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酚酸B对缺血小鼠脑能量代谢和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44
1
作者 蒋玉凤 王秋华 +5 位作者 刘智勤 曹绪泉 任丽薇 蔡大勇 刘世静 黄启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00-2303,共4页
目的:通过探讨丹酚酸B(SalB)对缺血小鼠脑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其对脑水肿的作用。方法:将NIH小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SalB治疗组和尼莫地平(Nim)治疗组,测定缺血30min时脑组织能荷(EC)、磷酸肌酸(PCr)、ATP酶活性、兴奋性氨基酸(EAA... 目的:通过探讨丹酚酸B(SalB)对缺血小鼠脑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其对脑水肿的作用。方法:将NIH小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SalB治疗组和尼莫地平(Nim)治疗组,测定缺血30min时脑组织能荷(EC)、磷酸肌酸(PCr)、ATP酶活性、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以及脑含水量。结果:SalB治疗组EC(0·520±0·034)和PCr[(98·344±13·249)μmol/g]的含量、Na+-K+-ATPase[(0·593±0·013)×103U/g]和Ca2+-ATPase[(0·484±0·053)×103U/g]的活性明显高于缺血组EC(0·465±0·037)、PCr[(81·614±9·919)μmol/g]的含量、Na+-K+-ATPase[(0·244±0·065)×103U/g]和Ca2+-ATPase[(0·321±0·086)×103U/g]的活性,2者相比显著差异(P<0·01);而SalB治疗组Glu[(0·405±0·110)μmol/g]和Asp[(0·141±0·020)μmol/g]的含量和脑含水量[(38·1±0·1)%]则明显低于缺血组Glu[(0·550±0·140)μmol/g]、Asp[(0·287±0·050)μmol/g]的含量和脑含水量[(44·1±0·1)%],2者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增强脑组织能量代谢和ATP酶活性,并降低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可能是SalB减轻小鼠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脑缺血 能量代谢 兴奋性氨基酸类 小鼠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开灵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下丘脑cAMP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丹卉 蒋玉凤 +3 位作者 黄启福 贾旭 严京 路雪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 :探讨清开灵 (QKL)注射液的解热机制。方法 :建立家兔内毒素 (ET)性发热模型 ,观察清开灵对家兔体温的影响和用放免法检测下丘脑cAMP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ET组的△T为 (1 6 8±0 46 )℃、TRI6 为 2 9 5 9± ... 目的 :探讨清开灵 (QKL)注射液的解热机制。方法 :建立家兔内毒素 (ET)性发热模型 ,观察清开灵对家兔体温的影响和用放免法检测下丘脑cAMP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ET组的△T为 (1 6 8±0 46 )℃、TRI6 为 2 9 5 9± 10 39、下丘脑cAMP含量为 (2 90± 0 40 )nmol g、腹中隔区AVP含量为 (47 32± 3 77)ng g ,分别显著高于NS组的△T[(0 0 8± 0 11)℃ ]、TRI6 (- 0 .15± 4 2 9)、下丘脑cAMP含量 [(1 0 5± 0 37)nmol g],腹中隔区AVP含量 [(11 78± 7 87)ng g]及QKL +ET组的△T[(0 48± 0 18)℃ ]、TRI6 (13 71± 3 2 9)、下丘脑cAMP含量 [(1 37± 0 2 3)nmol g]、腹中隔区AVP含量 [(2 5 2 4± 2 6 1)ng g](P <0 0 1)。②四组下丘脑cAMP含量变化与体温变化呈明显正相关 (r=0 .90 4,P <0 0 1)。结论 :清开灵的解热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下丘脑cAMP生成 ,同时通过腹中隔AVP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性发热 腺苷环磷酸 精氨酸升压素 下丘脑 CAMP 中药 清开灵 AV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家兔膜性肾炎时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朱陵群 黄启福 +4 位作者 魏民 许文忠 李伯光 贾旭 蒋玉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82-386,共5页
