑梗死的潜在治疗靶... 近年来,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为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带来了突破性进展,然而血管再通并不等于脑组织发生再灌注。据Stroke杂志报道血管再通后的脑梗死患者中约1/4存在组织再灌注障碍,即“无复流”现象,并指出该现象是脑梗死的潜在治疗靶点。目前西医尚缺乏针对脑梗死血管再通后无复流防治的有效方法,无复流已成为制约脑梗死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的瓶颈之一。现基于中医脉络学说,从“孙络-微血管”相关性切入,针对脑梗死血管再通后无复流,提出其病机为气虚络阻,进而确定其治法为益气通络,主要代表性方药为补阳还五汤、通心络胶囊等,建立了其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这将为脑梗死血管再通后无复流的防治提供“中医方案”,对该类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无复流 脉络学说 孙络 微血管 气虚络阻 益气通络 理法方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内酯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孟甜甜 解小龙 +3 位作者 李婷婷 杨芩瑜 许颖智 高颖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8期1241-1249,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银杏内酯注射液(GI)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7大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4月,应用RevMan5.3软件对GI治疗AI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最后采用GRADE系统评价各结局指标的证据... 目的:系统评价银杏内酯注射液(GI)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7大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4月,应用RevMan5.3软件对GI治疗AI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最后采用GRADE系统评价各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结果:共纳入20项研究,Meta分析显示:在临床有效率方面,GI+西医常规优于单用西医常规(RR_(NIHSS)=1.20,95%CI为1.14~1.27,P<0.00001;RR_(NDS)=1.28,95%CI为1.02~1.59),P=0.03;RR临床症状=1.26,95%CI为1.03~1.55,P=0.03);GI+阿替普酶+西医常规优于阿替普酶+西医常规(RR_(NIHSS)=1.24,95%CI为1.10~1.41,P=0.0006;RR_(mRS)=1.27,95%CI为1.10~1.46,P=0.0006);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GI+西医常规优于单用西医常规(MD_(NIHSS)=-3.12,95%CI为-3.72~-2.52,P<0.00001;MD NDS=-2.93,95%CI为-3.67~-2.19,P<0.00001),GI+阿替普酶+西医常规优于阿替普酶+西医常规(MD_(NIHSS)=-3.68,95%CI为-4.89~-2.47,P<0.00001;MD_(NDS)=-10.58,95%CI为-12.01~-9.15,P<0.00001);在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GI+西医常规优于单用西医常规(MD=9.61,95%CI为8.44~10.78,P<0.00001),GI+阿替普酶+西医常规优于阿替普酶+西医常规(MD=8.80,95%CI为5.80~11.80,P<0.00001);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GI+西医常规与单用西医常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3,95%CI为0.28~1.43,P=0.27)。证据等级评价显示临床有效率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证据级别为中级,神经功能评分的证据级别为低级,推荐强度均为弱推荐。结论:GI+西医常规或GI+阿替普酶+西医常规可提高AIS的临床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因纳入文献质量偏低,证据等级较低,有望进一步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更深入地研究GI治疗AI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注射液 中医药 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死 临床疗效 安全性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特点构建中医临床信息采集模式的对策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传朋 董兴鲁 +1 位作者 冯路达 高颖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1822-1826,共5页
医学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医疗健康数据的井喷式增长,虽然其创造了丰富的临床数据资源,但也存在着管理不当和应用不足的问题,其核心在于现有采集模式不能适用真实世界数据采集的需要。通过梳理目前临床研究信息采集的现状,发现其存在... 医学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医疗健康数据的井喷式增长,虽然其创造了丰富的临床数据资源,但也存在着管理不当和应用不足的问题,其核心在于现有采集模式不能适用真实世界数据采集的需要。通过梳理目前临床研究信息采集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着采集场景较局限,采集角色较单一,数据采集的丰富性和客观性较欠缺,跨场景医疗健康数据之间的连贯性和共享性较差以及个体健康数据采集的时间范围较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扩展数据场景和采集角色,丰富数据采集的工具及建立个体健康信息的全生命周期采集4个方向探讨了中医多场景、多角色、全时空的临床信息采集模式的构建,以期为中医临床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世界数据 临床研究 医学信息 数据场景 采集角色 采集工具 全生命周期采集 采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计量标准的《卒中后失语患者报告结局量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亚男 徐敏杰 +8 位作者 王海芳 杨瑜爱 李颖 任巧生 陈健 张家成 包炜玮 高颖 常静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1808-1813,共6页