本实验观察川芎嗪对家兔实验性膜性肾炎时血小板功能变化的影响,并探讨血小板功能异常与膜性肾炎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川芎嗪对本型肾炎的发展有较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小板聚集性,抑制血小板TXA_(... 本实验观察川芎嗪对家兔实验性膜性肾炎时血小板功能变化的影响,并探讨血小板功能异常与膜性肾炎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川芎嗪对本型肾炎的发展有较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小板聚集性,抑制血小板TXA_(2)生成和活性,增加血小板cAMP含量,抑制血小板内容物的释放,调节血浆和肾组织TXA_(2)/PGI_(2)的平衡,从而稳定血小板而减轻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阻抑渗出,减轻蛋白尿,从而改善肾功能,减轻肾组织的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前列腺素类 腺苷环一磷酸 川芎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保护缺糖缺氧/复糖复氧神经元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汪芸 蒋玉凤 +3 位作者 黄启福 崔巍 蔡大勇 王玺玫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5-279,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皮层神经元缺糖缺氧/复糖复氧性损伤模型,探讨丹酚酸B保护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组、缺糖缺氧/复糖复氧组和丹酚酸B治疗组,复制缺糖缺氧3h后复糖复氧24h的细胞模型。采用MTT...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皮层神经元缺糖缺氧/复糖复氧性损伤模型,探讨丹酚酸B保护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组、缺糖缺氧/复糖复氧组和丹酚酸B治疗组,复制缺糖缺氧3h后复糖复氧24h的细胞模型。采用MTT法观察神经元的活性,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及细胞凋亡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游离钙水平,以及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变化。结果:与缺糖缺氧/复糖复氧组相比,丹酚酸B可提高神经元的活性、存活率以及MMP荧光值(P<0.05,P<0.01),同时可降低LDH漏出率、细胞内钙荧光强度和凋亡率(P<0.01);荧光染色显示,丹酚酸B可减轻缺糖缺氧/复糖复氧诱导的细胞核的损伤。结论:维持MMP和钙稳态可能是丹酚酸B保护缺糖缺氧/复糖复氧处理的神经元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丹酚酸B 线粒体膜电位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开灵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蒋玉凤 张丹卉 +3 位作者 黄启福 严京 贾旭 路雪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103-1105,共3页
目的 :探讨清开灵 (QKL)注射液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的解热作用和机制。方法 :复制家兔内毒素(ET)性发热模型 ,用数字温度计测量家兔的直肠温度 ,用放免法测定下丘脑的IL - 1β和cAMP、脑脊液中的cAMP、腹中隔区的AVP含量。结果 :QKL +ET... 目的 :探讨清开灵 (QKL)注射液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的解热作用和机制。方法 :复制家兔内毒素(ET)性发热模型 ,用数字温度计测量家兔的直肠温度 ,用放免法测定下丘脑的IL - 1β和cAMP、脑脊液中的cAMP、腹中隔区的AVP含量。结果 :QKL +ET组的△T(0 2 4± 0 10 )℃、TRI1(1 0 2± 0 81)、下丘脑IL - 1β (3 0 2± 0 5 8)ng/g、下丘脑cAMP (1 37± 0 2 3)nmol/g、CSF中cAMP (14 13± 3 80 )nmol/L、腹中隔区AVP (2 5 2 4± 2 6 1)ng/g ,分别低于ET组的△T (0 4 0± 0 11)℃、TRI1(1 78± 0 79)、下丘脑IL - 1β (6 0 8± 0 79)ng/g、下丘脑cAMP (2 90± 0 4 0 )nmol/g、CSF中cAMP (32 10± 4 5 1)nmol/L、腹中隔区AVP (47 32± 3 77)ng/g ,两者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QKL抑制下丘脑内生致热原和中枢发热介质的生成 ,促进解热物质的释放 ,可能是QKL对内毒素性发热的重要解热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类 发热 白细胞介素—1 环AMP 精氨酸升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与Rh1对树突状细胞表达HLA-DR、CD25、CD44、CD54、CD11c及E-selectin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毅 郝钰 +1 位作者 邱全瑛 黄启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48,52,共4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和Rh1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表面分子CD25、HLA-DR、CD44、ICAM-1、CD11c及E-sele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Rg1和Rh1分别加入成熟DC中,刺激一定时间后,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并用图像分析法分析结果。...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和Rh1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表面分子CD25、HLA-DR、CD44、ICAM-1、CD11c及E-sele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Rg1和Rh1分别加入成熟DC中,刺激一定时间后,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并用图像分析法分析结果。结果除E-selectin外,Rg1和Rh1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HLA-DR、CD25、CD11c、CD44和ICAM-1的表达。结论Rg1、Rh1可增强DC表面促进T细胞活化的第一、二类信号系统分子的表达,提高其抗原递呈能力,并促进DC-T细胞簇的形成而活化初始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人参皂苷 CD25 HLA-DR CD44 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602方对脑缺血再灌小鼠脑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蒋玉凤 潘彦舒 +5 位作者 黄启福 张丹卉 贾旭 阎永彬 罗雪春 张日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 :观察 96 0 2方对脑缺血再灌小鼠脑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复制小鼠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 ,应用核磁共振 (NMR)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 (HPLC)仪 ,检测小鼠脑能量代谢的变化。结果 :①NMR波谱显示 ,对照组和“96 0 2”组缺血 10min时 ,... 目的 :观察 96 0 2方对脑缺血再灌小鼠脑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复制小鼠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 ,应用核磁共振 (NMR)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 (HPLC)仪 ,检测小鼠脑能量代谢的变化。结果 :①NMR波谱显示 ,对照组和“96 0 2”组缺血 10min时 ,磷酸肌酸 (PCr)峰显著性下降的同时无机磷 (Pi)峰显著性上升 ,两组的PCr和Pi改变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 :再灌后对照组小鼠PCr继续缓慢下降 ,至再灌 10min时维持在低水平(5 5 5 0± 14 94) ;而“96 0 2”组再灌后 ,缺血时下降的PCr峰则开始回升 ,至再灌 10min时为 76 72± 13 37,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再灌后对照组Pi峰则持续上升 ,至再灌 10min时为 10 9 76± 5 5 41;而“96 0 2”组在缺血时已升高的Pi峰则回降 ,至再灌 10min时为 79 99± 30 2 8,但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在整个低血压缺血再灌全过程中 ,ATP的 3个峰 (α、β、γ)均无明显变化。②HPLC仪检测显示 ,“96 0 2”组脑细胞能荷值 (0 2 884±0 0 5 5 2 )明显高于对照组 (0 110 4± 0 0 34 3) ,P <0 0 1。结论 :96 0 2方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所诱导的细胞和组织能量代谢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损伤 能量代谢 小鼠 960I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泄浊汤治疗大鼠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悦 魏民 +4 位作者 王谦 楚非 严京 贾旭 李伯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5-218,T002,共5页
目的 :观察中药补肾活血泄浊汤对大鼠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单侧肾切除术 ,两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法复制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模型 ,分为补肾活血泄浊汤治疗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实验的前 6周每周测... 目的 :观察中药补肾活血泄浊汤对大鼠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单侧肾切除术 ,两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法复制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模型 ,分为补肾活血泄浊汤治疗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实验的前 6周每周测大鼠 2 4h尿蛋白 ,后 6周隔周测大鼠 2 4h尿蛋白 ,第 6 0d、10 0d时测定血清白蛋白、胆固醇、肌酐、尿素氮含量 ,并进行光镜、电镜、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等观察。结果 :治疗组各项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形态学观察也显示治疗组损害轻于模型组。结论 :补肾活血泄浊汤能够明显保护病鼠肾功能 ,明显减轻病鼠细胞外基质沉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硬化症 病灶性 补肾活血泄浊汤 中医药治疗 FSGS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补血汤联合环磷酰胺抗肿瘤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陈鹊汀 刘智勤 +6 位作者 朱惠学 徐妍 王海波 胡庚坤 李勇 蒋玉凤 黄启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568-1571,共4页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对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抗S180小鼠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将接种S180瘤细胞的小鼠分为荷瘤对照组、CTX组、当归补血汤(高、中、低剂量)+CTX组。