目的:评价《卒中后失语患者报告结局量表》的可行性、信度、效度及敏感性。方法:通过临床计量标准下患者报告结局测量《卒中后失语患者报告结局量表》进行多维度临床验证。选取2022年3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 目的:评价《卒中后失语患者报告结局量表》的可行性、信度、效度及敏感性。方法:通过临床计量标准下患者报告结局测量《卒中后失语患者报告结局量表》进行多维度临床验证。选取2022年3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门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频数分析、Cronbach信度系数、Pearson相关系数、Mokken Scale model进行验证。结果:共收集142份问卷,有效问卷140份,完成率100%,平均完成时间(6.13±3.68)min;Cronbachα为0.932,内容效度显示除Q1外其余条目与本维度的相关系数大于与其他维度的相关系数;Mokken Scale model显示量表各维度同质性系数H>0.349,除Q4外,其余条目同质性系数H_(ij)>0,H_(i)>0.3;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与《卒中后失语患者报告结局量表》总分(r=0.562,P<0.01)、语言维度(r=0.630,P<0.01)及社会维度(r=0.533,P<0.01)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卒中后失语患者报告结局量表》具有良好的可行性、精准性、可靠性、有效性、敏感性,可用来作为临床评估卒中后失语患者的量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失语 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临床计量标准 患者报告结局量表 摩根模型 可行性 信度 效度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在缺血性中风机制及相关中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鸿瑞 高颖 +6 位作者 赖新星 高永红 曹克刚 许颖智 薛冰洁 李丹溪 刘珍洪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1814-1821,共8页
中风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居我国致死疾病之首,缺血性中风(IS)占70%以上。因时间窗窄、适应证严格等原因,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临床实际受益人群极为有限,寻求特异性有效药物仍是临床迫切需求,深入探索相关机制、发掘治疗新靶... 中风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居我国致死疾病之首,缺血性中风(IS)占70%以上。因时间窗窄、适应证严格等原因,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临床实际受益人群极为有限,寻求特异性有效药物仍是临床迫切需求,深入探索相关机制、发掘治疗新靶点是创新药物研发的关键。近年来,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通过非谷氨酸机制调控中风后钙离子稳态,并参与中风后多种复杂机制,有望成为中风后神经保护作用的新兴靶点。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已有临床研究证实在中风不同阶段应用中药治疗均有良好疗效,目前已在许多中药如吴茱萸、生姜、天然冰片中发现TRPV1激动剂/抑制剂。现从TRPV1参与调控钙超载、兴奋性毒性、神经炎症等病理机制出发,厘清其具体作用,并归纳可能作用于TRPV1治疗中风的中药成分,以期为中风研究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缺血性中风 神经保护 中药 钙超载 兴奋性毒性 神经炎症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启源》用药规律理论和应用特点研究之探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任北大 王庆国 +2 位作者 程发峰 王雪茜 高颖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449-453,共5页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药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期不同医药家的补充和完善,蕴藏着非常实用的临床价值,而其中以性味、归经为主体的中药性能是中药理论核心,...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药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期不同医药家的补充和完善,蕴藏着非常实用的临床价值,而其中以性味、归经为主体的中药性能是中药理论核心,备受历代医家推崇。易水学派开山张元素在继承前人药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用药经验,完备了中药学理论体系,影响深远。本文试从广度和深度上系统分析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药性理论体系和用药规律特点。具体而言,主要从药物归经、药物升降浮沉之性、引经报使理论、时令用药、药物配伍、药物补泻、辨病辨证用药等7个方面入手进行梳理,从而明晰张元素用药规律理论和应用特点,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启源 @张元素 易水学派 用药规律 应用特点 中药性能 理论体系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名方苏合香丸治疗中风临床精准定位研究的专家问卷调查 被引量:5
17
作者 熊雪娇 刘婷婷 +2 位作者 秦明臻 赖新星 高颖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1827-1833,共7页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深入挖掘临床专家应用苏合香丸治疗中风的临证经验,初步明确苏合香丸适用人群及安全性,推动下一阶段真实世界研究方案的设计与优化。方法: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针对临床医师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深入挖掘临床专家应用苏合香丸治疗中风的临证经验,初步明确苏合香丸适用人群及安全性,推动下一阶段真实世界研究方案的设计与优化。方法: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针对临床医师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回收问卷231份,受访专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及权威性。苏合香丸适应证、禁忌证、适用阶段等临床问题是专家关注重点。在中医适应证方面,多数专家认为中风-中经络证(82.3%)、中脏腑-阴闭证(70.6%)为苏合香丸临床适用诊断。在西医适应证方面,专家普遍认为缺血性脑卒中(97.4%)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93.9%)均适用苏合香丸。在干预时点及疗程方面,发病<12 h即可应用苏合香丸(61.0%),最佳疗程<14 d(74%)。在药物安全性方面,妊娠(79.2%)及过敏(78.8%)为苏合香丸主要禁忌证。苏合香丸存在肝功能损伤(61.0%)、肾功能损伤(59.3%)风险。结论:专家普遍认为苏合香丸临床适用于治疗痰湿蒙窍导致出现神志昏蒙、头昏头晕、喉中痰鸣等临床表现的缺血性及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用于以急性期为主的中风各临床阶段。苏合香丸芳香耗气,临床不宜久用,妊娠、过敏为苏合香丸禁忌证。同时,临床应用应充分考虑朱砂所致的肝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合香丸 经典名方 中风 临床定位 问卷调查 专家经验 适应证 禁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时相性偏头痛大鼠模型不同时间点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钰宁 韩赵成 +2 位作者 曹光昭 樊欢欢 曹克刚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1800-1807,1813,共9页