给药10d,进行抑瘤率计算,以及外周血常规、骨髓有核细...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对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抗S180小鼠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将接种S180瘤细胞的小鼠分为荷瘤对照组、CTX组、当归补血汤(高、中、低剂量)+CTX组。给药10d,进行抑瘤率计算,以及外周血常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脾脏、胸腺质量、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等的检测。结果当归补血汤联合CTX各组肿瘤生长明显低于荷瘤对照组(P<0.01),当归补血汤高剂量+CTX组肿瘤生长低于CTX组(P<0.05)。与荷瘤对照组相比,CTX组脾脏和胸腺指数、IgG、IgM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而当归补血汤高、中剂量+CTX组与CTX组相比,脾脏和胸腺指数、IgG、IgM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荷瘤对照组相比,CTX组ALT升高,WBC、PLT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降低;而当归补血汤高、中剂量+CTX组相对于CTX组,ALT降低,WBC、PLT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升高(P<0.05,P<0.01)。结论当归补血汤对化疗药物CTX抗S180小鼠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补血汤 环磷酰胺 S180小鼠 肿瘤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半乳糖致原代培养神经元损伤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蔡大勇 赵雁 黄启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94-797,共4页
目的 :建立D -半乳糖致原代培养神经元损伤模型 ,为筛选益智药物提供药效学研究方法。方法 :在原代培养神经元的第 6d ,加入 5 0mmol/LD -半乳糖作用 72h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形态 ,MTT法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检测神经元代... 目的 :建立D -半乳糖致原代培养神经元损伤模型 ,为筛选益智药物提供药效学研究方法。方法 :在原代培养神经元的第 6d ,加入 5 0mmol/LD -半乳糖作用 72h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形态 ,MTT法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检测神经元代谢率 ,PI染色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神经元凋亡率 ,HE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形态计量神经突起密度 ,RT -PCR检测醛糖还原酶信使RNA(AR -mRNA)含量。比较正常对照神经元和受D -gal攻击神经元之间的差别。结果 :受D -半乳糖攻击神经元的生长发育显著迟缓 ;代谢率从 0 76 2± 0 0 30 (n =33)降低到0 5 4 3± 0 0 6 4 (n =11) ,P <0 0 1;凋亡率从 0 0 6 0± 0 0 2 9(n =19)增高到 0 35 6± 0 2 15 (n =19) ,P <0 0 1;出现变性坏死的形态变化 ,神经突起密度从 0 5 5 7± 0 0 4 2 (n =10 )降低到 0 4 6 8± 0 0 33(n =10 ) ,P <0 0 1;无AR -mRNA的表达。结论 :用D -半乳糖建立的原代培养神经元损伤模型稳定、观察指标敏感 ,可用于老年性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半乳糖 原代培养 神经元损伤模型 阿尔茨海默病 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y^(14)]-humanin多肽对β淀粉样蛋白引起的神经干细胞毒性的拮抗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胥显民 王廷杰 +5 位作者 陈显久 张悦红 程牛亮 蔡大勇 解军 牛勃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623-1627,共5页
目的:研究[G ly14]-hum an in对β淀粉样蛋白1-42引起的神经干细胞毒性的作用。方法:用[G ly14]-hum an in和β淀粉样蛋白1-42处理神经干细胞,观察其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较低浓度的[G ly14]-hum an in加入有β淀粉样蛋... 目的:研究[G ly14]-hum an in对β淀粉样蛋白1-42引起的神经干细胞毒性的作用。方法:用[G ly14]-hum an in和β淀粉样蛋白1-42处理神经干细胞,观察其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较低浓度的[G ly14]-hum an in加入有β淀粉样蛋白1-42处理的神经干细胞培养基,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及流式细胞测定DNA含量,神经干细胞显示出对β淀粉样蛋白1-42的耐受,而对照组则显示神经干细胞出现凋亡现象。高浓度的[G ly14]-hum an in加入培养基,经台盼蓝拒染法计数细胞,神经干细胞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神经干细胞出现大量死亡。