目的:筛选时相性偏头痛大鼠模型不同时间点下三叉神经节中差异蛋白,分析相关生物学过程,探索时相性偏头痛模型大鼠在不同时间点生物学过程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多巴胺、硝酸甘油方法制备时相性偏头痛模型大鼠,在造模过程的不... 目的:筛选时相性偏头痛大鼠模型不同时间点下三叉神经节中差异蛋白,分析相关生物学过程,探索时相性偏头痛模型大鼠在不同时间点生物学过程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多巴胺、硝酸甘油方法制备时相性偏头痛模型大鼠,在造模过程的不同时间点(注射多巴胺后11 min、22 min、33 min及注射硝酸甘油后1 h、2 h取大鼠三叉神经节,进行串联质谱标签(TMT)定量蛋白质组学测序,筛选不同时间点差异蛋白,并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富集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A-11组有1323个差异蛋白,DA-22组有1392个差异蛋白,主要与氧化应激反应、代谢过程等生物学过程相关;DA-33组有961个差异蛋白,主要与氧化应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相关;GTN-1组有1051个差异蛋白,主要与炎症反应、凋亡等生物学过程相关;GTN-2组有1102个差异蛋白,主要与代谢过程等生物学过程相关。收缩相关键生物学过程主要为氧化应激反应、ATP代谢过程,舒张相关键生物学过程主要为TRP通道的炎症介质调节、细胞黏附。结论:时相性偏头痛大鼠模型在不同时间点的分子机制生物学过程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收缩相以氧化应激状态为主,而舒张相以炎症反应、TRP通道的激活为主。以上特点能够为后续偏头痛动态变化病理机制与基于时相精准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偏头痛 时相性 分子机制 大鼠模型 差异蛋白 生物学过程 三叉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敏通道的辛味中药止痛原理探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香云 刘珍洪 +5 位作者 蔡明阳 谭雯 孙艺凡 丁薇 陈丹妮 杨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2,共5页
一些辛味中药具有止痛功效,具有寒温之分,用于治疗热痛或寒痛。热敏通道(thermoTRP channels)是寒温感受器,也是伤害感受器,在感觉神经中表达。超出生理范围的寒热以疼痛方式报警,这是热痛与寒痛的分子见解。辛味是植物对动物的驱离警告... 一些辛味中药具有止痛功效,具有寒温之分,用于治疗热痛或寒痛。热敏通道(thermoTRP channels)是寒温感受器,也是伤害感受器,在感觉神经中表达。超出生理范围的寒热以疼痛方式报警,这是热痛与寒痛的分子见解。辛味是植物对动物的驱离警告,它们敏化热敏通道,产生疼痛,分为热痛和寒痛。持续刺激,使得热敏通道对辛味的刺激不再敏感,疼痛信号减弱或消退从而产生止痛效果。辛味中药对热敏通道的脱敏是其止痛的基本原理。总结了主要热敏通道: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瞬时受体电位melastatin亚型8(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8,TRPM8)、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nkyrin 1,TRPA1)的中药调节剂,阐释其止痛的分子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通道 TRPV1 TRPM8 TRPA1 辛味中药 止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肝解郁优化方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
20
作者 郝同 周波 +2 位作者 刘娴 程正果 曹克刚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473-2478,共6页
目的:观察清肝解郁优化方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炎症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观察应用清肝解郁优化方干预肝郁化热证偏头痛患者前后的头痛变化情况;对肝郁化热证偏头痛患者用药前后、非肝郁化热证偏头痛患者及健康人血清免疫... 目的:观察清肝解郁优化方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炎症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观察应用清肝解郁优化方干预肝郁化热证偏头痛患者前后的头痛变化情况;对肝郁化热证偏头痛患者用药前后、非肝郁化热证偏头痛患者及健康人血清免疫炎症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细胞-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分析,探究3组免疫炎症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与用药前比较,应用清肝解郁优化方治疗后的肝郁化热证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天数及总持续时间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报告结局评价(PRO)量表中的头痛情况、躯体症状、精神心理状态、功能状态及PRO总分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郁化热证诊断量表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比较,肝郁化热证偏头痛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肝郁化热证偏头痛患者血清IL-1β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肝郁化热证偏头痛患者比较,肝郁化热证偏头痛患者血清IL-6、TNF-α含量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清肝解郁方能够有效缓解偏头痛患者的头痛病情,改善肝郁化热证患者的相关症状;肝郁化热证偏头痛患者可能存在免疫炎症相关指标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肝解郁优化方 肝郁化热证 偏头痛 临床疗效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细胞-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