结论:[G ly14]-hum an in不但具有抑制β淀粉样蛋白1-42对神经干细胞的毒性作用,而且在低浓度的情况下,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为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淀粉样Β蛋白 HUMANIN 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休克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含量和钙含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宇忠 邱劲 +2 位作者 黄启福 李萍 朱陵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观察内毒素休克大鼠脑皮层中氨基酸含量和钙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平均动脉压平稳(165±0.6)kPa;休克组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6h死亡率90%,伴随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脑系数于6h显著增大(P<... 目的:观察内毒素休克大鼠脑皮层中氨基酸含量和钙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平均动脉压平稳(165±0.6)kPa;休克组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6h死亡率90%,伴随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脑系数于6h显著增大(P<0.05),脑皮层兴奋性氨基酸含量于1h及3h有显著升高(P<0.05),钙含量于6h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内毒素休克可引起脑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持续过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组织 休克 氨基酸含量 钙含量 内毒素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圣散对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样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蕴红 贾旭 +1 位作者 严京 黄启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65-668,共4页
目的 :观察复圣散对神经细胞的直接保护作用 ,进一步在细胞水平阐明复圣散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理。方法 :选用乳鼠原代神经细胞 ,采用“缺氧—复氧”结合“缺糖—高糖”的方法 ,对其进行攻击 ,模拟整体实验中神经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 :观察复圣散对神经细胞的直接保护作用 ,进一步在细胞水平阐明复圣散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理。方法 :选用乳鼠原代神经细胞 ,采用“缺氧—复氧”结合“缺糖—高糖”的方法 ,对其进行攻击 ,模拟整体实验中神经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含复圣散的血清对此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 :“缺氧、缺糖”5h及“缺氧、缺糖”5h结合“复氧、高糖”5h对神经细胞均可造成明显损伤。导致细胞内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下降 ,细胞膜流动性明显下降 ,细胞内钙含量明显升高。而含复圣散血清可以显著减轻上述损伤。结论 :复圣散对“缺血再灌注”的神经细胞有直接保护作用 ,这可能是其对血管性痴呆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圣散 神经细胞 脑缺血 再灌注样损伤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阳生肌膏提取物对正常皮肤及慢性溃疡创缘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颖 李萍 +2 位作者 王芳 盛巡 蒋玉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08-1810,共3页
目的:比较回阳生肌膏提取物对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HFB)及慢性溃疡创缘成纤维细胞(uHFB)增殖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体外培养nHFB及uHFB;采用Alarmarblue摄入法观察不同浓度回阳生肌膏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对两种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采用... 目的:比较回阳生肌膏提取物对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HFB)及慢性溃疡创缘成纤维细胞(uHFB)增殖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体外培养nHFB及uHFB;采用Alarmarblue摄入法观察不同浓度回阳生肌膏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对两种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对两种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回阳生肌膏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分别作用上述两种细胞24h后,细胞增殖速度均增加。回阳生肌膏醇提物分别在0.027-0.425mg/L和0.027-0.213mg/L范围对nHFB和uHFB的增殖有促进作用(P<0.05或P<0.01);回阳生肌膏水提物分别在0.075-2.400mg/L和0.150-1.200mg/L范围对nHFB和uHFB增殖有明显促进(P<0.05或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对于nHFB,水提物作用24h后S期比例明显上升(Pμ<0.01),G2/M期比例无明显升高,细胞增殖指数(PrI)明显增加(P<0.01),醇提物作用24h后S期、G2/M期比例均上升(P<0.05),细胞增殖指数(PrI)明显增加(P<0.01);而对于uHFB,水提物作用24h后S期、G2/M比例上升均不显著,但PrI指数有增加(P<0.05),醇提物作用24h后S期比例明显上升(P<0.01),G2/M期比例无明显升高,PrI明显增加(P<0.01)。结论:回阳生肌膏无论水提取物、醇提取物皆可不同程度促进nHFB及uHFB的增殖,其醇提物作用更迅速;这种促增殖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使更多细胞进入S期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中草药 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过氧化氢刺激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线粒体和溶酶体的保护作用(英文) 被引量:9
15
作者 岳晓莉 李萍 +4 位作者 刘欣 黄启福 BARBIER-CHASSEFIERE Veronique MORIN Christophe PAPY-GARCIA Dulce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7-782,共6页
目的:证明黄芪多糖对氧化应激皮肤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在过氧化氢0.5 mmol/L中,孵育30 min造成急性氧化损伤的模型。MTT法测黄芪多糖的剂量反应,DAPI染色法检测黄芪多糖对细胞死亡的作用;激光共聚焦法检测黄芪... 目的:证明黄芪多糖对氧化应激皮肤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在过氧化氢0.5 mmol/L中,孵育30 min造成急性氧化损伤的模型。MTT法测黄芪多糖的剂量反应,DAPI染色法检测黄芪多糖对细胞死亡的作用;激光共聚焦法检测黄芪多糖对线粒体、线粒体膜电位以及溶酶体稳定性的保护作用。结果:经过黄芪多糖的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细胞存活率,其作用浓度从0.5 mg/L开始,到1 mg/L达最大效果,呈剂量依赖性。而且,黄芪多糖能够抑制线粒体膜电位崩解保护线粒体形态,保护溶酶体膜。结论:这些结果证明了黄芪多糖在线粒体和溶酶体水平存在1个新的调节凋亡的途径。这个途径可以成为一些氧化应激以及溶酶体缺陷疾病的1个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性应激 线粒体 溶酶体 黄芪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氏益肾导浊汤对实验性膜性肾炎家兔血清中CH_(50),B因子,β_2-MG的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克玲 魏民 +5 位作者 许文忠 莫容 靳建华 李伯光 贾旭 严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4-77,共4页
本实验根据Border方法复制膜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实验发现:实验性膜性肾小球肾炎的血CH-50,B因子明显降低,而β_2-MG明显增高。用中药王氏益肾导浊汤治疗后能减轻血CH50、B因子含量的降低,β_2-MG的升高... 本实验根据Border方法复制膜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实验发现:实验性膜性肾小球肾炎的血CH-50,B因子明显降低,而β_2-MG明显增高。用中药王氏益肾导浊汤治疗后能减轻血CH50、B因子含量的降低,β_2-MG的升高,第8周均接近正常值。提示中药王氏益肾导浊汤可能减轻实验性膜性肾小球肾炎的肾组织免疫性损伤,从而有利于肾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补体 王氏益肾导浊汤 β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泄浊汤对体外培养肾小球上皮细胞增殖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悦 魏民 +2 位作者 楚非 王谦 严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 :探讨脂多糖 (LPS)、硫酸鱼精蛋白、表皮生长因子 (EGF)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补肾活血泄浊汤对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应用LPS、硫酸鱼精蛋白、EGF及TNF -α作为刺激因子 ,观察其对肾小球上皮细胞 ... 目的 :探讨脂多糖 (LPS)、硫酸鱼精蛋白、表皮生长因子 (EGF)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补肾活血泄浊汤对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应用LPS、硫酸鱼精蛋白、EGF及TNF -α作为刺激因子 ,观察其对肾小球上皮细胞 (GEC)增殖的影响 ;并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 ,提取动物的含药血清作用于上述受刺激的上皮细胞 ,观察补肾活血泄浊汤对GEC增殖的影响。结果 :LPS、EGF +TNF -α和硫酸鱼精蛋白均可抑制GEC掺入[3H]-TdR ,并呈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 ;而补肾活血泄浊汤可使GEC掺入 [3H]-TdR增加。结论 :GEC是补肾活血泄浊汤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靶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 脂多糖类 肿瘤坏死因子 鱼精蛋白类 表皮生长因子-尿抑胃素 中草药 肾小球肾炎 补肾活血泄浊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对人高转移肺癌系(PG)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蒋艳 王毅 +4 位作者 郝钰 汪雪峰 邱全瑛 黄启福 马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70-2173,共4页
目的通过离体实验初探小檗碱对高转移性人肺癌细胞株(PG)增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测定小檗碱对PG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小檗碱对PG细胞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小檗碱诱导PG... 目的通过离体实验初探小檗碱对高转移性人肺癌细胞株(PG)增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测定小檗碱对PG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小檗碱对PG细胞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小檗碱诱导PG细胞氧自由基的产生。结果小檗碱能够抑制PG细胞增殖,且随药物浓度增加抑制效应增强,呈浓度依赖性(P<0.05,P<0.01)。小檗碱对PG细胞细胞周期具有阻滞作用,40mg/L的小檗碱能引起PG细胞的凋亡。小檗碱作用6h、12h只有在终浓度大于或等于10mg/L时开始产生氧自由基,低浓度的小檗碱作用24h后就能诱导氧自由基的产生。结论小檗碱对PG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后者可能与调节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产生从而影响细胞周期进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PG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脉灵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肺血管通透性及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萍 黄启福 +5 位作者 李爱芳 朱陵群 周光锦 贾旭 马建民 李伯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26-229,共4页
心脉灵以中医四逆汤为基础经剂型变化而得,具有回阳救逆之功效。以往的实验提示心脉灵有良好的抗内毒素休克作用。本实验用异硫氰酸荧光素右旋糖酐,分子量40,000(FD-40S)观察发现:内毒素血症大鼠在给内毒素(ET)i... 心脉灵以中医四逆汤为基础经剂型变化而得,具有回阳救逆之功效。以往的实验提示心脉灵有良好的抗内毒素休克作用。本实验用异硫氰酸荧光素右旋糖酐,分子量40,000(FD-40S)观察发现:内毒素血症大鼠在给内毒素(ET)i.v后,1、3h血浆荧光素下降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中荧光素增长率相应地明显升高,同时发现血浆及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也显著增高。事先给予心脉灵(XML),血浆荧光素下降曲线明显抬高,BAL中荧光素上升曲线显著下移,血浆及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也明显降低。提示内毒素血症大鼠肺血管通透性增加与脂质过氧化的增加有密切的关系,而心脉灵可能抑制肺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从而改善了肺血管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肺血管通透性 过氧化脂质类 心脉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热醒神注射液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下丘脑cAMP、IL-1_β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丹卉 蒋玉凤 +3 位作者 黄启福 贾旭 严京 路雪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56-958,共3页
目的 :观察解热醒神 (JRXS)注射液对内毒素 (ET)性发热 1h家兔体温、下丘脑cAMP、IL - 1 β 含量的影响。方法 :复制家兔ET性发热模型 ,用放免法检测下丘脑及脑脊液cAMP、下丘脑IL - 1 β 的含量。结果 :ET组的ΔT[(0 .40± 0 1 1 ... 目的 :观察解热醒神 (JRXS)注射液对内毒素 (ET)性发热 1h家兔体温、下丘脑cAMP、IL - 1 β 含量的影响。方法 :复制家兔ET性发热模型 ,用放免法检测下丘脑及脑脊液cAMP、下丘脑IL - 1 β 的含量。结果 :ET组的ΔT[(0 .40± 0 1 1 )℃ ]、TRI1 (1 78± 0 79)、下丘脑cAMP含量 [(2 90± 0 40 )nmol/g]、脑脊液cAMP含量 [(32 1 0± 4 51 )nmol/L) ]、下丘脑IL - 1 β 含量 [(6 0 8± 0 79)ng/g]显著高于生理盐水 (NS)组及JRXS +ET组 (P <0 0 1 )。JRXS +ET组ΔT[(0 1 0± 0 1 0 )℃ ]、TRI1 (0 36± 0 64)、下丘脑cAMP含量 [(1 37± 0 2 7)nmol/g]、脑脊液cAMP含量 [(1 4 40±3 69)nmol/L) ]、下丘脑IL - 1 β 含量 [(2 90± 0 37)ng/g]接近NS组 ,但与ET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 ;4组下丘脑及脑脊液cAMP含量、下丘脑IL - 1 β 含量变化与体温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JRXS能明显抑制ET引起的发热反应 ,其抑制效应的机制与降低ET引起的下丘脑cAMP、IL - 1 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热醒神注射液 内毒素性发热 下丘脑 CAMP 白细胞介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